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經濟學應該怎麼復習,求指
1.選好教材:他指定來的教材自是他上課用的,這一點他沒有騙你.但他考試標准答案,考試范圍並不一定也都是出自這本書.你需要補充一些書本或資料:比如姚開建編的習題集、以及人大老師或學生用的一些課本、出的書、筆記、習題等等。有條件的話盡量多弄。
2.明白標答如何確定的:
(1) 從歷年考題范圍來看,人大命題風格還是很古典,比北大保守得多。所以你只要把以上書本的范圍作為考試范圍就綽綽有餘,形成幾個專題,把不同的書對同一問題的闡述比較一下,在筆記上列好點,形成最大的網去套它的標答,肯定漏網極小。
西方經濟學答題技巧任何名詞解釋、簡答、論述可以通用。
(2) 做筆記時可以根據題型:名詞解釋、簡答、計算。先看書,再看資料,看如何歸納名詞解釋,與書本有何差異,各書之間有何差異,把最完備的答案列成點在筆記上(因為他是采點給分);
B.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為什麼不好
高鴻業的算是國內的主流了,只要是經濟學考試,基本全是看他的,但是高鴻業的很枯燥乏味,屬於看多了很容易煩的~
范里安他們國外的書,喜歡舉例子,很多時候看起來很有興趣。
所以有人說看多了高鴻業的再看范里安的更容易接受~
不過這都是一種氣話,如果是專業的 學習或者考試,沒有人不選擇高鴻業的~
C.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有何不同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大量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語言比較通俗易懂。包括了經濟學的基本內容或者典型的內容。
相比而言,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內容龐雜得多,許多現在不怎麼用的內容也也可以在裡面找到,有小網路的味道。比如關於基數效用理論的詳細討論。關於這些內容有沒有用不好說,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內容現在很少在主流經濟學教材進行討論了,但知道也無妨,可以擴展思維。
還有就是高鴻業的書語言高度精煉概括,難聽點說是乾巴巴的。幾乎沒有例子。最後一章也是抄襲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不過人家既然是編著,這樣做可能不算抄襲吧。?
如果考試要考高鴻業的,沒辦法,只能老老實實地看了,畢竟兩本書差別很是蠻大的,內容上,體系安排上。相比而言,高的書比較傳統。
D.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高鴻業主編的第五版與第六版有什麼差別
這本書的第六版相對於前版,主要有這些變動:
微觀經濟學部分變動主要有:
(1)原教材第五版第三、四、五章的標題分別更改為「消費者選擇」、「生產函數」和「成本」,合並和調整了一些節。
(2)對原教材第五版第四、五章的內容進行了調整。第四章的長期生產函數部分保留等產量曲線和規模報酬分析,「成本最小化」、「產量最大化」以及「擴展線的分析」內容進入第五章。
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擴展線,從成本最小化的角度來推導和理解生產總成本的內容;此外,增加「干中學」的概念介紹。
宏觀經濟學部分變動主要有:
(1)對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內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具體有:增加了「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的內容;補充說明了微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共同點和區別;增加了「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一節;補充了國際、國內關於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更新的內容。
(2)將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主要是將原來的「關於消費函數的其他理論」整合到後面的「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一章當中。
(4)西方經濟學高鴻業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21世紀經濟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作 者:高鴻業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麼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本教材的特點。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 需求曲線 第三節 供給曲線 第四節 供求曲線的共同作用 第五節 經濟模型、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第六節 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第七節 運用供求曲線的事例。
E. 學和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差別大嗎
和題主經歷類似,我剛開始准備考研的時候指定書目是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後來換了學校,也換成了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所以就談談我讀這兩本書的感受吧。
首先簡短的回答一下題目:不,高鴻業的書不比范里安的難懂,甚至我個人認為前者要簡單得多。
評論一本書難還是不難,真的不太容易找得到統一的衡量標准,因為難易是很主觀的評判,書本身的情況只是一方面,更要受到讀者的閱讀量、知識儲備、思維方式等等的影響。題主先別急,不是說你的知識儲備啥的不夠所以看不懂,基於你認為范里安的書更簡單,我倒覺得問題可能出在思維方式上了。
我只說說在我的理解中這兩本書各自的特點,至於究竟孰難孰易,恐怕還得題主自己判斷。
高鴻業是最早將西方經濟學引入中國的學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國讀經濟學了,《西方經濟學》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過這套書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開本變大,排版、字體、頁碼、附錄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沒有什麼區別。根據我們老師的說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沒有大的區別(他甚至覺得還不如第一版好)。羅里吧嗦說了這些,我是想表達這么個意思——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雖然你拿到手的是當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實是一本老書了,因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經濟思想變化;因為老,所以沒有人敢輕易推翻,不斷的修訂也只是換湯不換;因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響比較深(官方評價這兩本書的兩大特點:1.參考廣泛,尊重原著;2.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關於政治因素,你看過這書,肯定記得開篇和結尾的章節講的啥,咱們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語了吧。
這套書的編寫就是典型的中國式教材,長句太長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過於注重概念性的涵義而非實際應用,下定義太多描述性講解太少,通篇就像標准答案似的有一說一,不像給人講知識,倒像說明書。另外舉例死板,讀起來乏味不堪,宛如酷刑。
你說的「拼湊之作」完全是可能的,這套書雖然署名高鴻業,但實際上是一個以他為核心的編寫小組共同完成的(看扉頁,主編高鴻業,編寫還有四個人呢)。我不是要詆毀各位前輩,但想想我自己group work的經驗——如果小組里全是中國人,那肯定是把任務平均分割一人干一份最後加起來就算小組成果了——如果老前輩們也是這樣編寫這本書的,那拼湊之感當然無從避免。
另外作為一個數學不咋地的經濟學學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數學內容。高鴻業這本書里用到了很多的數學推導,看起來很嚇人,因為沒有太多講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積分搞得很熱鬧,但如果你拿起筆實際劃一劃就會發現根本不難,只要高數低空飛過(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覺得經濟書里的數學要求低有三種可能性:第一,本身這個理論就不需要復雜的數學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淺出的用簡單的數學把復雜的事兒說明白了;第三,數學模型沒有把問題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這本書里的數學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說都不好,很多還是很不錯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連我這個數學白痴都能看出的雞肋,這些內容雖然貌似頗有道理,邏輯也無懈可擊,但實際上推了跟沒推一樣,一點也沒幫助理解經濟理論。(宏觀部分講消費和儲蓄那裡有好幾個公式就是廢話,因在此僅談微觀,就不贅述了)
再來看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先從題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來,現代觀點,從現代的視角出發來談微觀經濟學,與時俱進,多好。另外不知題主有沒有看這本書的前言,我的書是第八版,書的前面不僅僅有當版的序,還收錄了之前若干版譯者的前言,裡面仔仔細細的闡述了每一個版本做了怎樣的修訂,如何考慮了最新的經濟學研究成果,並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經濟學家的著作作為參考。雖然譯者前言與范里安同志無關,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書編寫的嚴謹,修訂的認真,譯者才能從中不斷體會到新的東西,像高老先生那本書,別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讓我來寫修訂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話——「無他,唯臉越來越大耳。」。仔細的修訂對於書為什麼重要?不僅僅是糾錯或者加入新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修訂應該是作者回頭重新思考這本書的過程,我記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老師說,他每個學年都要重新備一次課,其實講的內容不變,面對一無所知的新學生,根本沒有重新備課的必要性,但從頭重新做一遍,能夠迫使自己對所有問題再做一次分析,也許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錯誤,發現新的觀點,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過程。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感覺到看范里安的書很順暢——因為范里安自己已經把這本書梳理了八次了。
再看看范里安這本書的數學內容。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對於數學模型的巧妙處理,首先他摒棄高數講完了所有的知識點,然後在每章的附錄里補充了高等數學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練習冊也是這樣安排的,大多數題目用初等數學就可以做出來,但每一章大概還有一兩道題需要用高數,旁邊也都做了標注。打個比方,同樣是算矩形面積,小學生可以用長乘以寬做,大學生可以畫個坐標軸用定積分做,但殊途同歸,都能得到正確答案。數學只是工具,大家選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但對於作者來說,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給讀者提供樣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錯的武器。不知題主是否知道有一本書叫《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我覺得范里安這本書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級微觀經濟學》。
開頭我說了難易是主觀判斷,不好說哪本書難哪本書易,我仍然堅持這個觀點,但如果從經濟理論的角度來說,高鴻業的書講的是初級微觀經濟學,范里安的書是中級微觀經濟學(當然還有些書講高級微觀經濟學)。我曾經問過老師區別在哪裡,他說一般認為數學模型要求較高,分析較為復雜的就等級更高。比如說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書里用了整一個章節來講,很明顯是重點,但在高鴻業的書里只在頁腳附註里提到了而已,並不做要求。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可以認為范里安的書比高鴻業的更難。
首先是要勤動筆勤畫圖,這一點對兩者都一樣。數學推理且不談,反正這事兒我也不擅長,但好好畫圖真的給我幫助很大,很多圖看一遍過去你覺得理解了,其實你沒有,耐下心來自己畫一遍才能體會到裡面的精華。比如高鴻業書里的壟斷競爭廠商的長短期均衡那兩套圖,如果你畫線的順序錯了最後很難恰好均衡;而要畫對順序,就必須理解長短期內的均衡到底是怎樣的過程,究竟是誰決定誰的。還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光看書上的幾條線似乎不難,但合上書很容易又攪亂了,不如動手把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自己推一遍,馬上就門兒清。有時候我覺得理解好一幅圖,就能很輕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內容。
第二,看高鴻業的書要背,一定要背。當然背到什麼程度請參考你報考學校的歷年真題,但我想選擇這本書作參考的學校恐怕就是願意考名詞解釋這種「死」題的學校,所以相信我,對待這本書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條條框框的東西該記就辛苦一點記吧。而看范里安的書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練習冊你就明白了,光知道書上在講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來也不行,練習冊有些題目貌似簡單(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瑪麗傑克之類的,特可愛),但如果沒有真正搞懂做出來就一塌糊塗。
既然高老先生的書有那麼多缺點,為什麼眾多學校將它定為考研參考書呢?我個人的感覺就是,容易備考,容易出題。范里安的書噼里啪啦就讀過去了,學的是很開心,但要找出考點很難,也就是說雖然你感覺自己學會了,可拿不準會怎麼出題;老師也一樣,看了半天不知道該怎麼考。但高鴻業的書就很好,隨便一翻就全是考點:先從附錄中英文對照表裡搞幾個名詞解釋,再把黑體字一二三四五拖出來搞一道「請問XX有幾點意義」的簡答題……對於中國的考試,還是中國的教材比較配套。
以上分析僅針對高鴻業的微觀部分和范里安微觀的對比,宏觀不談,宏觀理論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書有可能講的完全不一樣,要比較起來太困難了。另外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很有名,不是說那本書比這兩本就更好,風格不一樣,曼昆的書基本不像教材,可以放到床頭隨手抓來看一看。
對經濟學認識淺薄,僅僅是因為和題主的經歷相似,才有感而發羅嗦了這么多,希望你看的還滿意。另盼高人批評指教。
F. 西方經濟學該怎麼學高鴻業版的
其實西經主要是圍繞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這兩個問題進行的研究,微內觀四大市場尤其是完容全競爭市場是絕對的重點,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幾大模型的推導與結論也十分重要,要素那部分章節稍稍不那麼重要。而宏觀經濟學,IS-LM和AD-AS這個不用說,絕對的重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以及通貨膨脹和失業這一塊也十分重要,再然後就是那幾個方程式和宏觀經濟學的那幾個流派以及每個流派出來的方程式,最後就是開放經濟那一塊中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調控作用。整體而言,西方經濟學考研的話,要看具體考的學校歷年的側重點在哪?因為不同學校專業課的難度與重點是不一樣的。
G.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算是初級還是中級
初級教材,這本書中有很多高級的理論,但是並沒有給出嚴格的數學推論,只是給出了結果。所以算是入門學者必讀的一本書。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慨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H.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算是初級還是中級
判斷經濟學教材難度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書中數學模型的難度。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中有不少數學模型都達到了中級難度,有極少數甚至是高級難度。但是,高鴻業那本教材對於中、高級的數學模型大多沒有數學過程推導,只有結論的介紹。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算是一本處於初級和中級之間的教材。國內的經濟學教學跟國外有差別。國內高校西方經濟學通常只學習一次,而在國外需要在大一和大三分兩次學習。大一使用的是入門教材(初級),大三使用中級教材,到研究生以後再使用高級教材。(後有教材列表)( c& D. z& ?; d) r* P' y
至於」誰抄誰的「這個問題實際是不存在的。教材畢竟不是專著。這就象無論誰來編寫微積分教材,最後的結果必定都大同小異。 $ @6 B& p" e: M$ t
以下的教材我都翻過一遍,也是以前學習是老師推薦過的。有一個感覺是:國外的教材才是真的羅嗦。( t" b, m" ]+ `% k/ A2 X
一、入門教材
. x) @6 k8 X/ p5 X# T4 T# F
1、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適合於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閱讀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和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2、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市面上的第16版是與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讀完該書,可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的認識框架,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3、斯蒂格里茨的《經濟學》
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里茨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二、中級微觀教材
4、《管理經濟學》,有版本數種,特點各不相同。此類教材多為MBA系列教材,是針對生產過程決策而設,目前數種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經典譯叢》難度最低。 ! y/ ^4 s+ | a V" A9 Z$ q, N/ P( ^
9 O# p; Q% G; ^, d% e
5、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人大版,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在美國多個大學供MBA採用,國內英文版有清華版,中文版有人大版。此書內容適中,主題廣泛,均是各部分理論之要點,不旁及其他分支內容。圖形清晰,語言流暢。所採用數學工具甚淺,有函數但不涉及微分。# j& |! }+ [# @$ p0 U @! @
6、《國外經濟學教材庫》系列之《應用微觀經濟學》,32開,經濟科學出版社。此書有大量案例及微觀經濟原理之運用,所用數學甚少,讀此書可補充平狄克教材案例的不足。
7、《微觀經濟學: 現代觀點》,瓦里安著,費方域翻譯。此書是極規范的經濟學專業的中級微觀教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伯克利大學經濟學本科指定教材,易懂而深刻。5 v1 k3 E0 [/ o+ I4 h% l; o/ q
三、中級宏觀教材 S+ B+ V( p! T5 }) r
若無意進一步學習高級微觀經濟學,則可同時學習宏觀經濟學。微觀的特點是精深,宏觀則是駁雜。因為宏觀流派很多,觀點各不相同。
8、曼昆的《宏觀經濟學》,人大版。此書秉承曼昆《經濟學原理》的優點,以簡單淺顯為特點。雖只有很少量的數學,但對原理及內容均提煉得甚為簡潔。此書前半部分寫得相當清晰,可讀完薩繆爾森《經濟學》並略懂一點微觀經濟學後直接學習。; b) J8 {% t d U# N
9、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中文版有人大版,東北財大出版社有影印英文版。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宏觀教材,屬正統教材,體系清楚,描述准確,通行於美國各大學多年,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3 S" d9 V; ] f( [& |, f0 [
四、中高級微觀經濟學教材3 H1 b4 K+ n) @$ `* n8 Q0 m
10、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此書微積分運用、數學運算簡潔明晰,全書難度、體系一致,排版清楚,內容重點突出。此書除北大、復旦等處書店有少量可見外,其他大學及城市似甚少見。
11、蔣殿春的《高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此書主題基礎部分已達高級水平,難度甚大。至博弈論以後部分,則難度甚淺。對傳統的價格理論的數學描述相當清楚。數學證明部分也十分清晰。) Q8 {& F; I. o4 A+ T
12、范里安的《高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這是范里安在《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的基礎上編寫的標准高級教材。此書每一章均相當簡短精要,閱讀時需要對中級教材有比較深入的學習。但翻譯質量不佳。建議直接讀英文版。# L! @; \- l8 C$ \4 l
13、《微觀經濟學》由安德魯、格林等著,中文版為北大翻譯,必讀性較強。
五、高級宏觀經濟學教材5 P6 d/ r2 a+ R
14、《宏觀經濟學(高級教程)》,作者:美國奧利維爾.瓊.布蘭查德,斯坦利.費希爾。
I.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 難嗎
你好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並不難,書中大量運用形而上學的方法分析問題,涉及簡單微積分。對於初學者來說內容繁雜、抽象,但只要用心去看是能看明白的。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