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稿成功後一篇經濟學論文的稿酬是多少
現在都是花錢發表的 需要wo幫的
❷ 《經濟學家》投稿一般多久有回復
朋友你好,根據我多年從事文字工作的經驗,我認為:如果投稿更有針對性,命中率會更高一些。這就關繫到,你是哪裡的?干什麼的?寫的稿件是什麼體裁?什麼內容?如果說投稿的話,最好投當地的報刊、網路或者是你從事的職業報刊發表,要投哪個媒體首先要研究哪個媒體,看它需要什麼內容、什麼體裁、什麼格式的稿件,「對症下葯」,這樣會更輕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會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夠告訴我你的具體情況(干什麼工作,哪裡的,寫的小說的大致內容等),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我1993年開始在部隊時開始發表各類文章,包括:報告文學、新聞、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體裁的,到目前,先後在《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文化報》《法制文萃》《半月談》《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公安報》《中國交通報》《中國安全生產報》《中國轉業軍官》《中國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報刊發表的大約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獲獎。另外:投稿時,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對報刊媒體,這兩點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❸ 經濟學文章可以往哪裡投稿
《讀者》《半月談》《經濟學季刊》《經濟研究》《世界經濟文匯》《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南開經濟研究》南方經濟》金融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財經研究》《經濟學家》《改革》《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經濟評論》經濟學動態/外國經濟與管理》《財貿經濟》《財經問題研究》《國際貿易問題》
可以參考一下這些雜志
希望能夠幫到你
❹ 經濟類文章投稿,哪一個雜志發表的比較快
像經營管理者,現代經濟信息,這些都是旬刊,投稿發表的話都比較快
❺ 經濟學家雜志的投稿須知
(1)本刊為中文期刊,稿件主體內容應以中文寫作。
(2)作者如未向編輯部作特別聲明,所投稿件應該是作者自己完成的原創性作品,且與該稿件內容無實質差別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譯稿件)未曾在其他報紙、期刊等上發表。
若作者存在以下行為之一,編輯部將視作者存在擬一稿多發行為:
① 作者未經本編輯部同意,以在本刊發表為目的,將與自己的已被其他報紙、期刊等發表的作品的內容無實質差別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譯稿件)寄送給本編輯部;
② 作者在稿件寄送給本編輯部後但未被本刊發表或通知即將發表前,與該稿件內容無實質差別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譯稿件)被其他報紙、期刊等發表或通知即將發表,且作者未即時向本編輯部說明該稿件的相關情況;
③ 作者未經本編輯部同意,在稿件被本刊發表或通知即將發表後,以發表為目的,將與該稿件內容無實質差別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譯稿件)寄送給其他報紙、期刊等的編輯部;
④ 在稿件被本刊發表或通知即將發表後,與該稿件內容無實質差別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譯稿件)也被其他報紙、期刊等通知發表,且作者未即時向本編輯部及其他編輯部完整說明該稿件的相關情況。
對於存在擬一稿多發行為的作者,一經發現,本刊將在十年內不發表其作品。
(3)對於他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外文文獻,請作者注意正常「引用」與不正當「抄襲」的界限。引用,請務必詳細註明出處。不註明出處的抄襲行為,一旦發現,我們會迅速在本刊上公開譴責,並永不錄用該作者的稿件。
(4)內容提要應包含以下內容:論文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得出的基本結論,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所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議等。
(5)希望作者在寄出稿件之前認真檢查文字、公式和圖表等,盡最大可能減少筆誤。實際上,文字質量亦是評審稿件的重要標准之一。很難相信行文零亂、筆誤百出的作者是嚴謹負責的學者。請遵循本刊的寫作規范,特別要注意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以及文後參考文獻的列舉格式。遵守規范可以減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作者和編輯的工作效率,並可能縮短稿件的發表時間。
(6)凡投稿,無論本刊採用與否,概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自投稿後一個半月開始,作者可在《經濟研究》網站查詢稿件的受理情況。
(7)為了規范稿件處理和加快合格稿件發錶速度,投稿者請一律寄編輯部收,不要寄給編輯部工作人員個人,也不要寄給主編。稿件中切勿夾帶現金等物品,以免丟失。
❻ 有哪些審稿快的經濟學論文期刊
經濟類很多,隨便就可以找到。找投稿方式只要到期刊或者雜志的官網就可以了時代金融現代經濟信息現代商貿工業時代經貿等都可以呀
❼ 哪些經濟學期刊比較容易發
1、商場現代化,非核心,版面費900/版,一般是兩個版1800元,每月3期,近期每期190多篇文章,有300多頁。2005年共登刊文章大概4700篇。
2、集團經濟研究,非核心,版面費1000/版,一般是兩個版2000元,每月2期,每期大概140篇文章。
3、商業時代,核心,版面費900/版,一般是兩個版1800元,每月3期,每期大概50篇文章。
4、特區經濟,核心,版面費1000/版,一般是兩個版2000元,月刊,每期130多篇文章。 5、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核心期刊,版面費1000/版,一般是兩個版2000元,旬刊,每期130多篇文章。
6、安徽農業科學,核心期刊,版面費500/版,一般是兩個版1000元,旬刊,每期190多篇文章。
此外還要經濟論壇,中國市場,商業研究(核心)、企業經濟(核心)、企業活力、江蘇商論(核心)等也差不多。這些都是貿易經濟核心期刊(經濟論壇除外)。大家要發,直接郵件發到雜志社郵箱,一般不超過一周都有回復,95%採納。
❽ 經濟學動態的投稿須知
1. 本刊既接受紙質稿件,也接受電子版稿件。所有稿件應採用Microsoft Office Word編排,紙質稿件用A4紙列印清楚,作者的姓名、所在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傳真、Email、等個人信息全部列於與正文內容無關的首頁,正文中隱去所有相關方面的信息;電子版稿件應在來稿郵件中請寫明論文題目、300字左右內容提要和關鍵詞3-5個,且應包含2個附件:附件1為論文正文,附件2為作者信息及作者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地址、論文所屬課題信息等。
電子版來稿郵件主題欄請註明投稿字樣並列出任一作者姓名和文章題目。電子版論文請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文件編排,高新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文件請煩請轉換。所有來稿個人信息務必完整、准確,以便編輯部及時與作者聯系。
2. 來稿切勿使用不規范漢字,除必要的引文外,不使用繁體字、異體字。來稿中數字、標點符號、人名、地名、術語、專有名詞等參照相關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使用並核對無誤且全文統一。外國人名的譯名(知名度高的)以新華社譯名手冊為准,在文中首次出現時宜加註原名。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等的單位名稱,應寫全稱。國外的機關、團體名稱,也須譯出全名。
3. 來稿應自覺遵從學術規范。
4. 文章中應有專門的篇幅對已有文獻進行學理性梳理,並明確說明其對本學科的學術貢獻。
5. 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資料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路傳播本刊全文。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該資料庫,請在投稿時特別聲明。
6. 本刊已開通經濟學動態網站,作者可在投稿一個月後訪問網站查詢稿件處理狀況,查詢時須輸入作者姓名和投稿文章標題中4字以上關鍵詞。
❾ 經濟學期刊投稿
建議你去寫手之家看看,裡面有個專門收學術期刊的版塊
有很多專業期刊的約稿函,還有不少寫手的反饋
祝你成功,有問題可追問~
❿ 如何發表經濟學論文
如何發表經濟學論文
不發表,就發臭
也許是因為在經濟學界出了幾位像科斯和莫里斯這樣的傳奇人物的緣故,使得人們相信:在經濟學研究中,發表的數量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發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經濟學家的風范。像科斯那樣有兩篇論文就能夠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因為已經修煉成曠世高手了。可是,我越來越覺得,像科斯這樣的人物,只能在統計中做為異常數據忽略掉。經濟學家的成才之道,仍然應該是「不發表,就發臭」(publish or perish)。而且我相信,經濟學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成正相關的。我有四個理由支持這一觀點:第一,經濟學論文的寫作需要技巧,而這種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識」(tacit knowledge),是需要「從干中學」的。經濟學論文是為了闡述作者的觀點,所以至少應該寫得准確、明白。這聽起來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課上就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但是,從我近年來做經濟學刊物編輯的經驗來看,我發現至少超過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會受到他們的中學語文老師喜愛。如何選擇題目,如何謀篇布局,如何區分主次觀點,甚至如何使用標點符號----不動筆永遠也不會知道寫論文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更何況,經濟學有自己的行規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規范化、選題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寫得多,發表得多,才能逐漸摸索出個中訣竅。第二,通過閱讀做研究和通過寫作做研究是兩種風格迥異的方法,但是僅僅靠其中的一種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經濟學的。正如《論語》里說的,「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通過閱讀能夠不斷地刺激研究者的觀點,但這些觀點是發散性的,只有坐下來,確定了要寫作的論文的題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維集中,並有一個引導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萊德(Ladd)的經濟學家建議,應該自我訓練寫下自己的思想,因為「當我在寫作的時候,很多直覺就會產生。有一個事實常常是真實的,即直到我寫作的時候,才對我所思考的東西有所認識。」第三,我個人覺得,能否持續不斷地發表有影響力的作品是區分才氣高低的重要標准。才氣意味著旺盛的精力和創造力,才氣意味著不斷地對自我提出挑戰,不斷嘗試新的風格和主題。研究生涯是馬拉松比賽,起跑時的爆發力對最後的成功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僅僅靠寫出一本自傳體的小說轟動文壇的作家多半不會是偉大的作家。第四,只要你是重要的經濟學家,在其他條件給定的情況下,一定會比別的經濟學家發表的數量更多。因為重要經濟學家的課題和研究項目比別的經濟學家更多,約稿也比別的經濟學家更多,名氣大則往往論文發表的概率更大,所以成就和發表的數量是相輔相成的。在什麼刊物上發表論文全中國有多少能夠發表經濟學論文的刊物?數百種,甚至上千種?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許多大學的經濟學院、一些國家機關、金融機構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這還不算也刊登理論文章的報紙。應該說,最近20年來,中國的經濟學和經濟學期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1)綜合性的期刊太多,專業性的期刊太少。在國外,除了為數不多的幾本綜合性經濟學期刊之外,具有國際性聲譽的主要是各種專業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學》雜志,比較經濟學有《比較經濟學》雜志等。國內的各個經濟學期刊並沒有明確的專業分工,內容重疊,使得讀者想要了解一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往往無從入手。(2)對刊物的評價缺乏科學標准。目前流行的刊物分類方法是根據刊物主辦單位的級別進行評級,或是根據國家有關行政單位的評比,這使得學術期刊的評級缺乏學術界公認的科學標准。學術期刊多而質量參差不齊,對於研究人員和學生發表論文來說,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個聰明的研究生隨隨便便挑幾份刊物,登數十篇論文,根本就不是件難事。說它是壞事,是因為發表論文如此容易,會很容易地毀掉剛出道的學子,讓他們覺得科學研究原來是這樣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議是青年學子們在投稿的時候一定要確立自己的目標,就是不滿足於在平庸雜志上發表論文的數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經濟學刊物的「大雅之堂」。那麼,什麼是好的經濟學刊物?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往往充斥著難懂的術語、復雜的推理和煩瑣的數據,很難讓普通讀者讀懂,並因此會讓門外漢感到「高山仰止」、「陽春白雪」。事實上,學術期刊與大眾媒體的功能是不同的。大眾媒體面向的是普通公眾,讀者只需要受過中級的教育程度並有基本的理解力,但不必要受過某個學科的專門訓練。學術期刊的作者和讀者基本上局限在一個狹窄的小圈子裡,即受過某個學科的訓練並且仍然在從事這個學科的研究和教學的人員。大眾媒體上的文章是為了影響讀者,而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是為了同行交流。所以,如果用所傳遞的信息量或是思想的深刻程度來衡量文章的質量,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並不一定要比大眾媒體上的文章質量更高。比如《經濟學人》、《商業周刊》在專業經濟學家那裡贏得了很高的榮譽,不少一流的經濟學家都承認他們經常從這些雜志上找到靈感,而在國際關系領域,《外交》雜志的水平不亞於任何一份最好的學術期刊,但是這些雜志並不能被稱為學術期刊。在《經濟學人》或是《外交》上發表文章能夠提高作者的知名度但對他在大學里評職稱卻是一點也幫不上忙。衡量學術期刊的標准首先不在於其內容而在於其形式。
提高論文命中率的小訣竅下面是我從做編輯的角度給作者提出的若干建議,這些建議可能顯得非常瑣碎甚至愚蠢,但是,相信我,它們非常有用。
1. 投稿之前一定要讀過所要投稿的雜志。也許你會覺得很奇怪,但是,確實有很多向我們投稿的作者其實並沒有讀過我們的雜志,否則我想他們是不會向我們投稿的。有很多稿件根本就不適合在我們雜志上刊登,比如有的稿件只是人物傳記,還有些是屬於其他經濟學分支比如會計理論的。也許你為這篇稿件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你沒有花最多1個小時的時間瀏覽一下我們的雜志,判斷這本雜志的主要內容、風格和體例,結果是在30秒的時間內,你的論文就被丟進了廢紙簍。
2. 用點心思寫內容提要。內容提要就像是你的論文的簡歷。如果你找工作要投寄簡歷,我可以告訴你一個30秒法則,如果你的簡歷不能夠在30秒之內引起僱主的注意,那麼你必定失敗。幾乎所有的作者都不重視論文的內容提要,認為這是畫蛇添足。但是,我可以從編輯的角度告訴你,內容提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流的學術期刊那裡。比如說,《世界經濟》每天大約收到10篇稿件,但每期最多能刊登15篇論文,所以我們的錄用率在5%以下。盡管我們盡最大的可能不讓任何一篇優秀的論文漏網,但是考慮到時間和人力的約束,發生遺漏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怎樣避免這種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論文的題目、內容結構、論文的格式是否規范,還有,就是內容提要。內容提要應該用最簡練的語言說服編輯和讀者閱讀你的論文,清楚地表述你想要研究的問題,你的方法,你的結論,你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創新等等。
3. 當第一篇論文投稿之後,馬上准備下一篇論文。在實行匿名審稿制度之後,論文的發表周期將會隨之拉長。實際上,如果你在國外的雜志上發表論文,一般的發表周期會是2-3年。國內的發表周期要短的多,但是也至少要有半年到1年。因為審稿人提出審稿意見之後,作者還需要修改,像原來那種作者寄來的稿件不經過修改直接刊登的情況越來越少了。研究生的在校時間只有3年,如果你二年級才動手寫論文,寄出後用情專一地痴心等待這篇論文發表,萬一發表不了,馬上就要畢業了,再想另起爐灶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