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崑山經濟發展局

崑山經濟發展局

發布時間:2021-01-23 04:36:30

1. 崑山的經濟實力怎麼樣

崑山是江蘇的「東大門」,1989年9月28日撤縣設市,現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等著名園區。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崑山已多年蟬聯第一。 2009年崑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50億元,財政收入360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6億元,繼續高居全國各縣(市)之首。 截止目前,全市累計批准65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項目近5000個,合同外資260億美元,實際到位170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投資項目61個。 城市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空間的拓展和人口分布的變化。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有的人民路和亭林路商圈已無法滿足商業發展的需要,隨著新城區的形成和人口的遷移,大潤發、卜蜂蓮花、樂購、沃爾瑪、歐尚、易買得、家樂福、麥德龍、農工商、紅星美凱龍、好家居等大超市紛紛進駐,逐步形成了多個新興商圈。同時原有的商業中心也繼續發展成為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中心商業區。 商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帶動了崑山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目前在售商鋪的銷售率基本都達到了100%,成熟地段商鋪的轉讓和轉租率都非常低,而隨著新城區的不斷完善,其推出的商鋪處於相對較低的一個價位,其售價和租金的對比基本上遵循了相對理性的回報水平,體現了本地投資者和發展商較為成熟的投資理念和較為謹慎的市場判斷。 昆台文化對崑山經濟的影響:在整個崑山經濟體系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商對崑山經濟的貢獻。目前台商在崑山投資的公司已經超過1500家,在過去的10年裡投資總額在150億美元以上。去年,台商對崑山的稅收貢獻超過20億美元。大量台資的湧入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常駐崑山的台籍人士已超過10萬人,台商及其家屬構成了一個超出平均水準的高消費人群,直接帶動了崑山零售、餐飲及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台灣人直接投資經營的餐飲、零售及服務業也提升了本地相關行業的水平。 崑山個人投資現狀及發展趨勢:近年來,崑山除了對外招商引資以外,個人投資也如火如荼,呈逐年上升趨勢。究其原因,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舊城改造計劃的實施,使一部分崑山人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積累;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來資金的大量湧入,則進一步促進了個人投資的紅火。

2. 崑山改革開放33年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要有數據,比較,觀點,理論)

1978年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新生的開始。在經歷了一二百年改革與反改革、開放與反開放的流血斗爭與開閉循環之後,中國人民又開始走上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在改革開放33年以來,中國大陸煥發出一片勃勃生氣,各地的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江蘇省蘇州大市的崑山市在這次改革開放採取了正確的發展策略,利用國家的政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發展。
崑山處江蘇省東南部、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倉兩市相連,南至東南與上海嘉定、青浦兩區接壤,西與吳江、蘇州交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3公里,南北48公里,總面積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23.1%。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
崑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創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使崑山從一個農業小縣蛻變成一座現代化工商城市,以嶄新的形象奇跡般地崛起在長江三角洲。崑山作為一個沿海城市,物產豐富,交通發達,人才匯聚。本文就崑山改革開放以來,各個階段進行分析,闡述崑山大量引進外資過程中遇到的利弊,就當前熱點的金融危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剖析,從而針對性的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 開放型經濟 BPO 次貸危機 金融危機 循環經濟 產業鏈

崑山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是上海經濟圈中一個重要的新興工商城市,歷史悠久,物產豐饒,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稱。面積921平方公里,人口59萬,轄15個鎮。至2000年底,其已累計批准來自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企業2000多家,合同外資近100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45億美元,開工投產企業1000餘家。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的有300多家,超億美元的有20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崑山投資23家企業,另有一批行業領先的國際知名企業、財團和跨國公司在崑山落戶。崑山吸引外資的重要載體有: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崑山出口加工區、崑山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區、崑山科技創業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省級崑山高科技工業園、中科集團崑山高科技產業園和崑山國際商務中心。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精密機械行業已發展成為崑山的優勢行業和領先行業,但是這一切的輝煌都是緣於改革開放的到來。

崑山改革開放以來走過的歷程以及現狀

所謂開放型經濟模式,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或地區通過對外開放將本土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融合,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的類型與方式。因此,開放型經濟模式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成就了長三角上世紀80年代的發展,而江蘇「開發區產業集聚」、「浙江現象」和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模式,並在上世紀90年代得到不斷深化,也奠定了長三角在21世紀初期在中國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響。

崑山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產生與演變,在蘇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上充當著領頭兵,是名的「蘇南模式」代表城鎮。起初「崑山模式」是對以鄉鎮政府為主組織資源,農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以集體經濟為主,鄉鎮政府主導鄉鎮企業的發展的高度概括。崑山以鄉鎮集體企業起步並由此而迅速推進所體現的「蘇南模式」, 作為工業化的一種區域範式,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崑山模式在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大發展、進入90年代後,鄉鎮企業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困境,原有的模式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已難以再有作為。90年代中後期,鄉鎮企業在經過對內進行產權改革,對外實行開放後,抓住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機遇,走上了國際化發展道路。這一嬗變,使崑山有了全新的內涵,以「外資、外貿、外經」三外齊上,以外養內」的戰略為基調,突破了原來以鄉鎮企業為主體、城鄉經濟結合的舊模式,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在世紀轉折時期重新顯現出生機。尤其在利用外資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也成為江蘇乃至全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典範。崑山走出了一條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對外開放發展之路,其以「引進來」為主要特徵,其模式在為江蘇省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的來說,改革開放33年以來,崑山採取了正確的經濟發展策略,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了許多經濟上的飛躍。33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3年的滄桑巨變,33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的崑山必將再接再厲,而崑山的經濟的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3. 江蘇崑山在經濟發展方面有什麼更大的實力嗎

江蘇崑山市現在的中國第一線GDP超過4000億,由於靠近上海,可以承接上海的工業轉移等,崑山的發展模式也從外貿導向型往發展高科技產業進行轉變

4. 崑山市升級為市級城市後,在經濟發展方面有什麼優勢呢

在現在這個經濟一體化的全球浪潮當中,能夠玩弄好經濟這一主體,就可以使自己的地位上升,雖然現在是一個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但是經濟總量和經濟排行一直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和指標,我國經濟正處在持續發展當中,很多城市的經濟也在持續不斷上升。

在2019年度的城市排行榜當中,很多上網的百強城市經濟發展迅猛,並且在百強發展名單上已經出現了縣級城市,並且這個縣級城市和我國二線城市的GDP發展幾乎持平,這就是煥發出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的一個浪潮,給我們傳遞了一個當前經濟發展如此迅速和迅猛的一個訊號,這也就告誡一些二線或者是一線城市保持住經濟發展和做好全面協調可持續,才是當今的時代主題和我們的主要任務,今天我們了解的主角就是我國最厲害的地級縣,經濟發展水平持平了二線城市,並且成功由縣改成了市,今天的主角就是崑山。


再加上現在的崑山,非常注重旅遊建設,深入發展的旅遊業,對當地的歷史進行了深刻考量和挖掘,形成了一些具有歷史和當地特色的景點,使得當地旅遊業發展也是十分迅猛,這將為崑山的經濟再度增添一份活力,簡直可以堪稱如虎添翼。

5. 江蘇崑山經濟發展怎麼樣有沒有前景

90年代開始發展,95到2000年高峰期,現在發展比較穩定,靠上海,銜接蘇州,還是有發展前途的

6. 崑山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

崑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0)

「十一五」是崑山經濟和社會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全面鞏固小康社會建設成果,率先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本規劃綱要是根據中共崑山市委《關於制定崑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編制的,是「十一五」時期崑山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的行動綱領。
一、發展基礎
「十五」期間,崑山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爭先創優的「崑山之路」精神,全面實施「經濟國際化、科教興市、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和富民強市」五大戰略,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各項建設,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率先實現江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基本達到全面小康社會水平,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縣(市)首位。
——「十五」是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五年。五年來,通過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民營趕超戰略和服務業跨越發展計劃,全市經濟始終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十五」期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730億元,與期初相比增長2.6倍,年均遞增29.5%;全口徑財政收入116.8億元,增長4.8倍,年均遞增42.1%;工業總產值2333.2億元,增長4.6倍,年均遞增41.1%;進出口總額330億美元,與期初相比增長7.8倍,年均遞增54.4%;累計吸收合同外資超過110億美元,到帳外資52億美元,比期初分別增長6.3倍和6.4倍;民營經濟發展實現重大突破,民企數接近15000家,注冊資本超過220億元,分別比期初增長4倍和13倍;啟動實施服務業三年跨越計劃,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由期初的70億元上升到期末的220億元,增長2倍多。
——「十五」是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的五年。五年來,全市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重要目標取向,按照「四個鞏固發展和提升」的要求,注重招商選資,強化精細招商,加快推進產業升級,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形成了以優質糧油、特種水產、特色蔬果為主的農業生產體系。以建設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為目標,依託各類園區,引進一大批科技含量較高、投資強度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內外資項目,推動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等產業群。「十五」期末,三大主導產業的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6%,其中電子信息佔50%。光電、特種汽車成為新的「種子」產業。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加快提升傳統服務業,以周庄、錦溪、千燈為代表的水鄉古鎮旅遊持續升溫,開發區和陸家的現代物流業開始起步,金融保險、醫療衛生、教育培訓、中介咨詢、連鎖商業等一大批重點項目落戶崑山,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增幅不斷提高。
——「十五」是群眾生活明顯改善的五年。五年來,始終把富民工作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大力實施以「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物業」為主要內容的「三有工程」,完善社會保障,推進群眾增收致富。「十五」期間,城鄉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十五」期末,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68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450元,農村家庭純收入超過8000元的比例超過60%。全市人均儲蓄余額超3.3萬元,位居江蘇省前列。農民人均住房面積70.2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平方米,市區居民住宅成套率達100%,人均期望壽命達80歲,城鄉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十五」是城市建設框架全面拉開的五年。五年來,堅持城市現代化目標,確立片區發展觀念,大力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城市化率由期初的47%提高到期末的64%。「一城九鎮」城鎮格局初成體系,中心城區東拓西擴步伐加快,東西副中心初具雛型。啟動新一輪小城鎮建設,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建成33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市域「三縱六橫二環五高」的公路主網架,二級以上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公里,建成9個高速公路互通。全面完成區域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達到60萬噸,建成一批污水處理廠,市區污水處理率達70.8%以上。以文化、體育、衛生、社區服務等公共事業配套為重點的城市功能設施框架基本形成,以傀儡湖水源地保護、城市生態園林綠地建設為重點的生態環境框架加快形成。「十五」期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5%,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14平方米。全市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等稱號,全國生態市創建工作通過省級考核。
——「十五」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五年。五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績。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十五」期末,人均預期受教育年限達14.7年,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中教育、地方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發展,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100%、100%和97.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5.9%。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人才總量突破15萬人,列全省縣級市首位。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創牌活動,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對工業、農業的貢獻率分別提高到52%、58.5%,累計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列全省縣級市首位。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建成,新建了市疾病控制中心,擴建了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十五」期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69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430人,衛生機構床位2121張。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新建了市科技文化博覽中心、圖書館、侯北人美術館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全市各類文化場館達到16個;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全民健身計劃得到全面實施,建成市體育館。五年來,以打造「效率崑山」、「綠色崑山」、「平安崑山」、「魅力崑山」為目標,狠抓機關效率效能建設,加大社會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啟動「新崑山人」建設工作,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大力營造和完善服務環境、生態環境、法制環境和人文環境,全面優化投資經營和生活居住環境。
二、發展環境
(一)發展階段
經過「十五」的發展,崑山已經躍上新台階、站在新起點,正處於城市化加速期、新型工業化成型期、全面小康社會向基本現代化過渡期、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期。崑山經濟在經過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兩個階段後,開始向創新驅動階段過渡;從以大規模數量擴張為特徵的階段開始進入以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質量為主的又快又好發展階段,即產業層次邁向高附加值、精細化和柔性化階段,產業布局呈現集約化、專業化和網路化趨勢;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不斷延伸;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崑山發展從以經濟發展為主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轉變。
(二)機遇和條件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仍將是機遇大於挑戰。經濟全球化進入信息、資本全球化的新階段,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更加成熟,中央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全市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各級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這些都為我市「十一五」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三)挑戰和壓力
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對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爭奪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多,國內區域競爭更趨激烈。從崑山自身來看,「十一五」期間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同時也是各種矛盾凸現期,突出表現為「四大壓力」和「六個有待提高」。「四大壓力」:一是人口壓力,從2003年起,每年增加人口15萬左右,其中絕大部分為初級勞動力,到2005年末常住人口已超過105萬,給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帶來巨大壓力;二是環境壓力,目前崑山的水環境、大氣環境已經處於臨界狀態,給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三是資源壓力,農用地轉用指標越來越少,土地後備資源缺乏,水、電、氣等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給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四是社會治安壓力,影響社會治安的消極因素仍然存在,特別是人口增長過快,流動人口犯罪已經成為崑山刑事犯罪的主要方面,將給社會治安帶來巨大壓力。「六個有待提高」:一是在經濟結構中,服務業、民營經濟在GDP中佔比有待提高;二是在工業經濟中,自主知識產權的比重和企業素質有待提高;三是在收入結構中,城鄉人均居民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有待提高;四是在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關系中,社會公共產品發展和供給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在城鄉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有待提高;六是人口結構中,人才占勞動力的比重有待提高。

三、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今後五年以及更長一段時期內,崑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目標,繼續弘揚「崑山之路」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大力實施富民優先戰略、經濟國際化戰略、自主創新戰略、城市化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把崑山建設成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中等城市。
(二)戰略目標
「十一五」期間,按照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結合崑山現有基礎、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條件,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經濟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5%左右,財政收入佔GDP比重達到18%以上。到「十一五」期末,人均GDP達 1.2萬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2011年到2020年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20年,人均GDP達2萬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高收入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人本發展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5000元和13300元,人民生活在整體上邁向富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生活環境明顯改善,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達到基本現代化水平,逐步實行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的城鄉統籌。
社會發展目標:常住人口控制在160萬人左右,城市化水平達75%,大力提高人口素質,萬人大專以上人才數達1250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0%左右,萬人刑事發案率、萬人非正常死亡率、萬人上訪率的控制處於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衛生、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
可持續發展目標: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大於90%,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城市發展定位:經濟發達的現代工商城市,具有江南水鄉特色園林旅遊城市,自然、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生態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全面發展的文明城市。
產業發展定位:形成以優質、高效、生態為標志的現代城郊型農業;形成研發、製造、營銷相匹配的集約高效的先進製造業;初步形成多樣化、國際化、規模化的現代服務業。
人文發展定位: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輝、科技與人文相容、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
空間發展定位:形成城市體態合理、空間功能分區、城鄉一體發展的局面,構築「一城兩翼六片九鎮」的市域格局。
四、發展戰略
為實現「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高揚發展主題,堅持率先發展和全面協調發展,確定並實施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在堅持「外向帶動、民營趕超、服務業跨越」三大工作戰略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富民優先、經濟國際化、自主創新、城市化、可持續發展」五大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
(一)富民優先戰略
堅定不移地實施富民優先戰略,就是要將保證廣大人民能從經濟發展中切實得到實惠作為一切經濟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完成新時期富裕城鄉居民的歷史任務。
富民優先,體現在具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在今後的招商引資、城鄉建設、財政預算等具體工作安排中,始終將是否有利於提高居民收入、是否讓老百姓滿意作為首要出發點。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一是親商、富商與親民、富民的關系。切實增強為民服務觀念,堅持在「富民優先」的基礎上加強親商環境建設;二是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投資者收入的關系。立足不斷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減少貧困人群,提高富裕人群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操守;三是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的關系。初次分配體現效率,再分配體現社會公平,不斷強化財政、稅收、保障、福利等政策手段,縮小收入差距,增加普通居民收入,探索出一條建立在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經濟國際化戰略
堅定不移地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就是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堅持走經濟國際化道路的方向不動搖。
「十一五」期間,要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從被動接受國際產業分工向主動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轉變,從被動應對國際經濟波動向及時掌控國際經濟動向轉變,提高經濟一體化後的風險防範能力。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方面,全面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改善利用外資的結構,拓寬利用外資的領域,提高利用外資的效益。另一方面,全面提高運籌水平和注重對外投資,通過壯大外資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實施股權、人才和產業鏈的本土化,推進產業梯度擴展,加快優勢企業「走出去」等舉措,逐步使崑山成為整合國內國際產業分工聯結紐帶上的重要一環。
(三)自主創新戰略
堅定不移地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就是要把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實現從「崑山製造」向「崑山創造」的轉變。
要不斷提升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尤其是重視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改善技術創新的市場環境,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不斷深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按照「兩個率先」和建設城市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改革政府管理體制,創新市場運作機制,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完善市場運行體系,在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中,努力探索政府和市場為社會共同提供服務的方式和途徑。要堅持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積極創造條件,依託上海、南京、蘇州等大城市的科技力量,實現「借腦創新」,大力吸收科研成果,努力營造有利於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以及知識更新提高的良好環境。
(四)城市化戰略
堅定不移地實施城市化戰略,就是要根據市域發展格局和城市定位,構築以基礎設施為紐帶、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小城鎮和特色鎮為樞紐,農村新型社區和特色村落為基礎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市框架。
中心城區繼續科學實施老城區改造,規劃建設中央商業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崑山城市的核心。加快西部副中心和東部副中心的建設,形成結構清晰、功能完備、服務業發達、科技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堅持以城市化帶動農村,加強特色鎮旅遊開發步伐,整理自然村落,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穩步推進新型社區建設。加快各類園區等新型載體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按現代化標准完善基礎設施,建成綠色、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統,完善水、電、氣等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實施商業街、康居中心、行政副中心等功能性設施的建設,增強城市集聚和輻射力。
(五)可持續發展戰略
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目標,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綠色產業和清潔生產為重點的經濟結構,構築與生態系統相容、利於永續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
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經濟和循環經濟,合理開發、集約利用、切實保護各類資源,緩解資源短缺矛盾,提高環境承載能力。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切實降低單位產出的能耗、物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鼓勵利用清潔能源,促進能源和資源的回收循環利用,建設生態工業示範區、生態農業示範區和生態示範社區。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創新環保產業的投融資體制和經營管理體制,切實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廣泛宣傳,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養成愛護環境、珍惜自然的文明習慣。穩定低生育水平,適度控制人口流入,實現市場調節下人口流入流出的動態平衡和結構優化,推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五、發展舉措
為全面完成「十一五」時期的總目標,具體落實上述五大戰略,今後五年的工作重心和主要舉措是:
(一)優化空間布局,形成現代化城市構架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推進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生產力布局優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市域空間布局,形成科學合理、功能完備、結構清晰、環境優美、輻射力強的現化化城市架構。
1、市域總體布局
中心城區按照功能合理、風格新穎的原則,以前進路東西延伸段和長江路為主線加快建設,形成現代化城市框架。在柏廬路以東、長江路以西、滬寧鐵路以北、婁江河以南的區域規劃建設中央商業區,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崑山城區的核心。進一步加快人民路、亭林路、北門路和前進路改造建設步伐,加大老城區改造和「城中村」、「鎮中村」搬遷力度,整治婁江河等城區主要河流,形成濱河景觀。加快以夏駕河景觀工程為重點的東部副中心(開發區東部新城)建設和以新體育中心、康居工程為重點的西部副中心建設。繼續推進各功能片區和特色鎮建設,形成「中心城區+六大功能片區」的城市格局。改造和整理自然村落,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高集中居住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城市化水平達到75%。
2、產業發展布局
農業以昆南為主保留15萬畝糧油種植帶和10萬畝果蔬種植帶,以昆北為主發展15萬畝水產養殖帶;工業集中發展沿吳淞江兩岸以沿滬產業帶、吳淞江工業園為主、中心城區東南部以開發區為主、西北部以高新技術工業區、玉山民營工業園為主的區域;服務業要著力打造中央商業區、花橋國際商務城、開發區東部新城等新型載體建設。
3、生態建設布局
按照創建國家生態城市的目標,形成合理的生態功能分區。飲水水源、自然湖泊、河流濕地、基本農田、城市森林和綠地、古鎮、風景、湖泊等旅遊度假區為生態保育區;中心城區、中心鎮區和工業區為生態建設區;利用綠地、河網等自然山水特色,建設生態過渡區。
4、重大工程布局
在城市發展方面,突出抓好中心城區的規劃建設,東西兩個副中心的推進;在載體建設方面,重點建設花橋國際商務城、光電產業園、沿滬產業帶、民營科技園、吳淞江工業園區等區域;在服務業推進上,著力營造陽澄湖、澱山湖、商鞅湖和巴城「四姐妹」湖的生態休閑旅遊環境;在構築城市功能上,積極開辟飲用水第二水源規劃建設工程,積極爭取建設城際軌道交通和高鐵,規劃建設立體交通網路;在社會事業方面,按照規劃人口的需要,加大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投入。
(二)鞏固基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崑山的重大歷史任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崑山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化致富農民、城鎮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道路,形成「生產現代化、居住集中化、生活城市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加強農村規劃統籌
(1)統籌規劃。將農村和市區進行整體規劃,使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高度融合,建立和完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統籌發展機制,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加快推進農村「三集中」,集中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著力推進現代農民教育工程,開展「六清六建」等系列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集中發展新農村社區,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特殊區域,保護整合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自然村落。
(2)形成特色。不僅要主動服從全市的市域規劃,更要凸現自身特色,精心謀劃「十一五」期間的重大項目建設,一以貫之、連續建設、形成現代化特色鎮。玉山鎮抓好「大經貿園區」建設,花橋鎮全力推進「花橋國際商務城」開發,陸家鎮建設「道口經濟」,澱山湖鎮打造高品質的休閑旅遊鎮,張浦鎮認真謀劃商鞅湖的開發規劃,巴城堅持做好「一蟹三鮮」文章,做好「四姐妹」湖的開發規劃,周市鎮加強功能項目建設,主動承接城區輻射,周庄、錦溪、千燈等鎮開拓古鎮旅遊領域,提升旅遊發展水平。
(3)增強活力。積極探索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促進鄉鎮自我積累,自我發展,使全口徑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的鄉鎮達到70%以上。發展村級經濟,培育壯大稅源經濟,實施經濟薄弱村扶持計劃,到「十一五」期末,使年可支配收入超100萬元的行政村達到80%左右。研究和落實村集體在征地和資產動遷中的補償政策,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發展村級服務業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農業保險機制,提高農業抵禦風險能力。
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集中化、規模化發展,向優質、高效、生態的方向發展,形成區域優勢產業的集聚。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發展農業,在種足現有耕地面積的前提下,提高經濟作物比重和農業經濟效益,重點發展名特優、規模化、高附加值和生態化的種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品牌化經營步伐,進一步打造以陽澄湖大閘蟹品牌為代表的系列特色水產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5家蘇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經紀人代理、網上交易等方式,拓展農產品流通領域。以國家農業示範園區和丹桂園為龍頭,重點發展旅遊、觀光、休閑農業,開發建設崑山農業生態園、漁業示範休閑基地和農家樂等旅遊產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到期末,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比重達到20%。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每年引進外資不少於1億美元。加大科技推廣力度,保證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的良好運作,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到「十一五」期末,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2%,機械化率達到88%。
3、大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按照城市化的標准,以建設現代化生態農業集中區為契機,推動農民逐步向新型社區集中居住,並不斷提高和完善各項配套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建成73個符合城市化標準的新型社區。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開辟農民增收渠道,拓寬就業門路,通過政府轉移性支付,增加農民福利性收入,不斷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到「十一五」期末,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3300元,中等收入農戶佔比達65%以上。
(三)加速產業升級,全面提高製造業水平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規模性企業,通過多種形式促使企業生根,並加快培育一批省級以上的名牌產品,爭取在創世界名牌方面有所突破。使崑山逐步成為產業特色明顯、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1、產業升級
(1)大力發展以光電產業為龍頭的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引進液晶顯示器及周邊配套產業。建設龍騰光電和相關配套重點項目,把我市發展成為重要的光電產業基地。「十一五」期間,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產值實現年增長25%以上,科技貢獻率60%以上。
(2)通過產業集群和拉長產業鏈促使產業升級。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群,培育和壯大精密機械、精細化工、民生用品產業群。進一步拓展電子信息產業的領域,從外設、組裝向核心元器件、軟體、網路設備延伸,培育汽車電子、OAED等新型產業,提升IT產業的層次和水平。精密機械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精密模具、專用設備、機電一體化設備,特別是要培育發展壯大汽車零部件產業;精細化工重點發展高效低毒農葯、植保農葯、香精香料和生物制葯等;民生用品著重發展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同時,大力發展太陽能、納米材料等綠色產業。鼓勵和積極促進生產企業向研發和銷售兩頭延伸。
(3)通過加快「低水平」工業企業的轉型或轉移來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制定鼓勵引導政策。加大勞動法、環境保護法、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對於環境污染嚴重、社會綜合效益差的企業,實行強制淘汰的制度,促使其轉型或轉移。要注意政策連續性和銜接性,適當照顧這些企業的實際困難和利益,做好員工的安置分流等工作。同時加強考核和監控,在新建企業源頭上把好關。
2、企業生根
(1)通過規模化發展實現企業生根。對優勢企業通過契約式服務,促使其增資擴產,提高技術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實現年銷售收入超100億的達到10家,超50億的20家,超10億的50家,這些大型企業的銷售收入要佔全部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總和的50%以上。
(2)通過技術開發實現企業生根。鼓勵優勢企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設立技術中心和設計中心,吸引跨國公司在崑山設立研發機構,引進先進技術,不斷實現技術、產品和產業的更新。
(3)通過股票上市實現企業生根。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通過聯合兼並、資產重組等多種形式,整合資源優勢,爭取股票上市,積極探索債券等其他融資渠道。未來五年內,我市力爭實現企業上市2至3家。
(4)通過民營配套實現生根。鼓勵內資企業積極與外企配套。配套銷售額年均遞增30%以上。鼓勵外資起用本地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研發人員,實現「人才本土化」,擴大內銷,實現「市場本土化」,設立研發設計中心、采購分銷中心和金融服務網路,拉長、加粗產業鏈,實現「營運本土化」。
3、產品創牌
(1)新品開發。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品開發,

7. 崑山主要產業是什麼

崑山主要靠工廠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台資、東南亞企業多。這些企業技術含量低,現在崑山也在轉型。要引進歐美企業,搞高科技產業,例如裝備製造業、生物制葯、信息技術等。

崑山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0°48′21″~121°09′04″、北緯31°06′ 34″~31°32′36″之間,處江蘇省東南部、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倉兩市相連,南至東南與上海市嘉定、青浦兩區接壤,西與吳江區、相城區、蘇州工業園區交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3千米,南北48千米,總面積927.7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佔23.1%。

崑山處於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內河網密布,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略呈傾斜,自然坡度較小。地面高程多在2.8~3.7米之間(基準面:吳淞零點),部分高地達5~6米,平均為3.4米。北部為低窪圩區,中部為半高田地區,南部為瀕湖高田地區。

崑山有許多良渚文化時期的墓葬區,大量玉器、石器、陶器和人體骨架等珍貴文物。這些考古發現對於考察良渚文化社會風貌和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墓葬區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土丘,是5000年前的先民人工堆築而成的,用以埋葬氏族首領、貴族和平民,也用作祭壇。

無論是堆築年代、形態和用途,它們都與古埃及王國修築在尼羅河畔的金字塔——法老陵墓有著相似之處。

8. 崑山和合肥的經濟發展勢頭哪個更好

合肥作為安徽的省會,近幾年發展很不錯。我在崑山很多年了,崑山的發展很迅速,它東臨上海西靠蘇州,占據很重要的地理優勢。外資企業越來越多,是年輕人創業的好地方。

閱讀全文

與崑山經濟發展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