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20-11-24 22:48:21

㈠ 農村宅基地新政策是怎麼規定的

一、完善土地徵收制度,縮小土地徵收范圍,探索制定徵收目錄,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圍,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

政策解讀: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可是現實中,某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為名徵用農民集體土地,卻將土地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建設等。

而在對農民補償方面,國家規定土地補償費和土地安置補助費加起來,不超過土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30倍。如果按照農業種糧的用途進行補償,按一畝平均毛收入1000元來算,每畝30倍才3萬元,可被徵收後建成樓房,一平米就要賣5000元!

二、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明確入市范圍途徑。

政策解讀: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靠「賣地」,可是土地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有一些城市在擴張過程中需要並入一些周邊的農村,這就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需求之一。

把類似於村辦企業、工廠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立入市制度,並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農民可以利用出讓、租賃、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保值和增值!

三、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進城落戶農民自願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改革宅基地審批制度。

政策解讀:

試點宅基地改革,基本原則是一戶一宅,未來針對歷史原因形成的一戶多宅或宅基地閑置,國家可能採取的措施會「很簡單很暴力」——征稅!超過標准、面積過大的宅基地也要征稅!對人均耕地少,二、三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原則上或不再進行單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而是通過集中建設農村公寓、農民住宅小區落實一戶一宅。而對於那些在城鎮落戶的農民,他們村裡的宅基地可以在「自願」的前提下,有償退出,由村集體出資購買。

河南省已經出台政策,要求各地市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資金庫,對自願退出宅基地且不再申請新宅基地的農民,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

(1)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一、申請條件

1、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2、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3、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二、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1、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2、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3、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

由於各省的規定有些出入,具體還要到當地的土地部門進行咨詢後才能確定,總的程序和步驟就是上面所述,如有其他問題,請補充提問。

使用程序

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須要完成以下程序:

一、申請

申請人持申請材料向當地村委會提出書面用地申請。村委會應當在每一個季度集中申請材料,依法召開村委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議,並張榜公布,在張榜公布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本村村民未提出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上報給鄉鎮國土資源所初審。

二、現場勘查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國土資源所進行現場勘查和群眾調查,審查建房用地和建設申請條件,並製作勘查筆錄和審查意見書。

三、填申請表

國土資源所初審合格後發放《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

四、村委會審查

村委會對申請人提交的《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進行審查並簽署意見,證明申請人的原住宅用地情況和家庭成員現居住情況,由負責人簽字,同時加蓋村民委員會公章,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五、審核上報

鄉(鎮)人民政府在收到村委會上報的住宅建設用地申請材料後完成審核並現場確定規劃用地范圍,並報縣國土資源局初審。縣國土資源局對符合審批條件的上報縣人民政府。

六、審批

縣人民政府批准用地的,由縣國土資源局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

七、放樣

由國土資源所牽頭協同鄉鎮政府人員根據《建設用地批准書》和《村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到實地放樣,劃定范圍,填寫《放樣記錄卡》,放樣參加人應當在《放樣記錄卡》上簽字。放樣後,用地申請人方能動工建設。

八、驗收發證

新建、改建、擴建農村村民住宅,應當自房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法申請辦理土地初始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手續和房屋產權登記手續,領取土地使用權證書和房屋所有權證書。

㈡ 論文怎麼寫 關於經濟發展現狀的

淺談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
摘 要: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世界經濟的發展對能源需求量的持續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的環境和生態問題將進一步加劇。而且我國能源緊張、人均資源佔有量低、環境污染嚴重也使我國面臨著較大的國際轉移排放壓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有利於現代能源服務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和加強能源安全。
關鍵詞:低碳經濟;現狀政策選擇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低碳經濟的提法最早源於英國在2003年發布的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認識,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從技術角度認識,低碳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各種低碳技術,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著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綜上所述,廣義的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標志的綠色生態經濟模式。目標是控制碳排放,維持生物圈碳平衡;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可以說,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價值觀念、國家權益、生產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制定低碳經濟政策,積極推動低碳綠色增長。尤其是為了應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一些國家更是把開發新能源、發展低碳產業作為重振經濟的重要動力。
德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是發展生態工業。德國的生態工業政策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嚴格執行環保政策;制定各行業能源有效利用戰略;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圍;可持續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車業改革創新措施以及實行環保教育、資格認證等方面的措施。為了實現從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軌,德國除了注重加強與歐盟工業政策的協調和國際合作之外,還計劃增加政府對環保技術創新的投資,並通過各種政策措施,鼓勵私人投資。德國政府希望通過籌集公共和私人資金,建立環保和創新基金,以此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法國的低碳經濟政策重點是發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國環境部公布了一攬子旨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這一計劃有50項措施,涵蓋了生物能源、風能、地熱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等多個領域。除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國政府還投資4億歐元,用於研發清潔能源汽車和「低碳汽車」。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國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國低碳經濟的一個重點。
美國選擇以開發新能源、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後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美國政府低碳經濟政策可以進一步分為節能增效、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新能源的開發是核心。2009年2月15 日,美國出台了《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投資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該法案將發展新能源列為重要內容,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在節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車節能。此外,為應對氣候變暖,美國力求通過一系列節能環保措施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
在低碳經濟的實踐上,英國作為低碳經濟的先行國,在2006年通過了全球第一個有關低碳經濟的法案一《氣候變化法草案》,制定了到2020年減少碳排放30% ,到2050年減少碳排放60%的目標。日本、丹麥和挪威等國的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也取得了迅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果。國內對低碳經濟的實踐則主要集中於碳交易和創建低碳城市。(1)碳交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總額達280億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達到了13億噸。目前全球有四個交易所專門從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歐盟的EU ETS、澳大利亞的New South Wales、美國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國的UK Errs等。此外,還有很多知名金融機構活躍在這些市場上,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和UBS等。美國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北美唯一自願性參與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並對減排量承擔法律約束力的組織和市場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時開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的市場。在中國,2006年興業銀行基於品牌和市場價值與IFC合作簽署了《能源效率融資項目(CHUEE)合作協議》(即《損失分擔協議》),成為國內首家推出「能效貸款」產品的商業銀行。根據該協議,IFC向興業銀行提供2億元人民幣的本金損失分擔,以支持最高可達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組合,興業銀行則以IFC認定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為基礎發放貸款,IFC則為貸款項目提供相關的技術援助和業績激勵,而中國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則分別推出了「掛鉤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的理財產品。
(2)低碳城市的創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潔技術、綠色規劃、綠色建築和綠色消費等一系列要素構成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2008年,國家發改委與聯合國自然基金會開始「低碳城市發展」的全面推廣,上海和保定成為首批試點城市,由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科技部、環保總局、商務部等專家組成的項目技術顧問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續能源生產的「電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貢獻。廣東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請專家研究低碳經濟,欲申報國家低碳經濟區。

四、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選擇
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然而,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階段,發展經濟、減少貧困和滿足就業等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大任務,向低碳經濟轉型還面臨著許多現實條件的制約。為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適時適度地創新公共政策,根據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的新要求,創立一種具有積極價值的、適宜的政策安排。
(一)、調整產業結構,限制高碳產業的市場准入,倡導產業低碳化
產業結構對碳排放會產生較大影響,同等規模或總量的經濟,如果技術水平相同而產業結構不同,則會導致碳排放量相差較大。以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則是能源大戶,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時期,第二產業在一定的時期內還會顯示強勁的勢頭,這也是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根據國情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倡導產業低碳化,這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增大陸海碳匯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 .相當於減少了CO2 排放,是良好的碳匯。據研究,我國人工造林的固碳率為1.4噸碳/(公頃?年),相當於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噸CO2 。2005年.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為促進全球碳匯建設和溫室氣體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國家《林業發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 按照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km (合96000萬hm )計算,相當於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每年可新增碳匯430.1萬噸,相當於減排1578.4萬噸CO22005.2020年間累計新增加碳匯5.2億噸,相當於累計減排18.9億噸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匯之一有研究表明,過去200年中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和製造水泥過程中釋放的CO2 .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國在東海進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東海是CO2 的匯。因此,通過加大力度開展研究,盡早比較准確地確定我國鄰近海域的碳匯結構和強度.有望進一步增大我國的碳匯規模。
(三)、創新文化政策,倡導生態文化
生態文明是黨在經濟和社會轉型的緊要關頭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創新,並提出了文化「軟實力」 的概念。文化是基礎國民教育,它奠定國民的品味教養;文化是生活,它決定我們所見、所感、所思的整體環境的真善美或假惡丑;文化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全民普遍共識的、綠色的生態文化的構建。生態文化作為正在崛起的新興文化,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體系,是人們最優化的解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所反映出來的思想觀念的總和,體現在人類為解決所面臨的種種生態問題環境問題,與自然和諧相處,求得人類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的種種措施和手段上。創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為核心的生態文化,在生活中堅決抵制鋪張浪費的奢侈文化,生態的觀念深入人心。
五、結束語
目前,我國正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進行創新型國家建設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這與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基本上是一致的。從經濟的角度講,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與其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化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依賴的是原始生產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工業化中級階段,經濟發展以投資和科技進步為主要帶動力量;工業化高級階段則以信息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中國的經濟轉型摒棄了傳統的「高投入、高污染、低產出」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低投入、低污染、高產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創新使我們主動融入到低碳經濟的實踐和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獲得更多的可持續發展的資金和技術,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馮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錠明.關於推行低碳經濟促進科學發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04—21.
夏墊堡.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J].環境保護,2008 (7A):33—35.
陳曉春,張喜輝.淺談低碳經濟下的消費引導[J].消費經濟,2009 (4): 71—74.
鄒驥等,低碳道路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機制,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陳曉春,譚娟,陳文婕.論低碳消費方式[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04—21.

㈢ 現在農村土地如何分配

沒有結婚村裡只能按一個人戶口分田地。老婆孩子能不能分到田地,要看你的妻子的戶口歸屬地,要是和你戶口同一屬地,就有權分到地。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

1、第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2、第十五條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

3、第四十八條 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4、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後,再簽訂承包合同。

5、你肯定能分到地,至於能分多少地,那要看你們村裡有多少地,原則上應當是村集體所有成員平分。

(3)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農村土地分配依據原則:

(1)依法依規、規范操作。要尊重民意,又要符合政策,做到不違規、不漏項、不損害農民利益、不留後遺症。

(2)按戶確權、保持承包權穩定。從實際出發,按戶確權。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可以確權確股不確地,也可以確權確地。對因當年聯產承包出現產量高的土地以少頂多、產量低的土地以多頂少而造成實際耕種面積與賬證面積不符的,經承包戶認可後,可按實際耕種面積登記賬證。

(3)試點先行、有序推進。採取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的辦法,試點選擇由各地自行確定。可以在已流轉或正准備流轉的土地先行著手,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土地進行試點,對承包關系比較清晰,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可率先加快推進。

(4)分類指導、民主協商。根據平原、丘陵、山區及民風民情等特點,分類實施,不搞統一模式,不搞一刀切。重大事項均應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討論決定。在積極引導、民主協商的基礎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組內村民大會並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

(5)統一部署、分工負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由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部署,各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圍繞「四個中心」,即確權主體以農民為中心,登記頒證以村組為中心,改革責任以縣鄉為中心,監督指導以省市為中心」,上下協調,橫向配合,共同組織實施,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㈣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變化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
表現: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1這種優勢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分布上的優勢。2這種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內容

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的地位

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體現

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意義:

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保障國家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發展戰略性產業、提供公共服務,具有關鍵作用。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意義: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增強控制力、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地位: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注意:不能說成「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組成:

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

作用:

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原因: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踐證明,它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㈤ 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領取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領取養老金是沒有區別的。

但是養老金在計發上有區別,但是不關戶口的關系,是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系。

具體原因有以下四點:

1、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

2、養老制度與薪資結構的不匹配導致人們對退休雙軌制深惡痛絕。

3、企業年金制度的自願實施將造成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異持續擴大。

4、老金調整機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5)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養老金的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

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

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㈥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的經濟政策發生了哪兩次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對蘇聯(蘇俄)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產生

二三十年代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總的特點是道路曲折。先後出現過兩次重大轉折。第一次發生在列寧時期,即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為新經濟政策;第二次發生在斯大林時期,即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兩次轉折的結果和影響是不同的。1.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看,戰時共產主義採取了純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冒進做法,帶有超前性;而新經濟政策是在保證公有制為主的條件下允許私人經濟存在,發展國家調節下的商品貨幣關系,帶有漸進性。從經濟政策具體內容和體現的特點看,戰時共產主義實行的余糧收集制、實物配給制、強制勞動等帶有明顯的戰時色彩,大中小工業全部國有化、取消商貿當屬權宜之計;而新經濟政策實行固定糧食稅、控制國有大企業,發展商貿,按勞分配,發展計劃中的市場關系,逐步地、慎重地進行經濟改造,是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全面調整和全面改革。從經濟政策體現的方法論來看,戰時共產主義採取了純軍事、行政的手段向社會主義過渡;而新經濟政策則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利用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強工農聯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故新經濟政策只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式和方法,並沒有改變工人國家的實質,也沒有放棄社會主義的目標。? 2.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集體化政策。? 新經濟政策符合當時蘇聯多層次的生產力性質和水平,有利於調動當時蘇聯工農、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國內和國外各種力量的生產積極性,加快經濟恢復和發展,也有利於政權的鞏固。1927年底聯共(布)十五大通過了農業集體化方針。和新經濟政策相比,從所有制形式上看,農業集體化要求全盤公有制,並出現了冒進勢頭;從手段和內容看,國家利用行政手段強迫農民大規模加入集體農庄,排斥商品、貨幣和市場關系,急於求成,急於求純;從實施的結果來看,構成蘇聯模式基本內容,意味著新經濟政策逐漸被取消,也表明國家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農民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3.新經濟政策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政策。? 新中國在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前提下,採取有效措施著手恢復與發展國民經濟。和蘇俄新經濟政策相比,在農業方面,二者都主張發展農民個體私有制經濟,但新中國側重於逐步引導農民互助合作,建立和發展集體經濟,人民公社化運動後更是走向單一的公有制形式。在工業方面,二者都主張大工業國有化,但新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合理調整和利用,允許私人資本主義發展,從1953年 開始也採取國家資本主義這種基本形式和平改造私人資本主義。列寧說:「把國家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也就是說無產階級專政下的資本主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加以限制、監督和利用的資本主義。到1956年底,我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國家資本主義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新經濟政策與美國羅斯福新政。? 它們都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史上經濟建設和發展成功的模式。和蘇俄新經濟政策相比,羅斯福新政更側重於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採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突出市場經濟中的計劃經濟,也就是說在保證私有制經濟的前提下,強調運用計劃經濟,發展資本主義。? 啟示:發展經濟要從國情出發,要實事求是,要吸取蘇俄戰時共產主義、蘇聯農業集體化和新中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超越生產力做法的教訓;發展經濟要顧及「三農」問題,農業是工業和國民經濟的基礎,要正確處理農民與國家「予」與「取」的關系,利用工業反哺農業,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資料: http://www.zxkt.com/Gaozhong/2007/3846.html

㈦ 什麼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形式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經濟: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內容: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主體地位的表現: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非公有制經濟
①內容: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②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態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4、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公有制經濟:生產資料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集體經濟: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富裕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對發揮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積極作用。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