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新興古典經濟學

新興古典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04:27:56

1. 經濟學說史 姚開建 新古典經濟學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特色[摘要]西方經濟學經歷20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三次大的革命,已經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學科。但它始終未能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正是這個缺陷構成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得以產生和興起的理論條件與邏輯起點。新興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疇、理論框架、分析範式等方面的開拓性研究取得嶄新突破,並以此為基礎,對企業成因和經濟增長長期動態模型等提出新的學說。新興古典經濟學增強了對現實經濟事實的解釋力,受到日益廣泛的認可,成為西方經濟學理論特色的最新反映。[關鍵詞]新興古典經濟學經濟學理論特色創新一部西方經濟學說史向我們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臘以來的經濟思想、經濟學說和經濟理論,不斷涌流與分化,不斷否定與前進,不斷創新與發展,形成了一條奔騰不息的智慧長河與信息洪流,林林總總的流派和交錯延綿的學說,彰顯著學術的勃勃生機與活力。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也許是西方經濟學這條智慧長河中旦虧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為前沿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從一開始它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積極的評價,產生熱烈反響。當然,從學敗遲核科性質、理論體系與思想淵源上講,新興古典經濟學仍屬西方經濟學的范疇,但由於以下兩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我們應當對新興古典經濟學加以嚴肅的研究和積極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創者之一是以楊小凱(Yang)、黃有光(Ng)等為代表的華人或華裔學者,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被認為是一個有中國背景的新興經濟學前沿學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對現實經濟事實的研究和解釋,包括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與發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興古察掘典經濟學有別於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過了頭,一股腦鑽進陰冷書齋而遠離火熱現實的純理論性或數理化的邏輯推演。也許不用多久,新興古典經濟學就會走進國內大學經濟學的講堂;事實上在1999年,楊小凱就把新興古典經濟學帶到了北京大學的講壇,並正式受邀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一、新古典經濟學的困境直接構成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與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系統性發展源自亞當·斯密,中經大衛·李嘉圖、西斯蒙第、穆勒、薩伊等,逐漸形成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體系,這就是古典經濟學(ClassicalEconomics)。在20世紀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和「預期革命」等所謂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Economics),以區別於先前的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過去100年間的研究成果和發展特徵,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證偽主義的普遍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分析工具的數理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交叉的邊緣化。「張伯倫革命」擯棄了古典經濟學把競爭作為普遍現象,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的傳統假定,認為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的是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或「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他們運用邊際分析法,分析了「壟斷競爭」的成因、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從而完成了微觀經濟的革命。「凱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實現了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的分野,從而在理論體繫上劃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而凱恩斯則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凱恩斯完成理論創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經濟學關於充分就業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論基礎「薩伊定律」,認為在通常情況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導致非自願失業和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於「消費傾向、靈活偏好和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據此凱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議強調,政府須採取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經濟,彌補私人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實現充分就業,消除產生失業與危機的基礎。「預期革命」的演繹邏輯是,貨幣對產量等經濟變數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貨幣供給的變化可以導致貨幣存量的隨機變動,並由此引起經濟波動;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這種波動是通過總需求曲線完成的,所以,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導致總需求的變化,而總需求的變化又將導致經濟波動。所以他們認為,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幹預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無效的,因而不僅存在「市場失靈」,也存在「政府失靈」。此外,西方主流經濟學在20世紀末,以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經濟學》教科書為代表和標志,又開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論創新在於:一是將宏觀經濟學的表述直接奠定於扎實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從而實現對薩繆爾森《經濟學》的超越;二是加強對信息問題、激勵問題、道德問題、逆向選擇問題等新課題的研究並取得新成果和新發展;三是進一步注重政府幹預經濟的積極作用,認為依靠政府的依法調控,就能實現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上述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革命」或「整合」的實質,是後者對前者的批判、修正、補充和發展。盡管如此,歷經多次「革命」和「整合」的新古典經濟學,仍然無法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這些缺陷主要表現在:(一)對分工和專業化問題的漠視或做外生假設。新古典經濟學只是假定分工與專業化的問題已經解決,並把給定的消費者與廠商作為最基本的既定前提,把二者的對立交換關系作為最基礎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僅作產品之間的邊際選擇分析。(二)經濟增長模型存在嚴重缺陷。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及其模型,始終不能解釋經濟的長期增長與發展,不能從理論上闡明窮國越窮、富國越富的原因,未能找到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從而無法建立起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三)對經濟規模的錯誤定義。新古典經濟學對經濟規模無止境的定義,無法解釋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廠商平均規模並不存在越來越大的趨勢。經驗數據表明,有的越來越大而有的越來越小,總體呈倒U型變化趨勢。(四)對企業成因的迴避。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模型中,企業和企業制度都被預先假定為外生給定,他們不能解釋或迴避了對企業和企業制度的解釋,更無法解釋諸如生產外包、特許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社會中種種新現象。總之,新古典經濟學在理論框架、分析範式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既限制了經濟學的發展,同時又成為催生新的理論的恰當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前提和思想淵源背景下,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以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被新古典經濟學遺棄的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和專業化的精彩經濟思想,變成決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現代分析工具復活古典經濟學的思潮。比如,他們以個人專業化水平的決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進為基礎,重新闡述斯密的分工理論及其對國際貿易原因的論述。他們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學的尋找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建立起宏觀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他們將新古典經濟學關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在多種經濟用途之間進行合理配置的學問」的定義,改變為「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兩難沖突的學問」,其主要任務是對技術與經濟組織的互動關系及其演進過程的研究。楊小凱等人提出的新學說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並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學流派,這個流派被稱為「新興古典經濟學」(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區別於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Economics)。二、新興古典經濟學實現理論創新和研究方法的超越(一)糾正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上偏離,重新定義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建立起「消費—生產者」的基本概念,奠定分析框架的新基礎。他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上偏離了古典經濟學,使經濟學的研究從專業化和分工問題轉向了給定組織下的資源分配問題,使專業化經濟被規模經濟所取代,使資源配置的Pareto最優總是與外生給定的最高總產量可能性邊界相聯系。他們認為,這種偏離是導致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致命缺陷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須糾正這種偏離,把經濟學的研究重新拉回到正軌上來。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重新定義了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重新強調了「分工」和「專業化」的概念,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關於消費者與生產者對立的基本假定,建立起「消費-生產者」的概念,將分析框架建立在以個人自利決策交互作用的基礎之上,同時在模型中引入交易費用,又內生出企業制度、經濟增長、遞增報酬、廠商規模等現象。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增長模型將企業制度在分工中內生,在企業理論中直接注入了經濟增長的含義,從而克服了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缺陷。(二)在研究方法上實現了揚棄和超越。新古典經濟學慣用的分析方法是邊際分析方法,而新興古典經濟學不僅運用邊際分析方法,而且運用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Analysis),實現了研究方法上的創新。在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基礎模型中,通常假定社會由2個人組成,每個人必需消費食物和衣服2種產品,同時每個人在每種產品上有3個變數可選擇:一是自給自足量,二是購買量,三是銷售量。這樣,2種產品就有6個變數。每個變數的取值既可為正也可為零,由此,全社會成員(2個人)對所有產品(2種產品)的最優決策,共計有23*2=64個可能的角點解和內點解。所謂角點解是指當一個決策變數的最優值取其最大值或最小值(為0)時的點解,而內點解則是指當決策變數最優值的取值均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不為0)之間時的點解。在上例64個解中,有1個內點解和63個角點解。如果產品數量增加,其可能的角點解將變成一個天文數字。然而,楊小凱運用庫恩—塔克定理排除了一些非優化的角點解和內點解,使可能的最優解范圍大大縮小,而後文玫(Wen,1996)將這一方法推廣到一般准凹效用函數和非常一般的生產條件,形成的方法被稱為「文氏定理」(WenTheory)。根據文氏定理,可能成為最優決策解的數目要比所有可能的角點解和內點解之和少得多。在上例中,實際上只有基於3種選擇組合的3個角點解為最優解:第一種組合是食物和衣物都自給自足,沒有專業分工,也沒有交易和交易成本;第二種組合是專業生產食物,用出賣食物的錢購買衣物;第三種組合是專業生產衣物,用出賣衣物的錢購買食物。除此以外,其他的組合都不是最優解。以文氏定理為基礎,超邊際分析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利用文氏定理排除那些不可能成為最優的角點解;第二步,對剩下的每一個組合(角點解)用「邊際分析」方法求解,求出每一個局部最優值;第三步,比較各組合之間的局部最大目標函數值,整體最優解就是一般均衡最優解。由此可見,超邊際分析方法既脫胎於邊際分析,包含了邊際分析,更超越於它。由於新興古典經濟學假定人們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所以根據超邊際分析,他們不但在消費各種產品之間作邊際選擇,更要在專業生產何種產品上作超邊際選擇。實際上,他們的選擇還要涉及出售多少產品、是否雇傭工人等等,這些就是多項超邊際選擇了。(三)重新定義重要基本范疇,為建立新的理論框架和分析範式鑄成了所必需的理論基石。這些基本范疇包括:分工,專業化,兩難沖突,交易費用,交易效率(與交易費用成反比),內生和外生等。新興古典經濟學運用這些基本概念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提出新的解釋,並由此發展出新的理論學派。例如關於交易費用的研究。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應將交易費用區分為外生的交易費用和內生的交易費用,並由此建立其新的產權理論。他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只是研究了外生的交易費用,而未涉及內生的交易費用。外生交易費用是交易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發生的、非由於決策者利益沖突導致的交易費用,包括運輸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用於生產、通訊、運輸及交易過程中的交易設施等。新興古典經濟學著重研究和定義了內生交易費用的新概念,提出內生交易費用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內生交易費用是指只有在所有參與者都已做出決策之後才能確定的交易費用;狹義內生交易費用則是指市場均衡與Pareto最優之間的差別,即人們在交易中爭奪分工好處的機會主義行為引起的交易費用,包括外部性、壟斷權以及扭曲等,它與個體的決策、制度及合約的安排有關。他們認為,研究內生交易費用的意義在於:可根據兩難沖突將壟斷和外部性程度內生化,有助於研究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交易費用,可用博弈模型直接研究策略行為之間的交互作用等。再例如關於貿易(包括國際貿易)的解釋。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專業化生產與多樣化消費造成貿易的兩難沖突。因為,專業化生產意味著高效率,多樣化消費則意味著高效用,而消費的效用越高實現消費的交易費用也越高。因此,由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比較優勢效益就與交易費用形成了沖突。如果交易費用很大,超過了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效益,則均衡結果就只能取消分工,選擇自給自足方式;這時效用最大,生產水平處於可能性邊界之內,水平較低。反之,如果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效益超過了交易費用,則必然出現分工,而且隨著交易費用的逐漸降低,分工呈現跳躍式發展趨勢,從局部的分工到全面的分工;這時生產水平得以提高,處於可能性邊界上。這一均衡結構是由交易雙方的相對人數、相對偏好和相對生產率所決定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帶來了勞動分工的演進,進而伴隨著諸如經濟發展、貿易增長、市場結構變化等拓撲性質的變化。(四)構建起新的理論體系。新興古典經濟學沿著如下主線實現理論創新,發展並建立起新的理論框架體系:產權界定、合約執行——(內生、外生)交易費用——專業化和分工——市場化、競爭程度與協調失靈的風險。他們認為,為了減少交易中的不確定性,避免高分工的協調失靈風險,可以採用三種法:一是構築保險市場;二是明確界定產權。他們認為,合理的產權制度選擇,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自發的內生過程,國家政府對於公共資產的產權設置,基本上決定於最終的內生和外生交易效率的替代選擇。當然,明確產權可能產生較高的外生交易費用,同時還帶來競爭程度與分工水平及協調可靠性之間難以兼顧的兩難沖突;三是加強同行競爭,包括縱向和橫向的競爭。他們認為,競爭會大大推動分工和市場的發育,增強消費者對生產者的控制能力,催生和促進私有產權制度。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構架和分析範式,可以將很多經濟發展和貿易現象解釋為分工演進的不同側面,可以解釋企業的出現和企業內部組織的均衡意義,可以解釋交易費用和制度對分工和生產力演進的意義,可以解釋貨幣出現、景氣循環等宏觀現象,因此,它突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局限和缺陷。(五)突破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在新的基礎上探索出「宏」、「微」有機聯系的全面均衡分析框架。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不外乎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人們做決策前的經濟環境。經濟學家通常用一些數學函數來描述這一基礎層次,比如,用效用函數描述人的嗜好和欲求,用生產函數描述生產條件,用預算約束描述制度環境,用博奕論中的游戲規則描述經濟制度等。第二層次是用數學中的最優決策理論分析個體的自利行為,用自然及制度環境來解釋人的自利行為。這一層次的分析一般被稱為決策的比較靜態分析,即環境變化時最優決策會如何作出反應。第三個層次是用均衡概念分析不同個體的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局,用自然及制度環境解釋不同人自利行為交互作用的後果。這一層次的分析一般被稱為均衡的比較靜態分析,即當環境變化時,對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局會如何變化的分析。如果在第二、三層次的分析中,加入時間因素,就可實現對動態決策和動態均衡的比較動態分析。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第一、二、三層次的分析都是實證分析。在實證分析中,經濟學家一般運用思想實驗的方法,探究在什麼條件下什麼事會發生這類實證性問題。第四個層次則是與價值判斷有關的所謂福利分析或規范分析。在這個層次上,經濟學家會提出什麼是對全社會最好的經濟狀況這類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通過對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後果進行福利分析,他們會得出這種後果對全社會是否有利的價值判斷。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主要是在第一、二、三層面上進行分析,局限在全面均衡框架內的靜態或動態競爭均衡,並且由於存在規模收益遞減,難以達到Pareto最優,因此其理論對現實的解釋力被大大削弱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基於多個兩難沖突的均衡分析,突破了原有框架,使全面均衡得以建立;並且,這種全面均衡是建立在微觀的角點均衡和資源的Pareto最優配置的基礎上的,這種整體Pareto最優既涵蓋了最優資源配置又涵蓋了最優分工結構,所以它可以更好地解釋宏觀經濟增長。這樣,新興古典經濟學就將微觀基礎與宏觀增長有機聯系起來,從而為回歸經濟學「大一統」的框架做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探索。(六)找到了解釋企業產生的原因和條件的依據,對企業成因做出了全新的解釋。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企業產生的原因,只好把它作為建立基本經濟模型的既定前提,由此分析推演出的理論學說,對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解釋力遭到很大削弱。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創新在於,用勞動的交易效率來解釋企業的產生。他們認為,勞動的交易效率與中間產品交易效率的比較是關鍵。若勞動的交易效率大於中間產品的交易效率,則分工會通過勞動市場和廠商來組織,從而促使企業產生,以體現分工的要求和效率。若生產中間產品的勞動交易效率小於生產最終產品的勞動交易效率,則中間產品專家會成為企業的老闆;反之則由最終產品專家充當企業老闆。他們認為,作為一種巧妙的間接定價方式,企業家享有的剩餘權促進了分工,催生了企業,因而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此外,新興古典經濟學還提出了對城市化、工業化和層級結構等現象進行解釋的思路。(七)建立起新的經濟增長動態模型。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對專業化和分工的忽視迴避,是導致新古典經濟學經濟增長模型缺乏微觀基礎、缺乏解釋力的根源;又由於其經濟增長模型是在全面均衡分析的框架內發展的,模型中只有動態競爭均衡而不存在Pareto最優,是新古典經濟學增長模型的重大缺陷。正是這種理論缺憾,促成了新興古典經濟學構建新增長模型的創新空間。新興古典經濟學重點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微觀動態模型,並取得了理論創新的突破。他們認為,作為經濟增長內在原動力的專業化和分工水平,應當是內生的而不是外生的,也就是說,即使外界技術、環境、制度等因素均保持恆定,在社會生產的條件下,分工水平也會自發的提高,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由此,新興古典經濟學構建起分工的內生演進模型,其內生增長理論研究的動態決策包括兩個沖突:一是專業化生產加速學習過程的動態效果與交易費用的沖突,二是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難以兼顧的沖突。但他們強調,演進的過程是一個良性循環:——起點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由於很低的生產率,負擔不起交易費用;——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生產率的稍微提高,能夠負擔起一定的交易費用,這時可以選擇稍高的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地通過市場的自由擇業和自由價格機制,使得整個社會的分工水平得以提高;——隨著生產經驗積累和生產技術改進的進一步加速,生產率也加速提高,使得承擔交易費用的能力增強,從而推動更高水平專業化的實現。這個循環累進過程的持續,最終必然會導致一國經濟的起飛。新興古典經濟學的這一增長模型有兩個重要突破:一是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摒棄了新古典經濟學將生產與消費絕對分開的做法;二是體現了競爭均衡和Pareto最優的一致性。綜上所述,新興古典經濟學針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缺陷與困境,運用現代分析工具,對經濟學的研究發展進行了古典回歸,建立起新的學派,創制出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範式,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提出新的解釋。這個學派正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越來越多的認可。當然,作為一個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尚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尚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一些有待商榷的偏頗和失當。比如,他們忽視預測、計劃、制度和政府的作用,否認規模經濟的存在,熱衷於運用學說作廣泛的解釋,力圖創制出一種可以解釋一切現象和過程的全能學說。對這些缺陷或不足,與其看成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不如看成是這個新興學派的發展空間。無論如何,在研究起點、研究方法、分析範式、分析工具、理論創新、經濟解釋和政策建議等方面的重大突破與跨越,對新興古典經濟學來說,是尤為重要和關鍵的。

2.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特色
[摘 要] 西方經濟學經歷20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三次大的革命,已經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學科。但它始終未能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正是這個缺陷構成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得以產生和興起的理論條件與邏輯起點。新興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疇、理論框架、分析範式等方面的開拓性研究取得嶄新突破,並以此為基礎,對大寬侍企業成因和經濟增長長期動態模型等提出新的學說。新興古典經濟學增強了對現實經濟事實的解釋力,受到日益廣泛的認可,成為西方經濟學理論特色的最新反映。

[關鍵詞] 新興古典經濟學 經濟學 理論特色 創新

一部西方經濟學說史向我們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臘以來的經濟思想、經濟學說和經濟理論,不斷涌流與分化,不斷否定與前進,不斷創新與發展,形成了一條奔騰不息的智慧長河與信息洪流,林林總總的流派和交錯延綿的學說,彰顯著學術的勃勃生機與活力。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也許是西方經濟學這條智慧長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為前沿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從一開始它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積極的評價,產生熱烈反響。當然,從學科性質、理論體系與思想淵源上講,新興古典經濟學仍屬西方經濟學的范疇,但由於以下兩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我們應當對新興古典經濟學加以嚴肅的研究和積極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創者之一是以楊小凱(Yang)、黃有光(Ng)等為代表的華人或華裔學者,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被認為是一個有中國背景的新興經濟學前沿學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對現實經濟事實的研究和解釋,包括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與發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有別於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過了頭,一股腦鑽進陰冷書齋而遠離火熱現實的純理論性或數理化的邏輯推演。也許不用多久,新興古典經濟學就會走進國內大學經濟學的講堂;事實上在1999年,楊小凱就把新興古典經濟學帶到了北京大學的講壇,並正式受邀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一、新古典經濟學的困境直接構成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與發展的邏輯起點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系統性發展源自亞當·斯密,中經大衛·李嘉圖、西斯蒙第、穆勒、薩伊等,逐漸形成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體系,這就是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紀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和「預期革命」等所謂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先前的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過去100年間的研究成果和發展特徵,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證偽主義的普遍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分析工具的數理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交叉的邊緣化。

「張伯倫革命」擯棄了古典經濟學把競爭作為普遍現象,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的傳統假定,認為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更多的是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或「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他們運用邊際分析法,分析了「壟斷競爭」的成因、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從而完成了微觀經濟的革命。「凱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實現了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的分野,從而巧扒在理論體繫上劃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而凱恩斯則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凱恩斯完成理論創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經濟學關於充分就業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論基礎「薩伊定律」,認為在通常情況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導致非自願失業和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於「消費傾向、靈活偏好和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據此凱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議強調,政府須採取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滾吵經濟,彌補私人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實現充分就業,消除產生失業與危機的基礎。「預期革命」的演繹邏輯是,貨幣對產量等經濟變數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貨幣供給的變化可以導致貨幣存量的隨機變動,並由此引起經濟波動;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這種波動是通過總需求曲線完成的,所以,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導致總需求的變化,而總需求的變化又將導致經濟波動。所以他們認為,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幹預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無效的,因而不僅存在「市場失靈」,也存在「政府失靈」。

此外,西方主流經濟學在20世紀末,以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經濟學》教科書為代表和標志,又開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論創新在於:一是將宏觀經濟學的表述直接奠定於扎實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從而實現對薩繆爾森《經濟學》的超越;二是加強對信息問題、激勵問題、道德問題、逆向選擇問題等新課題的研究並取得新成果和新發展;三是進一步注重政府幹預經濟的積極作用,認為依靠政府的依法調控,就能實現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

上述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革命」或「整合」的實質,是後者對前者的批判、修正、補充和發展。盡管如此,歷經多次「革命」和「整合」的新古典經濟學,仍然無法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這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一)對分工和專業化問題的漠視或做外生假設。新古典經濟學只是假定分工與專業化的問題已經解決,並把給定的消費者與廠商作為最基本的既定前提,把二者的對立交換關系作為最基礎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僅作產品之間的邊際選擇分析。

(二)經濟增長模型存在嚴重缺陷。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及其模型,始終不能解釋經濟的長期增長與發展,不能從理論上闡明窮國越窮、富國越富的原因,未能找到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從而無法建立起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

(三)對經濟規模的錯誤定義。新古典經濟學對經濟規模無止境的定義,無法解釋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廠商平均規模並不存在越來越大的趨勢。經驗數據表明,有的越來越大而有的越來越小,總體呈倒U型變化趨勢。

(四)對企業成因的迴避。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模型中,企業和企業制度都被預先假定為外生給定,他們不能解釋或迴避了對企業和企業制度的解釋,更無法解釋諸如生產外包、特許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社會中種種新現象。

總之,新古典經濟學在理論框架、分析範式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既限制了經濟學的發展,同時又成為催生新的理論的恰當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前提和思想淵源背景下,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以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被新古典經濟學遺棄的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和專業化的精彩經濟思想,變成決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現代分析工具復活古典經濟學的思潮。比如,他們以個人專業化水平的決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進為基礎,重新闡述斯密的分工理論及其對國際貿易原因的論述。他們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學的尋找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建立起宏觀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他們將新古典經濟學關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在多種經濟用途之間進行合理配置的學問」的定義,改變為「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兩難沖突的學問」,其主要任務是對技術與經濟組織的互動關系及其演進過程的研究。楊小凱等人提出的新學說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並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學流派,這個流派被稱為「新興古典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

二、新興古典經濟學實現理論創新和研究方法的超越

(一)糾正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上偏離,重新定義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建立起「消費—生產者」的基本概念,奠定分析框架的新基礎。

他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上偏離了古典經濟學,使經濟學的研究從專業化和分工問題轉向了給定組織下的資源分配問題,使專業化經濟被規模經濟所取代,使資源配置的Pareto最優總是與外生給定的最高總產量可能性邊界相聯系。他們認為,這種偏離是導致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致命缺陷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須糾正這種偏離,把經濟學的研究重新拉回到正軌上來。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重新定義了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重新強調了「分工」和「專業化」的概念,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關於消費者與生產者對立的基本假定,建立起「消費-生產者」的概念,將分析框架建立在以個人自利決策交互作用的基礎之上,同時在模型中引入交易費用,又內生出企業制度、經濟增長、遞增報酬、廠商規模等現象。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增長模型將企業制度在分工中內生,在企業理論中直接注入了經濟增長的含義,從而克服了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缺陷。

(二)在研究方法上實現了揚棄和超越。新古典經濟學慣用的分析方法是邊際分析方法,而新興古典經濟學不僅運用邊際分析方法,而且運用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實現了研究方法上的創新。

在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基礎模型中,通常假定社會由2個人組成,每個人必需消費食物和衣服2種產品,同時每個人在每種產品上有3個變數可選擇:一是自給自足量,二是購買量,三是銷售量。這樣,2種產品就有6個變數。每個變數的取值既可為正也可為零,由此,全社會成員(2個人)對所有產品(2種產品)的最優決策,共計有23*2=64個可能的角點解和內點解。所謂角點解是指當一個決策變數的最優值取其最大值或最小值(為0)時的點解,而內點解則是指當決策變數最優值的取值均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不為0)之間時的點解。在上例64個解中,有1個內點解和63個角點解。如果產品數量增加,其可能的角點解將變成一個天文數字。然而,楊小凱運用庫恩—塔克定理排除了一些非優化的角點解和內點解,使可能的最優解范圍大大縮小,而後文玫(Wen,1996)將這一方法推廣到一般准凹效用函數和非常一般的生產條件,形成的方法被稱為「文氏定理」(Wen Theory)。根據文氏定理,可能成為最優決策解的數目要比所有可能的角點解和內點解之和少得多。在上例中,實際上只有基於3種選擇組合的3個角點解為最優解:第一種組合是食物和衣物都自給自足,沒有專業分工,也沒有交易和交易成本;第二種組合是專業生產食物,用出賣食物的錢購買衣物;第三種組合是專業生產衣物,用出賣衣物的錢購買食物。除此以外,其他的組合都不是最優解。

以文氏定理為基礎,超邊際分析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利用文氏定理排除那些不可能成為最優的角點解;第二步,對剩下的每一個組合(角點解)用「邊際分析」方法求解,求出每一個局部最優值;第三步,比較各組合之間的局部最大目標函數值,整體最優解就是一般均衡最優解。由此可見,超邊際分析方法既脫胎於邊際分析,包含了邊際分析,更超越於它。由於新興古典經濟學假定人們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所以根據超邊際分析,他們不但在消費各種產品之間作邊際選擇,更要在專業生產何種產品上作超邊際選擇。實際上,他們的選擇還要涉及出售多少產品、是否雇傭工人等等,這些就是多項超邊際選擇了。

(三)重新定義重要基本范疇,為建立新的理論框架和分析範式鑄成了所必需的理論基石。這些基本范疇包括:分工,專業化,兩難沖突,交易費用,交易效率(與交易費用成反比),內生和外生等。新興古典經濟學運用這些基本概念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提出新的解釋,並由此發展出新的理論學派。

例如關於交易費用的研究。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應將交易費用區分為外生的交易費用和內生的交易費用,並由此建立其新的產權理論。他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只是研究了外生的交易費用,而未涉及內生的交易費用。外生交易費用是交易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發生的、非由於決策者利益沖突導致的交易費用,包括運輸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用於生產、通訊、運輸及交易過程中的交易設施等。新興古典經濟學著重研究和定義了內生交易費用的新概念,提出內生交易費用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內生交易費用是指只有在所有參與者都已做出決策之後才能確定的交易費用;狹義內生交易費用則是指市場均衡與Pareto最優之間的差別,即人們在交易中爭奪分工好處的機會主義行為引起的交易費用,包括外部性、壟斷權以及扭曲等,它與個體的決策、制度及合約的安排有關。他們認為,研究內生交易費用的意義在於:可根據兩難沖突將壟斷和外部性程度內生化,有助於研究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交易費用,可用博弈模型直接研究策略行為之間的交互作用等。

再例如關於貿易(包括國際貿易)的解釋。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專業化生產與多樣化消費造成貿易的兩難沖突。因為,專業化生產意味著高效率,多樣化消費則意味著高效用,而消費的效用越高實現消費的交易費用也越高。因此,由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比較優勢效益就與交易費用形成了沖突。如果交易費用很大,超過了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效益,則均衡結果就只能取消分工,選擇自給自足方式;這時效用最大,生產水平處於可能性邊界之內,水平較低。反之,如果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效益超過了交易費用,則必然出現分工,而且隨著交易費用的逐漸降低,分工呈現跳躍式發展趨勢,從局部的分工到全面的分工;這時生產水平得以提高,處於可能性邊界上。這一均衡結構是由交易雙方的相對人數、相對偏好和相對生產率所決定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帶來了勞動分工的演進,進而伴隨著諸如經濟發展、貿易增長、市場結構變化等拓撲性質的變化。

(四)構建起新的理論體系。

新興古典經濟學沿著如下主線實現理論創新,發展並建立起新的理論框架體系:產權界定、合約執行——(內生、外生)交易費用——專業化和分工——市場化、競爭程度與協調失靈的風險。他們認為,為了減少交易中的不確定性,避免高分工的協調失靈風險,可以採用三種辦法:一是構築保險市場;二是明確界定產權。他們認為,合理的產權制度選擇,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自發的內生過程,國家政府對於公共資產的產權設置,基本上決定於最終的內生和外生交易效率的替代選擇。當然,明確產權可能產生較高的外生交易費用,同時還帶來競爭程度與分工水平及協調可靠性之間難以兼顧的兩難沖突;三是加強同行競爭,包括縱向和橫向的競爭。他們認為,競爭會大大推動分工和市場的發育,增強消費者對生產者的控制能力,催生和促進私有產權制度。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構架和分析範式,可以將很多經濟發展和貿易現象解釋為分工演進的不同側面,可以解釋企業的出現和企業內部組織的均衡意義,可以解釋交易費用和制度對分工和生產力演進的意義,可以解釋貨幣出現、景氣循環等宏觀現象,因此,它突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局限和缺陷。

(五)突破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在新的基礎上探索出「宏」、「微」有機聯系的全面均衡分析框架。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不外乎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人們做決策前的經濟環境。經濟學家通常用一些數學函數來描述這一基礎層次,比如,用效用函數描述人的嗜好和欲求,用生產函數描述生產條件,用預算約束描述制度環境,用博奕論中的游戲規則描述經濟制度等。第二層次是用數學中的最優決策理論分析個體的自利行為,用自然及制度環境來解釋人的自利行為。這一層次的分析一般被稱為決策的比較靜態分析,即環境變化時最優決策會如何作出反應。第三個層次是用均衡概念分析不同個體的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局,用自然及制度環境解釋不同人自利行為交互作用的後果。這一層次的分析一般被稱為均衡的比較靜態分析,即當環境變化時,對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局會如何變化的分析。如果在第二、三層次的分析中,加入時間因素,就可實現對動態決策和動態均衡的比較動態分析。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第一、二、三層次的分析都是實證分析。在實證分析中,經濟學家一般運用思想實驗的方法,探究在什麼條件下什麼事會發生這類實證性問題。第四個層次則是與價值判斷有關的所謂福利分析或規范分析。在這個層次上,經濟學家會提出什麼是對全社會最好的經濟狀況這類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通過對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後果進行福利分析,他們會得出這種後果對全社會是否有利的價值判斷。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主要是在第一、二、三層面上進行分析,局限在全面均衡框架內的靜態或動態競爭均衡,並且由於存在規模收益遞減,難以達到Pareto最優,因此其理論對現實的解釋力被大大削弱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基於多個兩難沖突的均衡分析,突破了原有框架,使全面均衡得以建立;並且,這種全面均衡是建立在微觀的角點均衡和資源的Pareto最優配置的基礎上的,這種整體Pareto最優既涵蓋了最優資源配置又涵蓋了最優分工結構,所以它可以更好地解釋宏觀經濟增長。這樣,新興古典經濟學就將微觀基礎與宏觀增長有機聯系起來,從而為回歸經濟學「大一統」的框架做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探索。

(六)找到了解釋企業產生的原因和條件的依據,對企業成因做出了全新的解釋。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企業產生的原因,只好把它作為建立基本經濟模型的既定前提,由此分析推演出的理論學說,對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解釋力遭到很大削弱。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創新在於,用勞動的交易效率來解釋企業的產生。他們認為,勞動的交易效率與中間產品交易效率的比較是關鍵。若勞動的交易效率大於中間產品的交易效率,則分工會通過勞動市場和廠商來組織,從而促使企業產生,以體現分工的要求和效率。若生產中間產品的勞動交易效率小於生產最終產品的勞動交易效率,則中間產品專家會成為企業的老闆;反之則由最終產品專家充當企業老闆。他們認為,作為一種巧妙的間接定價方式,企業家享有的剩餘權促進了分工,催生了企業,因而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此外,新興古典經濟學還提出了對城市化、工業化和層級結構等現象進行解釋的思路。

(七)建立起新的經濟增長動態模型。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對專業化和分工的忽視迴避,是導致新古典經濟學經濟增長模型缺乏微觀基礎、缺乏解釋力的根源;又由於其經濟增長模型是在全面均衡分析的框架內發展的,模型中只有動態競爭均衡而不存在Pareto最優,是新古典經濟學增長模型的重大缺陷。正是這種理論缺憾,促成了新興古典經濟學構建新增長模型的創新空間。新興古典經濟學重點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微觀動態模型,並取得了理論創新的突破。他們認為,作為經濟增長內在原動力的專業化和分工水平,應當是內生的而不是外生的,也就是說,即使外界技術、環境、制度等因素均保持恆定,在社會生產的條件下,分工水平也會自發的提高,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由此,新興古典經濟學構建起分工的內生演進模型,其內生增長理論研究的動態決策包括兩個沖突:一是專業化生產加速學習過程的動態效果與交易費用的沖突,二是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難以兼顧的沖突。但他們強調,演進的過程是一個良性循環:

——起點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由於很低的生產率,負擔不起交易費用;
——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生產率的稍微提高,能夠負擔起一定的交易費用,這時可以選擇稍高的專業化水平;
——進一步地通過市場的自由擇業和自由價格機制,使得整個社會的分工水平得以提高;
——隨著生產經驗積累和生產技術改進的進一步加速,生產率也加速提高,使得承擔交易費用的能力增強,從而推動更高水平專業化的實現。這個循環累進過程的持續,最終必然會導致一國經濟的起飛。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這一增長模型有兩個重要突破:一是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摒棄了新古典經濟學將生產與消費絕對分開的做法;二是體現了競爭均衡和Pareto最優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新興古典經濟學針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缺陷與困境,運用現代分析工具,對經濟學的研究發展進行了古典回歸,建立起新的學派,創制出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範式,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提出新的解釋。這個學派正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越來越多的認可。當然,作為一個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尚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尚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一些有待商榷的偏頗和失當。比如,他們忽視預測、計劃、制度和政府的作用,否認規模經濟的存在,熱衷於運用學說作廣泛的解釋,力圖創制出一種可以解釋一切現象和過程的全能學說。對這些缺陷或不足,與其看成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不如看成是這個新興學派的發展空間。無論如何,在研究起點、研究方法、分析範式、分析工具、理論創新、經濟解釋和政策建議等方面的重大突破與跨越,對新興古典經濟學來說,是尤為重要和關鍵的。

三、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時代特徵與創新機制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興起不是偶然的。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發展加速,信息及網路技術沖擊原有的經濟格局和發展路徑,經濟結構不斷更新,經濟制度創新活躍,新經濟成分和因素不斷涌現。而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新古典經濟學卻日漸失去其鼎盛光芒,對經濟發展現狀及其過程不斷涌現的新情況、不斷呈現出的新特徵日漸解釋乏力,甚至不知所措。這是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年延續、分化和發展,成長為一門蔚為壯觀的學科門類,在它的龐大體系中,實證分析與規范研究相得益彰,思辯推演與案例解說交相輝映,邏輯的演繹和歷史的歸納相行不悖,正是自古典經濟學到新古典經濟學源源流長的思想源泉、豐厚肥沃的理論土壤和一代又一代經濟學家勤奮探索取得的輝煌研究成果,為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這個新學派產生的時間不長,人們對它的理論框架、研究範式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呈現出的理論特色,它對經濟學發展的貢獻等,也還有個認識過程。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特別是它所反映出的對現實經濟現象及其特徵的不凡解釋力,對於經濟學的發展是一大幸事,對經濟學研究者是一大鞭策和鼓舞。我們有必要關注這一新流派的產生和發展。

緊隨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研究時代提出的現實和理論問題,經由各種學說充分而自由的爭辯交鋒,是西方經濟學200多年來保持活力與生機,不斷取得進步發展的動力和特色。在學術研究上,成長起來的是「大家」而不是權威,更少有迷信和盲崇。在理論發展上,後者對先人既有繼承和發展,更有修正和批判,從而營造出經濟學發展的勃勃生機,開創出突破性發展的嶄新空間。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和興起,是西方經濟學說發展史上的新進展,是上述理論創新機制的新體現,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對古典經濟學的傳承。從這批判與傳承中,我們看到了新興古典經濟學閃爍著創新的智慧之光。

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是研究財富增長的學說,他在《國富論》中強調分工和專業化是經濟增長的源泉與途徑,而分工和專業化則是一個經濟組織問題。因此,古典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任何改變經濟組織,使分工得以擴大,專業化得以加深,從而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或以更低的成本生產產品。以對分工和專業化的深刻研究為基點,在分工理論的基礎上斯密提出了一系列經濟學說:分工效率與交易費用的比較差別,決定了工農業生產率的差別;分工水平由市場大小決定;市場可以自發協調分工,因而不需要政府幹預;分工使產量大增,從而使每一個勞動者都有大量的產品可以充分地出售,而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其他人也可以充分地供給,這種由分工導致的產品逐漸充裕的過程,也就是整個社會逐步富裕的過程。李嘉圖把斯密的分工理論運用到國際貿易,提出了比較成本學說。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被認為是新古典經濟學形成的代表作,但它仍然繼承了古典經濟學的衣缽。因為《經濟學原理》在關注資源配置問題的同時,仍然關注分工與專業化問題,並提出了新的見解。只是囿於當時數學工具的缺乏,馬歇爾未能將他的新見解加以數學化。這一缺失,無論對馬歇爾還是對其後的經濟學的演化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後的經濟學家在運用數學工具對資源配置問題進行邊際分析感到的得心應手,牽引著他們逐漸遺棄對分工和專業化問題的研究,專注於資源配置問題和理論研究範式的數理化、模型化,從而走向了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的《通論》將經濟學的基本模型從兩部門模型擴大至三部門模型,把政府作為與消費者和企業並行的經濟行為主體,提出了政府幹

3. 古典經濟學的名詞解釋

古典經濟學又稱古典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其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斯密漏如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

同時亞當·斯密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清枯經濟學,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體系。17世紀下半葉產生於英、法兩國。主要代表為英國的配第、亞當·斯返正啟密和李嘉圖,法國的魁奈等。它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作了初步科學分析,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間利益對立。但把資本主義看作永恆的生產方式,沒有認識其歷史的局限性。

4. 新興古典經濟學是現代企業組織理論么

楊小凱先生的本意是寫一本關於新興古典經濟學的介紹入門書籍。但是我在看完了以頃洞後,除了對楊先生大力推崇的新型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感興趣外,更發現這本書是一個了解國際上現在最流行理論的一本好書。 楊先生的新興古典經濟學是要在數學界最新發展起來的超邊際分析數學方法的基礎上,以古典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將古典經濟學理論數學模型化,並以之發展和融合經濟學這么多年來的理論和模型,從而像哥白尼的日心學說對之前的地心學說和其他理論的融合和統一一樣,建立一個經濟學的全景結構,在此結構中,一切經濟學的理論都能統一、融合、解釋。對此構想,我是非常佩服的,也感覺到,在很多方面,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模型和結構的確有超出現在主流經濟學的地方。畝橘不過由於新興古典經濟學現在才剛剛開始將理論數學模型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尤其對於宏觀經濟學,我本人感覺到能解釋的內容還是太少。 而在這本書中,由於楊先生的新興古典經濟學是將現在所有經濟學的研究內容融合在一個統一的理論模型下,並要說明新模型比原有模型的優劣勢,因此也詳細介紹了所有相關的理論模型。雖然僅雀耐枯僅是簡單介紹,但寫得非常精煉,並且非常系統。可以說,看完此書,對於國際上現在經濟學流行的理論模型就都有了一個基本了解,對於進一步的經濟學理論的學習大有好處。

5. 尋找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PDF版本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特色 [摘 要] 西方經濟學經歷20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三次大的革命,已經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學科。但它始終未能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正是這個缺陷構成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得以產生和興起的理論條件與邏輯起點。新興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疇、理論框架、分析範式等方面的開拓性研究取得嶄新突破,並以此為基礎,對企業成因和經濟增長長期動態模型等提出新的學說。新興古典經濟學增強了對灶裂現實經濟事實的解釋力,受到日益廣泛的認可,成為西方經濟學理論特色的最新反映。 [關鍵詞] 新興古典經濟學 經濟學 理論特色 創新 一部西方經濟學說史向我們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臘以來的經濟思想、經濟學說和經濟理論,不斷涌流與分化,不斷否定與前進,不斷創新與發展,形成了一條奔騰不息的智慧長河與信息洪流,林林總總的流派和交錯延綿的學說,彰顯著學術的勃勃生機與活力。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也許是西方經濟學這條智慧長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為前沿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從一開始它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積極的評價,產生熱烈反響。當然,從學科性質、理論體系與思想淵源上講,新興古典經濟學仍屬西方經濟學的范疇,但由於以下兩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我們應當對新興古典經濟學加以嚴肅的研究和積極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創者之一是以楊小凱(Yang)、黃有光(Ng)等為代表的華人或華裔學者,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被認為是一個隱譽閉有中國背景的新興經濟學前沿學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對現實經濟事實的研究和解釋,包括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與發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有別於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過了頭,一股腦鑽進陰冷書齋而遠離火熱現實的純理論性或數理化的邏輯推演。也許不用多久,新興古典經濟學就會走進國內大學經濟學的講堂;事實上在1999年,楊小凱就把新興古典經濟學帶到了北京大學的講壇,並正式受邀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一、新古典經濟學的困境直接構成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與發展的邏輯起點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系統性發展源自亞當·斯密,中經大衛·李嘉圖、西斯蒙第、穆勒、薩伊等,逐漸形成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體系,這就是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紀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和「預期革命」等所謂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先前的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過去100年間的研究成果和發展特徵,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證偽主義的普遍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分析工具的數理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交叉的邊緣化。 「張伯倫革命」擯棄了古典經濟學把競爭作為普遍現象,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的傳統假定,認為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更多的是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或「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他們運用邊際分析法,分析了「壟斷競爭」虛陸的成因、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從而完成了微觀經濟的革命。「凱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實現了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的分野,從而在理論體繫上劃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而凱恩斯則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凱恩斯完成理論創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經濟學關於充分就業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論基礎「薩伊定律」,認為在通常情況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導致非自願失業和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於「消費傾向、靈活偏好和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據此凱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議強調,政府須採取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經濟,彌補私人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實現充分就業,消除產生失業與危機的基礎。「預期革命」的演繹邏輯是,貨幣對產量等經濟變數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貨幣供給的變化可以導致貨幣存量的隨機變動,並由此引起經濟波動;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這種波動是通過總需求曲線完成的,所以,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導致總需求的變化,而總需求的變化又將導致經濟波動。所以他們認為,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幹預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無效的,因而不僅存在「市場失靈

6. 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命題是什麼

請參考下列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一、新古典經濟學的困境直接構成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與發展的邏輯起點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系統性發展源自亞當·斯密,中經大衛·李嘉圖、西斯蒙第、穆勒、薩伊等,逐漸形成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體系,這就是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紀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和「預期革命」等所謂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先前的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過去100年間的研究成果和發展特徵,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證偽主義的普遍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分析工具的數理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交叉的邊緣化。

「張伯倫革命」擯棄了古典經濟學把競爭作為普遍現象,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的傳統假定,認為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更多的是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或「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他們運用邊際分析法,分析了「壟斷競爭」的成因、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從而完成了微觀經濟的革命。「凱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實現了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的分野,從而在理論體繫上劃分為微觀經濟斗遲學和宏觀經濟學,而凱恩斯則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凱恩斯完成理論創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經濟學關於充分就業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論基礎「薩伊定律」,認為在通常情況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導致非自願失業和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於「消費傾向、靈活偏空姿李好和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據此凱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議強調,政府須採取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經濟,彌補私人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實現充分就業,消除產生失業與危機的基礎。「預期革命」的演繹邏輯是,貨幣對產量等經濟變數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貨幣供給的變化可以導致貨幣存量的隨機變動,並由此引起經濟波動;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這種波動是通過總需求曲線完成的,所以,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導致總需求的變化,而總需求的變化又將導致經濟波動。所以他們認為,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幹預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無效的,因而不僅存在「市場失靈」,也存在「政府失靈」。

此外,西方主流經濟學在20世紀末,以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經濟學》教冊好科書為代表和標志,又開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論創新在於:一是將宏觀經濟學的表述直接奠定於扎實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從而實現對薩繆爾森《經濟學》的超越;二是加強對信息問題、激勵問題、道德問題、逆向選擇問題等新課題的研究並取得新成果和新發展;三是進一步注重政府幹預經濟的積極作用,認為依靠政府的依法調控,就能實現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

上述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革命」或「整合」的實質,是後者對前者的批判、修正、補充和發展。盡管如此,歷經多次「革命」和「整合」的新古典經濟學,仍然無法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這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一)對分工和專業化問題的漠視或做外生假設。新古典經濟學只是假定分工與專業化的問題已經解決,並把給定的消費者與廠商作為最基本的既定前提,把二者的對立交換關系作為最基礎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僅作產品之間的邊際選擇分析。

(二)經濟增長模型存在嚴重缺陷。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及其模型,始終不能解釋經濟的長期增長與發展,不能從理論上闡明窮國越窮、富國越富的原因,未能找到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從而無法建立起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

(三)對經濟規模的錯誤定義。新古典經濟學對經濟規模無止境的定義,無法解釋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廠商平均規模並不存在越來越大的趨勢。經驗數據表明,有的越來越大而有的越來越小,總體呈倒U型變化趨勢。

(四)對企業成因的迴避。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模型中,企業和企業制度都被預先假定為外生給定,他們不能解釋或迴避了對企業和企業制度的解釋,更無法解釋諸如生產外包、特許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社會中種種新現象。

總之,新古典經濟學在理論框架、分析範式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既限制了經濟學的發展,同時又成為催生新的理論的恰當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前提和思想淵源背景下,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以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被新古典經濟學遺棄的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和專業化的精彩經濟思想,變成決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現代分析工具復活古典經濟學的思潮。比如,他們以個人專業化水平的決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進為基礎,重新闡述斯密的分工理論及其對國際貿易原因的論述。他們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學的尋找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建立起宏觀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他們將新古典經濟學關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在多種經濟用途之間進行合理配置的學問」的定義,改變為「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兩難沖突的學問」,其主要任務是對技術與經濟組織的互動關系及其演進過程的研究。楊小凱等人提出的新學說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並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學流派,這個流派被稱為「新興古典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

二、新興古典經濟學實現理論創新和研究方法的超越

(一)糾正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上偏離,重新定義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建立起「消費—生產者」的基本概念,奠定分析框架的新基礎。

他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上偏離了古典經濟學,使經濟學的研究從專業化和分工問題轉向了給定組織下的資源分配問題,使專業化經濟被規模經濟所取代,使資源配置的Pareto最優總是與外生給定的最高總產量可能性邊界相聯系。他們認為,這種偏離是導致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致命缺陷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須糾正這種偏離,把經濟學的研究重新拉回到正軌上來。因此,新興古典經濟學重新定義了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重新強調了「分工」和「專業化」的概念,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關於消費者與生產者對立的基本假定,建立起「消費-生產者」的概念,將分析框架建立在以個人自利決策交互作用的基礎之上,同時在模型中引入交易費用,又內生出企業制度、經濟增長、遞增報酬、廠商規模等現象。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增長模型將企業制度在分工中內生,在企業理論中直接注入了經濟增長的含義,從而克服了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缺陷。

(二)在研究方法上實現了揚棄和超越。新古典經濟學慣用的分析方法是邊際分析方法,而新興古典經濟學不僅運用邊際分析方法,而且運用超邊際分析方法(Inframarginal Analysis),實現了研究方法上的創新。

在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基礎模型中,通常假定社會由2個人組成,每個人必需消費食物和衣服2種產品,同時每個人在每種產品上有3個變數可選擇:一是自給自足量,二是購買量,三是銷售量。這樣,2種產品就有6個變數。每個變數的取值既可為正也可為零,由此,全社會成員(2個人)對所有產品(2種產品)的最優決策,共計有23*2=64個可能的角點解和內點解。所謂角點解是指當一個決策變數的最優值取其最大值或最小值(為0)時的點解,而內點解則是指當決策變數最優值的取值均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不為0)之間時的點解。在上例64個解中,有1個內點解和63個角點解。如果產品數量增加,其可能的角點解將變成一個天文數字。然而,楊小凱運用庫恩—塔克定理排除了一些非優化的角點解和內點解,使可能的最優解范圍大大縮小,而後文玫(Wen,1996)將這一方法推廣到一般准凹效用函數和非常一般的生產條件,形成的方法被稱為「文氏定理」(Wen Theory)。根據文氏定理,可能成為最優決策解的數目要比所有可能的角點解和內點解之和少得多。在上例中,實際上只有基於3種選擇組合的3個角點解為最優解:第一種組合是食物和衣物都自給自足,沒有專業分工,也沒有交易和交易成本;第二種組合是專業生產食物,用出賣食物的錢購買衣物;第三種組合是專業生產衣物,用出賣衣物的錢購買食物。除此以外,其他的組合都不是最優解。

以文氏定理為基礎,超邊際分析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利用文氏定理排除那些不可能成為最優的角點解;第二步,對剩下的每一個組合(角點解)用「邊際分析」方法求解,求出每一個局部最優值;第三步,比較各組合之間的局部最大目標函數值,整體最優解就是一般均衡最優解。由此可見,超邊際分析方法既脫胎於邊際分析,包含了邊際分析,更超越於它。由於新興古典經濟學假定人們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所以根據超邊際分析,他們不但在消費各種產品之間作邊際選擇,更要在專業生產何種產品上作超邊際選擇。實際上,他們的選擇還要涉及出售多少產品、是否雇傭工人等等,這些就是多項超邊際選擇了。

(三)重新定義重要基本范疇,為建立新的理論框架和分析範式鑄成了所必需的理論基石。這些基本范疇包括:分工,專業化,兩難沖突,交易費用,交易效率(與交易費用成反比),內生和外生等。新興古典經濟學運用這些基本概念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提出新的解釋,並由此發展出新的理論學派。

例如關於交易費用的研究。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應將交易費用區分為外生的交易費用和內生的交易費用,並由此建立其新的產權理論。他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只是研究了外生的交易費用,而未涉及內生的交易費用。外生交易費用是交易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發生的、非由於決策者利益沖突導致的交易費用,包括運輸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用於生產、通訊、運輸及交易過程中的交易設施等。新興古典經濟學著重研究和定義了內生交易費用的新概念,提出內生交易費用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內生交易費用是指只有在所有參與者都已做出決策之後才能確定的交易費用;狹義內生交易費用則是指市場均衡與Pareto最優之間的差別,即人們在交易中爭奪分工好處的機會主義行為引起的交易費用,包括外部性、壟斷權以及扭曲等,它與個體的決策、制度及合約的安排有關。他們認為,研究內生交易費用的意義在於:可根據兩難沖突將壟斷和外部性程度內生化,有助於研究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交易費用,可用博弈模型直接研究策略行為之間的交互作用等。

再例如關於貿易(包括國際貿易)的解釋。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專業化生產與多樣化消費造成貿易的兩難沖突。因為,專業化生產意味著高效率,多樣化消費則意味著高效用,而消費的效用越高實現消費的交易費用也越高。因此,由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比較優勢效益就與交易費用形成了沖突。如果交易費用很大,超過了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效益,則均衡結果就只能取消分工,選擇自給自足方式;這時效用最大,生產水平處於可能性邊界之內,水平較低。反之,如果專業化生產帶來的效益超過了交易費用,則必然出現分工,而且隨著交易費用的逐漸降低,分工呈現跳躍式發展趨勢,從局部的分工到全面的分工;這時生產水平得以提高,處於可能性邊界上。這一均衡結構是由交易雙方的相對人數、相對偏好和相對生產率所決定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帶來了勞動分工的演進,進而伴隨著諸如經濟發展、貿易增長、市場結構變化等拓撲性質的變化。

(四)構建起新的理論體系。

新興古典經濟學沿著如下主線實現理論創新,發展並建立起新的理論框架體系:產權界定、合約執行——(內生、外生)交易費用——專業化和分工——市場化、競爭程度與協調失靈的風險。他們認為,為了減少交易中的不確定性,避免高分工的協調失靈風險,可以採用三種辦法:一是構築保險市場;二是明確界定產權。他們認為,合理的產權制度選擇,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自發的內生過程,國家政府對於公共資產的產權設置,基本上決定於最終的內生和外生交易效率的替代選擇。當然,明確產權可能產生較高的外生交易費用,同時還帶來競爭程度與分工水平及協調可靠性之間難以兼顧的兩難沖突;三是加強同行競爭,包括縱向和橫向的競爭。他們認為,競爭會大大推動分工和市場的發育,增強消費者對生產者的控制能力,催生和促進私有產權制度。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構架和分析範式,可以將很多經濟發展和貿易現象解釋為分工演進的不同側面,可以解釋企業的出現和企業內部組織的均衡意義,可以解釋交易費用和制度對分工和生產力演進的意義,可以解釋貨幣出現、景氣循環等宏觀現象,因此,它突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局限和缺陷。

(五)突破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在新的基礎上探索出「宏」、「微」有機聯系的全面均衡分析框架。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不外乎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人們做決策前的經濟環境。經濟學家通常用一些數學函數來描述這一基礎層次,比如,用效用函數描述人的嗜好和欲求,用生產函數描述生產條件,用預算約束描述制度環境,用博奕論中的游戲規則描述經濟制度等。第二層次是用數學中的最優決策理論分析個體的自利行為,用自然及制度環境來解釋人的自利行為。這一層次的分析一般被稱為決策的比較靜態分析,即環境變化時最優決策會如何作出反應。第三個層次是用均衡概念分析不同個體的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局,用自然及制度環境解釋不同人自利行為交互作用的後果。這一層次的分析一般被稱為均衡的比較靜態分析,即當環境變化時,對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局會如何變化的分析。如果在第二、三層次的分析中,加入時間因素,就可實現對動態決策和動態均衡的比較動態分析。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第一、二、三層次的分析都是實證分析。在實證分析中,經濟學家一般運用思想實驗的方法,探究在什麼條件下什麼事會發生這類實證性問題。第四個層次則是與價值判斷有關的所謂福利分析或規范分析。在這個層次上,經濟學家會提出什麼是對全社會最好的經濟狀況這類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通過對自利行為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後果進行福利分析,他們會得出這種後果對全社會是否有利的價值判斷。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主要是在第一、二、三層面上進行分析,局限在全面均衡框架內的靜態或動態競爭均衡,並且由於存在規模收益遞減,難以達到Pareto最優,因此其理論對現實的解釋力被大大削弱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基於多個兩難沖突的均衡分析,突破了原有框架,使全面均衡得以建立;並且,這種全面均衡是建立在微觀的角點均衡和資源的Pareto最優配置的基礎上的,這種整體Pareto最優既涵蓋了最優資源配置又涵蓋了最優分工結構,所以它可以更好地解釋宏觀經濟增長。這樣,新興古典經濟學就將微觀基礎與宏觀增長有機聯系起來,從而為回歸經濟學「大一統」的框架做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探索。

(六)找到了解釋企業產生的原因和條件的依據,對企業成因做出了全新的解釋。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企業產生的原因,只好把它作為建立基本經濟模型的既定前提,由此分析推演出的理論學說,對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解釋力遭到很大削弱。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創新在於,用勞動的交易效率來解釋企業的產生。他們認為,勞動的交易效率與中間產品交易效率的比較是關鍵。若勞動的交易效率大於中間產品的交易效率,則分工會通過勞動市場和廠商來組織,從而促使企業產生,以體現分工的要求和效率。若生產中間產品的勞動交易效率小於生產最終產品的勞動交易效率,則中間產品專家會成為企業的老闆;反之則由最終產品專家充當企業老闆。他們認為,作為一種巧妙的間接定價方式,企業家享有的剩餘權促進了分工,催生了企業,因而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此外,新興古典經濟學還提出了對城市化、工業化和層級結構等現象進行解釋的思路。

(七)建立起新的經濟增長動態模型。

新興古典經濟學認為,對專業化和分工的忽視迴避,是導致新古典經濟學經濟增長模型缺乏微觀基礎、缺乏解釋力的根源;又由於其經濟增長模型是在全面均衡分析的框架內發展的,模型中只有動態競爭均衡而不存在Pareto最優,是新古典經濟學增長模型的重大缺陷。正是這種理論缺憾,促成了新興古典經濟學構建新增長模型的創新空間。新興古典經濟學重點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微觀動態模型,並取得了理論創新的突破。他們認為,作為經濟增長內在原動力的專業化和分工水平,應當是內生的而不是外生的,也就是說,即使外界技術、環境、制度等因素均保持恆定,在社會生產的條件下,分工水平也會自發的提高,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由此,新興古典經濟學構建起分工的內生演進模型,其內生增長理論研究的動態決策包括兩個沖突:一是專業化生產加速學習過程的動態效果與交易費用的沖突,二是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難以兼顧的沖突。但他們強調,演進的過程是一個良性循環:

——起點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由於很低的生產率,負擔不起交易費用;
——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生產率的稍微提高,能夠負擔起一定的交易費用,這時可以選擇稍高的專業化水平;
——進一步地通過市場的自由擇業和自由價格機制,使得整個社會的分工水平得以提高;
——隨著生產經驗積累和生產技術改進的進一步加速,生產率也加速提高,使得承擔交易費用的能力增強,從而推動更高水平專業化的實現。這個循環累進過程的持續,最終必然會導致一國經濟的起飛。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這一增長模型有兩個重要突破:一是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摒棄了新古典經濟學將生產與消費絕對分開的做法;二是體現了競爭均衡和Pareto最優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新興古典經濟學針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缺陷與困境,運用現代分析工具,對經濟學的研究發展進行了古典回歸,建立起新的學派,創制出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範式,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提出新的解釋。這個學派正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越來越多的認可。當然,作為一個新學派,新興古典經濟學尚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尚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一些有待商榷的偏頗和失當。比如,他們忽視預測、計劃、制度和政府的作用,否認規模經濟的存在,熱衷於運用學說作廣泛的解釋,力圖創制出一種可以解釋一切現象和過程的全能學說。對這些缺陷或不足,與其看成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不如看成是這個新興學派的發展空間。無論如何,在研究起點、研究方法、分析範式、分析工具、理論創新、經濟解釋和政策建議等方面的重大突破與跨越,對新興古典經濟學來說,是尤為重要和關鍵的。

三、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時代特徵與創新機制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興起不是偶然的。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發展加速,信息及網路技術沖擊原有的經濟格局和發展路徑,經濟結構不斷更新,經濟制度創新活躍,新經濟成分和因素不斷涌現。而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新古典經濟學卻日漸失去其鼎盛光芒,對經濟發展現狀及其過程不斷涌現的新情況、不斷呈現出的新特徵日漸解釋乏力,甚至不知所措。這是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年延續、分化和發展,成長為一門蔚為壯觀的學科門類,在它的龐大體系中,實證分析與規范研究相得益彰,思辯推演與案例解說交相輝映,邏輯的演繹和歷史的歸納相行不悖,正是自古典經濟學到新古典經濟學源源流長的思想源泉、豐厚肥沃的理論土壤和一代又一代經濟學家勤奮探索取得的輝煌研究成果,為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這個新學派產生的時間不長,人們對它的理論框架、研究範式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呈現出的理論特色,它對經濟學發展的貢獻等,也還有個認識過程。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特別是它所反映出的對現實經濟現象及其特徵的不凡解釋力,對於經濟學的發展是一大幸事,對經濟學研究者是一大鞭策和鼓舞。我們有必要關注這一新流派的產生和發展。

緊隨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研究時代提出的現實和理論問題,經由各種學說充分而自由的爭辯交鋒,是西方經濟學200多年來保持活力與生機,不斷取得進步發展的動力和特色。在學術研究上,成長起來的是「大家」而不是權威,更少有迷信和盲崇。在理論發展上,後者對先人既有繼承和發展,更有修正和批判,從而營造出經濟學發展的勃勃生機,開創出突破性發展的嶄新空間。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和興起,是西方經濟學說發展史上的新進展,是上述理論創新機制的新體現,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對古典經濟學的傳承。從這批判與傳承中,我們看到了新興古典經濟學閃爍著創新的智慧之光。

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是研究財富增長的學說,他在《國富論》中強調分工和專業化是經濟增長的源泉與途徑,而分工和專業化則是一個經濟組織問題。因此,古典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任何改變經濟組織,使分工得以擴大,專業化得以加深,從而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或以更低的成本生產產品。以對分工和專業化的深刻研究為基點,在分工理論的基礎上斯密提出了一系列經濟學說:分工效率與交易費用的比較差別,決定了工農業生產率的差別;分工水平由市場大小決定;市場可以自發協調分工,因而不需要政府幹預;分工使產量大增,從而使每一個勞動者都有大量的產品可以充分地出售,而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其他人也可以充分地供給,這種由分工導致的產品逐漸充裕的過程,也就是整個社會逐步富裕的過程。李嘉圖把斯密的分工理論運用到國際貿易,提出了比較成本學說。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被認為是新古典經濟學形成的代表作,但它仍然繼承了古典經濟學的衣缽。因為《經濟學原理》在關注資源配置問題的同時,仍然關注分工與專業化問題,並提出了新的見解。只是囿於當時數學工具的缺乏,馬歇爾未能將他的新見解加以數學化。這一缺失,無論對馬歇爾還是對其後的經濟學的演化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後的經濟學家在運用數學工具對資源配置問題進行邊際分析感到的得心應手,牽引著他們逐漸遺棄對分工和專業化問題的研究,專注於資源配置問題和理論研究範式的數理化、模型化,從而走向了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的《通論》將經濟學的基本模型從兩部門模型擴大至三部門模型,把政府作為與消費者和企業並行的經濟行為主體,提出了政府幹

7. 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txt全集下載

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罩悄顫傳到百運尺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物敗:

8. 新興古典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的困境直接構成新興古典經濟學產生與發展的邏輯起點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系統性發展源自亞當·斯密,中經大衛·李嘉圖、西斯蒙第、穆勒、薩伊等,逐漸形成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體系,這就是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紀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和「預期革命」等所謂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先前的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過攜凱去100年間的研究成果和發展特徵,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證偽主義的普遍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分析工具的數理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交叉的邊緣化。

「張伯倫革命」擯棄了古典經濟學把競爭作為普遍現象,把壟斷看作個別例外的傳統假定,認為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況,更多的是處在兩種極端之間的「壟斷競爭」或「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他們運用邊際分析法,分析了「壟斷競爭」的成因、均衡條件、福利效應等,從而完成了微觀經濟的革命。「凱恩斯革命鏈塵」使得西方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實現了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的分野,從而在理論體繫上劃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而凱恩斯則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鼻祖。凱恩斯完成理論創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經濟學關於充分就業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論基礎「薩伊定律」,認為在通常情況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導致非自願失業和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根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於「消費傾向、靈活偏好和對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據此凱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議強調,政府須採取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經濟,彌補私人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實現充分就業,消除產生失業與危機的基礎。「預期革命」的演繹邏輯是,貨幣對產量等經濟變數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貨幣供給的變化可以導致貨幣存量的隨機變動,並由此引起經濟波動;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這種波動是通過總需求曲線完成的,所以,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導致總需求的變化,而總需求的變化又將導致經濟波動。所以他們認為,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幹預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無效的,因而不僅存在「市場失靈」,也存在「政府失靈」。

此外,西方主流經濟學在20世紀末,以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經濟學》教科書為代表和標志,又開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論創新在於:一是將宏觀經濟學的表述直接奠定於扎實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從而實現對薩繆爾森《經濟學》的超越;二是加強對信息問題、激勵問題、道德問題、逆向選擇問題等新課題的研究並取得新成果和新發展;三是進一步注重政府幹預經濟的積極作用,認為依靠政府的依法調控,就能實現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

上述西方主流經濟學的「革命」或「整合」的實質,是後者對前者的批判、修正、補充和發展。棚隱禪盡管如此,歷經多次「革命」和「整合」的新古典經濟學,仍然無法擺脫其固有的理論思想和理論體繫上的致命缺陷。這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一)對分工和專業化問題的漠視或做外生假設。新古典經濟學只是假定分工與專業化的問題已經解決,並把給定的消費者與廠商作為最基本的既定前提,把二者的對立交換關系作為最基礎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僅作產品之間的邊際選擇分析。

(二)經濟增長模型存在嚴重缺陷。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理論及其模型,始終不能解釋經濟的長期增長與發展,不能從理論上闡明窮國越窮、富國越富的原因,未能找到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從而無法建立起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

(三)對經濟規模的錯誤定義。新古典經濟學對經濟規模無止境的定義,無法解釋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廠商平均規模並不存在越來越大的趨勢。經驗數據表明,有的越來越大而有的越來越小,總體呈倒U型變化趨勢。

(四)對企業成因的迴避。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模型中,企業和企業制度都被預先假定為外生給定,他們不能解釋或迴避了對企業和企業制度的解釋,更無法解釋諸如生產外包、特許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社會中種種新現象。

總之,新古典經濟學在理論框架、分析範式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既限制了經濟學的發展,同時又成為催生新的理論的恰當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前提和思想淵源背景下,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以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被新古典經濟學遺棄的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和專業化的精彩經濟思想,變成決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現代分析工具復活古典經濟學的思潮。比如,他們以個人專業化水平的決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進為基礎,重新闡述斯密的分工理論及其對國際貿易原因的論述。他們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學的尋找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建立起宏觀經濟增長的微觀模型;他們將新古典經濟學關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在多種經濟用途之間進行合理配置的學問」的定義,改變為「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兩難沖突的學問」,其主要任務是對技術與經濟組織的互動關系及其演進過程的研究。楊小凱等人提出的新學說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並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學流派,這個流派被稱為「新興古典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區別於新古典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

9. 宏觀經濟的主流學派主要有古典,貨幣,供給,新興古典,凱因斯,新興凱因斯,對嗎

從重商主義開始到今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20世紀以來,政府幹預和經濟自由兩大思潮的分歧和爭論從未停止過。凱恩斯革命前,主張經濟自由的新古典理論始終居上風;凱恩斯革命後,主張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成了主流,但主張經濟自由的聲音仍相當強烈。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是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1)如果政府才卻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們的理論結果多麼精緻、完善、精神實質始終是一句話:徹底的經濟自由。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喚李茄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3)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4)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這兩派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我們不能說誰是誰非,而只能說那一派的觀點和主張較符合真實世界。從這一點看,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更符合實際些。根本原因在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關於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能理性預期的假定條件實在太苛刻。眾所周知,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為了自己的利益,盡管力求掌握一切可擾搜能獲知的信息,不斷修整與其中是一切錯誤。但由於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一切經濟現象無刻不在變動中,加上人們總有某種為自己利益而欺騙和損害別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因而對所有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信息總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盡可能作出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定,但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存在這些假定的情況。可能正因為如此,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沒有按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張去做,對經濟的形形色色干預從未間斷過,哪怕是在經濟自由注意呼聲最強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終擔任在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角色。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5)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與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和察更遠些。

閱讀全文

與新興古典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