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歡樂的經濟學

歡樂的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09:22:25

Ⅰ 歡樂的經濟學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郵箱在哪

Ⅱ 快樂上班的經濟學怎麼樣

主要是因為黃色的裝幀設計才心動購買的這本書倒給了我意外的不少收獲。 第一回合里的五年女友這件事中,讓我真心寒啊,原來男方考慮的只是過去的投資成本問題,太現實點了吧,雖然道理上沒錯。這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 「局限於過去的話,會阻礙我們進行合理的判斷」 雖然很多時候只考慮金錢上的成本,那隻不過是為了方便分析和說明而已,其實除了支付金錢以外,還包括時間、勞力、及其折舊費、心理上的厭煩情緒等。這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為了既沒錢又無才的你>這一回合非常中肯的道出了普通人的境遇,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即便所有工作都不如對方,只要你能夠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認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真能這樣倒也過得安心快樂了。 對於「即使現在想從事的工作處於比較劣勢也不要放棄,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將來這份工作很有可能變成自己的比較優勢」也沒錯,不管是在知識上還是能力上有很大差距的人,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這讓我感覺和<有失有得>差不多意思一樣。 選擇和集中的方法、回收與預付制度等比較值得借鑒。 比較勵志的一句話:無論誰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我們都是在「比較優勢」的激勵下,每天努力走著自己的路。 啊啊~~~~~ 當領導人還真不容易呢,但是有太多人小看他了,我個人比較傾向能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企業家,在這樣的環境下做事才叫有激勵、有動力呢。 對於教育小孩這塊領域,很多人提倡激勵理論,可是激勵也包括<獎和懲>的,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他們一味的激勵就是獎勵。 <做與不做由此決定>這一回合倒也給了不少實用的例子,比如捲心菜,很有意思。讓我想到了之前不是發生橘子里有蟲的事件么。 能夠激勵人們的要素有很多種,比如說,陞官發財、社會地位和名譽、魅力十足的異性、以及家人的幸福等等,這些都可以調動起我們奮發向上的積極性。 而價格的作用:傳遞信息、激勵、調整供求關系、決定收入 我的動力源泉,做的開心就好,比較幼稚吧,哈哈。 <道德風險>這一回合指出了貪圖安逸是人的天性,果然我也屬於普通人類的一員而已啊。 想要徹底解決道德風險的問題,最好採用無時無刻都進行監督的方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矛盾。關乎信任問題,而且還會有逆反心理。重要的是如果真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去做的話,道德風險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吧。 對於能夠發揮信號功能的資格考試也作了一番解釋,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能夠輕松獲得的資格證不會幫助你在應聘時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哎,像我就沒法做到,做任何事都要經過一番思考,主要還是隨遇而安吧,但也就此某種差距開始形成了。 總之我寫的這些只不過是和自己有共鳴才寫上來的,不同的人看同一本書肯定會有差異,整本書亮點在於舉得實例真的很貼近生活,如果你願意,總能讓你想到點什麼的。

Ⅲ 《快樂經濟學》最新txt全集下載

快樂經濟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為什麼
為什麼人死畫值錢?
為什麼漂亮女孩不能娶?
為什麼氣球不送給老頭子?
為什麼女人當秘書,男人當司機?
為什麼很多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
為什麼很多人辛辛苦苦的工作,卻連一套房子都買不起?
……
掌握生活中的趣味知識,即是掌握經濟學的大動脈!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人們都知道經濟學的重要,但真正懂得經濟學在說什麼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平日里,我們總是抱怨課堂上的經濟學早已經拋棄了生活,百無一用。如果你閱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其實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經濟學的原理對其一一破解。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雖說很多人以為經濟學不可思議,讓人難以理解,但它的基本原理卻是簡單又實際。經濟學是一門妙趣橫生的學問,在日常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也幾乎無所不能,它能告訴我們一切事情發生的原因。
英國……
確認後請採納

Ⅳ 快樂主義經濟學的主要觀點

關於快樂主義的思想,在國內還缺乏研究,但在西方它已經經歷了2000多年的發展。整
個西方經濟學和現代的福利經濟學
都是建立在快樂主義思想基礎上的。1981年我國有一場關於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問題的討
論,我當時就認為從哲學角度來
講,人的目的應該是共同的,也就是說毛澤東的目的跟希特勒的目的應該是一樣的。從
哲學意義上說,一就是多,多就是
一,不能被一包含的東西肯定不是處在終極的境界上的。於是我就把各種各樣的觀點進
行排列組合,這包括求生的、自殺的
以及人的所有行為的目的。我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所有人的所有目的,沒有例外的都
是追求快樂。但由於種種原因我這方
面的研究當時沒有繼續下去。後來讀博士以後,我又系統的把快樂思想演繹成一種人本
主義經濟思想。

今天我首先想講一下人本主義。人本主義在西方又叫人道主義、 人文主義。其實人本主
義講的是一種哲學觀點,人道主義
體現的是以人為本,人文主義體現的是人文、歷史的觀念。人本主義思想在歐洲起源於
文藝復興時期,它當時主要是針對宗
教對人性的嚴重束縛,為了解放人性,所以就提出了人本主義的思想。所以人本主義從
一開始產生的時候就是針對人性解放
而言的。其實人本主義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為根本,一切從人的需要出發。或者講得
更確切一些,就是人是目的。我們一
切的經濟發展、一切經濟制度安排都要圍繞人的實際需要而實施,這就是人本主義最基
本的觀點。現在西方人本主義研究最
多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和人本主義教育學等方面,一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向人本主義經
濟學方面發展。日本有個經濟學家寫
了一本《人本主義經濟學》,是很薄的一本書。在國內我寫了一本這方面的書,四川社
科院一個老師也寫了這方面的一本
書,可以說各有各的觀點。我想,人本主義經濟學就是以人為本的這樣一種經濟學。從
這樣一個角度研究出來的經濟學思
想,與現代主流經濟學思想幾乎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我會介紹一些這方面的情況。從中
可以看出,不是我的觀點錯了,就是
他們的觀點錯了,幾乎沒有調和的餘地。人本經濟學是一個比較嚴密的經濟思想體系。
我的人本經濟學是從人的慾望出發
的,這跟西方經濟學基礎是一樣的,但西方經濟學在批判功利主義以後,國外對快樂的
研究就中斷了。所以西方經濟學只是
把慾望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前提來假設的,他們沒有真正打開慾望這個扣。其實慾望的
本質和核心是快樂,就是趨樂避苦,
追求快樂。但西方經濟學對這個問題避開了,沒有深入到這個問題中去,就好象我們只
研究到原子,沒有深入到原子核。貝
克爾在他的《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中曾經提到這個問題,他討論了慾望的本質是什麼
。他討論的結果是認為邊沁的快樂主
義思想的結合就構成了慾望。但是後來的經濟學家,包括門格爾他們都沒有在這個問題
上繼續下去。馬歇爾用滿足來代替快
樂,這是一種倒退。我的人本經濟學從研究人的慾望問題開始,到研究實現慾望的最理
想的制度條件。所以我的人本經濟學
從快樂開始,到共產主義制度結束。我曾對黃有光說過我相信共產主義,他說他也相信
,這是我所想不到的。我說的共產主
義不是從政治角度搞出來的,而是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推論出來的。我在研究中多次推論
到,家庭的取消、國家的消亡,都是
追求快樂所必然達到的制度條件。所以我的人本經濟學就是從慾望的本質到實現慾望的
最理想的制度條件這樣一個邏輯分析
體系。今天我想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人本主義經濟學的幾個主要觀點。

第一個觀點,是快樂是人的終極目的。剛才說了,我的快樂思想是在1981年的時候產生
的。我認為快樂就是人的物質慾望
得到滿足又超越物質慾望的這樣一種精神感受。所有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追求快樂。
比如說我們喜歡吃得好、穿得好,喜
歡幽雅的居所和環境,這些都是人類追求精神快樂的表現。物質只是一種手段。也就是
說,我們經濟發展所有行為的目標都
是為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享受是轉瞬即逝的。這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以及經
濟學所研究的物質利益最大化實際上
有本質的區別。經濟學現在有一種功利主義傾向,他沒有能超然於功利主義之上而達到
一種道德境界。在我看來,人的快樂
實際上是屬於精神方面的。對此我去年專門跟黃有光老師探討過,他也認為快樂是屬於
精神方面的。他說自己之所以不明確
提出這一點,是為了怕引起大家的誤解。因為在這樣一個被物質化所籠罩的世界裡,你
說人的心理就是為了追求精神快樂,
物質只是一種手段,這大家就可能理解不了。其實快樂是屬於精神、屬於大腦的。人腦
中有一個享樂中心,這在醫學上已經
研究出來了。有人用白鼠做實驗就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用一個帽子戴到白鼠頭上,發現
比吃鴉片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沒有
負作用,白鼠戴上以後如果不拿下來就會一直跳到死為止。所以說人的所有行為都是為
了追求快樂。每個人的快樂是不一樣
的,毛澤東的最大快樂是建立起新中國;希特勒的最大快樂是佔領整個歐洲;葛朗台的
最大快樂是金錢;我們普通人的快樂
就是要吃得好、穿得好。所以在實現自我快樂這一點上,所有人都是共同的。即使是自
殺行為,德國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
句話,自殺不是去尋找痛苦,而是去尋找痛苦的結束。也就是說當一個正常的、有理性
的人沒有辦法去選擇避免痛苦的途徑
的時候,自殺對他來說就是幸福的。董存瑞炸碉堡也是一樣,他炸碉堡是的最大快樂就
是能夠看到新中國的成立,讓同志們
能夠生存下來;而他當時最大的痛苦就是看到他的戰友一批一批的死去。所以所有人的
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快
樂。而且,快樂是屬於精神上的,這一點我覺得對於我們經濟學來講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必
須有利於人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快樂。一味追求物質上的豐富而給以後的生活帶來精神上
的痛苦,這類發展我覺得是需要檢討
和懷疑的。我自己身在杭州就非常有體會。 我們杭州人一個月500塊錢收入就抵得上上
海人一個月1000塊錢的收入,這
種收入上的差距我們可以從杭州西湖的環境中得到彌補。我測量了一下,上海人的收入
雖然比杭州人高出近一倍,但兩地的
福利水平差不多。這就說明了什麼呢?因為人都是追求快樂,而快樂是屬於精神的,所
以只有有利於精神上快樂的東西,才
是我們經濟發展真正需要的。快樂論的思想從古代到現代已經經歷了2000多年的時間。
一個是從歷史到現實。在歷史上希
臘哲學家伊壁鳩魯首先提出快樂主義思想,他追求的是一種與縱欲相對立的快樂,他把
快樂解釋為身體上的平和的、無干擾
狀態,即是一種清心寡慾的快樂。從他開始,後來發展到了穆勒、邊沁,一直到現在的
黃有光、阿馬締亞?森他們。福利主
義實際上就是強調「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原則。所以對於快樂,從古到今、從哲學
到經濟學、從利己的快樂主義到利他
的快樂主義,歐洲的快樂主義思想從來沒有中斷過。快樂思想對於我們現代的經濟學實
際上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主要是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慾望、行為的真正本質,在最終意義上就是追求精神快樂
,而非物質方面的東西。這就提醒我
們,目前這種以損害精神上的快樂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很值得檢討的。北京現在要
投入1000億來改造環境,這種增長
方式其實就是一種很不合理的增長方式。第二點是,快樂主義理論實際上給經濟學理論
提出了一個什麼是人類的充分而真正
的快樂的問題。以上海為例,那裡的水幾乎都是不能喝;長江水也面臨枯竭的危險。空
氣、陽光、水是人類最最需要的東
西,我們的發展損害了這樣一些東西,損害了人類最需要消費的東西,這就偏離了人類
充分而真正的快樂。而經濟發展如何
能夠滿足人類的快樂目標,是經濟學面臨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從快樂論的角度,經濟
學真正需要研究的問題,是人類能不
能用少得多的資源損耗和人際關系損害,而達到人類更多的快樂。上面是我想強調的第
一個觀點,就是人類追求的是一種精
神上的快樂,物質僅僅是一種手段。我們今天把物質最大化作為追求的目標,這實際上
是與人類真正的本質相違背的。厲以
寧1985年寫過一本《體制、目標、人》,他當時就提出,人類在未來可能會把物質財富
看做是一種破壞性力量,而追求一
種簡約的生活方式可能會更有益處。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因此就以減緩經濟增長速度的方式
來取得人們更多的休閑、人與環境更多的和諧,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提出的人本
經濟學對中國經濟學的一個最大的意
義,就是中國人已經不可能走象美國那樣的發展道路。擺在我們面前的其實有更加合理
的發展方式可供我們選擇。黃有光老
師曾經研究過,印度人為什麼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但他們的壽命提高的很快?他認為其
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馬歇
爾曾經講過,人類除了物質滿足以外,最大的滿足就是宗教。所有的宗教都是對於不死
性進行解釋。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死
亡,所以宗教對於穩定人的情緒,建立人的行為的信念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在一個宗教
色彩相對比較濃厚的國家,福利水平
就比其他國家高。

第二點我要講的是,人力資源的稀缺,是最大、最根本的資源稀缺,而自然資源具有充
裕性和無限性。現在的西方經濟學一
上來就提出了資源稀缺的問題,用這個約束條件去求最大化的解。其實潛在的自然資源
是具有無限性的,而人力資源的稀缺
是根本的資源稀缺。我們這個觀點就同西方經濟學相差很大。這是一個如何看待人類、
環境與發展關系的根本問題。我們今
天遇到的問題,就是人類在追求快樂,又感到資源稀缺,把二者對立起來。這是西方文
化的一個特點。而東方文化是合而為
一的,即持有天人合而為一的觀念,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朋友。西方經濟學中資源稀缺
的觀點就是要將自然事務人為化。這
就是現代人主要的資源觀念。關於資源稀缺性我們有幾個重要觀點需要解釋一下。第一
個是我們必須要糾正我們現在封閉的
資源觀。我們現在的資源觀認為地球是一個封閉的資源系統,稀缺性觀念也是建立在這
樣的基礎上的。其實我們人類面對的
資源系統是一個無限開放的宇宙資源系統。比如,我們現在只利用了22億分之一的太陽
能。整個宇宙的資源其實都可以為
我們所利用。而且從人類產生開始,自然界的資源是被不斷發掘、利用的,人類的資源
鏈在不斷的延長。隨著人類本身能力
的提高,可供開發和利用的資源也是無限的。我們從辯證法來看,就是世界萬物無一不
在對立統一之中。我想必然有一個無
限的資源系統與人類無限的慾望相對應。我們有句話叫「心比天高」,其實是「天高無
界」。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潛在自然
資源實際上是無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糾正現在的資源觀。這是第一。第二,如果我們
從個量和直接可用的資源角度看,實
際的資源同人類的無限慾望相比,具有有限性。但是,引起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人類
自身。就是人類慾望的無限性和人口
的增長,超過了直接可用資源的界限。一個方面就是人的慾望的無限性。在我們東方文
化中講究的是節欲,而西方文化中強
調的是點燃人的慾望。所以今天我們的消費主義是非常不合理的,為生產而生產,拚命
的刺激人們的慾望。慾望其實是一種
資源,過度的刺激對人的身體實際上是不利,對人類本身也是非常大的損害。所以慾望
這種資源,控制好的話,是一種動
力,掌握不好則是一種破壞。我們今天在拚命的點燃人們的慾望,其實本來人的慾望就
是無限的,比方長生不老這種慾望就
是無限的。人類慾望的無限性跟人口的增長結合起來,超過了可直接使用的資源的量界
,導致了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到了今
天,不僅水稀缺,森林稀缺,連陽光也稀缺。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一樣,也是具有無限
性的東西。無限的自然資源、無限的
人力資源、無限的慾望,這些都是相對的。而實際可用人力資源的有限性,又限制了人
類對實際可用自然資源的養護、對潛
在資源的識別和利用。所以造成實際可用自然資源有限性的原因不在於自然界,而在於
人類慾望的過度膨脹、人口的過度增
加、人類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根本原因在於人力資源稀缺本身。所以解決資源稀缺的根
本著眼點,應該放在人類自身上。要
通過分配製度控制人類自身的慾望。我們現在犯罪現象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這種狀況一定要改變。我們浙江省
最近打上來一個報告,說1989年時浙江省監獄里關的犯人人數是2萬人,到1999年已經增
加到8萬人,比我們國民生產
總值翻得還要快。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得人們之間的機會出現不平等,於是就只有走其
他一些非正常的道路,象盜竊、坑蒙
拐騙、製造假幣等。所以這些都表明人類在自身的人力和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問題。對
於自然資源的無限性,還有一點可以
得到證明,就是由於人類慾望的潛力與總量是無限的,但是個量可接受的需要又是有限
的,這是對於我們認識今天的快樂與
未來的空想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種人類需要的結構有限性以及人類高層次需要使對
一般物質產品的需要下降,這就是我
們走出功利境界的一個重要的東西。也就是說由於人類存在最低層次的物質需要,隨著
人類需要向高層次轉變,比如追求尊
重、友誼等,在此時就出現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當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人的基本慾望
得到滿足後,人類就進入了長時期的
生產過程。西方國家已經進入了這個過程,中國也正在走向這個過程。我從我們杭州的
情況就非常有體會。杭州從去年開始
就大力搞環境建設,這實際上不光是因為我們的新市長有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杭州人
已經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要,於是人
們的需要開始向高層次發展,所以杭州市政府就出台了這個政策。如果在人們的衣食住
行還沒有得到滿足,要推行這樣的政
策是很困難的。所以人的有限人力與無限慾望之間的矛盾是所有人類經濟、社會矛盾的
總根源。對於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資
源、環境問題,不要向自然界方面尋找原因,原因就在我們人類自身。所以自然資源並
不構成對人類慾望的絕對制約,造成
矛盾的真正根源在於我們人力資源稀缺本身。因此我們得到的結論就是,應當把解決矛
盾的根本點放在人類自身,通過培養
人、發展人來解決人力問題,同時通過糾正我們的財富觀念來取得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我們今天向自然界的過度索取,不
僅損害了自然環境,而且對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現在整個社會的慾望好象都
被點燃起來一樣,這是有害的。尤其
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物質資源相對缺乏的大國,如果接受美國所走的現代化道路 ,我們會
很危險的。而且他那條道路到最後
也是要糾正的。這是我講的第二個觀點。

第三個觀點,經濟學是關於生命成本最小化和快樂滿足最大化的學術。張五常教授在華
中理工大學演講的時候說過,經濟學
其實很簡單,支配經濟學的只有兩條規律,一個是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另一個就是需
求曲線的斜率一般為負。其實不能被
唯一所包含的東西肯定是沒有達到極限的,所以張五常教授講的兩條規律中,實際上後
一條規律是受前一條規律支配的。經
濟學只有一條規律,就是解決有限生命成本約束條件下的快樂滿足最大化的問題。這是
我提出來的一個觀點,我下面來解
釋。所謂生命成本,就是人類在經濟社會活動中所付出的體力、 腦力和時間。所有人的
所有行為都受到這三方面的約束。
人類所有的經濟活動中的所有成本,歸根到底,都是人的生命成本的支出,沒有其他成
本。我在經濟學上是堅持勞動價值論
的,我認為西方的效用價值論是有問題的。而且在創造價值的勞動中,物化勞動比活勞
動更為重要。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個
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人類能夠將自己的勞動積累起來,遺傳給後代。任何一種動物都要
跟其前代做同樣的勞動,人類就不
是。人類可以把自己的勞動積累起來,形成物化勞動,遺傳給後代,後代在前代勞動的
基礎上繼續發展,這就是人類社會的
進步。所以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物化勞動是比活勞動更加有益的。物化勞動是人類區別
於其他動物的最根本的特點。人類所
有經濟活動都是人的生命成本的支出。我們知道經濟學里把人類成本分為兩種,一種是
生產成本,一種是交易成本。所謂生
產成本就是人與自然打交道的成本,所謂交易成本就是人與人打交道的成本。在人與自
然打交道的成本中,在生產最起端的
地方,無不顯示出人類的唯一投入是人力投入,即人的腦力、體力和放棄休閑的機會,
因為後面的投入是前人活勞動積累。
所以生產成本實際上就是人的生命成本的支出。交易成本則更加直接的表現了人的生命
成本的支出。所以我認為經濟學中的
成本就是人的生命成本。那麼我們經濟學與人類發展需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呢?人類所
有經濟發展,歸根到底都是要解決一
個人的生命成本最小化問題,這是人類所有經濟行為的出發點。我這次來北京,只坐了
兩小時的飛機,本來如果走路、坐船
就慢多了。所以,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為了節約生命成本,使有限的生命成本能夠得到
最大限度的利用,在生命成本的約束
下得到最大的快樂滿足。因此支配經濟學的只有一條規律,就是有限生命約束條件下的
快樂最大化。我這個觀點比現在我們
一般所講的約束條件下最大化往前推進了一步,就是說它明確了所謂成本最小化就是指
人力成本最小化的問題。所有的經濟
發展,要麼是減少人力成本,要麼是加大人力成本。我們現在經濟發展把環境都搞污染
了,只會增加我們人類的成本。經濟
學跟哲學的區別在那裡呢?快樂這個東西是哲學研究的,經濟學就是研究快樂的成本問
題,就是如何以最小化成本來滿足人
的快樂。所以經濟學跟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在這本書中也講
了,經濟學沒有自己的出發點,她研
究的就是人。所以現在宋承先老師在一本書中說了經濟學是一種人事科學,張維迎博士
也在廈大的一次會議上講過經濟學是
一種研究人的行為的科學,而不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科學。這種觀念的轉變,證明整
個西方經濟學也在往人的方向邁進。
而在中國,特別是東方文化中的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是西方經濟學不大常提到的。
所以我們說經濟學實際上在解釋人的
有限生命約束下的快樂最大化問題。我們所有的成本支出最終都可以表現為人的生命支
出。成本最小化就是指生命成本最小
化。我們需要以這條原則來檢驗我們的經濟行為、檢驗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

我的第四個觀點叫「全消費」概念。這主要是針對現在的狹義消費觀點提出來的。消費
主要是指我們利用產品和勞務來滿足
自己的慾望。人類的消費歸根到底都是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過程。我是很講究這
個過程的。西方經濟學只是講了一部
分,是不全面的。消費本身就是一個物質變精神的過程,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是達到快樂
還是痛苦。這種快樂或痛苦又會增加
一種新的物質,這種物質分為兩方面,一是新的滿足人類的物質資料,另一個是人體物
質存在的變化。所以消費本身就是一
個物質跟精神互動的過程。現代社會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它幾乎是建立在狹義消費概念
基礎上的。我們今天所講的消費,是
滿足人的慾望的行為。所以,所有能夠滿足人類慾望的東西,比方陽光、空氣等等,都
應當涵蓋在消費概念中,人的一生無
往不在消費中。你一出生呼吸到第一口空氣,就是消費。所以我們現在的人類最需要的
就是確立一個廣義消費概念。不光消
費房子、汽車是消費,消費陽光、空氣、環境也是消費,而且是更加重要的消費。最近
我在《經濟學消息報》上發了一篇小
文章,叫「樓外樓的故事」,講有一次我請朋友吃飯時,研究樓外樓的菜價,那裡的菜
價本來就比杭州一般的菜價高
30%,而它上面有一個露台,價格又高出30%,而且是一種壟斷價格。我就研究這里的菜
價為什麼能夠搞壟斷價格,發
現關鍵就在於樓外樓的露台上有無限的春光,直接就面對西湖,非常非常漂亮。到這個
地方吃飯的,很多都是上海人,因為
這里的風景對上海人來說邊際效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樓外樓臨西湖的湖光山色就是效用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秀色可餐」,
既如此,加價就在其理了。所以現代人最需要建立廣義上的全消費概念。我們現在是一
種倒立的消費概念,化也就是說我們
現在是在為生產而刺激消費。我覺得現在中宣部很多事情都不管了,這是非常遺憾的。
那麼多的打鬥片都在放映。人是受環
境影響的,我覺得把人的慾望點燃起來一點好處沒有。比方現在癌症那麼多,治療癌症
的葯物不斷出來,這種國民生產總值
的增加是值得反思的。現在重視人造消費品的消費,漠視空氣等自然物質的消費,這是
對人類發展不利的。所以我現在到處
寫文章,呼籲建立全消費的概念,打破消費的誤區。比如我是很喜歡走西湖的,一走西
湖我就感到效用提高的很快。而現在
的人都不願走西湖,而去保齡球館等地方,好象就願意在人造的環境中生活,而不願跟
自然接觸,這是一種誤區。改變這種
狀況需要從我們文化界的人做起,如果我們這些理性程度高一點的人都不為這個事情呼
吁的話,那社會就難以發展了。現在
把自然資源人為話,造成對自然資源日益加深的傷害。我們今天過剩的經濟對人類的消
費需要來說,已經是一個為零或為負
的條件,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對環境和資源的傷害,確立全消費概念。呼吸一口好的空氣
,比唱卡啦OK這些東西效用要好的
多。所以一到放假我就跑回老家去了。一個億萬富翁跟一個溫飽人的福利水平是相差無
幾的。

我的第五個觀點是,壽命衡量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唯一綜合指標。提出這樣的觀點的人,
除了我以外,還有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的阿馬蒂亞?森,他曾經發表一篇文章,說死亡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我們現在
社會從50年代開始採用的是
GNP指標,一直到現在為止這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發展了多種福利指標。1971年
美國人本主義經濟學家提出了
一個物質生活衡量指數,包括死亡率、千人識字率、嬰兒死亡率等。這個指標有個很大
的特點,就是從原來以物的指標也就
是GNP指標,轉到了人的指標,中間經過了福利指標的過渡。我以壽命作為唯一指標是在
1988年我寫的《快樂論》上提
出來的。我經過嚴密的論證,證明壽命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各方面所有發展水平的最
高綜合指標,任何一方面的變化和成
就都可以在這上面得到反映。我的論證是這樣的,人類的最終追求是精神快樂,人們在
社會生活中得到的一切快樂和痛苦,
以及一切方面的發展,包括環境、民主等等,實際上最終都會反映為人的快樂和痛苦,
進而反映為人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一
個和諧的生活環境、一個競爭向上的工作環境,都會有利於人的健康;而一個差的環境
只會使人的身心受到損害,壽命受到
損失。所以社會一切方面的發展變化最後都會引起人的身心狀況的變化,並最終反映為
壽命的變化。所以我得到的結論是人
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正如物理學家講的,一目標參照另一目標才能反映
一樣,社會經濟的發展只有通過人的
壽命的發展才能反映出來。所以壽命是檢驗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高綜合指標。因
此到現在為止,我的理論得出一個核
心性的東西,就是人是目的,快樂是動力,壽命是尺度。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還是一
個整體發展比較有成就的國家,人的
壽命從解放初的50幾歲提高到現在的72歲多。探討壽命指標的意義,第一個就是使快樂
滿足成為一個可以測量的東西,這
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經濟學講的效用是不可測量的,快樂也是不可測量的,但快樂的多
少最終可以反映為人的壽命。我有個
壽命指數指標,就是人的實際壽命除以理論壽命,我們現在人的實際壽命只有70歲,而
人的理論壽命有140歲,壽命指數
只有0.5的樣子。所以我們人類實際上得到的快樂滿足程度只實現了一半。這是這個指標
的第一個意義。第二個意義是,只
有人類快樂滿足程度得到提高,才是經濟發展的真正目標與各種制度安排根本出發點。
也就是說,只有有利於人類健康長壽
的經濟生活方式,才是值得追求的。以人類自身的壽命變化來衡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全新的含義。也就
是說只有有利於促進人的健康長壽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才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可以
追求的唯一方式。現在的高能耗的生
活消費,實際上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損害。這種發展觀是應當拋棄的。在經濟不發達
國家的長壽現象,是非常值得研究
的,他說明了在美國的現代化模式之外,肯定還存在著另外的更加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
。落後地區存在的親情、人們之間的
和諧以及清新的陽光、空氣等,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以
少的資源損耗,來達到我們快樂的生
活方式,是中國目前最值得研究的。

我講的最後一個觀點是,共產主義是人類追求快樂的必由的制度選擇。今天大部分人都
不太願意講共產主義,包括我這本書

Ⅳ 快樂經濟學與幸福經濟學

快樂經濟學(EconomicsofHappiness)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它綜合運用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擴展了傳統經濟學的效用和福利概念,強調了除收入以外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其他因素,進而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給出了不同以往的建議主張。了解這一領域的最新發展及其理論觀點對於我國當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快樂經濟學的理論假設和研究方法

可以說,自從人類有了思考能力,便開始了對我們的生存目的以及何為快樂的理性思索。在經濟學產生之前,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中就指出,「財富顯然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東西,只是因為它有用或者別的什麼理由」。在此,他已經暗示了財富不是幸福與快樂的唯一源泉。然而,隨著經濟學逐漸從早期的道德哲學中脫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爾後更逐步發展成為可以用數學來進行量化研究的科學,採用一個更加准確、也毋寧說更加狹隘的概念來定義政治哲學中模糊的、難以衡量的主觀快樂或幸福就成為一種必然。

在早期的邊沁、密爾、斯密,以及後來的馬歇爾、庇古、瓦爾拉斯、希克斯等奠基經濟學家的精心理論澆築下,用貨幣單位(monetarymetric)來衡量的效用(utility)和福利(wel-fare)成為福利經濟學中快樂與幸福的主要指標,收入和GDP也由此成為比較個人和國家快樂和幸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相關公共政策的制定與評價也圍繞於此而展開。盡管這些經濟學家自己也認識到僅用貨幣收入來衡量經濟福利會遺漏其他一些影響快樂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但為了理論的嚴謹和邏輯的一致而不得不忍受這種簡化。從此,以收入和財富為基礎的福利和效用不僅支撐著經濟學大廈,引導著公共政策的方向,也左右著大多數普通人對於幸福和快樂的理解。

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是最早對主觀快樂進行理論研究的當代經濟學家。他在1974年的著作《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中提出了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Paradox):收入增加並不一定導致快樂增加。首先,國家之間的比較研究以及長期的動態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樂水平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其次,在收入達到某一點以前,快樂隨收入增長而增長,但超過那一點後,這種關系卻並不明顯。第三,在任何一個國家內部,人們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樂之間也沒有明顯的關系,包括文化特徵在內的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快樂。

快樂經濟學採用了完全不同於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假設和研究方法。傳統經濟學對福利和效用的研究建立在薩繆爾森提出的顯示偏好(preferencerevelation)假設上,也就是說,如果在實踐中觀察到某一個理性經濟人在可以選擇B的時候選擇了A,那麼就可以推斷對該人而言A的效用(福利、快樂)大於B的效用。然而,快樂經濟學認為,存在很多人們無力改變或選擇的宏觀制度安排或政策背景,例如,不公平、環境惡化、通貨膨脹、失業等,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偏好假設並不能揭示人們的真正意圖。相反,快樂經濟學採用了明示偏好的方法(preferenceexpression),即直接讓受訪者回答他們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以表明他們對快樂的態度。這種假設看似一種退步(因為傳統經濟學認為只有在人們的現實選擇中才能夠發現他們有關偏好和福利評價的真實信息,假設的問題或模擬的場景沒有經濟學意義),然而快樂經濟學爭辯道,在很多情況下,顯示偏好實質上只是在諸多都不令人滿意的方案中勉強進行選擇,它提供的信息同樣也是有限的,而只有讓人們明確地說出真正導致他們快樂的原因或不快樂的障礙,才能夠發現現實世界同一個理想世界之間的真正距離。

基於這些理論假設,快樂經濟學採用了問卷、訪談等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並藉助於計量統計和大樣本處理等技術,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年代、不同行業、不同文化的人們的快樂調查(happinesssurvey)來了解他們快樂的水平和影響快樂的因素。其中最為一般的問題是:「一般而言,你快樂嗎?」「哪些因素導致你快樂或不快樂?」研究者發現,絕大多數回答都指向一些相同的因素。

影響快樂的多重因素

快樂經濟學並不是要完全放棄或取代傳統經濟學以收入和財富為基礎的福利衡量方法,而是強調了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其他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歸納為兩類,一是個人特徵,如期望值、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體的健康狀況、經歷與背景等;二是個人無法選擇的宏觀制度安排,如通貨膨脹、失業、制度的公平性、公共品的數量與質量、環境等。在這些方面,近10年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研究文獻。例如,阿萊西那等學者(Alesina,etc.,2004)發現在不同國家公平和快樂之間都具有密切的正向關系。布蘭切伏勞等學者(Blanchflower,etc.,2004)對20年來美國和英國不同人群的快樂水平進行研究,發現總的快樂水平下降,黑人的快樂上升,白人婦女的快樂下降,快樂隨年齡的增長呈現U型曲線,並且,他們試圖確定快樂或痛苦的價值,例如,和睦的婚姻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價值大約為100,000美元/年,而失業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價值60,000美元/年。克拉克等學者(Clark,ect.,2004)發現失業會導致嚴重的不快樂,即使存在足夠的失業救濟,人們也不會如傳統經濟學理論顯示的那樣主動地選擇失業,摩擦性失業並不像經濟學家假設的那樣無害。艾格斯等學者(Eggers,etc.,2005)探討了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蕭條和失業給人們的快樂造成的負面影響。格拉漢姆等學者(Graham,etc,2002)研究了市場經濟中的機會和不穩定同快樂之間的關系。維恩霍夫等學者(Veenhoven,etc.,2005)建立了一個世界范圍內的快樂資料庫,對各國的快樂水平進行比較。他們的數據顯示,由於1990年代以來的高速經濟發展,中國的快樂水平高於同等收入的其他國家。

這些經驗研究對快樂的理解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首先,相對於傳統經濟學而言,快樂經濟學更加傾向於主觀效用論,它們認為人們的快樂更多的是一種主觀評價,這種觀點盡管在歷史上也受到客觀效用論的挑戰(以收入為基礎的傳統快樂理論就是建立在客觀效用論的基礎上,因為收入更加客觀和容易衡量),但由於當代的快樂研究採用了實證的大樣本統計和計量經濟學工具,因此相對於歷史上的純粹理論思辨而言就更加具有說服力。

其次,快樂經濟學承認收入確實是帶來快樂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基本的需要滿足以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開始凸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期望值的升高。羅加斯(Rojas,2004)發現,有很多高收入者認為自己不快樂,也有很多低於貧困線的人認為自己很快樂,原因就在於他們有著不同的預期。這類似於心理學中的「拐點」理論,也就是說,收入的增加會抬高人們的期望,反過來又導致快樂水平下降。這意味著,要想在長期提高人們的快樂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美國和歐洲等富裕國家人們的快樂水平也並不像我們預想中那樣高的原因。

再次,人們對不同來源的快樂具有不同的適應性,收入和財富帶來的快樂比較短暫,而非財富帶來的快樂則較為持久。同樣,相對於非金錢的損失而言,人們更容易適應金錢損失帶來的痛苦。然而,現有的政策大多建立在物質獎勵和懲罰的基礎上,在快樂經濟學看來,這顯然降低了獎勵和懲罰的長期力度。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納曼(Kahneman,etc.,1999)則發現,同樣數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要大於同樣數量的獲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因此,至少不要讓人們變得更差對於公共政策制定就非常重要。

最後,快樂對收入具有反作用。很多研究發現,一些偶然性的不幸和痛苦會極大地降低人們的工作動力和收入,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相反,快樂的人在工作中的業績更加突出,因此更容易獲得較高的收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顯示了不論在社會還是在企業中營造快樂的氛圍的重要性。

快樂經濟學的公共政策內涵

快樂經濟學促使我們對如何促進人類發展和公民福利的傳統觀點進行反思。首先,幸福快樂,而不是收入和GDP,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既然收入和GDP並不能顯著增加人們的幸福水平,那麼,我們個人、乃至人類社會冒著過渡競爭、環境惡化、損人利己、爾虞我詐,最終耗盡地球的風險,去追求自己的、本國的收入和GDP無止境的增加就失去了其意義。人是一種經濟動物,具有一種積累財富的本能,然而,我們在這樣做時,卻往往並沒有思考這樣做的意義。

其次,衡量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需要一些比GDP、收入、財富更加全面的指標。快樂經濟學認為,我們應該採用一個更加廣泛的指標體系來代替GDP,以反映個人幸福和社會福利的變化。阿馬蒂亞·森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developmentindex,HDI)已經被聯合國的年度發展報告採用,丹尼爾·卡納曼更提出應當建立國民快樂賬戶(NationalWell-beingAccount)來取代傳統的GDP,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經開始進行一些嘗試,我國各級政府也已經開始考慮用類似於HDI的指數來衡量地方官員的業績。

再次,政府的公共政策應當從追求經濟總量的增長轉到追求建立並維系一個健康公平正義的宏觀制度安排上來,經濟總量的增長應該是這一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並且這種增長將更加穩健和可持續。如果僅僅以總量的增加作為目標,就有可能導致更大的不公平,會降低弱者的幸福,而這種降低是無法如功利主義秉持的加總原則那樣,通過強者幸福的提升而得到彌補的。除非這種不公平是在健康公平正義的宏觀制度安排下自然形成,並因此得到全體社會成員的一致認可。效率並不是公共政策的唯一目標,公平不需要通過增加效率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它同效率具有同等的價值。著名的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黃有光在其《效率、公平與公共政策:擴大公共支出勢在必行》中指出,由於擴大公共開支可以增進公平,改善宏觀制度安排,並增進人們的幸福感,因此擴大公共開支勢在必行。

最後,政府負有對公民進行教育的義務,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古典經濟學家密爾在對邊沁的功利主義進行修正時說,應當區分兩種類型的快樂,一種是高尚的快樂,另一種是低級的享樂。因此,在發展市場經濟、尊重個人選擇的同時,政府不是消極無為的。它負有引導並教育人們追求高尚快樂,拒絕低級享樂的責任。教育是改變理性經濟人效用函數的根本途徑,是對抗自由主義及個人選擇的有力武器。當然,這種教育應當是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在其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闡釋的非功利、無目的的教育、將人變為真正的人的教育。

幸福經濟學是研究單個的決策主體對其人生(包括愛情、家庭、人生道路、工作與休閑等)的選擇(權衡)的學問。幸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子集,而不是心理學,或其他;既然把它劃定為經濟學的分支,就必須遵循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經濟學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於分析方法,特別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即"理性"——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所有的幸福經濟學理論都是由這個基本假設導出來。

Ⅵ 經濟學快樂公式:快樂=享受/慾望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你可以這么來理解:
慾望是你想要的,享受是你想要並且已經得到的
那麼享受/慾望就是你的慾望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滿足,這個指標不就可以衡量你的快樂程度了嗎?
經濟學認為,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只有經濟發展了,你才有更多的錢來購買商品和勞務,才能得到更多的滿足,才能更快樂

Ⅶ 快樂上班的經濟學txt全集下載

快樂上班的經濟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教你如何輕松賺錢:快樂上班經濟學 作者:[日]吉本佳生 著
前言
有許多步入社會開始工作的高中、大學畢業生,在沒有真正理解經濟運轉的基本規律的情況下,就通過工作、購物、貸款等方式參與到各種經濟活動當中。
其實,為我們揭開經濟規律面紗的「經濟學」,是一門十分有趣的學問,而且時常還能幫助我們防止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失敗。即使在步入社會後,只要嘗試著去接觸它,無論誰都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家在讀完本書時一定會認同我的觀點。
也就是說,雖然經濟學是一門既有趣又實用的學問,但許多年輕人在沒有學習它的基礎時就開始了工作,因而非常容易被經濟活動中的驚濤駭浪所吞沒。
在高中課程里,很少涉及實用經濟學的內容,所以文科和工科的學生無法學到經濟學的知識,這也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然而,有許多經濟系和商學系的大學生也沒有很好地掌握經濟學知識就畢業了。在當今日本,經濟學教育為什麼會被如此忽視呢?
可能是在步入社會之前,很難實際體會到學習經濟學的作用吧!那麼,是否應該更加普及經濟學教育呢?
「學習經濟學有十分廣泛的社會意義!應該讓更多人,特別是剛剛步入社會開始工作的年輕人了解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基於這種想法,我們撰寫了本書,並同步推出了相關的教育節目——《快樂上班的經濟學》。
但是,我並不是NHK的成員,只是負責協助節目的製作工作,為什麼卻在這里給大家寫序呢?理……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Ⅷ 《快樂經濟學》的讀書報告

首先,相對於傳統經濟學而言,快樂經濟學更加傾向於主觀效用論,它們認為人們的快樂更多的是一種主觀評價,這種觀點盡管在歷史上也受到客觀效用論的挑戰(以收入為基礎的傳統快樂理論就是建立在客觀效用論的基礎上,因為收入更加客觀和容易衡量),但由於當代的快樂研究採用了實證的大樣本統計和計量經濟學工具,因此相對於歷史上的純粹理論思辨而言就更加具有說服力。
其次,快樂經濟學承認收入確實是帶來快樂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基本的需要滿足以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開始凸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期望值的升高。羅加斯(Rojas,2004)發現,有很多高收入者認為自己不快樂,也有很多低於貧困線的人認為自己很快樂,原因就在於他們有著不同的預期。這類似於心理學中的「拐點」理論,也就是說,收入的增加會抬高人們的期望,反過來又導致快樂水平下降。這意味著,要想在長期提高人們的快樂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美國和歐洲等富裕國家人們的快樂水平也並不像我們預想中那樣高的原因。
再次,人們對不同來源的快樂具有不同的適應性,收入和財富帶來的快樂比較短暫,而非財富帶來的快樂則較為持久。同樣,相對於非金錢的損失而言,人們更容易適應金錢損失帶來的痛苦。然而,現有的政策大多建立在物質獎勵和懲罰的基礎上,在快樂經濟學看來,這顯然降低了獎勵和懲罰的長期力度。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納曼(Kahneman,etc.,1999)則發現,同樣數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要大於同樣數量的獲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因此,至少不要讓人們變得更差對於公共政策制定就非常重要。
最後,快樂對收入具有反作用。很多研究發現,一些偶然性的不幸和痛苦會極大地降低人們的工作動力和收入,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相反,快樂的人在工作中的業績更加突出,因此更容易獲得較高的收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顯示了不論在社會還是在企業中營造快樂的氛圍的重要性。

Ⅸ 歡樂的經濟學的內容簡介

這是本半自傳體的極鼓舞力和號召力的市場經濟啟讀物。
作為一名專業經濟學家,作者致力討論市場經濟的必要性與可性,探討經濟學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他結合自頗具理想義色彩的學和研究經歷,以輕松平、充滿激情的文字搭配經濟學基本理論,引導讀者透過經濟學視角充分領略市場經濟給人們帶來自由與歡樂。
通過對養老保險、公共教育、醫療保障等大眾關心的熱點問的剖析,作者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教師,努力拓展普通讀者對於日常經問題的想像力洞察力,學會如何運用經濟學思維來分析和解讀復雜的社會現象。
同時,作者更希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生動有趣的分析,向讀者傳達自由的理念和對市場的信:自由不但是不可被剝奪的權利,更能夠幫助人們實現人類社會資源的優化配,市場則是實現自由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最佳途徑。

Ⅹ 什麼是幸福經濟學

快樂經濟學(Economics of Happiness) 傳統經濟學出於衡量的方便而以客觀的財富和收入作為主觀快樂的近回 似等價物。這種替代答一方面使得經濟學獲得了極大的理論成功, 另一方面也使它受到了部分學者和民眾的批評。近年來, 一個專門以主觀快樂和幸福作為研究對象的新興經濟學領域―― 快樂經濟學(Economics of Happiness)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它綜合運用經濟學、 心理學和 社會學 的研究方法,擴展了傳統經濟學的 效用 和福利概念, 強調了除收入以外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其他因素, 進而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給出了不同以往的建議主張。 了解這一領域的最新發展及其理論觀點對於我國當前建立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閱讀全文

與歡樂的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