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

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

發布時間:2020-11-26 05:50:23

1. 微觀經濟的創始人是誰

馬歇爾,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奠基人,他認為財富能夠使人擺脫痛苦,從而獲得幸福。

2. 誰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誰是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亞當·斯密(1723~1790年)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3. 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到底是誰

按現在西方經濟學比較主流的觀點是
宏觀經濟學是凱恩斯創立的,整個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基礎都是他的觀念,但是他也吸收了前人的經驗,而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亞當斯密,代表作《國富論》

4. 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誰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亞當·斯密(1723~1790年)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5.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分別是誰呢,或集大成者

微觀經濟學創始人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微觀經濟學創始人為法國的魁奈和英國的馬爾薩斯。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5)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發展的階段

(1)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2)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3)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4)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6. 首次使用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名稱的人是誰

這個問題應該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亞當·斯密(1723~1790年)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第一代凱恩斯男爵(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凱恩斯的思想不僅是書本里的學說,也成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蕭條時的有效對策,以及構築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繁榮期的政策思維,因而有世人誇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或譯救世主)」、「戰後繁榮之父」等。一度主宰資本主義的凱恩斯思想也成為經濟學諸學派之一,稱為「凱恩斯學派」,並衍生數個支系,其影響力持續至今。
亞當·斯密(1723~1790)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1723年亞當斯密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亞當·斯密的父親也叫亞當·斯密,是律師、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關監督,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去世;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兒,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為世界經濟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以上供參考。

7. 6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是什麼各自創始人是誰什麼是看得見的手和看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是(研究、解決、方法、假設、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不同。
各自的創始人是(宏觀經濟學是凱恩斯;微觀經濟學是亞當斯密)。
(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是「看得見的手」;
(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是「看不見的手」。
擴展: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供參考。

8. 微觀經濟學的創立人是誰

丹尼爾·麥克法登——現代微觀經濟學創始人

丹尼爾·麥克法登是同時代中最全面的經濟學家之一。他以幾種不同的風格撰寫理論文章,影響著經濟計量經濟學的發展。他致力於大范圍的經驗調查,這些調查涉及了生產關系、不確定狀態下的決策、發展計劃、福利經濟以及城市交通系統等領域。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精神實質:經濟學家的使命就是解釋現實經濟現象。我們授予他此項榮譽,不僅因為他在科學問題上的認真態度,而且也在於他著作中的細致與嚴謹。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丹尼爾·麥克法登,1937年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市。1953年進入明尼蘇達大學,1956年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8年獲物理學碩士學位,1958~196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及斯坦福大學學習經濟學。1962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行為科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62~1963年在美國匹茨堡大學做博士後。1963~1977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任教。1977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1986年成為其統計中心主任。1991年回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至今。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和計量經濟學實驗室主任。

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計量經濟學及經濟學理論方面:隱含變數模式、選擇模式及應用、大規模抽樣計量經濟學、抽樣理論、經濟生產理論以及消費理論。目前正在研究的課題有老齡化趨勢經濟學、儲蓄行為、人口統計學、住房流動性、健康和死亡比例研究、利用計量心理學數據進行的消費者需求分析以及計量經濟學模擬方法研究。2000年他以「對分析離散選擇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發展和貢獻」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丹尼爾·麥克法登顯然又是經濟學家中的數學家。事實上,赫克曼有數學學位,而麥克法登有物理學位。他們的研究工作即使從數理統計的角度來看,也都有重大突破。

麥克法登教授曾任《統計物理雜志》主編、《計量經濟學》副主編、《美國經濟評論》及《數理經濟學》雜志等刊物的編委、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美國經濟學會副主席。曾獲1975年美國經濟學會克拉克獎,197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並獲1986年計量經濟學會費希爾勛章、1994年美國農業經濟學會最佳論文獎、2000年美國西北大學耐莫斯經濟學獎。2000年與赫克曼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主要學術貢獻

離散選擇分析

丹尼爾·麥克法登最為突出的貢獻是他對與離散選擇分析(即在不限定決策變換中的選擇)有關的經濟理論和經濟計量方法的發展。

微觀數據經常反映離散選擇。在一個資料庫中,有關個人職業或居住地的信息反映出他們在有限的變動中所進行的選擇。經濟學理論中傳統的需求分析假定個人的選擇是由一個連續變數所代表的,並由此而認為它不適宜於進行離散選擇行為的分析。在麥克法登取得這一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貢獻之前,對此類選擇所進行的經驗性研究缺乏經濟理論的支持。在他所創立的新理論的基礎上,麥克法登發展了一系列可以用於社會科學諸多領域的微觀計量經濟學模型。

麥克法登的離散選擇理論來源於微觀經濟理論,根據微觀經濟理論中的基本假設,個人選擇某一特定的可變換方案,力求達到個人效用的最大化。然而當研究者無法觀察影響個人選擇的所有因素時,他感知到通過具有相同觀察特徵的個人的隨機變數。在麥克法登的新理論中,他開發出微觀計量經濟模型,這些模型可以用於諸如預測將在總體中選擇不同變換方案的佔有份額。

有條件的邏吉特分析

麥克法登的開創性貢獻是他在1974年提出的有條件的邏吉特分析。為了描述這一模型,需要假設在總體中的每一個人面對某一數目(比如說J個)的變換方案,令X代表與每一變換方案相聯系的特徵,Z代表研究者在其數據中可以觀察到的個人特徵。比如說,在對旅行模式進行選擇的研究中,可變換方案可能是小汽車、公共汽車和地鐵,X可以包括有關時間和費用的信息,而Z有可能覆蓋有關年齡、收入和教育的數據。除X和Z之外的個人及可變換方案之間的差異,盡管是研究者所無法觀察到的,也決定著個人效用最大化選擇。此類特徵是由隨機的「誤差項」所代表的。麥克法登推測這些隨機誤差在總體中具有特定的統計分布(稱為極值分布)。

此類模型經常被應用到對城市旅行交通需求的研究之中,它們可以被應用於交通計劃之中,用於檢驗政策措施的效果以及其他社會與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比如說,這些模型可以解釋價格變化、通過改進而獲得的可能性或者人口構成的變動是如何影響使用不同交通方式所佔比例的。這些模型在其他領域也具有應用意義,比如說對居住方式和居住地以及教育的選擇等。麥克法登還將他自己的模型應用到對許多社會問題的分析上,比如民用電力、電話服務和為老年人所提供的住所等。

有條件的邏吉特模型具有在兩個可變換方案(比如乘公共汽車或小汽車旅行)之間進行選擇之相對概率的特殊屬性,而對其他交通選擇方案的價格和質量不予考慮。這一屬性稱為非相關選擇方案(ILA),而這在有些應用中是不現實的。麥克法登不僅設計了確定ILA得到滿足的統計測試方法,而且還引入了更為一般的模型,比如歸巢式邏吉特模型。在此個人選擇被假設為可以在一個特定序列中進行排序的,比如說在研究有關居住地和居住類型問題時,某一個人被假設為首先選擇居住地段或位置,然後再選擇居住類型。

即便有了這些概括和抽象,這些模型仍然對有關總體中未觀察特徵的特定假設相當敏感。在過去十年中,麥克法登構建了模擬模型(採用模擬片段方法)用於對離散選擇模型的統計估測,並且容許比以前多得多的總體假設。計算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這些預測方法的實用性,其結果是,如今個人的離散選擇可以被描述得十分逼真,並且他們的決策可以被預測得更加精確。

著作點擊

麥克法登的主要著作有:

《謹慎選擇分析的替性估計和樣本設計》(1981);

《經濟選擇》(2000);

《觀察性研究:基於樣本的選擇》(2001);

《怎樣量化環境損壞或改善的經濟價值》(2002);

9. 微觀經濟學的鼻祖是誰

硬要找一個經濟學鼻祖的話應該是亞當斯密,其創立了經濟學,而宏觀經濟學是在上個世紀的凱恩斯革命之後獨立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