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作業
三
ki=1/(1-0.8)=5
△Y=△i*ki=5*(100-50)=250
Y2=Y+△Y=750+250=1000
(圖就不做了好伐)
四
1.實際貨幣供給沒有數字噢?我以前做過這個題 數字是500 就先用500替著好伐
(1)聯立:
y=c+i+g
c=0.8(1-t)y
t=0.25
i=900-50r
g=800
可得:y=4250-125r 即IS曲線
(2)聯立:
L=0.25y-62.5r
m=M/P=500
L=m
可得:y=2000+125r 即LM曲線
(3)聯立
y=2000+125r
y=4250-125r
可得 y=3125 r=9%
2.題目又抄錯了 NX=100-0.12y-500r噢
(1)聯立
y=c+i+g+NX
c=100+0.9yd
i=200-500r
NX=100-0.12y-500r
g=2000
可得:y=6000-2500r 即IS曲線
P=1
M=800
M=(0.8y-2000r)P
得:y=1000+2500r 即LM曲線
(2)
聯立:
y=6000-2500r
y=1000+2500r
得:y=3500 r=1%
(3)
c=100+0.9*(1-0.2)y=2620
i=200-500r=-300
NX=100-0.12y-500r=-820
關於最後一題投資做出來是負值我也搞不明白 這個你先放一邊吧
②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1.因為長期來看 一個競爭性行業中的企業處於均衡狀態 (叫什麼狀態來著 忘了····) 總之就是收支平衡 所以利潤可以歸結為企業的機會成本 (好像也可以叫經濟租) 比如說你獲得了利潤 可以歸結為你擁有技術或者是擁有市場的機會成本(你把技術或市場單純出售一樣可以獲得相同的利潤)
2.KR 我可以看做是凈出口么?如果是的話 個人認為不用歸結到哪部分吧(有啥實際意義不) 算作工資?
3.名義GDP=實際GDP+通貨膨脹率,想了一下,會不會是LZ題目中的實際GDP增長應該是這么斷句:實際 / GDP增長,理解為數據上看到的GDP增長,並不是指「實際GDP」
③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的一道題
稅收增加為緊縮的財政政策 向左移動 選b
④ 西方經濟學的宏觀部分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用都學嗎
沒區別,那就是一門課
⑤ 誰有高鴻業版《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十七章課後題答案謝謝啦~~
第十七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解答:(1)總需求是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這一需求總量通常以產出水平來表示。一個經濟社會的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購買和國外需求。總需求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價格水平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宏觀經濟學中,為了說明價格對總需求量的影響,引入了總需求曲線的概念,即總需求量與價格水平之間關系的幾何表示。在凱恩斯主義的總需求理論中,總需求曲線的理論來源主要由產品市場均衡理論和貨幣市場均衡理論來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價格水平被假定為一個常數(參數)。在價格水平固定不變且貨幣供給為已知的情況下,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決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現用圖1—62來說明怎樣根據IS—LM圖形推導總需求曲線。
圖1—62分上下兩部。上圖為IS—LM圖。下圖表示價格水平和需求總量之間的關系,即總需求曲線。當價格P的數值為 時,此時的LM曲線 與IS曲線相交於點 , 點所表示的國民收入和利率順次為 和 。將 和 標在下圖中便得到總需求曲線上的一點 。
現在假設P由 下降到 。由於P的下降,LM曲線移動到 的位置,它與IS曲線的交點為 點。 點所表示的國民收入和利率順次為 和 。對應於上圖的點 ,又可在下圖中找到 。按照同樣的程序,隨著P的變化,LM曲線和IS曲線可以有許多交點,每一個交點都代表著一個特定的y和p。於是有許多P與的組合,從而構成了下圖中一系列的點。把這些點連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線AD便是總需求曲線。
從以上關於總需求曲線的推導中看到,總需求曲線表示社會中的需求總量和價格水平之間的相反方向的關系。即總需求曲線是向下方傾斜的。向右下方傾斜的總需求曲線表示,價格水平越高,需求總量越小;價格水平越低,需求總量越大。
2、解答: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貨幣政策是指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應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是通過影響利率、消費和投資進而影響總需求,使就業和國民收入得到調節的,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來調控宏觀經濟,所以稱為需求管理政策。
3、解答:總供給曲線描述國民收入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的依存關系。根據生產函數和勞動力市場的均衡推導而得到。資本存量一定時,國民收入水平碎就業量的增加而增加,就業量取決於勞動力市場的均衡。所以總供給曲線的理論來源於生產函數和勞動力市場均衡的理論。
4、解答:總供給曲線的理論主要由總量生產函數和勞動力市場理論來反映的。在勞動力市場理論中,經濟學家對工資和價格的變化和調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總供給理論認為,勞動力市場運行沒有阻力,在工資和價格可以靈活變動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得以出清,使經濟的就業總能維持充分就業狀態,從而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經濟的產量總能保持在充分就業的產量或潛在產量水平上。因此,在以價格為縱坐標,總產量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古典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充分就業產量水平的垂直線。
凱恩斯的總供給理論認為,在短期,一些價格是粘性的,從而不能根據需求的變動而調整。由於工資和價格粘性,短期總供給曲線不是垂直的,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在以價格為縱坐標,收入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是一條水平線,表明經濟中的廠商在現有價格水平上,願意供給所需的任何數量的商品。作為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基礎的思想是,作為工資和價格粘性的結果,勞動力市場不能總維持在充分就業狀態,由於存在失業,廠商可以在現行工資下獲得所需勞動。因而他們的平均生產成本被認為是不隨產出水平變化而變化。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古典的和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分別代表著勞動力市場的兩種極端的說法。在現實中工資和價格的調整經常介於兩者之間。在這種情況下以價格為縱坐標,產量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延伸的,這即為常規的總需求曲線。
總之,針對總量勞動市場關於工資和價格的不同假設,宏觀經濟學中存在著三種類型的總供給曲線。
5、解答 :宏觀經濟學在用總需求—總供給說明經濟中的蕭條,高漲和滯漲時,主要是通過說明短期的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來完成的。如圖1—63所示。
從圖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AD是總需求曲線, 使短期供給曲線,總需求曲線和短期供給曲線的交點E決定的產量或收入為y,價格水平為P,二者都處於很低的水平,第一種情況表示經濟處於蕭條狀態。
第二種情況是,當總需求增加,總需求曲線從AD向右移動到 時,短期總供給曲線 和新的總需求曲線 的交點 決定的產量或收入為 ,價格水平為 ,二者都處於很高的水平,第二種情況表示經濟處於高漲狀態。
現在假定短期供給曲線由於供給沖擊(如石油價格和工資等提高)而向左移動,但總需求曲線不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短期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可以用圖1—64表示。
在圖1—64中,AD是總需求曲線,是短期總供給曲線,兩者的交點E決定的產量或收入為,價格水平為P。現在由於出現供給沖擊,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到,總需求曲線和新的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的產量或收入為,價格水平為,這個產量低於原來的產量,而價格水平卻高於原來的價格水平,這種情況表示經濟處於滯漲狀態,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結合在一起的狀態。
6、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主要說明單個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的決定。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主要說明總體經濟的價格水平和國民收入的決定。二者在圖形上都用兩條曲線來表示,在價格為縱坐標,數量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向右下方傾斜的為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延伸的為供給曲線。
但二者在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兩模型涉及的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是微觀領域的事物,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是宏觀領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論基礎不同。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線的理論基礎是消費者行為理論,而供給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成本理論和市場理論,它們均屬於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產品市場均衡和貨幣市場均衡理論,而供給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勞動市場理論和總量生產函數,它們均屬於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模型在說明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的決定的同時,還可以來說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移動對價格和商品數量的影響,充其量這一模型只解釋微觀市場的一些現象和結果。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在說明價格和產出決定的同時,可以用來解釋宏觀經濟的波動現象,還可以用來說明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干預經濟的結果。
7、解答:(1)由 得;
2000 + P = 2400 - P
於是 P=200, =2200
即得供求均衡點。
(2)向左平移10%後的總需求方程為:
於是,由 有:
2000 + P = 2160 – P
P=80 , =2080
與(1)相比,新的均衡表現出經濟處於蕭條狀態。
(3)向右平移10%後的總需求方程為:
於是,由 有:
2000 + P = 2640 – P
P=320 , =2320
與(1)相比,新的均衡表現出經濟處於高漲狀態。
(4)向左平移10%後的總供給方程為:
於是,由 有:
1800 + P = 2400 – P
P=300 , =2100
與(1)相比,新的均衡表現出經濟處於滯漲狀態。
(5)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屬於常規型。
⑥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高鴻業課後題答案。求求求。
1、解答: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因為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障稅)和社會保險及社會救濟等把收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並沒有相應的貨物或勞物發生。例如,政府給殘疾人發放救濟金,並不是殘疾人創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為他喪失了創造收入的能力從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給予救濟的。購買一輛用過的卡車不計入GDP,因為在生產時已經計入過。購買普通股票不計入GDP,因為經濟學上所講的投資是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即購買新廠房,設備和存貨的行為,而人們購買股票和債券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並不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購買一塊地產也不計入GDP,因為購買地產只是一種所有權的轉移活動,不屬於經濟意義的投資活動,故不計入GDP。
2、解答:社會保險稅實質是企業和職工為得到社會保障而支付的保險金,它由政府有關部門(一般是社會保險局)按一定比率以稅收形式徵收的。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會保險稅的增加並不影響GDP ,NDP和NI,但影響個人收入 PI。社會保險稅增加會減少個人收入,從而也從某種意義上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然而,應當認為,社會保險稅的增加並不影響可支配收入,因為一旦個人收入決定以後,只有個人所得稅的變動才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兩國合並成一個國家,對GDP總和不會有影響。因為甲乙兩國未合並成一個國家時,雙方可能有貿易往來,但這種貿易只會影響甲國或乙國的GDP,對兩國GDP總和不會有影響。舉例說:
1/31
甲國向乙國出口10台機器,價值10萬美元,乙國向甲國出口800套服裝,價值8萬美元,從甲國看,計入GDP的有凈出口2萬美元,計入乙國的有凈出口 – 2萬美元;從兩國GDP總和看,計入GDP的價值為0。如果這兩個國家並成一個國家,兩國貿易變成兩個地區的貿易。甲地區出售給乙地區10台機器,從收入看,甲地區增加10萬美元;從支出看乙地區增加10萬美元。相反,乙地區出售給甲地區800套服裝,從收入看,乙地區增加8萬美元;從支出看,甲地區增加8萬美元。由於,甲乙兩地是一個國家,因此該國共收入18萬美元,而投資加消費的支出也是18萬美元,因此,無論從收入還是從支出看,計入GDP的價值都是18萬美元。
4、解答:(1)項鏈為最終產品,價值40萬美元。
(2)開礦階段生產10 萬美元,銀器製造階段生產30萬美元,即40 – 10 = 30萬美元,兩階段共增值40萬美元.
(3)在生產活動中,所獲工資共計:7.5 + 5 = 12.5萬美元,在生產活動中,所獲利潤共計(10 - 7.5) + (30 - 5) = 27.5 萬美元
用收入法共計得的GDP為12.5 + 27.5 = 40 萬美元。
可見,用最終產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計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年名義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義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為基期,1998年實際GDP=1450美元,1999年的實際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這兩年的實際GDP變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為基期,1999年實際GDP= 1850美元,1998年
2/31
實際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這兩年實際GDP變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變動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數量的變動,一是物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動。「GDP的變化取決於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作衡量實際GDP的基期的價格」這句話只說出了後一個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數=名義GDP/實際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數=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價值增加為5000–3000 = 2000美元
B的價值增加為500–200 =300美元
C的價值增加為6000–2000 = 4000美元
合計的價值增加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終產品價值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別為A,B,C賣給消費者的最終產品
(3)國民收入為6300 – 500 = 5800美元
7、解答:(1)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總值–資本消耗補償,而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等於總投資減凈投資後的余額,即800–300 = 500 億美元
⑦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怎麼考試
你們老師沒有講重點嗎,有沒有畫課後習題給你們嗎?
復習經濟學主要是先要把握整個知識結構,就像書本的目錄,然後根據知識結構將知識點分類整理。比如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都可能考到那些知識點,都分類整理出來,然後將每個知識點應該回答的內容,同樣也是先整理框架,然後自己背住一些關鍵詞,這樣考試回答的時候就能游刃有餘,而不是死記硬背。
像宏觀經濟學,每個學校側重可能不同,但是基本知識點就那些。名詞解釋的知識點就比較多了,都是基本概念的,GDP\GNP\CPI\PPI、乘數、經濟周期、存款准備金、通脹等等這些概念得背住吧。下來簡答的知識點包括幾個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宏觀財政政策、宏觀貨幣政策、凱恩斯貨幣需求、通脹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論述題像總供給總需求曲線is-lm曲線這兩個大知識點得掌握吧,其他的細節什麼的擠出效應、功能財政、流動性陷阱啊等等這些也要注意。
老師沒有沒給你們課後習題的答案呢?順便做做課後習題以及經濟學原理的學習指南。
⑧ 大學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期末復習重點知識有哪些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是運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範式,屬於片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范性對立起來,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