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1政治經濟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1
一、 填空題
1、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方式及其運動規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生產方式運動的規律(經濟規律)。
2、 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3、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的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4、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5、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6、 價值的實體是抽象勞動,價值的表現形式是交換價值,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價格。 7、 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因素有待售商品的總量、商品的價格、貨幣的流通速度。 8、 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它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9、 生產的社會化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1)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2)生產過程本身的社會化;(3)產品的社會化。 10、 在當代,無論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還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都是實行的實行的主要依靠價值規律的基礎作用和政府幹預相結合的勞動分配形式。 二、 名詞解釋 1、 生產: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生產指直接生產過程,廣義生產指生產的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統一體。(P3) 2、 使用價值:指物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它體現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P13) 3、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P17) 4、 通貨緊縮:是指紙幣供應量少於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引起紙幣升值\物價普遍下跌的現象,叫通貨緊縮。(P25) 5、 社會分工:是不同部門之間和各部門內部的勞動分工。社分分工有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之分。 (P29) 三、 單項選擇題: 1、 B 2、 A 3、 C 4、 C 5、 C 6、 C 7、 A 8、 D 9、 D 10、 B 多項選擇題: 1、 ABE 2、CDE 3、 ABCDE4、 ABCDE 5、AC 判斷正誤題: 1、 錯誤 2、 錯誤 3、錯誤 4、 正確 5、 錯誤 6、正確 7、錯誤 8、 錯誤 9、錯誤 10、正確 六、 簡答題: 1、 答:助學P49 (1)經濟規律是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2)經濟規律的客觀性是指它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不能任意創造規律,也不能任意消滅或改造規律。 (3)盡管經濟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發現、掌握、利用規律,即人們可以在認識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利用經濟規律為社會謀福利。在經濟活動中,如果人們不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就會遭到規律的懲罰,最終導致經濟活動失敗。 2、 答:助學P71 (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當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就會增多,由於總價值量不變,從而耗費在單個商品上的勞動時間就會減少,商品的價值量就會變小。因此,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是就整個行業來說的。 (3)個別企業極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原因在於,在同一個行業內,個別企業首先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可以使他生產單個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時,仍然是按照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商品價值去出售,從而使他可以獲得一個額外的收入。 (4)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獲得額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產者極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 3、答:助學P75 (1)影響社會總勞動在各部門分配的因素是社會的需求結構和物質財富的生產條件。 社會的需求結構。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需求主要表現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社會需求的結構提出對各類產品及其數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的要求,從一個方面決定社會總勞動如何分配於各個部門。 物質財富的生產條件。物質財富的生產條件如何,主要從勞動生產率、勞動時間長度、勞動強度三個方面決定生產各種一定數量的產品需要多少勞動量。它從另一方面決定社會總勞動在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 (2)社會化大生產基本規律的內容是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必須保持一定比例。 (3)在商品經濟條件中,社會勞動的分配有兩種實現形式:一是完全依靠價值規律的作用來實現;二是政府的干預,即有意識的分配。在當代,無論是資本主義商品還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都是實行的主要依靠價值規律的基礎作用和政府幹預相結合的勞動分配形式。 七、 論述題: 1、 答:P13 (1)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它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物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統一的,又是相互矛盾的。對於商品的生產者來說,有意義的只是商品價值,使用價值是他不需要的。他必須實現商品的價值,使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得到補償。對於商品的需求者來說,有意義的則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他要得到使用價值,用於滿足自己的需要。在商品交換過程中,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表現為它們各自的實現都以對方的實現為前提:一方面,如果商品不能交換到別人手中去實現使用價值,其價值就不能實現,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就不能得到補償;另一方面,如果不使商品的價值得到實現,商品無法到達需要它的使用價值的人手中,使用價值就無法得到實現。因此,作為商品生產者來說,必須生產出「價廉物美」的商品才能得到消費者的歡迎,所謂「價廉」就是指商品的價值,「物美」指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消費者都願意購買質量信得過的產品,商品生產者首先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使消費者得到使用價值,用於滿足自己的需要,才能受到消費者的承認和歡迎。其次,商品生產者還要不斷的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辦法,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千方百計的降低產品生產的成本,從而使產品的價格降低,最達限度的使消費者得到實惠,商品的生產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佔有份額。 2、 答:助學P72 (1)貨幣流通規律,就是決定一定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總量;二是商品的價格水平;三是貨幣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總量和商品的價格水平的乘積,就是商品的價格總額。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的商品價格總額/同一貨幣單位流通的平均速度 這一公式表明,一定時期內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2)根據貨幣流通規律,貨幣的供應量應該等於流通中貨幣的需求量。但是,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往往會出現紙幣供應量不等於貨幣需求量的現象。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供應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引起紙幣貶值、物價普遍上漲的現象。通貨緊縮是由於貨幣供應量少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引起紙幣升值、物價普遍下跌的現象。 (3)根據貨幣流通規律,商品的價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成正比。因此,通貨膨脹發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傾向的供應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膨脹發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現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貨幣供應量的因素。通貨緊縮產生的原因往往與政府緊縮銀根、消費者和生產者對未來經濟預期不樂觀寧願保有貨幣而惜購惜投相聯系。通貨緊縮會帶來經濟增長減慢,甚至導致蕭條。 (4)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在經濟生活中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首先,要控制貨幣供應量,緊縮社會總需求;其次,為克服短缺,恢復市場供求平衡,還應該注意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作業2 一、 填空題: 1、 剩餘價值與可變資本之比稱為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與預付總資本之比稱為利潤率,全社會的剩餘價值總額與社會總資本之比稱為平均利潤率。 2、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依據是按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作用不同,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劃分依據是按資本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3、 增加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有: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超額剩餘價值生產。 4、 個別資本增大的兩種形式是醬積聚和資本集中。 5、 (用公式表示)簡單生產條件下社會總產品的基本實現條件是I(a+m)=IIc。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總產品的基本實現條件是I(V+ V+M/X)=II(C+ C) 。 6、 壟斷價格就是成本價格與壟斷利潤之和。 7、 利息率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取決於利潤率,二是取決於借貸資本的供求關系。 8、 資本主義地租有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兩種形式。 9、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執行經濟職能的目標有兩個:一是直接扶持私人壟斷資本,二是調節經濟為資本運動創造條件。 10、 國家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中心是調節貨幣供應量。 二、 名詞解釋 1、 超額剩餘價值:是生產條件優越的資本主義企業由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獲得的剩餘價值。 2、 生產價格: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3、 資源配置:指的是社會總資源在部門和地區的分配。 4、 跨國公司: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置分機構和子公司,從事世界規模的生產、銷售或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壟斷組織形式。 5、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 三、 單項選擇題: 1、D 2、C 3、A 4、B 5、C 6、C 7、B 8、B 9、D 10、B 四、 多項選擇題: 1、 AD 2、ABDE 3、ABCE 4、ABCDE 5、CDE 五、 判斷正誤題: 1、 正確 2、錯誤 3、 錯誤) 4、 正確 5、錯誤 6、 正確 7、 錯誤 8、 錯誤 9、正確 10、 正確 六、 簡答題: 答:(1)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是資本家把剩餘價值的一部分用來追加生產資料,使生產規模擴大的再生產。 (2)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是:第一,第I部類生產的生產資料,要大於兩大部類消費掉的生產資料;第二,第Ⅱ部類生產的消費資料,要大於兩大部類原有工人和資本家有購買能力消費需要之和。 (3)擴大再生產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概括起來要經過三個大的交換過程,即: I(c+△c)通過第一類部內部的交換實現; Ⅱ(v+△v+x/m)通過第二部類內部的交換實現; I(v+△v+x/m)和Ⅱ(c+△c)通過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實現。 (4)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 I(v+△v+x/m)=Ⅱ(c+△c) 兩個引申條件是: I(c+v+m)=I(c+△c)+Ⅱ(c+△c) Ⅱ(c+v+m)=I(v+△v+x/m)+Ⅱ(v+△v+x/m) (5)上述條件表明,在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內部和兩大部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必須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 2、 答:(1)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主體主要有五個:資本主義企業、資本家階級、僱傭勞動者階層、中間階級、資產階級政府。(2)五大主體在資本主義經濟運行各自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體現在: 資本主義企業承包是從事生產、貿易、金融、服務等經濟活動的單位,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的基本經濟組織。 資本家階級作為人格化的資本,是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機制中居於支配地位的社會集團、利益主體和生產經營的組織者。壟斷資本家階級包括以下幾個階層:食利者階層、股票持有者階層、經營者階層、領導者階層。 僱傭勞動者階層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階層,他們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 中間階級是介於資本家階級和雇傭工人階級之間的一個階級。也稱小資產階級。他們從事小規模的生產經營,對資本主義經濟起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現代資本主義政府,擁有各種形式的「國有」經濟成分,並把國民收入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實際的總資本家的身份,干預和調節全社會經濟活動,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主體之一。 3、 P92 答:國家干預下的壟斷競爭模式就是在壟斷競爭市場經濟模式基礎上,加上政府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干預經濟。這種模式牲是:第一,社會經濟基礎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在經濟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壟斷資本集團,市場經濟運行中保留了壟斷競爭模式的全部特徵;第二,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全面干預的是名義上代表全社會、實際上是總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第三,出現了不以贏得為主要目標、而以支持私人壟斷資本和以調節經濟運行為已任的一定規模的國有經濟成分;第四,在國家與市場的關繫上,市場機制在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國家干預以不妨礙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為限。 七、 論述題: 1、 答(1)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條件下,由於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餘價值勞動時間相應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生產,是生產條件優越的資本主義企業由於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獲得的剩餘價值。(2)各個資本主義企業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獲得超額剩餘價值。(3)在各個資本主義企業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過程中,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從而生產出相對剩餘價值。(4)相對剩餘價值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獲得的,相對剩餘價值是資本家普遍獲得的。(5)當今的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誰要想獲得超額剩餘價值,誰就得採用更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 2、 答:(1)財政政策是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兩方面。(2)國家運用財政收入政策時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調節收入和財產分配的稅收措施。個人所得稅實行累進制,高收入者納稅多,它可以起到縮小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二,對壟斷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措施。這一措施可以增加壟斷資本積累,刺激經濟增長。第三,調整經濟結構的稅收優惠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發展的部門和地區經濟,抑制某些部門生產的增長。第四,刺激或抑制經濟增長的總量調節措施。通過減稅可以刺激積累增長、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通過增稅,可以抑制投資和消費。 (3)財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三種措施:第一,增減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這項措施可以影響社會總需求的增減,從而調節市場。第二,增減社會福利開支。這項措施可以增減社會購買力。第三,增減政府直接投資、對私人投資的津貼補助、各種價格補貼、各項事業費用開支等。這項措施可以引起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或減少。(4)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兩方面。 當經濟過熱時,政府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第一,從財政收入政策上,往往採取增稅手段,抑制投資,減少個人收入從而減少個人消費,抑制需求膨脹。第二,從財政支出政策上,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社會需求,從而把過熱的經濟降下來。 當經濟不景氣時,政府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第一,從財政收入政策上,往往採取減免稅等手段,刺激投資,增加個人收入從而刺激個人消費,擴張整個需求。第二,從財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財政支出,直接擴大社會需求,從而刺激經濟復甦。 (5)貨幣政策是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另一手段之一,其措施主要有:第一,控制貨幣發行。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可以整齊劃一,防止幣制混亂;中央銀行可以掌握獎金來源,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貨款。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貨款助長通貨膨脹,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貨款為限,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通過它的公開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擴大或緊縮銀行信貸,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准備金率,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貨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第五,調整再貼現率。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貼現行為。調整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它是對特定的對象分別進行專項管理,包括:證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費信用管理、不動產信用管理。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銀行採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國家可以依靠控制著貨幣發行權和金融管理權的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調節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最終影響企業、個人的經濟活動,達到調節經濟的目的。作業三
一、1、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是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2、資本國際化的基礎是國際分工的發展,動因是資本無限增殖的本性,條件是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發展。
3、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它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矛盾;二是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
4、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第一次大調整是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第二次大調整是在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確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5、生產力的發展受兩個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制度因素,二是物質技術因素。
6、在我國現階段,佔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所有制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8、現代企業制度主要由企業法人制度、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組織制度構成。
9、企業的經營決策行為一般包括三項內容: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生產多少。
10、按照競爭的領域與內容,競爭可分為部門內部的競爭、部門之間的競爭兩種類型。
二、1、指一國的資本走出國門輸往國外。2、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3、是採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經濟。 4、是指出資者為了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獲得利潤,出資構造的一種經營組織,並使其人格化,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能夠獨立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責任。 5、是指在商品交換中,各種價格形成的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整體。三、1、B 2、C 3、C 4、C 5、D 6、A 7、A 8、B 9、C 10、B 四、多項選擇題:
1、一國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更大份額,同時又要保護國內市場,所應採取的主要手段有(ABCDE)
A、關稅壁壘B、非關稅壁壘C、鼓勵出口政策D、傾銷E、貿易談判
2、典型的資本主義生產周期包括的階段有(ABCD)
A、危機B、蕭條C、復甦D、高漲E、滯脹
3、目前我國集體經濟的形式有(ABCD)
A、股份合作制B、股份制C、合作社D、家庭承包經營E、外資企業經營
4、企業的外部環境是指(CD)
A、自然環境B、國際環境C、政策環境D、市場環境D、周邊環境
5、影響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商品的供求關系B、單位貨幣代表的價值C、成本D、壟斷E、政府的政策
五、判斷正誤題:
1、商品的國際市場價值是由國際范圍內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正確)
2、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根本原因是資本對更大利潤和利息的追求。(正確)
3、資本主義生產不斷擴大的內在動力是資本對剩餘價值的追求,外在壓力則是競爭的存在。(正確)
4、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正確)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是勞動者收入有差別。(錯誤)
6、我國當前有僱傭勞動關系的私營企業並不都是資本主義企業。(正確)
7、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正確)
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確)
9、由國家制定價格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錯誤)
10、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任何形式的壟斷的存在都是不允許的。(錯誤)
六、簡答題:
1、什麼是國際市場價值?在什麼情況下進行商品交換,才能獲得國際比較利益?
答:(1)商品的國際市場價值,就是商品的國際價值,它是各國生產同種商品的勞動,放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比較而形成的國際范圍的社會價值,它的大小是由國際范圍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2)一國獲得國際比較利益,可以發生在以下三種場合:第一,用國別價值小於國際價值的商品出口,換回國別價值等於或大於國際價值的商品。第二,用國別價值等於國際價值的商品出口,換回國別價值大於國際價值的商品。第三,用國別價值大於國際價值的商品出口,換回國別價值與國際價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可見,只要以國別價值與國際價值相比,以比值較小的商品,換回比值較大的商品,就可以獲得國際比較利益。:
2、如何正確認識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答:非公有制經濟有私有經濟、港澳台經濟、外資經濟。此外還有在上述各種所有制聯合的基礎上形成的混合經濟,如股份制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存在是因為:第一,為了迅速改變生產力落後的狀況,需要有非公有制經濟。第二,不同的所有制經濟都能在不同層次的生產力中和規模不同的生產經營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成為經濟發展的源泉。
非公有制企業可以按照自己資本、技術、經營才能等實力的大小,在十分廣泛的行業和領域進行投資,舉辦和經營規模不等、技術水平不同的企業。就目前實力而言,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主要是舉辦和經營中小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及某些科技企業。
非公有制經濟自始就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從事經營活動,受市場調節,在競爭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因而是頗具活力的。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方面可以發揮積極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者同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3、企業家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企業家隊伍成長的條件是什麼?
答(1)企業家就是善經營、會管理的經營管理人才。他們擔當企業高層管理職務。實行現代企業制度,企業不僅獲得了獨立經營的權力,同時承擔了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承擔了風險。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是企業法人權利和責任的人格化代表,掌握著企業經營管理的好壞、企業經濟行為是否合理、企業在競爭中的成敗、企業的存亡興衰。因此,只有合格的企業家才能擔當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使企業取得成功,就必須有合格的企業家。(2)企業家是在市場競爭中造就的。因此,一是要改革企業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企業經營者的管理制度,建立企業家市場形成競爭能力的經營者選拔機制和淘汰機制,監督機制;完善相關的法規和宏觀調控措施,加緊培育能保障公平競爭競爭能力的市場體系。這樣使企業經營者有權有責,既有激勵又有約束,讓其在市場競爭的舞台上施展才能,脫穎而出。二是要提高警惕企業家的社會政治地位,建立企業家參政議政的制度。三是要建立培訓企業家的教育制度,使他們的知識不斷更新,增強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四是要制訂保護企業家的法律和措施,保障企業家的責、權、利和安全。五是要使企業家的收入與其職權、責任對稱,與企業的業績掛鉤,承認企業家創造性勞動的價值。
七、論述題:
1、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答:經濟全球化實質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這是以往經濟國際化所不通報比擬的。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首先,它使市場經濟的消極方面全球化了。其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它們不僅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優勢在「全球化」過程中為壟斷資本謀取巨大利益,加緊對別國的剝削和掠奪,而且在推行「全球化」過程中蔑視別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甚至採取武力威脅和政治顛覆、意識形態滲透等手段,企圖建立美國主宰全球事務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最後,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局部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動盪甚至危機。總之,經濟全球化的雙重作用表明,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條件,但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2、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實際,說明中國為什麼要發展市場經濟?
答:(1)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既不姓資,也不姓社,資本主義可以搞,社會主義出可以搞。
(2)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同商品經濟的性質相適應,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能優化資源配置,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能激勵創新。
(3)西方資產階級利用市場經濟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創造了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驗值得人們借鑒。
(4)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市場化改革每前進一步,都釋放出推動經濟發展的能量,給國民經濟帶來生機與活力。
根據上述分析,市場經濟總體上優於計劃經濟借機體制,因此,我們應該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