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的介紹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是由豆建民編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2. 一般從哪些方面分析區域經濟發展 (高二地理 必修三)
主要分為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個方面來分析
自然條件:地形——平坦或者崎嶇,影響區域的農業內類型和容規模,城市的發展
空間
氣候——氣候類型和主要特徵(主要從降水和氣溫方面分析)主要
影響農作物品種和耕作制度
水文——水資源多少
土壤——肥沃程度
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等,影響工業發展方向。礦產資源豐富有利
於當地重工業發展
社會經濟條件:科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教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交通——交通的類型,(如陸路交通,水陸交通)便利程度,
勞動力——數量多少(主要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有關)
質量如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政策——政策支持會促進當地引進外資,促進經濟發展
3. 如何進行區域經濟分析
因為我進行區域經濟的分析是根據每一個地區的發展,經濟或發展基礎來進行分析。
4. 區域經濟發展動向分析
近幾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國民經濟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進一步顯現,在區域經濟發展上表現得也十分明顯。去年區域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區域經濟增長速度都比上年提高,宏觀區域經濟發展態勢仍然保持了近年來「東部西部高、中部和東北低」的增長格局,但東西部地帶間增長速度的差距有所縮小。全國各省區市經濟增長的平均速度為13.45%(以各省區市生產總值為權重計算,下同),比上年提高1.45個百分點,其中東部為14.13%,比上年提高1.28個百分點;東北為12.30%,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中部為12.73%,比上年提高2.33個百分點;西部為12.75%,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東部增長速度最快,並高於各省區市平均;東北、中部和西部增長速度均低於各省區市平均;中部速度增長幅度最大,但西部增長速度仍然高於東北和中部地區,表明西部開發戰略繼續取得成效;東部增長速度與西部增長速度之差為0.72個百分點,比上年的1.58個百分點有所縮小,表明我國東西部差距擴大的趨勢有所減弱。二是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在上年較快的基礎上,繼續有所提高,省區市間的速度差距繼續擴大,增長速度的「寶塔型」分布進一步凸顯。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幅度為10.4%—19.4%,最大值比上年提高了3.1個百分點,最低值比上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最大值與最低值之差達9.0個百分點,高於上年的7.7個百分點,顯示出各省區市經濟總量的差距呈加速擴大的趨勢。地區經濟總量與結構分析近年來我國地區經濟總量的分布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特點如下:一是區域經濟總量的分布呈現出東部和中部比重提高,而東北和西部比重繼續下降的態勢。去年東部經濟總量比重54.17%,比上年提高0.21個百分點,中部比重為19.66%,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東北和西部則繼續分別比上年下降0.34和0.03個百分點。二是各省區市經濟總量排序總體格局沒有大的變化,若干省區市位次發生了一些小的變動。去年全國三次產業結構依然為「二、三、一」的格局。從各省區市看,除北京、湖南和西藏為「三、二、一」格局,海南為「三、一、二」格局外,其餘省區市均為「二、三、一」格局。各省區市產業結構比重變化出現新的情況,突出的是一產出現多年來的第一次回升;二產比重繼續有所上升;三產比重也繼續呈現下降趨勢。一產比重15.2%,比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二產比重52.9%,比上年上升0.7個百分點;三產比重31.9%,比上年繼續下降1.5個百分點。區域發展水平與差距的變化去年全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0561元,按各省區市平均則為13108元,各省區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4215元—55307元之間。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格局和地區差距變化呈現以下特徵:一是東西部間的絕對差繼續擴大,而相對差則出現縮小態勢。去年東西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差為12837元,比上年名義擴大17.8%,與東西部經濟總量差距繼續擴大的趨勢是基本一致的;東西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對差為2.662,比上年縮小2.5%,表明一系列協調區域發展的措施正在起作用。二是各省區市發展水平繼續呈現出發達省區市數量少、落後省區市數量多的「金字塔」形分布格局。我國區域經濟展望今年是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今年區域發展的影響因素和基本趨勢大體如下:第一,更加明顯的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將繼續帶來我國區域經濟的普遍高速增長,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第二,資源對經濟快速發展的約束作用將進一步明顯。煤電油運等能源原材料產業,以及其它一些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作用將繼續存在。這一方面可以繼續為自然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需求條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地區都要將這些制約因素的增強看作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良好的契機,進一步切實抓好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大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工作力度,努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降低能耗和物耗,大力提倡節約水、土地和能源等各種資源。第三,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將成為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整合空間資源和優化經濟布局的關鍵舉措。 在今後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中部地區和中等發展發達地區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活力地區。我國中部地區不僅有獨特的協調和整合空間資源的優勢,而且還具備了快速發展的生產要素基礎、基礎設施基礎和產業基礎:如具有較為密集的人才資源和教育科技資源、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達的交通通信條件、輻射廣泛的商貿流通產業;高效的糧食主生產、突出的能源原材料產業、具有一定優勢的汽車與裝備工業以及以「光纖」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等等。 第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步伐進一步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繼續享受增值稅轉型、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等改革試點,對部分行業和企業在稅收、銀行貸款、投資支持等方面採取靈活優惠的政策的基礎上,國家還將加強振興東北的人才基礎。這些措施將使老工業基礎的振興不斷加快。 第五,西部大開發將繼續取得較大成效。國家將繼續在建設資金和財政轉移支付方面向西部地區傾斜,進一步加強西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基礎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同時,還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第六,東部將繼續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開展區域合作的先導地區。 第七,地區間的差距將呈絕對差繼續擴大,而相對差在人口合理流動繼續加速的情況下有所縮小的態勢。我國國民經濟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期階段,地區之間的絕對差距擴大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措施得當,將國民經濟總體布局和人口合理分布統籌考慮,是有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地區絕對差距過快擴張的。
來源:經濟日報
5. 分析中國當前區域經濟特點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將呈現9大特點或趨勢:第一,地區差距擴大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有更多的政策措施緩解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但是,由於地區差距的擴大是多重因素導致的,地區差距在相當長時期內會繼續存在。第二,中國進入了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城市數量將迅速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區競爭日益表現為地區城市間的競爭。第三,跨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加強,今後10年到20年,全國由南到北有望形成由珠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隴海——蘭新經濟帶、京津——呼包銀經濟帶和大東北經濟區構成的「四帶一區」的經濟協作基本格局。第四,與計劃經濟時代不同,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集團將通過資產重組和市場擴張,推動地區間資源重新配置和分工與協作。第五,隨著沿海地區生產要素價格的不斷變化,沿海地區產業將向內地和中西部地區轉移;但是由於制約中西部發展的因素(包括客觀環境、體制、市場、配套產業等)短期難以弱化,中西部地區難以很快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第六,隨著「十五」計劃的進一步實施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骨幹工程的相繼完成,全國各大區域之間的聯系將更為便利,地區之間經濟交流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第七,有不少城市群可望發展成為大城市圈,大城市圈將成為主導區域經濟發展的力量。第八,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交通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阻礙產品和要素區域間流動的障礙將不斷被突破,國內市場一體化趨勢增強,但是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在相當程度上存在。第九,中央政府更加關注問題區域的協調發展,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中西部的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和振興戰略已經進入實施階段,東北老工業基地有可能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李善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6. 一般從哪些方面分析區域經濟發展必修三)
主要分為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個方面來分析
自然條件:地形——平坦或者崎嶇,影響區域內的農業類型和容規模,城市的發展
空間
氣候——氣候類型和主要特徵(主要從降水和氣溫方面分析)主要
影響農作物品種和耕作制度
水文——水資源多少
土壤——肥沃程度
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等,影響工業發展方向.礦產資源豐富有利
於當地重工業發展
社會經濟條件:科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教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交通——交通的類型,(如陸路交通,水陸交通)便利程度,
勞動力——數量多少(主要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有關)
質量如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政策——政策支持會促進當地引進外資,促進經濟發展
7.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的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不同於一般的區域發展戰略,前者應包含在後者之中,後版者具有更權廣的內涵和外延。區域發展戰略具有系統綜合性,包括發展的各個方面,涉及人口、資源、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教等各個領域。區域發展不但包括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全體成員的經濟條件的改善,也包括社會政治狀況的改善,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生存環境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各方面素質的提升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僅僅論述了其中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是《區域經濟與城市經濟研究系列》之一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分冊,《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分析》中具體包括了:戰略制定中的自然資源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供求分析、戰略制定中的產業結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模式選擇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