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府對粉絲經濟學

政府對粉絲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3-15 09:00:09

Ⅰ 哪個網路紅人採用了粉絲經濟學

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我國出現了廣義的「粉絲」,比如鄧麗君迷。但那時還沒有商業色彩,更不能稱之為形成「粉絲經濟」。事實上「粉絲經濟」的發展速度與大眾化的商業化速度是一致的。中國「粉絲文化」和「粉絲經濟」發展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的「追星族」有較強的自發性,但是缺乏計劃性和組織性;而如今的「粉絲」則呈現出職業化趨向,其有計劃、有組織,專業化程度較高,甚至逐漸形成「粉絲」產業。 而這正是隨著近幾年各種選秀節目的發展而出現的,比如前幾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節目。現在的「粉絲」是一群特殊的大眾文化接受者,年齡集中在 15~31歲,女性較多,他們以異乎常人的熱情投入於他們所傾慕或崇拜的特定個人(明星、名流)、節目/作品(電影、電視、音樂作品)、團體(流行樂 團、球隊)等,雖然不一定有很強大的購買能力,但其為偶像消費的沖動卻很驚人。

如甄子丹趙文卓事件、方舟子、羅永浩事件,發出的粉絲效應。 其實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審視,都存在粉絲,只是恰好在適宜的時間我和你一起分享我的經歷-----《粉絲經濟學》。 有我和它在,你不再孤軍奮戰,我們會在一直在背後陪伴你。粉絲經濟趨勢會越來越顯著,粉絲就在你我身邊!當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率呈幾何式增長,人們的信息消費也變得更加便捷和主動。粉絲經濟時代,誰把握了粉絲的心理,誰就佔有了市場;誰的粉絲數量大,市場佔有率就高;誰的粉絲黏性大,鐵桿粉絲多,誰的品牌就有持續的發展動力——粉絲意味著力量。哪怕你只是一個草根,但只要你擁有了巨量粉絲,你也可以獲得強大的影響力。

Ⅱ 粉絲經濟成了圈錢游戲了嗎

8萬粉絲480萬元為明星照片買單 粉絲經濟成了圈錢游戲?

近日,新晉愛豆(偶像)范丞丞和微博合作,嘗試了「明星V+會員」制,也就是說粉絲要點開看到他的高清大圖,得先付費60元成為半年會員。媒體報道稱,一夜之間有8萬粉絲買單480萬元。 這是一張照片的價格,更是粉絲經濟的生動寫照。
在一些人看來,從早年購買偶像的專輯海報,到如今參與偶像的成長之路,粉絲經濟似乎變成了一個圈錢游戲,參與其中的粉絲是狂熱還是理智?平台藉助明星營銷有沒有邊界?

平台的邊界在哪裡遺憾的是,一不小心越過追星的邊界,很多粉絲就被劃入了「腦殘粉」。
「飯圈」的「閉眼吹」現象常被詬病。不管愛豆打扮成什麼樣或者做了什麼,粉絲都要誇上天而不允許其他聲音出現。在這種集體情緒中,「討伐」「人肉」大戰屢見不鮮。
「粉圈很多都是未成年人,缺乏理性易極端,這種不良示範作用危害力很大。」許多家長呼籲,如何有效引導和處理解決一些會給未成年人帶來負面影響的事件至關重要,而這涉及網路平台如何管控、政府機構如何出台政策調節、社會大眾怎樣理性看待等等。
以這次引發熱議的范丞丞「付費照片」事件為例,公開信息顯示,羅大佑、李健、毛不易等10餘位明星藝人都在微博的邀請之下開通了「明星V+會員」這項功能。微博對此回應,「大V」獲得的收入在扣除渠道分成後,再和微博按一定比例分成。本質上和付費閱讀沒什麼不同,屬於粉絲經濟的一種。這在日韓比較成熟,但中國目前尚屬起步階段。
娛評人曾於里對此認為,此次會員制是在微博這樣的大眾平台推廣,面向的受眾更廣,粉絲年齡更低。而大部分低齡化粉絲經濟不獨立,心理不夠成熟,判斷能力較弱,也容易受鼓動。作為公共平台,微博應該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而不是唯利是從,濫用平台權力,濫用明星影響力,對尚不成熟的粉絲經濟推波助瀾,想盡一切辦法從低齡化粉絲口袋中掏錢。總之,粉絲付費模式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它不宜在大眾平台上大肆渲染炒作,這很可能將粉絲經濟導向狂熱、盲從和非理性。

Ⅲ 粉絲經濟對大學生有何價值

我們要摒棄追星風氣,努力學習

Ⅳ 粉絲經濟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

為偶像消費在別人看來是最不理智的消費,在學生自己看來卻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慰藉和享受。很多大學生甚至花費大量金錢,不惜節衣縮食來為偶像應援,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是不提倡的。

Ⅳ 寫粉絲經濟算不算經濟學論文

也算。
粉絲經濟其實就是流量經濟。和廣告學里的流量是一個概念。

Ⅵ 粉絲經濟學的介紹

龐大的「粉絲」人群自然也蘊涵著巨大的經濟能量。2006年11月6日,全球首個以粉絲為主題的節慶正式創立推出,主辦者明確宣稱「粉絲節」的目的,「就是為了孕育粉絲健康文化,撬動一個潛力巨大的『粉絲產業』,形成一種新興的『粉絲經濟』。」

Ⅶ 粉絲經濟的粉絲產業

」粉絲」小儀儀是狂熱的偶像崇拜者。實際上,在「粉絲」對於偶像的狂熱精種投入中,往往伴隨一系列同樣狂熱的消費行為。這種行為甚至會擴展到各個經濟領域.形成一個新興的巨大產業——「粉絲產業」。聽隨著眾多選秀活動的刺激和推動,粉絲」產業愈來愈壯大,並已成為娛樂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粉絲產業大致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粉絲」們消費與明星相關的產品
這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粉絲」們購買明星演唱、演出的音樂帶、錄像帶、電視劇VCD等,這是最為基本的「粉絲」消費行為。
二是「粉絲」們還會購買明星們所喜歡或代言的商品,如某種品牌的手機、電腦、飲料、化妝品等。明星的廣告效應也正來自於「粉絲」們的支持。
三是購買與明星相關的東西,比如明星們出的書籍.明星們喜歡吃的、穿的、用的等,印有明星頭像的衣物等,這些未必就是明星代言的商品。但」粉絲」們愛屋及烏,也就一起消費與明星相關的商品。
「粉絲」因支持明星而進行的系列消費行為
這包括「粉絲」們支持明星而需要的吃穿住行的消費。由於「粉絲」為了追隨明星,經常會穿梭於各個地方,這對交通以及各地的餐欽和酒店業將是一個巨大的帶動。比如在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選秀活動中,在交通業方面,全國各地的鐵桿「粉絲」為了到長沙來看「超女」,便付出了很大的花銷:機票一張不低於500元。火車票也在幾十到兩三百元不等。到了長沙以後,為了近距離堵截「超女」,他們住進湖南廣電中心旁邊賓館的別墅區。有一些超級「粉絲」,甚至出高價租下「超女」選手對面的別墅,目的就是看自己的偶像一眼。這些別墅區的租金自然不是小數目。「粉絲」們雖然也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五六個人合租一間別墅套房,如此一平均,每人一晚的花費少了,但賓館的收入不町小覷。此外。為了上街拉票,「粉絲」們穿了印有標語頭像的T恤和鞋子,做了無數大型的海報。盡管這些海報、鮮花等物品的費用是粉絲一起湊錢買的,但是這些一次性消費品,實在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另外,進行手機投票、電話投票、網路投票,甚至無線七網投票,也是一筆不小的消費支出,這對電信、網路運營商來說,當然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因「粉絲」們的支持而產生的無形資產
這主要就是一些選秀節目的知名度所形成的品牌效應,比如「超級女聲」,據說品牌資產已達幾個億,而其他的節目,如「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都已經成為了知名的娛樂品牌。廣東省曾有人在「超女」剛開始時,就一下子把「超級女聲」等五個商用域名全部搶注。一年500元一個的價格,現在卻報出了500萬元的出售價。町以說。粉絲的關注度,決定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而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又決定了贊助企業廣告的多少。
「粉絲」團經濟
「粉絲」們的大多數聽歌和閱讀行為不是私下孤立進行的,而往往是集體性的,這表現為建立歌友會等,這都可統稱為「粉絲社群」。
專業「粉絲」公司和職業「粉絲」
專業「粉絲」公司要招一批職業「粉絲」。為各種娛樂活動輸送炮彈。通過招募「粉絲」、組織活動、在網上發帖子、舉橫幅和吶喊等為明星活動造勢服務。進而分享演出後的利益,公司通過會服、會費、熒光棒、外地「粉絲」的門票、贊助等獲取收益。。職業粉絲」顧名思義就是以「粉絲」為職業,依靠當粉絲賺錢的人。從事「職粉」的人,以大學生為主。他們的時間比較多.對明星有興趣又能賺錢,這樣的打工工作在大學里很受歡迎。此外.很多人選擇「職業粉絲」作為兼職工作,他們認為,空閑時間既能抒發情感又能賺到錢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職業粉絲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現在一般性的歌迷會.影迷會都需要交納一定的年費,從10元到100元不等,如果另外組織活動的話.還要再收取活動費。
據推算,一個300人左右的「粉絲團」一年所產生的費用至少在五六萬元左右,這些費用的收支大都沒有合法憑證.完全只能靠經手人自律,光是在采購環節上的灰色收入就非常可觀。而且現在一件會服的成本價基本上在40元左右,會員價一般是50元或60元.非會員的價格更高,如果賣出去100件的話,就有2000元。此外,在熒光棒、橫幅、燈牌、展板上的利潤也非常可觀。在「職業粉絲」業內部也逐漸分出了等級.等級不同的「職業粉絲」,收入自然也是不等。據透入,高層的「職粉」每月一般能拿到2000元左右,舉海報、尖叫的「臨時工」是按場來算的,一場也就幾十元餞。中等「職粉」比較貴.網上的工資一般叫價每天250元。至於高層「職粉」,就不太好說了——選手給的報酬不一樣,有些高層「職業粉絲」則會從「粉絲」交的會費中提成。
「職業粉絲」有三大特點:一是可提供兼職工作機會。現在我國就業壓力非常之大.盡管政府採取各種辦法。但找工作仍然是比較難,兼職的工作更是不好找。「職業粉絲」行業的興起為那些想找兼職工作的大學生和沒工作的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機會,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粉絲經濟」的發展。二是運作模式很像「傳銷」。初級的「職業粉絲」只負責舉海報、喊名字,基本上只能算體力活;中級的會去熱門網站發帖子、為明星製作個人網頁和博客;最高級的與明星還有經紀公司都有緊密的聯系,一起參與各種活動的舉辦,向那些加入「粉絲團」的「粉絲」收集會費。這樣的「粉絲團」結構,有些類似於傳銷組織:每個「粉絲」在成為消費者的同時,又會不遺餘力地向其他人推銷自己的產品(偶像)。你在這個金字塔組織里的位置越高,就越有可能獲利。三是職業粉絲」也有實體。很多商家看到了「粉絲行業」的商機。社會上也就出現了「粉絲」網、「粉絲」公司等「粉絲」機構。
投票公司
藝人為打造人氣,提高簡訊支持率。靠「粉絲」們的乎指還是慢了很多,現在就出現了專門用來投票的機器,一次可以放幾百張移動手機卡,兩小時內一台機器可以選手多出幾千張的簡訊支持選票。據某投票公司透漏,曾接輔到二十萬元單為重慶某位美女拉票。當然投票公司的利潤也驚人。
相關網站
「粉絲」網為「粉絲」提供了一個平台,不僅可以和大家聊共兩喜歡的藝人。分享一些自己的追星經歷,有時還可以組織發動購票——團購。使得「粉絲」更為低價買到想看的門票等。而粉絲網也因為火爆的人氣招來了廣告的青睞者,還可以銷售虛擬物品來獲得利益。

Ⅷ 我們搞課題研究,課題是「粉絲經濟崛起的影響」。各位對這種經濟帶來的影響有何看法呢歡迎發表。。

名人和奇觀填補了空虛,進而造就了娛樂崇拜,同時導致了一種淺薄、浮華的商品文化的統治。商品文化無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轉瞬即逝和完全不可替代的烙印

24歲的王瑜是一名外企白領,她的另一身份是超女譚維維的支持者團體的組織人。這些支持者被戲稱為「維生素」。自從成為「維生素」以後,王瑜每天的生活添加了一項新的內容:去網上俱樂部發帖和頂帖,到各個論壇宣傳偶像的最新動態。「譚維維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王瑜說。

中國文化產業在過去幾年的爆炸式發展在製造出無數娛樂明星的同時,也催生了大量象王瑜這樣的明星崇拜份子,這些明星崇拜份子擁有一個共同的稱謂:粉絲(英文fans的音譯,意即迷,狂熱者)。時至今日,「粉絲」已然成為文化消費中最活躍、最廣大的群體,並逐漸形成一種具有獨特鮮明特色的「粉絲文化」。

粉絲社會學

「每次我走近湖南台所在的廣電大廈,還有幾百米距離,就已經看見成千上萬的『粉絲』圍在道路兩旁,那景象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比如人數最多的『玉米』身穿統一的黃色上衣,列著方隊,就像古羅馬開過來的『黃色玉米兵團』,還高喊口號『玉米不怕累』,那種沸騰的場面只能用瘋狂來形容……」超女評委黑楠這樣描述過他眼中的「粉絲」。

對公眾人物具有強烈的認同,構成了「粉絲」的社會心理基礎。在明星的號召下,「人們像社會動物一樣聚集在一起。他們沉醉於從過度興奮的人群中迸發出來的神秘力量,然後又逐步進入易受暗示影響的狀態,就像那種由葯物和催眠術引發的狀態。」(塞奇·莫斯科維奇)

粉絲們在各大城市的鬧市區「掃街」、在白領們集中的寫字樓「掃樓」……在一切可能的場景下為自己的偶像拉票。他們身著統一的服裝、舉著偶像的招貼來吸引路人注意力,他們用一個棒棒糖等小禮物來請求過路陌生人的支持……

但「瘋狂」背後卻有著清醒的理性規劃。《中國青年報》的文章《超女評選中的公民意識》介紹了張靚影的粉絲們的自組織行為:「『涼粉』成立了五個職能部門:宣傳部、策劃部、財務部、組織監察部和長沙現場工作部。他們在網上策劃、討論、決策,共同起草、制定和修改規則,並公之於眾。整個過程都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

這是一種有趣的現象。過去那種游兵散勇式的追星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具有了社會動力學意義上的群體。尤其引人矚目的是,作為一個社群,「粉絲」們正日益主動參與到當代中國文化和社會的轉型進程之中。

2007年1月,一個名為「粉絲公益聯盟」的團隊在北京宣布成立,加入聯盟的有上百個粉絲團體,參與人數眾多。成立的當天下午,粉絲聯盟的成員一起乘車前往順義,參與「走進太陽村」行動。這次行動為太陽村共籌得資金2820元整,衣物49包,鞋5雙,書若干,文具若干。在活動中,各個粉絲團體與孩子們一起溝通交流,表演節目,參加互動小游戲,去操場摘辣椒……和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粉絲團體的崛起凸顯出中國民間的自組織行為的勃興。盡管如此,與近年中國社會蓬勃發展的其他民間組織相比,「粉絲」群體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組織關系還顯得十分微弱。「粉絲」群體的團隊精神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象徵,其組織行為是為了追求文化和興趣認同,但它本身不具備社會團體所有的基本屬性。它的交流意義主要體現在媒介化的互動和個人的興趣互動,而非社會運動。

粉絲經濟學

龐大的「粉絲」人群自然也蘊涵著巨大的經濟能量。2006年11月6日,全球首個以粉絲為主題的節慶正式創立推出,主辦者明確宣稱「粉絲節」的目的,「就是為了孕育粉絲健康文化,撬動一個潛力巨大的『粉絲產業』,形成一種新興的『粉絲經濟』。」

「現在一般性的粉絲都需要交納一定的年費,從10元到100元不等,如果另外組織活動的話,還要再收取活動費。」一位熟知粉絲團運作的人士透露說。

據她推算,一個300人左右的「粉絲團」一年所產生的費用至少在五六萬元左右,「這些費用的收支大都沒有合法憑證,完全只能靠經手人自律,光是在采購環節上的灰色收入就非常可觀。而且一旦高層換人或者組織解散,這些錢只能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職業粉絲也開始吃香。據一位職業粉絲的「管理者」介紹,他們與各類選秀節目的選手、主辦方都有聯系,只要客戶出資,他們便可提供專業的粉絲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由職業粉絲舉海報、高聲吶喊,以及在網上發帖子等。一名網名叫「扎辮子」的杭州「職業粉絲」甚至為粉絲團制訂了報酬標准:「喉嚨嘶啞50元,淚流滿面100元,如果選手晉級,再加獎金。」

「職業粉絲」的出現甚至引起了專業經紀公司的不安:「現在很多粉絲在網上公開抨擊我們,甚至還為藝人制定了一整套包裝、宣傳計劃與我們交涉,頗有越俎代庖之嫌。」一位經紀公司的公關抱怨說。

龐大的「粉絲」人群也引起了網路公司的注意。博客中國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吉鵬創立了中國第一個以粉絲為中心的專業性門戶網站———粉絲網,主要做的就是滿足粉絲的一切需求,讓粉絲分享追明星的快樂。成立至今,最大的粉絲群是周傑倫的粉絲,有70多萬注冊用戶。

王吉鵬認為,「粉絲」正在成為造星的主宰力量之一,運用互聯網則可以打造「粉絲經濟」的財富鏈條。比如組織粉絲與明星的見面會,可以帶動銷售明星相關產品;網站通過提供圖片、文章、視頻、音頻等增值服務,還可以增加盈利模式;甚至還可以通過與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合作,把粉絲包裝成「明星粉絲」。

王吉鵬向媒體透露說:「去年11月網站上線後,目前的流量已是當時的300至400倍;百事可樂、耐克等已在粉絲網上投放廣告;無線業務正在籌備,第二筆融資也在洽談。」

另一個專業粉絲網站IGOGO8網為粉絲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內容,包括製作專業的「粉絲身份證」。目前IGOGO8網正在積極地與經紀公司談判,在身份證上增加一些附加的內容;粉絲裝備的衍生產品,比如粉絲T-Shirt,在線把粉絲與偶像頭像放在一起等等,這些將為網站帶來一定的收益。

「娛樂產業的金礦只露出了一小角,粉絲網將挖掘更深的領域。」王吉鵬說,「從粉絲的規模、消費力量及組織架構上看,當前的娛樂市場已進入以粉絲為主導的時代。」

偶像的黃昏

從表面上看,粉絲是作為明星的附庸而存在。然而在粉絲當道的時代,他們的崇拜者們卻面臨尷尬的境地。

2007年,各種選秀活動依舊進行,希望一夜成名的人們仍然在惴惴不安地憧憬著明星之夢。然而那些昔日的偶像卻並不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幸運。選秀節目「我型我秀」的人氣之王師洋因不滿公司對自己的安排,單方面提出解約,但是上騰娛樂一直沒有答應師洋的解約要求,並且也不給他安排任何演出。這位紅極一時的明星如今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也沒有自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不見。

這種情形是無法避免的。大眾傳媒不容許個人對任何偶像的持續膜拜,而是不斷以新的偶像替代舊的偶像。因此它們在進行造神運動的同時,卻不斷進行著對這些偶像加以否定和毀滅。這個偶像替換游戲,瓦解了「粉絲」們的情感,卻刺激了他們新的慾望。

英國學者克里斯·羅傑克在《名流》中寫道:「隨著上帝的遠去和教堂的衰敗,人們尋求救贖的聖典道具被迫壞了。名人和奇觀填補了空虛,進而造就了娛樂崇拜,同時也導致了一種淺薄、浮華的商品文化的統治。因而,娛樂崇拜掩飾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無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轉瞬即逝和完全不可替代的烙印。」

對於一夜成名的偶像來說,即使你簽了約,途中的變數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相對龐大的娛樂工業,明星只是可以加以利用的鏍絲釘,一個任由扭曲的符號,隨時可以被取替和遺忘。而他們的「粉絲「,也只能在失望中等待著下一個偶像的降臨。

Ⅸ 粉絲經濟學的圖書

《粉絲經濟學 》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粉絲經濟實驗!由第一自媒體聯盟WeMedia核心成員集體參與創作,點破粉絲經濟最後一層窗戶紙,掘金移動互聯網常備手邊書。《粉絲經濟學》重新定義了粉絲經濟。全面講解粉絲經濟投資基礎理論、升級理論、以及粉絲經濟投資秘籍更清晰地闡述了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的區別,體現更直觀的粉絲價值,詮釋更安全的投資方式、怎樣更有擴張力度的粉絲傳播等。
作者的書薦

寫書初衷
初有編寫《粉絲經濟學》這本書的想法,是在我投資幾十個互聯網項目獲得成功之後,和王通老師一次偶然的談話。王通老師聽完我所講的投資項目經歷後,認為我可以出本關於互聯網經濟的書,原因是這十幾年我的經歷和故事。
雖然工作繁忙,但是自從那次談話結束後,出書的意念卻越來越強烈,因為考慮到這些經驗是自己創業投資中的經歷,應展現出來和大家分享,同時也是為了感恩這么多年幫助過自己的所有朋友和兄弟姐妹們,《粉絲經濟學》和大家見面了。
寫書之路
寫書這件事也許和我的性格、習慣有關,我始終相信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是你願意不願意去做!我很開心能把自己經歷的真實案例做為故事和大家分享。
有人說《粉絲經濟學》不就是一本書嘛,我覺得把它稱為夥伴更為貼切。在互聯網時代引導你前進,我更願意稱它是貼近你心靈的使者。這裡面詳細記錄我的創業之路和投資案例,以及投資事件如何更好把握和處理。在21世紀有很多人在互聯網中感到迷茫、失去方向,《粉絲經濟學》引領你探索,給予你改變未來的契機。
創業之路分享
每個人都有夢想,有位名人講過:「沒有夢想的人,如同行屍走肉」。它是在告訴大家以積極的心態和正能量去釋放自己,用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當初我創業時,我的夢想就是:「創業」!2000年左右在都市村莊的出住屋內,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台電腦,開始我的創業夢想。游戲幣的生意,一個月賺了我的第一桶金:1萬!第一時間就給媽媽買了一條項鏈,媽媽拿到之後別提有多高興了。我也覺得很開心,自己終於能夠靠自己的能力為媽媽做點事情。
初次嘗試到實現我夢想的同時還可以賺取意想不到的費用,特別開心,吃的苦受的累都被我拋之腦後,那時我夢想的小火苗在我心頭燃燒的越來越旺,創業之路仍在繼續,2013年,我和眾位「情投意合」的兄弟們創辦了微璽投資公司。
講了以上內容,不是想讓你說我一個80後創業屌絲青年有多牛,我的機遇有多好,而是以我的真誠和你共享。我一直堅信年輕人要有膽識、敢闖、不怕吃苦。通過效率帶給自己財富,不能浮躁和輕率,干什麼事情都要沉下心。
粉絲經濟趨勢
有很多人會問現在互聯網粉絲經濟的趨勢如何?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初顯端倪的粉絲經濟了。英國學者西爾斯( MattHills)觀察到,在從「廣播」到「窄播」的媒介工業轉型中,忠實的粉絲變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消費者。電視台如果想獲利,不必追求最大數量的普通現眾,只需要製造和迎合一定數量的最忠誠的觀眾。
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我國出現了廣義的「粉絲」,比如鄧麗君迷。但那時還沒有商業色彩,更不能稱之為形成「粉絲經濟」。事實上「粉絲經濟」的發展速度與大眾化的商業化速度是一致的。中國「粉絲文化」和「粉絲經濟」發展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的「追星族」有較強的自發性,但是缺乏計劃性和組織性;而如今的「粉絲」則呈現出職業化趨向,其有計劃、有組織,專業化程度較高,甚至逐漸形成「粉絲」產業。 而這正是隨著近幾年各種選秀節目的發展而出現的,比如前幾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節目。現在的「粉絲」是一群特殊的大眾文化接受者,年齡集中在 15~31歲,女性較多,他們以異乎常人的熱情投入於他們所傾慕或崇拜的特定個人(明星、名流)、節目/作品(電影、電視、音樂作品)、團體(流行樂 團、球隊)等,雖然不一定有很強大的購買能力,但其為偶像消費的沖動卻很驚人。
如甄子丹趙文卓事件、方舟子、羅永浩事件,發出的粉絲效應。 其實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審視,都存在粉絲,只是恰好在適宜的時間我和你一起分享我的經歷-----《粉絲經濟學》。 有我和它在,你不再孤軍奮戰,我們會在一直在背後陪伴你。粉絲經濟趨勢會越來越顯著,粉絲就在你我身邊!當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率呈幾何式增長,人們的信息消費也變得更加便捷和主動。粉絲經濟時代,誰把握了粉絲的心理,誰就佔有了市場;誰的粉絲數量大,市場佔有率就高;誰的粉絲黏性大,鐵桿粉絲多,誰的品牌就有持續的發展動力——粉絲意味著力量。哪怕你只是一個草根,但只要你擁有了巨量粉絲,你也可以獲得強大的影響力。
誰掌握了粉絲,誰就擁有了金礦
社交媒體的興盛正使大眾傳播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新的網路語境下,粉絲數量不僅意味著影響力還意味著經濟價值。一個粉絲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市場研究公司Syncapse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稱,Facebook上品牌商的粉絲價值自2010年以來已增長30%,目前平均每個Facebook品牌商粉絲價值達到174美元;而被稱為「微博女王」的姚晨,其微博被一價值評估網站估價已達3.2億元。
新的網路語境下,粉絲數量不僅意味著影響力還意味著經濟價值。日漸龐大的粉絲群逐漸形成金字塔般的構架,上層是掌握大量信息和會員資料的「粉頭」,底層是無數小粉絲。粉絲是特殊的用戶,他們的「關注」,意味著興趣和潛在購買行為,只要經營、管理到位,粉絲效應就會逐漸擴大,一個粉絲團對品牌的宣傳力甚至強過一個專業策劃團隊,蘊涵推動產業的巨大能量。可以說,誰掌握了粉絲,誰就擁有了金礦。得粉絲者的天下也!
您希望擁有眾多粉絲嗎?您想創業、投資,實現夢想么? 《粉絲經濟學》對於你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社會可能會淘汰學歷高的人,但是絕對不會淘汰有學習力的人。「粉絲經濟」的時代已經來了,你還在猶豫什麼?

Ⅹ 目前自媒體非常火爆,很多人都通過自媒體發家致富,對於自媒體時代的發展,你怎麼看

自媒體是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換言之,我們傳統的主流媒體,已經不能用一個「統一的聲音」來告知大眾對或錯了,新媒體時代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媒體的推動者,大眾更樂於從獨立的資訊中獲得信息,做出判斷。其實,自媒體的趨勢也並非一蹴而就,早在上個世紀,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就提出過「媒介即信息」的理論,所以,自媒體的暴熱,也可謂有史有據!

當然,自媒體也有其自身不成熟的地方。沃瑪國際傳播機構總結:影響力無法被量化。我影響了有影響力的人,他又影響了別人,這個無法被量化。自媒體的價值絕對不是CPM、CPT、CPS這樣粗陋的數字,而是按影響力來計算。其次,很難找到養活自媒體人合適的方法,付費閱讀,對用戶來說貌似並不樂觀。第三,自媒體背後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到時候,自媒體是否又會轉換為傳統媒體的機構以求生存?第四,自媒體因其自由,必然是魚龍混雜之地,如何篩選?如此種種,都將是擺在自媒體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也許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自媒體才真正可以從一個瘋丫頭蛻變為妙齡女郎。

但是,不管怎麼說,褒也好,貶也罷,自媒體的興起無疑是這個春天一抹靚麗的色彩,多少年被傳統媒體把控的信息格局被打破。自媒體必然會將接地氣、說人話、有個性這三大特點,進行到底

閱讀全文

與政府對粉絲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