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用!!!!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現象,1000字以上。
「佔座」這一現象在生活中時有發生,在大學校園里更是司空見慣。無論是三九嚴冬,還是烈日酷暑,總有一幫「佔座族」手持書本忠誠地守侯在教學樓前,大門一開,爭先恐後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將書本等物置於桌上,方才鬆了一口氣,不無得意地守護著自己的「殖民地」。後來之人,只能望座興嘆,屈居後排。上課的視聽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騷四起,大呼「佔座無理」。
筆者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當我們假設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時,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問題,一項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夠滿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實現了普遍意義上的公平正義,即是一項合理的制度。下面筆者將運用經濟學原理對佔座行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佔座——理性人的選擇
「佔座」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可以擁有令你滿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長脖子穿過重重障礙捕捉老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鏡費神地辨認黑板上的板書,可以不必伸長耳朵生怕漏聽了什麼,而這一切都意味著當你和你的同學同樣用心時,你比他們更容易集中精神,獲得更好的聽課效果,最終得到更優異的成績,而這一切都僅僅是因為你佔了個好座位。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需要為佔座付出一定的代價。你可能無法在床上多躺一會兒,可能無法吃頓悠閑的早餐,它們是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關鍵在於機會成本與收益比較孰輕孰重。對於一個學生而言取得好成績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機會成本,當你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它們時完全可以被壓縮到很小,甚至為負值-早起有益於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時間浪費在早飯上是沒有必要的。這么看來,你為佔座付出的機會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卻大得多,那麼佔座無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選擇。
替他人佔座——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我們發現那些佔座的同學往往不僅為自己佔座,還會為自己的室友佔座。當然,這可能聲明這些同學比較細心周到。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的原理。
當你已經提前趕到了教室,多佔個座兒對你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在這里邊際成本幾乎不存在,而這一行為將帶來怎樣的邊際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會認為你很體貼,並因此提高對你的評價;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務的人不認為這是美德的表現,而將之視為一項投資,那麼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在適當的場合下,他也必定會為之付出某種程度的報酬。
這種情況,民間叫做「順水人情」,本小利大,何樂而不為呢?
固定佔座人——發揮相對優勢使交易群體獲利
如果說,你們寢室每天需要有一個人負責佔座,那麼是每天輪流由不同的人充當占人好呢,還是固定專人佔座好呢?答案是後者。這體現了人們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創造價值,並將之與具有其他相對優勢的人進行交易,從而使得交易各方從中獲利的經濟學原理。
規定輪流佔座並非不可,大家的收益並未改變,問題在於,不同的人在這件事情上的機會成本是不同的。小王習慣晚睡,因此早起半個鍾頭對他來說無異於酷刑加身,勉強爬起來完成「神聖使命」,可能將導致一天的無精打采,哈欠連天。相反,小李習慣早起,佔座對他來說不費吹灰之力。而小張不僅可以早起,而且擁有先進的代步工具-自行車,佔座對他來說更加容易。三者在佔座這一行為的相對優勢比較中,小張》小李》小王。那麼當在三人中作出選擇時,小張無疑是最合適的,而小王也許可以利用晚睡的時間為大家提水,小李也許可以利用早起時間去買早餐。於是各自發揮相對優勢,結果使整個交易群體從中獲利。
座位輪換制——另一種制度設計的優劣
抨擊「佔座」的人,往往會指出佔座違背了公平的原則,每個人都應當平等的擁有佔有好座位的機會。於是他們提出他們認為公平的制度-座位輪換制,即每人編號入座,每周逐排調動。
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在於,首先它的操作性較強,同時它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預期。你可以不必為佔座操心,因為座位就在那裡等你,因此你可以更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長期內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好位子(當然也必然獲得壞位子),於是實現了一種表面上的公平。
而這種制度的弊端在於其極有可能引發不效率的結果,因此從實質上背離了公平原則。首先,由於它是強制性的而非建立在個人意志自由選擇的基礎上的,於是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方面,那些給予某些座位最高評價的人得不到該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於對這門課不感興趣而對這些座位評價很低。於是這些座位無法在他們身上發揮最大效用,甚至還會由於他們的缺席而導致資源的無謂損失。這種趨勢的出現,正如一方面窮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揮霍無度的反差。你能說這是公平的嗎?其次,座位輪換制顯然使前面論及的種種佔座所帶來的好處都無法實現。
綜上,不難發現,座位輪換制弊大於利,而導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於其違背了競爭原則。考察「座位輪換制」,我們會發現他與計劃經濟思維模式何其相似,而幾十年單一計劃經濟帶來經濟落後的教訓告訴我們,競爭觀念必須加強。
運用「行政」手段——對佔座無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們已經看到了佔座帶來的種種優越性。但是這一制度在具體實施中,由於運用不當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現。因此,我們還需進一不討論對這種不效率的抑制。
比如說,如果8點上課,而樓門6點就打開了,由於競爭的存在,意味著佔座人必須6點前趕到,這便加大了佔座的機會成本,而影響人們的獲利。於是,在一定情況下,當人們認為機會成本超過了其收益時,便會退出競爭,而使得佔座帶來的優越性得不到發揮。更嚴重的是,由於必定有人堅守陣地,而這個堅定者作為一個理性人,為了彌補這部分增加的機會成本必定會努力擴大收益。由於此時不存在其他競爭者,他想佔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於是便形成了其對座位的壟斷,那些對座位高評價的人仍無法得到座位,從而導致不效率,不公平。那麼是不是需要對佔座的數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為沒有人可以監督其佔了多少座位)。事實上,只要將開門時間做一調整即可。當調整到上課前半小時時,由於大量競爭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這一情況。
再如,有人長期以本佔座,妄圖一勞永逸,對付這一行為的措施是開門前將本收回,以保證每個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
總之,正如政府在市場中對「市場失靈」的干預,用「行政」手段調整佔座制度,同樣可以發揮積極功效。
② 急用!!用微觀經濟學原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問題 大概1000字左右~~謝謝!!
有很多啊:
一:檸檬市場問題(次品市場問題)
舉一個例子:二手車市場,由於買家賣家信息不對稱,顯然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的信息,兩者之間的信息是非對稱的。買者肯定不會相信賣者的話,即使賣家說的天花亂墜。買者惟一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以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既買家更傾向於用更低的價格去買車,以避免買到的車並沒有賣家所說的那麼好)。買方提供過低的價格也使得賣車者不願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賣家由於很難得到好價格(在二手車市場信息不對稱情況以及買家心理情況決定下),對於高質量的車的在二手市場需求逐漸減少,低價格質量一般的車卻比較受歡迎。從而低質品充斥市場,高質品被逐出市場。
然而,存在這樣一種矛盾現象,低質品充斥市場,是買方不願意看到的局面。買方傾向於用較低價格購買較高質量。而賣方傾向於高價格賣低質量。。於是。。。買方盡量避免進入二手車市場。。。。於是最後導致二手車市場萎縮。
此個概念對我國股市或者人才市場都受用。
人才市場中:個人傾向去工資高環境好的企業,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企業為了避免聘請的人才不符合要求,而希望以更低工資聘用員工,而員工趨向利用最大化的選擇,使得員工減少應聘工資低的公司。。。。。。。
在我國股市中,從「鄭百文」、「ST猴王」,到「銀廣夏」無一不是踩著信息不對稱的鋼絲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終發現了那枚光閃閃的硬幣的另一面時,市場開始逆向選擇,鋼絲斷裂,股價大跌,股民喪失信心。所以證監會才會加大監管力度,清除股市中的「檸檬」,重塑股民信心。
買家到二手車市場後,願意用便宜的價格去買車,但是由於不知道車輛質量,於是在質量和價
如我國人才市場存在這樣現象,由於信息不對稱
可以在我基礎上豐富答案~~~
③ 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解釋一個生活中的原理〔比如說谷賤傷農……〕
「谷賤傷農」是經濟學的一個經典問題。農民糧食收割後到底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是二者的乘積。但這兩個變數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其關聯性由一條向下傾斜的對糧食的需求線來決定。也就是說,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糧食需求線缺少彈性,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是很敏感。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於,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對糧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所決定的。此外,當今對大部分人來說,糧食方面的花費在全部花費中所佔比例已很小了,並且還會越來越小,這也導致人們對糧價的變化反應不敏感。
認識到糧食市場的這一特性後,就不難理解下面的現象:當糧食大幅增產後,農民為了賣掉手中的糧食,只能競相降價。但是由於糧食需求缺少彈性,只有在農民大幅降低糧價後才能將手中的糧食賣出,這就意味著,在糧食豐收時往往糧價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現糧價下跌的百分比超過糧食增產的百分比,則就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減收的狀況,這就是「谷賤傷農」。
由於糧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絕大多數國家重視本國糧食生產,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國家,採取了各種為保證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的干預糧食市場的支農政策。美國就是這樣,但總的說來,效果並不理想。一是費用很高,要維持糧價,政府就要按保護價收購在市場上賣不掉的糧食,為此納稅人要支付相當大的糧食庫存費用。二是由於對農民的補貼是按產量來進行的,結果大農場主得到的補貼最多,但他們並不是農村中的窮人,而真正需要補貼的小農場主因產量低反而得到的補貼少。最嚴重的是,減緩了農業生產的調整,使得投入到農業的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沒有及時按價格信號轉移到其他部門。
④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多銷不一定多得——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因為我的家在農村,所以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豐收的季節的農民的收入反而卻下降了,這就是經濟學里的一個經典的問題——「谷賤傷農」。
對於糧食來說,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糧食的產量,另一個是糧食的價格。糧食所取得收入為產量與收入的乘積表示。
這兩個因素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由一條價格需求曲線所決定的。
即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在生活中,糧食是一種必須品,其彈性系數較小,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變化並不明顯;
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會小於價格的變化量。
原因在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小於一,因為對糧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決定。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糧食上的花費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糧食價格變化的不敏感。
看到這一現象,我們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問題了,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時,農民就會競相降價去賣掉手中的糧食。
而由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很小,農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糧食全部都賣掉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大幅度地降低價格,所降價格的的幅度一定會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的幅度。
這就出現了糧食產量增加卻收入不增加的現象,這也正是經濟學上的「谷賤傷農」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經濟學的現象,所以,我們更應該練就一雙火眼去發現它們。
同時,更應該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自己做一個好的理財,去真正地成為一個「理性人」。
拓展資料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
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⑤ 用微觀經濟學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農產品增產了,社會供給量增加了,而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量是基本穩定的,所以農產品價格就會下跌,造成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因為大部分農產品是生活必須品,其價格彈性很小,所以當農業豐收時,因為銷量是比較固定的,農民為了盡快賣出產品,回收現金,採用了降價措施實際上並不能提高銷量,所以反而收入減少得更厲害。所以經濟危機厲害的時候,外國的農場主寧可將產品銷毀,也不出售就是這個道理。農業生產最好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過高的增長率是有害的。
⑥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是什麼 舉生活中的例子並加以說明
微觀是個體經濟主體的行為分析,屬於個量分析,宏觀是整個經濟社會的行為分析,是總量分析的內容。兩者主要的分歧在於是否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微觀經濟描述的是在市場機則的自動調節下就能實現經濟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而宏觀則主張政府的積極干預以彌補市場自動調節的缺陷。你比如說企業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動進行價格、產量控制等行為決策均屬於微觀經濟的內容,而政府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經濟目標所實施的戰略方針如採取貨幣政策以控制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出口需求就是宏觀的范疇。
⑦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減少吸煙的一種方法是使香煙和其他煙草產品的需求曲線移動。公益廣告回、香煙盒上有答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電視上做香煙廣告,都是旨在減少任何一種既定價格水平時香煙需求量的政策。如果成功了,這些政策就使香煙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試著提高香煙的價格。例如,如果政府對香煙製造商征稅,煙草公司就會以高價的形式把這種稅的大部分轉嫁給消費者。較高的價格鼓勵吸煙者減少他們吸的香煙量。在這種情況下,吸煙量的減少就不表現為需求曲線的移動。相反,它表示為沿著同一條需求曲線移動到價格更高而數量較少的一點上。
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香煙的價格如何影響大麻這類非法毒品的需求。香煙稅的反對者經常爭論說,煙草與大麻使替代品,因此,高香煙價格鼓勵使用大麻。與此相反,許多毒品專家把煙草作為"毒品之門",它引導青年人享用其他有害物質。
大多數數據研究與這種觀點是一致的:他們發現降低香煙價格與更多使用大麻是相關的。換句話說,煙草盒大麻看來是互補品,而不是替代品
⑧ 生活中哪些事屬於微觀經濟學的范疇
最簡單的,機會成本,比如你去學習,因此你失去了玩耍娛樂的時間,這就是機會成本。
另外,壟斷,比如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壟斷了通信行業。
⑨ 利用微觀經濟學的十大原理,描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
1
A以P為縱軸,Q為橫軸作出直線即可
B 令QS=QD,得P=100即為均衡價格 Q=200即為均衡數量
C消費者剩餘=1/2*Q*(300-P)=20000
生產者剩餘=1/2*Q*P=10000
總剩餘為以上兩者之和,30000
D買者征T的稅,相當於買者的買價高了T,作出QS=2P,QD=300-(P+T)的圖進行同樣的分析即可,買方價格變大,賣方價格變小,銷售量減少
至於剩餘,三者都會減少,因為市場被稅收管制扭曲了
2. 補貼可以看作是一種負的稅收,同稅收一樣也會扭曲市場機制,因而,單從社會福利角度分析,家電下鄉未必是一個好政策,因為社會總福利減少了。單看補貼的直接後果,的確是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都增加了,然而,這個總增加量恆小於政府的補貼量。換句話說,補貼只在短期對老百姓有好處,長期看來,政府有可能會在之後對老百姓或生產者收更高的稅收。故長期看來,補貼不一定對老百姓有好處。政府若在老百姓身上彌補損失,則生產者獲益,否則是老百姓獲益。
⑩ 怎麼用微觀經濟學原理解釋生活中
公共政策制定者經常想減少人們吸煙的數量。政策可以努力達到這一目標的方法有兩種。減少吸煙的一種方法是使香煙和其他煙草產品的需求曲線移動。公益廣告、香煙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電視上做香煙廣告,都是旨在減少任何一種既定價格水平時香煙需求量的政策。如果成功了,這些政策就使香煙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試著提高香煙的價格。例如,如果政府對香煙製造商征稅,煙草公司就會以高價的形式把這種稅的大部分轉嫁給消費者。較高的價格鼓勵吸煙者減少他們吸的香煙量。在這種情況下,吸煙量的減少就不表現為需求曲線的移動。相反,它表示為沿著同一條需求曲線移動到價格更高而數量較少的一點上。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香煙的價格如何影響大麻這類非法毒品的需求。香煙稅的反對者經常爭論說,煙草與大麻使替代品,因此,高香煙價格鼓勵使用大麻。與此相反,許多毒品專家把煙草作為"毒品之門",它引導青年人享用其他有害物質。大多數數據研究與這種觀點是一致的:他們發現降低香煙價格與使用大麻是相關的。換句話說,煙草盒大麻看來是互補品,而不是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