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級經濟法納稅人
答案是B。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內令第22號
第三條增值容稅納稅人(以下簡稱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工業年銷售額50萬元、商業年銷售額80萬元),除本辦法第五條規定外,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本辦法所稱年應稅銷售額,是指納稅人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包括免稅銷售額。
第四條年應稅銷售額未超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准以及新開業的納稅人,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對提出申請並且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應當為其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一)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
(二)能夠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核算,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
第五條 下列納稅人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一)個體工商戶以外的其他個人;
(二)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非企業性單位;
(三)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
② 會計經濟法基礎
對提出申請並且復同時符合下列條製件的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應當為其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一)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
(二)能夠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核算,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
第五條
下列納稅人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一)個體工商戶以外的其他個人;
(二)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非企業性單位;
(三)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
可見,答案選B。
參考資料來自:東奧會計在線
③ 經濟法基礎有誰考過納稅實務難嗎題型都有哪些
我去年考了58。 其實也不難。題型單選。多選。判斷。不定項
④ 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
【導讀】納稅調整是根據國家相關機構制定相關稅法,對於企業所得稅等進行調整,和利潤總額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也是初級會計的重要考點,目前,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備考進行中,掌握考點也是初級會計考試成功的基石,因為知道和掌握了高頻考點,我們就能更有效備考,也能更節約時間,當然這也和考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雖然努力了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放棄了肯定是失敗的,下面就給大家帶來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大家趕緊學起來。
【知識點】納稅調整
提問內容:間接法調增或調減應納稅所得額是什麼目的?
回復:
您理解下為什麼進行納稅調整,納稅調整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而會計利潤在計算過程中是不區分是否免稅,是否能稅前扣除這些因素的,就是用所有的收入減去所有的支出,以國債為例,國債利息是免稅的,但是計算會計利潤的時候國債利息的收入也是在其中的,那麼交稅的時候,因為國債利息不需要交稅,但是會計利潤中已經加入了,所以調減,再比如業務招待費,發生了10萬,但是扣除限額是6萬,也就是說,會計利潤中10萬的支出都減去了,但是算稅的時候,稅法規定,業務招待費只能減去6萬,那麼就是減多了4萬,這4萬是需要交稅的,所以需要調增。
【例-單項選擇題】甲公司2017年度實現利潤總額30萬元,直接向受災地區群眾捐款6萬元,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向受災地區捐款4萬元。已知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甲公司在計算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的捐贈額為()。
A.6萬元
B.10萬元
C.3.6萬元
D.4萬元
【答案】C
【解析】(1)直接捐贈的6萬元不得扣除;(2)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捐贈的4萬元,限額=30×12%=3.6(萬元),當年准予扣除的捐贈額為3.6萬元;(3)如果涉及「間接法」,本題納稅調增額=6+4-3.6=6.4(萬元)。
以上就是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高頻考點答疑:納稅調整,也是客觀題的主要考點,當然會計科目也是必考考點,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常見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表等等,希望大家在備考的時候,也要重點掌握,另外學習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祝大家考試成功!
⑤ 經濟法的題,企業所得稅那一章的,我不懂為什麼應納稅所得額調增是10-5,為什麼不是1
你再捋捋。業務招待費扣除有兩個限額條件,1是實際發生額的60%,2是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五,兩個限額取小的數扣除。
你題目業務招待費發生額是10萬元,按第一個條件,只能扣6萬,按第二個條件,是只能扣5萬。所以,按5萬作為扣除限額。原來是按10萬扣,那麼,要調增10-5萬。
⑥ 經濟法中規定納稅人銷售不動產,採取預收款方式的,營業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 收款的當天,
第一、復應該是稅法中規定製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而不是題目中經濟法規定的。
《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並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採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第二、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中第四條規定,銷售商品收入應同時滿足五個條件:一是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二是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三是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四是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五是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三、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與收入確認時間不一致,但二者並不沖突。因為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根據稅法規定,而收入確認是依據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並不是說只有確認收入了納稅義務才發生。
⑦ 《初級經濟法》考點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征稅對象有哪些內容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我國境內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者組織。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是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2.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劃分標准二選一:注冊地、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
納稅人
居民企業,判定標准:
(1)依照中國法律、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稅率為25%);
(2)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稅率為25%)
舉例:外商投資企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注冊的公司但實際管理機構在我國境內
徵收范圍: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非居民企業,判定標准:
(1)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法規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企業(稅率為25%);
(2)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稅率為20%)
舉例:我國設立有代表處及其他分支機構的外國企業
徵收范圍: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二、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包括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所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包括居民企業來源於境內和境外的各項所得,以及非居民企業來源於境內的應稅所得。
1.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⑧ 經濟法哪些個人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徵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並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⑨ 中級經濟法——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
(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