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對農家樂影響

經濟發展對農家樂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23 17:06:05

㈠ 「農家樂」對農村的建設有何意義 我不懂啊

農 家樂 旅遊已成為人抄們感受自然襲野趣、體驗農村生活、進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受城裡人的青睞。發展 「 農家樂 」 旅遊不只豐富了旅遊活動內容,擴大了旅遊容量;而且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因地制宜發展 「 農家樂 」 以旅助農,將對解決 " 三農 " 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㈡ 農家樂的興起,對寶雞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優勢:1、促進寶雞旅遊業、餐飲業、服務業的發展;2、整合寶雞旅遊資源;發揚寶雞的民俗文化,塑造炎帝故里、華人老家、周秦發祥地的形象;4、提升寶雞文明城市的程度,建設宜居宜商大環境;5、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和諧。
劣勢:1、寶雞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倉促建設農家樂,使之建設規模達不到要求,粗製濫造;2、寶雞現在的流動人口不到位,導致客源相對疏散,無法做到集客量的滿足;3、寶雞人自己的消費觀念沒跟上,只是一些大的國有企業職工是潛在的客戶,沒有新客源;4、沒有相應的政府、行業標准,農家樂的形式千奇百怪,大多是農民經營,管理無依據,雜亂無章;5、寶雞有很深厚的文化積淀,但是農家樂沒有發揮文化主打的作用,簡單而粗獷。
機會:寶雞現在處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范圍,進入祖國西北腹地的咽喉,國家投資及戰略的關注,勢必為寶雞帶來更多的流動人口和投資商,農家樂就是最直接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文化宣傳陣地!
風險:1、沒有行業標准或者不出台行業標准,雨後春筍般的開設農家樂就是蠻干;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監管不夠,非法經營、非法建築等會導致農家樂直接影響寶雞的形象;3、沒有有效的監管,很大程度上會傷害農民的利益,破壞農村脆弱的生態環境。
以上是我的個人之間,相互交流!祝福寶雞早日成為關天經濟帶上的一棵明珠,我愛寶雞!

㈢ 曾經火爆的農家樂,為何如今面臨大范圍倒閉

相信大多數人對於農家樂這個經濟模式都不陌生,作為在之前比較火爆的一種休閑方式,農家樂在前幾年可謂是大火了一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模式也隨之垮台,大量的農家樂紛紛倒閉,這不僅意味著這個行業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也意味著人們的消費方向已經慢慢轉變。不少人對農家樂的大范圍倒閉原因十分好奇,但其實這是必然的,農家樂作為農村生活的體驗館,主要就是利用了客戶的新鮮感,一旦這種新鮮感大規模的退去,農家樂的經濟自然就會隨之蕭條。

綜上所述,如今農家樂之所以大范圍倒閉,是因為其本身的性質導致回頭客極少,一旦消費者新鮮感退去,就不會再選擇二次消費,除此之外低利潤也是農家樂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

㈣ 農家樂興起的原因和發展前景 、

農家樂
網路名片
農家樂是新興的旅遊休閑形式,是農民向城市現代人提供的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鬆、愉悅精神的休閑旅遊方式。一般來說,農家樂的業主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加工,滿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較低,因此消費就不高。而且農家樂周圍一般都是美麗的自然或田園風光,可以滿足舒緩現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輕人的歡迎。

農家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家樂旅遊也慢慢的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感受自然體驗田園生活,娛樂休閑的主要方式了。但我國各地方都在大力發展農家樂,當然其中也存在有一定的問題。如定位不準、特色不明、「臉孔相似」,吸引力還不夠強。
[1]深一個被360°包圍的綠色空間,農庄內有重達200斤的天下第一芋頭王,天然的枇杷林可同時容納1000人燒烤、遊玩項目多、農庄面積大堪稱天下第一農庄。園內湖水點綴、草林蔥綠,一派江南水鄉風情。登觀景台,一覽農庄美景,山巒起伏,雲霧飄渺,返璞歸真,遠離都市的嘈雜,融入大自然懷抱,生態農庄是你在喧鬧的城市中放鬆休閑的一片靜土。
編輯本段起源

[2]
「農家樂」旅遊的雛形來自於國內外的鄉村旅遊,並將國內特有的鄉村景觀、民風民俗等融為一體,因而具有鮮明的鄉土烙印。同時,它也是人們旅遊需求多樣化、閑暇時間不斷增多、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劇的必然產物,是旅遊產品從觀光層次向較高的度假休閑層次轉化的典型例子。

鄉村旅遊在國外已有30多年的歷史,開展得比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歐美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旅遊大國西班牙把鄉村的城堡進行一定的裝修改造成為飯店,用以留宿過往客人,這種飯店稱為「帕萊多國營客棧」;同時,把大農場、庄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遊、騎馬、滑翔、登山、漂流、參加農事活動等項目,從而開創了世界鄉村旅遊的先河。以後,鄉村旅遊在美國、法國、波蘭、日本等國家得到倡導和大發展。1996年,美國農村客棧總收入為40億美元。1997年,美國有1800萬人前往鄉村、農場度假,僅在美國東部便有1500個觀光農場,在西部還有為數眾多的專門用於旅遊的牧場。法國有1.6萬多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推出農庄旅遊,全國33%的遊人選擇了鄉村度假,鄉村旅遊每年接待遊客200萬,能給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入,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在歐美國家,鄉村旅遊已具有相當規模,並已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遊扶貧政策指導下應運而生,但由於起步較晚,尚處於初期階段。我國各地的鄉村旅遊開發均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其中國內遊客參加率和重遊率最高的鄉村旅遊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遊;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採摘旅遊;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遊。

農家樂
由此可見,農家樂旅遊是鄉村旅遊的一種形式,它是傳統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旅遊項目。
我國農家樂最初發源於四川成都,具體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縣、溫江等說。後來發展到整個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國。真正以「農家樂」命名的鄉村旅遊始於1987年在休閑之都——成都郊區龍泉驛書房村舉辦的桃花節。這次桃花節把農事活動、鄉村田園風光、鄉土民俗文化、鄉村民居和聚落文化與現代旅遊度假、休閑娛樂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旅遊形式。[1]
編輯本段發展

農家樂
農家樂的發展,對促進農村旅遊、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區域經濟、加快農業市場化進程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有些地方依託本地農業資源,分片開發出「農家樂」品種系列,像湖南南嶽衡山、昆明的團結鄉等地的農家樂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農家樂發展起來後,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收入,還有產品信息、項目信息和市場信息,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農家樂成為農民了解市場的「窗口」,成為城市與鄉村互動的橋梁。各地遊客為農村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使農民及時了解到市場信息,生產經營與市場需求相接軌。開辦農家樂的農民經常到旅客中間調查市場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有的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則做起農產品深加工的生意。
當今中國的農家樂模式主要出現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為主,農家樂最吸引旅遊客的地方是:消費合理,價格實惠。
編輯本段分類
1.農家園林型。以郫縣友愛鄉農科村、溫江縣萬春鎮等西部川西壩子農家民俗旅遊為代表。這里位於

農家樂
「國家生態示範區」內,是享譽全國的花卉、盆景、苗木、樁頭生產基地,「農家樂」發端於此。它薈萃著川西平原農家休閑旅遊的主要特色,展現著「農家樂」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觀賞型。以龍泉驛的書房村、工農村、桃花溝、蘋果村等東郊丘陵的農家果園游樂為代表。龍泉山果品遠銷全國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龍泉驛區的經濟支柱。但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以春觀桃(梨)花、夏嘗鮮果的花果觀光旅遊,使其旅遊收入已經大大超過果品收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都市新農村建設"五朵金花"之一,國家4A風景區的幸福梅林。賣果不如賣花,讓人先飽眼福,後飽口福,它反映了人們消費觀念的嬗變。龍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後又著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觀光農業,開啟了宜林山區發家致富的新思路。

葡萄園

3.景區旅舍型。以遠郊區都江堰的青城後山、蒲江縣的朝陽湖、彭州市的銀廠溝、大邑縣的西嶺雪山等自然風景區為代表。低檔次農家旅舍價格低廉,遊客感覺彷彿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風景區,花費居家度日的錢,享受景區的自然環境,景區「農家樂」因而受到中低收入遊客的歡迎。
4.花園客棧型。以新都縣農場改建的泥巴沱風景區、邛崍市前進農場改建的東岳漁庄、南昌縣海灣農庄等為代表。把農業生產組織轉變成為旅遊企業,把農業用地通過綠化美化,使之成為園林式建築,以功能齊全的配套設施和客棧式的管理,使之成為在檔次上高於「農家樂」低於度假村的一種休閑娛樂場所。向現代化譜寫上光彩的一筆。

美食購物型
以蘇州陽澄湖蓮花島旅遊風景區,利用陽澄湖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聞名海內外的陽澄湖大閘蟹為特產座上賓。把漁業生產轉化為旅遊模式,和美食模式。使之不同於一般的農家樂。[1]
編輯本段問題
1.食品安全問題突出。

農家樂
不少旅遊者比較樂於成群結隊或結伴在旅遊中選擇「吃農家飯、品農家茶」。一些旅遊者甚至現場購買「農家樂」里還在飼養的豬、羊、狗、雞、鴨等畜禽,要求現場宰殺後烹飪。這種做法實際上隱藏著不少問題,現場宰殺的畜禽幾乎是沒有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疫,其中暗藏的疾病遊客和經營者是無法分辨出來的。而「農家樂」中的廚房、碗筷也缺乏正規的消毒措施,沒有衛生防疫部門的監管;很難達到與城鎮餐館相提並論的消費要求和衛生標准。有的經營點甚至還出售明令禁止銷售的保護野生動物,如野豬、蛇類、青蛙等動物。
2.景區安全令人擔憂。
由於大部分的「農家樂」點規模少、基礎設施落後,大部分鄉村遊客旅遊歸來後,都在抱怨景區停車難,停車場缺乏安全保衛人員和措施。「農家樂」不少景區是村集體或私營業主自行開發的,旅遊景區的設置、安全設施的規劃甚至連最基本的導向指示牌也沒有,讓遊客進入其中就像是無頭蒼蠅瞎轉悠,人流量大的時候特別危險。有的「農家樂」點連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項也沒有,有的遊客甚至還被狗咬傷、貓抓傷的現象發生。
3.服務有待提升。
點的茶半個小時都上不來,車被堵住個把小時也找不到堵車的車主,有的甚至連固定停放車輛的位置也沒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隨意停放。「農家樂」發展雖有五年左右的時間了,但服務提升依然是最大難題,服務「短腿」日漸凸現。據調查統計:國際旅遊業界公認,超過80%的旅遊利潤來自「回頭客」。
編輯本段建議
鄉村旅遊雖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但總體上還是一個尚未規范、管理滯後的市場。應加強進行監管和規范,促進市場的穩定、有序和健康發展。
1.組織推動。包括景區推動,以重點旅遊景區為核心,帶動、輻射和吸收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遊的接待和服務。
2.政府推動。由政府主導進行鄉村旅遊的規劃設計,投入資金,開發核心景區景點,吸收社會資金投入,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旅遊接待服務。
3.公司推動。即「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出台優惠政策,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指導、組織農民開展地方風情、漁耕文化、農耕文化等旅遊活動。
4.精心規劃,強化監管。注重整體性和連續性,充分考慮地方的自然風貌及特點和文化特性。同時監管好每一個鄉村旅遊、農家樂等的細枝末節,強化對旅遊從業人員和鄉村旅遊集體的培訓、教育,提高其服務素質和水平,提升服務品牌和形象。
5.突出特點和自身優勢。比如突出鄉村的地域風情、傳統文化優勢,挖掘古村、古鎮、古跡、典故等文化內涵;突出體現地域特點,在建築、飲食、生活、農耕乃至旅遊活動的設計等方面,盡可能地體現出地域風情、風貌、生活習俗等特色。同時,還要著重考慮突出綠色、環保、休閑、娛樂等特點。
筆者認為「農家樂」旅遊的發展要做好做足「農」、「家」、「樂」三字文章。[3]
發展「農家樂」旅遊不僅豐富了旅遊活動內容,擴大了旅遊容量;而且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因地制宜發展「農家樂」,以旅助農,將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家樂」發展要以「農」為根。農民要通過自家的良田、果園、庭院、魚塘、牧場等展示農村風貌、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場景,通過展示吸引旅遊者;餐飲接待設施可利用自家的宅地和現有生活設施改建或改善而成,要充分體現農村、農業、農家、農民的鄉土氣息。由於「農家樂」已經成為品牌,很多城裡人開設的或開設在城裡的餐飲服務設施也大打「農家樂」品牌,實際上同真正的「農家樂」相去甚遠。
「農家樂」發展要以「家」為形。「農家樂」應該以家庭為單位,不求全,不求大,其形應該體現出「家庭」的形態。既然是「家」,其規模就應該適度,不應貪大求洋;發展應該特色化,不應大眾化。平江縣盤石洲村「農家樂」就是以土、特、多而著名。所以,「家」是農家樂的載體,無家不以成「農家」。
「農家樂」發展要以「樂」為魂。「農家樂」以什麼取樂?現在很多「農家樂」千篇一律,提供餐飲、打牌、卡拉OK之類項目。城裡人戲言:換個地方打牌。其實,「樂」也要利用「三農」做文章,設計參與性強的項目,簡單的農事、農活,如採摘、推磨、苗木盤扎等。以樂為魂就是要發揚光大「農家」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做出項目,如農民喜聞樂見的花燈、皮影戲、山歌、龍獅、地花鼓、踩高蹺、講故事等,使「農家樂」旅遊充滿魅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輯本段服務質量
農家樂是一種新興的旅遊休閑形式,帶動了假日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是,農家樂的接待服務並沒有跟上其快速發展的步伐,在餐飲經營上的問題尤為突出。如何才能提高農家樂餐飲的服務質量?如何使農家樂菜式更具有特色?這些都是農家樂餐飲亟需解決的問題。對此,根據近幾年對農家樂餐飲的了解和關注,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服務人性化
勤勞簡朴、熱情好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遠離市場競爭的鄉村,村民大多心地善良、淳樸憨厚。但是隨著遊客數量和接待次數的增加,許多開展農家樂旅遊的家庭住戶的管理人員(一般是戶主)服務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足,往往會造成無論是哪位客人的要求、不管是什麼要求、能不能夠達到的要求都滿口答應。但是由於農家住戶服務人員較少,一旦忙起來,客人的要求不能夠及時滿足或者先滿足了那些無關緊要的要求,就會給客人不好的印象。其實,農家樂的服務人員不能一味遷就客人而勉強為難自己,而要學會合理拒絕客人,尤其是在現有條件下很難滿足的要求。同時在客人用餐時,服務人員不能遠離,要及時為客人提供服務。
二、器具統一化
與居家自用不同,遊客用餐講究的是協調與舒適。但許多農家樂餐館使用餐桌、餐椅、餐具並不統一,往往在一家可以看見顏色式樣各異的桌子和椅子,一個餐桌上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盤子、高高低低的碗,塑料的、搪瓷的、鐵質的一起上,給人以不整潔之感。因此,農家餐需要根據自己的接待能力配備相應數量的餐具和器皿,如果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效果會更好。
三、衛生安全化
「農家樂」的廚房製作車間生菜與熟菜分開放置,飲用水源和清潔水分開,麵粉、米、油、調 料等儲藏間也要防潮、防鼠、防霉變,同時倉庫要禁止外人出入。自然的家庭氛圍,質朴的生活方式,文明的休閑內容,是農家樂吸引城裡人的特色。「農家樂」要吸引客人,用餐環境必須干凈整潔,最好是有專門的餐廳,條件不好的也可以將自家庭院開辟出來,但庭院用作餐廳需要做好滅蠅、滅蚊、 防塵、防風沙。
我們力求從農家樂發展的實際出發,將旅遊管理的理論與農家樂發展的實踐相結合,重點是對農家樂實踐指導,尤其在農家樂的餐飲、住宿、安全等農家樂中問題較為突出的環節敘述較為詳細。[4]
四、菜餚本土化
都市人吃慣了山珍海味,到鄉村旅遊多為尋求綠色自然。因此農家餐館並不是越高檔越好、菜的品質並不是越貴越好。
「農家樂」的菜餚應以民間菜和農家菜為主,一定要突出自己民間、農家的特色,並且要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農家樂」的菜餚要立足農村,就地取材,盡量採用農家特有的、城裡難以見到的烹飪原料。除了農村特有的土雞、土鴨、老臘肉、黃臘丁以及各種時令鮮蔬外,還應廣泛採用各種當地土特產。 「農家樂」的主食也應該充分體現出農家的特色。例如,「農家樂」的米飯就不應該是純粹的大米飯,而應該做成諸如「玉米粒燜飯」(俗稱「金裹銀」) 、「臘肉豌豆燜飯」、「紅苕(或南瓜) 燜飯」、「豇豆(或蘿卜絲)燜飯」等等。其實,這些飯既有農家特色,又好吃,而且成本不高。「農家樂」的小吃和面點也不能搞得和城裡一樣,而是應當突出農家特色,搞一些諸如涼粉、涼面、鍋攤(薄煎餅)、發糕、葉兒粑、蒿蒿饃饃、粽子、土豆餅、紅苕餅、玉米餅、窩頭以及煮玉米、煮紅苕、煮土豆之類的小吃和面點。
要根據不同的消費對象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安排菜餚。來「農家樂」消費的人各種各樣:有男 人、有女人、有年輕人、有中老年人、還有小孩,有工人、有職員、有幹部、有企業家,還有文化人 等;消費者也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有一兩個兩三個人來的,也有十個八個甚至幾十個人來的;有隻點幾個菜的,也有包上一桌甚至幾桌的;有隻吃一餐的,也有住上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的,等等。因此,「農家樂」菜餚就應當根據不同的消費對象,並針對消費者的不同情況,靈活變化、合理安排。 例如,男人一般都要喝酒,可以多安排一些大菜,女人、小孩不喝酒,則可以多安排一些小吃;工人、職員可以多安排一些經濟實惠的菜,幹部、 企業家、文化人等可以多安排一些檔次稍高且比較有特色的菜;用餐少的可以盡量安排特色菜;多的則可以面面俱到,各種菜餚都安排。對於那些要住上十天半月的消費者,所安排的菜餚可盡量做到「家常」,使人看起來像居家過日子的樣子。
五、質量標准化
農家餐館的菜單要相對穩定,同一時期的招牌菜和特色菜量要大小多少都差不多,同一道菜不能今天用盤子裝,明天用大碗裝,同時口味也要盡量統一。農家餐館要體現經濟實惠意識。工薪階層是遊客的主力軍,經濟實惠、物美價廉是大多數遊客消費的常規心理。因此,農家餐館要多利用本地優勢,多用自種的瓜果蔬菜,降低單位菜品的價格,從而讓惠於遊客,也給農家餐館帶來更多的客源。[5]
編輯本段開發模式
「公司+農戶」開發模式
這類具有旅遊特色的農家樂,通過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環境,指導鄉村居民開發住宿、餐飲接待設施,組織村民開展民族風情、文化旅遊活動,形成具有濃郁特色和吸引力的農家樂產品,吸引和招徠國內外旅遊者。這種開發設計充分考慮了農戶利益,在社區全方位的參與中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在參與式農家樂的開發中,這種開發還可演化成 「公司+社區+農戶」開發,公司先與當地社區(如村委會)進行合作,通過村委會組織農戶參與農家樂,公司一般不與農戶直接合作,但農戶接待服務、參與旅遊開發則要經過公司的專業培訓,並制定相關的規定,以規范農戶的行為,保證接待服務水平,保障公司、農戶和遊客的利益。
(二)「政府+公司+農村旅遊協會+旅行社」開發模式
這類農家樂開發發揮旅遊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優勢, 通過合理分享利益又各司其責, 政府負責農家樂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農家樂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村民參與地方戲的表演、導游、工藝品的製作、提供住宿餐飲等,並負責維護和修繕各自的傳統民居,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避免鄉村旅遊開發過度商業化,保護本土文化,增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從而實現農家樂可持續發展。
「農戶+農戶」開發模式
「農戶+農戶」的農家樂開發開發是農民對企業介入鄉村旅遊開發有一定的顧慮,大多農戶不願把資金或土地交給公司來經營,他們更信任那些「示範戶」。在「示範戶」的帶動下,農戶們紛紛加入旅遊接待的行列,這種開發通常投入較少,接待量有限,但鄉村文化保留最真實,遊客花費少還能體驗最真的本地習俗和文化,是最受歡迎的農家樂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的影響,通常旅遊的帶動效應有限。
股份制開發模式
在開發農家樂時,可採取國家、集體和農戶個體合作,把旅遊資源、特殊技術、勞動量轉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進行股份合作制經營。通過土地、技術、勞動等形式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企業通過公積金的積累完成擴大再生產和鄉村生態保護與恢復,以及相應旅遊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通過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鄉村的公益事業(如導游培訓、旅行社經營和鄉村旅遊管理),以及維持社區居民參與機制的運行等。同時通過股金分紅支付股東的股利分配。通過「股份制」的鄉村旅遊開發,把社區居民的責(任)、權(利)、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居民自覺參與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態資源的保護,從而保證農家樂的良性發展。[6]
編輯本段盈利途徑
食物利潤,通過提供吃、喝可以賺取
門票,有些農家樂設有門票
合作方面
廣告
具有當地特色的紀念品
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產品

具體你可以看看http://ke..com/link?url=_x0UPpDq3vurx2vqH

㈤ 農家樂經營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

農家樂經營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一)缺乏科學規劃,盲目發展,忽視環境的保護
農家樂處在脆弱的生態區,其經營主體是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群體,他(她)們決大多數對農家樂的開發和發展缺少科學理論指導和科學規劃,對環境的愛護和保護不重視。如果這些農家樂經營者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盲目開發自然資源,將會導致生態壓力增大。
目前,農家樂經營者與遊客環保意識普遍薄弱,農家樂的污水、廢棄物隨處拋灑,特別是風景區,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污水肆意排放,廢氣煙塵排放量嚴重超標。在用水方面,許多農家樂用的是自備井水,在旅遊高峰期不能保證水源的充足供給,過度抽取地下水,也會給生態帶來長期性的嚴重影響。
(二)環保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三廢」亂排亂放
農家樂經營者絕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由於缺乏統一 規劃與合理布局,加之配套基礎設施跟不上,導致生活污水橫流, 餐飲垃圾遍野,旅遊廢棄物肆虐,蒼蠅蚊蟲亂飛,塵土飛揚,難以降解的塑料製品危害著田園,嚴重影響鄉村的自然環境。環保配套基礎設施跟不上,沒有修建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設施、污水排放管網,排污排水通道不暢,各種生活用水與旅遊垃圾隨意排放,造成水、空氣和土壤的污染,本以遠離城市污染的田野在農家樂休閑中遭到更直接、更集中、更無序的破壞。大量農家樂旅遊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擁擠的人流、車流以及雜訊、廢氣,讓當地的農民感到生活空間縮小,生活擁擠紛亂。主要產生了以下污染。
1.農業活動污染 農業活動污染是指直接為農家樂旅遊服務的農業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而造成的對土壤、水體、空氣等的污染。主要包括:因增產、催熟等目的而大量施用無機肥、催熟劑、 保鮮劑等造成土壤的板結、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空氣污染,農作物品質下降等污染和破壞;在一些地區存在佔用農田深挖魚池以開展垂釣等旅遊活動,但又因某種原因不能正常開展而廢棄的現象,但這些大水池已嚴重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2.生活垃圾和旅遊活動污染 由於開展農家樂旅遊地區的垃圾處理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垃圾污染問題已比較嚴峻,給正常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活動帶來壓力。生活垃圾和旅遊活動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為遊客提供飲食服務而產生的大量食堂垃圾;遊客丟棄的大量易拉罐、啤酒瓶、廢紙等無機類垃圾及塑料瓶、袋,瓜皮果核、食物殘渣、骨頭等有機類垃圾;汽車、遊客不可避免地碾壓、 踐踏草地和農田造成的土壤結構破壞和景觀視覺美被破壞。此外,一些旅遊點因為廁所條件惡劣,有的甚至沒有廁所,造成空氣污染、形象污染,嚴重影響到農家樂的聲譽。
3.雜訊污染 雜訊污染的表現比較明顯,主要包括汽車等機, 動車、船雜訊和喧鬧的卡拉OK、舞曲等雜訊污染,這些主要來自城市的聲音打破了鄉村生活的寧靜氛圍,影響了動植物的生長和繁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農家樂經營的主題。
4.建設項目污染 建設項目污染主要是指在開展農家樂經營的鄉村地區進行食宿、娛樂、游道、養殖等設施的工程建設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和污染。主要包括:工程建設產生的碎磚、石塊、 爐渣、石灰等固體垃圾對土壤、水體、空氣造成的污染和工地雜訊污染;大批興建的人工建築物與鄉村環境不協調而造成的視覺污染,特別是在一些城市周邊的農家樂建設的人工建築對城市環城景觀帶的形象也造成了破壞。
5.社會環境污染 不可否認,農家樂對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社會文化進步等各方面的貢獻在一定深度和廣度上都成效顯著,但對當地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同樣也不容忽視。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本土文化的表現常流於形式,或商業包裝過濃,或盲目仿效,喪失了當地土著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甚至在一些地區存在對本土文化進行不科學的嫁接和轉借的現象,影響了地方文化的健康發揚和傳承。
二是農家樂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人商品意識覺醒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經營意識,如粗野拉客、哄抬物價、惡意宰客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農家樂的發展給當地女性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鄉村地區的傳統工作結構和觀念,可能對家庭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三)盲目開發,超過環境容量
農家樂的開發,規劃性弱,資源浪費嚴重。農家樂的致富之道吸引了大批投資者進入該行業,盲目開發現象嚴重,破壞植被,使林地面積大幅度減少。決策之前缺乏對地理位置、自身資源、市場需求、基礎設施與環境承載力的有效評估,產品開發也沒有進行可行性論證,一些人工景緻的設計破壞了周圍的環境。農家樂在城市周邊三五成群隨處可見,部分地區片面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大興土木,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破壞植被,林地面積減少,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因此,開發建設要考慮環境容量,在環境承載力允許下合理開發和發展。 堅持「農游合一」和諧的發展模式,農家樂旅遊的發展建立在旅遊與農業的結合,要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保持其農業特性,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開發旅遊功能。

㈥ 改革開放積極作用明顯,第一個農家樂在哪裡

農家樂是振興鄉村經濟發展中國鄉村旅遊業的一大創舉,農家樂在保留農民生活環境和民俗風情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很好的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中國第一家農家樂是誰創辦的呢?又是如何創辦起來的呢?

三、發展鄉村經濟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

中國農家樂成為中國旅遊業的一大特色產業,仍然在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變革,探索各家多樣的形式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但是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也應該建立在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不破壞的前提下,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

㈦ 你對農家樂的想法,今後該怎樣發展

1、完善基礎設施:在農家樂休閑旅遊設施建設中,應該著力去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專生態環境條屬件,注重保持原汁原味的農家風情,加快建立農民群眾、工商企業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參與投資建設機制,增加農家樂休閑旅遊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2、豐富產業內涵:把追求地方特色和開發休閑旅遊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圍繞市場需求和遊客心理需求,開發建設農業觀光游、鄉村休閑游、自然生態游、農村度假游、民俗文化有等特色主題的農家樂休閑旅遊。

3、增強服務功能:充分利用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的產業特性,按照「吃、住、游、玩、購」 五大功能謀劃農家樂休閑旅遊和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立足鄉村實際,增強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的參與性、趣味性、互動性,為遊客開發一些如垂釣、登山、採摘等體驗農家生活的遊玩項目。
以上答案由52農家樂提供

㈧ 娛樂業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起到的作用又有哪些

娛樂業首先是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其實是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㈨ 經濟發展對農業產生哪些影響

經濟發展帶動了農產品的價格上漲提高農業生產力,更多的農業機械的投入減輕勞動回強度。不利影響最關鍵答就是污染。更多的農業方面的知識建議參考農業一站通新聞欄目http://www.nyyzt.com/news/

㈩ 求關於農家樂旅遊發展前景的論文

「農家樂」是農業旅遊和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生旅遊產品中的一朵奇葩。雖然我市「農家樂」興起時間不長,但發展迅速,勢頭良好。目前,全市共有「農家樂」經營戶360戶,床位2631張,直接從業人員2377人,實現經濟收入5292.4萬元。
一、現狀及特點
一是發展氛圍濃厚。市縣各級把「農家樂」旅遊發展作為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加快鄉村旅遊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引導,力促發展。《××××市人民政府關於實現旅遊業突破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開發農業觀光、鄉村休閑旅遊產品。南鄭、勉縣、洋縣、城固、略陽等縣制定了加快農家樂建設的通知、意見,黨委、政府領導經常聽取匯報,實地調研,提出要求,解決問題,並組織有關人員到外地學習考察,推動「農家樂」旅遊快速發展。
二是加強政策扶持。各縣區通過財政扶持、規費減免、包抓幫扶等多種措施,為「農家樂」發展提供資金、土地、辦證、經營等支持。南鄭縣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通過驗收的17戶「農家樂」分別給予5000-6000元獎勵;洋縣實行部門聯戶幫建機制,確定59個縣級部門和單位採取幫助財物、信息和招徠等方式,在長青一華陽景區建設「農家樂」59戶;略陽縣拿出10萬元專項經費扶持10戶「農家樂」示範戶,相關部門減免一切證照辦理費用。勉縣、留壩、城固、西鄉等縣在發展「農家樂」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三是經營效益明顯。由於「農家樂」旅遊適應市場需求,從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略陽縣湧泉山莊接待遊客3萬人次,實現收入近10萬元;勉縣天盪山休閑庄接待遊客4萬人次,實現收入38萬元。今年「五一」小長假,西鄉縣櫻桃溝平均每戶每天「農家樂」接待遊客80人次,旅遊收入達2400元。
四是發展形式多樣。從經營方式來分,我市「農家樂」主要有家庭開發經營和業主承包經營、租賃經營三種形式。家庭開發經營的「農家樂」投資少、規模小,投資主體是農民,如洋縣長青一華陽、城固桔園、西鄉櫻桃溝、南鄭大漢山等地的「農家樂」。業主承包經營和租賃經營的「農家樂」投資規模大,服務設施較為完善,投資主體主要是本地或外來客商、企業,如漢台區的陝南植物園、勉縣的龍潭山莊、 城固縣的香格里拉休閑中心、南鄭縣的大楊度假村等。從產品類型來分,我市「農家樂」主要有「客棧型」和「度假型」兩種形式。「客棧型」農家樂主要在國省道沿線、景區附近,為遊客提供食宿,由家庭開文秘雜燴網發經營;「度假型」農家樂主要位於城郊結合部,在滿足遊客吃住的基礎上,還能為遊客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活動,由業主承包經營或租賃經營。
五是經營管理規范。城固、留壩、佛坪等縣制定了《「農家樂」管理辦法》、《「農家樂」建設標准》,南鄭、洋縣等縣制定建築風格、店名標牌、人員服裝、特色菜餚、餐飲價格五個統一,略陽縣按照「先試點、後推廣,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確保「農家樂」健康有限發展。加強從業人員的旅遊知識、服務禮儀、食品衛生、經營管理等業務培訓,提高了從業人員文明素質和服務水平,推動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農村旅遊市場經濟機制的建立。
二、問題和不足
1、認識不到位,政府主導力度不夠。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沒有被普遍認識,農業與旅遊發展結合不夠緊密,降低了「農家樂」旅遊的豐富性。政府在引導「農家樂」自籌、自建、自營的同時,在基礎設施完善、資金引導投入等方面作用發揮的還不充分,在規范經營、市場監管上還存在著脫節現象。
2、普遍缺乏規劃,城市化傾向明顯。目前大多數縣區對「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沒有制定規劃,存在著盲目性和無序性開發,層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農家樂」與當地農村資源和風土人情脫離;有的「農家樂」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製濫造;有的「農家樂」開發上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原則,貪大求洋,追求豪華,不土不洋,不倫不類。
3、缺乏文化內涵,項目同質單調。由於對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資源的挖掘不夠,加之缺乏創新設計和深度加工,我市「農家樂」存在功能單一,缺少特色。經營項目同質雷同,絕大多數是停留在提供餐飲和住宿的低層次上,僅限於「幾間房子、幾張桌子、喝喝茶、吃吃飯、打打牌」的經營模式,真正由「農家樂」提供的具有我市濃郁民俗文化特色旅遊項目和參與性強、健身綠色休閑項目極少。
4、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後,存在安全隱患。目前我市「農家樂」在可進入性、村舍環境、食品衛生、安全用電等方面不盡如人意。一些「農家樂」外部交通較差;一些農村電線電路得不到改造和檢修 ,消防設施缺少;許多「農家樂」基本的供排水設施和廚房設備不完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農戶廁所衛生條件簡陋,給遊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5、市場意識淡薄,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由於我市「農家樂」家庭粗放化、鬆散經營,小農思想嚴重,沒有橫向和縱向的銷售網路,坐門等客,市場開拓意識不強。從業人員服務意識較差,服務質量不高,欺客、宰客現象時有發生。
三、方向和對策
我市「農家樂」旅遊今後發展的方向:
——「農家樂」以「農」為根。「農家樂」應以農業為根,業主是農民,通過自家的田地、果園、魚塘等展示農村風貌、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場景,接待設施利用現有的宅地和生活設施改建或改善而成,莊稼照種、糧食照收,但卻帶來了人流,增加了收入。
——「農家樂」以「農」為形。「農家樂」應以家庭為單位,體現出「家」的形態,規模適度,不貪大求洋。對屋舍、庭院、廁所等設施進行改造,做到環境整潔、干凈衛生、舒適溫馨。
——「農家樂」以「樂」為魂。利用「三農」作文章,挖掘鄉風民俗,設計參與性強的項目,如:簡單的農事、農活、採摘、認種蔬菜等。
——「農家樂」以「富」為本。將農業功能轉變為旅遊功能,鄉村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形成旅遊市場,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增收增效目的。
我市「農家樂」旅遊今後發展對策:
(一)提高認識,科學規劃。各級要把「農家樂」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城鄉統籌和建設新農村的一條有效途徑,納入到旅遊發展和農村經濟整體布局之中,積極制定並利用好規劃、扶貧、環保、基建等專項支持政策。旅遊、農業、綜開辦等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協作,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縣區要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村鎮建設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協調發展」的原則,編制「農家樂」規劃,發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戶一物」的「農家樂」特色村(點),形成區域特色明顯、功能布局合理、內涵豐富的發展格局。
(二)加強基礎,積極創新。一是加強以改路、改水、改電、改廁、垃圾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把「農家樂」開發項目和各種支農資金掛鉤,爭取小額貸款用於農民旅遊經營戶。二是做好農家民居建設。要按照突出「農家氣息」和體現「秦巴民居」特色的要求,分別對都市村莊型、景區依託型、田園風光型、湖泊水家型等類型的「農家樂」進行策劃、設計,使其建築的外觀、色彩、裝飾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三是吸引多元投資。鼓勵集體、企業、社會資本、農戶、個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辦旅遊公司型、「公司+農戶」型、「公司+旅行社+農戶」型等多種發展模式,建立「農家樂」服務中心,不斷提高「農家樂」經營戶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集群發展,錯位經營,多模式、多層次發展「農家樂」旅遊,適應不同的消費需要。
(三)規范管理,提升質量。制訂出台我市「農家樂」質量標准和管理辦法,加強衛生防疫、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構建完善的服務質量保證體系。結合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廣泛開展農業知識培訓、食品加工技術培訓、服務規范培訓、職業道德培訓,指導農民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提高烹飪農家菜的技藝,教育從業人員掌握規范的服務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牢固的安全觀念,誠實守信,講求信譽,以優質服務和獨具風格的農家特色來吸引廣大遊客。適時成立「農家樂」旅遊協會,對內加強統一服務和行業自律,對外樹立品牌形象,統一參與市場競爭。
(四)突出特色,打響品牌。充分做好「樂」的文章,著力挖掘、整理當地的人文、生態、民俗資源,把民間文化活動和農事活動、健身活動、民間文藝等有機結合到「農家樂」進行開發,通過推出旅遊上山下鄉、市民小菜(果)園、假日做農夫、做農家飯、教你編織和使用農具等專題旅遊活動,讓遊客親自參與,親身體驗,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豐富「農家樂」的內涵。要注意「農家樂」接待設施建設,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檔次,也不能過分強調「原汁原味」,更不能低檔次、低品位。要強化「農家樂」的整體包裝和宣傳推介,建立與旅行社良好合作關系,把特色突出、設施完善的「家家樂」納入到我市旅遊線路之中,推動鄉村旅遊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與經濟發展對農家樂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