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24 07:38:47

1.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表現

具體的表現是:

1、外資企業在中國興辦。那時候,外國商人為了貿易和航運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創辦了一批船舶維修廠、磚茶廠和機器繅絲廠等。外國資本主義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

2、資本主義萌芽夭折。在東南沿海地區,棉紡等中國傳統的手工業部門也同時受到打擊和排擠,這些部門的資本主義萌芽枯萎了。這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正常道路。所以,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始終未能成長為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

3、自然經濟走向瓦解,商品經濟發展起來。五口通商以後,西方商品輸入與日俱增,尤其是洋紗洋布的輸入,摧毀了東南沿海地區中國傳統的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造成紡與織、織與耕的分離。這些地區的農民開始買洋紗織布,或者直接買洋布,從而為機器棉紗織業的產生准備了一定的原料市場和產品市場。但是,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只是發生在東南沿海局部地區,內地廣闊的農村封建生產關系基本沒變。

4、隨著農民和手工業的破產,生計日益艱難的農民和手工業者陷入破產與失業的境地,這就為近代機器工業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近代無產階級的誕生。

5、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開辦,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機器與技術,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從而為中國洋務運動的興起和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

2. 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鴉片戰爭前,中國來已經出現資自本主義萌芽;鴉片戰爭後,外國的工業品開始傾銷到中國市場,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
外商的刺激。外商在華建廠和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近代工業,
洋務運動的誘導。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補充:
① 鴉片戰爭前,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占據統治地位;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變化

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大量手工業者、農民破產

由於列強對中國原料和農產品的掠奪,農產品大量出口,減少了中國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3.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有哪些表現影響是什麼

(1)經濟結構變化:
①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②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中國近代企業誕生。
③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變化原因:
①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沖擊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原因。
②中國絲、茶等農副土特產品大量出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③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出現的第一批近代企業,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經濟瓦解的過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出現。
洋務運動對民族工業有什麼影響?
(1)積極影響:
①建立了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對瓦解本國的自然經濟,對中國民族工業的誕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②創建了三支海軍,增強了軍隊作戰能力,中國出現了近代海軍。
③中國創辦了一批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開了近代教育的先河,對於轉變中國人的教育觀念,開闊視野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④引進了西方一些先進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發展。
⑤洋務運動中近代企業的發展,客觀上對外國經濟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同時在與外國資本主義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於民族工業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2)消極影響:
①洋務運動作為封建地主階級開明階層的自救運動,其性質決定了它對民族工業的消極影響。
②洋務運動所具有的濃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業所代表的資本主義性質,決定了它們之間的斗爭性,突出地表現了封建地主階級對民族工業的壓制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反壓制斗爭。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興起的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近代企業,對民族工業具有誘導、催生的效應,決定了民族工業具有依賴和軟弱的一面。

4.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化的影響

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鴉片戰爭後,外國的工業品開版始傾銷到中國市場,中權國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
外商企業的刺激。外商在華投資建廠和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資近代工業,
洋務運動的誘導。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補充:
① 鴉片戰爭前,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占據統治地位;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變化

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大量手工業者、農民破產

由於列強對中國原料和農產品的掠奪,農產品大量出口,減少了中國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5. 簡述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自然經濟解體
農業生產進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經濟作物的擴大種植和糧食生產的商品化。
「紡」與「織」分離,「織」與「耕」分離。傳統的家庭手工業,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開始走向衰落,並且與農業分離,以男耕女織相結合為特徵的小農經濟結構開始走向瓦解。
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前提。
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和短暫春天
19世紀末,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階段的過渡,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全球擴張。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它們在中國進行資本輸出的同時,也擴大了商品輸出。這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的慘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清政府為擴大稅源,支付巨額賠款,解決財政危機,不得不放款對民間辦廠的限制。於是,民間出現辦廠熱潮。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還頒布了獎勵發展實業的政策,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的熱情。於是,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這些實業團體大都以「強國富民」、「振興民生」為目標,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要求和以商戰反抗列強侵略的愛國熱情。此時,海外華僑也競相投資國內工商業,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的前十年,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的發展。工業部門增多;產品出口國外;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使民族企業遭受空前殘酷的打擊。在淪陷區,日本進行了野蠻的經濟掠奪。來不及內遷的民族企業,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吞並。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出於抗戰需要,實行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控制,加強工業壟斷和商業專賣。
抗戰勝利後,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
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膨脹,原料昂貴而產品滯銷。
美國經濟侵略的加劇。美國與國民政府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攫取了大量的在華政治、經濟特權,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國貨。有人稱這一條約是「新二十一條」。
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工業。

6. 鴉片戰爭後,中國近代經濟結構出現變化帶來什麼影響

主要表現在復如下幾個制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
2、鴉片走私有增無減
3、外國商品傾銷局面形成
4、自然經濟結構在東南沿海地區開始解體
5、苦力貿易盛行
6、新階級胚胎的產生
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戰前,中國經濟上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國家,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有力地排斥著外國的商品侵略.戰後,廢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喪失關稅主權,外國的廉價商品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這種商品「重炮」,逐漸摧毀了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使中國日 益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

7.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發生怎樣的變化

鴉片戰爭前來,中國自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鴉片戰爭後,外國的工業品開始傾銷到中國市場,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
外商企業的刺激。外商在華投資建廠和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資近代工業,
洋務運動的誘導。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補充:
① 鴉片戰爭前,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占據統治地位;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變化

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大量手工業者、農民破產

由於列強對中國原料和農產品的掠奪,農產品大量出口,減少了中國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中國逐漸依附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8.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表現在哪些方面

表現:
①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回始解體。
②洋務答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中國近代企業誕生。
③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原因:
①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外國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沖擊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原因。
②中國絲、茶等農副土特產品大量出口,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③在洋務運動中,中國出現的第一批近代企業,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經濟瓦解的過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出現。

9.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有何變動並分析其客觀作用

近代中國之前,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的的自然經濟。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版的入權侵,中國社會內部的逐漸變革,農村經濟中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開始發生解體,出現了「紡」與「織」分離的現象,這種分離體現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因為在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是生產的基本模式。「織」主要指代的是家庭手工業,而「耕」主要指的是農業,這種家庭手工業和農業的相互結合構成了中國古代十分穩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但由於鴉片戰爭之後,外國機器生產的洋布和洋紗不論從質量,還是價格上,都占據很大的優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手工業逐漸的破產,原先穩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動。這就標志著中國古代傳統的男耕女織為基本模式的小農經濟的逐步解體。

閱讀全文

與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