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體會

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1-01-24 05:40:19

Ⅰ 要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提高黨的 能力

立足全局才能把握大局,順應大勢方可乘勢而進。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是中央對當前經濟發展態勢的正確把握,也是指導2015年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總體良好,各項重要經濟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為明年和今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面臨不少困難。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這里有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使然的因素,也有全球經濟增長恢復乏力的背景,呈現出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包含諸多新機遇、新挑戰。如何看、怎麼?關鍵在於對經濟規律的把握是否符合實際、對經濟治理措施的貫徹是否堅決到位。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只有全面分析、正確把握新常態這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把認識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上來,把行動落實到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去,才能保持從容應對各種情況的定力,增強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信心,揚長避短,積極有為。所謂新常態,一是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歷史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對新常態的認識理解深化了,才有可能主動適應新常態,進而有效引領新常態,鞏固傳統優勢,實施創新驅動,確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動力源和制度支撐,充分釋放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創新活力,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預期目標。行穩以致遠,欲速則不達。主動適應新常態,首先需要放下對經濟增速的糾結。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面貌深刻改變、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得益於我國經濟保持了較長時期的高速增長。但無論是基於對高速增長產生、積聚的問題考慮,還是從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看,繼續保持原有的高速度既不科學,也無必要。而適度調低增速並使之保持在合理區間,穩定經濟運行,不僅有利於緩解資源、能源、環境的約束壓力,也有利於為調整優化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拓展更大空間。從單純關注經濟增速到更加重視經濟結構和增長質量,本身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增速換擋,是為了獲得更大發展動力。新常態下,那種靠拼資源、比投資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以超國民待遇政策優惠招商引資也日趨乏力,原有動力弱化趨勢凸顯。面對新常態,應當主動作為,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動性、自覺性,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走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發展之路,走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效的發展之路,發揮體制改革對於經濟的重大牽引作用,靠改革出動力,以創新增活力。特別是面對新矛盾新問題,必須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以此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為創新拓寬道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新常態從「新」到「常」,是一個經濟轉型轉軌的過程,新舊問題並存,新老矛盾交織,需要把握好發展的協同性、平衡點。既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又要有針對性地預調微調、精準調控;既要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又要積極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既要積極穩妥推進新「四化」同步發展,又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既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要加強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把統籌兼顧、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計熟事定,舉必有功。看清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面,增強謀事而定、乘勢而動的主動性,認真領會、堅決貫徹中央經濟會議精神,以奮發有為、真抓實乾的狀態落實好中央

Ⅱ 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專題調研報告

「如何認識宿遷新優勢、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如何推進轉型新發展、如何實現民生新改善、如何謀求改革新成效」的「五新」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目的就是推動宿遷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圍繞「五新」大調研大討論活動要求,我局深入開展學習、討論、調研工作,就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形成了一致意見。
一、找准自身定位,精準把握經濟新常態的深刻內涵
經濟發展要適應「新常態」,這是中央基於我國階段性特徵,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審度和判斷。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准確理解這一特徵,著力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深入分析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和新要求,找准工作切入點,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強保障。
就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首先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做好工作的信心來源。同時,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疊加」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因此,既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又要在戰術上高度重視和防範各種風險。
從國土資源管理看,也要適應新常態。在職責定位上,國土資源部提出「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這一定位符合中央有關精神要求,已經貫徹到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施政施策的具體工作中。在土地管理上,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土地供需發生新變化之事,今後搭改革便車,打政策擦皮球的行為還可能重演。因為征地補償、小產權房等引發的涉土信訪問題不斷出現,今年以來我局共接來信來訪45件,其中反映小產權房問題17件,涉及被征地農民補償問題7件。到省上訪13件,反映到部2件。對這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及時查處規范。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國土資源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到國土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確保實現和維護好群眾權益。
二、突出工作重點,明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工作舉措
學習貫徹落實市領導關於「五新」大調研大討論的重要講話精神,重點在全面把握精神實質,領會工作要求,將市領導同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工作實踐中,全面促進工作提升。
(一)完善機制,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一是加大源頭管理力度。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 「嚴守耕地保護數量和質量紅線」的政策要求,強化綜合執法和日常巡查,堅持日巡查、周通報,嚴肅查處違法重點地區和重大典型案件,在建或新增違法用地項目一經發現,及時交辦、制止。嚴格落實國土管理共同責任,加強各類新上項目用地審批,切實建立起良好的國土資源管理秩序。二是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嚴格按照《宿豫區違法用地整改工作責任追究辦法》有關規定,對有關人員加強監督考核,必要時對鄉鎮、園區主要負責人停職檢查,專職負責違法用地整改,限期整改仍無實質性進展的,一律進行組織處理。三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全覆蓋、責任要求全公開、巡視檢查全天候的工作機制,合理劃分基本農田保護片區、埋設保護界樁,確保基本農田保護到邊到界;每年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狀,設立保護責任公示牌,將工作責任要求明確到單位、落實到人頭。同時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嚴格控制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四是保障耕地佔補平衡。針對土地管理開發整理後備資源匱乏的情況,千方百計挖掘新增耕地潛力,儲備實施項目,保障資金投入,切實抓好土地整理工作,確保實現佔一補一、耕地資源動態平衡。
(二)開源節流,節約集約促進科學發展。一是嚴格執行《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加強工業項目用地審核,由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實施開工、竣工聯審,對項目產業政策、投資規模、投資強度、容積率、用地規模進行審核把關。二是及時對接省市新的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分配政策,按照「重大項目靠點供、基礎設施靠獨立選址、重點項目靠地票、一般項目靠盤活」的用地思路,千方百計爭取各類計劃指標,全力以赴做好來龍新城、3大園區和2個工業集中區的用地服務工作。確定重點項目專人服務制,完善用地報批限時報出制,在有計劃指標的情況下,向上報項目「零停留」,在指標緊缺的情況下,通過積極幫助爭取點供、獨立選址、調劑支持等方式解決。力爭全年爭取更多的點供和獨立選址項目。三是完善工業用地供應機制,積極探索和落實工業項目用地「先租賃、後出讓」制度,建立低成本進入、規范升級和依法退出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重點清查各園區、新城和鄉鎮2006年以來用地項目,制定閑置土地清理盤活方案,整合和再開發低效用地。探索存量工業用地退出激勵機制和國有經營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用地有償使用。四是深入研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修改政策,積極爭取規劃流量指標的釋放,解決規劃空間不足和布局不均衡問題。進一步優化城鄉土地利用結構、布局,統籌安排規劃空間,以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生態文明建設。
(三)強本固基,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一是認真落實省政府93號令和《宿遷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加強與區人社、農工、財政等部門溝通協調,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嚴格執行征地程序,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二是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權益實現機制。加快農村地籍調查工作,推進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完成符合條件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做好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制定和更新工作。加強宅基地依法收回、自願退出機制探索,制定宅基地退出補償標准。搭建流轉平台,合理確定國家、集體和個人收益分配,保障農村集體和農民合法土地財產權利。三是及時解決涉土信訪問題,針對當前涉土信訪案件較多,個人上訪、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時有發生的現狀。提請各園區、新城和鄉鎮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切實做好轄區內的土地信訪穩定工作,盡早將問題處理結束,防止事態擴大。
(四)正風肅紀,勤政廉政樹立國土形象。適應「新常態」,不僅是經濟上適應,作風建設上也要適應。一是始終抓住作風轉變硬手腕。深入開展和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切實轉變作風建設上存在的問題。多管齊下找准找實問題,立行立改促進作風轉變。重點落實下基層調研的要求,結合經濟運行態勢、土地管理形勢、土地制度改革要求等開展調研,及時把握趨勢性、前瞻性問題。找准症結,打破思維定勢,拿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並推進成果轉化,進一步釋放國土資源工作正能量,真正體現「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二是始終唱響愛崗敬業主旋律。在新的起點上,把「愛崗敬業、爭先創優」作為隊伍建設主旋律。通過層層分解目標,強化績效考核,更大范圍地組織公開承諾和述職,將崗位責任落到實處。

閱讀全文

與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