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語高手我的論文是淺談小學生英語口語的培養 要先寫開題報告 那個文獻綜述怎麼寫啊
原則上是的,但是各個學習哦可能在一開始開題的時候不會這么要求。不過如果你參考的是中文書目的話,只寫中文就可以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課程,在裡面也可以學到多的東西,而且你也可以成為宣傳員的。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醫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述」,「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疾病、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特別是實習同學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於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後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文獻綜述範文之一
制度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理論綜述
摘要:
關鍵詞:(略)
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與制度的起源、制度變遷與創新、國家制度供給一起被稱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制度的起源、變遷與創新、供給與需求都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相關。從結論上說,有效率的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無效率的制度會抑制甚至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回瞻
1.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中關於制度的論述
馬克思認為,沒有抽象的生產,也沒有離開制度(馬克思的提法是生產關系,實質上就是制度)的生產力及其發展。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組織和運行的。先進的生產關系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後的生產關系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持續一定時間跨度的相對穩定的生產關系(制度框架)為生產力提供了一個相應發展的制度「空間」,這對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制度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2.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流派的論述
(1)模型派
他們認為:社會經濟的增長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疊加和質變的結果。他們將各種增長要素作為自變數,把經濟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為因變數,確定函數關系,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解釋經濟現象。最著名的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爾多、羅賓遜、帕西內蒂等人倡導的劍橋經濟增長模型。這些經濟增長模型實質上只是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力求使得產出決定的總需求的增長要與生產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匹配,逐漸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忽視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結構派
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既是一國經濟量(總量與均量)和能力的增長與擴張過程,也是一國經濟結構的轉換過程。主要有劉易斯等的「二元結構論」;納克斯的「貧困循環論」;由「投資不可分性」而產生的羅丹的「大推進論」;錢納里等人主張的「發展型式」理論;以及「兩缺口理論」,以及「平衡與不平衡增長」的理論等等。在這一流派中,已經隱含著制度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尤為明顯。因此,有人甚至將劉易斯劃為新制。
(3)階段派
代表人物是羅斯托,他將經濟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准備條件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不難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來越明顯。
(4)因素派或起源派
這一流派中,丹尼森將經濟增長的因素劃分成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產率。細分為八個方面,(有人歸納為7個)即:使用的勞動者的數量及結構;工作小時;使用勞動者的教育程度;資本存量的規模;知識的狀態;分配到無效使用中的勞動的比重;市場規模;短期需求壓力的格局和強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為什麼增長率不同:戰後幾個西方的經驗》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習慣稱為丹尼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引發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各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通過模型進行計算,但是,是什麼原因(因素)將這些因素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二個問題:將應該計算的因素計算之後,仍然存在「剩餘」或「余值」,即所謂「剩餘溢出」,那麼,這些「余值」應該歸入到哪個因素?
而庫茲涅茨強調需求結構的高改變率對現代經濟增長中生產結構的高轉換率影響巨大。它會引起創造新產品的技術高新與發明,促進新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促進現代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速度。
(5)新增長理論派
主要有羅默的「收益遞增經濟增長模式」;盧卡斯的「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增長模式」;鮑依德的「動態聯合體資本增長模式」;阿溫楊的「創新與有限度的邊干邊學模式」等等。這些理論不僅將知識和人力資本因素引入經濟增長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長理論確認了制度與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並總結出了一套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質資本的投資;保護知識產權;支持研究與開發工作;實行有利於新思想形成並在世界范圍內傳遞的國際貿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場上的大的扭曲等。
(6)勞動分工演進派
楊小凱為代表的這一學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先天不足,即,將社會的產業結構或分工狀態當作固定不變的因素,然後研究資源在其中的最優配置,然後構建了分工演進模式解釋經濟增長。他們認為,當人們經驗不多時,生產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費用,人們只有選擇自給自足。通過實踐學習,生產率提高,能夠付得起交易費用,因而,人們開始選擇高一級的分工與專業化水平。而這種通過專業化學習會加速學習速度,從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這個正反饋(良性循環)將使勞動分工自發地演進。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產力正是因為專業化造成了某種信息不對稱,賣者對於自己生產的產品知之甚多,而作為買者卻知之甚少。
楊小凱等人的分工演進理論模式給我們有兩點啟示:
啟示一:促進分工與交易以及知識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和發展極為重要。
啟示二:一國的制度創新,應當朝促進分工、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發展。
(7)「反增長」或「零增長」派
以米多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經濟增長和發展付出的代價太大,因此主張反增長或增長價值懷疑論;米多斯將人口增長、糧食供給、資本投資、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連接成為一個「反饋迴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為了避免世界末日來臨,就必須使主要的經濟增長因素實現「零增長」,因此,該理論被稱為「增長極限論」或「零增長論」。
二、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主要論點
1.諾斯的觀點
(1)制度和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關系
新制度經濟學派對制度與經濟發展有創造性貢獻的是諾斯。他關於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的核心論點簡明扼要,即,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是制度因素,一種提供適當的個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財產關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據是,在傳統經濟學中,市場的運作被假定為完備的信息、明確界定的產權條件和零成本的運行過程。人們在市場交易的過程被過濾為單純的價格機制的操作,就連為達成交易而搜尋信息的費用也不存在了。在這一模式分析邏輯下,其它一些協調組織與組織經濟活動的「制度」和「組織」被看成無足輕重。如果用傳統經濟學分析方法無法解釋1600年到1850年海洋運輸業在技術上並無多大進步的情況下,生產率卻有較大幅度提高的現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視。制度的功效在於通過一系列的規則來界定交易主體間的相互關系,減少環境中不確定性和交易費用,進而保護產權,增進生產性活動,使交易活動中的潛在收益成為現實。
諾斯指出:制度環境是一系列用來確定生產、交換與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會、法律規則,制度安排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與競爭方式的規則,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規則,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用以約束個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制度不同於體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訂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制度框架約束著人們的選擇集。既然這些規則不僅造就了引導和確定經濟活動的激勵系統,而且決定了社會福利與收入分配的基礎,那麼,制度結構在靜態上就決定了一個經濟實體及其知識技術出路的增長率。諾斯認為:許多經濟學家將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積累和知識進展等等歸入經濟增長的原因,其實就是經濟增長本身。而引起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變遷。制度變遷是從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過程。在各種因素使潛在的外部利潤在現有的制度安排下無法實現時,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認為,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發生。進而,諾斯對制度的供給與需求進行了分析,當制度的供給與需求相一致時,達到制度均衡。這種制度均衡的實現條件是制度供給者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即MR=MC。據此,諾斯提出了構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標准或原則是使得新機制(制度)下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國家在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國家並非「中立」的,國家決定產權結構,而經濟增長有賴於明確的產權,但在技術和現有的組織制約下,產權的創新、裁定和行使代價都極為昂貴,因此國家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提供產權保護與強制力的制度安排應運而生,以維護經濟增長和發展,並最終對造成經濟的增長、發展、衰退或停滯的產權結構的效率負責。
(3)意識形態理論
意識形態的特徵有三個:
第一,意識形態是節約機制,通過它,人們認識了他們所處環境,減少了「試錯」成本。
第二,意識形態會通常與個人觀察世界時對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倫理評價交織在一起,也就是說有時會在相互對立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中作出選擇。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評價等。
第三,當人們原有的觀念或經驗與意識形態不符時,他們就會改變試圖其意識形態,來發展一套更加適合其觀念或經驗的新的理性選擇。
因此,意識形態是影響制度安排和經濟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2.國際經濟增長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維持經濟增長和提高經濟效率兩大難題,而問題的根源在於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尋租。
(2)制度安排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首先,制度通過影響信息和資源的可獲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會交易的基本規劃而擴展了人類的選擇,即經濟發展的目標。其次,制度「矯正價格」的努力成效,即對經濟發展的基本的和長期貢獻。再次,盡管技術創新會推動經濟發展,但在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依賴於促進創新、界定產權和契約關系或分擔外在風險的各種制度安排。
(3)從制度的供給與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創新需求產生於經濟中無效率的增多、技術變化、市場特徵以及確立個人與集團維護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給依賴於立法秩序、制度設計成本及尋找可選擇目標的知識基礎。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確立以立法秩序為核心的制度環境,塑造市場力量以驅動創新。
(4)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根本問題是缺乏發展市場經濟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穩定的道德、產權的界定、人力資本的供給、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擔風險的法規等。因此,在發展中國家,如何使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制訂一套公開、透明的規則體系,防止尋租、以權謀私和欺詐行為,為市場經濟運作製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環境,才是實現市場經濟順利轉型並高效運作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簡單的評述及問題
1.諾斯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的框架,把制度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應用現代產權理論說明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制度變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對經濟學發展作出了貢獻。
2.新制度經濟學派方法的應用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許多原來對制度不以為然的經濟學家廣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經濟學家們的分析方法,普遍認為,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不僅只關注資本積累、技術引進、資金籌集、產業結構優化、就業的改善等等純經濟方面的因素,而更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對於經濟增長的促進或阻礙作用上。
3.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研究的范圍內,大大擴大了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視野,而研究對象也由以前的以資本主義發展中小國家或地區為主轉向發展中的大國。
4.幾個應當深入研討的問題
(1)在許多人看來,制度仍然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將制度因素進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變遷在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怎樣才能加快制度變遷的步伐,促進經濟的發展。
(3)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獲取已經非常容易,那麼,新制度經濟學派的理論基石之一的交易費用的地位是否會動搖。
新制度經濟學派的許多觀點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接受,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上述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新制度經濟學派及其追隨者,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美]道格拉斯C諾斯,陳郁、羅華平等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2][美]科斯、諾斯等:《財產、產權與制度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3]國際經濟增長中心V奧斯特羅姆和D菲尼,H皮希特編,王誠等譯:《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問題與選擇》,商務印書館,1992
[4]張宇燕:《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對制度的經濟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林業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7]李悅:《產業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羅斯托:《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M],商務印書館,1985
『貳』 建國60年的幾個堅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從經濟學角度來說。
古典經濟學將經濟增長的源泉歸結為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進步,而制度經濟學對此提出了全新的觀點。
制度經濟學:認為資本積累、技術進步等因素與其說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倒不如說是經濟增長的本身;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變遷,一種提供適當個人刺激的有效產權制度體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諾斯,1994)。他們認為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交易費用的降低,而降低交易費用的關鍵在於制度變遷。現代經濟增長中的許多新問題,如公共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經濟市場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等等,都在制度經濟學理論中找到了解釋。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道理,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可以理解為,在目前的制度體系下,不能通過制度變遷帶來帕累托最優的情況下維持原來的制度是最高的方法。(實踐證明,在目前的生產力條件下xx制度可能是合理的...)
關於制度、制度變遷的理論建議參考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或者北大出版的 盧現祥《新制度經濟學》。
『叄』 世界各國的大學有沒有把制度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教授的
據我所知單單把「制度學」作為一門學科教授的在中國的大學中還沒有。
但是有其他以「制度學」結尾的學科,比如「新制度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財務制度學」等等。。。。。。。。
一個社會中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比較重要,如果您想認真學習一下有關制度制定方面的學問,我建議您不妨先從法律制度以及經濟制度入手,而這方面的書籍也很多。經濟制度方面的書籍有:1、《話說企業家精神、金融制度與制度創新》, 張軍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這本書通俗易懂,作者提出了很多具有啟示性的問題,而且作者分析問題的角度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2、《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 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這本書翻譯的都是一些制度經濟學的重要論文.
3、《社會契約論》, 盧梭 著
4、《經濟體制的比較制度分析》, 青木昌彥&奧野正寬 著,中國發展出版社.
(這些書「超星」上都有)
5、《新制度經濟學》---論文集,與<<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有重合
作者:埃瑞克.G.菲呂博頓 魯道夫 頁數:433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第1版
6、《新制度經濟學名著譯叢 產權經濟學——一種關於比較體制的理論》-----比較體制視角,可能比較適合中國人聯系實際
作者:(南)斯韋托扎爾.平喬維奇 頁數:237 出版日期:1999年3月第1版
7、《新制度經濟學名著譯叢 契約經濟學》————論文集,此系列應通讀
作者:(美)科斯 哈特 斯蒂格利茨 頁數:459 出版日期:1999年3月第1版
8、《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通俗易懂,但是一些概念和觀點需要結合其他文獻才好把握
作者:[德]柯武剛 史漫飛著 韓朝華譯 頁數:17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第1版
9、《新制度經濟學》————嚴重推薦!極品,脈絡清晰,難得的是一方面從經濟學說思想史角度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對冰島從經濟史角度對進行考察,讀這本書可能更能理解張五常在新制度經濟學發展中的位置。羅波,要從制度角度分析意識形態此書不可不讀!
作者:[冰]埃格特森著 吳經邦等譯 頁數:356 出版日期:1996年10月第1版
10、《新制度經濟學名著譯叢 反托拉斯經濟學——兼並、協約和策略行為》---- Williamson的書都應該看看,不過那本資本主義制度好象沒有中譯本?
作者:[美]威廉姆森(Williamson,O.E.)著 張群群 黃濤譯 頁數:501 出版日期:1999年3月第1版
11、《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發展文庫》
作者:馬洪 孫尚清 頁數:280 出版日期:1996年2月第1版
12、《沒有規矩不成文圓:新制度經濟學漫話》---通俗讀物,許多書店都可以買到,不過我沒有讀過
作者:王躍生著 頁數:17 出版日期:2000年9月第1版
13、《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科斯評傳》---從其學不可不知其人
作者:易憲容著 頁數:278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第1版
14、《制度經濟學派》————這是我最開始讀的制度經濟學讀物,書薄,讀起來很省力,特色之處是有關於「舊」制度經濟學的內容
作者:傅殷才 頁數:235 出版日期:1996年4月第1版
15、《西方新制度經濟學》——如果找不到埃格特森那本,讀這個也可以——埃格特森那本現在市面上已經沒有賣的了
作者:盧現祥 頁數:280 出版日期:1996年2月第1版
16、《現代產權經濟學》----中國學生入門必讀書
作者:張軍
17、《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經濟史理論》—好書
作者:[英]約翰.希克斯著 厲以平譯 頁數:154 出版日期:1987年7月第1版
18、《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作者:[美]道格拉斯.C.諾思 厲以平譯 頁數:251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第1版
19、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北京大學,1985;
20、奧斯特羅姆等: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商務印書館,1992;
21、張宇燕: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中國人民大學,1992。
周其仁給學生開列的書單(轉自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網站)
必讀教材
Furubotn G. Eirik and Rudolf Richter. 2000.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讀物
Pranab Bardhan, 1991.」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 Brief Critical Assessment.」 J of World Development.
Alchian, A.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e 1950.
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張五常,1990。「關於新制度經濟學」,見科斯等編,《契約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版,第3章。
Coase, R.H.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J of Law and Economics, V.17, N. 2(Oct. 1974).
周其仁,1996.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版。
Property Rights
Alchian, A.A. 「Property Rights」, pp1101-1104.
張五常:《賣橘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巴澤爾: 《產權的經濟分析》,上海三聯1997年版。
Macfarlane, Alan. 1978. 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alism: The Family, Property and Social Transition, Oxford: Blackwell Press.
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Exchange and Market
張五常:「失傳的價格理論」,復印資料。
汪丁丁, 「近年來經濟發展理論的簡述和思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1頁。
Greif, A. 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3, No.3.
克萊因和萊弗勒:「市場力量在確保契約績效中的作用」,見陳郁編,《企業制度和市場組 織》,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9-205。
巴澤爾:「考核費用和市場組織」,見陳郁編,《企業制度和市場組織》,上海三聯書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239頁。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1988. Law and Economic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Chapter 6-7. (考特和尤倫著, 張軍等譯. 《法和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The Firm and the Entrepreneur
Knight, F.H.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5).
Coase, R.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Coase, 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Meaning」, in O. E. Willianmson and S.G. Winter(ed.) pp48-60.
Demsetz, R. 1995.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Fi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企業經濟學》,2000版)。
陳郁編:《企業制度和市場組織》,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年版。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三聯1995年版。
周其仁:〈產權與制度變遷〉,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Up level of Exchange
Demsetz, H. 1969. "Perfect Competition, Regulation, and the Stock Market," In Efficiency Competition and Policy, pp225-241.
布羅代爾:《資本主義論叢》,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版。
J.Bradford De Long, "Did J.P.Morgan's Men Add Value? An Economist's Perspective on Financial Capitalism," in Peter Temin, ed., Inside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North and others.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Pp134-165.
汪丁丁:「哈耶克』擴展秩序』思想初探」, 汪丁丁:《在哲學和經濟學之間》,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96年版,第201-246頁。
Monopoly, Regulation and Regulatory Reform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二、三部分。
North, D.C. 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Kip Viscusi and others. 2000.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Chapter 10-12. The MIT Press.
*史普特:《管制與市場》,導論和第I篇。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年版。
《制高點》第4章,第8章、第12章
艾倫。加特,1999。《管制、放鬆管制和重新管制》,經濟科學出版社。
張宇燕,1996。「國家放鬆管制的博弈」,見張曙光編:《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版。
周其仁:《數網競爭》,三聯書店2001年版。
法律制度方面的書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詳細目錄:
上部科技法律與科技法律制度
第一章科技基本法律制度
第二章科技管理體制
第一節世界主要類型科技體制比較
第二節中國科技體制的形成
第三節中國現行科技體制存在問題
第四節中國科技體制改革
第三章科技成果轉化法律
第一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概述
第二節農業技術推廣法簡介
第四章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第一節專利法概述
第二節商標法概述
第三節著作權法概述
第四節國際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及其適用
第五章科技市場法律制度
第一節技術合同法簡介
第二節反不正當競爭法簡介
第三節民法通則簡介
第六章科技規范化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標准化法簡介
第二節計量法簡介
第三節統計法簡介
第四節產品質量法簡介
第七章解決科技爭議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行政處罰法簡介
第二節行政訴訟法簡介
第三節民事訴訟法簡介
第四節國家賠償法簡介
第五節仲裁法簡介
下部科技法律法規與政策
一、綜合政策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
二、科技體制改革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若干規定
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
關於深化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關於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管理的若干意見(試行)
……
三、科技計劃
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規定
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關於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
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
科技項目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
……
四、經費與財務
國務院關於科學技術撥款管理的暫行規定
關於科學事業費管理的暫行規定
關於印發開放實驗室運行補助管理辦法和評議細則的函
……
五、稅收
關於高新技術企業如何適用稅收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
關於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有關財務稅收問題的通知
科學研究和科學用品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
六、條件與標准
科研條件建設「十五」發展綱要
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實驗動物管理條例
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
……
七、高新技術產業化
國務院關於批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五」和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暫行辦法
關於加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若干意見
……
八、科技機構與科技人員
國家分析測試中心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暫行管理辦法
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
九、專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施行修改後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過渡辦法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行政執法辦法
專利代理條例
……
十、商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商標評審規則
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
商標專用權質押登記程序
關於申請商標注冊要求優先權的暫行規定
……
十一、著作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出版管理條例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
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
關於製作數字化製品的著作權規定
……
十二、計算機軟體及一聯網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
軟體產品管理辦法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
十三、反不正當競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關於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
十四、科技獎勵
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方案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
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
十五、科學技術普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
2000-2005年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綱要
2001-2005年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指導綱要
十六、國際合作
關於參加國際科技組織的若干規定
國家科委關於「863」計劃外事管理工作的實施細則
國際科學技術會議與展覽管理暫行辦法
……
十七、地方科技法律條例與制度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廣東省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
十八、標准化計量和質量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軍用標准化管理辦法
全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章程
國家標准管理辦法
標准出版發行管理辦法
……
十九、科技爭議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
二十、我國參加的有關科技方面的國際公約
米制公約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組織法
南極條約
……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讀者對象:
讀者對象
科委、科技廳(局)
發展計劃委員會(科技處)、建設廳(局)(科技處)、教委(局)(科技處)、計生委(科技處)、交通廳(局)(科技處)、衛生廳(局)(科技處)、冶金工業(局)(科技處)、機械工業廳(局)(科技處)、水利廳(局)(科技處)、林業廳(局)(科技處)、輕工業廳(局)(科技處)、貿易廳(局)(科技處)、化學工業廳(局)(科技處)、農業廳(局)(科技處)、對外貿易廳(局)(科技處)、鄉鎮企業(局)(科技處)、技術監督局(科技處)、環保局(科技處)、糧食局(科技處)、廣播電視局(科技處)、文物局(科技處)、公安局(科技處)
中國科學院各單位,各級科研院所(農業科研院所、林業科研院所、電力科研院所、水利科研院所、機械科研院所、化工科研院所、建築科研院所、電子科研院所、通信科研院所、醫葯科研院所、工業科研院所等)
各大專院校科研處
各大中型企業科研機構等
各銀行、電視台及部隊科技處法律 書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書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書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書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書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書籍——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規章制度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