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中美貿易失衡蘊含的經濟學原理

中美貿易失衡蘊含的經濟學原理

發布時間:2021-03-15 05:38:42

⑴ 如何看待和解決中美貿易失衡

1 中美貿易現狀
  中美自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高速収展,優勢互補明顯,貿易結構日趨多元化。貿易的飛速增長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惠,給兩國關系的収展提供了勱力,但貿易摩擦也在增加。 2001 年底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以來,中美貿易出現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問題、反傾銷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人民幣匯率、紡織品配額問題以及貿易収展丌平衡問題等。例如,2002 年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實施鋼鐵保障行勱;2003 年美國對華紡織品實施特別保障;2004 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彩電和寢室木傢具徵收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還明令禁止美國迚口中國販物袋,美國主要紡織品服裝協會和工會要求推遲叏消紡織品配額。
2 中美貿易現狀原因分析
  (1)美國的對華貿易限制制約了其比較優勢的収揮。在美國可以自由迚口中國的勞勱密集型產品的同時,美國卻對其國內企業向中國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設置了諸多限制。這種貿易的丌對稱無疑是導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兩國居民的需求結構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在人們的收入水平很低時,人們的絕大多數支出都將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時的恩格爾系數非常高。而當收入水平比較高時,除了販買生活必需品還可以販買高端產品來提高其福利水平。而中國生產的勞勱密集型產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美國一般是高技術高檔產品。顯然,丌管人們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須販買的,這就導致美國會 大量迚口中國生產的勞勱密集型產品,而由於中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較低,對美國生產的高端產品的需求卻非常低。這種由於收入水平的巨大差異而導致的兩國對貿易產品需求的丌對稱是造成美對華貿易逆差的長期因素。
 (2)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美國總統大選每四年丼行一次,自冷戓結束以來的歷次美國總統大選中,美國對華政策都是兩黨總統候選人相互攻擊的重要議題,這也是贏得選丼最方便的武器乊一。20 世紀90 年代至今已經丼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共有三次,從這一時期的情況看,每逢大選臨近,兩黨總統候選人就會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各種問題顯示強硬立場,収表頗具貿易保護色彩的言論,這幾乎成為一種規律性的現象。
 (3)世界經濟丌景氣導致美國出口的下滑。美國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貿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出口貿易額的下滑,而丌是迚口貿易的激增。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透露,在過去兩年中,美國製造業的出口貿易額減少了850 億美元,主要原因在於海外需求的疲軟。相反,中國對美國的迚口卻在增加。
 (4)中美兩國彼此對外直接投資(FDI)比例極丌對稱。中美兩國間的巨額貿易順差,在很大程度上不兩國乊間的接投資結構相關。美國近年來對華直接投資額均在40 億~50 億美元以上。美國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代替了前者對後者的出口,中國吸引的美國直接投資又促迚了前者對後者的出口。因此,如果中國具有同美國同樣収達的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直接在美國設廠,生產美國原本要從中國迚口的商品,那麼雙方的貿易差額將會大幅度下降,貿易摩擦的幾率也會隨乊降低。因此,中國資本國際化程度應大大提升。
 (5)中國出口商品結構低下,出口市場范圍狹小。現階段我國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條上的低端,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主要為勞勱密集型和附加值較低的一些加工工業。由於缺乏技術含量和自主品牌,許多產品在消耗了大量資源出口後換回的只是少量的經濟利益,甚至還丌斷地被指責為低價傾銷。我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紡織品、服裝、鞋類等。這些價格競 爭力較強的商品一旦大量出口極易引起美國的警惕,導致我國出口產品遭遇種種限制
(6)中國企業自身和政府部門一些做法也有丌當乊處。中國企業有「薄利多銷」的傳統,再加上中國長期對外貿企業迚行出口補貼,導致丌少外貿企業為完成出口指標對出口產品定價過低,因而經常被控傾銷。甚至還有企業為了換叏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無利也要銷售,造成丌規范的定價行為,結果為美國指責中國破壞公平競爭和公平貿易的准則提供了口實。另外,中國國內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阻礙了中國政府全面履行世貿組織協議的迚程。 
3 促迚中美貿易的相關對策
  (1)早日爭叏「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對中美雙方來說,「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丌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它代表著美國對中國經濟性質的理解以及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所叏得成績的認可度。因此,中國應在政治層面上對美國等采叏歧視性措施的主要成員施加壓力,使其早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 (2)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使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從而縮小中國不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體制差異。這種差異的縮小可以使得信仸程度增加和縮小美國對中國出口技術產品的控制范圍,使中美貿易實現平衡,從而使中美貿易在迚出口平衡的基礎上實現健康収展。
 (3)改變中美兩國相互依賴的丌對稱性,由外貿拉勱向內需拉勱過渡。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美兩國經濟相互聯系、彼此依賴的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況,但這種依存是丌對稱的。因此,從長進収展戓略來看,我國應將宏觀調控的著眼點更多地放在擴大內需上。我國擁有13 億人口,國內市場十分龐大,而且經濟収展處於快速収展階段,潛在的市場需求是其他國家丌可比擬的。在現階段,擴大內需應將滿足內需作為前提,滿足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包括貧困群體的要求。
 (4)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解決貿易摩擦。有效的反傾銷預警機制包括三個部分:市場預警,政策預警和政企溝通。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需要加強三個主體的作用:
①政府,政府有關部門要跟蹤一些產品的迚出口貿易,尤其是迚口不出口激增,迚口不出口價格急速變化的產品駐國外新聞記者也應具備極強的經濟意識,及時跟蹤和報導國外反傾銷戒限制迚口的勱向性信息,特別是對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的一切限制迚口措施要迚行詳細報道。
②建立對政府有影響力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組織,以収揮其協調,談判和行業約束及服務的功能行業協會,積極主勱地應對,指導、協調涉案國內企業參不應訴,力爭叏得對我有利的結果。
③ 國內企業丌但要學會規則解決國際貿易摩擦,更要學會如何避免摩擦。我國應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迚一步完善我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規,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
 (5)慎重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不匯率機制問題。增加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靈活性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更好地収揮匯率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作用,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必然要求。但是,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必須慎重,應選擇就業壓力較小、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市場相對平穩的時機改革。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增加外匯交易工具、培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匯率風險意識等,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積極創造條件。

⑵ 導致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不止是中美,中國 特意壓低匯率,提供出口補貼,其結果是造成2大問題: 對外:中國商品超低價,而進口商品貴。對內,因為出口補貼的超發貨幣,造成通膨的很主要一部分的因素。

⑶ 用大學宏觀經濟學解釋中美貿易戰會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貿易爭端的出現與特朗普一貫堅持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思想密切相關,這是基於這種理念及思想的影響所做出的一項決定。從大格局來看,這更是特朗普的一種戰略行為。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他奉行的思想主張無不體現了美國至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理念,其目的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勢必會給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經濟交流與合作帶來巨大的影響。其次,此次貿易爭端由美國發起,是出於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特朗普就任總統一年多來,執政過程中遭遇了各種不順的局面,面臨了多種指責。其中由於國內政治壓力巨大,特朗普急於擺脫這種信任危機,需要一些國際熱點事件轉移民眾在國內政治方面的注意力。而中美貿易爭端正好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個不錯的戰略選擇。再次,貿易爭端的發起也與國際政治和經濟的需要緊密相連。二戰結束以來,全球處於70多年相對的和平時期,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隨著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金磚五國和一大批的新興國家都迎來了各自的黃金發展期。其中日本在上個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崛起,後來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通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終於在2010年正式取代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進入21世紀以後,經濟發展勢頭平緩,2008年經濟危機則重創了經濟的發展,十年以後才得到緩解。因為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下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在上升。在世界各地,美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東地區受到強有力阻擊,對拉丁美洲的控制也遭到抵制,歐盟的發展和金磚五國的崛起都在經濟發展上構成了不小的威脅。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組織已經把美國排除在外,都對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構成了挑戰。此外,美國自身國力相比上個世紀後半期在全球的影響力已經有所下降。美國要想繼續維持全球霸主地位,就必須有一套新的戰略主張和經濟發展策略。

⑷ 為何說貿易戰違背經濟學基本原理

美國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搞貿易戰,這是違背經濟學原理、國際貿易原理和經濟全球化的基本規律的。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必須以貿易逆差為前提才能全球流通,美國只有通過貿易逆差輸出美元,才能保障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同時,國際貿易本身就是發揮各國比較優勢或要素稟賦來交易,美國作為去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服務業佔比近80%,其貿易逆差也是當前國際分工、產業結構、全球價值鏈的必然結果。

美國以貿易逆差、知識產權為由挑起貿易戰純屬無中生有,以其此前進行的「337調查」為例,中國企業在反壟斷及竊取商業機密等訴點上完勝,顯示出美國的調查完全沒有公正性可言。美國啟動301調查,實則是劍指「中國製造2025」,限制中國企業到美投資和美國對華出口,其方案涉及十大領域,包括先進信息技術產品、自動化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現代軌道交通裝備、電動和其他新能源車輛、電力裝備、農業機械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和其他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貿易戰是在實施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特朗普打貿易戰與其「美國第一,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主張一脈相承。特朗普上台至今已經退出了多邊的TPP、TTIP、TISA,重啟NAFTA談判,退出巴黎協定。據彼得森研究所的報告,作為慣用的貿易制裁手段,美國迄今已對全球發起過122起301調查,對中國也發起過六次301調查,涉及知識產權、市場准入壁壘及清潔能源政策等各方面。特朗普現在是國內問題國際化,國際問題國內化,要通過其國內法規則來賺取他國利益,這既是利益驅動,也是為其中期選舉做准備。

⑸ 中美貿易不平衡分析

中美貿易不平衡產生的原因和對策

實現中美雙邊貿易相對平衡的基本條件是促進貨物、服務和投資的自由貿易。沒有雙邊的自由貿易,就不可能實現雙邊貿易持續的相對平衡

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陳東琪

全球化條件下,世界貿易不平衡成為一種常態,各國能夠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實現相對平衡。目前中美貿易不平衡程度較高,基本特徵是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服務和資本投資貿易逆差。在全球產業鏈和分工體系的快速變革中,雖然過時的國際貨物貿易統計體系放大了中美貨物貿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較嚴重的不平衡。實現中美雙邊貿易相對平衡的基本條件是促進貨物、服務和投資的自由貿易。沒有雙邊的自由貿易,就不可能實現雙邊貿易持續的相對平衡。

一、從全球化看中美貿易發展的現狀

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從來就不是絕對平衡的,即使經濟全球化對各國貿易流量分布有某種均衡效應,也不可能形成各國同時滿意的絕對平衡格局,國際貿易不平衡是一種常態。從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貨物進出口貿易增長5.8倍,各年逆差呈現逐漸增加趨勢,總額從756.5億美元增加到3600億美元。這說明,全球化並沒有停止國際貿易的不平衡趨勢。

全球化既使貨物貿易流量快速增長,也使服務和資本投資貿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勢頭。隨著全球需求結構變化,在產業發展中,依賴土地、地礦和能源資源的農業和工業所佔比重逐漸下降,依賴知識、技能和其他勞動服務的比重逐漸提高。隨著全球產業鏈和產業分工的重新調整,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資本流動由單向(發達國家的過剩資本流入到發展中國家)向雙向(資本既從發達國家流入發展中國家,又從發展中國家流入發達國家)變化。在這種形勢下,衡量各國之間的貿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襲傳統的貿易思維,不能只看貨物貿易流量的變化,還要看服務和資本貿易流量的變化。

中國「入世」以來,中美之間的總體貿易格局一直表現為「交互逆差」或「交互順差」。就是說,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單純的順差,也不是單純的逆差,而是既有順差又有逆差。在貨物貿易方面,中國是順差,美國是逆差;在服務和資本投資貿易方面,美國是順差,中國是逆差。

去年,美國對華的貨物貿易逆差按美方口徑為2325億美元。在這個數字中,實際上有大約60%是由美國公司或其他第三國(地區)企業在中國加工出口的產品,這是在中國的美國資本獲取利潤的載體。如果將這部分剔除掉,那麼美國對華貨物貿易的實際逆差就只有1000多億美元。如果將服務和資本投資貿易考慮進來,近幾年美國對華的「總體貿易逆差」實際上明顯低於美國媒體宣傳的數字。

隨著「入世」過渡期結束,今年以來中國不僅擴大了工農業等實體性產業的市場開放,外商在這些領域的股權投資門檻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險、科技信息、公用事業(3757.711,-136.89,-3.51%)和其他服務領域的市場開放,比如允許外商以QFII方式進入資本市場,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幣存款在內的銀行業務,允許外商投資交通設施和公用事業等等。預計今年美國對華的服務和資本投資貿易的順差將會顯著增加,從而美國對華的「總體貿易逆差」也會明顯減少。

二、中國貿易快速增長:誰是貢獻者?誰是受益者?

中國近30年對外貨物貿易增長經歷了從逆差到順差的周期性變化。從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億美元貿易逆差。這個階段快速進行進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換取價格高昂的製造技術和設備。隨著進口替代帶來生產能力的提高,技術進步加快,進出口貿易結構逐步改善,貿易體制改革增加外貿活力,要素生產率提高,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被迫選擇出口導向戰略,促使進出口貿易出現了由逆差向順差的轉換。

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引擎。近5年,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28%,佔世界貿易比重從3.6%提高到7.7%。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給世界市場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商品,使歐、美、日等主要貿易夥伴獲得了類似於上個世紀60年代「高增長、低通脹」的成就。把工廠搬到中國的美國公司,利用廉價的土地、勞動力、緊缺資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場,獲得了巨額利潤。而中國以寶貴的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在全球產業鏈的加工、組裝環節只是賺了一點加工費和勞務費,掙了一點辛苦錢。

在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場體系的過程中,中國不僅實現了出口貨物貿易快速增長,而且也使進口貨物貿易保持持續強勁增長的勢頭。從2001年到2006年,中國的貨物進口額從2435.5億美元增加到7916.1億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遞增27%;中國的貨物進口額佔世界貨物進口總額的比重從3.35%提高到6.81%。在這個基礎上,今年頭4個月的進口增長速度仍然接近20%。可見,中國不僅為世界創造了價廉物美的供給市場,也為世界創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場,為美國和其他貿易夥伴創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中國既是貢獻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國的貿易夥伴是更大的受益者。

但應當客觀地看到,在勞動力供給處於高峰時期,中國這個巨大的進口市場需要有強勁的出口市場來支持。如果外部力量對其出口市場過分限制和打壓,就有可能打破中國進口高速增長的慣性。其結果,既會損害中國的利益,也會損害中國貿易夥伴的利益。

三、中美貨物貿易不平衡是多個原因造成的

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佔全球貨物貿易逆差的比重從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國和日本的貨物貿易順差佔全球比重從56.52%提高到76.75%。實際上,歐洲和中國以外的亞洲經濟體是美國和世界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地。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教授,對美國貿易逆差的解釋比較符合現實。巴爾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國逆差「是多個原因造成的,並不僅僅由匯率決定」,「美國人消費慾望過於旺盛」,沒有儲蓄的習慣。羅奇教授也說:「美國貿易的真正的問題在於投資與儲蓄之間的失衡」,「進口飆升更多是美國所處在的國內消費過剩特殊時期的產物」。他們一致認為,美國人的過度消費和儲蓄不足造成了過度進口和貿易逆差。

造成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內因,相對於外因,內因起主導作用。這個內因,除了「過度消費引起過度進口」以外,還與「美國的市場不夠開放和出口不足」有關。

第一,面對全球產業結構和全球市場格局的變化,美國沒有主動調整過時的貿易戰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護主義」和「市場限制主義」,限制能源資源、高端技術和科技產品的出口,甚至對中國繼續採取一些違背WTO精神的歧視性措施和禁售。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讓那些政策彈性較大的國家如德國可以獲得更多的對華出口,美國對華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國等國家獲得,這種「國家賣方競爭」無疑會對美國產生「擠出效應」,減少美國的出口機會。

第二,面對全球化浪潮,美國「害怕與貧窮國家競爭」,「提高准入標准進而提高外國企業的成本,以削弱外國企業的競爭力」。比如,在能源、航空、農業和先進製造等領域,美國對外國特別是中國資本的限制有增無減。這樣做的結果是可出口商品減少,使得美國在全球出口總規模中的相對比重降低。

第三,美聯儲在較長時期內實行膨脹性貨幣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創造過剩的美元流動性,從而人為地造成美國資產升值和「財富效應」。在貸款利率很低的情況下,理性的美國人當然願意大量刷卡消費;在財政債券融資利率很低的情況下,財政部會不加節制地發行公債以滿足五角大樓的支出需要。在美國國內中低端產業出現空心化的背景下,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美國消費品和公共投資品需求無限制擴大,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進口來滿足。

第四,美國用超額發行的美元紙幣大量購買並囤積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較高的物資,加劇了內外需失衡。近幾年,美國和全球市場存在一個重要的循環:美國石油儲備增加-全球石油漲價-美國囤積更多的石油……石油儲備不斷增加和油價上升,必然花費越來越多的美元,使美國進口額顯著增加。

第五,無節制的對外戰爭和全球擴張使得美國政府的公共開支不斷膨脹。2004財年聯邦財政赤字達到歷史最高紀錄的4130億美元,去年仍然高達2482億美元。政府公共開支膨脹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脹,在國內一般公共品供給增長一定的條件下,只有靠進口來填補供求缺口,從而擴大對外貿易赤字。

在分析中美貿易不平衡產生的原因時,中美雙方都應當採取客觀而又理性的態度,應當更多重視像巴爾舍夫斯基女士和羅奇教授這樣的務實人士的看法,找到妥善解決的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雙贏的良好效果,並繼續推動中美貿易健康快速增長。

四、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美國和中國能夠做什麼?

美國如果把雙邊貿易不平衡的原因簡單地推給對方,不重視自己的內因,不重視控制本國的過度消費和過度進口的慾望,不努力擴大市場的對外開放和增加出口,不僅對對方不公平,而且也會使貿易不平衡問題更加嚴重。因此,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最好途徑是雙方共同致力於消除產生這些問題的因素,在雙邊市場共同促進自由貿易。

美國方面應該控制過度進口,實現自由出口。控制過度進口的首要措施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削減美元在全球的供應量和流動性;提高國民儲蓄率,逐步扭轉投資和儲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負債下過度的私人消費;緊縮聯邦政府開支,特別是通過改變全球擴張戰略緊縮美國在全球的軍費開支,國會應當停止不斷放寬債務發行限額標準的做法,嚴格限制國債發行,減少政府在高負債下過度的公共消費。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斷改善消費和儲蓄的關系,就可以為解決貿易赤字問題提供基本保障。

為了擴大出口,美國需要調整與全球化和WTO規則不夠和諧的貿易政策和體制,修改已經不合時宜的國內貿易法案,擴大產業和技術市場的對外開放。在中低端製造業和一般加工業不斷向外轉移的背景下,美國的優勢產業越來越縮小在「產業寶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術工業、現代軍事工業、航天航空和鐵路交通業、新能源產業、生物制葯產業、環境保護以及金融和保險等現代服務業等。如果美國全面開放這些產業和市場,並實現出口貿易的自由化,可望為解決美國貿易問題做出直接貢獻。

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在理論上可以緩解中美貿易問題,但實際效果甚微。從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8%,但這期間中國對美順差或美國對華逆差並沒有減少,這說明匯率人民幣升值和順差減少並沒有明顯相對的關系。正如羅奇所說,匯率調整不可能解決中美和全球的貿易失衡問題,「匯率絕非當前全球失衡的『靈丹妙葯』」。

中國方面應該從內外兩方面採取措施。對內主要是:逐步調整國民財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別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工資和農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費與投資和儲蓄之間的關系,逐步改變工資增長慢於利潤增長、政府稅收增長和GDP增長的現實狀況,給中低收入者減稅,逐步降低國民儲蓄率,促使全社會消費需求持續較快增長。對外主要是:適當擴大進口,合理控制出口,促使人民幣匯率水平漸進提高以實現其合理均衡。擴大進口的重點是增加政府采購,增加有利於緩解國內能源資源供求矛盾、改進經濟結構、促進自主創新的資源和技術產品的進口。合理控制出口的重點是進一步調整出口導向政策,繼續較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加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加強其出口資質管理,嚴格限制出口擴張勢頭。今年以來,為了實現「減順差」目標,中國政府多次派采購團到美國直接采購商品和技術設備,增加即期進口;對農、林、畜牧、漁、煤炭開采等81個行業實現鼓勵技術引進的政策,擴大長期進口;對高能耗、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降低出口退稅率或提高關稅稅率,限制過度出口。從煤炭進出口貿易最新變化情況來看,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出來。

隨著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未來中國高端商品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大,金融、保險和信息等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節能環保產業的拓展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而美國在這些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可以搭上中國這輛「快車」,增加美國的對華出口。但要達此目的,美國應當更加開放對華出口市場,清除對華出口貿易的所有歧視性條款.特別是解除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等方面的限制。

中美建交以來的經貿關系發展迅速,現在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則是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按照美方的統計,2003年中國向美國出口達1632.5億美元;按照中方的統計,這一數據也達924.7億美元,而2004年前9個月便為885.1億美元。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03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為1241億美元,佔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總額的25%左右;據中方統計,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也佔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總額的20%左右,而且這一比例近年來基本維持不變。
中美貿易不平衡狀況將長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國儲蓄率的差異。一般來說,如果一國的儲蓄大於投資,則表現為該國凈出口為正或貿易順差;如果一國的儲蓄小於投資,則表現為該國的凈出口為負或貿易逆差。中國國內的高儲蓄率導致較高的貿易順差;而美國之所以存在大量的貿易逆差主要是其儲蓄率偏低,以及因龐大的軍費開支、政府的減稅計劃、低利率政策所導致的高漲的國內投資缺口。
二、收入水平差異而導致的兩國消費需求的不對稱性。一般來說,人們的消費選擇與其收入水平密切相關,隨著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也會隨之逐漸升級和轉換。在收入水平較低時,人們的絕大多數支出都集中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此時的恩格爾系數非常高;當人們的收入水平較高時,除了購買生活必需品,還可以購買高端產品來提高福利水平。顯然,無論人們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須購買的。中國在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具有很強的成本優勢,而且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這就導致了美國必然大量進口中國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生產的高技術產品屬於高檔產品,由於中國居民收入水平比較低,對美國生產的高端產品的需求也就非常低。這種因為收入水平的巨大差異而導致的兩國對貿易產品需求的不對稱性是造成兩國貿易不平衡的長期因素。
三、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的限制。中美兩國經濟互補,美國的比較優勢在高科技、知識密集型設備與產品,中國的比較優勢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控制趨於嚴厲,美國公司對華技術出口申請獲准率下降,抑制了美國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進一步加大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
四、國際分工格局的重組。中國勞動力素質好,工資低廉,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工業發達經濟體紛紛將工廠遷移到中國生產,依舊利用原來的貿易渠道銷往美國,增加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實際上,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整個東亞地區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即東亞各國對中國的產業轉移也將東亞各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了中國。因此,這種由東亞經濟結構轉換而產生的中美貿易差額短時期內是不可能消失的。
五、原產地規則的差異。由於原產地規則的差異導致許多產品被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簽,增加了中國的順差數字。著名經濟研究機構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說過,從1994年至2003年中,中國的出口從1210億美元發展到3654億美元,其中外國投資公司或合資公司貢獻了出口增長的65%。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使得各國經濟國界日漸模糊,尤其是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使國際貿易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的以國界劃分的模式,以往的統計方法不能客觀地反映國家間的貿易關系,因此,不能簡單地以所謂貿易順差或逆差來判斷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大小。
六、美國出口統計的不精確。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由於出口統計的不精確,每年約有10%的出口商品沒有向商務部報告,而商務部對進口的審計工作做得很好,致使政府統計的外貿逆差過高。以Microsoft公司為例,其向全世界銷售了近千億美元軟體產品,但它不是按照傳統的貨物商品的出口方式,在美國生產光碟,貼上標簽後在世界各地銷售,而是在銷售地生產,將銷售收入送回國內或在互聯網上發售產品,以電子方式收取貨款。這些銷售收入則不計入傳統國際收支中的出口所得。
可見,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兩國經濟發展階段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美國貿易戰略造成的;從理性的經濟學角度來考慮,中美貿易不平衡不是大問題。但為什麼中美貿易不平衡又確實是長期以來造成雙方政治經濟摩擦的主要原因呢?
一、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對外貿易乘數理論,一國貿易順差越大,對本國國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越大,解決失業和危機問題的作用越大;貿易逆差越大,往往伴隨著出現的是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從這一基本理論出發,美國決策者非常關注雙邊貿易差額問題,中國作為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必然首當其沖。
二、從美國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統計,1990—2000年美國經濟增長的20%功歸於出口的增加,而且通常認為,美國每出現1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就相當於損失2000個就業機會。按照美國官方公布的數字,2003年對中國逆差達1348億美元,相當於損失27.4萬個就業機會,因而美國將失業等國內問題歸罪於中國的貿易逆差就相當自然了。
三、美國具有全球最強的政治經濟能力和談判能力,以貿易逆差為借口引起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實現"經濟霸權"和"政治霸權"的重要手段。
實際上,美國通過巨額貿易逆差,不但成功地實施了其全球化戰略,獲取全球利益,而且將全球經濟的波動緊密地與美國拴在一起,使世界經濟越來越難以擺脫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美國的"經濟霸權"與"政治霸權"得以相互促進,短期內其他國家難以有有效的抵制對策。......

⑹ 中美貿易戰體現了那些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主權國家 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⑺ 對當前中美貿易關系的辯證思考(運用相關哲學和經濟學原理驚醒分析)

08法學

⑻ 2018中美貿易戰反映了政治學哪些原理

沒有什麼原理,中美貿易戰就是特朗普這個愣頭青挑起來的,此人以前是商人,意外當選總統後眼裡只有錢,沒有什麼政治眼光,只要能掙錢什麼都做,從不考慮後果,他還私自提高了駐韓美軍的保護費。等等一切弄得民眾怨聲載道,全世界人民都對他恨之入骨!

閱讀全文

與中美貿易失衡蘊含的經濟學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