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的含義是什麼是稀缺性的含義嗎
經濟學是關於選擇的科學,是對稀缺性資源合理配置進行選擇的科學。理解這一涵義應把握以下幾方面內容:
資源是稀缺的(與人們慾望的無限性相比較而言的),稀缺性決定有效利用資源的重要性。
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即家庭、廠商、政府和涉外部門都以資源有效利用為目標進行選擇。
廠商選擇的目的是獲得利潤最大化。
家庭選擇的目的是獲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門選擇的目的是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㈡ 經濟學上的價值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量的大小決定於生產這一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不經過人類勞動加工的東西,如空氣,即使對人們有使用價值,也不具有價值。
參考網路"價值"
㈢ 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3)經濟學含義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
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
改革開放以前在中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都不是中國經濟學;僅僅提出建構中國經濟學的設想,而沒有形成中國經濟學範式和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經濟學體系,也不是中國經濟學。
㈣ 請問經濟學的定義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4)經濟學含義擴展閱讀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㈤ 效用的經濟學含義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爾·伯努利在解釋聖彼得堡悖論(丹尼爾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設計出來的一個悖論)時提出的,目的是挑戰以金額期望值作為決策的標准。
丹尼爾·伯努利對這個悖論的解答在1738年的論文里,主要包括兩條原理:
1.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一個人對於財富的佔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數一階導數大於零;隨著財富的增加,滿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斷下降,效用函數二階導數小於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個人的決策行為准則是為了獲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額值。 效用理論是領導者進行決策方案選擇時採用的一種理論。決策往往受決策領導者主觀意識的影響,領導者在決策時要對所處的環境和未來的發展予以展望,對可能產生的利益和損失作出反應,在公理科學中,把領導人這種對於利益和損失的獨特看法、感覺、反應或興趣,稱為效用。效用實際上反映了領導者對於風險的態度。高風險一般伴隨著高收益。對待數個方案,不同的領導者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抉擇。運用心理測定方法,可以測量出領導者對於各種收益和損失的效用值,並畫出相應的效用曲線:甲類型領導者對收益反應遲鈍,對損失反應敏感,怕擔風險,不求大利,謹慎小心。乙類型領導者對損失反應遲鈍,對獲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風險,大膽決策。丙類型屬於中間類型,完全以損益率的高低作為選擇方案的標准。效用是指消費者從消費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效用理論按對效用的衡量方法分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基數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數來衡量效用的大小,這是一種按絕對數衡量效用的方法,這種基數效用分析方法為邊際效用分析方法,序數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數來反映效用的序數或等級,這是一種按偏好程度進行排列順序的方法.基數效用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序數效用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1、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消費一種或幾種商品所獲得的效用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單位商品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加量。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系是:當邊際效用為正數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時,總效用減少;總效用是邊際效用之和。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需求定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決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因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取得效用,對邊際效用大的商品,消費者就願意支付較高價格,即消費者購買商品支付價格以邊際效用為標准。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購買商品越多,邊際效用越小,商品價格約低;反之,購買商品越少,邊際效用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研究消費者把有限的貨幣收入用於購買何種商品、購買多少能達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費者的最佳購買行為問題。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限制條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條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
4、收入效應、替代效應、總效應。替代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價格下降,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會多購買價格便宜的商品,少買價格高的商品。收入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名義價格下降,可使現有貨幣收入購買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達到更高的效應水平。總效應是指其他條件不變,某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後(如X)消費者從一個均衡點移到另一個均衡點時,對X商品數量的增加或減少。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X1X2=X1X3+X3X2 類別。 從西方效用理論的發展過程中看,大體上有三條主線貫穿始終,即:從絕對效用價值論到相對效用價值論,從主觀效用價值論到客觀效用價值論,從基數效用理論到序數效用理論。值得注意的是,效用理論發展的三條主線不是不同時期相互獨立的,而是在各個時期三條主線有疊加、並存相互作用,從而推動著理論繼續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效用更多是一種心理感受,要准確計量非常困難,在絕對效用價值向相對效用價值轉變的過程中,還有另外一條主線:即從基數效用理論向序數效用理論的轉變。基數效用論是以效用的可測量和可比較為前提的,邊際效用理論首先遇到難題就是作為主觀范疇的效用是不可能精確計量的。由於邊際效用論的內容是主觀的,而用來度量內容的數學方法是客觀形式。這種「內容和形式的矛盾」使邊際效用理論不能大規模應用數學方法,也限制了效用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帕累托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從消費者偏好某種商品的直接經驗事實出發,分析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態度,提出消費偏好的概念。在迴避效用在量上差異同時反映了效用的連續性。這樣,以消費者行為代替消費者感覺,帕累托為效用理論建立序數效用論。
帕累托把埃奇沃斯提出的契約曲線改造後,得到新的分析工具:無差異曲線。他認為,通過收集偏好隨物價變動的資料可以分析和研究消費者行為,當獲得足夠的數據時就可以畫出無差異曲線。他對效用最大化實現條件的數學分析與瓦爾拉的結果相比,內容和基本思想都已改變。希克斯和艾倫在一篇名為《價值理論的再思考》的著名論文中,運用「無差異曲線」對效用進行了重新詮釋,他們認為,消費者在市場上所做的並不是權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間進行排序。希克斯在無差異曲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偏好尺度的概念。
根據偏好次序比較效用的大小,以「邊際替代率」代替了「邊際效用」、以「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替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把無差異曲線和預算限制線相結合。無差異曲線仍然招致了許多批評,許多反對者認為它還是以效用滿足的數量關系為前提的。對於這些反對意見,薩謬爾森作了無懈可擊的回答,他提出了新的消費者行為假定,形成了顯示偏好理論。於是,「根據顯示偏好的概念和對偏好的幾個假定,能夠相當確切地找到無差異曲線。」 然而,在「序數效用論」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主流範式的時候,黃有光、海薩尼和森等經濟學家,仍然堅守「基數效用論」的立場。事實上,只有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基數效用論」才能為效用理論、進而為整個經濟理論提供一種既可「證實」、又可「證偽」的「質料」,而它是科學「涅」的必由之路。因此,從基數效用論到序數效用論,有著深刻的革新意義。 1.「效用函數」 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表示消費者在消費中所獲得的效用與所消費的商品組合之間數量關系的函數。它被用以衡量消費者從消費既定的商品組合中所獲得滿足的程度。運用無差異曲線只能分析兩種商品的組合,而運用效用函數則能分析更多種商品的組合。其表達式是:U=U(x,y,z,…)式中 x,y,z分別代表消費者所擁有或消費的各種商品的數量,公式左邊的U為消費這些商品組合的總效用。
2.效用函數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效用函數的定義是:設f是定義在消費集合X上的偏好關系,如果對於X中任何的x,y,xfy當且僅當u(x)u(y),則稱函數u:XnR+R是表示偏好關系f的效用函數
(2)F(X)稱為效用函數.加權P范數法的關鍵是權系數的確定.有2種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學習法[1,2],該方法依據目標函數的相對重要性來選取權系數
(3)一個人的效用應是財富x的函數,這個函數稱為效用函數,從理論上來講,它可以通過一系列心理測試來逼近得到每個人的效用函數.不同的決策者應有不同的效用函數.首先我們尋求效用函數所滿足的性質或某些特殊類效用函數所滿足的性質
(4)這是一種理論假設,他們運用的數學函數式所建立的模型稱為「效用函數」.按照這類模型,人都能被假設成為可以決定在每一種可能的時間分配中產生一定的利益水平,並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5)第i種運輸方式的費用,有時也稱為效用函數,u=ao+alx一+灸xC.丁—第i種運輸方式的出行時間.C—第i種運輸方式的運輸費用
(6)為了對控製做出評價,需要一套函數作為評價指標: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對每步控制進行評價,稱為效用函數.J(t)函數表示了從此刻開始的每步效用函數值的累積,稱為費用函數。
(7) 網路效用。和經濟學中的效用含義類似,是指分配網路帶寬給網路用戶後用戶的滿意程度(詳見網路效用最優化理論)。
西方經濟學家先後提出基數效用和序數效用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分析消費者行為的兩種基本方法:基數效用論的邊際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數效用論者的無差異曲線分析方法。在19世紀和二十世紀初,西方經濟學家普遍使用基數效用的概念,,到了20世紀30年代,序數效用的概念被西方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普遍接受。
㈥ 「經濟學」的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版運行、發展的權規律的科學。
㈦ 經濟學的意義所在到底是什麼
正常國家的經濟學服務於國民。
㈧ 學習經濟學有什麼意義
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在實際經濟方面的工作中,經濟學多是通過數學模型來驗證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像保險、股票、利率這些經濟變數的預測就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預測的,所以該專業的很多畢業生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如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做技術分析工作。
(8)經濟學含義擴展閱讀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產業經濟學關心的主要是壟斷行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各壟斷公司的競爭行為,以後想去大型企業工作的考生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很多大公司都設置有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就是利用專業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現有行業情況,得出分析結果,然後作出企業的決策。
㈨ 經濟學中短期和長期的含義
微觀經濟學上的短期、長期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可變,就是長期;至少有一種要素不可變,就是短期。為了簡化研究,微觀經濟學教科書一般都介紹有兩種投入要素的生產,即資本和勞動。如果兩種要素的數量都可變,就是長期生產過程,所對應的就是長期成本曲線;如果資本數量不可變,只有勞動的數量可變(之所以不是反過來,是因為在現實中,勞動的數量比資本的數量更容易變化),就是短期生產,所對應的就是短期成本曲線。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一種抽象。對於不同的行業,長期和短期的具體時間屆區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食品加工、服裝製造企業來說,一兩年就算長期了;但對於飛機製造企業來說,可能五年還是短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