Ⅰ 現代宏觀經濟學包括的主要經濟理論有那些其主要觀點是什麼
主要包括以源下觀點:
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
古典主義主要觀點:
1、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工人沒有貨幣幻覺,工資價格充分靈活,所以不存在非自願失業,經濟始終處於或接近一般均衡狀態;
2、薩伊定律:供給會創造出於自己相應的需求;
3、經濟周期是由總供給變動引起的,是市場的正常調整;
4、貨幣是中性的,即貨幣數量變化只會引起名義變數同比例變化,實際變數如收入就業等不變,因此貨幣政策是無效的;
5、提倡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幹預。
凱恩斯主義觀點:
1、勞動市場是非完全競爭的,工人有貨幣幻覺,實際工資有剛性,存在失業,無法由市場消除;
2、凱恩斯定律:總需求會創造出於自己相應的總供給;
3、經濟周期是由總需求變動引起的;
4、貨幣政策有效,因為貨幣非中性;
5、主張政府幹預。
Ⅱ 求modern macroeconomics: its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e這本書的中文譯本
這書今年3月1日剛出版,除非有網友翻譯版,不然沒見過新書就有免費下載的。
書名: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 發展和現狀
作者:(英)斯諾登,(英)文 著,佘江濤 等譯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原價: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214050250
字數:
頁數:634
印次:
版次:1
紙張:
開本:大32開
編輯推薦
--------------------------------------------------------------------------------
這部傑作不似大多數教科書那樣視野狹窄,引領讀者徜徉於寬廣的理論疆域中。
——托馬斯·邁耶(美國加州大學)
學習宏觀經濟學有兩個步驟:其一,看它的現狀;其二,了解宏觀經濟學發展至今的過程。了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與挫折,了解那些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假設、那些得到證實的觀點,以及事實與觀點間的相互作用。唯其如此,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宏觀經濟學。本書展現的是第二個步驟。它非常出色:正文明白順暢,采訪令人回味。你一定會喜歡,也一定會走進宏觀經濟學的世界。
——奧利弗·布蘭查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在40年的宏觀經濟學教學生涯中,年復一年,我所選用的教科書始終是《宏觀經濟學現代指南》。那部令人欽佩的著作明白無誤地告訴學生們:什麼是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問題。它以恰如其分的現代模型,避免了過度簡化對宏觀經濟學的扭曲。那本書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多年,宏觀世界在不斷前行。因此,我們有理由歡迎斯諾登和文為我們獻上的新版。
——阿克塞爾·萊瓊霍夫德(義大利特倫託大學)
內容提要
--------------------------------------------------------------------------------
本書按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發展與現狀的時間脈絡,梳理該學科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論主張的形成、演進過程,並對各學派的理論主張、經濟學模型等進行了精當的評述。為幫助讀者了解宏觀經濟學主要學派的學術成就及缺陷,在第三、四、五、六、七、十、十一各章末尾還附有對該學派領軍人物的采訪錄,供讀者參考。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理解現代宏觀經濟學
1.1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議題和思想
1.2 經濟理論的作用和爭論
1.3 目標、工具和政府的角色
1.4 大蕭條
1.5 凱恩斯主義和宏觀經濟學的誕生
1.6 凱恩斯主義共識的興衰
1.7 理論分裂和新古典綜合
1.8 凱恩斯主義以後宏觀經濟學的思想流派
1.9 新的政治宏觀經濟學
1.10 經濟增長研究的復興
第二章 凱恩斯與「舊」古典模型
2.1 引言
2.2 古典宏觀經濟學
2.3 就業和產出的決定
2.4 薩伊定律
2.5 貨幣數量論
2.6 凱恩斯的《通論》
2.7 解釋《通論》
2.8 凱恩斯的主要觀點
2.9 凱恩斯對勞動力市場的分析
2.10 凱恩斯對薩伊定律的反駁
2.11 凱恩斯與貨幣數量論
2.12 對凱恩斯的三種重要的解釋
2.13 「新」凱恩斯主義
2.14 大蕭條的起因和後果
2.15 如何為戰爭付款
2.16 凱恩斯與國際宏觀經濟學
2.17 凱恩斯的遺產和古典學派的復興
第三章 正統的凱恩斯主義學說
3.1 導言
3.2 正統的凱恩斯主義學說
3.3 封閉經濟下的IS-LM模型
3.4 凱恩斯主義模型中的就業不足均衡
3.5 開放經濟的IS-LM模型
3.6 菲利普斯曲線和正統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3.7 正統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要命題
詹姆斯·托賓
第四章 正統貨幣主義學派
4.1 引言
4.2 貨幣數量論方法
4.3 預期擴展的菲利普斯曲線分析
4.4 國際收支理論和匯率決定的貨幣分析方法
4.5 正統貨幣主義學派和穩定政策
米爾頓·弗里德曼
第五章 新古典學派
5.1 導論
5.2 小羅伯特·盧卡斯的影響
5.3 新古典模型的結構
5.4 均衡經濟周期的理論
5.5 新古典方法的政策含義
5.6 評價
羅伯特·盧卡斯
第六章 實用經濟周期學派
第七章 新凱恩斯主義學派
第八章 後凱恩斯學派
第九章 奧地利學派
第十章 新政治宏觀經濟學
第十一章 經濟增長研究的復興
第十二章 結論和思考
Ⅲ 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內容簡敘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
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
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宏觀經濟學概述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宏觀經濟學的內容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現代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或稱古典宏觀經濟學階段。第二階段: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是宏觀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演變的階段。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庸俗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特別是自所謂「邊際主義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抹煞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無視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庸俗經濟學在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隨著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Ⅳ 現代宏觀經濟學創始人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1723~1790年)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第一代凱恩斯男爵(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凱恩斯的思想不僅是書本里的學說,也成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蕭條時的有效對策,以及構築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繁榮期的政策思維,因而有世人誇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或譯救世主)」、「戰後繁榮之父」等。一度主宰資本主義的凱恩斯思想也成為經濟學諸學派之一,稱為「凱恩斯學派」,並衍生數個支系,其影響力持續至今。
Ⅳ 古典宏觀經濟學與現代主流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與區別(3000字以上論文形式)
上個學期我們金融老師貌似也叫我們比較過,其實沒什麼意思,就是讓你了解宏經的發展罷了。。。老師說這個是很沒水平的論題。。。。
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
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
古典經濟學簡介
又稱古典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是指大約從1750--1875年這一段政治經濟學創立時期內的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其起源以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有關著作出版(1752年)為標志,以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為奠基。
亞當•斯密的繼承者之一是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後人稱為人口論的著作而聞名。而在亞當•斯密之後,推動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和作出主要貢獻的是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他在繼承斯密理論的同時,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觀點,從而形成了一種似乎不同於斯密的體系,甚至有人將此稱為「李嘉圖革命」。李嘉圖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隨者,其中有著名的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古典經濟學著重經濟總量研究,這涉及到經濟增長、國際貿易、貨幣經濟和財政問題等方面。這與1870年以後盛行的研究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學是有所不同的。古典經濟學關心的是國家經濟問題,雖然那時候的學者也非常強調個人利益必須尊重,但他們更強調的是如何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保持協調。斯密在講到這一點時,總是諄諄地開導人們,國家大事相比個人更重要。
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核心是經濟增長產生於資本積累和勞動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資本積累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專業化和勞動分工的發展,而勞動分工反過來通過提高總產出使得社會可生產更多的資本積累,讓資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產領域,就會形成這種發展的良性循環。因此古典經濟學似乎是想告訴人們,順從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保持資本積累的良性循環,會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但他們又看到勞動分工是受條件約束的,資本的積累會使現有的勞動分工以更大的規模出現,並表現出工資的隨之上漲,而勞動分工的發展卻不易實現,這將使資本積累受到勞動分工發展跟不上的影響。古典經濟學的分析產生了自身的矛盾。李嘉圖特別強調過這種矛盾,不過他的解釋也不能消除這種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關於廢除《穀物法》的爭論是古典經濟學爭取自由貿易主張的一部分。一些經濟學家由此提出了自由貿易理論,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該理論指出,一個國家能夠從進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競爭優勢的商品中獲益,只要它在生產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所以,按照這一理論,一個國家應該將其生產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較起來優勢更大的產業上。休謨研究的國際收支問題的成果為這方面理論研究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他認為,國際收支逆差將通過黃金的流出來減少貨幣供給,從而也降低物價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競爭力而進口的吸引力減少,這一均衡機制將持續地發生作用,直到黃金外流暫停,收支進入平衡為止。而李嘉圖等人的看法是,當黃金外流時,作為貨幣供應的一部分紙幣發行必須收縮,因為黃金外流是物價水平太高的一種徵兆。這些思想至今不無啟發意義。
後來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於對古典經濟學的批判。卡爾•馬克思曾這樣概括地評價:「古典政治經濟學是屬於階級斗爭不發展的時期的。它的最後的偉大的代表李嘉圖,終於有意識地把階級利益的對立、工資和利潤的對立、利潤和地租的對立當作他的研究的出發點,因為他天真地把這種對立看作社會的自然規律。這樣,資產階級的經濟科學也就達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馬克思,1975,P.16)但正是由於存在著這種理論的批判關系,古典經濟學也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來源。(引自《政治經濟學大詞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12 P638--639)
古典經濟學理論代表人物
古典經濟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國和法國。在英國,從威廉.配第(1623—1687年)開始,到大衛.李嘉圖(1772—1823)年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146—1714)開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結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國的亞當.斯密和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魁奈(1694—1774)。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
在經濟學史上一般都把凱恩斯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簡稱《通論》)作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標志。50多年來,宏觀經濟學得到了極其迅速的發展。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反映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也反映了經濟學本身的進步。因此,回顧一下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一、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 現代宏觀經濟學產生於3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學本身發展的結果。
30年代的大危機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和經濟學的轉折點。嚴重的失業、史無前例的衰退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敗。人們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求擺脫這種困境的另一條出路——國家干預經濟。一向以自由放任著稱的英國企圖通過中央銀行的金融調節與政府支出的增加來減少失業,北歐寧靜助小國瑞典增加了財政支出,實施了社會福利政策;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羅斯福開始實施他的新政。這一切標志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個新時期的開始。新的時期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應該從整個經濟的角度探討其運行規律,證明國家干預的必要性,並為這種干預出謀劃策。這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而這一任務由凱恩斯來完成也許只是一種偶然。現代宏觀經濟學是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結果出現的。
現實經濟的發展要求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而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條件。托賓認為: "四個不同而又相關的發展奠定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礎。"這四種發展是: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的建立;凱恩斯《通論》的發表;經濟計量學的建立;以及數學的發展及其在經濟學上的運用。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是也20—30年代形成的,美國經濟學家米契爾,庫茲涅茨,以及他們所主持的國民經濟研究所,和美國商務部對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把以前對國民收入的研究系統化、理論化,解決了有關國民收入核算的定義、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問題,確立了現代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基本結構,並將這一體系運用於實際。宏觀經濟學要研究經濟中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而國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這些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而國民收入核算正是提供了這些總量的數值。因此,沒有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建立,現代宏觀經濟學就是不可想像的。
凱恩斯的《通論》被稱為現代宏觀經濟的"大憲章"。這就是因為《通論》在以下這些方面力現代宏觀經濟學莫定了基礎:第一,突破了傳統的充分就業均衡理淪,建立了一種以失業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第二,把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作為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第三,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分析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分析為中心的宏觀經濟學體系,並把總需求分為消費與投資,提出了消費函數理論與投資理論。第五,把貨幣分析與經濟分析融為一體,徹底拋棄了傳統的二分法。第六,論述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與具體作法。現代宏觀經濟學正是在凱恩斯這些貢獻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從這一意義上看,說凱恩斯是現代宏觀經濟學之父並不是誇大其詞。
經濟計量學也是在20—30年代形成的,與此相關的則是數學較廣泛地運用到經濟學中。這種發展為以後宏觀經濟模型的建立,以及運用宏觀經濟模型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制定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戰後西方各國在由戰時經濟轉到和平重建時,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國家干預是通向經濟繁榮的唯一道路。1944年英國政府發表了《就業白皮書》。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就業法》。這兩個歷史性文件都把全面干預經濟、促進充分就業和經濟繁榮作為國家的最主要職責。這表明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也是戰後經濟學上出現了"凱恩斯主義全盛時期"的深刻經濟與社會根源。
戰後全面地發展了凱恩斯主義,建立了現代宏觀經濟學體系的是美國的凱恩斯主義者,即新古典綜合派(或稱後凱思斯主流派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們。他們對現代經濟學的貢獻主要在這些方面:
第一,用IS—LM模型來概括凱恩斯主義的基本內容。IS—LM模型是由英國經濟學家J•希克斯在1937年提出來的。這一模型用新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均衡方法來解釋凱思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二,圍繞IS—LM模型發展與完善了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需求理論,以及貨幣供給理論。
第三,總供給分析的提出。這包括對勞動市場的分析、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建立,以及對通貨膨脹等現實問題的分析。
第四,凱恩斯主義理論的動態化與長期化。凱恩斯偏重於比較靜態與短期分析。凱思斯主義者們則將這種分析動態化與長期化。動態化是引入時間因素分析均衡的變動,長期化則是研究經濟長期的趨勢。
第五,開放經濟理論的研究。凱恩斯的研究是封閉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開放經濟理論則是要研究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國民收入的決定,以及對外貿易、匯率、資本流動等對一國經濟影響和各國經濟之間的聯系。
第六,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的建立與應用。戰後克萊因等人力圖把凱恩斯主義理論與經濟計量學的方法結合起來,建立了包括許多變數的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第七,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包括在不同的時期提出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對經濟政策理論的研究。
由以上可以看出,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學家們全面而系統地發展了凱恩斯主義,使現代宏觀經濟學成為一個嚴密而豐富的學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迄今為止,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體系仍然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主流。 三、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70年代初西方圖家出現的滯脹打破了凱恩斯主義一統宏觀經濟學天下的局面。凱恩斯主義地位的動搖被稱為經濟學中的第二次危機(第一次危機是30年代新古典經濟學地位的動搖)。這次危機不僅使凱思斯主義學派內部的矛盾激化,而且也使非凱思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得以迅速發展,並成為足以與凱思斯主義抗衡的力量。這是70年代以後,現代宏觀經濟學最重要的發展。
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特點是主張國家積極地干預經濟,而非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特點則是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來穩定經濟。他們之間在理論與政策上的分歧都是由這一點而產生的。
在非凱思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是以美國經濟學家M•弗里德曼為首的貨幣主義。貨幣主義的出現被認為是經濟學上的一次革命——對抗凱恩斯革命的革命。
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比起來,貨幣主義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以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為主要目的。第二,貨幣是決定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即在宏觀經濟運行的分析中,把貨幣量的變動作為關鍵的變數,在理論上建立了以貨幣為中心的宏觀理論體系。第三,反對以穩定經濟為目的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主張發揮市場機制調節經濟的作用,相信經濟體系內在的穩定機制。宏觀經濟政策足以穩定貨幣供給量為中心的貨幣政策。
以美國中年經濟學家R.盧卡斯為首的理性預期學派走在七十年代後出現的。它力圖以理性預期這一概論為中心來重建整個宏觀經濟學。這一學派的出現預示著宏觀經濟學的徹底改造,被稱為經濟學中最新的一次革命——理性預期革命。這一學派的特點在於:第一、提出了全新的理性預期概念,並以這一概念為中心來展開它們的全部理論。第二,以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說為基本前提來建立宏觀經濟學。第三,根本否認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主張恢復自由放任。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理性預期學派至少在這三個方面改變著宏觀經濟學的未來。這就是:第一,闡述了預期在宏觀經濟學和整個經濟學體系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第二,推動了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的建立者以更好的方式把預期作為一個重要的變數納入他們的模型中。第三,改變了政策制定者的路線——政策首先要得到人民的信任。
在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中還有在80年代受到里根政府偏愛的供給學派。這一學派把減稅作為理論與政策的中心,盡管在理論上還很不成熟,但在經濟政策方面卻有一定的影響。
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學派對現代宏觀經濟的發展有重大的作用。這首先是從更多角度分析宏觀經濟運行,促進了宏觀經濟學的多元化與深入化,使理論更接近於現實。其次補充了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不足,也促進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本身的發展。最後,在政策上糾正了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所引起的種種弊病,論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下市場機制的作用這一重要問題。
理論的發展並不取決於理論本身,而取決於社會對理論的需要程度。正如美國經濟學家R•多恩布希與S•費希爾所說"實際上,宏觀理論的發展與當代經濟問題是緊密相關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在30年代大危機時期產生並說明了擺脫這種危機的出路。貨幣主義是在60年代形成的,它提出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方法,供給經濟學在80年代初變得時髦是因為它提出了一種通過減稅來擺脫經濟困境的簡單易行的辦法。"把這段話作為對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與發展的總結也許最恰當不過了。
Ⅵ 在宏觀經濟學中新古典主義的基本思想
新古典主義認為:經濟的發展是以邊際調節來實現的,均衡狀態是穩定的,價格機制是一切調節的原動力,從而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機制。總之,它們十分強調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並認為經濟發展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實現均衡發展。
新古典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政策主張,有三個基本觀點:
一是主張保護個人利益、強調私有化的重要性;
二是反對國家干預,主張自由競爭、自由放任;
三是主張經濟自由化,包括貿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觀點集中於對經濟周期問題的分析。在這方面,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又分為貨幣經濟周期學派和實際經濟周期學派。貨幣經濟周期理論認為,如果政府改變總需求的政策是被公眾預期到的,那麼總供給曲線就隨總需求曲線的提高而提高,從而抵消總需求對產出的影響。因此,預期到的貨幣沖擊隻影響價格水平而不影響實際產出。如果貨幣供給沖擊是沒有預測到的,在人們對價格預期既定的條件下,來自於貨幣增加導致的總需求增加可以對產出和就業產生影響。之所以人們對價格總水平的預期不能隨時調整,原因是市場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備。因此,貨幣因素是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根據這一分析,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認為政府的政策一般來說是無效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從實際因素的變動解釋經濟波動。該理論認為,貨幣數量是適應產量的變化而調整的,產量的變化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從而引起經濟波動。導致實際產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有生產技術的革新、新產品開發、氣候變化、原材料和能源價格變動等。關於經濟政策,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反對政府的支持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盡管該理論也承認政府政策對產出和就業會產生影響,但由於經濟當事人理性預期的作用,這種影響的效果也難以界定。因此,該理論主張借鑒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
Ⅶ 宏觀經濟學相關概論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定義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Ⅷ 急!!!! 找一有趣的經濟現象 要求可以用宏觀經濟學來分析
經濟學一般可以劃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兩部分,前者論述如何解決經濟問題,後者論述應該如何解決經濟問題(注1) 。規范經濟學回答"應該是什麼"這類問題,涉及價值判斷,是不能被證偽的,因而脫離了科學的界限;實證經濟學回答"是什麼,為什麼"這類問題,它獨立於任何特別的倫理觀念或規范判斷,其終極目的是發展一種能夠對觀察到的和尚未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合理的、有意義的解釋和預測的"理論"或"假說"(注2) ,是能夠被證偽的,因而是一門科學。Popper說的好:"衡量一種理論的科學地位的標準是它的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注3) 。本文只在實證經濟學范圍內討論宏觀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又通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經濟行為人(economic agent)的個體行為以及其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注4) ,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整體經濟,以產出、失業、通貨膨脹這些大范圍內的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對產出、失業以及價格的變動作出經濟解釋 (注5)。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宏觀經濟學就研究兩件事--長期的經濟增長和短期的經濟波動。
在Friedman看來,實證經濟學主要劃分為貨幣理論和價格理論。貨幣理論論述一般價格水平,總產量和總就業的周期波動和其他波動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價格理論論述不同用途上的資源配置,一種產品與另一種產品的相對價格 (注6)。通常人們會把價格理論和微觀經濟學;貨幣理論和宏觀經濟學聯系在一起,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Friedman在《價格理論》里對這種流行的觀點提出了批評。事實上,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與微觀和宏觀經濟學之間是有所交錯的 (注7)。
在我看來,就實證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來分類,無論是劃分為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或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都是不完整的。如果劃分為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則不包括經濟增長的內容;如劃分為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則不能解釋制度變遷的內容。我認為比較合理的劃分是將實證經濟學分為三個部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研究既定製度安排下資源在不同經濟個體間的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既定製度安排下的整體經濟現象(即產出、失業和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動);制度經濟學研究制度的選擇和變遷問題(注8) 。
經過以上對實證經濟學的疏理,我們終於可以開始談論宏觀經濟學了。讓我們從目前流行的各種對於宏觀經濟學的批評開始。在我看來,這些批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對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提出批評;第二類是對宏觀經濟學邏輯起點的批評。
第一類批評涉及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大致可以表述為經濟學都是研究個體行為的,不存在研究總量的經濟學。這類批評一般來自宏觀經濟學的外部,是否定性的。但在我看來,這類批評是站不住腳的。經濟學是研究各類社會經濟現象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而社會中確實存在著諸如產出、失業、通貨膨脹這樣的整體性的經濟現象需要我們作出解釋,這也正是宏觀經濟學存在的目的。經濟學可以研究個體行為,也可以總量關系,關鍵是要有統一的邏輯起點或基礎假設。
第二類批評也是真正有意義的批評是針對宏觀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所謂邏輯起點,是指一個邏輯演繹過程的基礎假設。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過程是:假設→推理→結論。假設和結論都是命題,不同的是假設是通過歸納或約定得到的,而結論是在假設的基礎上演繹得到的。
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必須要遵循統一的規則,要有共同的基礎假設(postulate)或公理(axiom),在此基礎上才能展開邏輯推理,並且得到可以被證偽的或者說可以被檢驗的結論性命題 (注9)。價格理論是整個經濟學的核心,它的基礎假設也就自然構成整個經濟學共同的基礎假設或者說邏輯起點。
價格理論的基礎假設可以概括為:1)由個人進行選擇,其行為是穩定的;2)人都是自利的(self-interest),他在任何時候、任何局限條件下都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3)資源是稀缺的(這個假設通常是隱含的,但卻很重要)(注10) 。這三個假設也構成了整個經濟學的基礎假設。經濟學由許多不同的模型構成用以解釋不同的經濟現象(注11) ,它們都應該有共同的基礎假設,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各自的特殊假設或局限條件,從而完成對整個模型情境(situation)(注12) 的描述,邏輯演繹則在整個情境的基礎上展開。這個結構我稱之為經濟學的邏輯結構(logic structure of economics)。
問題在於,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命題或是直接歸納得到的(如Phillips curve),或是從一些和價格理論或微觀經濟學(兩者不一致但大致重合)的基礎假設完全不同的假設基礎上演繹得到的(如IS-LM模型),因此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和價格理論在邏輯起點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在1970年代,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模型因缺乏微觀基礎而受到了廣泛的批評,這些批評主要來自宏觀經濟學內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Lucas批判(Lucas critique,1976)(注13)。以Lucas為領袖的理性預期學派確實掀起了一場宏觀經濟學內部的革命,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也被作為一個公理性的假設被引入宏觀經濟學,從此宏觀經濟學進入了「現代」。
現代宏觀經濟學致力於構建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從邏輯結構的角度說,就是將模型建立在經濟學共同的基礎假設也就是個人最大化選擇的基礎上。讓我引用張五常的一段話:"任何經濟問題不可以從一群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為起點來分析。說什麼宏觀經濟,社會福利,或什麼政府策劃,都一定要以個體或個人為分析單位。經濟學沒有以集體為起點的理論。無論觀點是怎樣的'宏',不管在分析中基本的起點有沒有提及,若非基於'個人'為起點的,都不是可取的經濟理論。……宏觀是以個人為單位加起來的。宏觀與微觀之別,只不過是組合的或大或小罷了" (注14)。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模型是Ramsey模型(無限期限模型)和Diamond模型(代際交疊模型),這兩個模型都是建立在個人決策的基礎上;進而引入貨幣,引入不確定性和預期,構建起一個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即便如此,現代宏觀經濟學仍分為兩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和新凱恩斯主義。前者堅持在一般均衡的框架里解釋經濟波動現象,其代表人物是Lucas,Sargent,Barro等人;後者則認為存在某種對均衡的偏離才能解釋波動現象,其代表人物有Blanchard,Fisher,D. Romer,Mankiw等 (注15)。
盡管存在著分歧,現代宏觀經濟學已經是建立在個人決策的基礎上了,宏觀和微觀有著共同的基礎假設和邏輯起點。這是令人欣慰的。
從1936年凱恩斯《通論》發表以來,宏觀經濟學一直是經濟學中一塊激動人心的領域,60多年來在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兩個主要議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宏觀經濟學仍然存在許多重要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說如何使理論更加逼近現實,如何處理技術進步和增長的關系等等。
Ⅸ 宏觀經濟學,高鴻業版本的。期末考復習,宏觀經濟學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有哪些。大神,老師通通求解。謝謝
主要學派真的不少,凱恩斯,新古典綜合,預期學派,新凱恩斯,貨幣(價格)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