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
生活中蘊含著許多經濟學
比如當你早上出門一個不小心差點掉進下水道里,你也許會罵:「誰這這么沒有素質,連水井蓋都偷」
其實偷水井蓋不僅僅只是素質問題,你想想會偷城市水井蓋的大多會是周邊農村的人,偷水井蓋或許沒有素質,但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他是不會去偷水井蓋的,因為他的投水井蓋的機會成本是失去這份穩定工作,作為一個合理的經濟人他會比那個邊際收益大!假如他沒有工作,那他的機會成本是0,因此會冒險!
也就是說城市水井蓋被偷其本質原因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而不是僅僅的素質低!
所以說我們常說的打假治假就僅僅靠增加幾次強力打假就行嗎?我想事治標不治本!其本質也是城鄉發展不均衡,農村為了分享城市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要根本治理就應該縮小城鄉差距!這才是根本所在!
晚上寢室出去聚餐!我們的小謝同學很不開心!在我們強大攻勢下得知情況:小謝同學最近在追一個MM,他說最近發簡訊MM都不怎麼回他的簡訊!
我問你每天發幾條,他說發二三十條!
暈!你白痴啊!難怪MM不理你!
其實這可以用經濟學效用解釋!當MM接到第一個追求者發給她的簡訊,心中還是會有一種自豪感,不管那追求者多少爛(這個女生最清楚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第一個簡訊的效應是最大!當你發第二個簡訊時候這個簡訊給MM帶來的自豪感會下降,也就是第二個簡訊效益小於第一個簡訊的效應!這就是經濟學中常講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當發到二三十個簡訊是對MM來講邊際效用已經是負的了!也就是說MM這你發的簡訊已經反感了!
那我該怎麼辦呢?小謝同學!
我們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每天減少發簡訊的次數,就一天發三四條,但要在每天一個時間段發,
為什麼
因為因為發三四條簡訊帶來的總效用是最大的,就是說三四條帶來效用相加的總和是最大的,(因為在往後帶來效用是負相加總和是減少的),當你每天在以個時間段發的時候,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後呢?
在後就一個禮拜不發
為什麼
因為MM就會把收簡訊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突然沒有收的簡訊時候!她會感覺失去了什麼東西樣!在經濟學中就叫埋沒成本!就是說MM收簡訊的這段時候沒有收的簡訊,再個大學比較無聊,就無聊過去,而以前是收簡訊,那MM埋沒成本是收簡訊!這時候MM就會在心裡想到你!
就是這樣了!
當給一個MM發簡訊時候,可以從她回簡訊的時間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興趣有多大哦!回的越快越有興趣!
B. 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現象
1、打開冰箱時,為啥冷藏室會亮而冷凍室卻不會亮——「成本效益原則」原理
「成本效益原則」是指只有當改後效益大於改進的成本時,才應該改進這個產品。
對於題目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
從效益方面來看,冰箱里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室的次數比打開冷凍室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顯然,在冷藏室安裝一盞燈的效益更大。
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室安燈就比在冷凍室安燈更劃算。
2、為什麼破舊的錢幣總是被先花出去——「劣幣驅逐良幣」原理
這種現象可類比經濟學一個很著名的原理,「劣幣驅逐良幣」。
目前,最通俗的解釋是:當你的錢包里有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和一張破舊的百元鈔票時,你總是傾向於把那張破舊的先花出去。
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貨幣越來越破舊,新錢卻沒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錢包里,於是劣幣驅逐了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說:古時候,因為鑄造貨幣工藝的差別很大,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的「良幣」收藏起來,
並試圖將那些成色差的「劣幣」轉讓給他人,這樣市場上就同時流通著劣幣和良幣,且劣幣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懲罰,
如此循環,良幣就會被驅逐出市場,質量差的貨幣反而在市場上流通了。
3、為什麼富者更富,窮者更窮——「馬太效應」原理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
其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往往會選擇生意比較好的飯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願意去一個客人寥寥的飯店。
到醫院就診,我們寧願在一個有名望的醫生那裡排長隊,也不願意到同一個科室醫術平平的醫生那裡就診。
於是,人多的飯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飯店人越來越少,最終門可羅雀,最好關門大吉,這就是馬太效應。
C.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多銷不一定多得——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因為我的家在農村,所以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豐收的季節的農民的收入反而卻下降了,這就是經濟學里的一個經典的問題——「谷賤傷農」。
對於糧食來說,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糧食的產量,另一個是糧食的價格。糧食所取得收入為產量與收入的乘積表示。
這兩個因素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由一條價格需求曲線所決定的。
即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在生活中,糧食是一種必須品,其彈性系數較小,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變化並不明顯;
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會小於價格的變化量。
原因在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小於一,因為對糧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決定。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糧食上的花費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糧食價格變化的不敏感。
看到這一現象,我們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問題了,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時,農民就會競相降價去賣掉手中的糧食。
而由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很小,農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糧食全部都賣掉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大幅度地降低價格,所降價格的的幅度一定會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的幅度。
這就出現了糧食產量增加卻收入不增加的現象,這也正是經濟學上的「谷賤傷農」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經濟學的現象,所以,我們更應該練就一雙火眼去發現它們。
同時,更應該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自己做一個好的理財,去真正地成為一個「理性人」。
拓展資料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
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D. 分析生活中有趣的現象,並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字數2500以上,最好兩篇,收到之後提高懸賞分,一篇5分
一,預存話費贈手機
經濟學原理:規模經濟」和「自然壟斷」
電信行業是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規模巨大的時候成本才能降低,初始成本非常高,但是每生產一件產品的成本非常低,每增加一個用戶,對應增加的成本幾乎為0。這樣的行業就存在規模經濟:規模越大,成本越高,導致公司利潤率的縮小。
預存存話費送手機就是採用這樣的原理,對於電信公司,成本基本上就是一個手機,收入是你已經存入的話費,和將來很可以繼續存入的話費。
電信公司用很有吸引力的活動誘導廣大消費群眾參與,因為不僅可以得到話費,還免費得到一部手機,也許這部手機檔次不高,性能也不怎麼樣,但是免費得來的誰會拒絕呢?
所以預存話費贈手機不過是電信公司利用了廣大群眾愛貪小便宜的心理,實際這個活動對他們並沒有損失
二,買一贈一
經濟學原理:捆綁銷售
買房送車位,買房送奶牛,買房送戶口,買房送裝修……樓房與車位捆綁銷售,手機與電話卡捆綁銷售,甚至超市裡的酸奶也會捆綁銷售
捆綁銷售是共生營銷的一種形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銷過程中進行合作,從而擴大它們的影響力,它作為一種跨行業和跨品牌的新型營銷方式,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和運用。但不是所有的企業產品和服務都能隨意地「捆綁」在一起。捆綁銷售要達到「1+l>2」的效果,這取決於兩種商品的協調和相互促進,而不存在難以協調的矛盾。捆綁銷售的成功還依賴於正確捆綁策略的制定。
從經濟學上來講,買一送一比打五折更給力,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白送會更好,所以「送」比「折」聽起來更有吸引力。買一送一可以送出去一些庫存商品,當消費者挑中一件喜歡的商品之後,對另一件東西的要求會降低。所以說,買家都沒賣家精,再吐血的打折,再瘋狂的降價,都只是為了促銷而使用的伎倆。商家利用捆綁銷售來提升銷量,好的捆綁讓消費者受益,但更多的,是深藏陷阱,商家認准了消費者贈品不用付錢的這種佔便宜心理,將質量不合格的商品變相捆綁銷售。
三,機票打折
經濟學原理:邊際效益
我們暫且把航空工司看成是壟斷者,因為在不少航線上只有一家公司在運營。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我們經常可以買到打折的機票,有時甚至是一折,低於相應火車票的價格。既然航空公司是個壟斷者,有定價的權力,它為什麼還要低價銷售機票呢?
航空公司打折,也是要看對象的,對於坐頭等艙的人、坐公務艙的或臨時買票上飛機的,基本沒有折扣。折扣大部分是給那些提前買票的人和非商務人士等。飛機票打折意味著坐同一架飛機的人,所付的價格卻不同,經學上把這個現象叫「價格歧視」。
不要以為航空公司打折是為了乘客的利益,自己吃了虧。航空公司沒有這么高的境界。它打折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讓乘客付出更高的代價。
比如不考慮機場建設費,北京到成都的機票全價是1500元。如果不實行價格歧視,即不打折,那就要按照同一個價格出售揚有機票。
按照什麼價格呢,這個價格不會是1500元,也不會是只有一二折。我們假定這個單一價格是6折,即900元。
這時候,願意坐飛機去成都的人,是那些對乘坐飛機的評價高於或等於900元的人,而那些評價低於900元的人,將不會買機票,而選折其他交通工具。
你想想,那些對坐飛機的評價高於900元的人,本來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最高可以是1500元,現在只要900就可以了。這些人就獲得了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剩餘越多,航空公司的利潤就越少。
現在看看 打折後的情況又如何,假如最低價是三折,即450元,最高是全價1500元。
打折後的結果是這樣:提前10天訂票的可以打3折;提前8天打4折;提前6天5折,4天6折,3天7折,2天8折;1天9折;當天不打折。
打折的結果是,第一,乘坐飛機的人比不打折時增加了,買3折,4折和5折的人原來是不打算買機票的,現在卻買了。第二,那些對乘飛機評價高於900元的人,原來付的價格是900元,即6折,現在可以讓他們支付7折到全價。幾乎所有的消費者剩餘都消失了,變成了航空公司的利潤。
E. 用微觀經濟學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從需求來看,隨著人口的增長、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對房子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內需求曲線右移容。從供給來看,隨著北京的發展,房地產成本的提高等原因,供給曲線左移,導致房價上漲。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房價的上漲,非但沒有降低需求量和供給量,反而上升。其原因之一是人民在市場上形成了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心理預期,這樣不少本來要未來幾年甚至是十年才有住房需要的人,也搶著早些買,因為預期現在買比未來便宜。所以毫無疑問,這幾年中國房產的購買量遠遠超過正常的、真實的住房需求。 其二,投資者趨利,隨著房價的上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們加入的房地產行業,使得房子在北京遍地開花,房價只漲不跌的心理預期也導致形形色色的投資者們對房子的炒作。 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需求和供給曲線相交於右上角,即價格上升,需求量、供給量上升。
F. 用經濟學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我。。 你要10個 我只找了1個 還是往屆大學生畢業的論文 湊活看吧 余用均衡原理來描述谷賤傷農
現代經濟學已經發展到了宏觀、中觀、微觀多個層次,分析方式也已經由最初的定性分析過度到定量分析。初學《宏微觀經濟學》教程,密密麻麻的數學模型和推導讓我這樣的初學經濟學的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其實經濟學來自生活,經濟學的原理滲透了日常生活、生產的每個角落,經濟學原理能夠在生活中廣泛地運用。人類的每一種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運用著經濟學的法則。比如商品的價格問題,就和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企業生產成本、盈利問題緊密相關。
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大,甫釘顛固郯改奠爽訂鯨而需求量變動幅度小;有的商品價格變動幅度小,而需求量變動幅度大。而「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說法,它描述的是這么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種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可以用彈性原理加以解釋。」
彈性理論正是要說明價格的變動比率和需求量的變動比率之間的關系。需求價格彈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對企業來說是銷售量)變動率與其價格變動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反應的靈敏程度。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的比值就是需求價格彈性的彈性系數。即
需求價格彈性的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價格變動的比率
即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當價格上升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所減少的百分數,或者當價格下降百分之一時,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數。當│Ed │<1時,稱需求是缺乏彈性的。此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小於價格變動的幅度;當│Ed │>1時,稱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此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大於價格變動的幅度。
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時,它的需求彈性的大小與價格變動所引起總收益的變動情況是密切相關的。這是因為總收益等於價格乘銷售量,價格的變動引起了需求量的變動,從而就引起了銷售量的變動。不同商品的需求彈性是不同的,所以價格變動引起的銷售量的變動是不同的,總收益的變動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則當該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於價格下降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增加;當商品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減少的幅度大於價格上升的幅度,從而總收益會減少。例如:某種商品的價格每公斤2元,銷售量為1000公斤,該種商品需求彈性系數為2.5。如果該商品降價至每公斤1.8元,總收益情況如何變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設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為X。
則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價格下降後銷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總收益情況: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價後商品的總收益增加了250元。這就是富有彈性的商品「薄利多銷」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則情況相反。如香煙的需求曲線缺乏彈性,因為上了癮的煙客不會在乎價格的高低,所以價格的高低對香煙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再如:中國有句古語叫「谷賤傷農」,意思是豐收了,由於糧價的下跌,農民的收入減少。其原因就在於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小。也就是說,人們不因為糧食便宜而多吃糧食,由於豐收了而造成糧價下跌,並不會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從而總收益減少,農民蒙受損失。不僅如此,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彈性也小,也就是說,人們收入提高了並不因此而增加糧食的消費。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時期出現把糧食和農產品毀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於糧食這種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降價不會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會減少總收益,所以資本家把這些農產品毀掉反而會減少損失。
相信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學習到更多類似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應用了的經濟學規律,並且我們可以應用這些規律解析其中的深層原因
G. 用微觀經濟學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農產品增產了,社會供給量增加了,而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量是基本穩定的,所以農產品價格就會下跌,造成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因為大部分農產品是生活必須品,其價格彈性很小,所以當農業豐收時,因為銷量是比較固定的,農民為了盡快賣出產品,回收現金,採用了降價措施實際上並不能提高銷量,所以反而收入減少得更厲害。所以經濟危機厲害的時候,外國的農場主寧可將產品銷毀,也不出售就是這個道理。農業生產最好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過高的增長率是有害的。
H. 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社會現象或者生活現象
A 關於佔座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如何理解「理性人」的行為和機會成本
「佔座」這一現象在生活中時有發生,在大學校園里更是司空見慣。後來之人,只能望座興嘆,屈居後排。上課的視聽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騷四起,大呼「佔座無理」。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當我們假設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時,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問題,一項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夠滿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實現了普遍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即是一項合理的制度。下面試著運用經濟學原理對佔座行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佔座——理性人的選擇
「佔座」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可以擁有令你滿意的座位,意味著當你和你的同學同樣用心時,你比他們更容易集中精神,獲得更好的聽課效果,最終得到更優異的成績,而這一切都僅僅是因為你佔了個好座位。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需要為佔座付出一定的代價。你可能無法在床上多躺一會兒,可能無法吃頓悠閑的早餐,它們是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關鍵在於機會成本與收益比較孰輕孰重。對於一個學生而言取得好成績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機會成本,當你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它們時完全可以被壓縮到很小,甚至為負值--本來早起就有益於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時間浪費在早飯上是沒有必要的。這么看來,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卻大得多,那麼佔座無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選擇。
替他人佔座——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我們發現那些佔座的同學往往還會為自己的室友佔座。當然,這可能聲明這些同學比較細心周到。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的原理。
當你已經提前趕到了教室,多佔個座兒對你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在這里邊際成本幾乎不存在,而這一行為將帶來怎樣的邊際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會認為你很體貼,並因此提高對你的評價;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務的人不認為這是美德的表現,而將之視為一項投資,那麼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在適當的場合下,他也必定會為之付出某種程度的報酬。
這種情況,民間叫做「順水人情」,本小利大,何樂而不為呢?
固定佔座人——發揮相對優勢使交易群體獲利
如果說,你們寢室每天需要有一個人負責佔座,那麼是每天輪流還是固定人選好呢?答案是後者。這體現了人們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創造價值,並將之與具有其他相對優勢的人進行交易,從而使得交易各方從中獲利的經濟學原理。
規定輪流佔座並非不可,大家的收益並未改變,問題在於,不同的人在這件事情上的機會成本是不同的。A習慣晚睡,因此早起半個鍾頭對他來說無異於酷刑加身,勉強爬起來完成「神聖使命」,可能將導致一天的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相反,B習慣早起,佔座對他來說不費吹灰之力。而C不僅可以早起,而且擁有先進的代步工具--自行車,佔座對他來說更加容易。三者在佔座這一行為的相對優勢比較中,C大於B大於A。那麼當在三人中作出選擇時,C無疑是最合適的,而A也許可以利用晚睡的時間為大家提水,B也許可以利用早起時間去買早餐。於是各自發揮相對優勢,結果使整個交易群體從中獲利。
座位輪換制——另一種制度設計的優劣
抨擊「佔座」的人,往往會指出佔座違背了公平的原則,每個人都應當平等的擁有佔有好座位的機會。於是他們提出他們認為公平的制度-座位輪換制,即每人編號入座,每周逐排調動。
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在於,首先它的操作性較強,同時它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預期。你可以不必為佔座操心,因為座位就在那裡等你,因此你可以更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長期內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好位子(當然也必然獲得壞位子),於是實現了一種表面上的公平。
而這種制度的弊端在於其極有可能引發不效率的結果,因此從實質上背離了公平原則。首先,由於它是強制性的而非建立在個人意志自由選擇的基礎上的,於是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方面,那些給予某些座位最高評價的人得不到該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於對這門課不感興趣而對這些座位評價很低。於是這些座位無法在他們身上發揮最大效用,甚至還會由於他們的缺席而導致資源的無謂損失。這種趨勢的出現,正如一方面窮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揮霍無度的反差。你能說這是公平的嗎?其次,座位輪換制顯然使前面論及的種種佔座所帶來的好處都無法實現。
綜上,不難發現,座位輪換制弊大於利,而導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於其違背了競爭原則。考察「座位輪換制」,我們會發現他與計劃經濟思維模式何其相似,而幾十年單一計劃經濟帶來經濟落後的教訓告訴我們,競爭觀念必須加強。
運用「行政」手段——對佔座無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們已經看到了佔座帶來的種種優越性。但是這一制度在具體實施中,由於運用不當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現。因此,我們還需進一不討論對這種不效率的抑制。
比如說,如果8點上課,而樓門6點就打開了,由於競爭的存在,意味著佔座人必須6點前趕到,這便加大了佔座的機會成本,而影響人們的獲利。於是,在一定情況下,當人們認為機會成本超過了其收益時,便會退出競爭,而使得佔座帶來的優越性得不到發揮。更嚴重的是,由於必定有人堅守陣地,而這個堅定者作為一個理性人,為了彌補這部分增加的機會成本必定會努力擴大收益。由於此時不存在其他競爭者,他想佔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於是便形成了其對座位的壟斷,那些對座位高評價的人仍無法得到座位,從而導致不效率,不公平。那麼是不是需要對佔座的數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為沒有人可以監督其佔了多少座位)。事實上,只要將開門時間做一調整即可。當調整到上課前半小時時,由於大量競爭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這一情況。
再如,有人長期以本佔座,妄圖一勞永逸,對付這一行為的措施是開門前將本收回,以保證每個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
總之,正如政府在市場中對「市場失靈」的干預,用「行政」手段調整佔座制度,同樣可以發揮積極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