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6 05:40:37

『壹』 什麼是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或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 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1)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擴展閱讀:

凱恩斯認為生產和就業的水平決定於總需求的水平。總需求是整個經濟系統里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總量。在微觀經濟理論中,價格、工資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自動地使總需求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水平。

凱恩斯指出當時生產和就業情況迅速惡化的現實,指出理論說得再好,事實上這個自動調節機制沒有起作用。問題的關鍵在於「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凱恩斯之所以從宏觀的視角對大量的宏觀概念進行歸納與整合之後,使經濟學的發展開始跳出價格分析的限制,從而翻開了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嶄新一頁,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論對腐朽的自由資本主義的缺陷給予解釋和彌補。

『貳』 凱恩斯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凱恩斯主義的核心內容:有效需求不足理論。有效需求不足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和就業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私人投資和消費不足而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凱恩斯主義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其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以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擴展內容: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產生於80年代,其政策主張興盛於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為美國經濟學家。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堅持政府幹預經濟的主張,但是,卻也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和「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觀點。新凱恩斯主義並不只是是堅持傳統凱恩斯主義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張,還特別強調供給學派從供給方面調節經濟的思路,主張從長期著手、從供給方面著手去考慮經濟政策。參考來源:凱恩斯主義網路

『叄』 誰能介紹一下經濟學里的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產生於80年代,其政策主張興盛於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為美國經濟學家,如Q.A.阿克羅夫、J.耶倫、G.曼奎、B.伯納克等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堅持政府幹預經濟的主張,但是,卻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和「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觀點。他們認為,在當代市場經濟中信息是不對稱的,而且工資和價格的變動具有粘性,這樣,在短期仍然會出現偏離自然失業率的現象,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凱恩斯主義並不僅僅是堅持傳統凱恩斯主義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張,他們還特別強調供給學派從供給方面調節經濟的思路,主張從長期著手、從供給方面著手來考慮經濟政策。新凱恩斯主義還強調鞏固性的財政政策,認為財政赤字對經濟是有害的,它會引起投資的減少(基礎效應)和貿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凱恩斯主義者還研究了一些新的現象和機制,如提出了在貨幣政策起作用的機制方面,不應只考慮利息率,還應該考慮普遍存在的信貸配給機制。新凱恩斯主義同傳統凱恩斯主義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他們所主張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慮需求方面,也考慮供給方面;既考慮長期,又考慮短期;既注重微調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視結構性 政策在長期的效果。可以說,新凱恩斯主義者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者關於國家應該干預經濟的基本主張,既吸收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合理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又在吸取80年代以來一些宏觀經濟實踐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使得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肆』 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兩個經濟學派,一是"重商主義者",他們認為經濟活動的循環波動,起內因於市場經濟容內部的某些因素。對於這個學派來說,研究重點是尋找這些起因,並運用政府的控制手段消除它們,提供一個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後來形成凱恩斯經濟學的獨霸地位,這套經濟學目前仍以各種不同形式主導世界的經濟思想。所以,世界上主要工業國家都採用部分准備金的中央銀行體---也因此無法避免繁榮與衰退的經濟循環。另一個學派是以理嘉圖為首的古典經濟學派,他們是分析紙幣與信用擴張對於貿易的影響,並以此解釋經濟循環。古典經濟學的看法是,經濟循環起因於外部因素。換言之,政府對於貨幣與信用市場的干預。

凱恩斯學派認為經濟循環波動,起因於市場經濟內部的某些因素,可運用政府的控制手段進行調節消除。而新古典經濟學派卻認為經濟循環起因於政府對於貨幣與信用市場的干預。

『伍』 什麼叫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也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內論》的容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赤字財政,刺激經濟,維持繁榮。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觀點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指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同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陸』 為什麼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已經被證明有缺陷,但各

很簡單,世界上有沒有缺陷的東西么?顯然沒有。經濟學本來就是各種回trade off,改革後的凱恩斯主義答不過度濫用時,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傳統凱恩斯主義,因為歷史局限性,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陷。
經濟學家們集中攻擊凱恩斯主義,主要有兩個方面:
凱恩斯主義假設政府理性,會制定最優的理性政策。但事實上已經被證明,這個假設是偏頗的。實際上,政府的政策制定甚至會刻意的去偏離最優政策。
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尤其發下,很多凱恩斯主義的結論實際上是建立在經濟個人要極端的短視、愚蠢,信息極端不對稱的前提下。這與經濟學最根本的理性個人的假設相違背,而且與大多數微觀理論想矛盾。
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已經被證實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但是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建立在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理論,並進行了大量的改良和更新。新凱恩斯主義更加適合當代社會的現實,尤其是對經濟個人理性化的假設進行了更正,使其更加符合微觀經濟理念。
我國現在的經濟政策,既不是新凱恩斯,也不是新古典,甚至不是兩者混合體。中國在走一條自己的路,其結果如何只能由後人評說。

『柒』 凱恩斯經濟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區別

從重商主義開始到今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20世紀以來,政府幹預和經濟自由兩大思潮的分歧和爭論從未停止過。凱恩斯革命前,主張經濟自由的新古典理論始終居上風;凱恩斯革命後,主張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成了主流,但主張經濟自由的聲音仍相當強烈。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是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1)如果政府才卻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們的理論結果多麼精緻、完善、精神實質始終是一句話:徹底的經濟自由。

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3)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4)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

這兩派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我們不能說誰是誰非,而只能說那一派的觀點和主張較符合真實世界。從這一點看,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更符合實際些。根本原因在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關於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能理性預期的假定條件實在太苛刻。眾所周知,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為了自己的利益,盡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獲知的信息,不斷修整與其中是一切錯誤。但由於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一切經濟現象無刻不在變動中,加上人們總有某種為自己利益而欺騙和損害別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因而對所有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信息總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盡可能作出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定,但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存在這些假定的情況。可能正因為如此,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沒有按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張去做,對經濟的形形色色干預從未間斷過,哪怕是在經濟自由注意呼聲最強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終擔任在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角色。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5)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

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與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更遠些。

『捌』 凱恩斯主義的主要思想及其影響

1、凱恩斯主義的主要思想: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觀點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2、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凱恩斯指出,稅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產生經濟危機和非自願失業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費和投資不足。解決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場經濟的自發調節,而必須靠國家的干預,特別是財政稅收的干預。

補償稅收政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漢森等人提出的一種稅收理論。這種調節,通過補償稅收政策和用年度財政收支不平衡的辦法實現。他認為這種稅收的目的在於限制繁榮時期的過分擴張,而在衰退時期停止徵收這些稅款,並退還以前所征稅款,就可以刺激消費。

(8)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擴展閱讀:

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區別:

1、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的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

如果政府採取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向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

『玖』 凱恩斯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異同

凱恩斯經濟學是凱恩斯個人的一套經濟思想體系,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則是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整個學派在凱恩斯基礎上發展了的和發展中的經濟思想體系。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