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學中 為什麼用 T 代表 「各類商品交易數量」
MV=PT 該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時期流通中貨幣的平均數量;V表示一定時期單位貨幣的平均周轉次數即貨幣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表示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數量
T代表 transactions.交易的意思
交易方程式MV=PT 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歐文•費雪提出的關於貨幣數量理論的方程式。
不知道有沒有很好地回答你的問題,呵呵。
B. 請教經濟學中三個概念的區別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數量
「需求」的定義要看英文,是demand還是want,關鍵是不同人對它有不同理解和使用。有人把「需求」與「慾望」(want)相當,有人把它與「需求量」相當。
demand:一般指既定約束下能最大滿足慾望的對商品的消費量(所謂「有效需求」——「有效」兩字在經濟學中是重贅的,只起到強調作用),這時,需求與需求量不必太過區分。正如物理學中的「能量」、「質量」這些概念,這些概念本身就是幾種量,其名稱就包含了「量」字。說「質(能)量的大小」,人們也不會感覺重復累贅。
望採納,謝謝!
C. 經濟學問題:比較市場數量與最優數量的大小,從效率(總剩餘)角度說明為什麼常常出現教育不足
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稀缺性(scarcity)
最優研究的問題和經濟物品都是以稀缺性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於人的需求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鈈足的,也就是資源的有用性與有限性人類消費各種物品的慾望是無限的,滿足這種慾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而隨意取得,稱之為自由物品如陽光和空氣;但絕大多數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為世界上的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是有限的這種囿限的、為獲取它必須付出某種代價的物品,稱為「經濟物品」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地球上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慾望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經濟學最優的一個重要研究任務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抉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土地、勞動、資本品如機器、技術知識)來生產各種商品並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進行消費。」也就是從經濟學 最優角度來研究使用有限的資源來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
2.經濟學 最優(economics)
最優是研究如何將稀缺的資源有效地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以使人類的慾望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科學時下經常見諸國內報刊文獻的「現代西方經濟學 最優」一詞,大多也都在這個意義上使用。
3.效率(efficiency)
效率指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產出與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與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效率與產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與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說,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須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產出 4.平等(equity)
平等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即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平等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存在永恆的公平在不同的社會中,人們對平等的觀念是不同的平等觀念是社會的產物,按其所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平等又是一個客觀的范疇,盡管在不同得社會形態中平等的內涵不同,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對平等的理解不同但平等具有客觀的內容,平等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觀性。
5.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指將一種資源用於某種用途而未用於其他用途所放棄的最大預期收益。…
所以,教育本身並不提高一個人的能力…基於這種考慮就會投資不足,出現所謂的無效投資問題。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D. 計量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等學科的區別
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研究方向不同、學習內容不同、發展特點不同。
1、研回究方向不同:計量經濟學答為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數量經濟學為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指導下,以質的分析為基礎,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2、學習內容不同:計量經濟學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數量經濟學根據經濟理論在質的分析基礎上,利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性的經濟學科。
3、發展特點不同:計量經濟學主要用於微觀經濟分析,宏觀經濟理論出現後,在宏觀經濟方面的應用發展很快,由於計算機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更加促進了計量經濟學的發展;由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和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姆欽諾夫等發起的現代經濟數學的研究,標志著數量經濟學的產生。
E. 數量經濟學和金融學有哪些差別啊
想去銀行,那你怎麼讀金融學和經濟學呢?國內的金融學=貨幣銀行學,你學完去銀行能做什麼呢?
F. 大家好,問個經濟學基礎的問題: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是如何統計的比如聽到人說,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1、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它由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際收入兩部分組成。國際上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壞,最常見的經濟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
2、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往往會採取緊縮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就宏觀經濟形勢好壞而言,最佳狀態是溫和通脹,即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保持通貨溫和膨脹。
3、就業率,也會被引述為失業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的高低決定的,政府往往根據就業率的高低來制訂各項財經政策,而這些政策又會對股市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4、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其他國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的記錄。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兩部分。經常項目收支主要包括貿易、勞務和單方面轉移。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作用結果是匯率。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則該國貨幣堅挺,有升值潛力;反之長期逆差則貨幣疲軟,貨幣有貶值可能。
G. 數量經濟學與金融學有什麼不同
數量經濟學舊稱經濟數學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指導下,以質的分析為基礎,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社會主義經濟科學的一個新分支 主要研究內容有: 1、經濟數量關系的概念、特點及研究經濟數量關系的作用; 2、經濟數量分析的一般理論和方法論; 3、國民經濟的最優計劃和管理; 4、經濟控制論的應用; 5、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經濟數學分析; 6、投資效果的評價和投資方案的論證; 7、經濟信息的組織管理和自動化體系的建立及生產布局、商品流通、國家儲備等各種經濟數學的應用。 金融學(Finance)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H. 什麼是數量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是在經濟理論的分析基礎上,利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經濟學科。
通過經濟數學模型來研究經濟數量關系,是數量經濟學的特徵。數量經濟學在經濟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相當於數學在所有科學中的地位。由於它以特有的經濟數學模型方法專門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從而為其他經濟學科的深化提供了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方法論。
在這個意義上,數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學科。另外也有人認為,數量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數量關系的計量的學科,或是研究組織管理的方法和技術的學科。
數量經濟學的任務是在理論上揭示經濟數量關系變化的規律性,在方法論上為經濟研究和經濟工作提供經濟數量分析的方法,在應用上為改進經濟計劃和經濟管理服務。數量經濟學雖有它自己的基本原理、原則及其具體運用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它是一門應用經濟學科。在應用中,完善經濟計劃、管理、預測和決策,是發展這門學科的宗旨。
理論經濟學是數量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經濟學的發展狀況對數量經濟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數量經濟學的出現,使理論經濟學揭示的一般規律具體化、數量化,取得經驗形式,得以在實際經濟工作中加以利用。
數量經濟學從量的方面,把理論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轉化為實際經濟工作中的具體方案、措施、建議等等,它是經濟理論與經濟實踐之間的紐帶、橋梁、媒介物、轉化劑。
數量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是經濟數學模型方法,包括經濟系統分析、經濟計量分析、投入產出分析、費用效益分析、最優規劃分析、電子計算機模擬等等。在研究和使用這些經濟數量分析方法時,應遵守一系列原理和原則,如量的分析要以質的分析為前提,生產技術聯系要與社會經濟聯系相統一,對數學和電子計算機的作用要有正確的評價等等。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和現代數學等 二十世紀40年代興起的科學方法論,也是數量經濟學方法論的基礎。
數量經濟學的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經濟數學分析、部門聯系平衡的研究、國民經濟的最優計劃和管理、經濟預測及其方法的研究,在經濟管理中應用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及其方法的研究,各種微觀經濟問題的經濟數學分析和研究,以及建立和運用經濟數學模型的理論和方法等等。各種經濟數學模型的建立和運用,在數量經濟學的研究中占據中心的地位。
數量經濟學與數學、社會經濟統計學、系統科學、技術經濟學等學科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所區別。數量經濟學是運用數學研究經濟問題的學科,它與數學有共同點都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都是方法淪和工具性質的知識門類。
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數量經濟學研究的不是純量,而是經濟量,因此不能忽視該量的質的內容,它的一般性質只適用於經濟領域,不象數學那樣適用於一切領域,因此它不是數學而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數學為數量經濟學提供數量分析的一般方法,而數量經濟學向數學提出如何適應經濟問題特殊需要的課題,給數學的發展以新的推動力。社會經濟統計學用統計方法來反映經濟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經濟學則在此基礎上用模型方法對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進行研究。
統計資料是數量經濟學的基本資料來源。此外,它還從其他核算(如計劃會計、業務等)方面取得資料。數量經濟學的發展以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發展為條件,同時又不斷促進統計指標統計分類、統計方法,以至統計理論的改進、革新和發展,系統科學給數量經濟學提供一般方法論和具體的系統分析方法,而數量經濟學的研究又豐富了系統科學的內容為它的發展擴大了基礎。
系統科學和數量經濟學都應用數學來研究客觀對象,都把數學模型方法作為主要方法,但在系統科學的研究中不象數量經濟學那樣只使用量的方法,質的方法仍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系統科學中的系統工程與數量經濟學一樣,也為管理、決策服務,但系統工程本身就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方法、技術,而數量經濟學的內容並不都表現為管理方法,還有它自己的理論研究部分。
數量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在內容上有相互交叉、重疊的部分,例如費用效益分析、最優規劃分析等既是數量經濟學的重要方法,又在技術經濟計算中廣泛採用。數量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的區別在於,兩者研究的范圍和側重面不同,後者只研究生產力方面的數量關系問題,前者還研究生產關系方面的數量關系問題;後者是從宏觀角度來研究微觀問題,前者是在微觀研究的基礎上側重於宏觀問題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國開始研究經濟數學方法。1979年中國學者集會商定把經濟數學方法改名為數量經濟學,並在經濟數學方法研究會的基礎上,擴大成立了中國數量經濟研究會,後又改稱中國數量經濟學會。此後,數量經濟學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並在這個研究領域內出現了經濟科學工作者同自然科學工作者相互結合的趨勢。
參考資料:http://www.ikepu.com/economics/branch/quantitative_economics.htm
I. 經濟學總量由什麼來完成
c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
J. 研究宏觀經濟的各種總量主要有哪些
簡而言之,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總價格水平。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