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教一下什麼是帕累托效應是一個經濟學概念。
帕累托效應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利度·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23)在他從事經濟學研究時,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財富和收益模式的調查取樣中,大部分所得和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他發現了這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某一族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該族群所享有的總收入或財富之間,有一項一致的數學關系。帕累托感到興奮的就是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復出現。他在對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度的考察中都見到了這種現象。不管是早期的英國,還是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或是更早的資料,他發現相同的模式一再出現,而且有數學上的准確度。由此他提出了所謂「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原理」,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的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數,即能控制全局。帕累托指出這樣一種資源配置狀態,即:任何形式的資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受益而同時又不使其他人受損害。後來,福利經濟學通常把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沒有任何人的狀況變壞的資源重新配置稱為帕累托改進。
帕累托效應有其他不同的命名,如80/20法則、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帕累托法則等,其主張為:以一個小的誘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產生大的結果、產出或酬勞。這種情況是有違一般人的期望的。
㈡ 皮古的福利經濟學的內容是什麼,與帕累托福利經濟學有何異同
paine你好,我參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經濟學述評》(厲以寧、吳易風、朱懿著,商務印書館1984)。這本書認為帕累托對福利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的貢獻在於他提出的「最優狀態」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優狀態時又採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無差異曲線」和「契約曲線」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順序」來代替效用計量,即認為只要根據在市場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就可以確定各個人在既定的價格和收入條件下所達到的最大偏好狀態。後來經濟學家把「偏好順序」表示滿足的理論叫做「序數效用論」,把「最大偏好狀態」叫做「帕累托最優狀態」,這兩個概念都為後來的福利經濟學家所用。在我的理解看來,我們不能稱作「帕累托福利經濟學」,如果要考察帕累托與庇古之間的關系,也只能說帕累托對庇古創建福利經濟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指教。
帕累托福利經濟學不能一種理論,而是一種範式.即從序數效用論推導出一個所謂有帕累托最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此時福利最大.
而庇古在<福利經濟學>中主要討論的是國民收入的規模\分配等問題.他討論了邊際私人凈產品與邊際社會凈產品,即關注了社會成本問題,外部性等,提出了市場失靈時政府的作用.這是對自由主義的修正,或者說是反動.當然,他的理論後來面臨了科斯的挑戰,政策上又回到了自由市場.從庇古到科斯,會感覺世界被完全顛倒了過來了.
㈢ 帕累托定律的問題
帕累托最優也稱為帕累托效率,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並且在博弈論、 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與其密切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帕累托改善。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如果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善的狀態;換句話說,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需要指出的是,帕累托最優只是各種理想態標准中的「最低標准」。也就是說,一種狀態如果尚未達到帕累托最優,那麼它一定是不理想的,因為還存在改進的餘地,可以在不損害任何人的前提下使某一些人的福利得到提高。但是一種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的狀態並不一定真的很「理想」。比如說,假設一個社會里只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快餓死的乞丐,如果這個百萬富翁拿出自己財富的萬分之一,就可以使後者免於死亡。但是因為這樣無償的財富轉移損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設這個乞丐沒有什麼可以用於回報富翁的資源或服務),所以進行這種財富轉移並不是帕累托改進,而這個只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餓死乞丐的社會可以被認為是帕累托最優的。(這里可以與古典功利主義的標准做一比較。按功利主義的標准,理想的狀態是使人們的福利的總和最大化的狀態。如果一個富翁損失很少的福利,卻能夠極大地增加乞丐的福利,使其免於死亡,那麼社會的福利總和就增加了,所以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這樣的財富轉移是一種改善,而最初的極端不平等狀態則是不理想的,因為它的福利總和較低。可以看到,帕累托改進要求在提高某些人福利的時候不能減少任何一個人的福利,而功利主義則允許為了提高福利總和而減少一些人的福利。)
經濟學理論認為,如果市場是完備的和充分競爭的,市場交換的結果一定是帕累托最優的,並且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1.交換最優:即使再交易,個人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對任意兩個消費者,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效用同時得到最大化。
2.生產最優:這個經濟體必須在自己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此時對任意兩個生產不同產品的生產者,需要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產量同時得到最大化。
3.產品混合最優:經濟體產出產品的組合必須反映消費者的偏好。此時任意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必須與任何生產者在這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產品轉換率相同。
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帕累托最優,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為這樣低效的產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是評價一個經濟體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准。
但是,如同上面指出的,一個帕累托最優的經濟系統只是在「最低」的意義上是「理想」的,並不能保證其中沒有貧困或嚴重的貧富差距。
帕累托最優是以提出這個概念的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 維弗雷多·帕雷托在他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概念。
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弗雷多·帕雷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得推論出來的。
㈣ 帕累托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是什麼
帕累托的思想別具一格。在政治觀點上,無論是極端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法國天主教派,乃至法西斯主義者,均可以從他的著作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觀點。在經濟理論方面,也不能把他完全歸入哪一學派,即使就他所繼承並建成的洛桑學派而言,除一般均衡論基本概念外,許多理論觀點同瓦爾拉斯大有出入。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主要是在純經濟學理論和社會福利理論兩方面,其中有不少觀點後來曾被稱為「定理」者至少有六七種之多,盡管這些「定理」有的受到批評和有的由後來人改進,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在一生中能提出這么多「定理」卻是罕見的。
㈤ 帕累托最優標准在現實經濟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2009年中文維基年會正接受報名/2009年中文維基年會正接受報名(立即報名/立即報名 · 備用地址/備用地址) 帕累托最優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Example of Pareto frontier, given that lower values are preferred to higher values. Point C is not on the Pareto Frontier because it is dominated by both point A and point B. 帕累托最優 也稱為 帕累托效率 ,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並且在博弈論、 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與其密切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 帕累托改善 。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如果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 帕累托改善 。 帕累托最優 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善的狀態;換句話說,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 需要指出的是,帕累托最優只是各種理想態標准中的「最低標准」。也就是說,一種狀態如果尚未達到帕累托最優,那麼它一定是不理想的,因為還存在改進的餘地,可以在不損害任何人的前提下使某一些人的福利得到提高。但是一種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的狀態並不一定真的很「理想」。比如說,假設一個社會里只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快餓死的乞丐,如果這個百萬富翁拿出自己財富的萬分之一,就可以使後者免於死亡。但是因為這樣無償的財富轉移損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設這個乞丐沒有什麼可以用於回報富翁的資源或服務),所以進行這種財富轉移並不是帕累托改進,而這個只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餓死乞丐的社會可以被認為是帕累托最優的。(這里可以與古典功利主義的標准做一比較。按功利主義的標准,理想的狀態是使人們的福利的 總和 最大化的狀態。如果一個富翁損失很少的福利,卻能夠極大地增加乞丐的福利,使其免於死亡,那麼社會的福利總和就增加了,所以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這樣的財富轉移是一種改善,而最初的極端不平等狀態則是不理想的,因為它的福利總和較低。可以看到,帕累托改進要求在提高某些人福利的時候不能減少任何一個人的福利,而功利主義則允許為了提高福利總和而減少一些人的福利。) 經濟學理論認為,如果市場是完備的和充分競爭的,市場交換的結果一定是帕累托最優的,並且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交換最優:即使再交易,個人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對任意兩個消費者,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效用同時得到最大化。 生產最優:這個經濟體必須在自己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此時對任意兩個生產不同產品的生產者,需要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產量同時得到最大化。 產品混合最優:經濟體產出產品的組合必須反映消費者的偏好。此時任意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必須與任何生產者在這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產品轉換率相同。 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帕累托最優,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為這樣低效的產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是評價一個經濟體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准。 但是,如同上面指出的,一個帕累托最優的經濟系統只是在「最低」的意義上是「理想」的,並不能保證其中沒有貧困或嚴重的貧富差距。 帕累托最優是以提出這個概念的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 維弗雷多·帕雷托在他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概念。 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則是由約瑟夫·朱蘭(Joseph M. Juran)根據維弗雷多·帕雷托本人當年對義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得推論出來的。
㈥ 帕累托對經濟學發展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帕累托對經濟學,社會學和倫理學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收入分回配的研究和個人選答擇的分析中。 他提出了帕累托最優的概念,並用無異曲線來幫助發展了個體經濟學領域。他的理論影響了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㈦ 功利主義所追求的價值是帕累托最優嗎
帕累托最優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不損害任何一個人的利益」,功利主義追求的效用最大化應該是總體的最優吧。假定存在一個特別貪婪的人,那在心理學上是不能實現帕累托最優的。我隨便說說的,歡迎賜教。
㈧ 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哪些經濟理論
維爾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年)出身於義大利一個貴族家庭,在大學時代攻讀工程學和數學,畢業後任鐵路工程師及經理職務多年。因投身於經濟自由主義的政治運動,他在1876—1892年間曾發表過許多經濟論文,並獲得相當聲譽。後來在經濟學家潘塔里阿尼(MaffeoPantaleoni)的影響下,從事純經濟理論的研究,受到瓦爾拉斯賞識,於1893年繼瓦爾拉斯之後任洛桑大學教授,為建立洛桑學派做出了很大貢獻。其代表著作有《政治經濟學講義》(1896—1897)、《政治經濟學提要》(1906)。
帕累托的思想別具一格。在政治觀點上,無論是極端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法國天主教派,乃至法西斯主義者,均可以從他的著作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觀點。在經濟理論方面,也不能把他完全歸入哪一學派,即使就他所繼承並建成的洛桑學派而言,除一般均衡論基本概念外,許多理論觀點同瓦爾拉斯大有出入。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主要是在純經濟學理論和社會福利理論兩方面,其中有不少觀點後來曾被稱為「定理」者至少有六七種之多,盡管這些「定理」有的受到批評和有的由後來人改進,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在一生中能提出這么多「定理」卻是罕見的。
純經濟理論
帕累托的純經濟理論可分為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理論兩大部分。在消費者行為理論上,他首先將經濟意義上的效用同倫理和其他意義上的效用區別開來。帕累托明確宣稱:效用可衡量的原理是沒有根據的,應徹底否定基數效用,認為價值理論必須另找它賴以建立的基礎。這樣,帕累托採用埃奇沃思無差異曲線分析作為他的價值論的出發點。他把埃奇沃思從可衡量的效用發展而成無差異曲線視為既定,然後用這些曲線的位置高低去比較消費者的偏好程度,形成序數效用理論。經過市場客觀經驗的觀察,人們雖不能確定兩種商品中任何一種的效用有多少,但兩者中哪一種效用較大,則是可以確知的。無差異曲線分析工具,經過帕累托的改造,就不考慮其原有效用的涵義,而把經濟均衡建立在偏好尺度這一確定的基礎上。他的這一創見,連後來欣賞他的理論的經濟學家也認為並未真正解決問題,因為無差異曲線本身就是根據效用大小設計而成,只要運用此分析工具,就不能排除賴以建立的基數效用的原意。無論如何,帕累托在無差異曲線方面所邁出的這一步的確是很大的,給此工具之運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生產理論是帕累托的極重要理論之一,也是其最為晦澀的一部分,他不接受當時流行的邊際生產理論,試圖另創一個生產理論以為代替。首先,他指出,邊際效用論者的生產理論,只分析需求是不夠的,必須同時研究在獲取財貨時所遇到的「阻礙」的性質。而所謂「阻礙」,包括的內容很廣:如商品在個人之間進行分配時,當事人固定的嗜好即為阻礙;生產一定商品必須使用別的商品又是阻礙;需要某種商品的地點和時間卻沒有此種商品也是阻礙;最後還有來自生產組織方面的阻礙。他列舉這些含混的所謂「阻礙」,是為了提出一些較為客觀的生產概念,以代替為消費主體而生產的邊際效用概念。他強調:生產是把一種財貨改變成不是為生產者本人,而是為其他主體而生產的另一種財貨。這等於說,客觀的生產是為商品而生產。這本是個正確的觀點,可是,在研究如何解決「阻礙」(生產)問題時,他又利用無差異曲線這一工具,用它來反映利潤水平,以區別消費者無差異曲線所表現的一定效用水平,並將各種利潤水平聯結起來,形成一條「完全變化曲線」。此曲線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曲線上方反映正值即利潤,下方反映負值即虧損,而曲線本身即反映出利潤等於零的狀態。總結起來由消費者無差異曲線所形成的「交換曲線」,以及由生產者無差異曲線所形成的「完全變化曲線」,兩者的交點即為均衡價格。帕累托的生產理論在形式上保持著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式,而實質上是採用了馬歇爾的消費需求和生產成本相結合的供求平衡論,只是對供給和需求雙方的曲線均由無差異曲線圖所組成。
在他的純理論中,其收入分配理論也值得一提。他搜集了19世紀後半期許多國家的關於收入分配的統計資料,經過指數整理後,發現這些國家的社會收入不平等情況是基本穩定的。他由此得出結論:通過收入重分配的任何方式,以使收入均等的努力是沒有作用的。後來這一發現被定為「帕累托定律」,成為反對社會改革者的理論武器。西方經濟學家對此定律表示支持、懷疑或否定的都有。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其答案很簡明: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可能產生使收入均等化的有效辦法,帕累托定律雖有某種合理性,但實踐證明,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收入的平均分配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社會福利理論
帕累托以序數效用和無差異曲線分析為基礎,發展他的社會最大滿足原則或所謂最優狀態。要研究此狀態,就必須有用來評定它的標准和規范,以及用來實現它的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帕累托的社會最大滿足原則的形成,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講義》一書中,他對在自由競爭下能否實現社會最大滿足尚無確定的論述,而在稍後的《教程》中已較為深入而確定,在後期的有關社會學著作中對社會福利最大化涵義又做出了進一步分析。
關於達到社會最大滿足的條件,他指出:「我們看到,要取得一個集體的福利最大化,——如某些分配標准為既定,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標准去考察哪些狀態能給集體的各個人帶來最大可能的福利。讓我們來考慮任何一種特定狀態,並假定在與各種關系不相矛盾抵觸情況下做出一個極小的變動。如果我們這樣做以後,所有各個人的福利都增加了,顯然這種新狀態對他們每個人都有利;相反,如個人福利均減少了,這就是不利。——但是,另一方面,如這個小變動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並使別人的福利減少,這就不能再說做此變動對整個社會是有利的。因此,我們把最大效用狀態定義為:做出任何很小的變動不可能使一切人的效用,除了那些效用仍然不變者外,全都增加或全都減少的狀態。」
用另一種方法表達:在收入分配為既定的條件下,生產和交換情況的改變使有些人感到好些而不使至少一個別的人感到壞些,才算是社會福利的增加。這就是後來新福利經濟學中常提到的所謂「帕累托最優狀態」(ParetoOptimun)或「帕累托規范」(ParetoCriterion)。但是,此時帕累托尚未明確肯定這種最優狀態是指某種單一的狀態,或是指某一幅度內的若干種狀態。直到他的後期著作才清楚地區分出兩種類型的效用最大化狀態:一種是單一的「全社會效用最大化狀態」,另一種是有無限的達到個人效用最大化的點,亦稱為「社會的許多效用最大化」狀態。這種區分,對政府選擇何種政策,以實現效用最大化有極大的關系。假設在一個很富裕但其成員的收入極不平等的社會中,政府就應該採取使全社會的效用最大化政策;如在一個貧困而有近似均等收入的社會中,政府就應採取社會的許多效用最大化政策。
帕累托對於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純理論分析,成為以後三四十年中福利經濟研究的中心課題,並發展出各種社會福利函數,有些人加以補充,提出了所謂補償原則,甚至有人創立了次優理論。又由於許多計量經濟模式須以帕累托的最優化原則為基礎,故帕累托之名還經常被現代西方經濟學家所提及。
㈨ 如何理解帕累托最優
1、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如果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善的狀態;換句話說,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需要指出的是,帕累托最優只是各種理想態標准中的「最低標准」。也就是說,一種狀態如果尚未達到帕累托最優,那麼它一定是不理想的,因為還存在改進的餘地,可以在不損害任何人的前提下使某一些人的福利得到提高。但是一種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的狀態並不一定真的很「理想」。比如說,假設一個社會里只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快餓死的乞丐,如果這個百萬富翁拿出自己財富的萬分之一,就可以使後者免於死亡。但是因為這樣無償的財富轉移損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設這個乞丐沒有什麼可以用於回報富翁的資源或服務),所以進行這種財富轉移並不是帕累托改進,而這個只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餓死乞丐的社會可以被認為是帕累托最優的。(這里可以與古典功利主義的標准做一比較。按功利主義的標准,理想的狀態是使人們的福利的總和最大化的狀態。如果一個富翁損失很少的福利,卻能夠極大地增加乞丐的福利,使其免於死亡,那麼社會的福利總和就增加了,所以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這樣的財富轉移是一種改善,而最初的極端不平等狀態則是不理想的,因為它的福利總和較低。可以看到,帕累托改進要求在提高某些人福利的時候不能減少任何一個人的福利,而功利主義則允許為了提高福利總和而減少一些人的福利。)2、經濟學理論認為,如果市場是完備的和充分競爭的,市場交換的結果一定是帕累托最優的,並且會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1)交換最優:即使再交易,個人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對任意兩個消費者,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效用同時得到最大化。 (2)生產最優:這個經濟體必須在自己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此時對任意兩個生產不同產品的生產者,需要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是相同的,且兩個消費者的產量同時得到最大化。 (3)產品混合最優:經濟體產出產品的組合必須反映消費者的偏好。此時任意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必須與任何生產者在這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產品轉換率相同。 3、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帕累托最優,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為這樣低效的產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是評價一個經濟體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准。4、但是,如同上面指出的,一個帕累托最優的經濟系統只是在「最低」的意義上是「理想」的,並不能保證其中沒有貧困或嚴重的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