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真相

經濟學真相

發布時間:2020-11-26 11:17:12

經濟學為什麼可以解釋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夠成為有錢人

別人工作,你工作,別人休息,你工作,別人玩,你工作。學會掌握至少一門外語。學會掌握至少一項經濟技能,如股票。有錢不是一朝一夕,貴在平時的積累。其實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只有懶惰的人。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幻想,腳踏實地,過好現在。只要努力過,不說成為億萬富翁,至少也過的富足,家庭幸福。希望你可以成為有錢人。

㈡ 求《經濟學詭計:徹底揭開社會經濟運行的真相》讀後感。

參考答案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齒還有愛情。

㈢ 被掩蓋的經濟學真相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706930.html?from=isnom

㈣ 經濟學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讀後感

[經濟學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讀後感]

經濟學真相
——郎咸平教授所撰《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讀後感

年前有機會聽了郎咸平教授的一次講座,本來是要寫博文的,經濟學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讀後感。但郎教授在講座伊始就提了3點要求:1、不允許錄音。2、不允許攝像。3、不允許寫相關博文。出於對他的尊重,講座內容我決定不置一詞。

郎教授演講那天,會議廳的門口設了書攤,專賣他的書。主持人告訴我們,講座間隙可以拿著他的書找他簽名。這也是講座的主辦方一貫的做法,演講者能多推銷書籍,聽講者也能乘機索要簽名,皆大歡喜。我後來就買了郎教授最新出的一本書《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沒想到郎教授卻耍起了大牌,一到休息時間就躲進貴賓廳,再不露臉。這讓我十分惱火。我覺得我是否稀罕他的簽名是一回事;但他賺走了我的錢,拒絕簽名顯然有點過分。後來我找到會務組,讓他們幫助解決了。我下面要寫的讀書心得就是關於這本書的。

在閱讀《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之前,我不曾看過郎教授寫的書,但卻看過別人發給我的不少郵件,內容都是郎教授闡述的經濟觀點。看了以後,我就有兩點體會:第一,這人挺牛的。第二,這人狂得可以。看完這本書,這兩點體會就更深了。

先說郎教授的牛。舉兩個例子。一個例子是富士康。富士康事件是2010年最轟動的事件之一。事件發生後,包括我在內的廣大民眾基本上都把矛頭對准了郭台銘,認為富士康是血汗工廠。但郎教授卻透過現象看本質,告訴我們悲劇的真正製造者是美國蘋果公司。他在書中尖銳地指出:「按照我們的發現,蘋果在盡一切可能擠壓富士康的利潤,富士康只能靠加大員工的勞動強度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必須進行半軍事化管理才能滿足蘋果的要求,所以說蘋果就是美國人虛偽的化身,蘋果才是造成80後、90後年輕人自殺的真正背後黑手,富士康只是它的工具而已。」
他得出這樣的結論絕非信口開河,有強有力的數據做支撐,他寫到:「每一個ipod富士康只能拿到4美金,占利潤的1%還不到,因為這裡面還沒有剔除電費、設備費用、材料費用等等這些生產成本,其他99%的錢都是被蘋果賺走的,讀後感《經濟學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讀後感》。」

還有一個例子是年輕人拜金。該書第六章的小標題是《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沒有出頭的機會》,章節中提到了被扭曲的相親產業鏈,並引用了馬諾的話:「我寧願在寶馬里哭泣,也不願在自行車後面笑。」說實在的,我對惡俗的相親節目十分不齒,對馬諾們也十分鄙視。只把這一現象簡單地歸結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未曾探究過深層次的原因。郎教授卻剖析道:「當我們在罵這些人拜金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這個社會其實並沒有給她們一個公平成長的機會。我們整個社會上升的渠道已經被少數人掌控了。當這些年輕人感覺到前途無望的時候,她們發現只有一艘船可以搭,就是嫁人,嫁給什麼樣的人才能有出頭的機會呢?對於她們來說,嫁個有錢人是個不錯的選擇……美國這個社會的可貴之處是什麼呢?那就是給每一個人一個暢通的上升渠道,也就是所謂的美國夢……我們之所以拜金,就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沒有給每個人一個平等的機會。」

看到這兒,也許有人會說,發發牢騷、罵罵娘誰不會,郎教授和我們比,只是罵法新鮮一些而已。錯!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水平上,郎教授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牛人。他在回答「為什麼」的同時,不時提出良好的建議。比如還是富士康,他認為中國的代工企業可以嘗試放棄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轉而學習「佳能」的「細胞式」生產方式,即一定數量的人圍成一圈,共同完成幾道工序,圈裡的每個人都會生產這幾道工序。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某個人的缺勤不會成為生產瓶頸。第二,人是社會動物,邊生產邊交流,不僅不會降低生產效率,反而能提升效率,實踐證明也是如此。

再來說說郎教授的狂。《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這本書的字里行間可以印證這一點。郎教授在前言中無情地撻伐我們的政府只知道動用「打壓」這一種手段來處理問題;正文中又多次嘲諷一些所謂的專家愚不可及。但,誰讓他有狂的資本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郎教授這本書里談論的都是當今社會的焦點話題(總共有十六個),包括「為什麼我們的工資這么低」,「為什麼我們的房價這么高」等等,如果你不想糊里糊塗過日子,並想有一些應對之策,看一看,很值!

〔經濟學真相——郎咸平教授所撰《我們的日子為什麼這么難》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㈤ 最近看到的一個經濟學原理,現在一時找不到出了,大致就是「社會生活

中國的傻吊談博弈 必談納什均衡

來源:美國資訊網;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0、1、二維平均,稱平衡,0、1、2、三維平均,稱均衡。

在0、1、二維記錄的系統中,有一個馮·諾依曼極小極大定理,0、1、二維系統就不存在平均律,就是不存在均衡,納什均衡當時就遭到馮·諾依曼的貶低、嘲笑和斷然否定。

談到「納什均衡」,有位記者請納什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他的理論。納什說;「『納什均衡』並不高深,它就像中國人發明的一種、三個人玩的撲克游戲,「納什均衡」就是一個簡單的三人博弈游戲」。中國有那麼多人玩撲克,又玩了那麼多年,納什均衡還提醒了中國人半個多世紀,中國人竟沒有一個人發現三個人玩的撲克游戲中、還有一個『均衡占優理論』。人們不禁要問;納什他自己玩過幾次三人撲克游戲?他和誰玩的?他是怎麼發現的均衡?均衡理論又是怎麼單方占優的?在他所有的文章中,為什麼沒有對中國的撲克游戲展開敘述,一副撲克他說三個人玩,一個人18張牌,它是怎麼個均衡法呢?他在60多年的時間里,沒有給出下文令人失望。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科學家在納什均衡理論中、尚未發現博弈占優策略的任何跡象。在納什的語文學中,就沒有出現過一次0、1、2、三維均衡的概念,納什均衡哪裡來。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理論沒有任何明確的說法,納什均衡是美國偽造的產物,傳到了世界各地,當然也傳遍了中國。「納什均衡」的本質,是對中國人的發現、發明、創造精神的一種羞辱。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二維平衡是指生物的競爭行為,三維均衡是指自然的優劣特性。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揭開納什均衡的畫皮,露出真相。【如果納什均衡是以納什的名字、命名的一個博弈論術語;假如我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一詞、均衡也就是純凈的博弈論術語;倘若所有博弈論的文章中、都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再讀一篇篇博弈論文章、也都是圍繞著均衡一詞展開的敘述;發現通篇文章邏輯不通、詞意變異、不知所雲;只要是屬於納什均衡的理論文章、去掉納什名字之後、納什的鬼魅就出現了;通篇文章,捕風捉影、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添油加醋又像是瘋言瘋語,更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是納什,均衡-是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 之所以鬼魅,納什自己不知道什麼是納什均衡,追隨他的門外漢,都假裝懂得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把所有的門徒變成了精神病、變成了不懂裝懂;任何人談到納什均衡,就像掉進了魔鬼坑,開口就是自問自答、自說自話、反復無常、自己感到莫名其妙時,還會自圓其說。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一份內容不明的謎語,它似乎和任何可理解的邏輯語言都對不上。博弈聖經著作人把「納什均衡」戲稱為「傻吊博弈的圖騰」。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說納什均衡是一份學術遺產,那就是學術中、獨一份的滑稽遺產,他的滑稽級別、足夠七星級。納什均衡是什麼,納什自己不知道,中國的傻吊全都知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成了中國的一個宗教,追隨他的門徒;有無知的青年、有無畏的傻吊、還有無恥的教授。」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中國的傻吊談博弈,必談納什均衡。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中國人醒來吧,應該捫心自問;「納什均衡」既然像是中國人發明的三人撲克游戲,它的游戲規則是什麼?游戲理論又是什麼?中國人從三個人玩的撲克游戲中、也可以說從「納什均衡」中、到底學到了什麼?納什演示「納什均衡」用的數學符號,是簡單的游戲規則、進行了毫無意義的重組。納什是被媒體炒作、捧殺、被逼無奈時,在紙上寫寫畫畫、無可奈何作出的符號游戲、只是一個姿態。按照博弈聖經著作人給虛擬經濟下的定義,虛擬經濟的使用的是單純一性的物品,(也許是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錯發給了納什,他又不肯退回獎金)納什均衡的行為姿態,不再是博弈論術語,而是虛擬經濟。

博弈聖經著作人給虛擬經濟下了一個難以啟齒的定義;猶如看魔術大師讓一群狗爭奪一塊骨頭,讓眾人押注的賭博游戲。【通俗的解釋虛擬經濟是由單純一性的一個物品(字畫或古董)、單純一性的一個姿態(逞能擺架子,裝大官、充大款)、單純一性的一個玩物(藝人玩猴)】納什單純一性的一個姿態(就是那些數字元號)。

納什在20多歲時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他想像的世界裡,是魔鬼、武士和納粹,他覺得自己一直生活在別人的威脅下。他擔心自己隨時會被其他人殺害,他對世界毀滅和自己的死亡有深深的恐懼。

一天早晨,納什拿著一份《紐約時報》走進辦公室,對著空氣說,報紙頭版左邊的文章里、包含著一條來自另一個星球的數字信息,只有他能破解。並且認為自己、是政府對抗蘇聯的間諜,他整天在數字中尋找拯救美國的密碼,他的幻覺也日益嚴重。

最終納什的家人和朋友、決定將他送進醫院治療,在醫院他認為醫生是蘇聯人、要追殺他。經醫生診斷,他得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也更加嚴重。一個被「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傷害的大腦、一個准精神病人、妄想的「納什均衡」博弈占優理論,可信嗎?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一詞,像是宗教的「聖言」,追隨它的門徒,各自像精神病人一樣、在納什均衡中尋找理由,都想找到合理的理由解釋「納什均衡」,其結果把納什均衡變成了博弈宗教、納什變成了教主,門徒解釋納什均衡的瘋言瘋語,其實就是胡說八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中國的教授抄襲「納什均衡」作為標題,捕風捉影、以訛傳訛的炒作,是為了編書、售書、掙錢,假如讀者想通過「納什均衡」想占優、想贏錢,就應該先查查納什50年以來講過一句「贏錢」嗎,他贏過一次嗎?因為沒有在賭場中驗證,他受到了愛因斯坦的冷遇。【納什既然是個數學家,他就應該把占優策略給出一個數字量化的數學公式、或者是一個數學模板,讓所有的人都能成功模仿,也就是說,無論是傻吊或天才操作它,都是一樣的贏。】

科學的有效性,就應該像打電話一樣,只要給出一個電話號碼,無論是傻吊或天才有序的按下按鍵,都是一樣的打通電話。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科學家的博弈功能,是讓其傻吊與天才同等水平。人們等到納什車禍身亡、全無博弈取勝的結果,歷史證明他就沒有所謂的占優策略。「納什均衡」它會是什麼?它像UFO一樣詭異、令人百思不解。「納什均衡」的鬼魅讓人想入非非,層出不窮的解釋讓人匪夷所思。

美國學術傳媒瘋狂炒作,把納什說成天才,吹捧了半個多世紀的納什均衡、什麼非合作博弈策略、什麼博弈佔有策略,全世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尋找、驗證、竟然沒有一個人找到贏的策略。納什均衡荒唐的理論屬性、確定了它是學術界丑聞的特徵。納什天才的「納什均衡」,一定會淪為世界的一大笑柄。

1958年,從《財富》雜志對納什的炒作,把納什評為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出色的人物之後,納什就迅速贏得了榮耀。他到處講學、演說,與各國大牌數學家會面,事業如日中天。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電影《美麗心靈》用構思、杜撰的藝術形式、編造了納什戲劇性的一生,「納什均衡」像西方宗教的「經文」一樣,演變成了博弈宗教傳奇。諾貝爾經濟學獎意外地、砸到納什頭上的那種巧合,給了納什幸運的一生、羞羞答答的一生、不願見人的一生、學術欺騙的一生、也是他難堪的一生。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半個世紀前,一個「驢頭不對馬嘴」的概念,納什之所以一直沉默,是因為他沒法說,他不敢說,他到死都不會說。【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從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到納什2015年5月23號出車禍死亡,中間有一年半時間他沒有作出回應。】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幾個(因為博弈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管理股票的炒股公司,因虧空、也關門大吉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委員,斯塔爾說;納什均衡是一個博弈取勝的幻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均衡、不知道怎麼單方占優、不知道怎麼取勝。因此,納什在世期間不會向世人做出博弈如何取勝的解釋,所以他一直保持沉默。斯塔爾還說;我們今天既然把納什均衡帶到公眾面前,可以斷定,未來一定會出現博弈的取勝理論,大家擔心納什均衡可能一敗塗地,若干年後將變成一大丑聞。

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

㈥ 這才是經濟學-經濟學的誤解與真相txt全集下載

這才是經濟學-經濟學的誤解與真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㈦ 為什麼經濟學經常能給人震撼的感覺呢

我剛開始學習經濟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被震撼到的感覺,看世界的角度為之一變。

那經濟學的視角和我們的日常視角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經濟學經常能給人震撼的感覺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的日常視角,是億萬年進化而來的直覺。直覺本來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是大自然最寶貴的饋贈,是一個幫助我們高效地趨利避害的反應系統。

但是請注意,進入現代社會之後,人類的生存處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從熟人的群居生活,變成了陌生人的大規模協作。

那整個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也就大不一樣了,在這個新環境下,如果我們再通過直覺看問題,不僅看不到事實真相,也得不出有效的策略,更沒法做到趨利避害。這個時候經濟學就來了,那經濟學是幹嘛的?

經濟學本質上就是要總結這種陌生人大規模協作社會的運行規律。之所以經濟學上的很多結論經常讓我們大跌眼鏡,就是因為它往往和我們的直覺相反。

這么說有點抽象,還是來舉兩個例子。

在媒體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對所謂「行業暴利黑幕」的揭露:某某行業,商品的進貨價低得驚人,而銷售價則非常之高,所以利潤高得驚人,簡直就是暴利。

比如眼鏡行業,就經常遭到這樣的指責,據說高檔國產眼鏡片的利潤在95%以上。如果是真的,那確實要算暴利了。

再比如說鋼琴,有人就告訴我,一架鋼琴的進貨價不超過一萬,但是賣給你要好幾萬,幾倍的利潤,這是不是也是暴利呢?

可是如果你反過來想想,如果賣眼鏡、賣鋼琴那麼掙錢,為什麼眼鏡店、鋼琴店也會倒閉呢?

我們羅輯思維節目的策劃人李子?D告訴我,他家附近就有個眼鏡店,最近因為生意不景氣,就把半邊店面租給別人賣服裝了。95%的暴利,怎麼還會不景氣呢?應該是數錢數到手軟啊。

其實稍微算算賬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有的商品,比如鋼琴,單品可能利潤率很高,但一年也許只能賣出去幾台。而有的商品,比如礦泉水,單品利潤率很低,但是每天都在大量走貨,總體算下來,其實沒准比賣鋼琴賺的要多得多。

你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如果從直覺出發,那看到的就是「銷售利潤」,就是「售價」減去「進價」的利潤。

但是,如果把視角提升到整個社會的高度,我們就不僅要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還要從做生意的人的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從買賣人的角度算賬,是另一種利潤,叫「投資利潤」:也就是他投進一筆錢去,一定時間後(比如一年之後),到底能掙回多少錢。

不同行業的銷售速度大不一樣:有的行業,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銷售頻次低,單筆銷售利潤驚人;有的行業,天天都有買賣,忙得不可開交,資金快速周轉,雖然銷售利潤率很低,但總體核算下來,大家其實賺的錢差不多。

換句話說,不同行業的銷售利潤率有很大差異,但各個行業的投資利潤率其實相差不大。

有人說不對啊,有的行業分明就是很賺錢的,比如說游戲行業。

有新聞報道,某款游戲一天就能賺將近一個億。確實有這樣的明星游戲,但是如果你說游戲行業都非常賺錢,這就是咱們直覺的偏差了。

實際上,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電子游戲行業整體仍然是虧損的,大量游戲公司投資下去,實際上是血本無歸的。

你看,直覺和事實的差距有多大。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請問商家在媒體上做廣告,廣告費到底是誰出的?

直覺的答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廣告費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當然是消費者出的了。如果你這么理解問題,那就很可能得出兩個推論。

第一,如果企業不花這么多錢做廣告,自然也就節約了成本,那產品的價格就可以低一點。或者把錢花在產品本身上,增加研發經費,多多創新,提高產品質量,不是更好嗎?

你還別說,真就有人認真討論過,讓政府出面限制或者取消廣告。他們認為,廣告是市場競爭造成的一種浪費。

如果你接受這個觀點,廣告是浪費,那第二個推論也就順理成章了。

你想,某明星只是在電視廣告中舉著飲料瓶扭扭屁股,呲牙笑笑,就拿走幾百萬幾千萬的廣告費。而買飲料的消費者,每買一瓶飲料,就要交給那個明星一些錢。明星都那麼有錢了,消費者還要補貼他們,說得不好聽,這完全是一個「劫貧濟富」的邪惡過程啊。

你看,從一個認知出發,居然我們推導出了一種情緒,而這種情緒,分明是有問題的。

後來經濟學家知道了,上面這種論證是錯誤的。

在市場中,廣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雖然從財務上看,所有的廣告費用都由最終消費者承擔,但好的廣告其實是減少而不是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

這種說法肯定和許多人的常識,或者說直覺沖突,所以有必要解釋一下。

廣告的作用是推銷,擴大銷售量,那在不同的銷售量下,商家願意給出的價格是一樣的嗎?

比如說,賣一種產品,一年賣一萬個,企業定價是每個10塊錢。如果你問企業老闆,假設我有辦法讓你一年賣1000萬個產品,你願意降低定價嗎?

所有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有一種效應叫「規模效應」。能賣1000萬個,算到每個產品里,各個方面的成本都在劇烈下降,那賣給消費者的定價當然就可以大幅度便宜下來,增加競爭力。

那誰能讓一個商品從一年賣一萬個,變成一年賣1000萬個呢?

答案就是廣告。

對,雖然直覺上,廣告費是消費者出的。但是所有做了成功廣告的商家,產品銷量急劇擴大,通常都會帶來價格的下降。所以,廣告費的本質是啥?

是廣告創造了規模效應,這個規模效應帶來的好處,由商家、消費者和廣告媒體三家瓜分。

這就回到了市場的一個基本原理:沒有創造價值的環節,在市場中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反過來說,只要在自由市場中長期存在的東西,就一定創造了價值,而不是製造了浪費。

那你可能會說,剛才說的是廣告成功的情況,但是商家做廣告,不見得會成功。如果商家做廣告失敗了,那廣告費是不是就轉嫁給消費者了呢?

這更不可能啊,廣告失敗,銷售量沒有增加,企業家只好自己承擔廣告費,這叫「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他怎麼還能有膽子漲價,讓消費者承擔廣告費呢?這是商業上的自殺。

你看,學經濟學的樂趣就在這里——它讓你時刻反省自己的本能反應,讓你換一個角度來看周邊事物,在雲開霧散的那一刻,你會更接近世界的本來面目。

㈧ 《不平等經濟學》講出了什麼真相

市場經濟是結果導向型,提倡按勞分配,能者多得。促進效率,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優勝劣汰」:注重結果,達到結果的能存活下來,並過得很好,而沒能達成結果的允許餓死,無論你有多麼努力。於是在這樣的分配製度下,貧富分化會特別極端。
而福利經濟提倡資源人人有份,做到「絕對平等」(注意,這里是平等,而不是公平)。但這樣的「平等」分配下容易產生「道德風險」。(說白一點就是,誒,我就是啥也不幹也不會餓死,那我還幹活作甚?)

至於為何會有市場經濟和福利經濟的分化,關注兩個問題:
1、資源的有限性;資源的有限性自不必多說,人口是一直增長的,但是可分配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尤其是資源消耗速度遠遠高於資源循環速度的當今社會,資源的稀缺性是資源分配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2、天然稟賦的差異性;關於天然稟賦的差異性有兩點:
(1)同質稟賦的高低:比如跑步中,有人身高,腿長,一般跑的能比普通人快;
(2)稟賦的異質性:比如,有人擅長思考,有人擅長勞作,雙方都對社會有貢獻,那麼這樣的輸出帶來的社會正效益結果,應當如何進行橫向比較?

由於資源是有限的、而且人的稟賦是有差異的,所以分配上,平等和效率就像天平的兩端。
當你以效率為重,不得已就必須犧牲一部分公平,就是所謂的市場經濟,「優勝劣汰」。因為市場經濟提倡的就是多勞多得,沒達到結果的一律淘汰;
當你以平等為重了,不得已就犧牲效率了,如上面所說的道德風險。給你不讓你餓死的保障,反而你就覺得可以不用幹活了,於是就犧牲了一部分效率。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真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