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廣東的經濟那麼發達啊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廣州也不例外。廣州的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個人因為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地理因素,另外一個就是政策因素了。
廣州的飛速發展肯定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環境、天氣、人文因素等,都是很重要的。
B. 廣東省有哪幾個經濟特區
廣東省有3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香港、澳門也是經濟特區,但不屬於廣東管轄。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2018年1月6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珠海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珠海於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設立經濟特區。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國七大經濟特區中,最早成立經濟特區的4個城市之一,全國著名僑鄉,華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區政治、經濟的中心,為粵東和閩西南出海的門戶。
(2)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14日上午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C. 廣東經濟發展的最根本特點和優勢是
根本特點:國際化
優勢:是沿海對外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都很密集
D. 廣東模式的深圳模式&廣東模式
是30年前小平同志首創的改革開放的直接成果,是「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真實反映。自從建立了特區,短短20多年時間里,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其高速發展的記錄估計至今沒有被任何一個城市打破。之後雖然陸續出現了「浦東模式」、「溫州模式」等,可基本上都和「深圳模式」一脈相承,或者說,換湯不換葯。這種模式的特點:講究效率,相對開放的市場,比較自由的經濟,加上政治上有限度的思想解放。
應該說,「深圳模式」雖然沒有推廣到全國,但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基本上都是循著這個思路與方向在實施。深圳、上海與溫州只不過走在全國的前面。然而,「深圳模式」發展到今天,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貧富差距加大,貪污腐敗盛行,民眾的不滿日增,近幾年經歷了「民工荒」、買不起房到富士康跳樓事件,「深圳模式」漸漸失去了光環,「不缺錢」的「深圳模式」缺少了點什麼,是公平正義,道德水平,還是文化與精神? 「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還是「硬道理」嗎?經濟高速發展了這么多年,蛋糕也做大了,社會卻越來越不公,民眾的幸福感卻並沒有增加,部分底層民眾的生活甚至不升反降。
無論是「深圳模式」還是「浦東模式」,都只不過是一種經濟發展措施,一種提高效率、快速圈錢與積累財富的方法與手段,在政治與思想、精神層面,根本稱不上一種「模式」。正因如此,當迅速崛起的「重慶模式」不但以其發展民生的經濟措施,而且以其「唱紅打黑」的政治思想模式挑戰「深圳模式」的時候,沒有一個像樣的學者說得清「深圳模式」是個神馬東西,更不用說奮起辯護了…… 2011年1月2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在《南方日報》刊登題為《新「廣東模式」向縱深化延伸》的文章。文章認為,,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很多根本性的矛盾單靠經濟領域的改革已經無法完成,改革的基本停滯帶來的是經濟發展的活力不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改革束縛經濟發展的僵硬的體制機制,這個體制機制必須而且已經開始從以經濟改革為主轉化為以政府改革為主。廣東已經推動了深圳、珠海、順德的大部制改革試點,成效很好。下一步,廣東將繼續在全省進一步推廣改革試點經驗,並利用深圳、珠海、汕頭特區的政策優勢率先在政治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駕護航。
E. 為什麼廣東的經濟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廣東一直都是東南部諸省中的龍頭經濟強省,不過為什麼他們能夠一直保持高效的發展速度。自1989年據國內GDP首位之後,便能夠持續蟬聯29年全國第一的水準?當然如果沒有意外的化,廣東未來的GDP水準將會繼續持續保持在龍頭的位置。同樣是身處東部、同樣是靠海,為什麼廣東省能夠成為第一位,他們經濟強大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也正是因為香港澳門的加入,使得他們能夠獲得巨大的發展契機。雖然沒有擁有長江口的宏觀經濟效益,但是他們的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同樣非常喜人。不過雖然仍舊是中國最為重要的高新技術和實業省份,但是廣東省本身也正在不斷的想辦法加強經濟發展,拉大自己的經濟優勢。未來經濟發展喜人的他們,將會在未來又怎樣的發展趨勢?
F. 廣東省發展經濟 優勢
1.位置優勢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方便對外貿易
2.地形優勢主要是丘回陵及河口三角洲
3.氣候優勢亞熱答帶季風氣候有豐富的水熱條件
4.水文優勢珠江下游水源豐富
5.人口優勢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6.農業優勢農業基礎好農產品豐富
7.交通優勢臨河面海航運方便,交通發達,高速公路已成網咯
8.其他優勢 國家政策的支持 人民的努力
好了 好辛苦 啊
就給0分嗎?
G. 廣東省所屬的八大經濟區具有什麼經濟特點
廣東省所屬的八大經濟區具有什麼經濟特點?
H. 廣東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有什麼優勢
廣東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版側分別與香港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
另外,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有許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雞嶺等;
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8)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廣東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毫米。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趨勢。
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於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和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於2200毫米;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年平均降水量小於1400毫米。
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佔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
I. 廣東省各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情況較好。其中珠三角區域包括:包棚圓察括廣東省內的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東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門市、惠腔察州市鏈茄、肇慶市九大行政區劃市。
另一方面,廣東省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主要包括:韶關、河源、梅州、清遠、肇慶、雲浮、汕頭、汕尾、揭陽、潮州、陽江、湛江和茂名13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