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4 22:38:13

1. 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有何影響

一、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2、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3、有利於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能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二、2008年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影響
1、主辦奧運會將給首都經濟在新世紀初葉高速增長提供「核動力」
2、主辦奧運會將帶動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使首都經濟更具活力和競爭力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與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相契合。主辦奧運會將加速北京市「退二進三」的步伐。「退二進三」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必然選擇.承辦奧運會將使旅遊業和文化體育產業成為首都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並同時帶動會展業和中介業的高速發展。
3、主辦奧運會將在擴大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4、承辦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2.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現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
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
正是經濟全球化使發展問題上升為全球問題。
一般來說,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貨幣、資本在全球大量流動,
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系,日益互相依賴的經濟現象。
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不斷加深,發展中國家自身所面臨的困難具有了新的意義,像債務、人口、能源、環境這樣的問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關系整個世界資
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問題。
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
展,處於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整體聯系日趨緊密。可以肯定,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建設和發展必將產生越來越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既有積極有
利的一面,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吸引外資。
2.有利於擴大對外貿易。
3.有利於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
既有消極不利的一面,也是嚴峻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經濟全球化為以發達國家為主的國際資本開拓了尋求更高利潤的地域和
空間。
2.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達國家構築以其為中心的國際經貿基礎,。
3.
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和同步性加強。
4.
經濟活動從來都不是孤立進行的。
在這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復雜局面下,如何應對成為關鍵。
在這一艱難的實踐進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1.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適度保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有條件地參加經濟全球化。
3.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4.
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促進經濟區域化。
總的來說,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歷史進程,是不可逃避的。對於發展中的中
國,參加經濟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只是要通過經濟全球化的手段,來
達到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鞏固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

3. 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

2、 汽車業

相對於房地產業,汽車業的危機即將體現,表現在汽車購買力的持續下降,也許這才是關注的重點。

4. 中國對世界和國際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經濟社會總量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持續提高,主要經濟社會人均指標的位次不斷前移,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一)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2013-2016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明顯高於世界同期2.5%的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4.0%的平均水平。

(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及拉動居全球首位。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4.7%,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提升。

自2010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計算,2016年,我國GDP為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14.9%,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4)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在經濟體量上中國與歐美差距明顯,若從市場價格角度考察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佔比,中國的佔比從2000年的4%躍升至2016年的15%。亞洲(包括日本)的佔比為31%,而美國和歐盟的佔比之和為47%。

其次,在進口量上同樣存在較大差距,2015年中國在全球進口中的佔比僅為12%,而亞洲的佔比為36%。美國和歐盟(不包括歐盟內部貿易)的佔比之和仍達31%。

世界最終需求的很大部分仍來自歐美等高收入經濟體,而2015年中國消費(以市場價格計)大約是美國和歐盟總消費的三分之一。

最後,中國在全球經貿制度的設計中還相對較弱。事實上,相較於中國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中國在全球經貿規則制訂中的影響力要小得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

5. 中國房價對世界經濟有哪些影響

不可否認,高不可攀的房價已經開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我認為,在20年內,中國經濟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想想看,大部分人50%以上的收入都要交給貪婪的開發商和其他利益主體,而其他基本的生活開支則能減則減,衣食住行,子女教育,休閑保健,都要取決於交完房款後的節余。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下降,必然導致除房產和與其相關的行業以外的產品消費能力不足,並且是長期的和普遍的,消費不足導致投資不足。

6. 中國崛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與致力發展,中國已經逐漸由人口大國、政治大國,向世界經濟大國轉變。中國經濟崛起成為了世界各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同時也將對新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東亞以及東南亞由此改變原有的、以日本為領袖的雁陣型經濟發展格局,由日本一枝獨秀轉變為中日兩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中國將與日本同時充當東亞及東南亞經濟領袖的角色,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影響與作用。而由於中國經濟不斷發展而帶來的中國市場的擴展與延伸,將會為東亞、東南亞各個國家與地區帶來十分可觀的商機與利潤。與此同時,中國原有的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優勢逐步喪失,勞動密集型產業除了向中國內陸地區遷移之外,也極有可能就近轉移到周邊廉價勞動力資源富足的國家與地區,從而促進這些國家與地區經濟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轉變。對於經濟已經低靡二十年之久的日本,也可以藉助中國經濟崛起的東風,逐步恢復國內經濟,重振雄風。由此,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整體經濟實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亞洲在國際上的經濟影響逐步凸顯,經濟地位也將會不斷提高,並緩步發展為將與美、歐相提並論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實力增強後的遠東地區,其力量雖然在短期內無法與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相抗衡,卻可以進一步強化其在西亞、南亞和大洋州的經濟影響,進而與這些地區在石油、礦產、輕工業產品等領域取得更廣泛的合作,並為自身爭取更多的利益。而中國由於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東亞經濟領袖的地位,在世界上的經濟影響也必將沖出亞洲,在世界各國與地區得到更為明顯的強化。至於中國與北美,特別是美國的關系,在擴大交流與合作的同時,中國為實現民族復興而急速崛起的強勁勢頭和美國為保持世界經濟霸主地位與限制中國崛起的政治目標,將造成中美雙方的矛盾與沖突比以往更加尖銳,在各方面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隨著中國崛起,中美兩國力量的彼消此長,進而美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影響將會削弱,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也會被撼動。而對於歐洲來說,中國崛起和中美抗衡會為歐洲帶來新的經濟發展的契機。一方面,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將有可能為歐洲帶來更多的來自於遠東的貿易訂單與巨額利潤,而中國也有極大地意願要得到歐洲較為先進的技術,這就會促進中歐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聯系的加強,並為歐洲帶來利潤。另一方面,中國強勁實力的存在,可以轉移美國注意力,而在中美競爭中美國為遏制中國崛起向中國施加的壓力和中國對此將做出的一切反擊,將極大的牽制美國的力量,也將可能減緩中國崛起的強勁勢頭,從而為歐洲創造更為寬松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此外,中美為限制對方,也必將在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拉攏歐洲,而歐洲則可以藉此獲得來自中美雙邊的利益,進而取得良好的發展條件。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歐洲從政治、地緣及種族方面考慮,將與美國一道採取措施限制中國崛起的可能。
對於非洲和拉美,經濟不斷崛起的中國也必將留出更多的精力予以他們關注。非洲經濟的發展與拉美經濟的復甦都有可能為中國經濟的崛起更添一份助力。而中國要想獲得非洲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增強自身在非洲大陸的政治影響,以及抵禦歐洲有可能的經濟制裁,就必須加強對非洲的關注,並擴展雙方合作的領域與深度,特別是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同樣,中國想要在崛起過程中減少來自美國的壓力,甚至盡量的牽制美國,也必須在更為廣泛的領域與「美國的後院」——拉美國家達成合作與共識。只有中國抓住在非洲和拉美的眾多發展中國家,才能為自己的崛起創造更好的條件。而在客觀上,這也能為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十分良好的機遇。
然而,即便如此,中國在短期內仍舊不能與美、歐相抗衡,亞、美、歐三足鼎立的條件也尚不具備。就中國而言,要想成為世界經濟的少數幾個領頭羊之一,進而引領亞洲與美、歐分庭抗禮,還有眾多掣肘因素。從中國自身來講,要維持國內經濟的穩步發展,不斷鞏固自身實力,保衛發展成果並不斷推進發展進程,就必須實現經濟發展與政治改良、社會革新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協調一致和同步發展。要進一步解決民生問題,增強社會福利,緩解和消除社會矛盾,促進法治和民主的不斷前進。還需要實現中國和中華民族在實體形態和精神意志上的真正統一,提升國內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強化民族認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全民族的進取心,從而為國內經濟發展和在世界范圍內的國際競爭創造良好的國內條件。從中國外部來說,中國鄰國眾多,而且強鄰環四,中國與其中許多國家還有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尚未解決,在經濟、政治等眾多領域上有利益沖突。諸如中國與俄羅斯並不穩定的外交關系,與東盟國家在領海上的爭議,與印度在領土上的爭端和各個領域的激烈競爭,與日本、韓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族上的錯綜復雜的矛盾與隔閡,這些對於中國整合亞洲經濟力量,進而向外爭雄於世界都有很大阻礙。走出亞洲,美國和歐洲也會因為自身利益而限制中國的發展。在內外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中國難以領導亞洲在經濟上與其他經濟體相抗衡。同樣,目前亞洲的其他國家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的崛起對於新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有:
其一、帶動亞洲,特別是東亞與東南亞的經濟的發展,提升亞洲整體的經濟實力;
其二、為歐洲帶來較為有利的發展契機,為非洲和拉美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的條件;
其三、與美、歐的競爭激烈化,威脅甚至撼動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逐步促進世界經濟格局由一超多強向諸強林立轉變,由美歐主導向亞(有可能還包括大洋洲)、美、歐三足鼎立緩步前進,但短期內還不會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7.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加入世貿: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已經站到了WTO的大門口。加入世貿,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面對國際大財團的競爭,中國國內各種產業將承受巨大的沖擊,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但是權衡利弊,加入世貿對中國經濟發展總體看還是利大於弊,是長期利好。本文對此作出了深入分析。

隨著今年4月朱鎔基總理訪美的成功,歷時13年之久的中國「入關」和 「入世」的努力終於露出了一線曙光。在中美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美國表示「堅定地支持中國於1999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雙方還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其後,歐盟代表也在北京與中國開始了又一輪談判。這一切都表明,中國離WTO的大門已經越來越近了。

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當今世界制定國際貿易規則、解決多邊貿易爭端的最重要場所,其成員的貿易總額佔全球的9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誕生於1948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其間進行的八輪全球性貿易談判,其成員已從開始時的23個發展到目前的130 多個;而且其涵蓋的議題也越來越廣,在傳統的貨物貿易基礎上,又進入了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措施等新領域。與此同時,相關領域的決議和措施經過反復的爭論、實驗、修補,日趨完善。可以說,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多年來制定的一系列決議、規章、程序、辦法,以及互惠互利、互相約束的機制,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游戲規則」,為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所認可。

中國過去長期處於閉關自守狀態。改革開放以來,與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但卻一直被拒之於WTO這個國際經濟貿易大家庭之外,這對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鑒於近年來中國「入關」的努力一再受挫,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加入WTO也照樣發展,或者說,加不加入WTO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中國不加入WTO, 就不能完全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不能享受多邊貿易體系的好處。

「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而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是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加入WTO完全符合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加入WTO,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與世界經濟接軌,就是要徹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遵守「游戲規則」,從中獲益。中國加入WTO,對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也將發揮積極的影響。WTO總幹事魯傑羅認為,中國加入WTO「對世界貿易組織是一件好事」,世界貿易組織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不完整的」。

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發展是長期利好

有人擔心,加入WTO會沖垮民族經濟。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從短期看,加入WTO後,可能會給民族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從長遠看, 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發展利遠遠大於弊。世界貿易組織現有130多個成員,佔世界的三分之二,其中既有發達國家,更有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入關」時,經濟發展程度不一,但沒有一個因為「入關」而導致經濟被沖垮的。相反,我們看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由於「入關」,增強了競爭意識,學會了「與狼共舞」,競爭能力大大加強,經濟發展很快就上了一個新台階。

中國長期生活在計劃經濟環境中,國家對企業的「父愛主義」有目共睹,所謂「不找市場找市長」,就是人們對中國企業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真實描述。雖然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磨練,這種現象已有所扭轉,但與國外企業相比,還差得很多。在市場經濟國家裡,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在中國則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加入WTO可以說給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契機,使中國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際市場,接觸國外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當然,與國外企業打交道不一定就是單純的競爭,同時還有合作,加入WTO也同時意味著企業有更多的市場機會。競爭與合作是市場經濟運作的一個基本特徵。

加入WTO對解決國有企業困難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國外有學者預測,加入WTO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達兩個百分點,創造100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真是這樣,那作用應當說是相當可觀的。與此同時,加入WTO給中國企業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提供了更多機會,同時也可以學習國外大企業的運作方式、管理經驗。

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從今以後就可以參與制定國際經濟貿易規則了, 這樣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增加發言權。目前西方國家對中國產品反傾銷調查現象很嚴重,加入WTO,可以利用該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使這一問題公平合理地得到解決,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望。同時,也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美國一年一度的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審查問題。

改革開放20年,中國經濟已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市場密不可分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對外貿易和外來直接投資。199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達到320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十位。據專家估算,中國GDP增長中有兩個百分點是由外貿出口帶動的。近年來,中國的服務貿易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2年以來,中國就一直是發展中國家吸收外來投資最多的國家,就世界范圍比較,僅次於美國。截止1999年3月底,全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2.8萬個,合同外資金額581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48億美元。中國在某些產業方面也具有了世界級的競爭能力,這些都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奠定了基礎。

不同產業受影響不同

從產業層面分析,中國產業在加入WTO後所受的沖擊,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工程承包,中國在這些領域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隨著國際市場的擴大,這種優勢能夠得到進一步發揮。另一種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信、計算機、醫葯、汽車、金融等,這些產業中國不具有優勢,所受沖擊較大。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幾個有代表性的產業可能受到的影響以及應採取的對策。

紡織服裝。紡織品和服裝在中國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佔20%以上,過去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在發達國家受限較多。加入WTO後,利用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同時,加入WTO後,出口配額將被取消,這些都有利於市場的擴大,從而對中國紡織行業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機遇。

工程承包。在美國《工程新聞記錄》每年評選出的前225家大工程承包商中,中國目前已佔有26家。中國公司承建的工程已遍布世界各地,且效益大多不錯。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工程公司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國外承包商進入中國市場,參與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汽車。中國目前的汽車進口關稅為80%-100%,加入WTO後汽車進口關稅將有大幅度下降,零件關稅將降幅更大,汽車進口配額也將取消。據報道,目前世界范圍內汽車生產能力過剩大約2000萬輛。這些都將給中國的汽車工業帶來不利影響,中國汽車工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營分散,全國有100多家整車生產廠家,數千家零配件生產企業,且效益大多不佳。因此,目前需要繼續上規模、增效益,繼續探索與國外汽車廠商的合資合作途徑,加快國產化步伐。

電信。據悉,中國將在加入WTO後的數年內.取消尋呼、行動電話的進口限制和固定電話的地域限制。允許外資在所有電信領域中持股,在增值服務和尋呼機領域比例更大,同時也將取消對電信設備的關稅限制。電信業是中國壟斷較強的一個領域,報載中國的電話費用平均為美國的7倍,服務質量也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中國電信市場的潛力很大,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目前國內關於電信業體制改革的呼聲很高,中國聯合通信公司(聯通)的成立使中國電信市場增加了一份活力,今後需要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開拓市場,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客戶需求。

計算機。加入WTO後,中國將在幾年內取消半導體、計算機及輔助設備的進口關稅。相對來說,取消進口關稅對計算機硬體的生產和銷售的影響可能更大一些,而對軟體開發商來說,由於高科技的引進,發展前景可能看好。目前要有意識的培養人才,以適應結構調整的需要。

醫葯。加入WTO後,中國的葯品進口關稅將大幅度下降,與其他WTO成員持平(6%左右)。目前中國醫葯企業的主要產品是原料葯,附加值低,生產化學類葯品的企業大多虧損。關稅降低後,面對洋葯的沖擊,中國制葯行業將面臨一場真正的考驗。鑒於開發新葯品的費用較高,企業應當利用市場開放的機會,引進技術,走合資合作之路。同時,也應當看到,加入WTO後,國外對中成葯的進口限制也會放寬,生產中成葯的企業將面臨發展機遇。

旅遊。加入WTO後,中國將逐步放寬對外資酒店市場准入的限制,允許外商在中國設立獨資飯店。目前中國內地飯店已經出現嚴重過剩現象,外資酒店的大規模進入,將進一步加劇該行業的競爭。目前不宜盲目上新項目,現有旅遊設施也要考慮結構調整問題。

農業。加入WTO後,中國將在2004年前,將農產品平均進口關稅將降到17%,對美國特選農產品關稅減至14.5%。同時,取消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的進口禁令。目前,中國的蔬菜、水果和肉類價格低於國際市場,但不同品種的糧食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且糧食成本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想方設法降低農產品成本,如進一步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減輕農民負擔等。

銀行。加入WTO後,中國將允許設立中外合資銀行,乃至設立外商獨資銀行;幾年內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優勢在於有強大的網點,通過改進服務和金融創新,可與外資進行一番較量。銀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良貸款(人民銀行公布的不良貸款比例為不超過10%,有學者認為實際數字可能更高一些)。應當看到,理順銀企關系需要多方努力,日前以建設銀行為背景組建的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由財政部撥款100億人民幣,人們寄希望於這種形式能夠對緩解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有所幫助。

保險。中國保險市場潛力很大,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都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目前市場開放度不夠高。加入WTO後,外資在人壽保險公司、非人壽和再保險公司中持有的股份將達到一半左右,幾年後可轉為獨資。外資的進入可以使中國的保險公司學到新技術和新的行銷方式,促進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但也會給尚處於幼稚階段的中國保險業帶來巨大沖擊,需要考慮承受能力問題。有學者提出,在開放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前,應先開放國內市場,即允許成立多種形式的中資保險公司,以鍛煉隊伍,迎接挑戰,此建議不失為明智之舉。

捕捉商機

加入WTO,會給中國企業帶來一定的沖擊,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機會。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它們帶來的不僅是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更有新的觀念和高素質的人才。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主要引進的是「硬體」,那麼今後一段時間引進的重點將主要集中在「軟體」上。 2l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和人才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在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強的優勢,且經驗豐富,加入WTO,為中國企業學習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提供了天賜良機。

目前,中國國有企業紛紛遇到困難,應當說,國有企業改革可走的道路很多,利用外資是其中之一。應當利用加入WTO的機會,通過與外商合資合作,加快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目前,國際大企業間掀起了一股收購兼並(M&A)熱潮,資本的國際流動非常頻繁,國內企業之間也在紛紛探討重組問題,加入WTO後,跨國公司可能會把一部分目光轉向中國,進入中國的收購兼並市場,這就為中國企業有選擇地吸收利用外資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加入WTO後,由於享受互惠待遇,中國企業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目前中國國內需求疲軟,生產廠家競爭激烈,許多產品(如家電)出現過剩,可以利用加入 WTO的機會,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在這方面,江蘇春蘭和青島海爾等企業已經先行了一步。

中國加入WTO,對外商來說也是一個機會。中國加入WTO,需要降低關稅壁壘,這意味著外商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降低了;同時,由於取消對外商進入某些產業的限制,這意味著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空間擴大了。從軟環境上說,由於加入WTO,中國外貿政策的透明度也將進一步增加,外商在中國市場的活動可以在更規范的條件下進行。目前中國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非常關注,在能源、水利、交通等方面都頒布了一些優惠政策。對外商來說,這些項目盡管期限較長,但有穩定的投資回報,風險較小。隨著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中西部地區的優勢逐漸顯現,值得關注。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資本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可以預計,藉助中國加入WTO的時機,將會掀起又一輪外商投資中國熱,中國經濟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8. 中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從本質上來看,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就是國際經濟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國際貿易在各國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不斷提高,同時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2、帶來機遇。世界格局多極化為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們更好的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為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帶來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新的表現,恐怖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為我國的國家安全有所影響,經濟全球化也給我過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某些西方大國,控制國際經濟組織,動輒以經濟制裁相威脅。

(8)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全球化的體現: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9. 中國經濟方面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經濟的發展能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繁榮。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