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舉例說明經濟學外部性

舉例說明經濟學外部性

發布時間:2021-03-15 09:08:28

Ⅰ 怎樣理解經濟學里的外部性~~

不同的經濟抄學家對外部性給出襲了不同的定義.一類是從外部性的產生主體角度來定義;另一類是從外部性的接受主體來定義。

前者如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的定義:「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
後者如蘭德爾的定義:外部性是用來表示「當一個行動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決策者的考慮范圍內的時候所產生的一些低效率現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給予,或某些成本被強加給沒有參加這一決策的人」。

Ⅱ 誰能解釋一下經濟學中「外部效應理論」,最好舉下例子。謝謝了

外部效應 網路名片 負外部效應分析 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效益,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被稱為外部成本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通常指廠商或個人在正常交易以外為其他廠商或個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概況正外部效益和負外部效益 外部效應也可解釋某個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不表現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會給其他的經濟主體帶來好處或者壞處。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效益和負外部效益。 例如:養蜂人的到來增加了果園的產量,反過來果園的擴大又會增加養蜂人的收益。這就是正外部效應。 一個工廠污染了水源,對下游的居民和河中的魚類造成了損害。這就是負外部效應。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理論的涵義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市場交易一般是指人們自願地以貨幣來交換物品或服務的活動,交易雙方是市場機制受益的主體,市場作用影響的交易當事人。但是,在市場有效的現實情況下,市場交易的許多交互作用卻發生在市場之外,正如美國第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所說: 相關書籍「外部效應(externalities)或溢出效應指的是企業或個人向市場之外的其他人所強加的成本或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對於資源配置要求最優的經濟學來講,出現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說明市場機制相對於交易主體有非效率的一面。外部效應理論指出:只要某人的效用函數所包含的變數是在另一個人的控制之下,就有外部效應的存在。也就是說:在經濟活動中,一個人的行為或某些資源的使用影響到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或福利,但他們之間卻沒有使用某種交換手段來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形成原因 外部效應的產生是因為在經濟活動中存在個體成本與社會成本,個體受益與社會受益之間的差異,外部效應使個體成本小於社會成本,個體受益大於社會受益。當一種經濟交易的結果影響了除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而第三者又未參與交易雙方的交易時,即產生了外部效應。總之,外部效應的產生是人們決策范圍之外的,料想不到的結果或影響,是隨著生產或消費的進行而產生的某種副作用。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效應有多種分類方法,本文只採用如下分類:以外部效應產生的後果對於承受者的損益而言,有益則稱為外部正效應或外部經濟,有害有損失則稱為外部負效應或外部不經濟。前者是指經濟主體在市場機製作用的過程中,為第三方或其他經濟主體帶來了收益或福利,但卻不能得到回報或報酬。譬如高科技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研發,當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後,部分社會成員將會免費使用,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後者是指在市場機製作用的過程中,經濟主體給他方帶來利益上的損害,增加其生產成本,同時也必然增加了社會總成本,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然而經濟主體卻沒有為此賠償損失。例如工廠排污造成環境污染。又如航空公司製造了大量噪音,一般不會因為干擾了機場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而進行補償。 編輯本段中國稅收的外部效應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世界經濟中出現的一個關繫世界經濟全局長期發展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自由、全面、大量的流動,使得世界各地日益融合,相互依賴和制約,最終朝著無國界經濟轉變的一種過程和現實。它包括貿易的全球化、生產經營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化。它是一種自發的市場行為。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許多國內政策或制度具有超出一國范圍的影響,因此會引起與國內傳統政策或制度之間的沖突,因為這些政策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出以前封閉的經濟環境及提出這些政策或制度時的考慮。比如在稅收方面就尤為明顯。 許多國家的稅收制度在國家間的貿易受到極大的控制或限制、幾乎還不存在大量資本流動時,就已形成和發展。那時,高額關稅和商品流動的自然障礙阻礙了貿易的發展,資本流動也受到禁止,或至少受到嚴格限制。在當時的環境下,企業大都在其國內從事經營,大多數個人在其法定居住所在國從投資或經營中取得所得。因此,各國的稅務當局可以對貿易額、企業利潤、個人所得和消費征稅,不會與其他國家的稅務當局發生沖突。在上述狀況下,「屬地原則」的採用使政府有權對其地域范圍內的全部所得和活動征稅,不會引起沖突和麻煩。執行一國制定的稅收政策可以不必考慮其對他國的影響,同樣,該國政策制定者對他國的稅收政策也不感興趣。 經濟全球化使一切發生改觀。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行為極大地受到其他國家政府行為的限制,經濟全球化使稅收產生的外部效應問題已變得非常重要。 編輯本段環境透支的「外部效應」 多年計算的平均結果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這種代價至今仍存在於我們的經濟發展之中。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是許多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老路,很不幸的是,中國在「效率優先」的大前提下,歪曲了鄧小平的經濟發展理論,也註定我們要為此付出代價。可以發現,在我們經濟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外部不經濟」現象。有人稱這是多年來「GDP考核標准不當」所致,筆者以為,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博弈中,我們如何使這兩者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環境污染是一種典型「市場失靈」表現。「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特點。非競爭性是指不會因為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所引起的社會邊際成本等於零。而非排他性則指產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免費享受它所帶來的利益。就比如說,採取措施使某個城市的空氣沒有了污染,某人呼吸了清新的空氣,並不能制止他人呼吸。環境問題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告訴我們,「環境」這種公共產品無法通過等價交換的機制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假如採用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進行環境供應,無疑就會發生「市場失靈」。這是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原因。 福利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一種商品的生產或消費會帶來一種無法反映在市場價格中的成本,就會產生一種「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一些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會給不直接參與這種活動的企業或個人帶來有害或有益的影響。其中有益的影響稱為「外部經濟」,否則就是「外部不經濟」。環境問題就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外部性理論的貢獻在於:它引導人們在研究經濟問題時不僅要注意經濟活動本身的運行和效率問題,而且要注意由生產者消費活動所引起的不由市場機制體現的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英國學者大衛.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圖》中倡導一種「總經濟價值」,在他的理論中,總經濟價值=實際使用價值+選擇價值+存在價值。它告訴我們,總經濟價值不僅僅包括資源環境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情況,也包括通常與使用無關的資源環境價值,即存在價值,還包括介於使用價值與存在價值之間的「選擇價值」,即我們在使用這些資源時存在著可能失去的機會價值。這個公式與「外部性」理論不謀而合。環境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我們根本無法界定其產權,可是另一方面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外部不經濟」又會對我們或者我們的子孫後代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得不靠政府的干預和社會矯正,如干預不及時或不妥當,則很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破壞。 要使總經濟價值最大,我們就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的「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長期以來,對環境外部性認識的不足,是產生環境嚴重透支的重要原因。我們的經濟學也存在著這樣的缺陷,一是不考慮外部不經濟性,二是衡量經濟增長的經濟學標准———國民生產總值,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福利。在這次「綠色中國」論壇上,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提出「考核官員的環保責任」,這也是世界社會發展的趨勢。但筆者以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真正使「總經濟價值」最大,就要使我們的GDP不僅僅反映經濟福利,也要反映一國社會福利(經濟福利+非經濟福利)。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的原因和事例 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響(收益外部化)稱為外部經濟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響(成本的外部化)稱為外部不經濟性,或負的外部性。 可以認為,外部效應的產生並不是任何人蓄意造成的。外部效應是產生於人們決策范圍之外的沒有想到的結果或者影響,它是隨著生產或消費產生的某種副作用。 那麼外部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制度經濟學家看來,外部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 產權界限不明 外部成本往往是與產權界限不明確有密切關系的。 第二 權益界限不明晰 生產者的成本和效應的內在化,是以權益界限的明晰為前提的。假若要使某一產品的效益內在化,就要確定這一產品歸誰所有,其他人要獲得該產品就必須要用貨幣來購買。如果權益界限不明確,或者法律上是明確的,但事實上無相應的措施保證,其權益得不到確認,那麼,其他人也就可能無償從該產品上獲利。在這種情況下,該產品權益就不可能全部屬於其生產者而成為外部效應。 第三 政府缺少相應的措施或措施不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個企業都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如果沒有有利的外部制約措施,各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自然會想起模仿他人產品,或者把污染問題由企業轉嫁給社會。因此,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外部不經濟的出現。 編輯本段外部效應內部化優化城市交通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需求迅速增長,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正確認識大城市中各種客運方式外部成本及效益的基礎上,提出將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措施,將有利於構築公平合理的大城市客運交通結構,從而解決困擾大城市發展 編輯本段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 在正常情況下,個人或廠商承擔其市場上的行為的全部後果。但現實經濟生活中,個人或廠商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或給他人帶來收益或損害,卻沒有給予支付或得到補償的現象卻普遍存在。經濟學稱此類現象為外部性或外部效應。外部性對經濟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一、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性可區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兩類。正外部性,即未被市場交易所體現的額外收益。教育、研發、扶貧、環境保護、自然保護、養蜂和經營果園等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 負外部性,即未被市場交易所體現的額外成本。不遵守交通秩序,在公共休息、學習或工作場所製造雜訊,不遵守公共衛生,不愛護公共設施(如踐踏花園、草地),環境污染,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如過度放牧、竭澤而漁、大規模砍伐森林)等是具有負外部性的典型。 二、正外部性與供給不足 當存在外部性時,市場對商品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市場供給不足。因為個人或廠商在決定生產多少時,只考慮自己獲得的收益,而不考慮是否會給別人帶來好處。這樣,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生產,其私人收益就低於社會收益,從而由私人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私人最優產量(市場供給)就低於由社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 三、負外部性與過量供給 與市場對於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供給不足相反,市場對於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供給過量。因為生產者在決定生產多少時只考慮自己實際面對的成本(privatecost,私人成本),不考慮給別人造成的成本(損害)。這樣,具有負外部性的產品生產,其私人成本就低於社會成本(socialcost,經濟中所有個人所承擔的成本),從而由私人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的私人最優產量(市場供給)就高於由社會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的社會最優產量。 外部效應 1,外部效應的含義(布坎南) 如果一方(一個家庭或一個企業)的活動影響到另一方的效用或生產可能性而沒有定價,那麼就可以說存在著外部效應. 如果用效用函數來說明外部性,則為: UA=UA(x1,x2,x3,…,xn,y1) 即一個人A的效用,不僅受其控制的活動x1,x2,x3,…,xn的影響,而且受到其他活動Y1的影響. 2,外部效應的分類 按外部影響的"好與壞",分為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 正的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效益或外部經濟.指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到反映的經濟效益. 負的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經濟,指的是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有價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費用. 按影響的范圍分,外部性分為消費外部性和生產外部性. 消費外部性指一個消費者直接影響了另一個經濟行為人生產或消費的可能性. 生產外部性指廠商的生產影響了其他人的福利 外部效應大致有下述八種排列: (1)消費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益。 (2)消費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益。 (3)消費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其他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損。 (4)消費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某一居民或家庭的消費活動而受損。 (5)生產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益。 (6)生產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其他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益。 (7)生產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某一居民或家庭因某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受損。 (8)生產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某一企業因其他企業的 生產活動而受損。

Ⅲ 什麼是外部性,外部性的種類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外部性: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Ⅳ 什麼是外在性問題,並舉例說明! 最好能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解釋,謝謝!

所謂外部性是指並不直接反映在市場中的生產和消費效應,他分為專正的外部性和負的屬外部性,舉例來說,養蜂人附近的果園,因為養蜂人的養的蜜蜂給果園的果樹采蜜而增加了果園的產量,但是這種好處養蜂人並不能分享,這屬於正的外部性;造紙廠附近的水域受到污染,但是造紙廠並不因此承擔責任,這屬於負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會造成效率損失,從而使市場的效率不能最大化。

Ⅳ 什麼是外部性舉例說明正外部性與負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由馬歇爾和庇古在20世紀初提出:「某種外部性是指在兩個當事人缺乏任何相關的經濟貿易的情況下,由一個當事人向另一個當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認為外部性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的福利的影響。若斯的「搭便車」正外部性入手和科斯從外部侵害入手,無非也是指行為對與之交易或目的無關的其他人福利的影響。
依據作用效果進行分類,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溢出效應。負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減損的效應。

1、外部性以多種形式出現,有些是積極的(收益外溢),稱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極的(成本外溢),稱為負外部性.前者是指某個經濟人的行為給其他經濟人帶來了福利,但其他經濟人不必為此向帶來福利的人支付任何費用,無償地享受福利

2、正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場主體的活動給別的主體帶來了可以無償得到的收益.負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場主體的活動給別的主體造成損失或使其增加成本卻無需賠償

3、公眾營養具有正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場交易塒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響,,這種影響有些是正面的積極的,稱為正外部性,如免疫計劃

4、外部性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它指一個經濟主體因人的行為而獲得的收益,或遭受的損失,前者稱為正外部性,後者稱為負外部性.公益林的作用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公益林所發揮的生態效益,社會各方都從中受益,而且目前是無償受益

5、正外部性是指一個地方環境治理的好,其周邊地區受益.反之,一個地方環境遭到破壞,其周邊也會受到影響.如近幾年東北東部地區的沙塵暴天氣就來源於西部草原的荒漠地帶

6、其中,對受影響者有利的外部影響稱為正外部性,對受影響者不利的外部影響稱為負外部性.所謂「非市場性,是指這種影響沒有通過市場價格機制反映出來

7、正外部性是指個人或廠商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有益的影響而對方卻並不為此支付費用.另一方面當個人或廠商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有害的影響卻並不為此支付費用時便產生了負外部性

8、所謂正外部性是指微觀主體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好處,但其本身卻不能由此而得到補償,此時,這個人從其活動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於該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利益

9、外部性以許多形式出現有些是積極的(效益外溢)稱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極的(成本外溢)稱為負外部性.例如當張三把一桶酸倒入河裡時酸使魚和植物死亡由於張三沒有為這種損害而向任何人支付什麼一種負外部性就產生了

10、若私人成本大於社會成本或私人收益小於社會收益則稱為正外部性.反之則稱負外部性或稱諾斯外部性.外部性效應可能產生於合法的生產過程

11、如果這種影響是有益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如果這種影響是有害的就稱為負外部性.所謂非市場性是指這種有益或有害的影響並不通過市場機制反映出來

12、正外部性是指某一經濟主體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經濟主體受益而無法從後者獲取報酬.負外部性是指經濟主體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經濟主體受損而後者無法獲得補償

13、對國家生態安全有益稱為正外部性.對國家生態安全有害稱為負外部性.《本草綱目》中記載核桃能補氣、養血『《天寶本草》中說常吃核桃仁令人健壯強肌、黑鬢發

14、外部性具有兩種效應一種是積極效應或稱為正外部性.另一種是消極效應或稱為負外部性.如果個人的行為具有正外部性那麼就意味著這種個人行為對他人和社會是有利的

15、好的作用稱為正外部性,壞的作用稱為負外部性.根據上述外部性的特徵,環境問題應屬於一種負外部性.因為產生污染的主體在其生產和消費活動中沒有支付造成污染的成本
16、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如果是不利的,則稱為「負外部性」.青島與浙江發展模式的融合其實不正是增加各自的正外部性,而減弱負外部性嗎

17、積極的實施到他人的影響產生的收益稱為正外部性.對教育而言國家投資於國民教育最大收益在於培養和造就了人本身從而也使國家和民族充滿了朝氣和活力

18、如果這種影響是有利的,則稱為「正外部性」,反之,同稱為「負外部性」.在市場經濟中,交易雙方均遵循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來作出決策,而並不考慮他們行為的外部效應

負外部性
又稱外部不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的一個人或廠商無法補償的成本。

汽車廢氣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吸入的煙霧。政府努力通過規定汽車的排放廢氣標准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還對汽油征稅,以減少人們開車的次數。

狂吠的狗引起負外部性,因為鄰居受到噪音干擾。狗的主人並不承擔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謹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過規定「干擾平靜「為非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Ⅵ 急急急!!!求關於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具體例子、資料

微觀經濟學外部性的具體例子

現實中,正外部性的活動有很多,例如新技術研究,因為它創造了其他人可以運用的知識;修復歷史建築,因為那些在這種建築物附近散步的人會享受到這些建築的美麗,並感受到這種建築的歷史滄桑。負外部性的活動就更多,最典型的就是河流污染,上游的工廠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的企業和居民必須付出額外的費用來獲取清潔水源。但是,上游污染水源的人並不因此向下游的企業和居民付費。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做呢?因為一些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此外,如建築工地施工造成的雜訊影響居民休息也是負外部性;汽車廢氣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煙霧;狂吠的狗引起負外部性,因為鄰居受到雜訊的干擾;還有公共場所亂扔垃圾,森林植被受到破壞等等。

這就引出了這樣一種現象,即「公共魚塘」現象。核心是:公共魚塘的魚是具有競爭性,而沒有排它性的共有資源。之所以有競爭性,就是當一個人捕到魚時,留給其他人捕的魚就少了。因為既然魚塘是公共的,那麼這些魚就並不是排他性物品,誰都可以去捕撈。可見,當魚塘是共有資源時,會造成過度捕魚現象。這對每個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個人來說是好的,但對整體卻可能產生危害。利潤最大化的捕魚有過分捕撈的趨勢,可能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危害?為什麼要過分捕魚呢?外部性是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如果這種影響是不利的,就稱為負外部性。公共魚塘過分捕撈是負外部性。當捕魚者在魚塘捕撈時,他減少了其他人對魚塘資源的享用。由於當事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去決定自己捕撈時,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結果是過度的捕撈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當外部性——一些行為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缺口巨大的時候,個人有做以別人為代價而使其自身變得更好的事情的動力。

外部性引起市場資源配置無效率。當不存在外部性時,生產者為了利潤最大化進行生產,消費者為了效用最大化進行消費。當價格調節使供求相等時,生產者實現了利潤最大化,消費者也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即整個社會就實現了經濟福利最大化。但當存在外部性時,情況就不大一樣了。當某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雙方都實現了最大化時,卻給第三方旁觀者帶來了成本或收益。外部性使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發生扭曲,使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偏離社會成本,這對於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為在有正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高於社會生產成本,生產者按照私人生產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確定的產量必然低於社會最優產量,因為外部經濟造成的額外收益雖然並不由製造者獲得,但從社會角度講也是收益。同樣,在有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低於社會生產成本(它造成的河水污染要由別人花錢消除,而這筆費用本應記在污染者的頭上,使其私人成本提高),私人的最優產量也就高於社會最優產量。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使社會經濟福利達到最大化,或資源配置最優化。價格的自發調節沒有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就是經濟學家所學的市場失靈。換句話說,在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價格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正如有磁鐵影響時,指南針無法指出正確的方向一樣。

如何解決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呢?一是道德規范和社會約束。大多數人不亂扔垃圾,是因為這樣做是錯誤的;絕大多數漁民遵守長江禁漁期的規定,是因為這樣做是有價值的。二是市場辦法。當使用同一魚塘的漁民聚到一起進行市場談判,做出互利的限制性規則時,可可能阻止過度捕撈問題。三是政府的管制或政策。由於通過市場化談判解決外部性的困難,政府可以通過規定或禁止某些行為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Ⅶ 環境經濟學中的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舉例說明

外部性是否有公共物品的性質 可分為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指在現實經濟中大量存在不具備明確產權特徵的,在形體上難以分割和分離的,消費時不具備專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國防,道路,廣播。
私人物品,具有明確的產權特徵,在形體上可以分割和分離,消費者或使用物品時有明顯的專有性和排他性。比如你買的香煙,就是你可以買的東西,能成為自己私有的物品。
外部性,是指在沒有市場交換的情況下, 一個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行為影響了其他的生產者的生產過程(生產函數)或消費者的效用水平(效用函數)。 就是說,受損無補償,收益不付費。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外部經濟)和負外部性(外部不經濟)之分。
所以,將外部性分為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就是看是公共物品產生了外部性還是私人物品產生的外部性。分物品討論。
例如,你買的香煙,當你在公共場合吸煙時,影響了他人,給別人帶來了不爽(不好的效用 ),那麼,你的香煙 就是私人物品,給別人造成了危害,就是負外部性(外部不經濟),但是,你沒有給他補償。這時候就是私人負外部性。
如果,你放煙花,別人也可以免費觀賞,但是,他們沒有給你費用,所以,這時候是私人正外部性。
如果,道路擁擠,導致你上班遲到,就是公共負外部性。
如果,國家在你家附近新修一條馬路,你可以更快捷的去一個地方,享受到福利。這就是公共正外部性。
純手打,只為幫助樓主。正在學環境經濟學,期末考試了,順便解答一下樓主的疑問。

Ⅷ 什麼是外部性,舉例說明正外部性與負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術語,外部性的概念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無補償的影響。

換句話說就是,當一個人從事一種影響旁觀者福利,而對這種影響既不付報酬又得不到報酬的活動時,就產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

正外部性: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我們就稱之為正外部性:

舉兩個例子:

  1. 修復歷史建築具正外部性,因為那些在這種建築物附近散步或騎車的人可以欣賞到這些建築物的美麗,並感受到這些建築物帶來的歷史滄桑感。

  2. 教育也產生正外部性。教育可以教書育人,但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正外部性,比如說受教育更多的人民素質會高;受教育多的人意味著更低的犯罪率;受教育多的人可以促進技術的進步等等,這些都是教育所帶來的正外部性

負外部性: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不利的,我們就稱之為負外部性。顧名思義,與正外部性相反。

舉兩個例子:

  1. 汽車廢氣具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煙霧,這種外部性往往會造成污染。

  2. 狗的叫聲引起負外部性。因為在生活的居民會受到噪音的干擾。狗的主人並不承擔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採取防止自己的狗叫的預防措施

資料拓展:

外部性的內在化:改變激勵,以使人們考慮到自己行為的外部效應。

舉個例子:工廠製造鋁,給大氣造成了污染,為了減少污染,政府對鋁的生產者銷售的鋁進行征稅,從而讓鋁生產者自發地調整生產量,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這種稅的運用就被稱為外部性的內在化。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經濟學原理》第6版 微觀經濟學分冊 曼昆著 梁小民 梁礫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Ⅸ 什麼是外部性,舉例說明生產和消費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由馬歇爾和庇古在20世紀初提出:「某種外部性是指在兩個當事人缺乏任何相關的經濟貿易的情況下,由一個當事人向另一個當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認為外部性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的福利的影響.若斯的「搭便車」正外部性入手和科斯從外部侵害入手,無非也是指行為對與之交易或目的無關的其他人福利的影響。

依據作用效果進行分類,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溢出效應.負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減損的效應。

外部性以多種形式出現,有些是積極的(收益外溢),稱為正外部性.有些是消極的(成本外溢),稱為負外部性.前者是指某個經濟人的行為給其他經濟人帶來了福利,但其他經濟人不必為此向帶來福利的人支付任何費用,無償地享受福利。

(9)舉例說明經濟學外部性擴展閱讀:

生產的外部性與消費的外部性:

生產的外部性就是由生產活動所導致的外部性,消費的外部性就是由消費行為所帶來的外部性。以往經濟理論重視的是生產領域的外部性問題。

20世紀70年代以後,關於外部性理論的研究范圍擴展至消費領域。從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生產的外部性與消費的外部性兩種分類出發,可以把外部性進一步細分成生產的外部經濟性、消費的外部經濟性、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性和消費的外部不經濟性四種類型。

進一步進行細分,外部效應又可以分成八種類型: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水果園園主與養蜂場場主的關系;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花園式廠房對周圍居民區居民的影響;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產性投資。

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私人花園對過路人的影響;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上游的化工廠對下游漁場的污染;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建築施工對夜間休息的居民的影響;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空調的雜訊對隔壁牙醫的看病帶來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舉例說明經濟學外部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