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宏觀經濟學題目,求解
《宏觀經濟學》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擬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費傾向表示與之比。
2、在二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是和相等時的國民收入。
3、宏觀財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額和預防余額主要取決於,投機余額主要取決於。
5、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有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1、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
2、總支出、國民收入。
3、財政支出、財政收入。
4、國民收入、利息率。
5、調整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
二、判斷題(下列各題,如果您認為正確,請在題後的括弧中打上「√」號,否則請打上「×」號,每題1分,共10分)
1、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器有助於緩和經濟的波動。()
2、從短期來說,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為0時,消費支出也為0。()。
3、消費曲線的斜率等於邊際消費傾向。()
4、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時,我們就可以說,發生了通貨膨脹。(),
5、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國民收入的遞增函數。()
6、當投資增加時,IS曲線向右移動。()
7、在IS曲線的右側,I<S。()
8、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各種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的價值總和。()
9、在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中,所謂商品,只包括有形的實物產品。()。
10、邊際消費傾向是大於1的正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單項選擇題(請從下列各題後的三個被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其代號填入括弧中,每題2分,共20分)
1、消費曲線位於45º線的上方表明,儲蓄是()。
A、正數
B、0
C、負數
2、在邊際儲蓄傾向等於20%時,邊際消費傾向等於()。
A、20%
B、80%
C、30%
3、當總需求增加時,國民收入將()。
A、減少
B、不變
C、增加
4、假定邊際儲蓄傾向等於20%,則增加100萬美元的投資,可使國民收入增加()。
A、200萬美元
B、500萬美元
C、800萬美元
5、哪一對變數對國民收入具有同樣大的乘數作用()。
A、政府支出和政府減稅
B、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
C、政府減稅和政府支出
6、假定邊際消費傾向等於60%,政府同時增加20萬美元的支出和稅收,將使國民收入()。
A、增加20萬美元
B、保持不變
C、增加12萬美元
7、要消除通貨膨脹缺口,政府應當()。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稅收
8、技術的進步造成部分人不適應新的工作要求,由此產生的失業是()。
A、自願失業
B、結構性失業
C、需求不足的失業
9、如果通貨膨脹沒有被預料到,則通貨膨脹的受益者是()
A、股東
B、債權人
C、退求金領取者
10、下面哪一種說法表達了加速原理()
A、消費支出隨著投資支出增長率的變化而變化;
B、國民收入隨著投資支出的變化而變化;
C、投資支出隨著國民收入增量的變化而變化
1、C
2、B
3、C
4、B
5、B
6、A
7、C
8、B
9、A 10、C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5分)
1、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器為什麼能穩定經濟?
2、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有何區別?
3、簡要回答凱恩斯學派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
4、乘數原理與加速原理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5、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1、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器主要內容有:累進稅、社會福利支出和農產品維持價格。內在穩定器的注入量使國民收入逆方向變化,漏出量與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化,所以,對經濟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起著緩解的作用。
2、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個國家的境內一定時期所生產的以貨幣來表示的物品和勞務的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則是指在一定時間所生產的以貨幣來表示的物品和勞務的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在反映的一個國家的居民從事生產性活動所取得的收入時,加上本國居民從國外取得的工資、利息和利潤等收入,但減去外國居民從本國取得的工資、利息和利潤等收入。而國內生產總值則不考慮從國外得到的或向國外支付的生產性收入,它反映一個國家在國內實際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總值。
3、本題的要點:1、凱恩斯學派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是調整法定準備金率、調整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要點2:回答各個要點的具體內容;要點3:回答各種手段的具體運用條件。
4、乘數原理與加速原理是兩個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說明凈投資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後者說明國民收入增量對凈投資的影響,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後者是長期的分析。但是,乘數原理與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聯系。首先,根據前者,投資的變化將會引起數倍的國民收入的變化;根據後者,國民收入增量的變化,引起凈投資加速的變化,;其次,從長期和動態的過程來看,乘數發生作用以後,加速數接著會發生作用,成數又接著發生作用,如此繼續下去。
5、要點1:從原因來說,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上通貨膨脹、成本推進通貨膨脹、預期引起的通貨膨脹、慣性的通貨膨脹;要點2:簡述各種原因的具體內容
五、論述題
1、按照凱恩斯學派的現代貨幣理論,貨幣供給是怎樣對經濟產生影響的?
2、短期消費函數與長期消費函數有何區別?
3、均衡國民收入是怎樣變化的?
1、要點1:貨幣供給對經濟影響的第一個環節是它對利息率的影響;貨幣供給對經濟產生影響的第二個環節是利息率對投資的影響;貨幣供給對經濟產生影響的第三個環節是投資對國民收入的影響;要點2:簡述、圖示各環節的變化方向。
2、短期消費曲線是與縱軸相交的曲線,長期消費曲線是經過原點的曲線;短期消費曲線與45º線相交,長期消費曲線在45º線下方。在短期,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消費曲線是一條上凸的曲線,在長期,邊際消費傾向保持穩定,消費曲線是一條直線。
3、以已形成的均衡的國民收入為起點,令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支出、出口、儲蓄、政府稅收或政府進口發生變化,分析由此帶來的總支出曲線、注入曲線或漏出曲線移動,並求出新的均衡的國民收入,比較原均衡國民收入和現均衡國民收入,說明均衡國民收入的變化。
六、計算題(15分)
假如某經濟社會的的消費函數為C = 100 + 0.8Y 投資為50單位。試計算均衡的收入、消費和儲蓄。
解: Y = (100+50)/(1-0.8)
= 750 (單位)
解: Y = (100+50)/(1-0.8)
= 750 (單位)
C = 100 + 0.8×750 = 700 (單位)
S = Y – C
= 750 – 700
= 50 (單位)
『貳』 《宏觀經濟學》計算題!!!
(1) 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總值-資本消耗補償,而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回等於總投資減凈投資後答的余額,即500=800-300,因此國內生產凈值=4 800-500=4 300(億美元)。
(2) 從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凈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億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預算盈餘,T代表凈稅收即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後的收入,則有BS=T-g,從而有T=BS+g=30+960=990(億美元)。
(4) 個人可支配收入本來是個人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後的余額,本題條件中沒有說明間接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等因素,因此,可從國民生產凈值中直接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 300-990=3 310(億美元)。
(5) 個人儲蓄S=yd-c=3 310-3 000=310(億美元)。
『叄』 一道宏觀經濟學考題
你好!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解析】投資對利率的彈性很大,說明IS曲線平緩;而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彈性小,說明LM曲線陡峭;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叫做「動者越陡、靜者越緩,效果越大」,我們都知道財政政策表現為IS曲線移動,貨幣政策表現為LM曲線移動,顯然這種情況下財政政策效果不及貨幣政策。
【評注】要熟悉IS曲線和LM曲線的形式,線性的IS曲線方程可簡單表述為r=(α+e+g)/d-(1-β)Y/d,r是利率,α是自主性消費支出,e是自主性投資支出,g是政府財政支出,β是邊際消費傾向,d是投資的利率彈性,Y表示收入;線性的LM曲線方程可簡單表述為r=kY/h-m/h,k是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h是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m是實際貨幣供給。聯立兩個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Y=[(α+e+g)/d+m/h]/[(1-β)/d+k/h],要衡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只需分別求得均衡收入對政府財政支出和貨幣供應量的導數即可:dY/dg=h/[(1-β)h+dk],dY/dm=d/[(1-β)h+dk],顯然d越大、h越小,財政政策效果越差、貨幣政策效果越佳。
以上兩個導數當中把1/(1-β)換成自主性支出乘數Ke(注意這里e是下標,不要跟自主性投資混淆),就是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的標准形式。學習經濟學一定要有乘數分析的思維方法。那個均衡收入方程當中把1/(1-β)換成Ke,把m換成名義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的比值M/P,把α+e+g用一個自主性支出變數表示,就是總需求曲線(AD曲線)的標准形式。
『肆』 一道簡單的宏觀經濟學題目~~~
實際工資是下降的~因為在新古典的框架下,題目說是新古典的分配理論,新古典考慮的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各種要素按照它們在生產函數中的邊際貢獻決定它們的收益~勞動力要素獲得的是與其邊際產量相等的回報,該回報就是實際工資,因此邊際產量下降同樣意味著實際工資減少~
如果你是按供給增加,需求不變來解釋的話,結果同樣是勞動力的實際工資下降的~只不過此處要求你在新古典分配理論的框架下分析問題。
忘了說實際租賃價格了,就是資本的利息率~此處資本並沒有增加或減少,資本的邊際貢獻是不變的~因為勞動力和資本是屬於兩個不同的市場~你也可以從市場供求角度理解該問題,只是寫在卷子上時候要用分配理論寫就ok
『伍』 宏觀經濟學問題題題~~
1、宏觀經濟學的四部門:住戶、企業、政府、外貿中;政府支出是政府行為,而消費是居民行為,兩者不互相影響,不能說政府支出多了居民消費就少了,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時國民收入(參照凱恩斯模型c=a+bY);
2、這句話的關鍵是「政府支出」,實際上如果改為「政府購買支出」,勉強算對,因為政府支出中還包括政府轉移支付;按照支出法計算的國民收入公式是;Y=C+I+G+NX,其中的G指的是政府購買支出,不包括轉移支付;另外,如果政府購買支出全都是消費行為,那麼也不會增加總投資,只有政府購買支出含有投資的成分時,總投資才會增加;
3、在IS-LM模型中,交叉的兩條曲線會分為四個區域,投資達與儲蓄意味著利息率低於均衡的利息率,較低的利息率會出現在其中的三個區域中,所以未必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
4、還要考慮折舊,如果折舊增加的更多,那麼資本存量還會減少;
5、在二部門經濟中,乘數的大小之和邊際消費傾向有關;在三部門經濟中,乘數的大小和邊際消費傾向和稅率有關;在四部門經濟中,乘數的大小還和凈出口有關,在滿足勒納條件的情況下,凈出口才有助於增加本國的國民收入,也就是使得乘數變得更大,因此,四部門經濟中的乘數未必就比三部門的大,所以選D;
6、雙向的意思是:如果投資增加或者稅收減少,那麼國民收入會成倍的增加;如果投資減少或者稅收增加,那麼國民收入會成倍的減少;
7、看圖:
注意:這個乘數未必一定等於1,假如果稅收不是固定值,而是從量稅,就是隨著y的變化而變化的時候,他就不等於1了。
『陸』 宏觀經濟學的題目!求!
宏觀經濟學習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不列入國民生產總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國外的一批貨物; 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屋買賣收取的一筆傭金;
D.保險公司收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2.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小於國民生產總值,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取得的收入( )外國公民從該國取得的收入。
A.大於; B.小於; C.等於; D.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
3.今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大於去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說明( )
A.今年物價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總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價水平和實物產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種說法都不一定正確。
4.「麵粉是中間產品」這一命題( )
A.一定對; B.一定不對; C.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D.以上三種說法都對。
5.下列哪一項計入GNP?( )
A.購買一輛用過的舊自行車; B.購買普通股票;
C.汽車製造廠買進10噸鋼板; D.銀行向某企業收取一筆貸款利息。
6.經濟學上的投資是指( )。
A.企業增加一筆存貨;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業購買一台計算機; D.以上都是。
7.已知某國的資本品存量在年初為10000億美元,它在本年度生產了2500億美元的資本品,資本消耗折舊是 2000億美元,則該國在本年度的總投資和凈投資分別是( )。
A. 250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 B.12500億美元和10500億美元;
C. 2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 D.7500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
8.在一個有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外的部門構成的四部門經濟中,GNP是( )的總和。
A.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B.消費、凈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C.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和總出口;
D.工資、地租、利息、利潤和折舊。
9.下列哪一項不是公司間接稅?( )
A.銷售稅; B.公司利潤稅; C.貨物稅; D.公司財產稅。
10.下列項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總統薪水; B.股息; C.公司對災區的捐獻; D.銀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11.在下列項目中,( )不屬於政府購買。
A.地方政府辦三所中學; B.政府給低收入者提供一筆住房補貼;
C.政府訂購一批軍火; D.政府給公務人員增加薪水。
12.在統計中,社會保險稅增加對( )有影響。
A.GDP; B.NDP; C.NI; D.PI。
13.下列哪一項不屬於要素收入但是被居民收到了。( )
A.租金; B.銀行存款利息; C.紅利; D.養老金。
14.在一個只有家庭、企業和政府構成的三部門經濟中,一定有( )。
A.家庭儲蓄等於凈投資; B.家庭儲蓄等於總投資;
C.家庭儲蓄加折舊等於總投資加政府支出;
D.家庭儲蓄加稅收等於凈投資加政府支出。
15.下列哪一項命題不正確。( )
A.NNP減直接稅等於國民收入; B.NNP加資本折舊等於GNP;
C.總投資等於凈投資加折舊; D.個人收入等於個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稅。
16.如果個人收入等於570美元,而個人所得稅等於90美元,消費等於430美元,利息支付總額為10美元,個人儲蓄為40美元,個人可支配收入等於( )
A.500美元; B.480美元; C.470美元; D.400美元。
17.如果在消費——收入圖形上,消費曲線向上移動,這意味著消費者( )。
A.由於減少收入而減少儲蓄S; B.由於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儲蓄S;
C.不是由於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儲蓄S增加;
D.不是由於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儲蓄S減少。
18.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發生於( )的時候。
A.實際儲蓄等於實際投資; B.實際的消費加實際的投資等於產出值;
C.計劃儲蓄等於計劃投資; D.總支出等於企業部門的收入。
19.當消費函數為C = a + bY , a、b>0,這表明,平均消費傾向( )。
A.大於邊際消費傾向; B.小於邊際消費傾向;
C.等於邊際消費傾向;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20.在凱恩斯的兩部門經濟模型中,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為0.8,那麼自發支出乘數值必然是( )。
A.1.6; B.2.5; C.5; D.4。
21.如果投資支出I突然下降,那麼凱恩斯模型預期( )。
A.GNP將開始持續下降,但最終下降量將小於投資I的下降;
B.GNP將迅速下降,其量大於投資I的下降;
C.GNP將迅速下降,其量小於投資I的下降量,但將沒有進一步下降趨勢;
D.GNP開始持續下降,直到下大量大大超過投資I的下降量。
22.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廠商投資增加將會引起( )。
A.國民收入增加,但消費水平不變; B.國民收入增加,同時消費水平提高;
C.國民收入增加,但消費水平下降; D.國民收入增加,儲蓄水平下降。
23.如果由於計劃投資支出的減少而導致原來GNP的均衡水平改變,可以預期( )。
A.GNP將下降,但儲蓄S不變; B.GNP將下降,儲蓄S上升;
C.GNP和S都將下降; D.GNP不變,但儲蓄S下降。
24.消費者儲蓄增多而消費支出減少,則( )。
A.GNP將下降,但儲蓄S不變; B.GNP將下降,儲蓄S上升;
C.GNP和S都將下降; D.GNP不變,但儲蓄S下降。
25.GNP的均衡水平和充分就業的GNP水平的關系是( )。
A.兩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的失衡狀態,GN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著是充分就業時的GNP水平;
C.GN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業的GNP水平;
D.GN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業的GNP水平。
26.GNP高於均衡水平,意味著( )。
A.從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儲蓄S大於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資I;
B.計劃的消費支出C的總額超過計劃投資I的總額;
C.GNP偶然沿著消費曲線超過收入平衡點;
D.計劃投資I的總額和計劃消費C總額之和超過現值GNP水平。
27.下列哪一種情況不會使收入水平增加?( )。
A.自發性支出增加; B.自發性稅收下降;
C.自發性轉移支付增加; D.凈稅收增加。
28.如果由於投資支出下降而導致GNP下降,可以預期( )。
A.消費C和儲蓄S將上升; B.消費C和儲蓄S將下降;
C.消費C將下降,但儲蓄S將上升; D.消費C上升,儲蓄S下降;
E.消費C和儲蓄S不是必然會改變。
29.如果GNP是均衡水平,則要求( )。
A.收入總額必須正好等於消費者從收入中來的計劃的支出加上計劃的儲蓄;
B.GNP總額必須正好等於計劃儲蓄總額與計劃投資總額之和;
C.消費者支出總額必須正好等於收入的收支平衡水平;
D.所得收入總額必須正好等於全體消費者從收入中來的計劃支出加上計劃投資總額。
30.在一個不存在政府和對外經濟往來的經濟中,如果現期GNP水平為5000億元,消費者希望從中支出3900億元用於消費,計劃投資支出總額為1200億元,這些數字表明:( )。
A.GNP不在均衡水平,將下降; B.GNP不在均衡水平,將上升;
C.GNP在均衡水平;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31.如果邊際儲蓄傾向為0.3,投資支出增加60億元,可以預期,這將導致均衡水平GNP增加( )。
A.20億元; B.60億元; C.180億元; D.200億元。
32.凱恩斯理論中的自發支出乘數可應用於( )。
A.當投資增加時; B.僅僅當在有閑置資源的經濟中增加投資時;
C.僅僅當某些經濟變數(比如投資)變化,從而增加或減少閑置資源;
D.僅僅在政府財政變化時。
33.三部門經濟中的平衡預算乘數是指( )。
A.政府預算平衡(即赤字為0)時的乘數;
B.政府支出和稅收同方向變化同一數量時,國民收入變化與政府支出或稅收量變化量之比;
C.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同方向變化同一數量時,國民收入變化與政府轉移支付變化量或稅收變化量之比;
D.政府購買和稅收同方向變化同一數量時,國民收入變化與政府購買或稅收變化量之比。
34.四部門經濟與三部門經濟相比,乘數效應(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變大、變小或者不變都有可能,不能確定。
35.在四部門經濟中,如果投資、儲蓄、政府購買、稅收、出口和進口同時增加,則均衡收入(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能確定。
36.邊際消費傾向是值( )。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總消費對總收入的比率;
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於收入變化而引起的消費支出的變化;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當收入發生微小變化時,由此而導致的消費支出變化對收入水平變化的比率;
D.以上都不對。
37.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的關系為( )。
A.由於某些邊際收入必然轉化為邊際的消費支出,其餘部分則轉化為儲蓄,因而他們之和必定等於1;
B.由於可支配收入必定劃分為消費和儲蓄,他們之和必然表示現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總額;
C.它們之間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費傾向;
D.它們之和必定等於0。
38.如果人們不是消費其所有收入,而是將未消費部分存入銀行或購買證券,這在國民收入的生產中是( )。
A.儲蓄而不是投資; B.投資而不是儲蓄;
C.既非儲蓄也非投資; D.是儲蓄,但購買證券部分是投資。
39.在國民生產和國民收入中,哪種行為將被經濟學家看成是投資?( )。
A.購買新公司債券; B.生產性活動而導致的當前消費;
C.購買公司債券; D.以上都不對。
40.家庭消費——收入圖中的收入均衡點是( )。
A.儲蓄等於消費; B.消費等於投資; C.收入等於消費; D.儲蓄等於收入。
41.消費——收入圖形是指( )。
A.消費支出正好等於收入時的收入水平; B.消費支出額外的收入部分;
C.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一個家庭(或者社會)將支出多少金額在消費上;
D.在低收入時,家庭的消費支出比他們的收入總額多。
42.一般的家庭是按照如下方式從收入中支出消費的( )。
A.當收入增加時,收入中的消費支出比例增大;
B.除了很低的收入水平外,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費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C.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費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D.當收入增加時,收入中消費支出比例是減小的。
43.下列四個觀點中,( )是不正確的。
A.在當今社會,大部分儲蓄是由一群人完成的,而大部分投資則由另一群人完成;
B.公司未分配利潤(加上原已持有的利潤)造成這種情況:儲蓄和投資是由同一經濟單位完成的;
C.在當今社會,一旦極少或沒有機會投資,人們將不會儲蓄;
D.投資支出總額在各年間變化很大。
44.一個家庭當其收入為0時,消費支出為2000元;而當其收入為6000元時,其消費支出為6000元,在圖形上,消費和收入之間成一條直線,則其邊際消費傾向為( )。
A.2/3; B.3/4; C.4/5; D.1。
答案
1.B 2.A 3.D 4.C 5.D 6.D 7.A 8.A 9.B 10.C
11.B 12.D 13.D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C
21.D 22.B 23.C 24.C 25.D 26.A 27.D 28.B 29.D 30.B
31.D 32.C 33.D 34.B 35.D 36.C 37.A 38.A 39.D 40.C
41.C 42.D 43.C 44.A
二、計算題
1. 假設某國某年有下列國民收入統計資料(單位:10億美元)
資本消耗補償 356.4
雇員酬金 1866.3
企業支付的利息 264.9
間接稅 266.3
個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潤 164.8
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120.3
紅利 66.4
社會保險稅 253.0
個人所得稅 402.1
消費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轉移支付 347.5
個人消費支出 1991.9
請計算:
(1)國民收入;
(2)國民生產凈值;
(3)國民生產總值;
解:
(1)國民收入=雇員酬金+企業支付的利息+個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潤+非公司企業收入=1866.3+264.9+34.1+164.8+120.3=2450.4
(2)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入+間接稅
=2450.4+266.3=2716.7
(3)GNP=NNP+資本消耗補償
=2716.7+356.4=3073.1
2.設一經濟社會六種產品,它們在1990年和1992的產量和價格分別如下表。計算:
(1)1990年和1992年的名義GNP;
(2)如果以1990年作為基年,則1992年的實際GNP為多少?
(3)計算1990——1992年的GNP價格指數,1992年價格比1990年上升了多少?
產品 1990年產量 1990年價格(美元) 1992年產量 1992年價格(美元)
A 25 1.50 30 1.60
B 50 7.50 60 8.00
C 40 6.00 50 7.00
D 30 5.00 35 5.50
E 60 2.00 70 2.50
解:
(1)1990年名義GNP=1.5*25+7.5*50+6*40+5*30+2*60=922.5
1992年名義GNP=1.6*30+8*60+7*50+5.5*35+2.5*70=1245.5
(2)1992年的實際GNP=1.5*30+7.5+60+6*50+5*35+2*70=1110
(3)價格指數=1245.5/1110=112.2%,即1992年價格比1990年價格上升了12.2%。
3.假設一國有下列國民收入統計資料
國民生產總值 4800
總投資 800
凈投資 300
消費 3000
政府購買 960
政府預算盈餘 30
計算:
(1)國民生產凈值;
(2)凈出口;
(3)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後的收入(即凈稅收);
(4)個人可支配收入;
(5)個人儲蓄。
解:
(1)NNP=GNP-資本消耗補償, NNP=4800-500=4300
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總投資-凈投資=800-300
(2)GNP=C+I+G+(X-M),即凈出口X-M=GNP-C-I-G=4800-300-800-960=40
(3)凈稅收=政府購買+政府預算盈餘=30+960=990
(4)DPI=NNP-T=4300-990=3310
(5)個人儲蓄S=DPI-C=3310-3000=310
4.假設某國某年國民收入經濟數據如下
個人租金收入 31.8
折舊 287.3
雇員的報酬 1596.3
個人消費支出 1672.8
營業稅和國內貨物稅 212.3
企業轉移支付 10.5
統計誤差 -0.7
國內私人總投資 395.3
產品和勞務出口 339.8
政府對企業的凈補貼 4.6
政府對產品和勞務的購買 534.7
產品和勞務的進口 316.5
凈利息 179.8
財產所有者的收入 130.6
公司利潤 182.7
計算:
(1)用支出法計算GNP;
(2)計算NNP;
(3)用兩種方法計算NI。
解:
(1)用支出法計算的GNP=C+I+G+(X-M)=1672.8+395.3+534.7+(339.8-316.5)
=2626.1
(2)NNP=GNP-折舊=2626.1-287.3=2338.8
(3)支出法:NI=NNP-間接稅
=2338.8-212.3=2126.3
收入法:NI=個人租金收入+雇員報酬+凈利息+財產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潤+企業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的凈補貼+統計誤差
=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0.7=2126.4
5.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投資為50(單位:10億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費和儲蓄。
(2)如果當時實際產出(即GNP或收入)為800,企業非意願存貨積累為多少?
(3)若投資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費函數變為C=100+0.9Y,投資仍為50,收入和儲蓄各為多少?投資增至100時收入增加多少?
解:
(1)Y=(100+50)/(1-0.8)=750——均衡收入
C=100+0.8*750=700——消費
S=Y-c=750-700=50——儲蓄
(2)800-750=50——企業非意願存貨積累
(3)若投資增加至100,則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來的收入750增加250。(Y』-Y=1000-750=250)
(4)Y=(100+50)/(1-0.9)=1500——消費函數變化後的收入
S=-a+(1-b)Y=-100+(1-0.9)*1500=50——儲蓄
如果投資增加至100,則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來收入增加500,(2000-1500=500)
(5)消費函數從C=100+0.8Y變為C=100+0.9Y以後,乘數從5(K=1/(1-0.8)=5)變為10(K=1/(1-0.9)=10)
6.假設某經濟中有如下行為方程:
C=100+0.6yd——消費
I=50——投資
G=250——政府購買
T=100——稅收
求:
(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
(2)消費支出C;
(3)私人儲蓄SP和政府儲蓄SG;
(4)乘數KI。
解:
(1)Y=100+0.6(y-100)+50+250
Y=340/0.4=850
Yd=850-100=750
(2)C=100+0.6*750=550
(3)SP=750-550=200 , SG=100-250=-150
(4)KI=1/(1-0.6)=2.5
7.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d,投資支出為I=50,政府購買G=200,政府轉移支付tr=62.5,稅收T=250,求:
(1)均衡的國民收入;
(2)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解:
(1)Yd=Y-T+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100+0.8Y-150+50+200=0.8Y+200
得Y=200/0.2=1000——均衡收入
(2)KI=1/(1-b)=1/0.2=5
KG=1/(1-b)=1/0.2=5
KT=-b/(1-b)=-0.8/0.2=-4
KTR=b/(1-b)=0.8/0.2=4
KB= KG - KT =(1-b)/(1-b)=1
8.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d,投資支出為I=50,政府購買G=200,政府轉移支付tr=62.5,稅收T=250,求:
(1)均衡的國民收入;
(2)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解:
(1)Yd=Y-T+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100+0.8Y-150+50+200=0.8Y+200
得Y=200/0.2=1000——均衡收入
(2)KI=1/(1-b)=1/0.2=5
KG=1/(1-b)=1/0.2=5
KT=-b/(1-b)=-0.8/0.2=-4
KTR=b/(1-b)=0.8/0.2=4
KB= KG - KT =(1-b)/(1-b)=1
9.在一個封閉經濟中,有如下方程式:
Y=C+I+G(收入恆等式)
C=100+0.9YD(消費函數)
當I=300億美元,G=160億美元,稅率t=0.2,T0=0,問:
(1)當收支平衡時,收入水平和乘數各為多少?
(2)假設G增加到300億時,新的均衡收入水平為多少?
(3)假定I從300增加到400億,新的均衡收入為多少?
(4)假設I是由I=300+0.2Y所決定,求新的均衡收入。
『柒』 宏觀經濟學題目!急
1+名義增長率=(1+實際增長率)(1+通貨膨脹率)。得1.65%
近似式可以直接用名義收入增長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得1.7%
兩種方法在通貨膨脹率較小的時候算出的差異不大。
『捌』 宏觀經濟學題目:
本題中M1=流通中的紙幣和硬幣為15億元+個人在專業銀行的支票存款為20億元=35億元;
H(高能貨幣)=流通中的紙幣和硬幣為15億元+商業銀行擁有的紙幣和硬幣為2億元+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為8億元=25億元;
中央銀行的資產=中央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券為23億元+中央銀行的外匯資產為1億元=24億元;
資料1:在1994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辦法》中,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將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M0、M1、M2以及M3等幾個層次,各層次所涵蓋的內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單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資料2:其公式為: 高能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資料3:央行資產項目
貼現及放款
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者對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貼現和再貸款。還有財政部門的借款和在國外金融機構的資產。
各種證券
主要指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中央銀行持有的證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政府證券。中央銀行持有證券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通過證券買賣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黃金和外匯儲備
黃金和外匯儲備是穩定幣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間支付的重要儲備。中央銀行承擔為國家管理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責任,也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
其他資產
:主要包括待收款項和固定資產
『玖』 宏觀經濟學計算題目
不知道遮住的部分是什麼?有沒有說政府購買是多少
1 Y=C+I+G
C=0.8(1-t)Y
I=900-50r
G=g
IS方程 Y=0.8(1-t)Y+900-50r+g=0.6Y-50r+g+900
0.4Y+50r=g+900
LM方程 M/p=L
500=0.25Y-62.5r
同時均衡 聯立兩個方程,解出
2Y=C+I+G
C=100+0.8yd
yd=y-t+tr=y-187.5
i=50,G=? g
Y=100+0.8(y-187.5)+50+g=0.8y+g
y=g/0.2=5g
(2)Y=100+0.8(y-187.5)+i+g=0.8y-50+i+g
y=5*(-50+i+g)
kt=-4
ktr=4
ki=dy/di=5
kg=dy/dg=5
kb=1
『拾』 宏觀經濟學的題目
1.GDP=C+I+G+(X-M)=450+150+210+20=830
NDP=GDP-資本折舊=830-50=780
NI=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780-70-0+40=750
(注這里邊要扣除的企業轉移支付不專等於題目中列出來屬的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2、(1)儲蓄=4100-3800=300
(2)投資=個人儲蓄+國家財政+貿易=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DP-C-I-(X-M)=5000-3800-200-(-1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