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經濟學基本理論框架
基本上由以下來五個部分或步驟組成源:(1) 界定經濟環境;(2) 設定行為假設,(3) 給出制度安排;(4) 選擇均衡結果;及(5)進行評估比較。可以這樣認為,任何一篇邏輯清楚、層次分明、論證合理的經濟學論文,無論結論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識到,都基本上由這五部分組成,特別是前四部份。可以說,寫經濟學方面的論文,就是對這些部分進行具有內在邏輯結構的填空式寫作。掌握了這些組成部分,就掌握了現代經濟學論文的基本寫作方式,更容易學習和研究現代經濟學。
❷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1、經濟學基本理論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3、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❸ 經濟學入門基本知識
微觀部分:1、消費者選擇理論:偏好、效用、優化選擇與需求、斯勒茨
基方程、跨期選擇、不確定性、消費者剩餘
2、生產者理論:技術、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線、利潤最大化
與廠商供給
3、市場結構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需求與行業供給、均
衡與效率、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要素市場理論
4、對策論(博弈論):戰略式博弈、擴展式博弈、納什均衡、
重復博弈 5、一般均衡理論:交換經濟、生產經濟中的一般均衡、交換
經濟中的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
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 宏觀部分:1、宏觀經濟指標
2、經濟增長理論:索羅增長模型、內生增長模型
3、失業、貨幣與通貨膨脹理論
4、總需求理論: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IS-LM模型與總需求、
財政、貨幣政策與總需求
5、總供給理論:粘性工資模型、價格錯覺模型、不完全信息
模型、粘性價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線與總供給
6、開放經濟:國際收支、匯率、浮動和固定匯率下小國開放
經濟、國際利差
7、宏觀經濟政策爭論、政府債務與赤字 8、基於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分析:消費、投資、貨幣供給與
貨幣需求
9、經濟波動理論的新近發展 這些都是重點,要是一個一個給你解釋、、、不太實際
❹ 經濟學基本原理有哪些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一件東西,通常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東西。作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捨。
學生面臨如何分配學習時間的交替,父母在購物,旅遊和儲蓄間面臨交替,社會面臨效率與平等的交替。
--
效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
平等: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很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像乍看時那麼明顯。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考慮上大學的決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為即使不上大學,也要租房和吃飯。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如果把上大學的時間用於工作,能賺到的工資就是上大學最大的單項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學年齡的職業運動員如果放棄運動而上大學,可能每年少賺幾百萬美元,因此他們上大學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職業運動員一定要退役後才去上大學的原因。
--
機會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
假設一架200個座位的飛機飛一次的成本是10萬美元,每個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會說:票價決不應低於500美元。但是當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座,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美元買一張票,應該賣給他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飲料而已。
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
邊際變動:對行動計劃小的增量調整。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其他所有家庭競爭,但是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做衣服,蓋房子。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其他所有家庭競爭,但是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做衣服,蓋房子。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辦法
在一個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他們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場結果。
價格指引這些個別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了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市場經濟:當許多企業和家庭在物品與勞務市場上相互交易時通過他們的分散決策配置資源的經濟。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幹預經濟的原因有兩類: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
經濟學家用市場失靈這個詞來指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市場失靈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廠不承擔排放煙塵的全部成本,它就會大量排放。
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市場勢力。假設鎮里只有一口井,這口井的所有者對水的銷售就有市場勢力。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
市場失靈: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外部性:一個人的行動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
市場勢力:一個經濟活動者對市場價格有顯著影響的能力。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用什麼來解釋各國和不同時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別呢?答案之簡單出人意料之外。幾乎所有生活水平的變動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的差別。同樣,一國的生產率增長率決定了平均收入增長率。
生產率: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結果總是相同的:貨幣量的增長。當一個政府創造了大量本國貨幣時,貨幣的價值下降了。
通貨膨脹: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人們通常認為降低通貨膨脹會引起失業暫時增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這種交替關系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
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僱工人,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菲利普斯曲線: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❺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都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為了實現4大目標,即
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圍繞著這4大目標有相關理論,例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匯率等,還有各類指標,如基尼系數,消費者物價指數等。
❻ 經濟學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麼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表明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的選擇問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邊際分析法)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激勵因素)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市場經濟)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市場機制調節)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政府幹預)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國家整體經濟)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貨幣政策)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通貨膨脹)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❼ 經濟學的主要理論是什麼
本質不科學。 均衡價格理論是阿弗理德·馬歇爾經濟學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供求論與生產費用論、邊際費用論的混合體。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主要集中在他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 馬歇爾把均衡價格理論當作他的價值論。所謂均衡價格就是把價值看成是供求達到均衡所決定的價格。由於他把價格當作價值,所以他以流通中的供求關系說明價值的形成。因此.他對價值的分析實際亡是對價格的分析。他在分析中吸收了生產費用論韌邊際效用論,用前者說明供給變動的規律,聞後者說明需求變動的規律。因而,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需求價格和需求規律。馬歇爾運用邊際效用論,說明「需求價格」就是消費者對於『—定數量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從而把需求轉化為「需求價格」,把「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轉化為「邊際需求價格遞減規律」,由此得出一個「一般需求規律」:「需求的數量是隨著價格的下跌而增加,隨著價格的上漲而減少。」第二,供給價格和供給規律。馬歇爾運用生產費用論;說明「供給價格」是生產者(賣者)對自己提供的一定數量商品所願意接受的價格。這種供給價格是由「生產的貨幣成本」(他簡稱生產費用)決定的。由此得出他的「供給規律」:就是供給與需求相反,價格高則供給多,價格低則供給少。第三,均衡價格的形成。馬歇爾是從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的關系中,得出他所謂的均衡價格。他說:「當供求均衡時,一個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量可以叫做均衡產量,它的售價可以叫做均衡價格。」 總的來說,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指出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一些現象問題,然而其本質是不科學的。馬歇爾用「價格」偷換「價值」的概念、否定勞動創造價值,其錯誤是十分明顯的。
❽ 經濟學的基本內容,跪求!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改革開放以前在中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都不是中國經濟學;僅僅提出建構中國經濟學的設想,而沒有形成中國經濟學範式和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經濟學體系,也不是中國經濟學。由經濟學基本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理論體系,包括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特殊的理論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科學經濟學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分支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反映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公理、定理與定理體系組成。科學的理論經濟學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只有經濟學基礎理論,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整體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3] [19]
經濟學家曾經給出定義:
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
——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5]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20]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日常中經濟問題主要分為兩點:
1.研究人預期在不同的選擇下「將會怎樣」;
2.探討人在選擇下「該要怎樣」。
前者稱為「實證經濟學」,後者稱為「規范經濟學」,而日常在學校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屬於「實證經濟學」。
❾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回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答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9)經濟學基礎理論擴展閱讀:
經濟學基本原理: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經濟學核心規律:
經濟學核心規律是由經濟活動中最深層次的本質展開來的經濟活動的內在必然聯系,決定支配經濟活動中其他層次的規律。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
❿ 經濟學入門基本知識有哪些
1.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包括四個: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宏觀 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之間常常存在矛盾。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可以分為需求管理、 供給管理和 對外管理幾種類型。
2. 財政政策是政府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防止通貨膨脹,減輕經濟技動,實現穩定增 長而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所進行的選擇, 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所作出的決策。 國家財政由政府 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構成。 其中, 政府收入包括稅收和公債,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和轉移 支付。
3. 內在穩定器是指財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種自動調節經濟、減少經濟波動的機制,它 能夠在經濟繁榮時自動抑制通貨膨脹, 在經濟蕭條時自動減輕其程度, 而不需要政府專門制 定政策以調節經濟。 具有自動穩定器作用的財政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所得稅、 轉移支付、 農產 品的支持價格等。
4. 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就是政府根據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財政政策的特點, 相機抉擇、 主動採取的增加或減少政府支出,減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穩定經濟,實現充分就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