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中國區域經濟學30年論文精選

中國區域經濟學30年論文精選

發布時間:2021-03-14 09:26:52

❶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30年成就回顧 1500字論文

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30年的成就
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就,概括起來大體有:
1.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前,我國是計劃經濟體制,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都由計劃決定,是指令性計劃在維系著國民經濟運轉。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領域,強調要實行按勞分配,推行的卻是平均主義「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難以充分調動企業、個人乃至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商品交換關系被視作「資本主義尾巴」,嚴格限定在部分農副產品領域。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所有制格局。2006年底,在城鎮地區,國有和集體單位吸納就業7194萬人,其他所有制形式吸納就業21116萬人,後者是前者的2.9倍;在農村地區,鄉鎮企業吸納就業14680萬人,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吸納就業4779萬人,後者約占前者的1/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除極少數產品外,絕大部分產品的價格都已放開,生產要素市場的構建也取得相當進展,如雙向選擇的企業用人制度已經建立、商業用地使用權轉讓實現了「招、拍、掛」、利率市場化取得重要進展、匯率彈性明顯增強等。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我們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辛勤勞動和誠實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隨後,土地、資本、專利等生產要素也被允許參與收入分配,形成了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收入分配的格局。近年來,在規范初次收入分配秩序的同時,政府還加大了收入再分配的力度,以縮小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
在改革以前,企業的生產行為歸根結底由政府決定,經濟調節沒有宏觀與微觀的截然區分。隨著企業逐步獲得獨立的生產經營者地位,計劃(規劃)體制也由原來側重於分錢分物、分生產指標,轉為制定預期性的、不具有強制約束力的發展規劃,通過實施市場准入政策、產業結構政策、財稅等政策引導微觀經濟行為,實現發展目標;投資體制也由定盤子、分項目轉為基於企業自主投資的備案制,側重經濟效益審查的審批向以環保、技術標准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性審批轉型。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信貸規模控制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以間接調控為特色的宏觀調控體系。
2.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30年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產業結構變動活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自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近14倍。我國已提前完成現代化「三步走」戰略部署的前兩步,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初步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奇跡」、「中國模式」成為國際政界、學術界和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綜合判斷,我國已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受產業結構快速升級、城市化快速推進、制度躍遷等因素共同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態勢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屆時,人民富裕程度將會比目前明顯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發展帶來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從1978年到2006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加到11759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從134元增加到3587元,分別增長了33.3倍和25.8倍。全國居民消費支出,即便扣除物價因素,也上漲了6.5倍。反映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爾系數,城市居民家庭從57.5%穩步下降到35.8%;農村居民家庭從67.7%下降到43%。食品支出佔比的下降,使城鄉居民能夠將更多的收入用於改善居住、出行、健康和娛樂條件,以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居民家庭擁有的財富也在快速增長。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話等,在城鎮地區已經全面普及,汽車、電腦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6.7平方米增長到26.1平方米(2005年數),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8.1平方米增長到30.7平方米(2006年數),分別增長了2.9倍和2.8倍。從1978年到2007年,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從210.6億元增長到172534億元,增長了800多倍。股票市場更是從無到有,2007年12月,滬深股市流通市值達到93064億元,占同期居民人民幣存款總額的一半以上。
3.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成員
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對外開放也在向深度和廣度推進。我國已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開放的發展格局。從1978年到2007年,對外貿易額從109億美元增加到21738億美元,增長約200倍。對外貿易額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國際貿易組織規則來協調、解決貿易爭端,還可以通過參與制訂世界貿易規則,更好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新秩序。
我國還積極迎接世界產業轉移帶來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累計吸收國外直接投資7745億美元,吸引外資規模連續名列發展中國家首位。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的結果,就是中國製造(和組裝)產品大量出口,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充分發掘了我國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為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進行產業結構升級拓展了空間。不僅如此,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企業也開始積極「走出去」,以全球化的視野在海外開展投資,整合產業鏈,以快速提升自身競爭力。
4.社會全面進步
快速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我國已經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也由1980年的45.9%提高到2006年的75.7%。自恢復招考以來,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數量,2006年分別達到943萬人和110萬人。高素質人才的大量培養,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提供了強大支撐。到2006年,我國科技人員數量達到413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約280萬人),全年共接受發明專利申請21萬件,授權發明專利約5.8萬件。體育事業不斷發展,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從1980年到2006年,每萬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從10.8人增加到15.4人,床位數從19.3張增加到25.3張,分別增長了42.6%和31%,居民預期壽命,也由1981年的67.77歲提高到71.4歲。在競技體育中,打破世界紀錄、獲得世界冠軍的次數大量增加,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得獎牌數排名明顯提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體育大國。
在政治生活和文化領域,實事求是指導思想的恢復,打破了「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勇於探索、講求實效成為社會風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完善,公眾參與公共決策的渠道不斷拓寬,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輿論監督力度不斷增強,個人表達意見的自由度不斷加大。國家實力的增強、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個人事業的成功,使公眾對改革開放、對黨的領導、對政府施政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對國家前途和個人未來充滿信心。
以上這些,為我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❷ 怎麼看中國經濟的經濟學論文

下面是一篇會議論文,參考一下吧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改革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教授今天,我講兩個問題:一是當前經濟形勢,二是當前改革情況。純屬個人的一些看法,供同志們研究參考。一、當前經濟形勢與發展前景中國經濟,在連續三年實施積極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2000年以來,出現了不少新的可喜的變化,總的形勢比較好。具體表現如下:1.經濟增速止跌回升。九十年代初,中國經濟年最高增長率曾達14%以上。由於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從1993年下半年起開始實行宏觀控制,速度隨之下滑,每年差不多回落一個百分點,到1999年最低只有7.1%。2000年以來,已經扭轉了這種減速運行的局面,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8.2%,比上年全年高一個多百分點。2.國內需求全面回升。針對連續幾年需求不足,市場疲軟的情況,從1998年起政府採取了增發國債,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提高職工收入、增加假日天數。實行消費信貸。完善社會保障等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國內需求的回升。2000年1一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歷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8%,增速加快了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達1.8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增速加快了4.9個百分點。3.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2000年以來,進出口貿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長,1一11月累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3.4%,其中出口增長30.1%,進口增長37.4%,分別比上年同期的增速高出20多個百分點。4.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0年1一11月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3700多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利增長了1.4倍,虧損下降16.3%。5.通貨緊縮局面有了緩解,城鄉居民收入連續增加。從1997年下半年起,中國開始出現通貨緊縮,消費價格絕對水平下降,1998年為1.8%,1999年為1.6%。2000年已基本扭轉了這種趨勢,1一11月轉為上升0.2%。按可比價格計算,2000年前三季比上年同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2.5%,城鎮居民收入增長8.4%。上述情況,不僅證明我們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增速回升,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而且標志著我們已經成功地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出現了重要轉機。不足之處是,目前的經濟增速回升,受政策性。外部性的影響較大,有礙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沒有根本解決。為此,我們決定在第四季度增發500億元國債,以繼續擴大投資和內需,促進市場旺銷;加之國際經濟看好,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長基數較低等因素,將使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年增長速度有可能達到8%,比上年上升一個百分點左右。到2000年底,第九個五年計劃可以全面完成,達到五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8%,國內生產總值全年達到1萬億美元,每人平均超過800美元的既定目標。對於下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目標重點,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上,已經提出了一個輪廓的建議。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具體規劃,准備在明年初舉行的全國人代會上通過後實施。其主要的任務和發展趨勢是:1、堅持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求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即每年平均增長達到7.2%左右,其中前五年可能略高一些,後五年可能略低一些。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在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居民收入,使城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有較大提高。2、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重點是: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實施西部大開發,合理調整生產力布局,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城市化發展步伐,逐步解決城鎮化水平長期過低問題,努力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有效提高農村居民的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實現社會生產力既迅速而又持續的發展。3.深化經濟改革,搞好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這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關鍵。重點是:進一步放開市場,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強化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進一步精簡行政機構,轉換政府職能,盡可能減少對經濟事務的行政性審批,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消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種種體制性障礙。與此同時,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積極推進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航天航空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不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4.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改善外商投資環境。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面臨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要把吸收外資同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和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有步驟地推進銀行,保險、電信、外貿、內貿、旅遊等服務領域的開放。逐步對外商投資實行國民待遇,大膽吸收借鑒一切符合社會化生產要求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抓緊清理、修訂和完善有關經濟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外商合法權益,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國際規范和我國國情的對外法律體系與對外經貿體制。可以預見,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中,中國經濟將一定能夠在新的起點上以更大的規模向前發展。二、當前經濟體制改革情況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從1957年就開始了,當時主要是在行政管理許可權上放放收收,調整隸屬關系,雖然經過二十年的探索,但由於方法不對頭,沒有取得大的成功。改革開放以後,經過總結經驗,才認識到主要應解決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看清了計劃經濟的諸多弊端,提出來要以市場為取向進行改革,逐步擴大市場的比重,縮小計劃的比重,這才使改革一步一步走向前進。但是,社會主義究竟能不能搞市場經濟,或者商品經濟,在理論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論,改革也就不可能邁出很大的步子。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講話以後,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在此以前,不少同志還是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但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來,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的手段,不是區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標准。這樣,1992年黨的十四大會議上,才把這個理論問題最終突破,明確提出來,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這是很不容易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究竟要幹些什麼?黨的十四大規定得很明確,主要要進行四個方面的改革。從現在來看,這四個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第一個方面的改革,是建立和發展一個真正的市場,作為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搞市場經濟就必須有市場,沒有市場就不能成其為市場經濟。而且這種市場不僅僅是一般的市場,必須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不僅僅是商品市場,而是包括各種生產要素在內的全面的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市場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也可以說是在經濟改革中取得的最大的進展,商品市場現在已基本建立了。因為有沒有市場,最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價格,即價格究竟是由國家規定,還是由市場根據供求關系來浮動。由國家來規定,就不是真正的市場,而是一個模擬市場,所以不能單純以有沒有東西賣來作為衡量市場的標准。過去較長時期甚至最困難時期也有東西賣,有的地方甚至擺得琳琅滿目,但不是真正的市場,而是模擬市場,因為價格是國家規定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變化是相當大的。如消費品價格,在改革開放以前,95%以上是國家計劃規定的,現在95%以上已變為由市場決定。生產資料和農副產品采購價格,過去幾乎百分之百由國家計劃規定,現在大約80%(有說85%)以上由市場決定。這說明商品市場已經基本形成。當然,價格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放開,任何國家也沒有百分之百放開,有少數價格如公用設施。能源價格等一般仍應由國家控制,但在管理方式上要作一些改變。要素市場主要有兩個,一是資金市場,一是勞動力市場,現在看來差距都還很大。資金市場衡量標準是看利率(包括匯率)是否放開,現在看還沒有。勞動力市場衡量標準是就業和工資是否由市場決定,這方面目前有兩種情況,非國有企業的勞動就業和工資基本上已經市場化了,國有企業的勞動力還沒有走上市場。第二個方面的改革是企業體制和機制的改革,這是非常根本的。有了市場,但市場是否能很好地運轉,取決於市場運行的主體,即企業的體制和機制能不能與市場相適應。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基本上是兩種情況:非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與市場經濟已基本上相適應,所以發展得很快,發展得很好,而且是當前經濟的最主要的增長點;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與市場經濟至今還不相適應,盡管國家給了許多優惠政策,但困難還很大,已成為影響整個經濟發展。影響整個改革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第三個方面的改革是宏觀管理。基本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調控手段的改革,或者說是新的宏觀調控手段的建立;另一部分是宏觀管理體制的改革。新的宏觀調控手段的改革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過去宏觀調控手段主要是依靠指令性計劃和行政命令,採取直接調控的法。搞市場經濟就不能採取直接調控了,要運用經濟手段進行間接調控。有一部分帶強制性的,也只能採取法律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以財政、稅收、特別是金融手段為主的新的宏觀調控體系已基本建立起來,並在宏觀經濟調控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宏觀管理體制的改革進展較慢。主要是政府本身的改革,精簡機構。職能轉換進展比較緩慢。第四個方面是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特別是在分配製度和分配原則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過去的分配,說是按勞分配,但實際上是平均主義的分配,鐵飯碗,大鍋飯,沒有大多的差別現在在理論上已經明確:分配製度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但是又必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效益對,有可能分配,沒有效益就沒有東西分配。同時還進一步明確提出,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但生產要素如資本、技術、管理等也要參加分配。這些方面目前正在推進。分配製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這是能不能達到合理分配、公平分配、保障社會穩定、保持群眾團結的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問題。這方面過去做得不夠,現在正在推進。從以上四個方面,說明改革已取得不小的成績。正因為改革取得進展,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的經濟面貌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各個領域的改革有的進展快,有的進展慢。比如市場這個環節,商品市場的建立進展後面貌改變不了,而且還影響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影響金融體制和勞動體制的改革等。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黨的十五大已經明確就是要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具體組織形式就是公司制和股份制。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條是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實質是一部分要轉讓和退出;一條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組。有了這些指示精神,完全可以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從現在進展情況看,調整所有制結構快一些,真正按規范的公司制改組慢一些,因為對怎樣搞好規范的公司制改組,包括:如何做到股權多元化,如何建立起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經營者激勵和制衡機制等,還沒有找到一種切實可行和比較成熟的經驗,可能還有個探索過程。第三個方面是宏觀調控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財政制度、金融制度等都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但最為關鍵的是要加快宏觀管理體制的改革,即政府機構精簡和職能轉換。現在,大家對機構精簡都比較重視,但職能轉換很不理想,往往是變了一種形式來控制企業,控制經濟。比如過去搞計劃經濟,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計劃來控制,現在這方面確實是少了,指令性計劃已不多了。但不少地方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想方設法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審批項目,干什麼都要經過他審批。這是絕對不行的。現在中央很重視這個問題,必須想法解決。深圳對這個問題解決得比較好,大多數審批項目都已取消。因為這個問題不解決,企業還是活不起來。而且審批經濟比計劃經濟的透明度更差,可能帶來的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問題會。所以,職能轉換一定要徹底,絕不能改頭換面,把原來的計劃權變成審批權。第四個方面就是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當前最突出的是由於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進不快,已經影響和制約著國有企業改革的發展。因為國企改革必然要進行職工下崗分流,但又沒有人「兜底」。當然,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難度也不小,如中央去年就公布了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退休養老制度改革方案,公費醫療制度改革方案等,這些方案都很好,但落實起來比較困難。最大的困難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社會保障基金欠賬無法解決。據說這筆欠賬至少有3萬億元,要解決困難確實不小。但社會保障制度是維系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是廣大勞動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必須想法抓緊解決這個問題。總起來說,我們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快有的慢,落後的主要是要素市場、國有企業改革、政府職能轉換、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必須下決心加快推進這些方面的改革,使其與其他方面的改革大體相銜接。因為體制就是一種制度,作為制度就應該是規范的和互相之間大體平衡的。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當前經濟生活中的許多混亂現象就很難解決,不正之風、腐敗現象也很難根除。而且,解決這些問題最終還要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法制,使各方面都依法事,這是實行市場經濟所絕對不可缺少的。所以,我們必須加快改革,爭取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在我國建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文是作者在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第四屆會頁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學術報告)

❸ 中國30年來GDP變化原因(最好是論文)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1978 3645.2
1979 4062.6
1980 4545.6

1981 4891.6
1982 5323.4
1983 5962.7
1984 7208.1
1985 9016.0

1986 10275.2
1987 12058.6
1988 15042.8
1989 16992.3
1990 18667.8

1991 21781.5
1992 26923.5
1993 35333.9
1994 48197.9
1995 60793.7

1996 71176.6
1997 78973.0
1998 84402.3
1999 89677.1
2000 99214.6

2001 109655.2
2002 120332.7
2003 135822.8
2004 159878.3
2005 183084.8

2006 209407
2007 246619

❹ 區域經濟學在中國的巨大作用

區域經濟學(Regional Economics,也稱地區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的一個三級學科。
主要作用:
當前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很需要搞區域平衡。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這三個經濟極有望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經濟帶城市群。可中國太大人太多,而這三個又集中在東部沿海,造成中國經濟發展區域很不平衡。中西部落後太多。全中國有13億人口,東部沿海4個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港澳台)東北1個億,中部4個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4個億(西北部分: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新疆、西藏、青海,西南部分: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東部比較發達,轉入重工化階段,需要做的是產業升級和城鄉統籌);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需要的是提升技術,重煥活力。對比之下中西部(除西藏、青海限制開發外)需要要做不僅是提高工業化程度,還有城鄉統籌解決二元問題,重工化也得齊頭並進。按照工業發展規律,那就得按照規模經濟來抓,產業集群,抓優勢產業,突出特色,區域內配套,區域外比較優勢分工,不過話又說回來,中西部各區域之間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只是地理位置而已。因為中西部沒有面向海外的地理優勢(除廣西外),不能以外貿為動力,但是可以承接東部沿海中間產品的產業分工,也就是給沿海出口做配套,不過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產業估計不太合適。中西部雖然基礎還是有,但是不可能只靠本區域的力量,必須引進外部資金技術才能跨越發展,那就有對待國內資本和外資的問題了,得由國家層面干預,不然地方政府會比較短視。除要服從全國的布局外,一些產業還是以滿足本區域為主。因為產業布局地域分散,但可以資本集中也不會造成太盲目的競爭。特別是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的產業,但是生產是可以分散的,用於滿足本地市場。

❺ 收到中國區域經濟雜志通知說我的文章得特等獎,只要成果證書交110元等,他們會寄證書嗎,是騙子嗎,謝謝

不用試了,收到的證書一點用也沒有,110元買一張獎狀,不如花10元錢去外面列印店裡列印的好呢,上面的公章就不是蓋上去的,是印刷的,況且人事部門也不承認。

❻ 跪求以廣州主導產業為主寫一篇關於區域經濟學論文

http://opinion.southcn.com/southcn/content/2008-01/30/content_4318506.htm

看看吧

❼ 中國區域地理環境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之小論文

v近年來,中國的地區經濟差距引起了廣泛關注,伴隨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的同時,中國的金融發展在區域層面上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差距(趙偉、馬瑞永,2006)。研究影響區域金融發展的因素,對於解釋和控制區域金融發展差距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試圖就解決這個問題做初步嘗試。傳統的經濟地理學理論中,地區差異化的原因主要是由地區的地理位置(如距離港口的遠近)、自然條件等因素決定的。傳統的經濟地理學並不能解釋一些地理位置不是很優越的地區經濟金融也能發展得很好。正是這個原因促使了新經濟地理學的崛起,新經濟地理學的關鍵是Krugman(1991)提出的規模收益遞增,核心思想是兩個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的地區,也可能由於一些偶然的因素(例如歷史事件)導致產業開始在其中一個地方集聚,從而產生地區差異。同時新經濟地理學開始考慮經濟、歷史、文化和制度及其他一些傳統地理學未涉及的因素對於經濟的影響(Yeung,2003)。但是常常將政策因素和傳統地理因素一樣視為偶然事件來分析,認為它們對於經濟金融起的是間接作用而非直接作用(金煜、陳釗、陸銘,2006)。在中國經濟政策和傳統地理因素往往不是間接影響經濟和金融發展,而是起直接作用。中國的「讓東部地區先富起來」的一系列政策對於東部地區的發展起了不可否認的直接作用。因此,本文的分析框架中納入了經濟政策因素的影響。在新經濟地理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金融地理學秉承了新經濟地理學超越傳統地理學框架分析問題的特點,並且發展出了更加綜合分析問題的視角,強調跨學科的研究,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多個角度來研究區域金融的發展。在這個視角下,傳統地理因素、新經濟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等都被包括在內。金雪軍、田霖(2004)對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已經作了初步嘗試,從金融地理學的綜合視角構建了區域金融競爭力評價體系,其指標體系涵蓋了經濟、文化、科技、區位等多個方面。本文試圖從金融地理學的視角出發,構建一個金融地理學分析地區金融發展的框架。在此框架下將地區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經濟、科技、歷史等多種因素主要分為三類:經濟地理因素、新經濟地理因素和經濟政策。二、中國區域金融發展描述性分析我們分別採用金融相關比率(FIR)和金融市場化率(FMR)來衡量地區的金融發展程度。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關比率(FIR)作為衡量地區金融發展狀況的指標已經被廣泛採用,由於我國的國有金融長期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為了更好地反映影響我國區域金融發展的因素,我們特地還採用另一指標金融市場化率(FMR)來反映非國有金融發展狀況(周立,2001)。FIR的定義是全部金融資產價值與全部實物資產(即國民財富)價值之比,這是衡量金融上層結構相對規模的最廣義指標。FMR是非國有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與國民財富的比值。如果用S代表存款、L代表貸款,以FIR表示金融相關率,那麼計算公式則為:FIR=(S L)/GDP。本文下面也將採用這種方法計算金融相關比率。相對應的金融市場化比率FMR就為非國有銀行的存貸款之和與GDP的比值(周立,2001)。由表1也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存在明顯的變化,表示非國有金融發展水平的FMR的變化相對表示總體金融發展水平的 FIR更加明顯。我們將從金融地理學的視角來分析區域金融發展水平變動的影響因素。三、實證分析我們採用混同回歸模型和非觀測效應模型來對所獲得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將對區域金融總體發展水平和區域非國有金融的發展水平分別建模分析。(一)變數和數據根據前面的分析,把影響區域金融發展的因素分為三類:1.傳統地理因素。按照地理位置和區域研究的傳統,我們把30個省級行政單位分為東、中、西部三個地區。設立兩個虛擬變數region2、 region3來分別代表中部和西部地區。2.新經濟地理因素。根據Henderson(1974)、Krugman(1991)、金雪軍、田霖(2004)等前人的研究和金融地理學的特點,對影響區域金融發展的新經濟地理因素我們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產業外溢效應。用地區第三產業產值佔地區GDP的比重(insratio)來表示。(2)地區人力資本水平。我們採用當地每百人中高校大學生的數量(hcap)來表示。(3)信息化水平。我們用當地年度郵政和電信業務的總量(comm)來表示信息化水平。(4)交通運輸狀況。我們用地區公路里程總長度(highway)來反映。(5)科技水平。我們用當地年度專利審批通過的數量(patent)來反映。(6)文化因素。我們用當地城鎮居民除衣物、食品和居住消費以外的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consu)來反映一個地區的消費文化(金雪軍、田霖,2004)。

❽ 區域經濟學論文有哪些好點的創新點

區域經濟學論文創新點,我覺得要跳出教材的框框,放眼更多的經濟奇跡案例、區域發展案例、城市崛起案例。如果在中國范圍內探討區域經濟學,有幾個點或許可以稍加著墨。
在一定的國際背景下,特定區域(可以是中國、也可以是中國的某一特定小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式有何別具一格的因素。
此部分,可查找特定區域經濟崛起初期所擁有的獨特政治優勢;統計分析重大項目、重大投資的不同於其他區域發展經驗的特殊來源。
①以中國為例:改革開放初期的重大項目是與中國這一區域的獨特政治經濟地位有關系的。彼時中美兩國蜜月,合作對抗蘇聯霸權,這種唯一的來源於政治上的獨特地位,決定了中國可以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良好的、獨特的關系進行重大合作、重大投資。
②以國內特定省區或特定城市為例:則包含了國家對此區域的政治、經濟各方面的傾斜照顧政策,這主要是政治層面的因素;其次是分析特定省區或特定區域的初始重要投資來源,此處主要可以比較分析不同省區不同區域的海外僑胞群體數量、投資意願以及投資實力、
(此處還可涉及探討各個特區發展成功與否的經驗、以及對不同特區的發展規模、發展後勁進行小類分析,探討不同特區在相似政治背景下的經濟發展差別根源於何處)。
以上是對區域崛起、區域經濟成功經驗的初始因素方面的分析,這是針對經濟案例起點的分析。
③區域經濟起步之後的經濟持續性崛起、連續高增長的因素方面。此處可分析對比中國與拉美的持續性增長的區別,這涉及了不同區域政治上的制度設計和經濟決策的制定。還可結合第二項,分析對比國內不同區域的持續性增長帶來不同經濟成果的根源(這是針對經濟案例過程的分析)。
④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嘗試總結看法,結合教材理論,凝練論文的結論部分。

⑤以上步驟,只是一時間的心思,十分不縝密,效果如何,要看對你是否有所啟發。
當然了,還有許多案例是可以挑選出來進行總結的。比如廣東的清遠、河源;內蒙的鄂爾多斯;還有更多的二線三線城市的經濟發展起點、模式、因素等等可做案例分析。

❾ 我想請人寫一篇區域經濟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推薦一下哪裡好

提供一些國貿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供參考。
1. 我國外貿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問題
2. 我國外貿順差問題研究
3. 對自由貿易保護貿易理論政策的研究
4. 中國企業如何面對"全球化"
5. APEC挑戰WTO
6. 外貿企業財務問題
7. 東亞地區雙邊自由貿易的政治經濟學
8.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競爭
9. 東亞地區的國際物流中心
10. 關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思路與對策
11. 中國企業應如何運用知識產權戰略
12. CEPA框架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前景
13. 論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變化
14. 論我國進出口市場的變化
15. 論東北亞經濟合作
16. 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設想
17. 全球FTA發展新趨勢與中國的FTA戰略
18. 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新趨勢和我國引資對策
19. 論東北振興與東北亞合作聯動發展
20.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治經濟分析
21.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原因,特點與前景分析
22. 東亞區域性金融貨幣合作的可行性及路徑選擇
23. 歐盟東擴論
24. 評歐盟(歐共體)的共同農業政策
25. 中國歐盟經貿關系發展現狀及前景
26. 美國新經濟的作用與影響
27. 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發展前景
28. 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29. 歐盟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以具體企業為例)
30. 美國企業競爭力個案研究(以具體企業為例)
31. 提升國際競爭力對策研究
32. 國際營銷中的相關問題研究
33. 國際營銷中的綠色壁壘研究
34. 網路營銷的應用問題研究
35. 企業促銷戰略研究
36. 貿易自由化對環境的影響
37. 關於無單放貨的有關法律問題
38. 關於倒簽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39. 關於預借提單的有關法律問題
40. 提單的運輸合同屬性問題
41. 關於海運貨物滅失及損壞有關問題
42. 國際貿易結算支付方式的選擇及運用
43. 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評估
44. 出口信用保險淺析
45. 無船承運人法律地位
46. CIF合同初探
47. 國際貿易買賣中的違約與違約救濟制度研究
48. 我國對外貿易代理制度的變革與我國外貿公司發展前景探討
49.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
50. 國際貿易合同中的欺詐脅迫與重大誤解問題探討

閱讀全文

與中國區域經濟學30年論文精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