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的二八原則的概念
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分攤百分之二十的財富
Ⅱ 經濟學十項原則中哪個原則是描述人們如何決策
經濟學十大原理:
一、人們如何做出選擇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回
原理二:某種東答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二、經濟如何作為整體運行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三、國家做出的選擇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Ⅲ 經濟學原理 企業達到最大化的原則是什麼.為什麼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Ⅳ 工程經濟學分析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是社會生產關系,指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經濟制度,它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層建築賴以存在的基礎。
二是指國民經濟的總稱,如一國的社會產業部門的總稱(第一產業:農業和採掘業;第二產業:加工製造產業;第三產業:服務業)。
三是指人類的經濟活動,即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活動。
四是指節約或節省,即人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節約,既包括了對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節省,也包括了個人家庭生活開支的節約。工程經濟學主要應用了經濟學中節約的涵義。
(4)經濟學原則擴展閱讀
相關科目
1、工程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研究問題的出發點,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指標內容都與西方經濟學一脈相承。西方經濟學是工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而工程經濟學則是西方經濟學的具體化和延伸。
2、工程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既有許多共性而又有所不同。工程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的主要區別在於:對象不同、研究內容不同。
3、工程經濟學與投資項目評估學
工程經濟學側重於方法論科學,而投資項目評估學側重於實質性科學。投資項目評估學具體研究投資項目應具備的條件,工程經濟學為投資項目評估學提供分析的方法依據。
4、工程經濟學與投資效果學
投資效果學,就是研究投資效益在宏觀和微觀上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指標體系。工程經濟學與投資效果學採用的經濟指標存在重大區別。
前者均為一般經濟指標,這些指標要麼不含有對比關系,如果有對比關系,也只是一種絕對對比關系;而後者則必須在同一個指標中包含投入與產出的內容,反映投入與產出的相對對比關系。
Ⅳ 行為經濟學背後的原則有什麼簡單解釋嗎
首先,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本身是一種經營者集中行為。所謂經營者集中是指經營者之間通過合同、買賣股權或資產等方式,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活動。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的經營者集中形式有三種:(1)經營者合並;(2)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3)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在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中,可口可樂公司就是通過購買匯源100%的股份並購匯源,並購就是典型的經營者集中。其次,可口可樂並購匯源是否會限制甚至排除競爭構成壟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者集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方法,因而,經營者集中並不是當然限制和排除競爭的;只有對競爭可能產生損害的經營者集中才會受到《反壟斷法》的規范。如何確定「對競爭可能產生損害」的標准,有效規制企業合並,各國的普遍做法是在立法上設立嚴格的審查制度,建立企業合並申報制度部與核准制度,即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合並須有特定義務人向反壟斷執法機關提出申請,只有許可的合並才被批准。我國《反壟斷法》第21條規定:「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審查經營者集中,應當考慮以下因素:(1)參與經營的集中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及其對市場的控制力;(2)相關市場的集中度;(3)經營集中對市場進入、技術進步地影響;(4)經營集中對消費者和其他有關經營者的影響;(5)經營集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6)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為應當考慮的影響市場競爭的其他因素。在本案中,有關數據顯示,2007匯源的市場份額是16.27%,可口可樂果汁市場份額有9.8%。以此數據計算,可口可樂並購匯源後,其果汁市場份額應該是26.07%,不到整個市場份額的三成。但就像不能因為份額高就斷定構成壟斷,市場份額低也不能必然否定涉嫌壟斷。市場份額只是一個量的標准,是否會限制或者排除市場競爭才是質的標准。反壟斷法第3條明確規定:「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也構成壟斷行為。因此,就算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後市場份額只有26.07%,但是如果收購後的實際效果會限制甚至排除競爭,這也構成壟斷。我認為,可口可樂並購匯源足以產生限制和消除競爭的效果。如果收購成功,可口可樂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軟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集中限制果汁飲料市場競爭,導致消費者被迫接受更高價格、更少種類的產品;將會擠壓國內中小型果汁企業生存空間,抑制國內企業在市場參與競爭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給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競爭格局造成不良影響。最後,商務部依法作出禁止可口可樂收購會匯源的決定體現了我國經濟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符合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經濟法從保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出發來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反壟斷法不具體保護哪一個人的利益,既不保護可口可樂的利益,也不保護匯源的利益,它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其他經營者的利益,保護整個民族產業的利益,從而達到保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要求。反壟斷法屬於經濟法范疇,經濟法的立法原則是維護國家和公共利益,雖然之前可口可樂和匯源已達成收購協議,但國家出於公共利益的考慮,作出禁止的決定符合立法精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不符合中國的公共利益。品牌是國家經濟非常重要的象徵,任何發達國家必須有一個成熟的品牌,中國的牌子一成長起來就被收購,收購後被淡化甚至被踢出市場,比如活力28、小護士,這是外國大公司打壓中國產業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此,中國將永遠沒有名牌,就不能真正進入經濟強國。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宗旨是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會匯源對於匯源的一些競爭對手、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還能夠得到一個生存發展的機會,當然反壟斷法它不是專門保護那些中小企業,但是反壟斷法保護的是市場競爭。所以這個決定是有利於維護市場競爭的一個格局。相關企業會更加關注他們產品的質量價格,進而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商務部對可口可樂並購匯源的審查裁決借鑒了美國新產業政策理論,即反壟斷審查時,不僅僅看重市場的份額,還應當看是否會提高其他企業准入的門檻,影響良性競爭,這是對反壟斷法理論全面和科學的解釋,也豐富了反壟斷法理論。此次裁決將大幅提升公眾對我國反壟斷法執行的信心和認識,也將有利於推動各部門出台反壟斷法的規章和指南,有利於我國反壟斷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Ⅵ 宏觀經濟學第一原則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托賓的獲獎理由涵蓋經濟研究的多個領域,在諸如經濟學方法(econometric methods)、風險理論(risk theory)等內容迥異的方面均卓有建樹,尤其是在對家庭和企業行為(household and firm behaviour)以及在宏觀經濟學純理論和經濟政策的應用分析方面獨辟蹊徑。
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1918年3月5日—2002年3月11日),早期的研究為凱恩斯主義的整體經濟學說提供了理論基礎,並最終發展成為當代的投資組合選擇和資產定價理論。 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詹姆士·托賓所著《通向繁榮的政策—凱恩斯主義論文集》中文版,包含了他12年裡撰寫的43篇以政策為導向的論文,體現了他的經濟理論思想和政策主張。
個人成就
詹姆斯·托賓獲得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皇家科學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由是:托賓的貢獻涵蓋經濟研究的多個領域,在諸如經濟學方法(econometric methods)、風險理論(risk theory)等內容迥異的方面均卓有建樹,尤其是在對家庭和企業行為(household and firm behaviour)以及在宏觀經濟學純理論和經濟政策的應用分析方面獨辟蹊徑。 「不要將你的雞蛋全都放在一隻籃子里。」——詹姆斯·托賓
詹姆士·托賓人物自傳
我研究經濟學並且是它成為我的事業有兩個原因。這個學科在學術上過去是,現在仍是非常動人而且有挑戰性的, 特別對一個有理論推導和定量分析有興趣和才能的人是如此。同時它曾提出希望,現在仍然提出希望,增進了解可能改善人類的命運。對於三十年代中長大的我,這兩個動力強有力地互相增強。大蕭條中資本主義經濟的痛苦的失敗是世界性社會和政治災難的根源。蕭條也意味著既不能解釋事件又不能開葯方的正統經濟理論的危機。危機引出一個經濟理論中充分醞釀和革命時期。激動人心的事情波及像我那樣剛進大學的學生。1936年我的大學二年級開始時,哈佛學院的一位青年教師,斯賓塞.波拉德提議我們一起閱讀一位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寫的一本新書,於是我入了迷。
我的母親和父親鋪平
Ⅶ 經濟學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麼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表明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的選擇問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邊際分析法)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激勵因素)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市場經濟)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市場機制調節)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政府幹預)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國家整體經濟)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貨幣政策)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通貨膨脹)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Ⅷ 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支出活動的一些基本原則是什麼
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支出活動的一些基本原則是(瓦格納法則)。
19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瓦格納在對許多國家公共支出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基礎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納法則。當國民收入增長時,財政支出會以更大比例增長。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佔GNP的比重將會提高,這就是財政支出的相對增長,這一思想是瓦格納提出的,又被後人歸納為瓦格納法則。供參考。
Ⅸ 60個世界通用的經濟學原則,你知道多少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一本經濟學入門書籍,裡面內容淺顯易懂,就是給不懂經濟學想了解經濟學的人看的,這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全名叫《經濟學原理 微觀分冊》,下冊是《經濟學原理 宏觀分冊》,《微觀經濟學》是專門寫微觀經濟學的書,介紹了消費行為、生產者行為等微觀經濟學理論,版本有很多的,並且分為初級 中級 高級三個級別。《宏觀經濟學》主要介紹了國民經濟運行的相關理論,比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外匯政策的理論依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