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眾議院選舉調查結果如何
據報道,日本眾議院在日下午的全體會議上被解散。在隨後的臨時內閣會議上,日本政府正式決定了「10月10日發布公告、22日投計票」的眾院選舉日程。
據日本報道,根據內閣會議決定,10月22日進行眾議院選舉投票後,當夜開票。
共同社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獨大」的政權運營是否合適將成為較大爭論點。在野黨批評在臨時國會伊始解散眾院「沒有大義」,准備追究安倍的政治姿態。民進黨黨首前原誠司瞄準政權更迭,推進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任黨首的「希望之黨」事實上合並,在野黨重組或將改變眾院選舉的格局,掀起波瀾。
民進黨、共產黨、自由黨、社民黨這4個在野黨認為此次迴避國會審議的解散「意在掩蓋森友學園、加計學園問題」,為表示抗議缺席了眾院全體會議。眾院事務局稱,在主要黨團缺席全體會議的情況下解散眾院極為罕見。「希望之黨」還將把零核電作為爭論點。
民進黨的前原准備推進該黨眾院議員等作為「希望之黨」候選人參選事宜。小池方面則稱「不會全盤照收」,打算根據憲法觀等加以甄選。
安倍和全體閣僚在28日上午的內閣會議上簽署了解散的內閣決定。日本眾議院今天中午舉行臨時國會,大島議長宣讀天皇詔書宣布解散。
⑵ 日本眾議院的選舉方式
日本眾議院有475個議席。議員的任期為4年,較參議院的6年任期稍短。但在日本眾議院解散時,即使任期未滿亦被全員解任。由於日本眾議院有途中解散的制度,被認為較能忠實地反映民意,故相對於參議院而言,日本眾議院擁有較高的地位和較大的權力(日本眾議院優越制)。首相有權解散日本眾議院。參議院擁有242席,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不得中途解散。選民則為20歲以上的日本國民,而國會議員可兼任內閣閣員,首相亦由該國會推選,但大多數情況下,首相和內閣出自眾議院。
眾議員任期4年,首相有權提前解散眾院舉行大選。一旦解散眾議院,475名眾議院議員要全部改選,其中295名議員經小選舉區選舉選出,另外180名議員由比例代表選舉選出。 日本憲法規定,日本國民選舉權為二十歲以上之日本國民,被選舉權為二十五歲以上之日本國民。
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又稱總選舉)採行小選區與比例代表並行的選制。小選舉區選舉即依據都道府縣人口數劃分295個選區,每區選出一名議員,得票最多且得票數占總票數六分之一以上的候選人當選。而比例代表選舉,則把全日本劃為11個比例大選區,各比例大選區按人口數分別有6至29個議席,依據政治黨派團體得票比例分配這些議席。
於小選舉制度下選出300名小選區代表與180名比例代表,合計475名。在這475名眾議員當中,由全國300個小選區選舉產生300名,另由11個比例選區產生180名。每個小選區產生1名議員,比例代表選區根據人口比例產生若干名議員。選舉時選民投兩張選票,一張投給小選舉區候選人,另一張投給支持的政黨。小選區的投票結果直接導致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比例代表選區將由各政黨事先提出列有多名候選人的名單,根據得票比率依次確認當選。由於候選人可在小選舉區和比例代表選區重復參選,各政黨都將黨內重要候選人列在比例代表名單中以確保當選。
選人可以同時列名於小選區候選名單與比例代表候選名單當中(雙重候選制度)。
直至1993年,日本眾議院議員仍採行中選區制(大選區制的一種)。 日本眾議院議員定員475名,議員的定員數目由日本公職選舉法第4條第一項規定之。
⑶ 日本參議院與眾議院有什麼區別
簡單地說是眾議院是小地方(比如街道、居委會)的代表組成,參議院是大地方(比如縣)的代表組成的,眾議院的權力比參議院大。
⑷ 日本眾議院大選結果為何會變成這樣
「安倍首相領導的執政黨一定獲勝!」這在此次眾議院大選投票前,各大媒體的輿論調查結果已經做出了如此的預測,只是沒有想到,執政黨會勝的那麼多,讓安倍能夠度過選舉難關,繼續穩坐首相寶座。
第三,正如小池自己在大選後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的那樣,自己的傲慢,也失去了國民的信任。一位日本選民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表示,小池總是以一種高冷的表情出現在電視鏡頭中,偶然擠出來的笑容,會在幾秒鍾後立即消失。這樣的表情難以令人信任。
三, 立憲民主黨為何得利?
在大選中絕地反擊的「立憲民主黨」,是一批被小池關出門外無處可走的前民進黨議員臨時組建的政黨,為首的是民進黨代理主席枝野幸男。結果,這一個匆忙組建的政黨,在這一次大選中,原先只有15個議席,一下子獲得了54個議席,成了日本最大的在野黨。
立憲民主黨為何會在大選中得利?最大的原因,它是無形中成了執政黨與希望黨相爭的「漁翁」。由於遭到小池的排斥,這一群從民進黨中分裂出來的政治家們無路可走,於是,枝野幸男站出來糾集這一批「無家的孩子」組建新黨。這一新黨成員中,包括毫無人氣的前首相菅直人。在希望黨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人們對於立憲民主黨的建立少有期望。但是很快發現,高舉「反對修改憲法」的這一左翼政黨,立即成為日本社會反安倍勢力的精神家園,支持率節節攀升。
第二,枝野幸男當過內閣官房長官,在2011年的大地震大海嘯中,他一天泡在電視機上發布地震海嘯的災情與政府的救災對策,因此知名度很高。尤其是他長著一對垂肩的大耳朵,面相慈善,被一些國民稱為「菩薩臉」,很容易獲得國民的信任和支持。結果,枝野領導的立憲民主黨以堅決的政治綱領,和背水一戰的決心,贏得了不少國民的支持率和同情心,一舉取代希望黨,成為最大的在野黨勢力。
大選已經結束,安倍將繼續當首相。接下來日本最大的課題,是修改憲法。由於聯合執政黨已經獲得了三分之二的議席,再加上希望黨和維新黨也支持修憲,使得修憲勢力達到了368個議席,而護憲勢力只有67個議席。因此,輕松撥動憲法乳酪只是時間問題。留給中國的一個課題是,如何與繼續長期執政,又充滿修憲野心的安倍打交道
⑸ 日本眾議院和參議院到底是什麼關系
兩院制的政府,相互襲監督,平衡權利。
國家的法律和預算要先在眾議院審議通過,然後送參議院審議。如果參議院通過,則成立,如果參議院否決,則要返回眾議院從新審議。如果眾議院2/3以上通過,則成立,否則就成為廢案。
和我國的人大政協是不一樣的。
⑹ 日本參議院的意義是什麼日本首相由眾議院產生!
你應當注意到一點,參議院與眾議院的選期隔一次,搓一次。
參議院共專242席,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屬半。眾議院議員任期4年,4年一次重新選舉。
上次參議院選舉是在2007年,這次的眾議員是在2009年,2010年還要進行參議院選舉,2013年參議院和眾議院要同時選舉,2016年再進行參議院選舉。
根據《日本國憲法》國會通過決議需要
首先經眾議院通過,
然後再經參議院通過,方可成為法案。
若眾院決議遭參院否決,就要退回如眾院修改後再提交參議院,
若參院仍不能通過,召開「兩院協議會」,
如還不能達成一致,眾議院將再次表決,但這次不是半數通過,而是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才可以成為國會決議。
如不能以2\3通過的話,必須將決議擱置30天以後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才可生效。
通過以上的選舉時間和法案表決可以看出,參議院起到一個對眾議院的牽製作用,如果選民認為在眾院選舉中「投錯票」,可以在參議院選舉中「報復」。參議院將阻礙眾議院的法案流程。起到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與牽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