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考點
★(1)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2)商品的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是商品價值的大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價值規律的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生產部門的分配(調節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終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地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5)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是我國的分配製度;這是由生產力水平、所有制結構決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6)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
(7)國家的宏觀調控:由於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且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也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宏觀調控是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其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手段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企業經濟效益是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等;途徑主要有兩條(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9)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經營的專業知識、才乾和能力。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對企業的競爭至關重要;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在市場上開展正當競爭,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
★(10)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保障;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比較脆弱,發展速度仍然相對滯後,仍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要徹底改變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道路(靠政策、靠技術、靠投入、靠產業化經營、靠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等)。
★(1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指現代機器大工業):必須大力發展支柱工業(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因為一個國家能否實現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產業的發展水平;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要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發展工業必須走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2)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必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增加勞動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3)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過實現勞動者的權利和履行義務體現出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是統一的;其主要權利(略)和主要義務(提高職業技能—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生產力的水平、遵守職業道德)。
(14)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原則(既要有利於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國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們的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受客觀經濟條件的制約。
(16)財政收入和支出: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稅、利、費、債);財政支出就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的過程,財政支出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國家的財政是通過瞀實現的。
(17)財政的巨大作用: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為了使財政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要增加財政收入,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加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18)稅收的性質和作用:我國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主義新型稅收;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9)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我國的銀行主要有中央銀行(是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其職能是依法制定實施貨幣政策、管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庫、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企業法人)、政策性銀行(目的是建立健全國家的宏觀調控體系)。
(20)銀行的作用:為我國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能夠掌握和反映社會經濟活動的住處為企業和國家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21)商業保險:是一種針對風險本身的投資方式,是建立在商業原則的基礎上,是參與保險人個人意志的體現,是把分散的社會資金集中起來,用以彌補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一種措施,為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生活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市場交易原則:市場交易原則是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序,按規則進行的基本條件,其內容主要包括自願(基本原則,是前提)、平等(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也是市場交易的重要原則)、公平(是市場交易原則的重要內容,是市場交易原則的靈魂,是衡量市場交易活動是否有序、是否規范的試金石)、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發展商品服務市場,必須堅持市場交易原則,這是遵循市場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
(2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24)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商品服務市場上,消費者佔有重要地位,消費者在商品服務市場上享有廣泛的權利消費者也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秩序。
(25)經濟全球化:隨著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實行對外開放已成為全球性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世界間的經濟聯系廣泛地滲透到各個領域,,其表現是(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資金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
(26)世界金融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向會員國提供短期貸款等)、世界銀行(WorldBank—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和和投資的國際金融組織)
(27)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必然的(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要條件);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已為世界各國的經驗所證明,也為我國的實踐所證明,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28)通過海關徵收的關稅對一國對外貿易具有重要影響(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調節進出口貿易,調節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29)我國對外貿易的作用: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吸收、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促進國內企業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30)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既要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有益的東西,又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
⑵ 如何高效復習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
一、釐清理論發展脈絡,著重宏觀把握
(一)從一般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地回答了「世界是什麼?」(辨證唯物論)、「世界怎麼樣」(唯物辯證法)、「怎樣認識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等三個主要問題。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上,不僅指出客觀世界是物質的,更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物質體系,有其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克服了舊哲學的缺陷,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本溯源,對於哲學的派別劃分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和可知論的不同觀點,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基礎,也是一個關鍵命題點,但其劃分較為復雜,現用圖表加以列舉,以期考生獲得總體認識。
2.哲學上三種不同觀點的綜合主張
(二)相對於之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單行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從分析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開始,系統地闡述了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1.馬克思在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過程,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特殊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積累規律等。這些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受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制約,具有了特殊的表現形式。如果拋開制度因素,則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從理論上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形成及其本質特徵,才能准確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上層建築的本質和作用。只有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本質,才能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並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趨勢,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這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新增考點。
3.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四個階段。資本主義發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的特徵,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而調整和變化的結果。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既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舊形式的緩和和克服,同時也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這是由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所應堅持的基本的觀點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完全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變化和調整,是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資本主義,也不利於我們在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時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完全否認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不利於我們在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三)科學社會主義部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創新,特別是重點闡述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合理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堅持和完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重要性。同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讀薄用精,重點認知關鍵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考研政治課中屬於基礎學科,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性的嚴謹。作為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學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疇及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至體系,均為命題者命制綜合性較強的分析題提供了較好的素材。反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從測試學的角度看,只要我們對該學科的關鍵原理加以梳理,找出其作為主觀題的考查角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兩部分的內容。對於客觀題部分,以重點閱讀、理解為主;對於主觀題部分內容,以重點記憶、思考其命題角度為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1.在辨證唯物論中,其重點原理是如何看待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2.在唯物辯證法中,其由「兩個觀點、三大規律和五對范疇」組成。
(1)兩個觀點分別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應重點記憶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至於內容,以記憶2006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一問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至於答題 思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是什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之間及事物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第二是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是什麼?(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第三是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是否違背了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結構圖所呈現的正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至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則是第二問「分析人類怎樣走出三重困境的戰略選擇」的內容。這也是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原理考查的一個重點指向即理論聯系實際型。
(2)在「三大規律」的質量互變規律中,應重點記憶度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參考真題是2005年第34題。至於內容,不再贅述。另外,質量互變規律內容及其方法論要求屬於未考點,考生需重視。
(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明確了事物發展呈現出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總趨勢。它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亦是我們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武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視。參考真題是2004年第37題選做題Ⅱ。另外,該題的第2問是「用唯物史觀評析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觀點。這是從哲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分析。它應和政治經濟學中新增考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實質及其變化結合理解。這樣,就有了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跨章節、跨學科的綜合命題的一個重要指向。
(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有:
① 從總的看,矛盾學說的主要內容(2002年理第35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某些負面效應。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學說,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及其方法論要求(2008年第34題第3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② 矛盾的基本屬性及其方法論要求(2007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1問: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麼「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用辯證法的觀點」指的是辯證法的某個觀點。至於其它則是指唯物辯證法的總的觀點要求(2006年第34題第2問:守河堤老兵關於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其主要內容是:所謂辯證的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③ 矛盾的基本屬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中,應重點認識和諧的本質,它是本學科的新增考點,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構成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盡管2009年第34題第2問: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但由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我們革命、改革和建設堅持走自己道路(毛鄧三概論)的哲學依據之一,因此,需引起重視。
⑤ 由於2009年第34題第2問考查了唯物辯證法中的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兩對范疇,因此,要復習的其他三對范疇分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原因和結果等,其命題指向應為客觀題。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回答了認識的產生、本質、過程和結果。
(1)在復習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之間的區別;其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之間的區別;再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認識論之間的相同點(都承認世界是可知的)
(2)其主觀題的命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單純考查認識論中的相關理論。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2007年第34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1996年理第29題)。第二,運用認識論的相關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原理,說明對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1989年理第39題)、檢驗真理標準的唯物論和辯證法(1997年文第27題);第三,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
4.在唯物史觀中,其主觀題的命制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其基礎原理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第二,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分析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2000理第35題);第三,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覺能動活動的辯證關系原理。第四,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原理。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觀題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從一般意義上說,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經濟運行的規律。經濟運行的規律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商品經濟運行的最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個層面:
(1)是價值規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題:試述價值規律的作用,並用以闡明我國企業必須注重技術進步,改善經營管理的原因);
(2)是價值規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題第1問:從價值規律的要求出發,結合材料1說明說明邯鋼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學依據);
(3)是價值規律的客觀性(2006年第34題第2問:「倒奶事件」中隱含著什麼樣的經濟規律?)第二個層面的經濟運行的規律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1993年文第30題:試述產業資本循環進行的條件極其對社會主義企業資金運用的意義)、社會再生產規律(2000理第33題:運用馬克思關於社會宗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於求對省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採取的政策),平均利潤形成理論(1995年理第27題:試述馬克思關於平均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理論及其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等。第三個層面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特有的規律。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2006年第34題第1問: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時,農場主把牛奶導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
2.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基本要求。對此應如何看待呢?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題指向有:一是壟斷和競爭的關系(2008年第35題);二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三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的原因及其實質(2004年第35題:①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②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從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題指向則是新增考點,著重於闡述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實質及其變化,其命題指向應是主客觀題。
3.在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於經濟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個層面: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及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2002年理第37題);二是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體之間的關系(2000年文第36題);三是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面前,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展開放型經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問題(力拓間諜案)。這也是當前考查的一個重點問題。
(三)至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其屬於新增考點,其命題指向應包含主客觀題。其復習指向應以全面為主。至於復習中的重點以上已提到,不在贅述。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得出復習本學科的思路:掌握宏觀框架+認知已考點和新增考點+重點原理+歷年真題練習。如此,方能實現對教材「讀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復習目的。
⑶ 如何高效復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很多同學已經開始了英語和專業課的復習,至於政治,有的也許已經著手准備了,有的還沒有開始,如何高效復習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更好地抓住重難點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個完整地理論體系,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樹立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其中,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唯物辯證法原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地歷史地統一的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論。它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旨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進一步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同時又發現了剩餘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家階級剝削雇傭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必然性,從而為工人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此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體。
一、釐清理論發展脈絡,著重宏觀把握
(一)從一般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地回答了「世界是什麼?」(辨證唯物論)、「世界怎麼樣」(唯物辯證法)、「怎樣認識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等三個主要問題。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上,不僅指出客觀世界是物質的,更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物質體系,有其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克服了舊哲學的缺陷,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本溯源,對於哲學的派別劃分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和可知論的不同觀點,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基礎,也是一個關鍵命題點,但其劃分較為復雜,現用圖表加以列舉,以期考生獲得總體認識。
2.哲學上三種不同觀點的綜合主張
(二)相對於之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單行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從分析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開始,系統地闡述了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1.馬克思在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過程,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特殊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積累規律等。這些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受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制約,具有了特殊的表現形式。如果拋開制度因素,則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從理論上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形成及其本質特徵,才能准確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上層建築的本質和作用。只有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本質,才能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並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趨勢,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這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新增考點。
3.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四個階段。資本主義發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的特徵,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而調整和變化的結果。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既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舊形式的緩和和克服,同時也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這是由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所應堅持的基本的觀點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完全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變化和調整,是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資本主義,也不利於我們在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時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完全否認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不利於我們在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三)科學社會主義部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創新,特別是重點闡述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合理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堅持和完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重要性。同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讀薄用精,重點認知關鍵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考研政治課中屬於基礎學科,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性的嚴謹。作為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學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疇及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至體系,均為命題者命制綜合性較強的分析題提供了較好的素材。反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從測試學的角度看,只要我們對該學科的關鍵原理加以梳理,找出其作為主觀題的考查角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兩部分的內容。對於客觀題部分,以重點閱讀、理解為主;對於主觀題部分內容,以重點記憶、思考其命題角度為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1.在辨證唯物論中,其重點原理是如何看待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2.在唯物辯證法中,其由「兩個觀點、三大規律和五對范疇」組成。
(1)兩個觀點分別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應重點記憶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至於內容,以記憶2006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一問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至於答題
思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是什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之間及事物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第二是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是什麼?(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第三是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是否違背了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結構圖所呈現的正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至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則是第二問「分析人類怎樣走出三重困境的戰略選擇」的內容。這也是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原理考查的一個重點指向即理論聯系實際型。
(2)在「三大規律」的質量互變規律中,應重點記憶度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參考真題是2005年第34題。至於內容,不再贅述。另外,質量互變規律內容及其方法論要求屬於未考點,考生需重視。
(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明確了事物發展呈現出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總趨勢。它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亦是我們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武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視。參考真題是2004年第37題選做題Ⅱ。另外,該題的第2問是「用唯物史觀評析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觀點。這是從哲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分析。它應和政治經濟學中新增考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實質及其變化結合理解。這樣,就有了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跨章節、跨學科的綜合命題的一個重要指向。
(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有:
①
從總的看,矛盾學說的主要內容(2002年理第35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某些負面效應。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學說,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及其方法論要求(2008年第34題第3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②
矛盾的基本屬性及其方法論要求(2007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1問: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麼「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用辯證法的觀點」指的是辯證法的某個觀點。至於其它則是指唯物辯證法的總的觀點要求(2006年第34題第2問:守河堤老兵關於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其主要內容是:所謂辯證的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③ 矛盾的基本屬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中,應重點認識和諧的本質,它是本學科的新增考點,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構成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盡管2009年第34題第2問: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但由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我們革命、改革和建設堅持走自己道路(毛鄧三概論)的哲學依據之一,因此,需引起重視。
⑤
由於2009年第34題第2問考查了唯物辯證法中的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兩對范疇,因此,要復習的其他三對范疇分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原因和結果等,其命題指向應為客觀題。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回答了認識的產生、本質、過程和結果。
(1)在復習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之間的區別;其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之間的區別;再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認識論之間的相同點(都承認世界是可知的)
(2)其主觀題的命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單純考查認識論中的相關理論。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2007年第34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1996年理第29題)。第二,運用認識論的相關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原理,說明對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1989年理第39題)、檢驗真理標準的唯物論和辯證法(1997年文第27題);第三,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
4.在唯物史觀中,其主觀題的命制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其基礎原理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第二,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分析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2000理第35題);第三,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覺能動活動的辯證關系原理。第四,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原理。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觀題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從一般意義上說,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經濟運行的規律。經濟運行的規律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商品經濟運行的最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個層面:
(1)是價值規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題:試述價值規律的作用,並用以闡明我國企業必須注重技術進步,改善經營管理的原因);
(2)是價值規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題第1問:從價值規律的要求出發,結合材料1說明說明邯鋼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學依據);
(3)是價值規律的客觀性(2006年第34題第2問:「倒奶事件」中隱含著什麼樣的經濟規律?)第二個層面的經濟運行的規律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1993年文第30題:試述產業資本循環進行的條件極其對社會主義企業資金運用的意義)、社會再生產規律(2000理第33題:運用馬克思關於社會宗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於求對省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採取的政策),平均利潤形成理論(1995年理第27題:試述馬克思關於平均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理論及其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等。第三個層面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特有的規律。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2006年第34題第1問: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時,農場主把牛奶導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
2.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基本要求。對此應如何看待呢?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題指向有:一是壟斷和競爭的關系(2008年第35題);二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三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的原因及其實質(2004年第35題:①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②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從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題指向則是新增考點,著重於闡述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實質及其變化,其命題指向應是主客觀題。
3.在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於經濟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個層面: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及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2002年理第37題);二是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體之間的關系(2000年文第36題);三是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面前,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展開放型經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問題(力拓間諜案)。這也是當前考查的一個重點問題。
(三)至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其屬於新增考點,其命題指向應包含主客觀題。其復習指向應以全面為主。至於復習中的重點以上已提到,不在贅述。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得出復習本學科的思路:掌握宏觀框架+認知已考點和新增考點+重點原理+歷年真題練習。如此,方能實現對教材「讀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復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