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服務貿易對經濟的影響

服務貿易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4 22:40:19

『壹』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不足之處和展望未來

中國服務業存在不足之處 (一)生產性服務業欠缺縱觀發達國家服務行業的發展過程,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業與工業的關系變得日趨緊密,即對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多地來自工業生產,而不是來自居民的生活消費。處於後工業化時代的發達國家,它們服務業變革的其中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為生產過程提供的各種服務不斷從企業內部分離出來,成為一個新的行業——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直接或間接為生產過程提供中間服務的服務性產業,它涉及信息收集、處理、交換的相互傳遞和管理等活動,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商務組織和管理機構,其范圍主要包括倉儲、物流、中介、廣告和市場研究、信息咨詢、法律、會展、稅務、審計、房地產業、科學研究與綜合技術服務、勞動力培訓、工程和產品維修及售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不直接參與生產或者物質轉化,但又是任何工業生產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在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顯著。 一直以來,中國的服務業與工業各行其道,各類大小型企業除了生產部門外,都或多或少擁有自己的服務體系,如會計、市場調研、物流、宣傳廣告等。在發達國家,這些都是該由外在化、專業化的特別服務部門解決的任務。我國服務業自身由於受資金、技術等條件的限制,更多地停留在滿足消費者生活需求如餐飲等低水平上,難以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生產性服務。不過近年來,服務外包不斷興起,提供專業化生產性服務的企業不斷出現,生產性服務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相對滯後。我國服務業過度的進入居民生活消費領域,低技術含量的消費性服務業充當了服務業發展的主力軍,而現代工業發展所需要生產性服務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會制約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嚴重削弱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主要就是體現在專業化強、服務技術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上。可見,加大服務業由消費性服務向生產性服務轉化的力度,以及使生產性服務不斷地從企業內部分離出來,應成為我國未來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二)服務行業低水平就業相對膨脹及與其他相關產業相互脫節服務貿易的發展將會給中國帶來很多的就業機會。目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緩慢,而服務業就業人數卻增長快速,出現了服務行業低水平就業相對膨脹這一缺陷。這與中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有著緊密聯系。發展經濟學的觀點是:服務業的發展是與城市化密切相連的,主要趨勢是先有服務業的發展和就業的增加,再由農村人口的轉移和城市化率的上升。而我國現實的國情是,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盲目地涌人城市,只能進入低水:平的傳統服務行業尋求就業崗位。從行業分布上;看,農村流人城市的非正式遷移人口在建築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和倉儲業的就業比重明顯高於城市總就業構成。與此同時,從業人員技能素養的普遍偏低,成為傳統服務行業完成服務技術和管理方式現代化改進的主要制約因素,使得傳統服務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日趨惡化。 中國服務業這種不合理的就業結構,主要是長期粗放型經濟增長形成的現實國情所決定的。服務業的收入增長習慣於簡單地依賴增加人力投入來獲得,對於人力資本的提升則不予重視。人力資本長期在低水平浮動,必然會使我國的服務業呈現出邊際效益遞減的發展趨勢。隨著金融業等資本、技術含量高的服務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對人力資本的要求會提高。提高服務行業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教育,是改善這種低水平就業相對膨脹狀況的關鍵。 由於服務業是由許多相關行業組成的產業群,服務貿易如果要發展,就必須與其它產業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但是目前中國製造業、服務業及其內部各個行業之間相互脫節,連鎖效應弱,增值率不高。譬如,我國貨物貿易迅速發展,但是與海運服務、造船業之間卻沒有形成相互推動的良性循環,運輸服務收支逆差卻在年年上升。 展望未來 中國服務貿易的世界排名逐年提高,但是總體數額和比重仍然偏低;相比較發達國家,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TC指數和RCA指數都較低,國際競爭力很弱;同時,服務部門內發展不平衡,國際競爭力各不相同,多數部門的競爭力都很弱;我國服務業偏向於由消費性需求指導,而非生產性需求,以致生產性服務業欠發展,低水平就業相對膨脹。 為了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水平和改善我國服務業的結構缺陷,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加快服務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服務貿易的發展與市場都要求有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而中國目前在服務貿易的立法方面相對落後。為了使我國的服務貿易盡快融人世界這個大環境,我們應該按照WTO有關服務貿易的條款原則,盡快建立健全符合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目標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法律體系,以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法律支撐和規范力度,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使服務貿易真正實現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擺正工業化與發展服務業的關系,促進服務貿易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在重視工業化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因為工業化越發展,對服務業的依賴性也越強。因此要積極培育生產性服務市場,依靠技術進步促進消費性服務業向生產性服務行業轉化,通過使企業內部現存的大量內在化服務不斷外在化,來增加生產性服務需求,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充分發揮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拉動作用。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整體較低的另一個原因是相關產業支持不力,產業間合作不緊密、行業內惡性競爭,要促進服務貿易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三)優化、提升服務行業結構,推進服務業現代化目前,中國服務業的產業內部結構以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為主,這是基於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基礎上的現實選擇。但是,中國要想使服務業有更好的發展,必須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跟上世界服務市場的步伐,在發揮自身原本優勢外,分階段、有重點地發展高層次的技術、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行業,在優化服務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中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 (四)提高服務行業人力資本素質,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由於服務生產與消費同時性這一特徵、以及服務業的「人對人」服務難以完全標准化的困難,對服務行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同時面臨著服務行業高素質人才的供給不足和流失兩大問題,所以除增加服務業人才教育和培訓投資外,重要的是建立尊重人才和科學績效評價機制,培養和留住人才,增強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五)加強行業組織的作用,協調和提升行業整體素質行業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緩和「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第三方力量」。轉型過程中要發展和健全行業組織,承接和改造政府「退出」後的某些社會管理職能。在服務貿易領域,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推動企業體制與經營組織的改革,特別要加強適合服務業規模化發展的連鎖經營體系的建設;二是建立健全服務業的標准化體系,並上升到國家標准與國際標准接軌,解決好服務水準的規范性與先進性問題;三是建設與政府、科研教育機構的溝通與合作渠道,建立國際服務貿易市場信息平台,實現行業內部信息交流;四是規范行業內部競爭關系,凝聚行業力量,有效支持優質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六)充分發揮政府在服務貿易中的作用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政府作為生產要素的組織協調者,應對一些缺乏競爭力的服務行業予以適當保護,對服務領域的不同行業實行有區別的逐步開放;在投資政策上,要把第三產業和其它產業特別是工業放在同等位置上,並在一定時期內為補足對服務業發展的歷史「欠賬」而相對增加對第三產業的投入,克服服務業資金短缺的「瓶頸」制約,加快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同時,鑒於服務生產與消費的同期性,服務產品一般不能採取國內生產、海外銷售的模式,因此還應該對服務業進一步「走出去」建立跨國企業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目前在海外舉辦「孔子學院」,是教育與文化服務貿易的重大項目,雖然不能簡單定義為企業性質,但也是服務業「走出去」的一種重要類型)。此外,服務業的發展與城市化密切相關,城市化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為服務業提供了有力的市場和需求空間;由於政府在推動城市化進程中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政府應該也可以把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和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

『貳』 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我國服務業的影響(從兩個大范圍說,積極和消極,要新資料)

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叄』 根據所學經濟知識,說明深化服務貿易對城市建設貿易強市的影響

深化服務貿易其根本上是將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漸列為重點。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發展逐漸趨於成熟穩定。與此同時,如今已然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在人們物質生活漸漸地豐富滿足的時候,服務業的發展便成了紅人。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生活品質,用於購買服務方面的花費也越來越多。在這個時候,城市側重於深化服務貿易的發展是具有眼界的。服務貿易的發展在此階段將極大地推進城市的健康發展,這也非常符合城市建設貿易強市的理念。

『肆』 世界服務貿易自由化發展對中國的經濟影響的有利之處和

利過後就是弊。不過中國在這15年發展很快,都是因為世貿。日後的國內廠商不好過了,國外的商品進入中國無需承擔任何稅收或者是少量的

『伍』 服務貿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的文獻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在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全球服務貿易飛速發展,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轉變。根據WTO的統計,1980-2007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從3600億美元增加到32600億美元,27年間增長了9.1倍;而同期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則從19880億美元增加到135700億美元,增長了6.8倍,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貨物貿易,世界服務貿易的地位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伴隨著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中國的服務業逐步開放,服務貿易發展快速。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改變了長期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同時在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擴大就業,節能降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一些新興的服務業從無到有,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服務業體系。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間,服務業平均增速超過10%,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速度。縱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服務貿易表現出總量增長和結構失衡的特點。
1.從貿易總量上看,迅速增長,逆差擴大。
隨著我國的服務業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分別從1982年的20.24、25.12億美元發展到2007年的1290、127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1.2%和17.6%,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1989年我國的服務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進口居第32位,到2000年服務出口301億美元,進口359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660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2003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增長率為18%,成為全球第九大服務貿易國,首次進入世界前10位3。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的規模繼續擴大,服務貿易收支總規模達到1582億美元,增長18%,占同期中國GDP的7%,較2004年略有上升4。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雙雙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服務貿易總額為2560億美元,增速超過20%。其中服務貿易進口額為1290億美元,佔世界服務貿易份額4.2%,居世界第五位;服務貿易出口額為1270億美元,佔世界服務貿易份額3.9%,居世界第七位5。
圖1 1982~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
註:圖中增長率是指服務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的比率,沒有扣除價格水平的影響。
資料來源:根據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07》提供的有關年份「服務貿易進出口分項目情況」整理而成。
除此以外,從圖1可以看出,1982~1991年期間,服務出口一般大於服務進口,服務貿易處於順差狀態,但自1992年開始直至2007年,服務出口小於服務進口(1994年除外),服務貿易處於逆差狀態,且逆差呈現逐年加大的態勢。從服務貿易總額的增速看,1982~2007年期間,服務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的速度多數處於10%~30%之間(少數年份可能由於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出現負增長或異常高速增長除外,如1983, 1992和1996年等)。進入21世紀,在入世的強有力推動下,服務貿易又出現高速增長,這期間出口年均增速達到22%,進口年均增速達到21%。
2.從貿易結構上看,失衡突出,逐步改善。
根據生產服務的要素密集屬性,將服務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主要包括運輸和旅遊等;二是知識、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的新興服務,主要包括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電影等音像製品、會計、法律、咨詢和廣告等。
從圖2和圖3可以看出,(1)無論是服務出口還是進口,以運輸和旅遊為主的傳統服務貿易都佔有較大比重,兩者之和的比重在選取的年份中均超過60%,而以金融、保險、咨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為主的新興服務貿易佔比較小;(2)從出口方面看,運輸服務出口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顯著下降,在1999年,佔比至最低水平,此後逐漸回升;旅遊服務出口從1982年至1990年間的比重基本不變,但從1991年開始比重則明顯上升,直至2003年(由於非典的原因)比重又開始回落;其他商務服務出口比重則基本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3)從進口方面看,運輸服務進口占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比重顯著下降,由1982年的66.86%下降為2007年的30.94%;旅遊服務進口則逐步增加,從1982年的3.54%增加到2007年的23.96%;其他商務服務進口比重也基本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因此,雖然我國的服務貿易結構仍然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但是我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進口結構正逐步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向新興的知識(技術)密集型轉化。
圖2 1982~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變化
圖3 1982~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結構變化
資料來源: 《中國統計年鑒》、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年鑒歷年數據。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我國服務市場的不斷放開,服務貿易內部結構逐步改善,一方面,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傳統服務部門如旅遊服務,其出口比重和進口比重都在逐步下降,而運輸服務雖然出口比重和進口比重都在增加,但相對於20世紀80年代而言,卻是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主的新興服務部門如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都得到了相對較快發展,進口和出口比重都日益提高。但同時也必須看到,部分重要服務部門如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等部門的進口比重顯著上升,反映了這些服務的國內供給水平較低。
二、文獻綜述
回顧近年來已有的國外文獻,對於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文獻主要從服務貿易自由化角度展開,而服務貿易自由化對一國經濟影響主要集中在總體服務貿易、金融和電信兩個關鍵行業領域。具體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利用貿易自由化效應的理論模型,分析總體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Dee and Hanslow(2000)研究表明,如果完全取消烏拉圭回合後的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的貿易壁壘,則整個世界經濟可以從中獲利2600億美元,其中1300億美元來自服務貿易,約與商品貿易獲利等同。Sherman Robinson (2002 )選取了10個國家和地區、11個部門的截面數據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構表明,服務貿易不僅直接影響世界服務產品的生產和貿易,而且通過產業間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對經濟其他部門產生重要影響。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當其從發達國家進口服務產品時,可獲得信息和先進的技術,從而引起了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產生了推動作用。Rutherford, Tarr and Shepotylo(2005)則利用CGE模型對俄羅斯的「入世」效應進行了評估分析。他們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就是服務市場的開放能夠增加一個國家的福利,而消除服務業FDI市場准入壁壘是一國服務貿易自由化福利增加的主要來源。
2.基於特定服務貿易部門,討論具體服務貿易部門開放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由於服務貿易談判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電信兩個部門,因此研究具體服務部門和經濟增長關系的文獻主要圍繞這兩個部門展開。Goldsmith(1969)認為金融服務業通過將金融資本投資於最有生產效率的部門,使得一國產出和收入增長。他利用金融資產和GNP的比例作為衡量金融部門業績的指標,並以此作為解釋變數來解釋經濟的增長。King and Levine(1993)指出金融服務通過提高資本積累和(或)技術創新帶動行業增長,在控制其它影響長期增長因素的前提下,採用金融系統負債/GDP、金融系統對私人部門貸款/GDP這兩個比例來解釋金融業自身的增長,並得到了顯著正的回歸結果。Francois and Schuknecht(2000)運用貿易開放度、主要宏觀經濟變數以及金融部門集中度來解釋實際人均GDP增長率。他們發現金融業開放與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正向關系。Khoury and Savvides(2006)選取了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內的60個國家的電信和金融服務部門橫截面數據,建立了起點回歸模型(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研究結果表明,服務市場開放對低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效應具有顯著的差異,具體服務部門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與該國經濟發展水平有關。
3.基於服務作為中間投入品角度,研究生產者服務貿易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Markusen(1989)研究發現,不論是資本密集型的中間投入製造品,還是知識密集型的生產者服務都能夠帶來報酬遞增。雖然服務市場開放以後,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會對國內服務企業產生部分的「擠出效應」,但由於該服務部門的競爭導致了國內對該服務的更大需求,因而,外資提供的服務對國內相應服務的替代效應小於因競爭產生的規模效應;同時,由於服務差異化的特性,使得外商提供的服務成為國內提供中間投入品的有益補充。因此,他認為生產者服務的自由化有可能對一國的社會福利帶來顯著的正面效應。Francois,Joseph and Kenneth Reinert(1996)利用17國數據分析了服務在生產和貿易結構中的作用;這些研究普遍認為,生產者服務貿易的進口對於一國的經濟增長有著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生產者服務通過提高整個經濟部門生產率帶動經濟發展,而且生產者服務貿易與其它服務貿易以及商品貿易是一種互補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Hoekman(2006)研究認為,服務可能成為一些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例如印度。他分析認為,在服務市場開放條件下,服務將成為國內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企業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夠獲得低成本、高質量的生產者服務,如金融、電信、運輸、分銷服務等。因此,通過進口生產者服務,帶動國內相關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提高該國的經濟績效。
4.基於特定服務貿易模式,研究不同模式下服務貿易自由化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Whalley and Bob Hamilton(1984)是較早研究消除勞動力在國家間流動的所有限制後對全球經濟影響的。由於自然人流動的開放,基於不同國家勞動邊際產品的勞動力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新的配置,因此,他們估算在某些條件下由於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使得全球收入將可能翻一倍,並且對各國的收入分配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Walmsley and Winters(2005)指出,如果發達國家允許相當於其國內勞動力3%的國外服務提供者進入其國內市場,則全球獲得的收益可能遠遠超出任何現存的貿易形式自由化所帶來的收益,而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夠共享這種福利的增加。此外,他們還指出,目前熟練工的自由流動問題得到了廣泛的討論和解決,然而,非熟練工的自由流動也將會產生更多的收益。
回顧國內學者關於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展開。在定性分析方面,一些學者詳細剖析了服務貿易對一國經濟多方面影響,主要有王建(1999)、熊春蘭(2000)、龔鋒(2003)、程大中(2004)、苗秀傑(2005)等;在定量分析方面,危旭芳、鄭志國(2004)採用最小二乘法對中國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中國進出口額與GDP存在正相關關系,且服務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大於出口;孫茂輝(2005)實證研究了服務貿易與澳門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結果表明澳門每增加1美元的服務貿易凈出口,GDP將會增加2.25美元;胡日東、蘇梽芳(2005)利用中國1985-2004年度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後發現,長期上看,服務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而服務貿易進口對經濟增長具有抑製作用,但二者凈效應為正;短期上看,服務進口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很小;潘愛民(2006)採用誤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服務貿易出口、進口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從短期來看,三者之間的關系由短期偏離向長期均衡調整的速度很快,且服務貿易進口的短期波動對經濟增長的短期變化比較明顯。
綜合上述的研究文獻可以發現,國內外大多數實證方面的文獻都集中在服務貿易總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上,而對於服務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尚屬空白。因此,本文利用我國1982-2007年不同部門服務貿易的進口、出口和GDP數據,通過構造貿易結構指標,基於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法來考察服務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動態沖擊反應,揭示兩者長期相互動態作用。
三、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與變數定義
1.數據來源
筆者選取1982-2007年的年度數據作為樣本數據,數據全部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鑒》、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年鑒歷年數據。世界貿易組織將服務貿易分為三個部門,分別是運輸、旅遊和其它商務服務,其它商務服務中一共包括八項,具體為通訊、建築、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文體娛樂(包括電影等音像製品)和其它商業服務(包括會計、法律、咨詢和廣告等)。
2.變數定義
根據生產服務的要素密集屬性,將服務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主要包括運輸和旅遊等;二是知識、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的新興服務,主要包括通訊、建築、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電影等音像製品、會計、法律、咨詢和廣告等。因此,在考察服務貿易結構時,構造傳統服務出口份額 (EXSH)和傳統服務進口份額(IMSH)對其進行度量。傳統服務出口份額 (EXSH)表示傳統服務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即: 其中、、分別指當年運輸出口額、旅遊出口額和出口總額;傳統服務進口份額(IMSH)表示傳統服務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比重,即:其中、、分別指當年運輸進口額、旅遊進口額和進口總額。考慮到其它商務服務中的其它商業服務可能包含一部分傳統服務,但是由於無法獲取各項新興服務的具體數據,因此筆者採用、指標大致反映我國的服務貿易結構,用歷年的GDP來表示經濟增長。
為了消除匯率和物價因素的影響,將GDP數據摺合成美元計算,同時用消費者價格指數對各個年度的GDP數據進行平減,由於我國的CPI指數是從1985年才開始編制的,因此對1982到1984年的數據用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平減,平減後得到RGDP。為避免時間序列經濟數據中的異方差影響,對RGDP取自然對數,記為LRGDP,這種變換不會改變時間序列的特徵。
圖3 服務貿易結構指標EXSH和IMSH的變動趨勢
從圖3可以看出,傳統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和進口額佔比在1982-2007年間均超過50%,說明傳統服務貿易仍然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要部分,在服務貿易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在20世紀80年代發展迅猛,各年佔比均超過70%,隨後逐步降低,2003年佔比達到最低水平,僅佔54.58%;傳統服務貿易進口在1982-1993年期間,除個別年份外(1984年),佔比均超過70%,個別年份如1986、1990年達到90%,隨著我國加入WTO,服務貿易市場進一步放開,傳統服務貿易進口自2000年後穩步下降。
(二)單位根檢驗與協整分析
在對時間序列進行分析時,傳統上要求數據是平穩的,即沒有隨機趨勢或確定性趨勢,如果用非平穩的時間序列變數進行回歸,會出現「偽回歸」現象。但是,現實經濟中的時間序列往往是非平穩的,為了使回歸有意義,對時間序列實行平穩化處理,方法是對其進行差分後再回歸,但這樣做的缺點是會失去原序列中的有用信息,而這些信息對問題分析又是必須的。Enger和Granger提出的協整方法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而協整分析需要進行單位根檢驗。單位根檢驗的方法很多,如DF方法、ADF方法,PP方法,本文採用ADF方法。
我們對各變數進行ADF檢驗,經過多次嘗試,選擇最佳滯後期和檢驗形式,得到單位根結果如表2。從表2可以看出,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所有變數序列的水平項都是非平穩序列;經過一階差分以後,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是平穩的,故它們都是一階單整I(1),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協整檢驗。
由於VAR模型對滯後期的選擇比較敏感,故先採用AIC或SC最小原則確定最佳滯後期。在滯後期數確定滯後,再對協整中是否具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項進行驗證,然後對數據進行協整檢驗,得到的結果如表3。從表3可以看出,GDP與兩個協整方程,變數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通過對各協整方程殘差進行ADF檢驗,結果顯示殘差為平穩序列,也證明了經濟增長與傳統服務出口份額、傳統服務進口份額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
表2 各變數平穩性檢驗結果
變數 類型(C T K) DW值 ADF 1%臨界值 結論
LRGDP (C,T,4) 2.072 0.853 -4.441 不平穩
EXSH (C,T,4) 2.006 -3.325 -4.374 不平穩
IMSH (C,T,3) 2.109 -2.926 -4.374 不平穩
DLRGDP (C,T,0) 2.215 -5.398 -4.394 平穩
DEXSH (C,N,0) 1.920 -7.059 -3.738 平穩
DIMSH (C,N,0) 1.776 -6.443 -3.738 平穩
註:檢驗類型中的C,T,K分別表示單位根檢驗中的常數項、時間趨勢項和滯後階數;N表示不包括C或者T,D表示一階差分。
表3 協整檢驗結果
H0 跡統計量 1%臨界值 相伴概率
r=0 60.1317 35.4582 0.0000
r≤1 26.8711 19.9371 0.0007
r≤2 6.1900 6.6349 0.0128
四、VAR模型以及脈沖函數響應路徑
(一)模型的設定與估計
由於貿易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雙向互動的,貿易結構的升級會刺激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總是伴隨著貿易結構的升級,因此,採用不必加以區分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的VAR模型來分析服務貿易結構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從而,更加有利於分析各個變數之間的長期動態影響而避免變數預設的問題。向量自回歸模型VAR(p)的一般形式如下:
t=1,2,…,T (1)
其中:是k維內生變數向量,是d維外生變數向量,p是滯後階數,T是樣本個數。維矩陣和維矩陣B是要被估計的系數矩陣。是k維隨機擾動向量,它們相互之間可以同期相關,但不與自己的滯後值相關及不與不等式右邊的變數相關。
在(1)式的基礎上,我們以時間序列LRGDP、EXSH、IMSH建立VAR自回歸模型。准確建立VAR模型的關鍵在於滯後期數的確定,在實際應用中,一方面希望滯後期p足夠大,可以更加完整的反映構造模型的動態特徵;但另一方面,滯後期越長,模型中待估參數越多,損失的自由度也越多。因此,在滯後期和自由度之間尋找一個均衡點,一般根據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的准則來確定模型的滯後階數。根據多次的實際測算,最後確定滯後階數為4,模型設定為VAR(4),採用OLS得到估計式如下,模型整體擬合程度較好。
對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以及殘差自相關檢驗,結果顯示模型穩定且整體擬合度較高,各擾動項不與自己的滯後值相關,模型擬合效果良好,可以作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
(二)脈沖響應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生變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用於衡量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准差沖擊對內生變數當前和未來取值的影響。根據得到了VAR模型,基於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傳統服務貿易進口份額、出口份額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沖擊動態響應路徑。
1.由圖5可以看出,經濟增長對於傳統服務貿易出口份額標准差的擾動一直呈現正向的效應。盡管在第1期沒有顯現出來,但從此以後一直呈現正值,經過1-5期的小幅上下波動後,第5期開始逐漸上升,從第8期以後穩步增長。這表明傳統服務貿易出口份額受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後,給經濟增長帶來同向的沖擊,而且這一沖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較長的持續效應。
2.由圖6可以看出,經濟增長對於傳統服務貿易進口份額標准差的擾動一直呈現負向的影響。LRGDP在當期反應為零,此後逐漸下降,經過3-4期小幅上升後,一直下降至期終。其經濟涵義是傳統服務貿易進口份額的某一沖擊會給經濟帶來持續的反向沖擊,長期來看,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抑製作用。
3.由圖7可以看出,傳統服務貿易出口份額對經濟增長一個標准差的沖擊,當期顯現出很高的負效應,在第2期上升為正值,從第4期開始逐漸下降,6-7期上升以後,一直下降至期終。計算分析期內EXSH的累計反應值可以發現,當期LRGDP一個標准差沖擊對EXSH的累計反應為-0.063,表明經濟增長對傳統服務貿易出口份額長期有微弱的負效應。
4.由圖8可以看出,在本期給經濟增長一個標准差的沖擊後,傳統服務貿易進口份額在1-2期內上升,第2期達到最高點(即在第2期IMSH對LRGDP的響應是0.0114),此後逐漸下降為負值,此階段一直持續到5-6期,第6期出現微弱正值後逐漸下降為負值並保持到期終。這一結果的經濟涵義是經濟增長在初始階段可以增加傳統服務貿易進口的份額,但長期而言,經濟增長對傳統服務貿易進口份額具有顯著的抑製作用。
圖5 LRGDP對EXSH沖擊的響應 圖6 LRGDP對IMSH沖擊的響應
圖7 EXSH對LRGDP沖擊的響應 圖8 IMSH對LRGDP沖擊的響應
五、結論和建議
與已有集中於分析服務貿易總量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不同,筆者基於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方法,對我國1982-2007年服務貿易出口結構、進口結構與經濟增長進行了協整分析,並在此基礎上考察了三者的相互動態影響過程。脈沖響應函數的模擬結果表明:
1.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較長的持續效應,而傳統服務貿易進口具有顯著的抑製作用。這說明:一方面,隨著我國服務貿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服務業(旅遊、運輸等),特別是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未來的較長時間內,應該繼續充分發揮這種優勢並形成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傳統服務貿易進口抑制經濟增長反映了新興服務貿易進口對經濟增長存在著刺激作用。新興服務部門主要生產知識、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服務,這類服務的特點是高附加值高收益,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有利於實現我國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從動態的角度看,應當擴大服務貿易特別是新興服務貿易的進口,實現服務貿易結構的升級。
2.從短期來看,經濟增長對於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具有微弱的正效應,這說明短期內經濟增長會加快傳統服務貿易的出口和進口,但是隨著新興服務部門的快速發展,服務貿易結構將呈現出新興服務貿易比例上升,傳統服務貿易比例下降的新局面。此外,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對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具有抑製作用,這也進一步說明經濟增長必然會帶來產業結構的升級。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新興服務的需求逐漸上升,增加對新興服務的進口,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促進中國國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從而通過「引進來」最終實現「走出去」。
因此,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服務業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應該遵循「循序漸進、重點突破、逐一深入」的方針。首先,立足傳統比較優勢,繼續鞏固發展以勞動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為主的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如運輸服務、旅遊服務,培育競爭優勢並形成長期動態比較優勢;其次,積極開展生產者服務業,優化服務貿易結構。一方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加快改造傳統生產者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如整合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服務業等;另一方面,重點發展知識密集型的生產者服務業,包括金融、電信以及科技服務、廣告設計、管理咨詢等各類專業和商務服務業,提高這些產業在整個服務業的比重,從而為我國調整和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提供強有力的產業基礎;第三,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大引導外資進入現代服務業部門力度。目前,外資主要分布在製造業,流入服務業的外資較少,政府應制定適當的政策引導外資進入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領域。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促使國內相關服務企業邊干邊學,不斷創新,從而促進國內服務業的發展;第四,鼓勵優勢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樹立服務品牌。服務企業應提高服務生產管理水平,加強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針對本行業服務的特點,制定科學經營管理體制,提高服務生產的計劃、組織與控制能力,同時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培育中國的服務名牌。對於一些具有優勢的服務企業,鼓勵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爭取成為世界知名的服務企業。

『陸』 簡單說說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發展服務貿易的一些對策!萬分感謝。。特急!

知識經濟時代的國際服務貿易趨勢及中國的對策

國際服務貿易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國際文化交流的頻繁以及國際投資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現已成為各國貿易競爭的新領域和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21世紀被人們公認為知識經濟世紀,作為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際服務貿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作用下,無疑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正確地判斷和把握知識經濟影響下的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並結合中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加入WTO的要求,作出積極的政策調整,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就這一問題作一粗略的探討。
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服務業及國際服務貿易將呈現出以下五大發展趨勢:
1、產業結構服務經濟化同工業經濟相比,知識經濟在產業內容上將發生根本變化。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業支柱是第二產業,即製造業,而知識經濟時代提供知識和信息服務將成為社會的主流,服務業將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並呈現出極其豐富多樣的形態。從上世紀的工業革命到本世紀六、七十年代,到處擴展的最富有的企業一直是工業企業。而在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銀行、綜合商社、海陸空運輸公司、電話電報公司、軟體開發公司等紛紛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目前發達國家服務業已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就業的60%以上。尤其是美國,服務業的產值佔GDP的比重超過了75%,提供的就業崗位佔80%。發達國家服務業的現狀預示著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演變的歷史方向。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製造業也開始呈現「業務服務化」趨勢。
知識經濟時代的服務業之所以成為主導產業,一是科技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分工的專業化和精細化,引發了經濟組織形式的分化,從而增加了對服務的需求。原來由企業內部承擔的產前產中產後的各種非核心業務普遍外包給專業化、高效化的服務供應商。而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集中在對新知識、新信息和新技能的掌握上,誰吝嗇購買各種專業服務產品誰就可能在新一輪競爭中落伍。這些因素的作用大大增加了社會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二是科技的進步導致供給的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物空餘時間和可支配財富的增加等,極大地擴展了生活服務消費的新領域;三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製造和流通過程所使用的現代化勞動工具要求服務業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產品,反過來推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強化了服務行業對整個經濟過程的影響和控制;四是知識和信息的廣泛運用使得服務行業成為產品增值的主體,財富越來越向服務行業集中;五是服務經濟本身的結構特點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如包括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信息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必然處於中心地位,教育產業也必然成為知識經濟的先導產業。
2、服務貿易結構的技術知識密集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知識型服務貿易將佔主導地位。所謂知識型服務業是指那些使用高技能人員,知識、技術佔主要地位的,對社會經濟增長趨勢與軌跡有著重要影響的「高附加值」服務業。參照原關稅總協定秘書處開列的「服務部門參考清單」,這類服務大致包括:專業性服務中法律服務、管理服務、工程設計服務與計算機相關聯的服務;信息和數據服務;金融服務(包括銀行存款服務、與金融市場管理有關的服務、金融貸款、其他貸款業務、與債券市場有關的服務);保險業務中的貨運保險、非貨運保險、再保險以及附屬於保險的服務等。上述各類服務業雖在不同領域存在差異,但卻有一共同特點,即提供的產品均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交易的核心是蘊含在各種服務中的知識。近年來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主要是建立在迅速增長的以高新技術為載體的知識型服務產業基礎之上的。世貿組織千年回合談判將知識型服務業的開放列為兩個主要議題之一更是表明了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這種趨勢的認同和把握。
知識型服務產品之所以能夠成為主要的貿易對象,一是信息技術給國際貿易帶來的「時空壓縮效應」,大大增強了知識型服務產品的可流通性,使知識型服務產品變得相對地可儲存、定價及易地易時交易。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存在形式的數字化、編碼化、知識活動方式的計算機化和網路化,刷新了知識與產業及經濟的關系。現在,低成本、高寬頻的通信設備,數字化網路與先進的集成軟體系統等,正在使原來難以或不能進行的服務成為可交換的對象。例如走在知識經濟前列的美國目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日不落」軟體公司,把公司的主要實體搬到與其沒有業務關系的國家,就地招聘員工,其決策者和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開發人員則在美國國內通過網路指揮,24小時連續進行軟體開發,再通過電子手段把軟體產品直接送到另一個國家;二是知識型服務業報酬的遞增性增強了各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競爭。著名的國際咨詢企業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認為,到21世紀初,美國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將屬於用知識來服務的工作。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必然要求其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實行自由貿易,要求各國開放其市場。
此外服務貿易結構的「軟化」趨勢在傳統服務貿易中也將明顯體現出來。如餐飲業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行業,在知識經濟時代,餐飲企業若想再現昔日的輝煌,就必須開發高附加值的餐飲產品,這種高附加值既體現在餐飲產品本身的知識含量上,也體現為顧客在享用餐飲產品的同時所獲得的附加服務上。最近美國快餐業經營商漢堡王把位於紐約市中心金融區的一家分店以專線與網際網路聯接,為前來吃漢堡餐的顧客提供上網服務,利用網路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
3、服務貿易競爭的信息比較優勢化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其產生和傳遞主要是通過信息業來完成的。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參加國際經貿活動的國家和地區間流動,必然導致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服務貿易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趨勢下,國際服務貿易的內容、方式以及競爭格局必然發生根本變化。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上的傳統比較優勢將逐漸弱化,新的信息比較優勢將是形成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分工的一種新力量,成為貿易國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所謂信息比較優勢是指各國在信息的生產、傳播、反饋和使用能力上的差異以及一國所獲得信息的數量、質量、時效和稀缺程度。正因為信息基礎設施的發達程度、信息產業的規模比重將極大地影響一國在國際貿易乃至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實力和地位,各國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服務業的投入和競爭。自從1993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強烈反響。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均在籌劃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歐盟也不甘落後。美國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構想的創始者,更是不遺餘力地加速實施。為了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經濟優勢謀求最大發展,美國政府1995年又宣布實施「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計劃,呼籲各國加入這一計劃。與此同時,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務貿易的爭奪戰,且愈演愈烈。
4、服務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自由化
80年代以來,由於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及其多元化、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更由於服務貿易對世界各國經濟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國際服務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發達國家由於在國際服務貿易整體利益分配中佔有明顯優勢,因此積極倡導服務貿易自由化,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受益相對較少而持謹慎態度。但1994年4月15日《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正式簽署標志著服務貿易正式納入國際多邊貿易體制自由貿易的框架之內,成為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不能進行的服務成為可交換的對象。例如走在知識經濟前列的美國目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日不落」軟體公司,把公司的主要實體搬到與其沒有業務關系的國家,就地招聘員工,其決策者和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開發人員則在美國國內通過網路指揮,24小時連續進行軟體開發,再通過電子手段把軟體產品直接送到另一個國家;二是知識型服務業報酬的遞增性增強了各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競爭。著名的國際咨詢企業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認為,到21世紀初,美國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將屬於用知識來服務的工作。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必然要求其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實行自由貿易,要求各國開放其市場。此外服務貿易結構的「軟化」趨勢在傳統服務貿易中也將明顯體現出來。如餐飲業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傳統服務行業,在知識經濟時代,餐飲企業若想再現昔日的輝煌,就必須開發高附加值的餐飲產品,這種高附加值既體現在餐飲產品本身的知識含量上,也體現為顧客在享用餐飲產品的同時所獲得的附加服務上。最近美國快餐業經營商漢堡王把位於紐約市中心金融區的一家分店以專線與網際網路聯接,為前來吃漢堡餐的顧客提供上網服務,利用網路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
3、服務貿易競爭的信息比較優勢化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其產生和傳遞主要是通過信息業來完成的。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參加國際經貿活動的國家和地區間流動,必然導致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服務貿易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趨勢下,國際服務貿易的內容、方式以及競爭格局必然發生根本變化。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上的傳統比較優勢將逐漸弱化,新的信息比較優勢將是形成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分工的一種新力量,成為貿易國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所謂信息比較優勢是指各國在信息的生產、傳播、反饋和使用能力上的差異以及一國所獲得信息的數量、質量、時效和稀缺程度。正因為信息基礎設施的發達程度、信息產業的規模比重將極大地影響一國在國際貿易乃至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實力和地位,各國為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服務業的投入和競爭。自從1993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強烈反響。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均在籌劃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歐盟也不甘落後。美國作為「信息高速公路」構想的創始者,更是不遺餘力地加速實施。為了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經濟優勢謀求最大發展,美國政府1995年又宣布實施「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計劃,呼籲各國加入這一計劃。與此同時,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務貿易的爭奪戰,且愈演愈烈。
4、服務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自由化80年代以來,由於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及其多元化、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更由於服務貿易對世界各國經濟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國際服務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發達國家由於在國際服務貿易整體利益分配中佔有明顯優勢,因此積極倡導服務貿易自由化,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受益相對較少而持謹慎態度。但1994年4月15日《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正式簽署標志著服務貿易正式納入國際多邊貿易體制自由貿易的框架之內,成為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特別是1997年2月後《基礎電信協議》、《信息技術協議》、《金融服務協議》的最終達成將全球90%以上的電信、信息及金融服務貿易納入其管轄范圍,被認為是多邊貿易體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件。現在WTO的大多數成員已對某些服務貿易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承諾,亞太經合組織(APEC)也要求在21世紀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世貿組織千年回合談判將知識型服務業列為兩個主要議題之一就表明了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已成為今後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在服務貿易政策上,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的關系將得到新的整合。一方面,知識經濟的產生將大大增進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無論從何種角度看,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主導產業,自由貿易政策都將是服務業發展的方向。經濟的日趨全球化,已不允許單純的自我保護和封閉,只有以更加自由的貿易政策參與服務貿易分工才能達到更加安全的自我保護。當然另一方面,知識經濟要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必須以知識產權的保護為保證,再加上知識型服務貿易往往涉及貿易參與國的國民經濟命脈,這就意味著在實行自由的貿易政策的同時,還要藉助於法律、政策等多種手段實行一定的貿易保護,這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顯得十分重要。
5、服務貿易地區分布的不平衡化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尤以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最快。據資料統計,1970年全球服務貿易額僅710億美元,與貨物貿易出口之比為0.117,到1997年猛增到12950億美元,年均增長11.7%,與貨物貿易出口之比上升為0.238,預計15—20年後,這一比值將達到0.5以上。但從地區分布來看則呈現出不平衡趨勢:發達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具有巨額的服務貿易順差。1996年美國、日本、歐共體各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已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2/3強,如果加上中國香港地區約佔80%。尤其是美國,1997年服務貿易順差達到793億美元,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已相當於出口額的40%。而發展中國家雖然服務貿易發展較快,地位不斷上升,但服務出口中主要領域仍然在海上運輸、旅遊和勞務出口方面。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服務經濟化、服務貿易結構的技術知識密集化、競爭的信息比較優勢化及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自由化等趨勢的日益明朗,服務貿易地區分布結構的不平衡化不但不會消弱,反而可能進一步強化,這對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中國的現狀及政策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有了較大發展,服務貿易的增長既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長,也高於國內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的領域也在逐步擴大。但總體看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尚處於發展初期,存在著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1)我國服務業整體發展落後,綜合競爭實力差,服務貿易缺乏國內的產業支柱。目前我國服務業僅佔GDP的32.5%,就業的25%,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低於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佔GDP的38%)。而且中國的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上,如旅遊、勞務出口、遠洋運輸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勢部門,而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咨詢、電信等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在我國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2)服務貿易總體水平偏低,出口結構不盡合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額僅佔世界服務貿易額的1%,居於世界排名20位以後。1997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與貨物貿易出口之比僅為0.128,即使在經濟比較發達,都市化程度比較高的上海,1997年的這個比例也只有0.146,均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0.232)。同時,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結構也不合理,貨運和旅遊兩項就接近50%,而知識型服務貿易競爭力弱,存在較大數額的貿易逆差。(3)服務貿易法制不健全,管理落後。服務貿易不同於貨物貿易,大部分貿易無法通過海關加以監控,需要以法律手段來限制或鼓勵人員、資本的流動以及貿易的范圍和規模。在服務貿易立法方面,到目前為止雖已頒布了相當數量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總體來看,立法未成體系,不少領域還是空白,即使已頒布的一些法律法規或者條文模糊、抽象,甚至相互之間存在沖突,或者缺乏統一性和透明度,或者未能與WTO、GATS原則相符。同時,服務貿易管理滯後。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把發展生產性行業,提高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服務行業缺乏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規劃,沒有系統的權威的關於服務行業發展的規章制度,且管理多頭,部門職責不清,產業布局分散且經營規模小。(4)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短缺,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的外向型高層次人才奇缺。(5)信息化建設與信息產業發展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信息技術在某些關鍵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信息產業普遍企業規模較小,同時缺乏分工與協作的全面統籌安排。
知識經濟所掀起的服務業全球化浪潮,不僅為我國今後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我國現有的服務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結合知識經濟時代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充分挖掘我國服務貿易潛力,努力培育我國服務貿易的新增長點必須採取有效的對策。
1、深刻認識中國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緊迫性,加大對服務業的支持力度知識經濟時代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服務經濟時代。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的基礎和保障。而在中國,傳統上存在著濃厚的「重農抑商」觀念和歧視性的「三教九流」式的社會階層劃分,再加上計劃經濟時期「服務無價值」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此,一要加大宣傳,打破業已形成的落後觀念,實現在社會產品觀和勞動價值觀上的突破,使人們特別是服務貿易領域里的企業和從業人員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在發展國民經濟、提高國家競爭力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服務經濟的大發展是國家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中國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奠定思想基礎。二要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國家財政特別要重視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投入。三要增強服務業內資企業的競爭力。服務業企業和工業一樣,規模是決定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國大部分新興服務業特別是知識型服務業企業的規模都很小,面對全球服務業跨國並購的浪潮,政府在增強內資企業競爭力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推動企業的聯合。其次可以考慮選擇一批有潛在優勢的新興服務業、知識型服務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進行定向扶持。如採取鼓勵性稅收政策,對這些企業實行減免稅;在政府采購方面實行傾斜;幫助他們獲得更多更准確的國際服務貿易信息等。
2、堅持積極穩妥協調有序的方針,逐步開放我國的知識型服務貿易和國內服務市場加快知識型服務貿易的發展是我國向—25—知識經濟過渡的要求,而對其的對外開放又既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又是我國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知識型服務業尚屬發展中的幼稚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和服務貿易,必須將尊重GATS基本原則與堅持國家主權自主、安全和保護幼稚產業相結合原則逐步開放。(1)要穩步開放部分急需引進競爭的知識型服務業領域。對國內缺乏競爭力,但又急需發展的知識型服務領域,要積極引導服務業跨國公司進入。一方面,這樣可以引進嶄新的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促進我國新服務品種的培育與發展,提高我國的總體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提供一種激勵性壓力,促使本國服務業積極地從事技術與管理創新,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差距;(2)對於已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知識型服務業,要堅持適度保護與鼓勵公平競爭相結合的原則,利用企業和行業的作用,合理保護服務貿易市場。如學習日本經驗,加強服務銷售網路一體化建設,增強市場進入難度。日本雖然公開的保護政策已明顯減少,但仍是最能進入的市場,其經驗在於十分完善的一體化網路;提高國內市場的競爭強度,提高進入成本;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等。(3)要真正做到以市場換技術。要站在是否有助於提升我國生產力水平的高度看待知識型服務市場的開放,切忌走製造業利用外資「重量不重質」的老路。知識型服務業跨國公司最關注的是我國巨大的服務市場,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給予外資較國內服務業企業更優惠的待遇。(4)開放要以部門傾斜為主,地區傾斜為主。在知識型服務業對外開放中,應按照特定服務業的重要程度、關聯程度及戰略差異實行部門重點傾斜,而不宜採取定式地區梯度開放模式。(5)積極參與服務貿易多邊談判,在千年回合知識型服務業市場開放規則的制定中把握主動權。
3、正確處理傳統比較優勢與信息比較優勢的關系,努力培育信息比較優勢由於信息國際化趨勢的強化,國際服務貿易中傳統比較優勢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發達國家正在有目的有意識地聯合以試圖控制和壟斷世界信息資源,達到在21世紀主導國際服務貿易主流的目的。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若僅僅以本國擁有的傳統比較優勢來確定自己的國際服務貿易結構,雖能獲得一些貿易利益,但極易跌入「比較優勢陷阱」,無法獲得國際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優勢。因此要加快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局部產業、局部地區信息化的發展,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加大這方面的比重,通過局部信息比較優勢的動態發展來形成未來的信息競爭優勢。在當前,可以將傳統比較優勢與信息比較優勢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相互促進。一方面,用信息比較優勢帶動傳統比較優勢,引導傳統服務業向高增值高信息含量方向發展,促進或保持傳統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用傳統比較優勢支持信息比較優勢,促進信息競爭優勢的形成。
4、加強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建設,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在進行服務貿易立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漸進原則。由於服務貿易協調的復雜性,立法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從實際出發,如從暫行辦法、管理條例過渡到正式法律。簡單的法律在先或實踐在先是不能解決問題的。(2)配套原則。在制定地方法規時要考慮到與全國法律的銜接,地方法管什麼,國家法律管理什麼,立法中要明確。(3)系統原則。既要有各部門通用法規,如對服務貿易統計、服務貿易從業人員資格規定、外國移民、服務貿易反不正當競爭、服務貿易企業組織等行為的規范,又要有對具體行業的立法,這對我國已開放和承諾開放的行業特別重要。(4)接軌原則。WTO、GATS已確立了世界范圍服務貿易的法律框架,我們應加強對WTO、GATS有關條款原則的研究,盡快建立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目標又不違背國際法准則的法律法規,對服務市場准入原則、服務貿易的稅收、投資、優惠條件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以增加服務貿易的透明度。此外要特別注意增加反對外國對我國的服務貿易設置壁壘實行歧視性待遇和不公正貿易等專項條款,使其具有與國際法銜接的效力。
解決我國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迅速建立起全社會的服務貿易組織機構和協調管理機制。建議成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協調小組或委員會,負責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業務統計、立法、對外談判和政策協調等事宜。
5、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不同產業的企業,關鍵性的生產要素是不同的。對服務貿易企業來講,人才是關鍵要素。我國與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差距,說到底是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差距。解決人才問題要從多方面著手,一是多渠道多層次培養。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積極籌建國際服務貿易專業,培養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對現有人員的短期培訓。二是開展「海外引智」工程,積極引進人才。三是防止人才流失。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大批外資服務企業的進入,如何防止服務貿易高層次人才的流失顯然十分緊迫。否則一邊培養一邊向外輸送,自己的人才問題還是始終難以解決。

『柒』 100分懸賞!!經濟高手請進!!國際服務貿易對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論文可參考: http://www.paper999.com/key_117114/

如:

論國際服務貿易合同 http://www.paper999.com/paper_i0705d/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 http://www.paper999.com/paper_yhh759/
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的宏觀因素 http://www.paper999.com/paper_hb405y/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及對策 http://www.paper999.com/paper_jb405x/
....

自己挑一篇合適自己作為參考用。
參考資料:http://www.paper999.com

『捌』 運輸服務貿易對香港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因為香港的經濟全靠和世界各地做買賣呀,運輸很重要。

『玖』 3、 新形勢下,中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摘 要] 中共十六大對剛邁進21世紀的作出了兩個清晰而准確的基本判斷:一是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二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從兩個基本判斷出發,全面客觀地審視我們當今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所提供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 ; 國內外環境; 機遇和挑戰

剛邁入21世紀之時,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確地作出兩個基本判斷:

一是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我們黨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二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人深刻地理解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必將在前進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記自己的歷史任務,必將為實現奮斗目標而不動搖。從上述兩個基本判斷出發,全面客觀地審視我們當今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所提供的機遇和挑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從國際環境來看,和平、發展、合作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保持國際環境的總體穩定。穩中有變、和中有斗、緩中有緊、喜中有憂,對我國利多於弊。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

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歷了56年的建設,已經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成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於世界第7位,中國進出口貿易居於世界第3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超過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從整體實力看,中國仍屬於國力次強國家。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老四件」(即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持續了幾十年,80年代逐步興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高級音響)現在已司空見慣,進入21世紀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車、通訊、旅遊)正迅猛發展。隨著居民消費結構逐年升級,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費開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達7180元,增長達3.3倍;2000年農村居民消費開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達2185元,增長4倍多。

上述情況表明,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據2005年12月經濟普查第三號公報發布,我國2004年一、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第一產業為13.1%,第二產業為46.3%,第三產業為40.7%。這表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但仍未達到完全合理和優化。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將對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大動作,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2006-7-25 16:25 jerry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四)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

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正確對待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發展變化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有效處理;二是高度警惕來自敵對勢力的破壞、顛覆和滲透等活動,重拳出擊違法犯罪的案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二、21世紀初期是中國各種矛盾的凸顯期

(一)兩個基本情況

1.我國是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以2002年為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127個國家中排在第73名。美國等18個國家早已完成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即第一次經濟現代化;現在美國等6個國家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知識社會的發展階段,即進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進程;其他12個國家也邁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中後期。當今中國,農業社會、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0%,相當於1870年美國、法國和德國的比重水平。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因素,我國東中西部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東部經濟上升,中部西部經濟下降。這說明我國地區發展不協調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徵,這個不協調不僅存在於經濟發展的差距,也存在於社會發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問題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2006-7-25 16:25 jerry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作者:陳雪薇(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拾』 服務貿易對湖北經濟增長貢獻研究意義

服務貿易對湖北經濟增長貢獻研究意義,它的研究意義。是有一定意義的,就是這些貿易對中國起了很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服務貿易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