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簡單談一點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中,6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37%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
希望能夠幫到你!
『貳』 拿到了謝大經濟學碩士和kcl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該選哪個
拿到現代經濟學碩士呃,應該是比較好一些,這個經濟學碩士現在地位比較高一些。
『叄』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
中央財經大學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挺好的。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應屆就業率指數: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中,6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37%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6.3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下。
『肆』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歷史背景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興起產生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起,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出現嚴重危機,
國際貨幣危機頻繁發生,世界經濟出現停滯,保護主義再次在西方發達國家抬頭;許多學者開始擔憂,世界是否會再次出現類似20世紀30年代所發生的由於世界經濟秩序混亂,各國為爭奪市場,解決國內經濟危機而出現的國際政治沖突。國際政治與經濟互動關系再次引起了西方學者的關注。一些西方學者希望通過研究國際政治和經濟的互動關系,研究國際經濟的新變化,研究世界經濟史中由於經濟危機導致的政治沖突等諸方面問題,為國際制度建設與國際秩序的變革尋求政治上的答案。這些研究符合傳統政治經濟學的原則,而且把研究的焦點放在了國際政治與經濟的互動關繫上,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對於這些20世紀後期興起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如果從認識論的角度來劃分,它們大體可以分兩類:經驗實證主義/還原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與歷史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
『伍』 面試被問到:為什麼要選擇國際政治經濟學
從性格而已,我比較心細而且有耐心,不會介意那些繁瑣的事情。而且自己很喜歡這些比較穩定的工作。就這樣子差不多了,其實關鍵還是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做行政工作,能不能長久做下去。從行政的工作性質而言,比較繁瑣,直接說比較無聊吧!行政工作其實不是要求高導致難找,是因為大家覺得這種工作的門檻太低了,沒有啥技能的人都想去做行政方面的工作,但是做行政的都是比較喜歡穩定的人,往往一個行政專員就可以兩三年不換工作的,結果是一群人找行政工作,但是崗位不多。其實樓主真的打算在行政方面做下去,這個問題也不算什麼問題!
『陸』 中央財經大學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怎麼樣
中央財經大學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挺好的。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應屆就業率指數: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中,6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37%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6.3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下。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發展前景指數: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26%,39%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5.54,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下。
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工作舒適度指數:
40%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生認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較舒服」。13%的畢業生認為工作不太舒適或很不舒適。按照十分制進行計算,舒適度指數為6.70,與其他專業比較起來,該專業的舒適度指數為中等。
『柒』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圖書2
書名:《國際政治經濟學》
作者:(美)皮爾遜,(美)巴亞斯里安 著,楊毅,鍾飛騰,苗苗 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7301106661
紙張:膠版紙
出版日期:2006-8-1
字數:860000 不斷增強的一體化和世界市場的擴展所帶來的相互依存和全球化的趨勢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沖突的可能性。利益集團、各國決策者和學術界對全球化這一現象褒貶不一。對一些人來說,它使人受益,因為它帶來了空前的繁榮與和平;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它又成為資本主義剝削的動力並且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煩,比如某一地區嚴重的經濟危機會把另一地區的國家拖垮。這些發展是否足以能夠解決金融和股市動盪、債務危機、地區性貧困、日益增長的貿易爭端及保護主義問題,仍需我們拭目以待。很明顯,這些問題為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議題,也為我們審視諸如跨國公司、發展政策、不平等與依附的現狀以及非正規經濟這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世界各地數以百萬人生存的全球經濟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這是一本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它介紹了現代國際經濟體系的演變與主要特徵,以及當前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求將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當前的社會政治現狀及新世紀的美好藍圖結合起來,尋求它們的關聯性。 第一部分 國際政治經濟學簡介 第1章 導論
國際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南北對立:尋求全球議程
國際競爭的政治經濟學:冷戰後的困境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性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2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古典重商主義理論和經濟民族主義
古典自由主義
馬克思主義、依附論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
20世紀後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
全球主義理論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3章 現代國際政治經濟歷史
現代國際政治經濟的起源:17世紀-19世紀60年代
工業、技術和帝國: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
東西方對立與南北矛盾
布雷頓森林體系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出現:20世紀80、90年代及其超越
霸權的終結?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二部分 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關系的政治學
第4章 國際貨幣關系的政治學
國際金融關系:概念和思考
國際金融的歷史與金本位制
當代國際金融體系的主要特徵
多邊主義或國際金融機制: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1973)
全球化與霸權貨幣的作用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5章 國際貿易關系的政治學
當代國際貿易關系的主要特徵
國際貿易:貿易三角及其憂患
國際貿易和國內壓力
國際貿易的管理:關銳及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結論
本章小結
討論問題
注釋
第6章 地區一體化的政治學
國際地區一體化:概念和思考
地區一體化、貿易關系以及壁壘
結論
……
第7章 多邊主義和資本流動的政治學
第8章 科技全球化的政治學
第三部分 分裂的全球體系中的政治經濟學
第9章 國際競爭力和工業化世界:美國、歐洲和日本
第10章 南北沖突與合作的政治經濟學:對先期工業化經濟體、發達工業經濟體與欠發達經濟體之間關系的進一步考察
第11章 發展援助的政治學
第12章 非正規經濟的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經濟的非正規化
第13章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未來
術語表
『捌』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路徑
國際政治學是研究權力及其分布的學科。從歷史經驗來看,經濟因素(財富)是權力的重要來源,國家力量是國家富裕的必要條件。因此,把政治和經濟結合在一起研究的動力,是對權力來源和運用的分析。從本質上看,國際政治經濟學考察的就是權力和財富之間的互動。
美國國際政治經濟學者羅伯特吉爾平認為,二者互動的內在機制可以歸納為回答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市場經濟增長的政治根源及作用;其次是經濟變化和政治變化之間的關系;最後,國際市場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與吉爾平相似,英國學派的蘇珊斯特蘭奇也對權力的結構作出了解釋。她認為,國際社會存在兩種權力:聯系性權力和結構性權力。聯系性權力是傳統權力政治的范疇,結構性權力由安全、生產、金融和知識四種結構組成。這是斯特蘭奇對財富與權力轉化模式的探索。
早期的IPE代表理論包括:相互依存論、霸權穩定論和依附理論。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的「復合相互依存理論」通過「敏感性」和「脆弱性」兩個概念,突破了純粹的經濟自由主義領域,把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聯系在一起,初步探討了財富與權力的轉化關系。金德爾伯格和吉爾平所主張的霸權穩定論,在嚴格意義上並沒有涉及財富與權力的轉換關系,但是這種理論作為早期IPE的探索,把經濟現象納入政治學的分析框架中,為政治與經濟在學科上的統一做出了努力。基歐漢的後霸權合作論引入了國際機制的研究視角,為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方法的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依附論研究市場經濟在國際范圍內發生的影響,則在政治學和經濟學之間搭建了橋梁。不過,依附論建立在一個相對比較靜態的理論模型上,對世界經濟體系中各國經濟地位的變更無法給出合理的答案;同樣,這一理論也無法讓人信服地理解財富和權力轉換的途徑和因果關系。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不能忽視國際經濟環境對國內政治經濟的影響。彼得卡贊斯坦(PeterKatzenstein)在《國際關系和國內結構:工業發達國家的對外經濟政策》[9]中認為,國際關系的內部化和國內結構的外部化在對外經濟政策決策過程中有同等重要性。而最突出的研究成果當數彼得古勒維奇(PeterGourevitch)。他提出的「顛倒的第二種意向」,突破了傳統國際政治領域視國家為單一行為體的研究模式,指出了國際力量影響國內政策選擇的中介環節,從而奠定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思路由外而內轉型的基礎。
不過,卡贊斯坦、古勒維奇等的探索直到80年代後期才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最終在90年代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的主流,並進而影響到國際關系其他領域的研究。如今的國際經濟學者認為:「如果不抓住國家經濟和世界經濟之間聯系的性質以及這些聯系的變化,不能理解國家內部的政治」。
國際政治經濟學逆向的探索未能立即受到廣泛的關注,是基於兩方面的因素:首先,盡管IPE的興起是為了把現實主義抽象掉的經濟變數和非國家行為體重新納入到國際關系領域的研究中,但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國際關系的研究依然以現實主義為主導,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也不能例外,無論是吉爾平或是斯特蘭奇,都是現實主義學者。因此,國際政治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依舊集中在解釋財富與權力的轉化關繫上。霸權穩定論、相互依存理論和依附理論,都以全球市場與民族國家處於緊張狀態為前提假設條件。
其次,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國際環境出現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二是全球化的逐漸深入。全球運輸成本的降低,包括通信、貿易金融制度等全球一體化公共產品的建立,使得國際貿易的流動性大大增加,國際資本市場大幅度擴張,生產要素全球流動的可能性增強。這些變化,幾乎影響了每一個國家的政策選擇。有些影響比較明顯,比如出現關稅同盟,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有些影響雖然不那麼明顯,但在國內政治領域意義更為重大,如跨國行為體對國內政策的影響,利益群體同盟的瓦解與再結盟等。海倫米爾納和基歐漢認為,國際化通過三種途徑影響了國內政治:塑造新的政策偏好和政治同盟;引發國內經濟和政治危機;削弱政府對宏觀經濟政策的控制。
『玖』 國際政治和國際政治經濟學一樣嗎
「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區別不是很大,國關側重研究國家間的關系,國政側重理論知識,但也很有前途。國際政治與經濟需要經濟方面的知識。一般考研時,國際政治一國際關系的題目是一樣的。很多外語類的都報這幾個專業,加油,不是很難。」
『拾』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專業與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有何區別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專業,
相對好些。
國際政治經濟學稍冷門。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