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韓國留學可以選擇法律系么
回答一:韓國法律系的出路是考律師執照,考出律師執照後可以做律師,或者考完律師執照後再考公務員,考成公務員以後才能當檢查官或法院工作.
回答二:外國人好象是不能申請法律系的,因為學了也不能申請考韓國的律師執照和公務員.除非你是韓國國籍
回答三:韓國的法律和中國不一樣,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你已經拿到中國的律師執照,然後又學了韓國的法律,然後代表中國企業到韓國,聯合韓國的律師打國際官司,但是韓國律師和法官一般是幫韓國人的,你打贏的可能太小了.
回答四:首爾的幾所大學都可以,我小叔在中央大學法律系,聽說還不錯吧.
2. 在哪可以找到國際經濟法的案例分析題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題二2011年06月25日 星期六 8:43
5.甲國和乙國都是《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締約國。甲國A公司與乙國B公司簽訂了從B公司進口l00噸白糖的合同。合同選用了《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FOB術語,並約定付款方式為托收。此後,A公司與承運人C公司簽訂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運輸合同受《海牙規則》的約束),並向D保險公司投保了平安險。艇_AB9tr希望,,號輪按時抵達乙國裝貨,B公司提供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貨物。在「希望』』號輪駛向甲國目的港的途中,因遇台風使部分白糖受損。B公司委託銀行向A公司收取款項,A公司卻以貨物已經發生損失為由拒絕付款。<?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案中的保險公司是否應對該批白糖的損失進行賠償?為什麼?
(2)本案中的承運人是否應對該批白糖的損失進行賠償?為什麼?
(3)本案白糖損失的風險在哪一方當事人?
答:
(1)本案中的保險公司不應賠償。因為本案A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險,本案貨損是因為台風引起,台風屬於自然災害,本案台風引起的是貨物的部分損失,而不是全損,平安險不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部分損失,因此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貨主希望得到此種情況下的賠償,應當投保水漬險,因為水漬險對自然災害引起的部分損失是賠償的。(3分)
(2)承運人也不賠。因為本案貨損是由於天災引起的,依《海牙規則》的規定,承運人對於因此而引起的貨物損失是可以免責的。(3分)
(3)由於本案選用了FOB術語,貨物的風險是在裝貨港船舷轉移的,因此途中的風險是由買方承擔的,即風險由A公司承擔。(4分)
6.美國A公司與我國B公司簽訂了購買一批月餅的合同,交貨日期為當年0eNT-前--N期,以便賣給在美國的華人過中秋節之用。但是,由於我國當年中秋節月餅市場火爆,B公司貨源緊張,中秋節已過了一個星期還未交貨。而美國的實際情況是由於中秋節已過,月餅難以銷售。A公司於是通知B公司宣告合同無效。
問:(1)A公司宣告合同無效是否有法律依據?
(2)A、B兩公司約定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哪一方有可能敗訴?如果敗訴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應怎樣做
答:
(1)A公司宣告合同無效的依據是B公司的行為構成根本違約。B公司延遲交貨,就是違約行為。而且由於中秋月餅是在特定時間銷售的物品,B公司延遲交貨,A公司賣出月餅就很困難,由此會蒙受損失,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A公司根據合同所期待得到的利益,即B公司的延遲交貨構成根本違反合同。B公司根本違反合同,A公司應有權宣告合同無效,可向B公司主張損害賠償。(5分)
(2)由於B公司根本違反合同,B公司會敗訴。B公司不履行仲裁裁決,A公司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向中國法院申請執行。(5分)
7.2004年5月8日,一中國公司與一韓國公司簽訂合同訂購電子零部件5萬套,FCA(韓國某港口)價格條件,2004年11月7日~9日交貨,合同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若發生合同爭議,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解決。後由於此類電子產品價格下跌,同年6月20日,中國公司與韓國公司將訂貨變更為4萬套,產品價格不變。2004年11月8日,韓國公司將貨物交給中國公司指定的承運人。ll月25日,中國公司收到貨物,發現韓國公司所|交貨物仍然是5萬套。
問:(1)FCA的中文名稱是什麼?本案中,貨物風險何時由韓國公司轉移給中國公司?
(2)中國公司ll月25日才收到貨物,能否以韓國公司未按期交貨為由追究其違約責任?
(3)中國公司能否按市場價收取多交的1萬套電子部件?
(4)若其中有l.5萬套產品不合格,中國公司想向韓國公司退換不合格產品,則在實際退回韓國公司前,中國公司應該對該部分產品採取何種措施?有關費用應由誰承擔?
(5)若雙方糾紛經仲裁後,韓國公司拒不執行已生效的仲裁裁決,中國公司如何使裁決在韓國得到執行?法律依據是什麼?
參考答案:
(1)FCA為貨交承運人。本案中貨物風險從2004年11月8日韓國公司將貨物交給中國公司指定的承運人時起風險轉移。(2分)
(2)不能,因為韓國公司已在規定的交貨期內交付貨物。
(3)中國公司可以按市場價收取多交的1萬套電子部件。(2分)
(4)保全貨物,費用由韓國公司承擔。(2分)
(5)依照《紐約公約》使裁決在韓國得到執行。
3. 合同法是屬於經濟法還是民法
合同來法是民法的源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4. 為什麼說《物權法》具有民法的屬性而不具有經濟法的屬性
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專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屬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但對於我國經歷1978年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經濟法」,歷來有爭議,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目前全國人大的主流意見是屬於「經濟法」,但按照德國、法國、韓國等大陸法系國家,它們也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5. 經濟法題目 2010年4月17日,王女士與寧波中旅簽訂了韓國四日游的合同,合同約定出團時間為4月2
1,不知道。因為沒有說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還是有其他生效要件,你告訴我。2,不知道。連合同是否生效都不知道,責任就無從說起。
6. 為什麼說經濟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論市場經濟對法制的要求 論文
關鍵字:腐敗 市場 競爭 市場經濟 法律 法制 制度 發展 經濟
內容摘要:自從黨的「十四大」並確立並實行市場經濟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性的突破性階段。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給我國的經濟的告訴發展開辟了更為宏偉的藍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形成了每年遞增的勢頭。為了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以後政府的重點職能和管理方式也必須要隨之改變。其中,最主要也就是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要加強立法,健全經濟法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同時輔之以法加以保駕護航。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穩步、高速發展,逐步轉變過去國家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模式,實行以經濟手段和法制手段為主,以行政手段為輔的新的經濟管理模式。
一、市場經濟更需要法制護航
現代市場經濟在某種上來說就是法制經濟,也就是對法制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反映了經濟發展要求與現行法制的某些不相適應性。這樣,多種經濟立法就必須盡快提上日程。國家立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以及經濟司法部門,就必須經過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對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實行有效的法律調整。
作為當務之急,政府法制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第一,將國家關於建立、完善和管理市場經濟的重大方針政策和經濟行政措施法律化、制度化,保證市場經濟正當運行的穩定性、連續性和持續性。
第二,通過立法,調整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重要的經濟關系。
第三,制定並逐步完善市場運行規則,切實為企業平等、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以法律做後盾,正確引導市場自我調整機制的健康發展和運行。
第四,切實貫徹實施對市場經濟各種主題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保障各種經濟主題積極參與管理和競爭,實行優勝劣汰。
第五,用法律來調整和推行國家宏觀調控手段,把更多的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直接推向市場,讓其參與競爭,使其更充分地發揮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六,加緊對消費者利益實行立法保護,以法的形式規定生產者、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保證產品質量和信譽,力求更多更廣泛地打入國際市場,加強它們在國際市場和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劃清法制經濟與權利經濟的界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質上是法制經濟。要使市場經濟真正健康、穩步、高速地發展,就必須加強法制,充分發揮法制的積極作用,逐步扼制、清楚「人治」經濟的消極因素和歷史遺留下來的殘渣。
由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封建因素和資產階級自由化腐朽觀念的影響,我國在經濟領域內仍然存在著很大程度的「人治」經濟即權利經濟。要使經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健全經濟法制,首先必須消除權利經濟的干擾。因為權利是處在各個層次中最上層、最有影響力的一環,若不清除和扼制「人治法權」的干擾,擺脫「權大於法」的丑惡現象,法制也將成為一紙空文,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會將無所適從。
權力經濟和法制經濟是根本對立的,相互排斥、互不相容。權力經濟是「人治經濟」,是無規則的,是非程序性經濟,是違反社會和經濟發展現象的。它排斥公平與平等,用權力造成的隸屬關系來強行推行的經濟,而法制經濟則是規范化的程序性的,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律的運行方式。它通過完善的法律手段去保障和維護正當的經濟秩序,保障各種經濟主體的公平、平等的權利。
權力經濟還一貫保護特權,以不平等的身份去敢於經濟。
當前,雖然法制經濟日益占據了主導地位,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但在很多領域里仍然存在著程度不同的「人治」經濟。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危害性不可低估。比如一些身居重要職位的人,利用手中的職權,不懂裝懂,往往與經濟發展規律相背離。甚至於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職權,偷機鑽營、謀取私利,以強權作後盾,以表面現象作幌子,給本地區甚至整個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就需要以強有力的法制為武器,同各類腐敗現象做斗爭。用法制手段來限制行政機關對經濟過多參與。要想做到這一點,不但立法要完備,還要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能因地位的高低,勢力的雄孤而有所偏袒或動搖。對於高層領導層中出現的觀念更應分清施肥,對發法者應依法執行,不可手軟。嚴禁這類人用「治外法權」的權力經濟去沖擊法制經濟的發展和正當運行。「徒法不足以自行,非善法也!」所以,我們必須要秉公執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經濟立法,完善市場經濟機制
在市場經濟確立以前,我國的經濟體制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模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很少有法律意義上的財產權,也缺乏自己真正的自主決策權和自由經營權,企業基本上是在經濟中運行。各企業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有行政手段加以調整,風險也由國家來承擔。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機制的出台和發展,就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新情況。其中有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就是「競爭」。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各類經濟實體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入市場經濟競爭的大潮中。
雖然我國經濟組織件的競爭其基本性質和根本利益相一直,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也不可避免地要實行優勝劣汰,以求刺激經濟的發汗。隨著企業風險的加大和責任的自我承擔,就需要競爭參與者用各種合法手段和途徑盡量減少、避免競爭帶來的風險。比如在期貨交易中,有些生產者和經營者就是通過期貨交易中的「套期保值」的手段來減少和避免風險的承擔。但有些競爭參與者也會通過非法的手段和途徑去逃避風險,獲取利潤,這就會不免引起一股濁流對市場造成沖擊和侵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不正當競爭」。
1993年9月2日《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頒布實施,為社會主義市場競爭提供了法律上強有力的保障。該法作出了一系列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保障市場正規發展的規定,從法律上根本確認了一切參與商品生產和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最尋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嚴禁以任何不正當的手段參與競爭,損害他方的利益。
《反不正當競爭法》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它將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指定出來後,若不加以認真地貫徹實施,也會成為一紙空文。
市場面臨的第二大問題,就是「保證產品質量」問題。在市場經濟的競爭大潮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等種種違法亂紀現象,從而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使用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就需要以強有力的法制手段調整山品經營。生產者的違法行為,追究其法律責任。真正實行產品質量法規的種種規定,使使用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可靠的保障。如「包修、包退、包換」的產品質量「三包」制度,就是保護使用者消費者權益的產品質量制度。如有違反,就會依法追究生產經營者的經濟責任、行政責任,直至刑事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頒布實施,也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保障,依據法律武器,也使司法機關有據可查,有章可尋。
四、正確處理市場經濟對教育領域的沖擊
時常經濟的實行,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經濟的開放搞活,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也逐漸以不同的方式投入了競爭的行列。為使參與競爭的經濟主體在智慧、技術方面得到有力的支持,國家已允許更多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從事第二事業。多渠道智力的滲入,給企業注入了突飛猛進的活力,增前了競爭力,在經濟實力的增長面前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股股不正當的博覽,而且大有向廣面發展的勢頭。
對教育領域的最大沖擊,就是對師資力量和教師隊伍的影響,特別是高等院校教師隊伍的情緒已不穩定和不連續。隨著政策放開,越來越多的人投入「下海」的熱潮:或停薪留職,或乾脆辭職。為長遠之計,我們不得不為這個問題引起重視。一個有才能的教授,的確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我們也應想想,失去了一個教授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壞處。他辭職或停薪留職會誤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這種看不見的財富比起下海多帶來的效益,誰優誰劣?我們自然心中有數。前二年不就有關於「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爭論嗎?
隨著《教師法》的頒布實施,對師資不穩定和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偏低等有了較大改善,對教師從事第二事業和停薪留職與停職等做了適當的限制,我國教育管理逐步納入法制軌道,為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五、加強工業產權立法
在工業產權方面,我國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對《專利法》和《商標法》的修改,更加完善了工業產權保護制度。但是,在這些方面也存在些不足,主要是對侵權行為處罰條款尚欠完備和力度,在很多方面存在著較輕的現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自我調節的深入,工業產權方面的糾紛日益增多和復雜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侵權行為的增加。
對於市場,目前還有很多人缺乏必要的了解。一提起市場經濟,就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是自由發展,無所制約的經濟。其實,市場經濟並非資本注意固有的東西,也表示資本注意的專利,這種市場經濟是不分民族和國界的,也是沒有階級性的。只是在資本主義國傢具體實施市場經濟時無可避免地為其注入了階級性。我們國家實行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與經濟規律共同作用的市場經濟。很多人對市場經濟與競爭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誤解,如認為自由競爭是只要能把經濟搞上去,可以不擇手段等。從而使市場競爭蒙受了不白之冤。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侵權行為。這其中雖不乏明知故犯者,但更多的是因誤解而犯了錯誤。為了有效地抵制、防止、懲罰各種侵權現象,有必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工業產權立法,增大法制工作力度。
六、懲治腐敗與健全制度
當前,腐敗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腐敗現象的蔓延之勢並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深度與廣度已超過建國以來的任何時期。盡管各地紛紛報道破獲多少大案要案,懲辦了多少腐敗分子,但我們認為,評估反腐斗爭的成果和標准,不僅僅在於數字,而是要看是否有效地遏止了腐敗的勢頭和建立起了相應的制度。
(一)腐敗與市場經濟
面對日益嚴重的腐敗問題,人們必然會提出,腐敗與市場經濟有什麼關系?腐敗是否為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我們認為,從世界和中國歷史與現狀看,腐敗與市場經濟的確存在著某種聯系,尤其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腐敗就更容易滋生。這是因為,第一,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企一家,企業沒有自身獨立的利益追求,也就不存在權錢交易的基礎。但市場經濟不同,市場經濟是利益經濟,追逐利益是市場主體的主要動機和目的,正是在利益的驅動下,經營者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才得以充分發揮,經濟才能得到高速有效的發展。因此,追逐利益本身並沒有錯,但追逐利益必須通過合法正當的途徑。當利益的追逐者與能夠為獲取利益提供便利條件的政府權力行使者勾結在一起時,腐敗就有了產生的條件。尤其在新舊體制交替過程中,權力還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序內掌握著經濟命運。由於制度不嚴,權力制約不夠,市場主體與政府機關很容易結為一體,從而為滋生腐敗提供溫床。第二,市場經濟使商品豐富,消費提高,這是市場經濟有利的一面,但同時也激發起個別人對金錢的貪婪,在長期消費水準很低的情況下,這種貪婪會相當強烈。當然,對金錢的貪婪不僅僅是由於消費的刺激所致,還包括制度不嚴,監督不夠。凡此種種,都說明,市場經濟與腐敗有著某種必然聯系。承認這種聯系,無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必然性,不承認這種聯系,卻會使我們喪失對新形勢的判斷力和對反腐斗爭的清醒認識。
(二)防治腐敗必須靠健全的制度
國外的歷史經驗已經證明,新加坡、香港、韓國以至我國台灣地區等在其經濟發展時期,都曾有過嚴重的腐敗現象。但是前行者的新加坡,他們在反腐斗爭中已經取得顯著成就,完全掌握了斗爭的主動權,後進者的韓國也正在取得節節勝利。至於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十九世紀也曾有過"贓物歸勝利所有",合法進行權錢交易的時期。但通過一系列法制建設,腐敗現象早已被控制。很顯然,所有這些例子都說明,腐敗的產生是不可能避免的,反腐敗勝利也不是說腐敗從此絕跡,反腐敗斗爭的勝利指的是腐敗現象的蔓延之勢已被遏止,並被各種已經建立的法律制度控制在較小的范圍以內。要走到這一步,"事在人為",只要我們有打擊和控制腐敗的自覺和決心,採取正確的方法,我們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檢討近年來我國反腐敗斗爭的經驗,有四點需要注意:
1.加強制度建設
對腐敗分子必須下決心懲治,但嚴懲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如上所述,為什麼那麼多腐敗分子眼看著身邊的腐敗者陷入泥潭,但仍循路追隨?為什麼權錢
交易防不勝防?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制度問題。小平同志早已指出,制度問題更重要。制度好可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面性、穩定性和長期性。③穩定性、長期性的制度建設,也就是法律建設。
制度建設中目前最值得注意的是政務公開制度。"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就不易產生腐敗。這幾年來有些地方提倡過"二公開一監督"之類的制度,行之有效,但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恆,就是沒有制度化,規范化,法律化。
2.改革監督體制
縱觀中外歷史,由於監察工作的特殊性,監督部門的體制與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體制有別,主要特點是:一是權力集中, 不以級別分配權力,即使級別不高的工作人員,在其職權范圍內也享有必要的調查、職證權,可以直接向高層次的領導人員發問調查,後者必須合作;需要立案,逮捕的,除本機關的審批程序外,不受其他任何機關和個人管轄。二是一般都實行垂直領導,以避免干擾。三是監督機關的工作人員素質高,社會地位高,待遇高,使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引以為榮,無後顧之憂,敢於執法。目前我國監察體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已十分明顯,只要這種體制不作改變,反腐敗就難以取得實效。因此,用法律形式將改革後的新監督體制固定下來是十分必要的。
3.輿論監督
必須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在反腐敗斗爭中作用,揭露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使每個敢冒被嚴懲風險的貪官污吏時刻處於嚴密的輿論監督下,文革時期形成的所謂報刊點名必須經過上級批准之類的程序應該廢止,代之以如果輿論報道失實應追究報道者法律責任的制度。制定新聞法是當務之急。
4.建立權力制約機制
消除腐敗的根本途徑是建立起權力制約機制。在加強司法機關獨立的審判檢察職能時,還必須加強國家機關之間的監督和制約,重視對監督者的監督,避免出現任何不受制約的權力。
七、 市場呼喚法制
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沖擊著我國的各個生活、生產領域。為使市場更加健康、穩定、持續、高速發展,就有必要為這制定出一系列很好的、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這就為法制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使我國經濟立法更趨完善,不但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且在立法時要其具有較高水準的連續性、完善性、科學性、嚴密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超前性。
參考文獻:
[1]劉偉、梁鈞平著《沖突與和諧的集合:經濟與倫理》,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張維迎著《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版。
[3]邱偉光《學校誠信道德建設的問題和方法》,《思想·理論·教育》,2002年第2期。
[4]黃庭鈞、黃全權《打造個人信用的大廈:上海的實踐》,《新華文摘》2002年第2期。
[5]《中國入世議定書》,《今晚報》,2002年1月16日。
[6]《思想道德同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法律案例評析》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8]崔敏:《關於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載於陳光中、江偉主編《訴訟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9]廉雅榮、薛瑞麟:《俄羅斯的司法改革》,載於陳光中、江偉主編《訴訟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10]何德榮、宋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法院司法體制》,載於《法律適用》2000年第1期。
[11]薛阿平、 姚旭斌:《從監督走向制約》,載於《法學》1999年第9期。
7. 我在韓國 可以報名會計師考試嗎
應該可以吧,我以前就是讓別人替我報名的呢,按照當地的需要准備證件,一般需要身份證等相關證件。
不過要報考經濟法和財務管理的話,每門課至少要准備240個學時
8. 合同法屬於民法還是經濟法
屬於民法。
民法是指規定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公民與法人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實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商法被認為是民法的特別法和組成部分。
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上述兩條表明了合同法的立法目的,符合民法定義。因而合同法屬於民法范疇。
拓展資料
民法為市民社會法。法律作為行為規范一般都是以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通過對人的行為調整,以達規制人的行為之目的。但當出現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的區分後,人在群體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了,這也就產生了法律對人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要求。
譬如,在政治國家,人被稱為公民,法律對公民的要求是強調奉獻,一切聽從國家召喚。而在市民社會中,人被稱為市民(行為主體最初是自然人,以後才有法人等),則具有自利性,受利益驅動,為生存而努力。法律將合理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稱為「經濟人」,通常對其提出不得為惡的「毋害他人」的較低要求,而不以道德和宗教「愛你鄰人」為標准。
網路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