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所說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是指:193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經濟理論界有重要影響的(主流的)經濟學家的經濟學說或基本理論
經濟學定義
英國經濟學家L.羅賓斯(Robbins):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它把人類行為作為目的與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資源之間 的關系來研究。
美國經濟學家P.A.薩繆爾森(Samuelson):
經濟學研究人和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產性資源在現在或將來生產各種商品,並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它分析改善資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價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經濟學的含義
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和藝術,內容十分廣泛。
「經濟學」一詞在西方具有較廣泛的含義,總結起來至少包括三種領域的文獻:
第一:企業、事業管理的經驗、方法總結。如企業質量管理分析。強調:成完整的研究體系而非一個具體操作方法。特點:偏重於純粹的管理技術。
第二:對某一領域(部門)專題研究成果。如環境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特點:僅涉及經濟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領域,技術分析較上一類少,經濟理論成分較上一類多些。
第三:經濟理論的研究。主要內容為經濟理論及根據經濟理論指定的經濟政策和有關問題的解決途徑。包括:對經濟的歷史性研究、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方法論體系、對經濟現象的純理論研究。
這里涉及的主要是純理論研究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且是佔主導地位的。在微觀層面上,研究人們社會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的問題,包括消費和生產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
在宏觀層面上,研究社會經濟如何增長、穩定和發展的問題。
2. 誰有《公債經濟學理論·政策》作者:張雷寶,急需其中專題六法國財政赤字的內容,誰可以拍照發給我。
找找吧
3. 在做關於「孤獨經濟」的專題,有對此了解的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老師或者學者能夠接受一下線上采訪嗎
第一,有T的朋友,說明至少她不會排斥第二,她對你禮貌,說明對你沒有特殊的好感第三,如果喜歡就爭取,不敢結果怎麼樣,但爭取的前提是不要讓別人討厭爭取但有度,有進有退。一定不要死纏亂打。
祝你好運,祝你找到真愛拒絕並不代表什麼。下回見面多和她熟絡一點【投其所好】,然後借機拿到電話就好了。 如果是很熟的朋友都算不上的話,不一定要單獨約出來啊,除非你對她有非份之想,你可以約好幾個人,包括她在內,你不是下次見面是國慶嗎,那就國慶好了。
4. 考研專題:天津工業大學產業經濟學考研推薦用書都有什麼啊
020205產業經濟學
01產業組織與制度創新
02區域產業運行與發展研究
03產業經濟安全、預警與競爭力分析
04產業經濟運行研究
05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
06產業組織與企業戰略
07區域金融
08金融工程
09投融資理論與金融市場
10資源環境與國民經濟發展
① 101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3數學三
④ 816西方經濟學
經濟學院
83956085
816)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上、下冊) 高鴻業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第四版
《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上冊、下冊)》魏塤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1年 第二版
——————————————————————————————
政治、英語和數學由國家命題統考,沒有參考教材。上邊2行不就是專業課教材嗎!!!!!!
5. 誰幫我寫一篇《政治經濟學(專題)》讀書報告3000---5000字
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僱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它三項的相互聯系是一目瞭然的。第一冊論述資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組成:(1)商品,(2)貨幣或簡單流通,(3)資本一般。前兩章構成本分冊的內容。我面前的全部材料形式上都是專題論文,它們是在相隔很久的幾個時期內寫成的,目的不是為了付印,而是為了自己弄清問題,至於能否按照上述計劃對它們進行系統整理,就要看環境如何了。
我把已經起草好的一篇總的導言壓下了,因為仔細想來,我覺得預先說出正要證明的結論總是有妨害的,讀者如果真想跟著我走,就要下定決心,從個別上升到一般。不過在這里倒不妨談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經過。
我學的專業本來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學和歷史之次當作輔助學科來研究。1842——1843年間,我作為《萊茵報》的編輯,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萊茵省議會關於林木盜竊和地產析分的討論,當時的萊茵省總督馮·沙培爾先生就摩塞爾農民狀況同《萊茵報》展開的官方論戰,最後,關於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的辯論,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進」願望大大超過實際知識的當時,在《萊茵報》上可以聽到法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帶著微弱哲學色彩的回聲。我曾表示反對這種膚淺言論,但是同時在和《奧格斯堡總匯報》的一次爭論中坦率承認,我以往的研究還不容許我對法蘭西思潮的內容本身妄加評判。我倒非常樂意利用《萊茵報》發行人以為把報紙的態度放溫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經落在該報頭上的死刑判決撤銷的幻想,以便從社會舞台退回書房。
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這部著作的導言曾發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上。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我在巴黎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後來因基佐先生下令驅逐移居布魯塞爾,在那裡繼續進行研究。我所得到的、並且一經得到就用於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可以簡要地表述如下: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藉以意識到這個沖突並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
自從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經濟學范疇的天才大綱(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以後,我同他不斷通信交換意見,他從另一條道路(參看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得出同我一樣的結果,當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魯塞爾時,我們決定共同闡明我們的見解與德國哲學的意識形態的見解的對立,實際上是把我們從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這個心願是以批判黑格爾以後的哲學的形式來實現的。兩厚冊八開本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利亞的出版所,後來我們才接到通知說,由於情況改變,不能付印。既然我們已經達到了我們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問題,我們就情願讓原稿留給老鼠的牙齒去批判了。在我們當時從這方面或那方面向公眾表達我們見解的各種著作中,我只提出恩格斯與我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和我自己發表的《關於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我們見解中有決定意義的論點,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為反對蒲魯東而寫的著作《哲學的貧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學的、雖然只是論戰性的概述。我用德文寫的關於《僱傭勞動》一書,匯集了我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上對於這個問題的講演,這本書的印刷由於二月革命和我因此被迫離開比利時而中斷。
1848年和1849年《新萊茵報》的出版以及隨後發生的一些事變,打斷了我的經濟學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倫敦才能重新進行這一工作。不列顛博物館中堆積著政治經濟學史的大量資料,倫敦對於考察資產階級社會是一個方便的地點,最後,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資產階級社會看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一切決定我再從頭開始,批判地仔細鑽研新的材料。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屬於本題之外的學科,在這方面不得不多少費些時間。但是使我所能夠支配的時間特別受到限制的,是謀生的迫切需要。八年來,我一直為第一流英文的美國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撰稿(寫作真正的報紙通訊在我只是例外),這使我的研究工作必然時時間斷。然而,由於評論英國和大陸突出經濟事件的論文在我的投稿中占著很大部分,我不得不去熟悉政治經濟科學本身范圍以外的實際的細節。
我以上簡短地敘述了自己在政治經濟學領域進行研究的經過,這只是要證明,我的見解,不管人們對它怎樣評論,不管它多麼不合乎統治階級的自私的偏見,卻是多年誠實研究的結果。但是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
「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
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
6.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是環境經濟學權威期刊嗎
算的。算是相當好的核心期刊。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專輯名稱:工程科技I
專題名稱:環境科專學屬與資源利用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擴展版)
CSSCI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4年版
7. 有沒有介紹經濟學常識的視頻或專題節目嗎
這個,電視上有什麼節目來專門介紹常識的這個道理似乎是講不通的。你可以看看CCTV2的一些簡短的財經新聞(經濟半小時等)逐步接觸這類東西。像「財經論劍」「對話」和芮成鋼的一些節目都還好。至於這些基礎還是多查多閱讀吧。
8. 財政學和經濟學,學哪個考公務員更有優勢
公務員考試筆試備考計劃:
第一階段:專題復習階段這個階段是基礎備考階段:考生要著重掌握各個專題的基本知識考點,夯實基礎。以專題學習為主,把行測分成五個專題來進行學習,申論和行測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第一,申論開始廣泛閱讀和做筆記整理。行測需要開始把筆記分科整理,並將專題書中的每個專題做到滾瓜爛熟,形成復習筆記方略。常識平時注意積累,用學習之餘的零散時間去看。
第二,其他四科:上午一個專題,下午一個專題,晚上一個專題,兩天為一個學習周期,每周進行一次總結,對整個知識體系進行梳理。
第三,熟能生巧,考生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各專題中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方法,並簡要總結在筆記本上,注重總結。
第四,只有弱項的提高,才有整體的提升。針對弱項開展鞏固。
第五,針對自己的弱項可以適當報考適合自己的班次。
第二階段:高分突破階段在第一階段專題復習的基礎上,取得高分就必須具備更強的答題能力和更快的答題速度,換言之,就是題型更熟,理解更深,更敢放棄部分題目,試卷控制能力更強。特別是熟練掌握做題的技巧,在保證做題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答題的速度。這個階段多看一些輔導教材,並通過做練習題和歷年真題,及時檢驗自己復習效果,鞏固提高。這一階段是復習的重中之重,學習時間和效率都要有所保證,是行測取得好成績的基礎,必須要有毅力堅持下去。
第三階段:沖刺階段在這個階段,考生應注重從整體上把握考試,要化零為整,由原來的專題突破轉化為行測和申論科目的突破。建議考生以歷年省考真題為准。通過真題練習考生可以積累臨場經驗,感受考試氣氛,掌握做題節奏,提高應試能力。真正上了考場就會發現在當時的時間壓力與精神壓力之下,原本認為「容易」的題目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快就能「搞定」,最終的成績也很難會讓人滿意。究其原因其實就是自己對知識與技巧的掌握還沒有熟練到順手拈來的程度,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必須要真正掌握才行,要掌握到題目的靈魂。
第一,就是對真題的再復習這個階段應以錯題梳理和真題分析為主。
第二,結合自己的復習計劃,定時定量模擬,有步驟地補強薄弱環節,並定期做模擬測驗。模擬測驗一定要嚴格控制時間,每個部分在試卷上也都有參考的時間,一套完整的試卷要在120分鍾內完成,最大程度低發現自己的不足,盡量避免盲目、隨心情地做題。
第四階段:模擬實戰階段
在最後的模擬實戰階段:這個階段建議考生每天一套模擬試題,保持做題的感覺,同時將自己在前幾個階段做題中的錯題和資料拿出來仔細翻閱,總結問題,重點強化,並梳理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科學安排作答順序,以先易後難的原則把握好答題時間,考前兩天可以用近兩年的省考真題進行最後模擬測試,看看自己的水平,做到知己知彼。最後保持良好的心態並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以最好的狀態迎接考試。
第一,模擬要適度,不能讓模擬題把自己的復習思路帶歪了。
第二,模擬的目的在於時間的控制和心態的調整,大膽放棄一些題,認真從容的做,這樣可以保證行測的高分。
第三,了解整個考試流程,包括塗答題卡的時間、各專題答題時間分布等,從中感受考試氛圍,並找出問題並及時調整。
第四,心態調整也很重要,要正確地面對公考,不要有太多的壓力,也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既然選擇了參加公考,就還是要認真地去備考。對簡單的題目不要輕敵,對難題怪題也不要心慌。此外准備好考試相關用品,確定考試時間和考場地址,提前熟悉考場也是有必要的,把這些工作做到萬無一失,不要讓這些瑣碎事務影響自己的考試心情,打亂自己的計劃。
9. 政治經濟學(專題)讀書報告
讀書報告的內容可包括:
1、作者簡介、內容概要;
2、本書在表達、處理版等方面的特別之權處;
3、書中叫人深刻難忘的部分;
4、作者在書中傳遞的訊息;
5、個人最喜愛的部分;
6、對本書的評價和觀感;
7、讀後感:
(1)書中情節引起的聯想
(2)書中內容引起的疑問
(3)本書令你有何提醒、啟發及反思
(4)本書引起的思想上的轉變
(5)本書令你引發的期望
8、從本書有何收獲;
9、引用本書或其它書籍的內容,或日常用語。
10. 運籌學,高數T,經濟學專題哪個比較好過
工程經濟學復習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分數比較低,去年很多都只是在110左右甚至更低;而運籌學看似難,但分數比較理想。想想吧,能有高數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