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公共部門經濟學

公共部門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01:49:23

㈠ 行政管理考研公共部門經濟學怎麼復習

到這個學校的網站上,看一下當年考研的招生簡章,上面很清楚的介紹都考試什麼科目。還有按照什麼方向去復習。

㈡ 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目錄

第1篇 公共部門經濟學基礎理論
第1章 市場與政府
1.1 資源配置的效率
1.2 市場失靈與政府經濟活動的范圍
1.3 公共部門的經濟職能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本章閱讀書目
第2章 外部效應理論
2.1 外部效應的分類
2.2 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
2.3 外部效應的內在化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本章閱讀書目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論
3.1 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
3.2 純粹公共物品
3.3 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
3.4 混合物品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本章閱讀書目
第4章 公共選擇理論
4.1 簡單多數規則
4.2 簡單多數規則下投票結果的惟一性和循環性
4.3 投票交易
4.4 政治行為和分析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本章閱讀書目
第2篇 公共支出理論
第5章 公共支出的分類及其經濟影響
5.1 公共支出的分類
5.2 消耗性支出的經濟影響
5.3 轉移性支出的經濟影響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本章閱讀書目
第6章 公共支出增長及其經濟分析
……
第7章 公共部門預算決策效益分析
第3篇 公共收入理論
第8章 公共收入概論
第9章 稅收原則理論
第10章 稅種分類與稅制結構
第11章 稅收制度
第12章 稅收效應分析
第13章 稅收的轉嫁與歸宿
第4篇 公共部門宏觀經濟理論
第14章 公債管理與宏觀經濟調控
第15章 財政乘數與經濟均衡
第16章 財政政策
第5篇 政府間財政關系理論
第17章 財政分權管理體制
第18章 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
參考文獻

㈢ 基於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權衡應該如何選擇經濟體制(公共部門經濟學)

以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式,閱讀和瀏覽了一些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對每個細節問題進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階段閱讀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公共經濟學的一般性理論框架體系,考察公共經濟學學科所涵蓋的主要領域和內容,以及比較各種類型公共經濟學方面教材或著作的異同之處,目的是對公共經濟學這一理論學科有一個宏觀的把握,以期對以後深入研究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一、對公共經濟學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與私人經濟相對應的,政府機構、非營利部門等公共部門經濟活動、行為及其績效的學科。通過閱讀眾多教材和專著,我試圖尋找一條公共經濟學的理論分析線索。雖然眾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體系和側重(尤其是國外教材),但我感覺還是有一個一般性的理論線索可以把握。即:市場萬能(亞當·斯密的思想、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市場失靈(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對稱信息、自然壟斷、公平、穩定等問題以及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增加(凱恩斯主義、公共選擇理論、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規制)→政府失靈(對第二定理的懷疑、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加強預決算管理、政府采購制度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場邊界技術劃定問題。其中公共經濟學學科誕生於政府大幅干預經濟時期,即20世紀50年代凱恩斯主義盛行時期,並且現代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的發展是公共經濟學誕生、發展前提基礎。 此外,在公共產品范圍界定問題上還引出了對政府間財政分權和財政關系的探討;對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對公共經濟效率問題的關注,因此公共經濟主要方面的效率也進行了深入地展開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對各種支出項目的深入研究和預決算體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稅收轉嫁、公債以及最優稅制問題和稅收結構問題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規制方面引入了基於效率和社會福利的經濟規制和社會規制問題的研究。 基於以上分析,公共經濟學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為:先以市場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經濟學基礎入手;再分析市場失靈問題,包括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對稱信息、自然壟斷、公平、穩定等問題;隨後重點分析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種公共產品提供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直接民主:各種投票理論和規則、間接民主:利益集團和尋租問題);隨後針對公共支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各具體項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稅收原則、稅收負擔、稅收轉嫁、公債以及最有稅制問題和稅收結構問題)和公共規制等問題進行展開分析;最後涉及公債、財政分權、預決算管理等問題。這是我理解的公共經濟學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於公共經濟學還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其學科內容還很難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蓋主要或主流公共經濟學所涉及的內容,而對某些深入具體的公共經濟問題可能有所疏漏。二、對各類型公共經濟學教材或專著的比較和認識 現在中國出現的公共經學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兩大類、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國外編著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為有中譯本的和英文原版的兩種類型。一般而言,有中譯本的國外教材或專著是比較經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國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專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加雷斯·邁爾斯的《公共經濟學》、布朗和傑克遜的《公共部門經濟學》等;而我國發行的英文原版的教材或專著則一般是以作為輔助性或擴展性的閱讀材料來使用的,如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等。 第二類是國內編著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其中也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國外主流教材的邏輯體系框架為基礎,將經典理論以中國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重點在於對西方主流思想的引進,較少的涉及中國的具體國情和公共經濟實踐,較注重一般理論的介紹,如大多數國內編著的公共經濟教材;另一類是立足於中國實踐和具體國情,結合國外的經典理論來分析中國的公共經濟的現狀和發展問題,在體系和內容上都與國外教材有很大不同,有很大的原創性,如呂煒教授所著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和王延傑所著的《中國公共經濟理論與實踐》等。 下面分別以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楊志勇、張馨的《公共經濟學》和呂煒教授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為例來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 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是一本較正統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教材,遵循了一般性的分析體系框架,對大多數公共經濟所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深入的闡述。同樣從福利經濟學入手,引出市場失靈和公共經濟存在的必要;然後著重對公共收支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用了很多章節對許多具體的支出和收入項目進行了展開分析,使這一部分成為了全書的重點;最後以深層次問題為名對財政聯邦制、財政分權和赤字財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但沒有對公共規制方面的內容加以分析論述。在分析的體制背景上,本書完全以美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民主體制為基礎,進行分析研究,是一部市場化和民主化背景下的公共經濟學著作。在分析方法上,本書也是深入淺出,運用了大量的圖表和專欄案例等方式對問題進行了闡述,較少的運用數理推導的方式。因此本書體系完整、內容翔實全面、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公共經濟學方面的教材。 約翰·利奇的《公共經濟學教程》在體系框架和內容側重上與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有一定的差別,側重於由福利經濟學兩條定理的局限出發來分析公共經濟問題,用較多篇幅分析了市場交換和市場失靈問題,如公共產品、外部性、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信息等問題都以整篇多章的形式來展開論述。同時對稅收和再分配問題也有較多論述,也涉及了公共規制問題,但基本沒有系統的論述公共支出問題。在分析方法上較多的運用了數理分析和代數的方法,但難度相對較低,不需要許多數理知識就能看懂。這本書在內容和體系框架上與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有很大的互補性,對某些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門經濟學》中沒有涉及或較少涉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分析,是一本深入擴展和輔助閱讀的好教材。 楊志勇、張馨的《公共經濟學》基本以國外正統公共經濟學框架為基礎,體系較完備、內容幾乎涵蓋了現階段公共經濟學研究的所有領域,內容多是介紹性的,比較通俗易懂,但某些問題過於簡單,沒能深入展開把問題講清楚。分析方法上,多以論述為主,數理推導證明較少,或有一些也不規范、嚴謹,看起來比較費勁。在所關注的實踐對象上,多以中國實踐為例,使讀者能更易理解,但所關注的只是從西方理論框架下中國相應問題的一些方面,沒有系統深入地分析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現狀和發展問題,沒有過多地考慮中國體制上的特點和差異。總體上看,更像是一本西方公共經濟理論的理論綜述。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教材,對許多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問題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了簡單介紹。呂煒教授的《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是一本以全新視角研究和探討中國公共財政和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著作。本書取名雖為公共財政,但所涉及的內容與眾多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著作幾無差異。這本書以西方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立足中國經濟轉軌實踐的宏觀背景,在探討了不同體制、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情況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的基礎上,對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書在內容和體系框架上以一種循序展開的分析框架論述了中國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的定位、結合公共財政發展的一般規律考察了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轉軌國家,以及中國的公共財政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並且緊扣中國經濟轉軌實踐探討了經濟體制的市場化與財政體制公共化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問題,最終以大量的實踐數據比較分析了國際間的公共財政實踐問題。在分析方法上,運用了大量的實證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公共經濟問題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述。 我認為西方著名學者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學教材和著作多是以西方政治社會經濟體制為背景來研究公共經濟問題,其對公共經濟問題研究的框架體系主要是涉及西方成熟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共經濟問題,而較少的涉及不同體制、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情況下的公共經濟問題。因此,西方學者對於公共經濟問題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可以借鑒,但在具體的內容和所應關注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更加以中國經濟轉軌的宏觀背景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而當前大多中國學者所編著的關於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方面的著作多是直接以西方學者研究分析的理論框架為基礎,簡單的以案例或小結的形式涉及一些中國的類似問題,但沒有真正立足中國經濟轉軌實踐,從中國背景去研究考察中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經濟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對上述各種類型的公共經濟方面著作的代表的特點作出以下的一些判斷: 特點著作 難度 體制背景 分析方法 內容、體系 著作性質 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 較易、較少數理證明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 規范分析,多圖表和專欄,較少數理推導 正統,側重公共收支的分析 主教材 約翰·利奇:《公共經濟學教程》 有數理推導、但不需太多數理知識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 規范分析,多數理、代數和圖形 與主流互補,側重對市場失靈問題的分析 輔助教材 楊志勇、張馨:《公共經濟學》 通俗易懂、但部分章節介紹過於簡單,難以理解 成熟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社會,但引入一些中國案例 規范分析,多引用國外數理推導,多專欄、圖表 較為全面、按主流框架展開,但沒有深入分析 入門教材 呂煒教授:《我們離公共財政有多遠?》 有學術論文性質,需認真體會 以不同體制為背景,著重強調了中國的轉軌體制 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結合,較多數據與圖表 不同於一般體系,側重不同體制比較分析,立足中國實踐 學術專著擴展閱讀 對其他教材特點的一些看法: 加雷斯·邁爾斯的《公共經濟學》:較多數理證明和推倒,屬於中級難度,涉及內容和問題較深,需較強的數理和微觀經濟學基礎。 布朗和傑克遜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內容介於中級與初級之間,需一定的數理和微觀經濟學基礎,涉及內容較為正統,但偏重於稅收問題。 拉本德拉·賈的《現代公共經濟學》:屬於中級教程,有較多的數理推導和證明,內容正統和主流。 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的《公共經濟學》:屬於中級教程,版本較老,內容主要關注了稅收問題而忽視了公共支出問題。 但上述四部教材都不涉及公共規制問題。

㈣ 公共部門經濟學的全體一致性原則的特徵

1. 路燈是典型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會成員共同享用的物品,而嚴格意義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用性和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是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享用並不影響另一個人的享用,而排他性是對公共物品的享用無須付費。 公共物品的非競用性特點說明,盡管有些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被發現,但這樣做並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條件,廠商的定價原則應該是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如果路燈由私人部門提供,它們會索要等於邊際成本的費用。使用路燈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那麼廠商的價格也應該等於零,結果私人不可能供給這些產品。 公共物品的這種性質,使得私人市場缺乏動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 政府的運行機制和市場的運行機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過無償征稅來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征稅是可以精確計量的,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無法個量化。 由於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徵,它的需要或消費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場提供,每個消費者都不會自願掏錢去購買,而是等著他人去購買而自己順便享用它所帶來的利益,這就是經濟學的「免費搭車」現象。 所以,市場只適於提供私人產品和服務,對提供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動的領域,是政府的首要職責。政府經濟學關心的問題,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與市場提供私人物品之間的恰當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費的成本和代價,合理地確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財政支出的規模。 因此,公共物品的本質特徵決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自來水一方面是一種公共資源,另一方面自來水公司又具有壟斷性質,其產品定價主要由政府制定。 1)公共資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資源,它能為人類提供生存、發展、享受的自然物質與自然條件,這些資源的所有權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共同所有的基礎條件。 在經濟學上,所謂「公共資源」是指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自然資源:一是這些資源不為哪一個個人或企業組織所擁有.二是社會成員可以自由地利用這些資源.這兩個條件決定公共資源具備了「競爭性」的特點,但同時卻不具備「排他性」的特徵。 和公共物品類似,公共資源品可以付費使用,但有效利用還需要政府給予一定補償。 2)水是關繫到人們正常生活的重要產品。作為壟斷廠商的產品,我國自來水價格主要由政府定價。其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企業要生存,必須獲得正常利潤,所以,國家需要對自來水低於成本的部分給予補償。這就是自來水公司應該從政府中得到的津貼。 (本題關鍵在於認識公共物品、公共資源、壟斷產品價格管制問題。) 2. 污染具有外部性。 外部性 (externality) 指由於市場活動而給無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換種說法:外部性就是指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也即行為舉動與行為後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或外差效應,指的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對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強加了成本或賦予利益的情況。 控制污染可以採用直接管制、損失賠償與徵收濃度費等辦法, (1)方法不同:直接管制是由一個制定規章制度的機構制定空氣和水等等的質量標准,必要時通過法院強制執行這些標准。損失賠償可以進行立法環境立法,強制污染者必須賠償他們的受害者。徵收污染濃度費是對每個污染源根據排放廢物的容量和毒性收稅。 (2)優缺點不同:直接管制在達到環境標准之前,必須執行濃度限定的方法。損失賠償的優點是不需要一個大的制度規章的官價機構,缺點是法院的擔子大大加重了,更大的困難是減低空氣和水的污染來源很多,每一個來源的損害責任很難評價。 徵收污染濃度費有自我督促的作用,對發現新的和花錢少的減低污染的辦法,提供了經濟刺激,技術的可能性范圍極廣,不大需要政府機關了解污染控制的一切技術可能性,了解每一種可能性的費用如何,以及把濃度費定在某一水平上最好。 所以對以上三種污染控制辦法進行比較,政府單純行政控制的辦法往往是效果不甚理想的,而採取污染手段或許會有較低的成本與較好的績效,如果政府採取通過價格機制的問題辦法,可能會有比較理想的效果。 (後面部分你可以自由發揮,本題關鍵在於認識污染的外部性問題,這是前提,否則說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㈤ 財政學、公共財政學、公共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政府經濟學是否存在區別為什麼

財政學和公共財政學在目前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東西。在目前的提法之中,財政是為公共服務的財政,而非為某一些行業或者說是某一些利益集團服務的財政,所以是為公共財政。從學科劃分上來說,在國際上財政就是(public finance) 也就是中文翻譯的公共財政,意只這個學科是轉為公共需要而進行資金融通提供服務的學科。而中國專門新辟一個公共財政的概念出來是為了和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的調撥國民經濟資源的財政以示區分。

所謂公共經濟學(public economics)是指以研究政府行為對於經濟影響的經濟學。相關的話題有政府行為對於經濟的效率和公平的影響,以及政府行為對於價格產量之間的影響。其研究的視角首先定位為經濟學,其次才是公共的部門的經濟學。其與財政學(public finance)的區分在於,財政學是研究如何為公共部門的活動、服務以及提供的產品進行資金的融通。

政府經濟學(government economics)、公共部門經濟學(public sector economics)就公共經濟學(public economics)的其他叫法。

國家財政是指國家或者說政府對於為提供公共服務、進行公共服務或者提供公共產品而進行的資金的融通。網路中的定義是國家為了維持其存在和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憑借政權的力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活動。國家財政這種提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定義,在國際上沒有很好的對應。在這里我只能給你按照網路的定義進行解釋。

家計財政(household finance)是為了家庭的開支和需要進行的資金的融通和安排。與以上的區別在於家計財政的主題是家庭而非國家。

請問樓主是要靠哪裡的財政學的研究生?不同學校或者同一學校不同學院之間的財政學偏向會有不同,教授們希望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你能夠給出考的地方也許我能夠給出更加精確的答案。

㈥ 求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的PDF版或者txt版

附件已上傳,有問題追問,及時採納


㈦ 公共財政 ,公共經濟學 ,宏觀經濟三者關系

1、學科有來交叉。

2、公共財政:是自指國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會資源,用於為市場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動或經濟行為。以滿足社會的公共需要為口徑界定財政職能范圍,並以此構建政府的財政收支體系。這種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構建的政府收支活動模式或財政運行機制模式,在理論上被稱為「公共財政」。
3、政府經濟學也被稱為公共經濟學或公共部門經濟學。所謂公共部門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公共部門的行為,集中體現和代表了政府的行為。雖然政府與企業、家庭一起共同參與國民經濟,但其行為方式和目的卻是不同的。政府經濟學就是經濟學中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政府與私人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政府經濟活動特殊規律性的科學,「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如國有企事業)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必須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做的學問」。
4、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㈧ 公共部門經濟學習題

1.公共產品非排他性:
你想問的應該是「非排他性」吧,因為公共產品是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部分准公共產品(公共道路和公共橋梁就是屬於這種類型,受特定的路面寬度限制,甲車在使用道路的特定路段時,就排斥其他車輛同時佔有這一路段,否則會產生擁擠現象。)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氣中的污染是一項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服務它使所有人能夠生活在新鮮的空氣中要讓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好處是不可能的。
例如,一國的某些公民對國防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也不可能把一些人擋在國防之外,這就是非排他性。

2.包括公共消耗性支出和公共轉移性支出。
公共消耗性支出: 國防支出 、公共教育支出 、 公共保健支出、公共投資支出、政府采購制度 。
公共轉移性支出 :主要內容是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

3.政府糾正外部性常用的辦法主要是通過提供公共產品來糾正外部性。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通過運用其政治權力向產生外部成本的有關企業和個人進行罰款或征稅或者使用財政手段對產品具有外部收益的企業提供補貼以及對產品存在外部成本的企業提供補貼以供其改善生產設施。政府還可以通過實施公共管制以限制企業產生外部成本的行為等。 例如,政府對產生污染的企業征稅、罰款等是糾正外部性的一個方式。

理解公共產品需要注意的地方:
1.即使每個人消費該產品的數量都一樣也不能要求所有人對這種消費的評價都相同。
2.公共產品的劃分取決於市場和技術條件不是絕對的。
3.公共產品不止是物品可能是服務或其他。
4.私人產品並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門來提供,公共產品也並不一定必須由公共部門來提供。實際上許多私人產品是由公共部門提供的——政府提供競爭性產品
5.公共部門提供某產品並不一定必須由公共部門來生產這種產品。

㈨ 公共部門經濟學主要學什麼

樓上講的不對!公共部門經濟學是一個基礎課,底下不會開其他課程
公共部門經濟學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居於核心課地位。本課程分析了市場失效、政府失效及政府在公共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㈩ 求《公共部門經濟學》中文版,原版是Joseph.E.Stiglitz編寫的教材《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

可以到人大經濟論壇找一下,那裡的經濟類資料比較全,進入論壇之後用頁面上方的搜索工具即可。

閱讀全文

與公共部門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