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行為經濟學框架效應

行為經濟學框架效應

發布時間:2021-03-14 03:36:40

Ⅰ 行為經濟學原理的目錄

第一章 行為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的比較
第一節 正常與反常
第二節 質疑與挑戰
第三節 演變與修正
第四節 行為經濟學的政策觀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 參照系理論
第一節 什麼是參照系
第二節 參照依賴
第三節 錨定心理
第四節 框架效應
第五節 參照依賴偏好理論的實驗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 偏好理論
第一節 配對與選擇
第二節 權衡反差
第三節 極端逆轉
第四節 稟賦效應和現狀偏見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 效用理論
第一節 體驗效用
第二節 期望值理論和期望效用理論
第三節 不理性的效用決策
第四節 前景理論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五章 公平和互惠
第一節 公平和自利
第二節 互惠行為
第三節 公平和互惠在博弈論中的理論延伸
第四節 利他行為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 時間貼現和跨期選擇
第一節 傳統貼現效用模型
第二節 傳統DU模型的「反常」
第三節 與DU根本性偏離模型
第四節 時間偏好
第五節 時間貼現的衡量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七章 自我控制與有限意志
第一節 拖延實證
第二節 自我控制與有限意志
第三節 自我了解
第四節 模型解釋
第五節 福利效應
本章小結
本章思考與練習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八章 癮理論
第一節 上癮行為
……
第九章 從自負說偏差
第十章 心理賬戶
第十一章 宏觀行為經濟學
第十二章 未來的路
附錄1 偏離於傳統經濟學結論的一些實證研究
附錄2 行為經濟學研究社會公平問題——以新加坡、上海、蘭州為例
附錄3 積累性預期理論
關於本書中實驗的說明
後序

Ⅱ 急求幾個經濟學概念!在線等待!

1.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基本觀點有哪些?

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徵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徵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徵通過經濟變數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從這些基本觀點看,行為經濟學似乎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叛。
---------------------------------
2. 試簡要說明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體?

行為經濟學強調當事人認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內生性,強調決策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這種對人的基本假定構成了其與新古典經濟學不同的硬核。盡管行為經濟學堅持主觀價值論,堅持理性假定,但通過對理性經濟人本身的挑戰,並通過利用心理學構造自己的行為基礎,導致行為經濟學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出現在當代經濟學的叢林。我們可以把行為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硬核進行對比,
類別硬核保護帶研究方法
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定;偏好和稟賦分布外生;主觀價值論;交易關系為中心等均衡;邊際效用或產量遞減;要素和產品自由流動;要素和產品同質;價格接受者等方法論個體主義;邊際分析方法;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為主;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
行為經濟學有限理性當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為和非理性行為;偏好和稟賦內生;學習過程;主觀價值論等非均衡;非線性效用函數;要素和產品異質;隨機性;路徑依賴;現實市場和組織;有限套利等方法論個體主義;演化分析;非線性規劃;實驗和微觀計量為主

從表一可以看出,通過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稟賦內生化,即使在主觀價值論下,行為經濟學仍然表現出和新古典經濟學非常不同的理論硬核:首先,行為經濟學徹底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中靜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經濟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現實當事人假定,通過假定的改變,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當事人不再僅僅自利,人們會考慮利他,也可能沖動,採取非理性行為等;在行為經濟學中,偏好的內生和演化帶來了異常行為及其相伴隨的學習過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說法,這會導致近似理性,或學習中的理性。在這些基本假定的指導下,行為經濟學從選擇及相應的決策行為出發分析問題,這種分析能夠單一針對某種具體行動,比如消費,也可同時分析某幾個行動,比如消費和生產。而新古典經濟學只能從交易出發來分析問題。其次,硬核的差異也會反映到保護帶上,行為經濟學不再需要假定要素產品同質,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場充分流動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當事人本就不同,面臨復雜環境不可能實現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獲得一種線性效用函數關系。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路徑依賴,可能出現隨機選擇,而不像新古典經濟學那樣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學哲學觀,硬核和保護帶構成了科學研究相互區別的綱領。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帶都和新古典經濟學不同,就產生了一種特定的研究綱領,並且這種研究綱領會反映到研究方法上。為了研究貫徹上述研究綱領,行為經濟學家需要尋找恰當的方法及方法論來理解現實的當事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的發展給經濟行為的研究帶來了契機。一些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開始在實驗室中測試實驗對象的動機、環境特徵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此來揭示當事人決策的規律。這些學者對新古典經濟學把心理學和當事人決策行為人為割裂非常不滿,於是從重復檢驗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所需的各項假定入手,逐步反駁其理論硬核。這種早期的實驗研究給經濟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行為經濟學自身也很脆弱,因為實驗數據能否在統計上顯著反映總體的特徵是存在爭議的,並且實驗數據也很容易被實驗者操縱。藉助於麥克法登等人對微觀計量經濟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計算機模擬和計算技術的出現,行為經濟學家開始藉助新的工具來研究行為問題,比如採用市場數據研究金融市場上當事人的行為;採用場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類別當事人的經濟行為等。
-------------------------------------------
3. 什麼是決策?決策類型有哪些?
什麼是決策
「決策」一詞的英語表述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時至今日,對決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種,但仍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諸多界定歸納起來,基本有以下三種理解: 一是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過程。這是廣義的理解。二是把決策看作是從幾種備選的行動方案中作出最終抉擇,是決策者的拍板定案。這是狹義的理解。三是認為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這類事件既無先例,又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的選擇才是決策。這是對決策概念最狹義的理解。以上對決策概念的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學地理解決策概念,有必要考察決策專家西蒙在決策理論中對決策內涵的看法。

二)決策類型

由於企業活動非常復雜,因而,管理者的決策也多種多樣。不同的分類方法,具有不同的決策類型。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4 什麼是不確定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的類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麼是風險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准則的類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麼是效用?試說明效用理論的類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譯為功用,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效用理論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麼是效用曲線?試簡要說明效用曲線的類型和原理?
無差異曲線,可能性曲線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試簡要說明新古典經濟學選擇理論的弱點?
新古典經濟學的選擇理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它假定程序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獨立於判斷和評價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純粹是相應期望後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數,不依賴對這些給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等人經過廣泛的實驗研究發現,決策程序以及決策對象或環境的描述本身的確影響到當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滿足完備性假定,也不滿足傳遞性假定,比如當事人決策時出現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偏好逆轉、後悔厭惡、過度信心、從眾、攀比、炫耀、成癮等等。

Ⅲ 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研究

卡勒曼和阿莫斯絕對不是一對人在戰斗,同期有幾個經濟學異己份子也在琢磨類似的問題。後期人們發現,他們的研究基本上都能統一到前景理論下來。
Framing effect:
這個詞比較難翻譯,行為經濟學、決策學和心理學中一般翻譯為框架效應或框定效應。
很多人都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但為了表示對卡勒曼和阿莫斯的尊敬,還是用他們的例子。
問題:
美國被恐怖分子干慘了,600人生命處於威脅之中。美國總統小布希面臨這樣一個難題:
實施方案甲,這樣200人能得救。
實施方案乙,這樣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救出全部600人,三分之二的機會失敗(600人全完蛋)。
您認為小布希該選啥?
對於一個不迴避風險活追逐風險的人,甲,乙方案差不多。但是俺們知道人民不喜歡風險,所以大多數人選方案甲。您也是吧。
同樣的問題,換個表述方式:
美國被恐怖分子干慘了,600人生命處於威脅之中。美國總統面臨這樣一個難題:
實施方案丙,這樣400人完蛋。
實施方案丁,這樣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沒人完蛋,三分之二的機會600人全完蛋。
同樣的問題,怎麼選啥?結果這次是大多數人選丁。真誠希望小布希不要給饒糊塗了。
前景理論很好的解釋了這種現象:框架效應改變了參照點,這樣第一種表述給人是贏的感覺,當然大家選擇肯定的贏。第二種表述給人是損失的感覺,當然大家選擇是盡可能的迴避損失,賭他娘的一把了。
再來一個例子。買機票,票面250塊,如果您有托運行李,請加十塊。或者說,票面260塊,如果您沒有托運行李,我們給您10塊的折扣。那種您覺得更爽?當然是第二種了。第一種讓您覺得這10塊錢是個損失,多不爽?這框架效應的效果您明白了吧?
另一個例子,把贏和損失推廣到正面框架和負面框架上。比如說,有種火腿打標簽,25%肥肉,或者75%的瘦肉。其實一樣,但是大家喜歡後者更多一些。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般來說,大家不喜歡負面的表述方式。所以說話要注意表達方式,好話要好說,壞話也要好說。

Ⅳ 急求 從經濟學的「選擇」概念

1.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基本觀點有哪些?

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徵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徵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徵通過經濟變數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從這些基本觀點看,行為經濟學似乎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叛。
---------------------------------
2. 試簡要說明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體?

行為經濟學強調當事人認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內生性,強調決策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這種對人的基本假定構成了其與新古典經濟學不同的硬核。盡管行為經濟學堅持主觀價值論,堅持理性假定,但通過對理性經濟人本身的挑戰,並通過利用心理學構造自己的行為基礎,導致行為經濟學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出現在當代經濟學的叢林。我們可以把行為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硬核進行對比,
類別硬核保護帶研究方法
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定;偏好和稟賦分布外生;主觀價值論;交易關系為中心等均衡;邊際效用或產量遞減;要素和產品自由流動;要素和產品同質;價格接受者等方法論個體主義;邊際分析方法;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為主;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
行為經濟學有限理性當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為和非理性行為;偏好和稟賦內生;學習過程;主觀價值論等非均衡;非線性效用函數;要素和產品異質;隨機性;路徑依賴;現實市場和組織;有限套利等方法論個體主義;演化分析;非線性規劃;實驗和微觀計量為主

從表一可以看出,通過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稟賦內生化,即使在主觀價值論下,行為經濟學仍然表現出和新古典經濟學非常不同的理論硬核:首先,行為經濟學徹底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中靜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經濟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現實當事人假定,通過假定的改變,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當事人不再僅僅自利,人們會考慮利他,也可能沖動,採取非理性行為等;在行為經濟學中,偏好的內生和演化帶來了異常行為及其相伴隨的學習過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說法,這會導致近似理性,或學習中的理性。在這些基本假定的指導下,行為經濟學從選擇及相應的決策行為出發分析問題,這種分析能夠單一針對某種具體行動,比如消費,也可同時分析某幾個行動,比如消費和生產。而新古典經濟學只能從交易出發來分析問題。其次,硬核的差異也會反映到保護帶上,行為經濟學不再需要假定要素產品同質,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場充分流動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當事人本就不同,面臨復雜環境不可能實現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獲得一種線性效用函數關系。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路徑依賴,可能出現隨機選擇,而不像新古典經濟學那樣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學哲學觀,硬核和保護帶構成了科學研究相互區別的綱領。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帶都和新古典經濟學不同,就產生了一種特定的研究綱領,並且這種研究綱領會反映到研究方法上。為了研究貫徹上述研究綱領,行為經濟學家需要尋找恰當的方法及方法論來理解現實的當事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的發展給經濟行為的研究帶來了契機。一些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開始在實驗室中測試實驗對象的動機、環境特徵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此來揭示當事人決策的規律。這些學者對新古典經濟學把心理學和當事人決策行為人為割裂非常不滿,於是從重復檢驗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所需的各項假定入手,逐步反駁其理論硬核。這種早期的實驗研究給經濟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行為經濟學自身也很脆弱,因為實驗數據能否在統計上顯著反映總體的特徵是存在爭議的,並且實驗數據也很容易被實驗者操縱。藉助於麥克法登等人對微觀計量經濟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計算機模擬和計算技術的出現,行為經濟學家開始藉助新的工具來研究行為問題,比如採用市場數據研究金融市場上當事人的行為;採用場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類別當事人的經濟行為等。
-------------------------------------------
3. 什麼是決策?決策類型有哪些?
什麼是決策
「決策」一詞的英語表述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時至今日,對決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種,但仍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諸多界定歸納起來,基本有以下三種理解: 一是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過程。這是廣義的理解。二是把決策看作是從幾種備選的行動方案中作出最終抉擇,是決策者的拍板定案。這是狹義的理解。三是認為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這類事件既無先例,又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的選擇才是決策。這是對決策概念最狹義的理解。以上對決策概念的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學地理解決策概念,有必要考察決策專家西蒙在決策理論中對決策內涵的看法。

二)決策類型

由於企業活動非常復雜,因而,管理者的決策也多種多樣。不同的分類方法,具有不同的決策類型。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4 什麼是不確定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的類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麼是風險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准則的類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麼是效用?試說明效用理論的類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譯為功用,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效用理論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麼是效用曲線?試簡要說明效用曲線的類型和原理?
無差異曲線,可能性曲線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試簡要說明新古典經濟學選擇理論的弱點?
新古典經濟學的選擇理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它假定程序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獨立於判斷和評價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純粹是相應期望後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數,不依賴對這些給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等人經過廣泛的實驗研究發現,決策程序以及決策對象或環境的描述本身的確影響到當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滿足完備性假定,也不滿足傳遞性假定,比如當事人決策時出現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偏好逆轉、後悔厭惡、過度信心、從眾、攀比、炫耀、成癮等等。

Ⅳ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獲得諾獎是因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與經濟學融合到了一起,特別是在有關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研究\",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卡尼曼1934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獲得心理學與數學學士學位,1961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先後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擔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他也是美國科學院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國際數量經濟學會會員、實驗心理學家學會會員等。《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是以卡尼曼在2002年諾貝爾頒獎大會上的發言修改而成。作者在文章中根據直覺判斷心理學和選擇理論的最新進展重溫他的三個研究領域:1、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使用的啟示法。2、人們進行各種判斷所傾向於採納的偏差,前景理論,以及框架效應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應用。3、在以上基礎上說明了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將從這三方面進行評論概述。第一,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使用的啟示法。卡尼曼和他的長期合作者特維斯基(AmosTversky)發現了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判斷與傳統經濟理論所假定的理性發生系統偏差的機理。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早期研究的一個基本結論是:人們一般無法充分分析涉及經濟判斷和概率判斷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人們依靠某些捷徑或原則做出判斷,這些捷徑或原則有時與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論存在著系統偏差。一個基本的偏差就是人們應用小數法則。例如,他們在一個著名的實驗中發現,人們會認為\"某天60%的新生兒是男孩\"的概率在小醫院和大醫院里是相同的。人們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隨機變數樣本的平均值和方差隨樣本量下降的速度。在另外的一些實驗中,特維斯基和卡153尼曼對此種思維方式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如在一項實驗中,明確地告訴實驗對象,將要被歸類的人來自於30%為工程師和70%為律師的群體,而另一個實驗顛倒了這兩個比例。結果表明,這一差異實際上對參與判斷的對象沒有產生影響。同樣的因素會導致人們認為兩個事件的聯合概率比其中任何一個事件的概率都大,這種認識違背了概率論的基本原理---聯合概率法則。第二,人們進行各種判斷所傾向於採納的偏差,前景理論,以及框架效應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應用。在1979年,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論\"(prospecttheory)。他們發現,古典的效用理論不能夠貼切地反映人們在未來不確定情況下作決策的行為模式,當看不清未來的時候,普通人是怎樣設想未來的呢?統計意義上,我們傾向於把未來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加以高估。這被稱為\"卡尼曼定律\"。當事件發生的真實概率低於10%或15%的時候,我們對概率的高估特別明顯,同樣,事件發生的真實概率越高,我們越傾向於低估它。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了一個足以取代預期效用理論的理論,即\"前景理論\"。他們的思路是,對於事件發生的概率,需要進行加權,才足以描述人們的真實選擇。框架效應指的是同一個特徵在一種顯示中易獲取,而在另一個顯示中則不是,盡管這兩個顯示包含著相同的信息。這個情況是非常不尋常的:一些刺激的屬性是自動感知的,而另一些卻必須要進行計算才能加以感知;或者一個物體的同一個屬性在一個顯示中被感知,但在另一個顯示中則必須要進行計算。第三,指出對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傳統上,經濟學研究通常假設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新古典理論都是基於\"理性人\"的假設之上的,而且所指的\"理性人\"為完全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讀後感《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人都希望以盡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可為此不擇手段。\"經濟人\"意思為理性經濟人,也可稱\"實利人\"。古典管理理論更是把人當作\"經濟動物\"來看待,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作為前提的,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和所要建立的理論的不同需要,假設條件存在著差異。但是,在眾多不同經濟理論的各自不同的假設條件中,有一個假設條件是所有的經濟理論均具備的一個基本假設條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隨著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理論開始修正上述假設,例如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在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時間進程中的經濟成效》中就否定了上述完全理性人假設,認為人的行為有限理性,在條件不確定情況下,\"完全理性\"是顯然不可能的。而卡尼曼的理論則是對理性人假設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論的相關實驗中,信息是完全的,對上述信息的分析對於有一定數學基礎的人而言也是簡單的,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斷並根據判斷採取行動時,人的心理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實際上,在卡尼曼的經驗實證後面,已經構成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理性人基本假設的質疑。結合行為金融學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批駁,已經構成了一種新範式。這種經濟學新範式,與新古典既有聯系,更有區別。我發現,二者之間存在一個通解。就是假設參照點不變時,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假設與新古典的基本假設就接近一致了。換句話說,行為經濟學把新古典當作一個特例,即參照點固定不變時的價值狀態。而參照點的存在,是行為經濟學的獨特性所在。解決的就是樓上所說\"有限理性\"與經濟生活中的人二者之間的關系。框架效應反映的是有限理性,而體驗反映的是參照點。參照點是現實世界的雜多。回到參照點確定價值,就是讓經濟學的現代性理性,回到真實世界,回到事實本身。總的來說,《有限理性的圖譜: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一文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卡尼曼理論的綜述性文章,比較整體性地介紹了前景理論、框架效應、性質替代等內容。而且,這些理論有一個特點,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經濟學發展到今天,經常聽到的一種批評意見是:現代經濟學過分注重數學的嚴密性,脫離了具體的社會問題的分析以及對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於經濟學變成了當代的玄學。這種意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不依靠嚴格的邏輯分析和實證研究,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就會停留在表面化的議論層面上。而通過實驗得出一些經驗性的結果,再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分析從而得出嚴格的、並有實驗基礎的結論將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卡尼曼的理論在經濟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能找到應用,比較常見的是在金融領域,但筆者在項目管理中也發現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論的現象。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的發生往往對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等產生影響,而項目的管理人員在風險應對過程中的行為方式對有關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產生影響。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開始重視修正和測試上述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獲得數據,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尼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尼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事實上,卡尼曼理論的規范意義大於實證意義,但人們關注的往往是後者,卡尼曼與特韋爾斯基的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為行為經濟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Ⅵ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獲得諾獎是因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與經濟學融合到了一起,特別是在有關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研究」,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卡尼曼1934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獲得心理學與數學學士學位,1961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先後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擔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他也是美國科學院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國際數量經濟學會會員、實驗心理學家學會會員等。

《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是以卡尼曼在2002年諾貝爾頒獎大會上的發言修改而成。作者在文章中根據直覺判斷心理學和選擇理論的最新進展重溫他的三個研究領域:1、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使用的啟示法。2、人們進行各種判斷所傾向於採納的偏差,前景理論,以及框架效應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應用。3、在以上基礎上說明了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將從這三方面進行評論概述。
第一,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使用的啟示法。卡尼曼和他的長期合作者特維斯基(AmosTversky)發現了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判斷與傳統經濟理論所假定的理性發生系統偏差的機理。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早期研究的一個基本結論是:人們一般無法充分分析涉及經濟判斷和概率判斷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人們依靠某些捷徑或原則做出判斷,這些捷徑或原則有時與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論存在著系統偏差。
一個基本的偏差就是人們應用小數法則。例如,他們在一個著名的實驗中發現,人們會認為「某天60%的新生兒是男孩」的概率在小醫院和大醫院里是相同的。人們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隨機變數樣本的平均值和方差隨樣本量下降的速度。在另外的一些實驗中,特維斯基和卡153尼曼對此種思維方式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如在一項實驗中,明確地告訴實驗對象,將要被歸類的人來自於30%為工程師和70%為律師的群體,而另一個實驗顛倒了這兩個比例。結果表明,這一差異實際上對參與判斷的對象沒有產生影響。同樣的因素會導致人們認為兩個事件的聯合概率比其中任何一個事件的概率都大,這種認識違背了概率論的基本原理———聯合概率法則。
第二,人們進行各種判斷所傾向於採納的偏差,前景理論,以及框架效應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應用。
在1979年,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論」(prospecttheory)。他們發現,古典的效用理論不能夠貼切地反映人們在未來不確定情況下作決策的行為模式,當看不清未來的時候,普通人是怎樣設想未來的呢?統計意義上,我們傾向於把未來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加以高估。這被稱為「卡尼曼定律」。 當事件發生的真實概率低於10%或15%的時候,我們對概率的高估特別明顯,同樣,事件發生的真實概率越高,我們越傾向於低估它。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了一個足以取代預期效用理論的理論,即「前景理論」。他們的思路是,對於事件發生的概率,需要進行加權,才足以描述人們的真實選擇。

框架效應指的是同一個特徵在一種顯示中易獲取,而在另一個顯示中則不是,盡管這兩個顯示包含著相同的信息。這個情況是非常不尋常的:一些刺激的屬性是自動感知的,而另一些卻必須要進行計算才能加以感知;或者一個物體的同一個屬性在一個顯示中被感知,但在另一個顯示中則必須要進行計算。

第三,指出對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傳統上,經濟學研究通常假設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新古典理論都是基於「理性人」的假設之上的,而且所指的「理性人」為完全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讀後感《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人都希望以盡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可為此不擇手段。「經濟人」意思為理性經濟人,也可稱「實利人」。古典管理理論更是把人當作經濟動物來看待,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作為前提的,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和所要建立的理論的不同需要,假設條件存在著差異。但是,在眾多不同經濟理論的各自不同的假設條件中,有一個假設條件是所有的經濟理論均具備的一個基本假設條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隨著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理論開始修正上述假設,例如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在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時間進程中的經濟成效》中就否定了上述完全理性人假設,認為人的行為有限理性,在條件不確定情況下,「完全理性」是顯然不可能的。

而卡尼曼的理論則是對理性人假設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論的相關實驗中,信息是完全的,對上述信息的分析對於有一定數學基礎的人而言也是簡單的,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斷並根據判斷採取行動時,人的心理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實際上,在卡尼曼的經驗實證後面,已經構成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理性人基本假設的質疑。結合行為金融學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批駁,已經構成了一種新範式。這種經濟學新範式,與新古典既有聯系,更有區別。我發現,二者之間存在一個通解。就是假設參照點不變時,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假設與新古典的基本假設就接近一致了。換句話說,行為經濟學把新古典當作一個特例,即參照點固定不變時的價值狀態。

而參照點的存在,是行為經濟學的獨特性所在。解決的就是樓上所說「有限理性」與經濟生活中的人二者之間的關系。框架效應反映的是有限理性,而體驗反映的是參照點。參照點是現實世界的雜多。回到參照點確定價值,就是讓經濟學的現代性理性,回到真實世界,回到事實本身。

總的來說,《有限理性的圖譜: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一文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卡尼曼理論的綜述性文章,比較整體性地介紹了前景理論、框架效應、性質替代等內容。而且,這些理論有一個特點,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經濟學發展到今天,經常聽到的一種批評意見是:現代經濟學過分注重數學的嚴密性,脫離了具體的社會問題的分析以及對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於經濟學變成了當代的玄學。這種意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不依靠嚴格的邏輯分析和實證研究,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就會停留在表面化的議論層面上。而通過實驗得出一些經驗性的結果,再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分析從而得出嚴格的、並有實驗基礎的結論將是一種更好的方式。

卡尼曼的理論在經濟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能找到應用,比較常見的是在金融領域,但筆者在項目管理中也發現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論的現象。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的發生往往對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等產生影響,而項目的管理人員在風險應對過程中的行為方式對有關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產生影響。

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開始重視修正和測試上述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獲得數據,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尼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尼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事實上,卡尼曼理論的規范意義大於實證意義,但人們關注的往往是後者,卡尼曼與特韋爾斯基的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為行為經濟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奇才心理工作室
整理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如何評價《思考,快與慢》這本書

《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是卡尼曼的代表作,也是行為經濟學理論的經典著作。這本書開創性的貢 獻,就是把人類的思考模式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兩個系統。或者按作者自己的話來說,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依賴直覺的、無意識的思考系統,系統2是需要主動控制的、有意識進行的思考系統。

Ⅷ 請問那些大學有行為經濟學呢是歸屬經濟學的嗎謝謝

行為經濟學是作為實用的經濟學,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內學與經濟科學有機容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f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徵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徵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理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徵通過經濟變數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

Ⅸ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諾貝爾獎 經濟學原著閱讀課論文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諾貝爾獎 經濟學原著閱讀課論文]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獲得諾獎是因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與經濟學融合到了一起,特別是在有關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研究」,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諾貝爾獎 經濟學原著閱讀課論文。卡尼曼1934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獲得心理學與數學學士學位,1961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先後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擔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他也是美國科學院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國際數量經濟學會會員、實驗心理學家學會會員等。

《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是以卡尼曼在2002年諾貝爾頒獎大會上的發言修改而成。作者在文章中根據直覺判斷心理學和選擇理論的最新進展重溫他的三個研究領域:1、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使用的啟示法。2、人們進行各種判斷所傾向於採納的偏差,前景理論,以及框架效應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應用。3、在以上基礎上說明了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將從這三方面進行評論概述。
第一,不確定性條件下人們使用的啟示法。卡尼曼和他的長期合作者特維斯基(AmosTversky)發現了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判斷與傳統經濟理論所假定的理性發生系統偏差的機理。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早期研究的一個基本結論是:人們一般無法充分分析涉及經濟判斷和概率判斷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人們依靠某些捷徑或原則做出判斷,這些捷徑或原則有時與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論存在著系統偏差。
一個基本的偏差就是人們應用小數法則。例如,他們在一個著名的實驗中發現,人們會認為「某天60%的新生兒是男孩」的概率在小醫院和大醫院里是相同的。人們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隨機變數樣本的平均值和方差隨樣本量下降的速度。在另外的一些實驗中,特維斯基和卡153尼曼對此種思維方式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如在一項實驗中,明確地告訴實驗對象,將要被歸類的人來自於30%為工程師和70%為律師的群體,而另一個實驗顛倒了這兩個比例。結果表明,這一差異實際上對參與判斷的對象沒有產生影響。同樣的因素會導致人們認為兩個事件的聯合概率比其中任何一個事件的概率都大,這種認識違背了概率論的基本原理———聯合概率法則。
第二,人們進行各種判斷所傾向於採納的偏差,前景理論,以及框架效應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應用。
在1979年,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論」(prospecttheory)。他們發現,古典的效用理論不能夠貼切地反映人們在未來不確定情況下作決策的行為模式,當看不清未來的時候,普通人是怎樣設想未來的呢?統計意義上,我們傾向於把未來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加以高估。這被稱為「卡尼曼定律」。 當事件發生的真實概率低於10%或15%的時候,我們對概率的高估特別明顯,同樣,事件發生的真實概率越高,我們越傾向於低估它。卡尼曼和特維斯基提出了一個足以取代預期效用理論的理論,即「前景理論」。他們的思路是,對於事件發生的概率,需要進行加權,才足以描述人們的真實選擇。

框架效應指的是同一個特徵在一種顯示中易獲取,而在另一個顯示中則不是,盡管這兩個顯示包含著相同的信息。這個情況是非常不尋常的:一些刺激的屬性是自動感知的,而另一些卻必須要進行計算才能加以感知;或者一個物體的同一個屬性在一個顯示中被感知,但在另一個顯示中則必須要進行計算。
第三,指出對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傳統上,經濟學研究通常假設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新古典理論都是基於「理性人」的假設之上的,而且所指的「理性人」為完全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讀後感《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諾貝爾獎 經濟學原著閱讀課論文》。人都希望以盡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可為此不擇手段。「經濟人」意思為理性經濟人,也可稱「實利人」。古典管理理論更是把人當作經濟動物來看待,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作為前提的,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和所要建立的理論的不同需要,假設條件存在著差異。但是,在眾多不同經濟理論的各自不同的假設條件中,有一個假設條件是所有的經濟理論均具備的一個基本假設條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隨著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理論開始修正上述假設,例如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在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時間進程中的經濟成效》中就否定了上述完全理性人假設,認為人的行為有限理性,在條件不確定情況下,「完全理性」是顯然不可能的。
而卡尼曼的理論則是對理性人假設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論的相關實驗中,信息是完全的,對上述信息的分析對於有一定數學基礎的人而言也是簡單的,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斷並根據判斷採取行動時,人的心理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實際上,在卡尼曼的經驗實證後面,已經構成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理性人基本假設的質疑。結合行為金融學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批駁,已經構成了一種新範式。這種經濟學新範式,與新古典既有聯系,更有區別。我發現,二者之間存在一個通解。就是假設參照點不變時,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假設與新古典的基本假設就接近一致了。換句話說,行為經濟學把新古典當作一個特例,即參照點固定不變時的價值狀態。
而參照點的存在,是行為經濟學的獨特性所在。解決的就是樓上所說「有限理性」與經濟生活中的人二者之間的關系。框架效應反映的是有限理性,而體驗反映的是參照點。參照點是現實世界的雜多。回到參照點確定價值,就是讓經濟學的現代性理性,回到真實世界,回到事實本身。

總的來說,《有限理性的圖譜: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一文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卡尼曼理論的綜述性文章,比較整體性地介紹了前景理論、框架效應、性質替代等內容。而且,這些理論有一個特點,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經濟學發展到今天,經常聽到的一種批評意見是:現代經濟學過分注重數學的嚴密性,脫離了具體的社會問題的分析以及對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於經濟學變成了當代的玄學。這種意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不依靠嚴格的邏輯分析和實證研究,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就會停留在表面化的議論層面上。而通過實驗得出一些經驗性的結果,再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分析從而得出嚴格的、並有實驗基礎的結論將是一種更好的方式。
卡尼曼的理論在經濟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能找到應用,比較常見的是在金融領域,但筆者在項目管理中也發現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論的現象。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的發生往往對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等產生影響,而項目的管理人員在風險應對過程中的行為方式對有關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產生影響。

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開始重視修正和測試上述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獲得數據,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尼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尼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事實上,卡尼曼理論的規范意義大於實證意義,但人們關注的往往是後者,卡尼曼與特韋爾斯基的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為行為經濟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卡尼曼的「邁向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學」讀後感 諾貝爾獎 經濟學原著閱讀課論文〕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Ⅹ 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的圖書目錄

第1章 錢和錢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賬戶
第一節 心理賬戶:個人財務管理的捷徑
不同心理賬戶里的錢不同
買了新房子丟了舊傢具
第二節 心理賬戶如何運行?
白馬非馬,賭資非錢
抓大放小與意外之財
富豪摳門也正常,只是沒到花錢時
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時
什麼情況下,你可以忘記成本?
扔掉擠腳的鞋
好消息與壞消息的組合
本章小結
第2章 保守與冒險——風險條件下的個人行為
第一節 給決策找一個標稈——參照依賴
度量世界的標桿
坐地日行八萬里
「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
買了鞭炮卻讓別人放
第二節 損失>獲得
得而復失,甚於不得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表達的藝術」與框架效應
瘋狂的賭徒
第三節 幾何級和算術級增長——敏感度遞減
錢,在什麼情況下只是-個符號?——韋伯-費希納定律
要不要為50塊錢跑腿?
第四節 心理概率:一百萬分之一和一百分之一的區別
杞人憂天與買彩票
天上會掉林妹妹嗎?
本章小結
第3章 被營銷改變的選擇——行為營銷經濟理論
第一節 看上去很美
天價的胸罩
番茄醬是如何定價的?
分兩次失去10元錢
第二節 什麼改變了你的偏好?
多出一支普通鋼筆之後
你為什麼選擇中杯?
決策之前的影響
第三節 悄悄改變的心理賬戶
北大周圍的「何賢記」
告訴你生產過程的廣告
以舊換新優於打折
供不應求為啥還定價偏低?
「不滿意全額退款」的秘密
第四節 期待與配套
不開分店的鉅記手信店
「得寸進尺」與「先過分後讓步」
第五節 你怎麼被說服的?
「循循善誘」的推銷員
練就三寸不爛之舌
本章小結
第4章
啟發和偏差——什麼影響了你的判斷?
第一節 挖掘你的記憶——可用性啟發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腦白金的廣告哲學
第二節 直覺抓出特徵——代表性啟發法
典型特徵帶來的偏差
自我矯正與小數定律
第三節 給你的判繼找一個初始值——錨定式啟發法
初始值+調整
早餐店的秘密
第四節 日久生情——熟悉性啟發法
第五節 孩子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他人的好
——稟賦效應與反稟賦效應
誰動了我的乳酪?
經濟愛國主義
太太永遠是別人家的好
本章小結
第5章 憑什麼相信自己——自負理論

閱讀全文

與行為經濟學框架效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