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在當今經濟和科技領域的發展可以從歷史中得到哪些啟示
縱觀新中國經濟史發展歷史,得到的啟示如下:封建勢力的包圍打擊下,在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只有這種由多種經濟成分構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壓迫,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歷史表明。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和封建勢力、統一的新中國,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以後過渡到社會主義開辟道路的新的經濟形式、自由。封建地主經濟佔有農村絕大部分土地,處於十分緩慢的狀況,並以發展生產力為主、統一為前提,在中國人民進行爭取獨立、封建地主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控制了中國財政經濟命脈,是阻礙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民國時期曾得到發展,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壓制,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在民國時期的中國、自由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難以得到正常、自由。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後性,這就保證了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必將是社會主義、統一的革命斗爭中。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農村經濟萎縮,對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民主、打擊,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排斥、自由,必須以國家的獨立,因此,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建立符合中國歷史的發展,阻礙了中國近代經濟的順利發展,阻礙了中國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科技領域發展如何
如今,中國的發展速度就像是雨後春筍一樣,速度非常快,我們都能明顯的感覺到中國這幾年高樓逐漸建造起來,並且道路也愈發變得寬闊,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做得越來越到位,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也相比過去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人們都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國家,而外國人看待中國卻是另外一種態度了。曾經就有一位美國的專家預言表示:若是就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中國想要超越美國,最少還需要100年的時間,對此,大家了解多少呢?
就算是我們國家的工程師很厲害,可以建造出各種各樣的高樓大廈,或許別的國家做不到,因為這一點是我們的強項。但是相比軟體設計師的話,中國跟美國差得真的很大,畢竟我們比較偏向於理論知識,而西方國家注重於動手操作、創造,所以造成的現象就不一樣了。不過話說回來,自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後,我國人才就不斷在涌現,或許用不了多久科技方面也會位居全國前列。
雖然美國專家預言最少要100年,但是我認為還是有點誇張了,如今我們各方面都在努力發展,這方面的不足也會彌補起來,我們會用最短的時間突破自己,創造奇跡。相信大家看到這里也都明白了,即使我們國家的基建方面以及製造方面很強,但是在核心以及創新這一點,還是比較欠缺的。
3. 中國建國以來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偉大成就
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4. 如何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科技經濟等領域的差距
1、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加強對教育和科技領域的投入,加強教育設版施和科研設施的建設。2、不權斷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化,關鍵是促進教育的公平,縮小基礎教育的城鄉差異、區域差異、校際差異。3、逐步普及高中階段義務教育,東部發達地區到2025年之前普及高質量的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4、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強高校自主辦學的力度,讓真正的教育家辦高校,加強高校的管理,加強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繼續調整優化專業設置。5、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科研領域的綜合化,鼓勵自主創新,改進選人用人機制,在學術圈要樹立講真理講科學的民主的氛圍,反對任人唯親搞學術圈子。6、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優化機制,破除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障礙。7、努力培養我們自己的科研人才隊伍,不僅要引進優秀人才,更要發現培育人才,讓人才有施展自己抱負的空間。
5. 中國科技經濟的發展
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復興之路。 0年來,中國科技發展條件不斷改善,首先在科技人力資源方面,我們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走入了高等院校、各種職業學校,為我們國家提供了源源不斷地科技人力資源。到2007年底,我們能夠為科技發展提供的人力資源已經達到了4200萬人,科技的投入持續大幅增長。2008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的經費支出達到了457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超過了1.5%,形成了包括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文獻、科技數據在內的比較完備的科技基礎條件和學科布局。 60多年以來,中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技術創新成果。從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瞄準著世界科學前沿,相繼在多復變函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瑪負超子、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後,又在高溫超導、納米科技、量子通訊、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領域的創新成果,超級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等許多重大關鍵產業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 超級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它的大面積推廣,不光為中國人民,也為全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據統計,僅超級雜交水稻增產的糧食就可以每年多養活6000多萬人。 60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實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為維護世界和平、探索太空做出貢獻的國家之一。基礎工業,製造業、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顯著提高,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新的動力。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已佔我們國家的工業增加值的9.8%,占出口的比例接近20%。 科學技術在推動節能減排,服務北京奧運,支撐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重大的工程和重大活動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服務於「三農」,抗擊SARS,防控禽流感、戰勝雨雪冰凍災害以及去年驚天動地的汶川抗震救災當中,科技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60年來,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致力於關鍵技術突破的攻關計劃,致力於農村科學技術發展的「星火」計劃,致力於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的「863」計劃,致力於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火炬」計劃,和致力於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的「973」計劃。這些計劃相繼得到實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以科學技術進步法為標志的科技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建立和完善了科技獎勵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出台了一大批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逐步增強
6. 中國建國後在科技,文化,經濟,等方面的飛速發展資料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海軍都是中國人民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為適應新時期作戰需要,兩支現代化的軍種迅速建立起來,並成長為共和國鋼鐵長城的有力基石,奠定了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國防系統。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就已經開始籌備建立海軍和空軍。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新政協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說,我們不僅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陸軍,而且要建立空軍和海軍。
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現已宣布成立,這一天被定為人民空軍成立日。空軍的首任司令員是劉亞樓,政治委員是肖華。初創時期的空軍盡管部隊不多,力量弱小,卻仍然提負起了祖國的防空任務,並且在1950年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戰火中得到了鍛煉和發展。1957年空軍與防空軍合並後,空軍逐步發展成為包括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等組成的軍種。
1950年中央軍委下達建立海軍的命令,4月14日海軍領導機構正式成立,肖勁光擔任首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隨後陸續成立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和北海艦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近海作戰能力,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多兵種海軍。1985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編隊對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等南亞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這是中國首次派出軍艦出訪外國。1997年2月至5月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又對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進行了訪問,這次航行歷時98天,跨越東西、南北半球,行程2.4萬海里,規模空前,擴大了人民海軍在國際上的影響
7.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在科技經濟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請舉例你最熟知的三項成就
1、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中國日益自信,大國心態和風范亦得到塑造和錘煉。北京奧運會圓了中國的百年夢想,使中國更加自信,更加開放,更加進步。北京奧運會後的中國,更加致力於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致力於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豐碑,同時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了中國科技水平的整體躍升;切合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能使我們的努力能夠成功;不等條件,創造條件,立足自己,自主創新,一定能開辟高科技的新天地。
3、「墨子號」發射成功
」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動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8. 科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和標志,科技創新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可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可以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
9. 新中國成立後,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能列舉四項嗎
一、「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二、成功引爆原子彈、氫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半年之後,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這兩個發展階段的任務。
三、「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四、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