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用的特點
一、信用具有社會性
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對受信人的信任實際上是授信人對信用關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種社會心理因素,因為安全感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受信人的資信,取決於授信人的理性判斷,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
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千上萬的授信人和受信人發生信用關系,行為主體時而是授信人,時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斷變換。
二、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它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誠實守信得到社會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則將受到譴責和孤立。
盡管信用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誠實守信」是人類普遍認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對信用的理解存在差異,體現出信用的文化特徵。
三、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
信用的這一特徵與信用的社會性、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緊密相關,資金融通存在一定風險,以信用方式融通資金的風險更大,授信者不僅要考慮能否獲得相應的利息收入,而且還要分析本金能否收回的風險。
② 簡述信用的含義及特徵
一、信用的含義:
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願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願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
信用的意思是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言行而失掉。它還是是指我們過去的履行承諾的正面記錄,它還是一種行為藝術,是一種人人可以嘗試與自我管理的行為管理模式。
二、信用證的特點: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貸兩層含義,分為社會學和經濟學范疇,信用的這一本質內涵,決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信用具有社會性
首先,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對受信人的信任實際上是授信人對信用關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種社會心理因素,因為安全感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受信人的資信,取決於授信人的理性判斷,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
其次,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千上萬的授信人和受信人發生信用關系,行為主體時而是授信人,時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斷變換。如銀行在吸收存款時,是受信人,與存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則為授信人,與貸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這充分體現信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隨著信用的發展,信用內涵及其表現形式愈加豐富,信用作為一種社會關系也愈加復雜。在現代社會,信用關系逐步深入到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尤其是經濟領域。可以說,現代市場經濟實質上是由錯綜復雜的信用關系編織而成的巨大社會關系網路。
最後,信用的社會性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不同的時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人們對信用有著不同看法。在當今社會,傳統的信用觀念發生了急劇變化,人們對信用的理解不斷深化。信用前所未有地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社會關系。
2、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它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誠實守信得到社會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則將受到譴責和孤立。當人們都認同並遵守這種價值觀和道德准則的時候,社會信用環境就會優化,失信的行為就會減少。
就信用的文化特徵來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借債始終被認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人們常常將債務稱為「飢荒」,即只有到了飢荒的時候才可以借債。在消費上,將『「寅吃卯糧」視為「惡習」,主張禁慾節儉和量入為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情況則大為不同,人們對透支習以為常,超前消費成為普遍現象。盡管信用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誠實守信」是人類普遍認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對信用的理解存在差異,體現出信用的文化特徵。
3、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在這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而改變了資金使用權。首先,通過信用方式融通資金,促成了資金的再分配和利潤率的平均化。生產資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態上,只能用於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轉移。但閑置的貨幣資金都可以通過信用方式聚集起來投放到任何產業,使資金在各產業之間進行再分配,從利潤較低的產業轉向利潤較高的產業,因而促成了各產業利潤率的平均化,並自發調節著各產業間的比例關系。其次,信用加速了資本的集中和積累。大資本通過銀行信貸的支持,使其在競爭中加速了對中小資本的吞並,使資本更加集中。同時信用把各企業零散的、用做積累的利潤匯合為巨額貨幣資本,用於支持追加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企業,加快了資本的積累過程。最後,信用可以節省流通費用,加速資本的周轉。信用工具的廣泛使用,節約了現金流通及其相關的各項費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銷售過程,節省了商品保管、運輸等費用。
③ 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與日常生活和道德規范里的「信用」有沒有關系是什麼關系
有關系,道德范疇中的「信用」指的是誠信,是經濟主體通過誠實履行自己承諾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從經濟意義上看,信用的含義就轉化和延伸為以借貸為特徵的經濟行為,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體現著特定的經濟關系。
它既區別於般商品貨幣交換的價值運動形式,又區別於財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價值運動形式,是不發生所有權變化的價值單方面的暫時讓渡或轉移。這兩個范疇的信用密切相關。誠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
借貸活動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而且貨者之所以貸出,是因為有權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為承擔了支付利息的義務。如果沒有當事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會發生借貸活動。
誠信是借貸活動的基礎。如果失信成為信用行為中的主導方面,借貸活動就會萎縮甚至中斷。而借貸活動的發展,使得經濟活動參與者日益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進而使誠信成為經濟生活的重要准則之一。
(3)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的基本特徵是擴展閱讀:
信用經濟
信用關系無處不在。現代經濟關系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都打著債權債務的信用關系的烙印,商品貨幣關系覆蓋整個社會。信用貨幣代表著央行對貨幣持有者的負債,而持有貨幣就是擁有債權,貨幣從金屬貨幣發展為信用貨幣也就意味著信用關系覆蓋著整個社會。
不僅在發達工業化國家,就是在發展中國家,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都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對於企業經營單位來說,借債與放債,也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國內的經濟聯系中是這樣,在國際經濟聯系中更是這樣。政府幾乎沒有不發行債券的,而各國政府對外國政府,往往是既借債又放債,銀行通過辦理個人儲蓄,吸收企業、政府存款,發放貸款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個人依靠分期付款購買耐用消費品及房屋。
在經濟不發達的過去,負債是不光彩的事情,現在則相反,若能獲取信貸,正說明有較高信譽。
④ 信用的基本特徵是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貸兩層含義,分為社會學和經濟學范疇,信用的這一本質內涵,決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徵。1、信用具有社會性
首先,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對受信人的信任實際上是授信人對信用關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種社會心理因素,因為安全感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受信人的資信,取決於授信人的理性判斷,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
其次,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千上萬的授信人和受信人發生信用關系,行為主體時而是授信人,時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斷變換。如銀行在吸收存款時,是受信人,與存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則為授信人,與貸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這充分體現信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隨著信用的發展,信用內涵及其表現形式愈加豐富,信用作為一種社會關系也愈加復雜。在現代社會,信用關系逐步深入到社會生活每一個角落,尤其是經濟領域。可以說,現代市場經濟實質上是由錯綜復雜的信用關系編織而成的巨大社會關系網路。
最後,信用的社會性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不同的時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人們對信用有著不同看法。在當今社會,傳統的信用觀念發生了急劇變化,人們對信用的理解不斷深化。信用前所未有地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社會關系。
2、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它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誠實守信得到社會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則將受到譴責和孤立。當人們都認同並遵守這種價值觀和道德准則的時候,社會信用環境就會優化,失信的行為就會減少。
就信用的文化特徵來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借債始終被認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人們常常將債務稱為「飢荒」,即只有到了飢荒的時候才可以借債。在消費上,將『「寅吃卯糧」視為「惡習」,主張禁慾節儉和量入為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情況則大為不同,人們對透支習以為常,超前消費成為普遍現象。盡管信用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誠實守信」是人類普遍認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對信用的理解存在差異,體現出信用的文化特徵。
3、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在這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而改變了資金使用權。首先,通過信用方式融通資金,促成了資金的再分配和利潤率的平均化。生產資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態上,只能用於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轉移。但閑置的貨幣資金都可以通過信用方式聚集起來投放到任何產業,使資金在各產業之間進行再分配,從利潤較低的產業轉向利潤較高的產業,因而促成了各產業利潤率的平均化,並自發調節著各產業間的比例關系。其次,信用加速了資本的集中和積累。大資本通過銀行信貸的支持,使其在競爭中加速了對中小資本的吞並,使資本更加集中。同時信用把各企業零散的、用做積累的利潤匯合為巨額貨幣資本,用於支持追加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企業,加快了資本的積累過程。最後,信用可以節省流通費用,加速資本的周轉。信用工具的廣泛使用,節約了現金流通及其相關的各項費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銷售過程,節省了商品保管、運輸等費用。
信用的這一特徵與信用的社會性、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緊密相關,資金融通存在一定風險,以信用方式融通資金的風險更大,授信者不僅要考慮能否獲得相應的利息收入,而且還要分析本金能否收回的風險。由於授信在前,收回本金和獲得利息收入在後,期間要經歷或長或短的時間。為了確保資金的安全,獲得利息收入,授信者勢必要在授信前對受信主體進行資信評估,對於資信好的企業和個人,才敢於提供資金融通,而對於資信不好、有不良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則不能提供資金融通。由此可見,作為社會道德范疇的信用是作為經濟和金融范疇的信用的基礎和前提。這也說明,為什麼在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的情況下,信用資金規模會出現萎縮。
⑤ 信用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願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願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在這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而改變了資金使用權。
信用的這一特徵與信用的社會性、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緊密相關,資金融通存在一定風險,以信用方式融通資金的風險更大,授信者不僅要考慮能否獲得相應的利息收入,而且還要分析本金能否收回的風險。由於授信在前,收回本金和獲得利息收入在後,期間要經歷或長或短的時間。
通過信用方式融通資金,促成了資金的再分配和利潤率的平均化。生產資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態上,只能用於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轉移。
但閑置的貨幣資金都可以通過信用方式聚集起來投放到任何產業,使資金在各產業之間進行再分配,從利潤較低的產業轉向利潤較高的產業,因而促成了各產業利潤率的平均化,並自發調節著各產業間的比例關系。
信用加速了資本的集中和積累。大資本通過銀行信貸的支持,使其在競爭中加速了對中小資本的吞並,使資本更加集中。同時信用把各企業零散的、用做積累的利潤匯合為巨額貨幣資本,用於支持追加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企業,加快了資本的積累過程。
信用可以節省流通費用,加速資本的周轉。信用工具的廣泛使用,節約了現金流通及其相關的各項費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銷售過程,節省了商品保管、運輸等費用。
⑥ 如何理解經濟學中,信用的本質及其特徵
特徵:①信用具有社會性;②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③償還和付息是經濟版和金融范疇權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本質:①信用代表的是一種具有償還性和增殖性的社會價值量的再分配關系;②信用是使用權和所有權相分離的特殊價值運動形式。
⑦ 現代市場經濟中有哪些主要的信用形式其各自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主要包括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
⑧ 信用最基本的特徵急。。。在線等
1、信用具有社會性
1)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
2)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千上萬的授信人和受信人發生信用關系,行為主體時而是授信人,時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斷變換。
3)信用的社會性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不同的時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人們對信用有著不同看法。
2、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
誠實守信得到社會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則將受到譴責和孤立。當人們都認同並遵守這種價值觀和道德准則的時候,社會信用環境就會優化,失信的行為就會減少。
3、償還和付息是經濟和金融范疇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徵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在這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而改變了資金使用權。
作為社會道德范疇的信用是作為經濟和金融范疇的信用的基礎和前提。這也說明,為什麼在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的情況下,信用資金規模會出現萎縮。
(8)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的基本特徵是擴展閱讀:
信用促進了資金優化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借貸,資金可以流向投資收益更高的項目,可以使投資項目得到必要的資金,資金盈餘單位又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通過信用調劑,讓資源及時轉移到需要這些資源的地方,就可以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運用。
信用加速資金周轉,節約流通費用。由於信用能使各種閑置資金集中起來並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資金運動起來,這對於加速整個社會的資金周轉無疑是有巨大作用的,並且利用各種信用形式,還能節約大量的流通費用,增加資金生產投資。
信用有效地調整著國民經濟。信用調節經濟的職能主要表現在國家利用貨幣和信用制度來制定各項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規,利用各種信用杠桿來改變信用規模及其運動趨勢,從而調整國民經濟。
⑨ 信用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信用具的基本特徵包括以下3點。
1.信用具有社會性
首先,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其次,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最後,信用的社會性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2.信用具有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它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就信用的文化特徵來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
3.信用在經濟金融范疇中具有償還和付息的基本特徵
經濟學和金融學范疇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徵是償還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借貸的條件是到期要按時償還本金,並支付使用資金的代價——利息。在這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而改變了資金使用權。
二、信用的本質,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闡述。
1.從倫理道德層面看
信用的本質是: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當事人之間所建立起來的、以誠實守信為道德基礎的「踐約」行為。
從倫理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是指 「信守諾言」的一種道德品質。
2.從法律層面來看
信用的本質含兩層:一是指當事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但凡「契約」規定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是當時交割的,存在時滯,就存在信用;二是指雙方當事人按照「契約」規定享有的權利和肩負的義務。
《民法通則》中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守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守信的原則」;《合同法》中要求「當事人對他人誠實不欺,講求信用、恪守諾言,並且在合同的內容、意義及適用等方面產生糾紛時要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來解釋合同」。
3.從經濟學層面看:
信用的本質是:「借」和「貸」的關系。信用實際上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時間內獲得一筆錢的預期」。
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換或者其他經濟活動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夠實現其承諾的基礎上,用契約關系向受信人放貸,並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夠迴流和增值的價值運動。
4.貨幣角度
在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的本質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
(9)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的基本特徵是擴展閱讀
信用的基本作用,主要包括5各方面:
1.信用促進了資金優化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通過借貸,資金可以流向投資收益更高的項目,可以使投資項目得到必要的資金,資金盈餘單位又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通過信用調劑,讓資源及時轉移到需要這些資源的地方,就可以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運用。
2.加速資金周轉,節約流通費用。
由於信用能使各種閑置資金集中起來並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資金運動起來,這對於加速整個社會的資金周轉無疑是有巨大作用的,並且利用各種信用形式,還能節約大量的流通費用,增加資金生產投資。
3.信用加速了資本積聚和集中。
信用是集中資金的有力杠桿。信用制度能使社會閑散資金集中到了少數企業中,使企業規模擴大。
4.信用有效地調整著國民經濟。
信用調節經濟的職能主要表現在國家利用貨幣和信用制度來制定各項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規,利用各種信用杠桿來改變信用規模及其運動趨勢,從而調整國民經濟。
5.信用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與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