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發布時間:2020-11-26 05:30:25

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經濟政策發生什麼改變

一戰時沒有蘇聯,蘇俄建立後即退出一戰。
蘇聯工人農民在上世紀30年代生活改善的一些情況

上世紀30年代,蘇聯完成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人和集體農庄庄員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有資料說,蘇聯勞動者的實際收入(即把價格變動估計在內而算出的收入),1940年同1913年相比,工人的收入增加二倍多(失業的消滅估計在內),農民的收入大約增加二倍半。(蘇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442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30年代初,蘇聯就開始在絕大多數企業實行7小時工作制,實現了世界上最短的工作日。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1940年。由於希特勒准備進攻蘇聯,蘇聯為了做好戰爭的准備,勞動者需要更加緊張地工作,才又從7小時工作制恢復為8小時工作制。

還要提到的是,隨著城市工人的增加,蘇聯共產黨和蘇聯government非常關心市政建設。早在1931年6月,聯共(布)中央全會就對莫斯科的市政建設和蘇聯市政建設的發展問題作出了決議。我們知道,在資本主義社會,大部分的市政經費被用來建設資產階級和富人居住的街區,而工人居住的貧困區則骯臟不堪,缺少最起碼的上下水設施,甚至連電燈也沒有。決議指出:「十月革命消滅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使市政建設從一種加重對工人群眾的剝削手段,變成了為工人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服務的事業。」(《蘇聯共產黨蘇聯government解決問題決議匯編》第2卷,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344頁)蘇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即開始了大規模的住宅建設。僅1931年一年,蘇聯就建造了2900萬平方米的住宅。問題當然不僅是進行大規模的住宅建設,而且要對舊城市進行徹底的再規劃和改造,以服務於人民的生活需要。1935年7月,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作出改建莫斯科的總體計劃的決議。考慮到莫斯科市區個別區域建築物過密,人口擁擠,規劃將市區由2.85萬公頃逐步擴大到6萬公頃。規劃還決定「在這一區域的外面營造寬達10公里的園林防護帶,防護帶由等距離大片林區組成,從郊區林區開始營造,用作城市城市凈化空氣的貯藏庫和市民的休養場所。」(同上,第594頁)

除了住,對於人們的出行,聯共(布)這樣的決議也給予了巨大的關注。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早在1931年就已經認識到,「地下鐵道能夠加快客運速度和降低客運費用,是解決交通問題的主要手段。」(《蘇聯共產黨蘇聯government經濟問題決議匯編》第2卷,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352頁)斯大林對莫斯科地鐵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派了政治局委員卡岡諾維奇以及赫魯曉夫、布爾加寧參與地鐵建設的領導工作。有關地鐵建設的方案甚至提到政治局會議上進行研究,斯大林親自參與決策。據說當時負責技術工作的工程師羅捷爾主張用德國的露天坑道作業法,而年輕工程師馬科夫斯基則主張用英國的隧道作業法;羅捷爾主張用一般電梯,而馬科夫斯基則主張用自動扶梯。後一種主張技術上先進但比較費錢,還要動用外匯,兩人相持不下,最後由卡岡諾維奇提到政治局會議上解決。斯大林從技術上考慮而不是從財政上考慮問題,同時考慮到戰時防空,深挖隧道可以充當避彈所,肯定了年輕工程師的意見。(《赫魯曉夫回憶錄》,東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98-101頁)從長遠看,從衛國戰爭開始階段蘇聯曾利用地鐵車站作指揮所看,當時的決策無疑是正確的。後來蘇聯在許多城市和工業中心也都建起了地下鐵道,並且大力發展無軌電車,較好地解決了城市交通的問題。反觀我國,到90年代,還熱衷於發展小轎車,制定了把轎車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有的城市為了趕時髦,還拆除了已經運行多年的無軌電車,結果使城市交通和環境污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蘇聯在30年代就形成的上述重視環境的觀念和具體經驗顯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農村,蘇聯在1935年2月舉行的全蘇集體農庄突擊隊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一個《農業勞動組合示範章程》,章程規定:「從公有化的土地中為每個集體農戶撥出不大的地塊供個人作宅旁園地(果園,菜園)。」其面積(不包括住房佔用的土地)規定為「1/4公頃到1/2公頃,在個別地區可達到1公頃」。就是說,在一般地區,每個農戶可獲得3.75畝到7.5畝的宅旁園地;個別地區甚至可獲得15畝的宅旁園地。這顯然要比中國的自留地大得多。歸集體農戶私人所有的還有:「住房、私人的牲畜和家禽,飼養集體農戶個人牲畜所必須的經營用建築物。小農具留給勞動組合成員私人使用。」還規定,「必要時可以從公有化的役畜中撥出若干馬匹為勞動組合成員個人服務,但須收費。」在農業區,示範章程規定「每個農戶可以私養:1頭母牛2頭以下小牛,1頭帶仔豬的母豬(必要時2頭母豬)綿羊山羊不超過10隻,家禽家兔不限數量,蜂20箱以下。」 「畜牧發達的種植區」,數量又要高許多,「每個集體農戶可以自養:2-3頭母牛,外加小牛,2-3頭帶仔豬的母豬綿羊和山羊一共20-25隻,家禽家兔不限數量,蜂20箱以下。而在「種植業意義不大而畜牧業起決定作用的非游牧區」,「每個集體農戶可以自養4-5頭母牛,外加小牛,綿羊山羊一共30-40隻,2-3頭帶仔豬的母豬,家禽家兔不限數量,蜂20箱以下。」至於「在種植業幾乎無任何意義的而畜牧業是無所不包的經濟形式的游牧區」,其數量又要大出許多,示範章程規定「每個集體農戶可以自養:8-10頭母牛,外加小牛,綿羊和山羊一共100-150隻,馬10匹,駱駝5-8頭。」(《蘇聯共產黨和蘇聯government經濟問題決議匯編》第2卷,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577頁)顯然,蘇聯當時在這方面比之於我國顯然要寬松得多。當然,政策過於寬松也有副作用。由於宅旁園地和自留牲畜等的規模偏大,一些庄員僅僅依靠家庭副業就能夠解決生活所需,參加集體勞動的積極性自然會受到影響,以致蘇聯國營農場和集體農庄所生產的農產品在整個農產品生產中的比重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這對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的商品率顯然都是不利的。可以說,這也是一個教訓。

戰後蘇聯工人和集體農庄庄員生活水平恢復和提高的情況

蘇聯在二戰中經濟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犧牲的人口達兩千多萬,戰後恢復的任務當然十分艱巨。但是,依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們在並不很長的時間里不僅醫治了戰爭的創傷,而且還對於新誕生的歐亞人民民主國家提供了經濟和軍事的援助;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取得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巨大成就,工人和農民的生活與戰前相比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1952年同1940年相比,工人和職員的收入增加68%,農民的收入大約增加72%,到1953年,工人、職員和農民的收入總數比1952年又增加13%。(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442頁)而到1960年時,工人家庭的主要工業品購買量與1940年相比增加0.6倍至15.5倍,而農庄庄員家庭增加0.9倍至18.9倍。購買較貴重和優質品的能力大大增長了。例如,工人家庭毛織品的日常消費量增加3.8倍,而絲織品增加15.1倍,同時各種織品的購買量擴大0.62倍,服裝(以貨幣表示)擴大2.25倍。農庄庄員家庭消費結構的變化也是值得注意的,例如毛織品購買量增加2.93倍,絲織品增加18.8倍,而各類織品的購買量增長0.94倍,各種服裝增長1.72倍。針織品日常消費量的迅速增加也說明了這一點,在工業工人家庭和農庄庄員家庭分別增加3.8倍和3.1倍。而且,在城市和農村傢具購買量增長都非常快——分別為4.9倍和3.1倍,新的文化生活用品分別增長15.5倍和12.3倍,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分別增長12.4倍和9.7倍。集體農民日益接近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第6卷,東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710-711頁)

② 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學科書》時,把社會主義劃分為

劃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和 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資料:
「…(從資本主義過渡內到共產主義有可能分成兩容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經過後一階段,到了物質產品、精神財富都極為豐富和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極大提高的時侯,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

——摘自毛澤東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記錄(見龔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第164頁,三聯書店1986年版)

回答得完美吧。。。

一定要選我為最佳答案哦。。。。。。。。。。。。。。。。。。。。。。。。。。。。。。。

③ 推薦幾本經濟學書

樓主要是沒有過多的經濟學專業知識,個人不推薦像《西方經濟學》這類的知識性很強的書籍。可以看下戈登的三部曲《資本的冒險》《財富的帝國》《偉大的博弈》,這三本書的特點是寫的很淺顯,沒有過多的專業知識也能看懂。《貨幣戰爭》也不錯,不過個人認為此書寫的比較誇張~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
曼昆 經濟學
薩繆爾森 經濟學原理
斯蒂格利茨 經濟學
----然後可以看
李嘉圖 賦稅原理
凱恩斯 通論
這都是權威的著作 亞當斯密的 國富論 是經濟學開山之作
下面的是各大流派的領袖級人物的,不簡單
馬歇爾的 政治經濟學
馬爾薩斯的 人口論 最佳答案《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不過這個還是要有點經濟學基礎的還有我覺得我們看的一些經濟金融書籍的 學的東西大多是與西方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好多理論與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的背離 不適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經濟評論家的文章 這個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憲容 葉檀 張五常(他的行文風格本人不太喜好)陳功(安邦咨詢的老總)等等 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針對經濟熱點產生的 很有現實意義 對於理解現實的經濟現象有幫助 另外,省事點的 你可以看電影 這個較書籍而言還是少了點 比如《華爾街》《金錢帝國》《屋內聰明人》《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反托拉斯行動》《交易所》《憤怒的葡萄》《鍋爐房》《居家男人》《獄中的家政女王》一家之言 僅供參考

④ 經濟學入門書籍有哪些推薦

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

《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

《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

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不過這個還是要有點經濟學基礎的

還有我覺得我們看的一些經濟金融書籍的 學的東西大多是與西方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好多理論與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的背離 不適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經濟評論家的文章 這個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憲容 葉檀 張五常(他的行文風格本人不太喜好)陳功(安邦咨詢的老總)等等 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針對經濟熱點產生的 很有現實意義 對於理解現實的經濟現象有幫助

⑤ 推薦幾部經典的經濟學著作。

《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

《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

《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

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不過這個還是要有點經濟學基礎的

還有我覺得我們看的一些經濟金融書籍的 學的東西大多是與西方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好多理論與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的背離 不適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經濟評論家的文章 這個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憲容 葉檀 張五常(他的行文風格本人不太喜好)陳功(安邦咨詢的老總)等等 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針對經濟熱點產生的 很有現實意義 對於理解現實的經濟現象有幫助

⑥ 前蘇聯的經濟政治模式對中國有哪些具體的影響表 現

盲目學習耽誤了自己。

⑦ 馬恩文選中有<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一文嗎

「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於1930年第一次用俄文發表在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5卷上。
很遺憾,一般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選或選集、文集,都沒有收錄此作。

中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此文是馬克思晚年談自己的《資本論》寫作思路。

《政治經濟學評論》 2013年03期,論文

「是矛盾的對偶,還是歷史的發生?——兼評《實體與形式對偶的勞動價值論》」重點引用了它。結論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踐命題消解了各種形式主義爭論,使理論域的邏輯爭議問題還原為實踐域中的歷史認識問題。
這篇著名的文獻中,馬克思實際上是認為自己從歷史的商品出發,乃是合乎了史書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他強調:
這一切都是「胡說」。Deprimeabord〔首先〕我不是從「概念」出發,因而也不是從「價值概念」出發,所以沒有任何必要把它「分割開來」。我的出發點是勞動產品在現代社會所表現的最簡單的社會形式,這就是「商品」。

⑧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有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有: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 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中國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有: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戰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是在1954年開始逐步以「社會主義現代化」替代了原來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新中國的發展目標。周恩來在1954年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遠景目標。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分兩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同時,周恩來在報告中比較完整地闡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兩步走」的發展戰略。

⑨ 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的表達方式有什麼特別之處

劃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 和 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資料: 「…(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有可能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

⑩ 一個政治經濟學初學者應該看那些書

《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美)蔣中一這本書能吃透你的經濟數學自然很強,只是需要耐心。另外,經濟學教材:國外的推薦曼昆的和薩繆爾森的,這是經典教材。國內的推薦高鴻業的,這是各院校的常用教材。《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學,基本上所有理論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觀易懂。這本書的第二大特點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比如像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學科,在這本書中都被濃縮成為一到兩章的內容。因此,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雖然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這本書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此外它也是國外累計銷量最高的一本經濟學教科書。

《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這本書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不僅教會了讀者怎樣理解新經濟現象,怎樣解釋數字時代的經濟問題,還告訴了讀者怎樣評價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怎樣看待前蘇聯、東歐和中國的經濟轉軌。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本書從牛奶與可樂包裝的不同說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暢銷書,就是說看了這本書還需要看看大師們寫經濟學教科書。

《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該書也因此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它將告訴你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經濟的不同之處。

此外,一些經濟學或者金融學的的科班們所熟知,而且圖書館一般都會有的書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黃達主編 《金融學》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還有宋鴻兵《貨幣戰爭》不過這個還是要有點經濟學基礎的

還有我覺得我們看的一些經濟金融書籍的 學的東西大多是與西方的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好多理論與我們的經濟狀況有很大程度的背離 不適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經濟評論家的文章 這個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憲容 葉檀 張五常(他的行文風格本人不太喜好)陳功(安邦咨詢的老總)等等 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針對經濟熱點產生的 很有現實意義 對於理解現實的經濟現象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