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宿經濟」屬於哪種性質的經濟
民宿經濟
一般是屬於集體經濟。
2. 對民宿發展的幾點思考
民宿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人們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但必要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的。
做民宿不能脫離民俗。
做民宿不能脫離百姓生活。
做民宿不能忽視服務。
3. 談談你對鄉村民宿經濟的認識
一、民宿是什麼
民宿的概念出現至少可以追溯至半個世紀以前,一般認為現代民宿起源於西歐,英國西南部與中部人口較稀疏的農家,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出現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國,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國台灣,它被叫做民宿客棧。在台灣、日本等地,對民宿的定義有嚴格的限定。狹義的民宿強調主人文化,強調類似「回到家」這樣一種溫馨感覺,認為民宿並不是一種主業,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閑房屋,提供給遊客當地文化與自然生態等鄉野體驗的場所,是不需要專業運營的。
對於民宿是什麼的問題,在「民宿標准」這一文件中有明確的表述,「旅遊民宿——利用當地閑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這里,我們重點關注三個關鍵詞,民宿前的「旅遊」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設施」。
首先,民宿應該是旅遊語境下的民宿;
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標准」中卻將民宿主人的含義擴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農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業主或經營管理者,這一點對於下一階段鼓勵發展民宿的用意顯而易見,但就法條本身表述的「模稜兩可」則有些啼笑皆非;
第三點,該文件將民宿歸為一種住宿設施,但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民宿的產品屬性是與生俱來的。
筆者認為在現代商業化社會中出現並不斷演變的「民宿」,實際是一種擴大化的度假住宿產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館,它突破了民宿主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於民宿主人自營、也不限於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鄉」這樣一種回歸的精神追求,筆者試圖探討的民宿是一種非標准化的度假住宿產品,這一點與「民宿標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
二、為什麼民宿在近三年間快速興起
(1)五位一體頂層設計下的宏觀政策引導
國內民宿於2014至2015年間迅速興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後,國家提出五位一體頂層戰略設計,把生態建設、鄉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會議文件的一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幾乎精準的概況了民宿產品的全部精神內核,從目前的市場現狀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當大的比例在鄉村,十三五開始國家從上至下尤其重視以創新手段引導鄉村發展,民宿作為鄉村記憶、鄉村情感、鄉村願景的切實載體,恰逢其時。
(2)消費升級之後反向催生新的產品需求
目前,旅遊度假為代表的服務性產業經過數十年的蓬勃發展,廣大中、上層社會群體的旅遊消費習慣發生變化,逐漸拋棄星級酒店和低端農家樂這樣兩級產品,尋找不同的旅遊體驗感受。這一現象尤其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的有閑中產階級群體,這些人生活條件優越,希望通過輕旅遊、微度假,在時間成本不高的前提下獲得精緻的消費體驗,民宿就是這樣一種解決消費群體現實需求的產品,導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題精品酒店為代表的新型旅遊度假產品迅速爆發。
(3)雙創語境下,以中、小型企業為代表的社會資本快速進入
非標住宿是一個市場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業,進入門檻低、口徑大、模式靈活,鄉村建設熱潮來臨,很多企業和資本開始關注,這是由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開發商在瞄準農村大量閑置房屋的同時,卻發現宅基地無法買賣,很多租賃改建型的民宿產品便在這樣的夾縫里迅速萌芽。在非標准住宿這樣一個細分行業中,大型企業轉型做深較為困難,所以很多互聯網企業、小型公司甚至創業公司很快占據市場,這些小體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強的模式更新代謝能力,會客觀助推這個行業往良性方向發展完善。
(4)民宿的強品牌性決定了發展初期的產業爆發力
民宿熱潮之前,我國經歷了兩輪農村改造建設熱潮——新農村、美麗鄉村,但這兩輪當中突出的問題是重口號、輕內容,重單體、輕產業,鄉村發展缺乏經濟產業支撐。而想要邁出從空殼到產業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比如莫干山洋家樂風、比如浙江特色小鎮風、比如藝術家鄉建風。因為品牌是精神食糧,能把產業喂飽,給產品講故事,幫產品做內容。這樣一比較,老百姓自發做起來的經營門類多是品質極差的農家客棧、農家院餐飲,雖然在模式上這些農家樂和現如今的民宿並沒有顛覆性的差別,但是在本質上,精品民宿酒店對農家樂等產品形態做了精神層面的革新,通過軟、硬體的提升達成了產品理念與認知升級的目的。
三、民宿將何去何從?
(1)市場熱度會不斷升溫,駛入紅海後的民宿利潤空間將不復存在
國家從上到下對於鄉村建設、民宿產業的熱度持續升溫,從經濟學角度講供過於求的情況會很快出現,但殘酷的市場競爭不但不會降低經營成本,反而由於民宿本身的產品特殊性以及越來越多非專業運營團隊的介入,會對這一行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與標准化的酒店項目類似,除了投資成本,單體民宿項目的成本主要來自運營層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話,這三項大致佔去了營收的一半,此外還有物業租金(浮動較大,在一、二線城市甚至可以高達20%以上)、維護維修費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時,不可迴避的是,民宿項目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親密擁抱OTA平台之後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傭金,這在民宿本已狹窄的利潤空間里又是一擊。對渠道的過分依賴,同時又不能很好拓寬自身的盈利視野、增加二銷或產品附加值,民宿行業在駛入紅海之後,首先在成本端將面臨利潤空間近乎完全被擠占的窘境。
(2)監管收緊之後准入門檻提高
即便利潤空間狹小,但因為在風口之上,仍有試圖短期攫利者絡繹不絕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視了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階段性和政策風險,全國熱炒背景下產品的打磨與建構周期被極大壓縮,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現實的問題。對於政策風險,最典型的一個想像空間是對金宿、銀宿的進一步細分,同時配合獎勵、處罰措施的嚴格執行。類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車和黑車一刀切掉的做法,話語權回歸政府似乎是野蠻生長之後不可迴避的必然階段。
(3)適應更多商業場景的標准細則會不斷推出,對民宿產品的專業性要求不斷提高
按照「民宿標准」文件的理解,民宿並不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情懷作品,國家儼然已經將其當做一種可以撬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門類,這就對於民宿在不同商業場景中的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近幾年伴隨民宿發展迅速受到熱捧的民宿股權眾籌為例,在這一細分行業中,非專業人士往往關注點集中於項目的內容本身,而忽視了項目背後反映的商業潛力。從本質上講,民宿的眾籌與其他類型產品的眾籌並沒有太大差別,屬於一種小眾的投資選擇行為。而在這種投資發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項專業工作就是對民宿項目進行估值評定,看一個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未來的增長潛力,從而判斷投資風險與獲益水平。不過,民宿估值是個大命題,涉及與項目相關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區位、佔地規模、建築面積、客房數量、房價、裝修投資、運營情況(入住率、利潤率、成本率等)、投資回收預測、品牌增值預期、管理團隊價值等。這里的每一項幾乎都可以獨立為一門科學,所以民宿看似簡單,其背後的跨界專業性要求卻在伴隨行業發展不斷攀高。
4. 從曼昆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如何解決 民宿市場 發展的相關問題
根據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
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使大家過得更好。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但是,由於缺乏規范對於民宿,我國沒有相關的管理規范進行直接監督和指導。目前,民宿都是民間自由發起,不完全屬於旅遊業,也不完全屬於酒店行業。
一個蓬蓬勃勃大規模開發的領域,卻沒有全國性的指導規范,更沒有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依據,讓眾多民宿身處尷尬局面,無法為自己正身,從而遊走在灰色地帶。因此導致各地民宿質量參差不齊。…
就目前而言,由於無法可依,因而也無法完善民宿的監管,無法保證民宿的服務質量。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民宿行業發展過快,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及時出台;另一方面,部分地區民眾素質偏低,沒有將服務意識、誠信意識融入到民宿業態中。
供參考。
5. 何為民宿經濟
據報道,我國民宿客棧總量急劇增加,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目前,專預計達到20萬家,同比增長屬超過300%,民宿產業在助力經濟增長、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據悉目前民宿短租的經營者有兩類,一類是持有多套房產的業主自主經營,另一類是「二房東」,在有旅遊資源的城鄉所在地,租下一定量的房產做改造,不僅提供住宿,還提供導游、導購、伴遊等增值服務的旅遊業從業者。
希望民宿行業可以健康發展!
6. 運用經濟知識,分析瑤族村如何助推民宿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瑤族村藉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觀念,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市場導向功能。
利用國家宏觀調控有利財政政策,實現優先發展農村農業。
7. 民宿經濟發展的形勢如何
(一)民宿經濟火爆,經營兩極分化
2016年民宿可謂是賺足了業內外的眼球。民宿年盈利破百萬的新聞報道屢見於各大網站,與此同時一大批業界大佬也紛紛進軍民宿產業,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在金華浦江豪擲6000萬打造中國最高端民宿,一晚定價5000元,讓很多五星級酒店都感嘆望塵莫及;上海迪士尼也瞄準民宿市場,開園時推出100間配套民宿……民宿經營之火爆可見一斑。從表面來看,民宿為遊客出行提供了一種高品質、多元化的住宿選擇,並且以極強的盈利能力吸引著社會各界資本力量的參與。
然而,深入分析就會發現,當下我國民宿產業卻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極化:
一方面,以莫干山為代表的早期民宿發展區,依託成熟的區域市場及強大的品牌效應,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定價堪比星級酒店卻異常火爆、全年無淡季;
另一方面,大批新晉民宿經營者,卻面臨著定位失准、客源不穩的發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舉步維艱。
(二)市場競爭加劇,盈利水平下降
(1)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近年來隨著民宿的走紅,多元資本和力量在短時間內的大量湧入加劇了民宿市場的競爭,裝修、租金等前期投入也一路水漲船高。以杭州西湖周邊為例,約5年前,杭州周邊一棟民居的租金約為年10萬元,近年來卻飆升至30萬元,裝修成本也上漲至百萬起。按照現有的標准,一棟10間以下客房的民宿,裝修成本約在150萬元以上,年租金約為30萬元,一棟民宿的前期投入動輒就在200萬以上。
投入實際運營之後,按照民宿中端市場的行情,一個客房的定價約在300-400元/間/日,西湖周邊民宿的平均入住率在7成左右,將人員工資、日常損耗都計算在內,一棟民宿的投資回報期約在3-5年之間。
而一些非熱點景區周邊的民宿,雖然租金相對較低,但在地理位置偏遠,淡旺季分化、營銷成本過高、入住率低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資回報期將更長。
(2)特色經營至上,後續投資不斷。民宿以營造精緻化、特色化的住宿見長,在整體裝修風格、空間營造、文化氛圍打造等方面就有著比一般經濟型酒店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經營中,為了緊跟市場熱點,維護穩定的客源群,結合台灣及內陸成功民宿的發展經驗,每五年就是民宿新一輪的整修提升期。
民宿經營者必須持續不斷的注資,不斷優化軟硬體配套,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獨特的吸引力。
(3)面臨行業洗牌,經營前景未知。與民居所有者簽訂使用合同是我國民宿經營中的普遍模式,隨著民宿的走紅,這一模式隱藏的問題也更加尖銳。在我國民宿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杭州、麗江等地,早期懷抱旅遊夢進入民宿市場的經營者即將迎來民居使用合同到期的行業洗牌期。一方面,在市場關注度持續走高,多元主體競相湧入民宿產業的宏觀格局之下,租金上漲、競爭加劇將會成為常態,這種常態將會進一步壓縮民宿的經營收益;另一方面,隨著民宿經濟效應的日益顯現,房東單方面撕毀合約的事情將會發生的更加頻繁,缺乏法律支持和市場監管的大環境決定了民宿經營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此外,我國民宿產業的發展自有其特殊性,民居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日益高漲的房租,都決定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成為民宿產業發展進程中繞不開的話題。
8. 民宿是否真的具有強大的經濟帶動效應
是有的,以莫干山為例,洋家樂帶動了莫干山附近的經濟發展,之前參加過去呼呼的分享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民宿了,都是那種有設計有格調的,不是傳統的農家樂式的民宿。
9. 關於民宿業興起的幾點思考
1)五位一體頂層設計下的宏觀政策引導
國內民宿於2014至2015年間迅速興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後,國家提出五位一體頂層戰略設計,把生態建設、鄉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會議文件的一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幾乎精準的概況了民宿產品的全部精神內核,從目前的市場現狀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當大的比例在鄉村,十三五開始國家從上至下尤其重視以創新手段引導鄉村發展,民宿作為鄉村記憶、鄉村情感、鄉村願景的切實載體,恰逢其時。
(2)消費升級之後反向催生新的產品需求
目前,旅遊度假為代表的服務性產業經過數十年的蓬勃發展,廣大中、上層社會群體的旅遊消費習慣發生變化,逐漸拋棄星級酒店和低端農家樂這樣兩級產品,尋找不同的旅遊體驗感受。這一現象尤其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的有閑中產階級群體,這些人生活條件優越,希望通過輕旅遊、微度假,在時間成本不高的前提下獲得精緻的消費體驗,民宿就是這樣一種解決消費群體現實需求的產品,導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題精品酒店為代表的新型旅遊度假產品迅速爆發。
(3)雙創語境下,以中、小型企業為代表的社會資本快速進入
非標住宿是一個市場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業,進入門檻低、口徑大、模式靈活,鄉村建設熱潮來臨,很多企業和資本開始關注,這是由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開發商在瞄準農村大量閑置房屋的同時,卻發現宅基地無法買賣,很多租賃改建型的民宿產品便在這樣的夾縫里迅速萌芽。在非標准住宿這樣一個細分行業中,大型企業轉型做深較為困難,所以很多互聯網企業、小型公司甚至創業公司很快占據市場,這些小體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強的模式更新代謝能力,會客觀助推這個行業往良性方向發展完善。
(4)民宿的強品牌性決定了發展初期的產業爆發力
民宿熱潮之前,我國經歷了兩輪農村改造建設熱潮——新農村、美麗鄉村,但這兩輪當中突出的問題是重口號、輕內容,重單體、輕產業,鄉村發展缺乏經濟產業支撐。而想要邁出從空殼到產業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比如莫干山洋家樂風、比如浙江特色小鎮風、比如藝術家鄉建風。因為品牌是精神食糧,能把產業喂飽,給產品講故事,幫產品做內容。這樣一比較,老百姓自發做起來的經營門類多是品質極差的農家客棧、農家院餐飲,雖然在模式上這些農家樂和現如今的民宿並沒有顛覆性的差別,但是在本質上,精品民宿酒店對農家樂等產品形態做了精神層面的革新,通過軟、硬體的提升達成了產品理念與認知升級的目的。
10. 民宿經濟有多熱:最小經營者僅19歲,房東最高年收入
一、民宿是什麼
民宿的概念出現至少可以追溯至半個世紀以前,一般認為現代民宿起源於西歐,英國西南部與中部人口較稀疏的農家,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出現家庭式的招待,即最早期的民宿。在英國,它被叫做B&B(Bed and Breakfast);在日本它被叫做民宿みんしゅく;在中國台灣,它被叫做民宿客棧。在台灣、日本等地,對民宿的定義有嚴格的限定。狹義的民宿強調主人文化,強調類似「回到家」這樣一種溫馨感覺,認為民宿並不是一種主業,而是主人利用自有空閑房屋,提供給遊客當地文化與自然生態等鄉野體驗的場所,是不需要專業運營的。
對於民宿是什麼的問題,在「民宿標准」這一文件中有明確的表述,「旅遊民宿——利用當地閑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這里,我們重點關注三個關鍵詞,民宿前的「旅遊」二字、「民宿主人」、「住宿設施」。
首先,民宿應該是旅遊語境下的民宿;
其次,民宿要有主人文化,但「民宿標准」中卻將民宿主人的含義擴展了,按照3.2款中的表述理解,主人不一定是農宅、房屋本身的主人,而是民宿業主或經營管理者,這一點對於下一階段鼓勵發展民宿的用意顯而易見,但就法條本身表述的「模稜兩可」則有些啼笑皆非;
第三點,該文件將民宿歸為一種住宿設施,但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民宿的產品屬性是與生俱來的。
筆者認為在現代商業化社會中出現並不斷演變的「民宿」,實際是一種擴大化的度假住宿產品,甚至可以近似理解為一定程度上「民宿化」了的精品酒店、旅館,它突破了民宿主這一先天限定,不局限於民宿主人自營、也不限於自有房屋,但保留了「回家、返鄉」這樣一種回歸的精神追求,筆者試圖探討的民宿是一種非標准化的度假住宿產品,這一點與「民宿標准」中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
二、為什麼民宿在近三年間快速興起
(1)五位一體頂層設計下的宏觀政策引導
國內民宿於2014至2015年間迅速興起,尤其在十八大以後,國家提出五位一體頂層戰略設計,把生態建設、鄉土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出自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會議文件的一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幾乎精準的概況了民宿產品的全部精神內核,從目前的市場現狀看,最成功的民宿品牌有相當大的比例在鄉村,十三五開始國家從上至下尤其重視以創新手段引導鄉村發展,民宿作為鄉村記憶、鄉村情感、鄉村願景的切實載體,恰逢其時。
(2)消費升級之後反向催生新的產品需求
目前,旅遊度假為代表的服務性產業經過數十年的長頂拜雇之概瓣誰抱京蓬勃發展,廣大中、上層社會群體的旅遊消費習慣發生變化,逐漸拋棄星級酒店和低端農家樂這樣兩級產品,尋找不同的旅遊體驗感受。這一現象尤其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的有閑中產階級群體,這些人生活條件優越,希望通過輕旅遊、微度假,在時間成本不高的前提下獲得精緻的消費體驗,民宿就是這樣一種解決消費群體現實需求的產品,導致了以民宿或者主題精品酒店為代表的新型旅遊度假產品迅速爆發。
(3)雙創語境下,以中、小型企業為代表的社會資本快速進入
非標住宿是一個市場空缺巨大的漏斗形行業,進入門檻低、口徑大、模式靈活,鄉村建設熱潮來臨,很多企業和資本開始關注,這是由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開發商在瞄準農村大量閑置房屋的同時,卻發現宅基地無法買賣,很多租賃改建型的民宿產品便在這樣的夾縫里迅速萌芽。在非標准住宿這樣一個細分行業中,大型企業轉型做深較為困難,所以很多互聯網企業、小型公司甚至創業公司很快占據市場,這些小體量的公司一般有很強的模式更新代謝能力,會客觀助推這個行業往良性方向發展完善。
(4)民宿的強品牌性決定了發展初期的產業爆發力
民宿熱潮之前,我國經歷了兩輪農村改造建設熱潮——新農村、美麗鄉村,但這兩輪當中突出的問題是重口號、輕內容,重單體、輕產業,鄉村發展缺乏經濟產業支撐。而想要邁出從空殼到產業這一步,品牌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比如莫干山洋家樂風、比如浙江特色小鎮風、比如藝術家鄉建風。因為品牌是精神食糧,能把產業喂飽,給產品講故事,幫產品做內容。這樣一比較,老百姓自發做起來的經營門類多是品質極差的農家客棧、農家院餐飲,雖然在模式上這些農家樂和現如今的民宿並沒有顛覆性的差別,但是在本質上,精品民宿酒店對農家樂等產品形態做了精神層面的革新,通過軟、硬體的提升達成了產品理念與認知升級的目的。
三、民宿將何去何從?
(1)市場熱度會不斷升溫,駛入紅海後的民宿利潤空間將不復存在
國家從上到下對於鄉村建設、民宿產業的熱度持續升溫,從經濟學角度講供過於求的情況會很快出現,但殘酷的市場競爭不但不會降低經營成本,反而由於民宿本身的產品特殊性以及越來越多非專業運營團隊的介入,會對這一行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與標准化的酒店項目類似,除了投資成本,單體民宿項目的成本主要來自運營層面的人工、物耗、能耗三大方面,粗算的話,這三項大致佔去了營收的一半,此外還有物業租金(浮動較大,在一、二線城市甚至可以高達20%以上)、維護維修費用和日常消耗等。同時,不可迴避的是,民宿項目為了提升入住率因而親密擁抱OTA平台之後拱手交出的10%-15%左右的傭金,這在民宿本已狹窄的利潤空間里又是一擊。對渠道的過分依賴,同時又不能很好拓寬自身的盈利視野、增加二銷或產品附加值,民宿行業在駛入紅海之後,首先在成本端將面臨利潤空間近乎完全被擠占的窘境。
(2)監管收緊之後准入門檻提高
即便利潤空間狹小,但因為在風口之上,仍有試圖短期攫利者絡繹不絕的步入民宿的金字塔陷阱,而忽視了這一盈利模式本身的階段性和政策風險,全國熱炒背景下產品的打磨與建構周期被極大壓縮,能否在很短的周期里一步登天是很現實的問題。對於政策風險,最典型的一個想像空間是對金宿、銀宿的進一步細分,同時配合獎勵、處罰措施的嚴格執行。類似近年北京把京牌以外共享汽車和黑車一刀切掉的做法,話語權回歸政府似乎是野蠻生長之後不可迴避的必然階段。
(3)適應更多商業場景的標准細則會不斷推出,對民宿產品的專業性要求不斷提高
按照「民宿標准」文件的理解,民宿並不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情懷作品,國家儼然已經將其當做一種可以撬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門類,這就對於民宿在不同商業場景中的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近幾年伴隨民宿發展迅速受到熱捧的民宿股權眾籌為例,在這一細分行業中,非專業人士往往關注點集中於項目的內容本身,而忽視了項目背後反映的商業潛力。從本質上講,民宿的眾籌與其他類型產品的眾籌並沒有太大差別,屬於一種小眾的投資選擇行為。而在這種投資發生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項專業工作就是對民宿項目進行估值評定,看一個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未來的增長潛力,從而判斷投資風險與獲益水平。不過,民宿估值是個大命題,涉及與項目相關的方方面面,比如交通區位、佔地規模、建築面積、客房數量、房價、裝修投資、運營情況(入住率、利潤率、成本率等)、投資回收預測、品牌增值預期、管理團隊價值等。這里的每一項幾乎都可以獨立為一門科學,所以民宿看似簡單,其背後的跨界專業性要求卻在伴隨行業發展不斷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