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的三大假設
稀缺性假設
人們的慾望是無限的,而資源相對是短缺的,這就導致人們考慮如何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了
利己主義假設
就是,人們處理問題,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社會的利益。當時個人在取得利益的同時其實也間接推動社會的發展了。這和毛澤東說的「舍小家為大家」是不一致的了,呵呵
理性假設
人總是理性的,人是趨利避害的了。人們總是想用最小的代價去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喜歡擺闊氣、大手腳~~
Ⅱ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新古典理論的基本假設:
(1)個體利益最大化,即宏觀經濟學要具有微觀基礎。
(2)理性預期,簡單說就是人們能夠預期到將來的經濟變化,不會產生系統性錯誤。
(3)市場出清,即價格和工資可以迅速變化。這一假設是造成新古典理論和新凱恩斯理論結論不同的最大原因。
(4)自然率假說,主要指自然失業率。
Ⅲ 微觀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設條件是
1、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2、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
3、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3)經濟學假設擴展閱讀:
一、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二、方法發展
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長足發展,還集中體現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變化方面。分析方法的變化帶來的是西方經濟學研究深度的推進和廣度的拓展。
可以說,20世紀西方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
方法論的變化對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研究方法的演變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脈絡。
Ⅳ 經濟學的假設
經濟學它有三個基本假設,而這三個條件恰是西方經濟學的三大基礎:
1、 理性人(經濟人)假設。每個參與者都必須是完全理性的,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這符合個人的某些經驗,卻忽略了另一些經驗,如情感因素的影響,天性中的利他(道德)傾向(源於任何物種都具有繁衍種族的本能)。
2、 對數理分析的偏執。個個絕頂聰明,精於數學運算。似乎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西方經濟學因之而數學化,熱衷於運用各種數學模型,不論它們與實際有多大差異。同時,高深的數理邏輯也讓普通人對經濟學望而生畏,使經濟學成為被少數所謂精英壟斷的工具。
3、 規則具有絕對權威。每個人惟有服從到底,每次判決都能順利執行。在西方經濟學中,這就是對私有制的美妙無限誇大,對自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盲目崇信,即使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也只是起著修補匠式的作用。其根源,則是認為資本主義是最好的人類制度,是永恆存在的真理。
Ⅳ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你這個問題不應該這么問,不同學派基本假設是不同的。
現在主要2大流派是新古典綜合學派和新凱恩斯學派。
新古典理論的基本假設:
(1)個體利益最大化,即宏觀經濟學要具有微觀基礎。
(2)理性預期,簡單說就是人們能夠預期到將來的經濟變化,不會產生系統性錯誤。
(3)市場出清,即價格和工資可以迅速變化。這一假設是造成新古典理論和新凱恩斯理論結論不同的最大原因。
(4)自然率假說,主要指自然失業率。
新凱恩斯主義的主要假設只有在市場出清上不同,這一學派認為市場不出請,因為工資和價格不能立刻變化,工資和價格粘性的解釋有長期合同論和菜單成本論。即人們簽的是長期合同,工資在合同期內不會隨市場需求隨時變化,這不現實。菜單成本指變動產品價格是要花成本的,例如通知顧客價格變化了,要重新列印價格表等,因此價格不會隨著商品需求隨時變化。
Ⅵ 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及其內涵
1、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沒錯這里它包含了兩個意思,人是自立的,人又是理性的。每個人都知道做什麼事情和如何做事情有利於自己你追求和滿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2、資源稀缺假設。學習經濟學就必須要認可資源的稀缺性,不考慮成本的選擇,這是沒有意義的,從另個角度來看,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發展自我製造出來的,由於人類需求慾望的追求,資源的稀缺性不僅僅是假設,更是符合現實的事實。
經濟學內涵就是研究所有的人類行為。經濟學不僅研究個人選擇,還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博弈,研究人的集體行為,以及研究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歷史變遷等。
可見,從個人的一生,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博弈與合作,人類經濟的增長和制度的變遷等等,都在經濟學關注范圍內。
(6)經濟學假設擴展閱讀:
從經濟學所用的工具和所涉及的學科上來看,為了研究人類行為,經濟學幾乎無所不用。經濟學要研究人的選擇,就要研究人做選擇的動機,研究動機就要追溯人的心理和需求,研究人的心理和需求就要追溯到人性,研究人性就要追溯到人的生物構成,包括大腦的神經系統等,
未來,經濟學的研究肯定是各種學科的交叉應用,比如,中國的經濟學狂人汪丁丁就是一個多學科的專家,他即是史學家,又是生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學家,數學家,以及哲學家。經濟學涉及的知識之廣深,使用的工具之繁多,確實是大多數學科所不能比擬的。
Ⅶ 經濟學的基本假定是
現代經濟學的三個假定、三個原理、三種方法。現代經濟學里,真正基本的、管用內的理論容,就是三個假定、三個原理。
這三個假定是:經濟人假定、資源稀缺假定和保護個人產權假定;與此大致對應,便是三個原理:利潤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和等價交換原理。
Ⅷ 經濟學有哪些基本假設
第一,理性人假定。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經濟人)。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
第二,完全信息假定。完全信息。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即買者和賣者)都對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的信息。
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
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以上三個假設條件是微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條件。西方經濟學者承認,上述兩個假設條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實,它們是為了理論分析的方便而設立的。
(8)經濟學假設擴展閱讀: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家看來,所謂經濟,就是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動,所謂經濟學就是教人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學問。
但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經過西方古典-新古典-新興古典經濟學家與時俱進線性抽象的一路折騰一路演化,價值逐步異化為價格,異化為金錢,經濟活動逐步異化為賺錢。
經濟學也就逐步異化為教人怎樣賺錢,包括怎樣投機賺錢。隨著產品的邏輯逐步演變為貨幣的邏輯,衍生出金融的邏輯,最後產生出金融泡沫,虛擬經濟也就演變成虛幻經濟。當金融泡沫破滅,虛幻經濟就釀成金融危機。
經濟學核心規律是由經濟活動中最深層次的本質展開來的經濟活動的內在必然聯系,決定支配經濟活動中其他層次的規律。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以經濟為中心是以再生生產力為中心而非以錢為中心,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再生生產力的發展、中國人民創新能力的發展而非GDP數字增長。
從現象看經濟發展是社會財富快速增加;從本質看經濟發展是先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不僅是高樓林立,先進生產力快速發展應落實為社會資源可再生能力、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與人民生活狀況確實改善。改革開放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進一步提高、再進一步提高「先進生產力」——再生生產力。
Ⅸ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1)市場機制是不完整的;2)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糾正市版場機制的缺點權。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理論和就業政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學流派。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內容是:國民收入理論;國民收入的核算也成為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宏觀經濟目標:充分就業;穩定物價;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Ⅹ 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是什麼包括那些含義
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是(理性人)。
含義如下:
1. 經濟人假設:經濟人假設又被稱為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經濟人被視為經濟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設為利己的。即在一切經濟生活中的行為都是合乎所謂的理性的,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
2.資源稀缺性假設:是指相對於人們無窮多樣的需要,資源總是不夠的。學習經濟學首先必須承認資源稀缺性假定,因為如果資源是足夠的,那就不需要選擇,也就不必考慮成本,當然就不會有經濟學存在和發展的必要。
3.多元經濟主體假設:居民、企業、政府的經濟利益主體多元化。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