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經濟學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什麼經濟現象啊,用到什麼原理呢 寫論文用~急跪求~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外匯儲備VS貨幣發行VS物價上升了。
具體的原理的名字我現在畢業了都忘了。
但是可以解釋的是,如果A國家想擁有多少多少錢的外匯儲備(美元)的話,必須用等價的本國貨幣抵消,也就是貨幣發行。金本位下(這個你肯定懂,要不就別學了),貨幣的發行是依靠等價的黃金做為依據的,比如說中國有100噸的黃金,就只能發100噸黃金價值的貨幣。每個國家的貨幣都和自己家的黃金包有量是成為=號的。
但是比如說你就只有10噸黃金,但是有很多很多人要用錢,你就發行100元的10張,大家都沒法估量錢,沒法做生意了,SO,政府大膽的多發了100萬張100元的,每張紙幣所代表的價值就降低了。你如果想買以前1元一個的蘋果的話,因為多發行了100萬張,所以你得付1萬元才能買的到。這個就是物價上漲了。
紙幣本位(??名字我也忘了)下,貨幣發行是依靠政府的公信力的,不管你家裡有多少黃金,我的國家厲害,我發行就是我說了算,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誰也不知道美國有多少黃金,但是人家因為國力強大(紙幣的確比黃金利於商業),就是敢用自己國家的公信力來發行。那麼美國靠什麼發行貨幣? 就是靠外債—我靠我政府的公信力賣國債,別的國家都來買,他們的錢就成了為美國投資,美國用這筆錢發展自己國家,為了逐步擴張的商業提供了紙幣的價值基礎。
而那些買了美債的國家呢,靠什麼買美債?之前提過紙幣是靠政府公信力的。所以匯率因為根據各國銀行的貸款利息差(金融學上的說法)、經濟總量的差別(經濟學)、進出口逆順差(貿易)等原因已經形成了,所以像中國政府這樣的就得發行人民幣,用人民的購買力作為保障,來購買美債。之前說過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黃金保有量)作為依據發行貨幣的。但是你憑空多買了1000萬美金的美債,那政府就得多發行1000萬美金*6.3(?)等價的人民幣。社會總價值在那裡了,但是你突然多發行紙幣了,那紙幣只能貶值,以前100元能買到的,現在因為多發行了貨幣,只能200元買到。
本人現在已經畢業,以前是學貿易的,考過金融研究生但是掉了,現在從事貿易、汽車行業。
很多年不看書了,可能說的很雜亂,也有很多可能不對。希望給你幫助。
㈡ 關於國際經濟學的論文能寫些什麼東西呢
如何看待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減少
摘要 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出現爆發式增長以後,促進貿易基本平衡一直是近3年來中國對外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今年2月,中國的貿易順差開始下降了,到6月,累計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8億美元,降幅11.6%,6月當月順差更是同比下降20.7%。這次順差減少,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外需下降起了一定作用,近幾年來的政策調整更是功不可沒,另外,外商投資也對我國的貿易順差產生了影響。由於近兩年來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達3個百分點左右,有種擔心認為如果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則中國的GDP增長率至少將下降3個百分點,即GDP增長率將立即下降到8%,甚至8%以下。其實,這種擔心並不完全正確。本文分析了貿易順差減少的原因及影響,作者是怎樣看待的,特別是對貿易順差減少會影響我國GDP增張的觀點給予詳細分析。
關鍵字 貿易順差 減少 次貸危機 貿易結構 外商投資 GDP 影響
引言
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依然迅速,但對外貿易的順差卻出現了減少的現象,我不得不令我們但心我國的GDP是副否也會受到影響。6月11日,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012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2%,比去年提前2個月突破萬億美元。其中出口5450.5億美元,增長22.9%;進口4670.3億美元,增長30.4%。1-5月累計貿易順差為78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凈減少73.2億美元。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其中,當月出口1204.9億美元,增長28.1%;進口1002.9億美元,增長40%,月度進口規模連續兩個月超過千億美元。2004年5月至今,我國對外貿易已連續48個月呈現順差,其中去年的後8個月單月順差規模均保持在200億美元以上。但今年以來,外貿順差迅猛擴張勢頭顯著收斂,並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據以前的估計,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中國的出口每下降1個百分點,GDP將下降0.6個百分點。故出口增長率回落6.6個百分點,將導致GDP下降4.0個百分點。
一、貿易順差減少的背景及原因
(一)貿易順差減少的背景
2008年的進口增長反映了GDP中有2.2個百分點的額外內需增長。故綜合起來看,2008年的GDP增長率將下降1.8個百分點,2008年的GDP增長率將為9.6%。可見,凈出口的增長貢獻為負並沒有引起GDP增長率下降3個多百分點。這種情況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體現出來。上半年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1.6%,意味著對GDP增長的貢獻為負。但是上半年的GDP增長率仍然高達10.4%,並沒有大幅度下降。〔1〕
(二)貿易順差減少的原因
1.美國次貸危機對其有一定的影響
美國是我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國家,美國次貸危機反映出的是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預期,而中國與美國貿易緊密,出口勢必受其需求下降的影響。美國2007年的GDP增長率為2.2%,保守估計,2008年美國GDP增速將減少1-2個百分點。這樣,2008年美國消費增速減少0.8-1.6個百分點,進口增速減少3.4-6.8個百分點,世界需求將減少1.4-2.8個百分點。因此,合理估計,美國的次貸危機將在2008年使中國出口降低1.4-2.8個百分點。即使中國進口增速不再上升,這也將進一步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
次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2008年十月,次貸危機造成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劇烈的震盪和下跌。〔2〕
改革開放以來,美國一直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2001-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額年均增長27.5%,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21%左右,但近兩年我國對美出口增速、比重均有所下降。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2327.0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增速比2006年下降了10.5個百分點,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9.1%,比重也下降了1.9個百分點。從月度走勢看,2007年下半年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1.5%,明顯低於上半年17.9%的增速;2008年一季度,我國對美出口進一步放緩,僅增長5.4%。這說明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乃至其進口需求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歐盟是我國另一大貿易夥伴。2001-2007年我國對歐盟出口額年均增長34.8%,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提升。2007年,我國對歐盟出口2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占我國出口總額的20.1%,增幅、比重均比2006年有所提高,並一舉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2008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出口穩定增長,增速達24.2%,高於我國出口21.4%的平均增速。由此可見,次貸危機尚未對歐盟進口我國商品的需求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我國也不會因為美國大的次貸危機發生很大的影響。
2.貿易結構的調整和國內產業的發展
由於貿易順差的增長伴隨著這幾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因此很容易認為貿易順差中可能含有大量熱錢。但從月度順差看,2005年以來的順差增長趨勢實際上從2004年就開始了,2005年的匯改不是加速,反而是減緩了2004年以來的順差快速增長勢頭。貿易順差增長與中間投入品的增長基本吻合,順差中的虛假成分較少,貿易順差基本上是真實的。順差的快速增長是中國近幾年來產業發展和貿易結構急劇變化的體現。
2003年,中國貿易順差最大的五類產品分別是非針織服裝類、針織服裝類、玩具及運動用品類、鞋類以及傢具燈具類產品,均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五類產品的貿易順差為821億美元,為當年全部產品貿易順差的3.2倍。到2007年,上述五類產品雖然仍然有大量順差,但是佔全部產品順差總額的比例下降到了73%,而且只有三類產品排在順差最大的前五名了。
上述變化正是近幾年來國內資本密集型行業快速發展的結果。在2003年,資本密集型產品高達19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在資本密集型產品上不具有比較優勢。但2004年以來,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遠遠快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資本密集型行業每年吸納的就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2倍還多,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投資增長更是遠遠快於勞動密集型行業。〔3〕
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效果集中顯現。近年來,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抑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國家陸續出台了包括強化緊縮性出口政策、擴大禁限類商品范圍、實施擴大進口戰略、下調進口暫定稅率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自2007年7月1日起,國家開始對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的產品出口退稅,甚至對其加征出口關稅
3.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不可磨滅
最顯而易見的是,匯率上升會導致凈出口減少。凈出口是宏觀經濟中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這樣,在短期經濟分析中,總需求的下降會導致均衡國民收入的下降。國民收入的減少就意味著在總體上作為一個整體享受國民收入的國民的福利的下降,並且會造成失業,失業是大問題。這是人民幣升值後最直接的影響。但是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並沒有結束,這種外匯市場上經常賬戶情形的變化,會進一步傳導到國內的資本市場上。我們現在來闡釋這樣的傳導機制。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改變了2001年之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快速貶值的趨勢,開始快速升值。正是匯率的變動改變了順差增長速度的變動方向。在隨後的時間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變化趨勢與順差增長速度的變化趨勢一直高度吻合,只是滯後1個月~2個月。匯率變動一直在決定著貿易順差的變動速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匯率是影響貿易順差的最主要因素。
4.外商投資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對於中國外貿平衡的影響主要分為三種效應:(1)是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生產的產品大量返銷投資國國內市場,擴大中國出口和貿易順差的效應,即貿易互補效應;(2)是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所生產的產品取代投資國本國的商品,在中國市場大量銷售,減少中國的進口,即貿易替代效應;(3)順差轉移效應,外商通過在華直接投資,將投資國的貿易順差轉移給中國。〔4〕
二、影響及對策
(一)貿易順差減少不一定對GDP有影響
由於近兩年來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達3個百分點左右,有種擔心認為如果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則中國的GDP增長率至少將下降3個百分點,即GDP增長率將立即下降到8%,甚至8%以下。其實,這種擔心並不完全正確。
國際數據和中國的歷史數據都表明,GDP變動與貿易順差的貢獻總體上呈反向關系。不過中國的順差減少沒有這么簡單,中國的順差減少綜合反映了匯率、外需以及國內需求的變化。因此要分析貿易順差減少對GDP的影響,需要綜合考察出口、進口、內需的變化情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按照前述估計貿易順差的方法可以預計:2008年出口總額將增長19.1%,增長率回落6.6個百分點;進口總額將增長30.0%,增長率上升9.2個百分點。這一趨勢的特別之處在於,出口增長下降的同時,進口增速卻大幅度提高。如果中國僅面臨外需沖擊,則出口下降的同時一定伴隨著進口下降。進口增速不降反升意味著進口還可能受到匯率、原材料漲價以及內需變動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順差減少對GDP的影響沒有想像的那麼大,但是出口行業所受到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比較大的,其中尤以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影響為大。這些行業會出現企業經營困難、破產、就業增長下降以及結構性的失業。
(二)對勞動密集型型產業有影響
對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會出現企業經營困難、破產、就業增長下降以及結構性的失業。很多事實就已經證明了,連日來我國的小型以出口為生的產業不段倒閉。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在(廣東)東莞樟木頭的兩家工廠,合俊玩具廠和俊領玩具廠同時宣布倒閉。
合俊是港資上市公司,在玩具界舉足輕重,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15日,在兩工廠宣布倒閉的當天,合俊股票也宣布停牌,停牌前每股只值0.08港元。
合俊在樟木頭有兩家工廠,員工總數約6500人。從樟木頭政府有關方面獲悉,目前樟木頭已經准備出手救助,將墊付2400萬元作為員工工資補助,以維護社會穩定,盡力確保6000餘名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政府有關人士稱,將在三天內解決員工去留和工資等相關問題。〔5〕由此看見,我國將面臨大量的勞動人口失業。目前,大量進城務工人員返鄉,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問題又將顯的重要。
參考文獻
〔1〕 左岸.《 1-5月貿易順差減少之淺析》. 〔OL〕.深圳船務周刊電子版
〔2〕 〔OL〕網路
〔3〕 姚枝仲.《如何看待上半年貿易順差減少》. 〔J〕.國際貿易.2008年8月號.總第320期
〔4〕 韓琪,趙雪.《FDI對中國外貿順差影響的三的效應分析》. 〔J〕.國際貿易.2008年8月號.總第320期
〔5〕 南方日報.《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業兩工廠倒閉6000人失業》.〔OL〕.大家網
㈢ 好點的國際經濟學論文題目
1、 中小企業集群現象研究
2、 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3、 廣東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4、 發展經濟學理論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應用
5、 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的關系
6、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
7、 泛珠三角有關問題研究
8、 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
9、 中小企業發展與就業促進
10、珠三角城鎮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11、企業集群與城鎮化研究
12、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研究
13、論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的演進
14、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及對策建議
15、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分析及預測
16、廣東城鎮居民消費趨勢預測與對策
17、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與消費結構變化研究
18、科技進步對我國工業發展的貢獻率分析
19、經濟增長點問題研究
20、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
21、微觀經濟學的新發展
22、政府宏觀調控問題研究
23、對公用事業規制的研究
24、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研究
25、西方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26、論經濟增長方式
27、論中國的經濟增長
28、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
29、新經濟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30、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史研究
31、新自由主義意識與經濟全球化
32、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33、制度與經濟增長
34、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研究
35、虛擬經濟研究
36、我國的收入分配演變研究
37、廣東、香港、台灣三地經濟發展狀況對比
38、廣州支柱產業選擇分析
39、廣東勞動力市場問題研究
40、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分析
41、國有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
42、我國國有企業委託—代理機制研究
4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
44、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契約關系分析
45、相對優勢原則與我國經濟的有效增長
46、腐敗的經濟學分析
47、國民精神素質與經濟增長
48、李斯特的經濟發展思想及對我國的借鑒
49、轉軌時期的經濟思想研究
50、相關行業的經濟學分析
㈣ 高分!!!就我國的一個經濟問題寫一篇小論文.
分數太少了
你要原創的話找我吧
㈤ 國際金融類畢業論文選題理由
這是2個資料,網上找的,這東西沒人會寫,你修改修改,我看就行了
世界經濟可望繼續保持繁榮,但高油價、對戰略性資源的惡性競爭、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趨於上升。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和明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達到4.5%。世界經濟在去年第三、四兩個季度和今年第一個季度連續三個季度達到5%的年增長率後,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率回落到2
㈥ 疫情影響下的酒店經濟,算不算國際經濟學課程論文的范圍
當然算了,尤其酒店經濟跟國際業務聯絡緊密,肯定算國際經濟學課程論文的范圍。
㈦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題目
提供一些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參考。
1、綠色壁壘對我國××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
2、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探析
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4、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研究
5、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壓力及對策
6、外國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研究
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8、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探索
9、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10、跨國經營中的市場營銷與跨文化沖突
11、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與應對策略研究
12、國際貿易中的反傾銷及我國的應對措施研究
13、國際貿易領域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我國的應對策略
14、綠色壁壘的成因及其防範
15、SA8000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16、反傾銷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17、論我國農產品的國際比較優勢和經營策略
1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展、問題和政策取向
19、世界製造業發展趨勢與我國製造業發展對策
20、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21、我國的貿易依存度及其國際比較
22、電子商務中的EDI及其應用分析
23、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24、利用產業內貿易理論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的作用探索
25、中美貿易結構之比較分析
26、戰略性貿易政策和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27、「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的經濟效應分析
28、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的分析及調整對策
29、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
30、當前我國××產品外貿出口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31、非關稅壁壘的發展動態研究
32、中國出口貿易過度競爭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33、利用世貿規則加強農業保護的政策體系研究
34、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發展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35、自由貿易下我國農產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
36、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現狀分析及其戰略選擇
37、進出口業務中進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風險及其防範
38、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研究
39、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40、中國大型生產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的探索
41、我國高科技企業跨國經營模式研究
42、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戰略研究
43、國際反補貼發展趨勢及對策
44、應對反傾銷中的企業行為研究
45、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區域分布及區域政策
46、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及其對策研究
47、我國外商投資的區位特徵及變遷
48、新形勢下我國利用外資戰略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研究
49、跨國並購的發展及其對東道國的影響
50、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策研究
51、跨國公司製造業和服務業外包發展趨勢與我國政策研究
52、紡織品全球配額取消後,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形勢變化及今後的發展戰略
53、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54、充分發揮動態比較優勢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55、建立我國產業部門的有效預警保護機制
56、外貿行業協會現狀與作用的經濟學分析
57、跨國經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跨文化沖突
58、論跨國經營中的政策風險與規避
59、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特點和趨勢分析
60、全球貿易失衡及各國在貿易政策中的反應
61、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2、戰略性貿易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分析
63、WTO框架下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比較研究
64、WTO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幼稚產業保護研究
65、非關稅壁壘的發展趨勢與對策探究
66、反傾銷全球化及其貿易效應分析
67、SA8000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8、新的貿易壁壘——勞工標準的影響分析
69、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及其對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示
70、Trips知識產權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問題研究
71、石油危機對中國國際貿易發展戰略的警示
72、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中國產業發展戰略的調整
73、從外貿依存度看中國外貿面臨的結構風險
74、中國與東盟(其他地區)出口商品比較優勢變化的分析
75、中國與東盟貿易(或其他地區)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
76、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進出口貿易(或紡織品行業)影響的分析
77、後配額時代中美紡織貿易磨擦及對策
78、入世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新型非關稅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79、從中美貿易逆差數額爭議看原產地規則
80、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1、我國外貿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
82、高新技術產業分工格局的演變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研究
83、我國「走出去」戰略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的關系研究
84、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戰略思考
85、技術引進與中國後發優勢的發揮
86、中國產業(或某類)國際競爭力提升的路徑選擇
87、貿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國汽車(或其他行業)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88、中國家電業OEM/ODM/OBM跨國經營戰略的轉變
89、中國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效應及福利影響
90、CEPA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9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趨勢與效應分析
92、中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利益與特點
93、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及國際比較
94、服務貿易自由化與我國服務貿易發展
95、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
96、中小企業如何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
97、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
9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電子商務框架研究
99、我國企業實施電子商務戰略研究
100、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
101、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探析
102、信用證軟條款問題研究
103、信用證項下進口押匯制度之法律性質研究
104、關於國際保理業務在中國未來發展基本格局的探討
105、跟單信用證銀行審單問題研究
106、企業並購中支付方式及交易價格問題研究
107、信用證支付風險的法律研究
108、我國出口信貸現狀及對策研究
109、中國出口信用機構的現狀及發展
110、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研究
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風險規避
112、現代國際物流及其在中國發展策略的探討
113、供應鏈一體化與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研究
114、從國際貿易的發展看CEPA在香港的實施
115、電子商務環境下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
116、出口保險中融資銀行權益保障法律問題研究
117、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
118、信用證類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與控制
119、進出口貿易融資及其風險管理研究
120、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研究
㈧ 關於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同學寫論文的問題
國際經濟與貿易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等。
畢業生能力測試: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就業前景:主要到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
020103 財政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財政學、國家預算、稅收管理、國際稅收、國有資產管理等。
畢業生能力測試:掌握財政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處理財政稅收業務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家有關財政、稅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的實際工作能力。
就業前景:主要到財政、稅務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
學高等數學,但是是C類,相當的簡單(註:我是學物理的,學的是A類數學,從這個角度看,C類數學十分簡單)
㈨ 對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的看法
我以前大學選修這門課程,我個人覺得很好,如果你對經濟感興趣的內話,好好學一容下相關的國際經濟的基礎知識,對你日後從事經濟類得工作很有幫助,而且對日常生活發生的很多國際間的經濟問題能看到本質。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㈩ 世界政治經濟結業論文 求稿子
國際政治經濟學(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2omy , IPE) 作為在一定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下產生的, 與傳統國際政治學理論(國際關系理論) 、政治經濟學理論、國際經濟學理論有著復雜淵源關系的新型交叉學科, 自20 世紀60 —70 年代在同屬西方政治經濟體系的歐洲與美國產生以來, 雖然研究範式日益規范, 研究議題日益明晰, 研究文獻日益豐富, 但距離成為一門成熟而完善的學科還有相當的距離, 主要表現在以下3 個方面:第一, 學科屬性模糊。學術界就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屬性還沒有取得廣泛共識, 有學者認為,國際政治經濟學就是在政治經濟學的不斷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也可以說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必然產物;[ 1] 也有學者認為, 國際政治經濟學已發展成為國際關系學乃至政治學的重要研究領域和分支學科;[2] 還有學者認為, 國際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是經濟學理論範式不斷發展與演變的邏輯結果。[3] 學科定位的模糊直接影響到學科發展方向和研究範式構建及完善。第二, 學科研究對象模糊。國際政治經濟學科的開拓者羅伯特·吉爾平( Gilpin) 把「追求財富與追求權力之間相互的動態關系」[ 4] 作為該學科的主要研究對象, 有的學者則認為國際政治經濟學是研究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學問。[5] 無論是財富與權力之間的互動關系, 還是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 都是一個較為模糊的說法, 因為該敘述沒有進一步明確互動關系發生的主體, 也沒有對互動關系和相關關系進行明確區分, 更沒有對互動關系的內在機制、衡量指標和影響效應給出說明, 學科研究對象的模糊性直接導致學科研究議題的泛化和廣化, 造成學科邊界模糊, 難於與其他學科特別是國際經濟學和國際政治學作出明確的區分。第三, 學科研究方法不規范, 缺乏堅實的微觀基礎。人文社會科學以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思想意識為主要研究內容, 如果脫離了對人類個體和群體的各種社會經濟活動與思想意識的觀察和解釋, 則難於對各種人文社會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大多數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文獻敘事宏大、議題寬泛, 降低了理論的解釋力與邏輯的嚴密性。大多數學者認為, 國際政治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70 年代,[6] [7] 在20 世紀80 —90 年代獲得了初步發展, 21 世紀以來中英文文獻日益增多, 但仍然處於形成與發展過程之中, 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系統且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學科體系。已有學者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述評。[8] [ 9] 現有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相關研究文獻的特點表現在多個方面,但政治權力(國家) 與經濟利益(市場) 之間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的內在機制與效應始終是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內容。無論是以吉爾平為代表的第一代IPE 學者, 還是以基歐漢( Keohane) 為代表的第二代IPE 學者, 國家與市場之間的相互關系都是研究的重要議題。[10] 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分支眾多、體系龐雜[11] ,缺乏堅實的微觀基礎與相互一致的研究範式, 既是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缺陷, 也是該學科不成熟的主要表現, 更是研究內容拓展與研究範式建構的理論起點。作為現代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基礎的相互依賴理論、霸權穩定論、國家主義理論、依附論與世界體系理論, 拓展與豐富了傳統國際關系理論與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研究視野與內容, 但仍然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需要進一步的豐富與完善: 其一, 主要以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體系為研究對象, 以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關系互動為主要研究內容, 忽略了對當代世界體系中的重要國際行為主體———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其二,以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主要國際行為主體的政治與經濟互動行為的研究文獻較為豐富, 以企業、家庭和個人為國際行為主體的政治與經濟互動行為的研究文獻則相對較少, 理論分析缺乏堅實的微觀基礎與嚴密的內在邏輯結構。其三, 偏重國際政治經濟現象的長期、宏觀與總量研究, 忽略國際政治經濟現象的短期、微觀與個量問題研究。其四, 還沒有形成較為一致的理論分析框架和得到廣泛認可的分析工具, 各種理論體系和流派間的交流、比較與綜合仍嫌不足。其五, 對國家行為理性與個人行為理性之間的區別與不一致性有所忽略, 建立在個人行為理性假設基礎上的成本與收益分析方法並不能簡單套用到國家行為模式分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