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道宏觀經濟學考題
你好!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解析】投資對利率的彈性很大,說明IS曲線平緩;而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彈性小,說明LM曲線陡峭;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叫做「動者越陡、靜者越緩,效果越大」,我們都知道財政政策表現為IS曲線移動,貨幣政策表現為LM曲線移動,顯然這種情況下財政政策效果不及貨幣政策。
【評注】要熟悉IS曲線和LM曲線的形式,線性的IS曲線方程可簡單表述為r=(α+e+g)/d-(1-β)Y/d,r是利率,α是自主性消費支出,e是自主性投資支出,g是政府財政支出,β是邊際消費傾向,d是投資的利率彈性,Y表示收入;線性的LM曲線方程可簡單表述為r=kY/h-m/h,k是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h是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m是實際貨幣供給。聯立兩個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Y=[(α+e+g)/d+m/h]/[(1-β)/d+k/h],要衡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只需分別求得均衡收入對政府財政支出和貨幣供應量的導數即可:dY/dg=h/[(1-β)h+dk],dY/dm=d/[(1-β)h+dk],顯然d越大、h越小,財政政策效果越差、貨幣政策效果越佳。
以上兩個導數當中把1/(1-β)換成自主性支出乘數Ke(注意這里e是下標,不要跟自主性投資混淆),就是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的標准形式。學習經濟學一定要有乘數分析的思維方法。那個均衡收入方程當中把1/(1-β)換成Ke,把m換成名義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的比值M/P,把α+e+g用一個自主性支出變數表示,就是總需求曲線(AD曲線)的標准形式。
Ⅱ 求經濟學原理考試試題 答案
問題一:看教材貨幣政策那一節就有,如果是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就可以用貨幣政策,提高再貼現率,提高銀行准備金率,減少貨幣供給,進行公開市場業務----央行減少對政府證券的購買.如果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則使用貨幣政策的效果很小.
經濟蕭條時,要多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最典型的情況就是LM曲線為水平狀的凱恩斯情況,此時,用積極的貨幣政策不能改變LM曲線的位置,只有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使IS曲線右移,從而是產出增加.
問題二在總供給-總需求模型那一章當中,凱恩斯主張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直線,古典學派主張它是一條垂直線,前者研究的是蕭條經濟下貨幣工資和價格均為剛性的情況,所以AS曲線為水平狀,而後者則認為,貨幣工資和價格能夠迅速或立即調整,所以AS曲線為垂直狀
Ⅲ 經濟學基礎考試題
由TC=0.4Q3-8Q2+100Q+50得
SMC=1.2Q2-16Q+100
完全競爭市場短期達到平衡時即
SMC=MR
完全競爭市場上的買者和賣著都是價格的接內受者,故P=MR
則:1.2Q2-16Q+100=100
Q=40/3
Q要取整容的化比較利潤大小
利潤R=P*Q-TC
Ⅳ 經濟學試題
A、增加
網球拍與網球是消費連鎖效應,邏輯是網球拍價格下降,銷售量隨之提高,銷售量增加,網球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
Ⅳ 西方經濟學考試題
1。。收入法復:工資100 +利息10 +租金制30+ 利潤30 =國民收入170
注意。這170是國民收入,含有所得稅還含有政府轉移支付(給個人),但不含間接稅。
國民收入+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給企業)=國內生產凈值
國內生產凈值+折舊=GDP
本題中,國民收入就當作GDP了。
2。。支出: 消費支出90 +投資支出60 +政府購買支出30+ +出口額60- 進口額70=170
3。。赤字:所得稅30 -政府購買支出30 -政府轉移支付5=5
4。。這里又要詳細說明:
國民收入-公司扣下的錢(公司所得稅,未分配利潤,公司要交稅)+政府轉移支付(給個人)=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所得稅=個人可支配收入
按理說可支配收入減消費是儲蓄額,這題條件沒給。只是用投資恆等式y=c+s+t=c+i+g(本小題不考慮國外)
s=i+g-t=投資支出60 +政府購買支出30-(所得稅30-轉移支付5) =65
5。。出口額60- 進口額70=10
你只給20分說明你對這題認識不夠。
Ⅵ 我這里有一套經濟學考試題,大家幫我做一下,謝謝了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機會成本
2、DNP
3、幸福
4、消費者剩餘
5、基尼系數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lO小題,每小題1分,正確的劃「O」不正確的劃「x」.共10分)
1、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足資源利用,宏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
2、同一條曲線上不同點的彈性系數是不同的 ()
3、在任何一個社會中,消費都是消費者個人的事,政府不必用政策進行調節()
4、在長期中無所謂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之分()
5、產品有差別就不會有完全競爭()
6、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各種最終產品和中問產品的價值總和()
7、均衡的國民收入一定等於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
8、經濟周期是經濟中不可避免的波動()
9、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
10、開發經濟就是參與國際貿易的一種經濟()
四、問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l、什麼是工會?它是如何影響工資的決定的?
2、在:t958年的大躍進中,有些地方盲目推行密植,結果引起減產,適用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來解釋這種現象。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0分) 根據右側圖表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 |
| 消費支出(C) | 6000億元 |
| 稅收(rx) | 4000億元 |
| 轉移支付(TR) | 2500億元 |
| 出口(Ex) | 2400億元 |
| 進口(IM) | 2200億元 |
| 政府投資(G) | 2000億元 |
| 總投資(I) | 1500億元 |
| 折舊(D) | 600億元 |
|--------------------------|
(1)計算國民生產總值
(2)計算凈投資
(3)計算凈出口
(4)計算可支配收入
(5)計算儲蓄
六、案例題(本大題共15分)
李軍是中國網通公司一經濟師,最近制定了這樣一則國內長途電話資費標准:
早7:00至晚9:00——O.6元/分鍾
晚g:00至晚12:OO~0.4元/分鍾
凌晨0點至早7:00——0.3元/分鍾
l、 他所制定的資費政策能否幫助公司提高總收益?(5分)
2、什麼是需求的價格彈性?試用需求的價格彈性理論分析該資費政策的經濟學依據是什麼?(10分)
Ⅶ 經濟學考試答案
我來幫你做,請你稍等~
答案:
1~5: CCDAD
6~10: BCDAC
11~15: ACCAB
16~20: ACCDB
解析:
1. C
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緊縮經濟的作用。
緊縮性貨幣政策手段包括:提高銀行利率、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減少貨幣放行量、發行國債和嚴格控制信貸量等。
2. C
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總的價值。
國民收入均衡是指國民生產總值與市場的總需求相等。
3. D
首先,法定準備金是不變的。其次,央行在金融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導致流通中的貨幣增多,市場利率趨於上升。
其實,現實中央行購買政府債券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手段之一,不一定就會提高利率。相反,往往還會伴隨著下調存貸款利息,使社會中投資增加。
4. A
降低貼現率是為了降低融資成本。貼現是對未到期的票據進行提現的成本,也就是企業在需要現金時的動作。當貼現率高的時候,如果要提前取得現金就要付出高的成本,降低貼現率就可以降低成本。貼現率下降的情況下,利率的走勢一定是往下的。投資加大,儲蓄將少,貨幣供應加大。
5. D
貨幣需求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
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為了應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貨幣需求;
投機性貨幣需求是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
消費包括在交易需求中了。
-------------------------------------------------
休息一下,馬上繼續~~
6. B
這題是考察對貨幣需求的國民收入彈性的理解。
貨幣需求的國民收入彈性指一個百分點的國民收入變動幅度對貨幣需求變動幅度的影響是。它的公式是:T=(△D/D)/(△I/I)=-(dD/dI)*I/D。
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是小於1的,也就是說貨幣需求的增量要小於國民收入的增量。
7. C
這題考察對GDP和GNP概念的理解。
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產品是要計入GDP,而不計入GNP;
相反,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時要計入GNP,而不計入GDP的。
由於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小於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的總和,
因此,這里GDP<GNP。
8. D
內在穩定器是指一些具有自動調節國民經濟功能的財政政策,具有內在穩定器作用的財政政策,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以及各種轉移支付。
內在穩定器自動地發生作用,調節經濟,無需政府作出任何決策,但是,這種內在穩定器調節經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減輕蕭條或通貨膨脹的程度,並不能改變蕭條或通貨膨脹的總趨勢;只能對財政政策起到自動配合的作用,並不能代替財政政策。因此,盡管某些財政政策具有內在穩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識地運用財政政策來調節經濟。
9. A
兩部門經濟中只有廠商和消費者,總需求=消費+投資。
10. C
這是通貨膨脹產生原因的貨幣主義的解釋,貨幣主義認為,引起總需求過度的根本原因是貨幣的過量發行,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11. A
這題考察對預期擴展的菲利普斯曲線的理解。
這題用文字不大好說明,需要建立模型才能解釋清楚。
12. C
2001年相對於1987年的平減指數為:(200-150)/150=1/3,意思是2001年物價上漲1/3,那麼,2001年,以1987年為基期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為:40000/(1+1/3)=30000。
13. C
14. A
這是從總需求的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認為通貨膨脹的原因在於總需求的過度增長,總供給不足,即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所引起的通貨膨脹。
凱恩斯認為,當經濟中實現充分就業時,表明資源已經得到了充分利用。這時如果總需求繼續增加,就會由於過度總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貨膨脹。
15. B
如果成本增加引起物價上升,但總需求沒有相應增加,那麼需求量將減少,供給會減少,也就是產量會減少;企業逐漸退出該產品市場,也就是失業會增加,但通貨膨脹不會停止。相反,由於失業的增加,有可能會導致經濟的下滑而造成通脹進一步加劇。
這題出的很好,從這題也能從一定角度了解到我國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為什麼會有刺激消費,提振內需等政策的出台了。在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減少的困難時候,需要政府刺激內需,提高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已達到穩定企業產量,控制失業率的上升的目的。
16. A
通脹缺口源自前面第十四題中提到的凱恩斯所說的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理論。它指的是在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投資超過儲蓄的差額,也就是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差額。
既然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那麼就應該採取緊縮性的政策來使供需達到平衡。題中4個選項中只有A選項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17. C
利率提高,人們將閑置收入存入銀行,減少了人們用於投機的貨幣需求。
18. C
1963年美國的失業率似乎停頓在5.5%這樣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高水平。而10年前,失業率是2.8%。屬於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肯尼迪總統的經濟顧問們相信,削減個人所得稅可以促使家庭更多地消費。這將引起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他們相信總需求曲線的移動將導致產量的增加而價格並不上升。這是因為他們相信經濟具有過剩的生產能力,生產性工人與機器處於閑置狀態。換句話說,他們認為當時的均衡點處在總供給曲線的相對平坦的部位。所以總需求曲線的增加將主要地轉換為產量的增加,而價格水平並不提高。我們已經知道產量的增加意味著就業增加。肯尼迪顧問們的預測被證明是正確的。失業率在1965年下降到4.4%的水平。另外,從1964年到66年實際GDP以令人注目的5.5%的平均速度增長。肯尼迪減稅政策的成功通常被認為是凱恩斯主義學派的偉大成就之一。
19. D
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一般有三個:CPI、PPI、GDP平減指數。這三個指數通俗的說法也就是物價指數。
20. B
這題考察貨幣主義主提出的單一規則,是由弗里德曼提出的,他強烈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實行一種「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把貨幣存量作為唯一的政策工具,也就是所謂的公開宣布並長期採用一個固定不變的貨幣供應增長率。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