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的意義
規模經濟指的是: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
② 規模經濟理論是如何解釋國際貿易活動的
1)規模經濟因素導入國際貿易
1)規模經濟因素導入國際貿易,標志著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向新貿易理論的轉變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格局的形成取決於各國的資源稟賦、技術水平甚至需求偏好這類基本的經濟特徵,各國為了充分發揮以這些基本特徵的國際差異為基礎所形成的比較利益而進行貿易。但實踐表明,發達工業化國家之間的貿易,特別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並不是以這些基本經濟特徵的差異為基礎的。從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看,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產品差異已躍居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主導因素。特別是在區域內、產業內貿易中,規模經濟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常規的比較利益,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規模經濟因素被抽象出來作為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在理論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它標志著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向當代新貿易理論的轉變。
2)說明當代國際貿易普遍的產業內貿易現象
2)說明了當代國際貿易越來越普遍的產業內貿易現象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約一半甚至更多的國際貿易屬於發達國家間的產業內貿易或水平貿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產業間貿易或垂直貿易的比重在下降,用規模經濟貿易學說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現象。 通過國際貿易,廠商可以面對更為廣闊的市場,生產規模可以擴大,規模經濟使擴大生產規模後的廠商的生產成本、產品價格下降,生產相同產品而規模不變的其他國內廠商就會被淘汰。因此,在存在規模經濟的某一產業部門內,各國將各自專於該產業部門的某些差異產品的發展,再相互交換(即開展產業內貿易)以滿足彼此的多樣化需要。國家間的要素稟賦越相似,就越可能生產更多相同類型的產品,它們之間的產業內貿易量就越大。正是有了越來越多的產業內貿易現象,規模經濟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3)解釋了當代國際貿易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兩國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決定了兩國相對要素報酬的差異,這又直接導致了兩國相對商品價格的差異並進行交易,從而形成國際貿易,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是貿易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兩國不存在相對要素稟賦差異,兩國間的貿易就不會發生。但從當代貿易的發展來看,發達工業化國家之間的貿易,特別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並不是以要素稟賦差異為基礎的。 規模經濟貿易學說可以解釋國際貿易形成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只要有規模經濟的因素存在,即使是兩個技術水平和資源條件完全相同的國家,也同樣可以發生專業化分工和貿易。由於規模經濟的存在,兩國相對商品價格的差異就不能由要素價格差異直接得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兩國規模經濟的不同就會導致生產成本的差異,也就影響到商品的價格。商品相對價格差異決定的機制是:相對要素稟賦的差異決定了相對要素價格差異,相對要素價格的差異和國家間的規模經濟差異(具體說是產出水平的差異)共同決定了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所以,相對要素稟賦差異與相對要素價格差異是等價的,但兩者與相對商品價格差異不再是等價的。相對要素稟賦差異與國家間規模經濟差異的共同作用才是貿易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可以這樣說,即使兩國間沒有要素稟賦的差異,由於規模經濟的不同也會出現貿易。這就解釋了傳統貿易理論面臨的發達國家間存在大量貿易這一難題。 一國一旦以獲取規模經濟為目標開始在一個行業進行大規模生產,哪怕啟動之初的規模優勢很微弱,這種優勢也會隨著生產擴張而滾雪球式地增大,最終達到專業化生產和相互貿易。許多貿易(尤其是資源、技術相似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是這種以規模經濟為基礎的專業化分工的產物,而不是以比較利益為依據的專業化分工的結果。例如,飛機製造業的最低限度的規模經濟是很大的。據估算,美國波音公司在銷售一架777噴氣式飛機前須投資30億美元,銷售300架才能拉平成本與收益,這樣高昂的固定成本需要巨大的規模經濟,而世界需求或世界市場容量只能支持三家這樣的寡頭壟斷公司。可見,世界市場只能容納下屈指可數的達到有效規模的生產廠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數幾個廠家便能完全滿足世界市場的需要,為了使這些廠家為世界市場服務,國際貿易勢在必行。
4)修正了關於要素價格效應的觀點
4)修正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關於要素價格效應的觀點 赫克歇爾一俄林一薩繆爾遜模型(H—O—S定理)指出,在某些嚴格的假定條件(包括不完全專業化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轉)下,國際貿易不僅會使商品價格均等化,還會使要素價格均等化。但從規模經濟學說來看,如果存在規模收益遞增,哪怕具備了上述嚴格的假定條件,要素價格均等化一般也不會發生。這是因為,在具備規模經濟的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價格既取決於生產規模的大小,也取決於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 因此,在滿足了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某些嚴格的條件之後,如果各國並不是以同樣的經濟規模進行生產,貿易還是不會使要素價格的國際差異趨於均等化。在規模經濟使國際專業化分工的基礎日益擴展的今天,情況更是如此。可見,在關於國際貿易中要素價格效應的分析上,規模經濟學說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
5)揭示了當代貿易利益的又一重要來源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國家的貿易利益主要是由生產要素稟賦的國際差異孕育而成。規模經濟學說則提示了規模收益遞增是貿易利益的又一重要來源。規模收益遞增的存在意味著,即使是兩個經濟情形相似的國家之間也可以從貿易中獲利,這種新型貿易利益可以區別於任何利益而獨立存在。 國際經驗也表明,一國缺乏規模經濟或只在國內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產業,在開展貿易後都能獲得國際規模的遞增收益,本國製造業和某些服務業會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多的福利。前面說過,兩國進行汽車貿易,每一國生產100萬輛在國內消費,如果進行貿易,兩個市場形成一體化,共有200萬輛汽車,這樣的市場對廠商和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於一些西歐小國,規模經濟是它們從區域貿易一體化中獲利的主要來源,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常規的比較利益。就算是大國,規模經濟因素同樣也是很重要的。有學者論證到,當貿易雙方絕對規模不等時,大國能夠獲得更多的來源於規模收益遞增的貿易利益。
③ 規模經濟如何影響國際貿易
從規模經濟的概念著手,
規模經濟是隨著產量增加,成本減少的一種現象。
也就是專你的生產規模增屬大,成本減少,多獲得利益。
這就促使跨國企業增加規模,投入也要增加,以便獲利,
但是一個國家不可能提供各種資源,相對缺少的需要他國來補充,
這就促使跨國企業在各國獲取資源,加大投入~~
④ 什麼是規模經濟外部經濟與規模經濟有何不同它們的存在會對一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產生什麼影響
規模經濟指隨著生產能力擴大,導致生產的單位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發展過程專。 [規模經濟又稱屬規模報酬遞增,是指一國產出水平增長的比例高於要素投入增長比例的生產狀況。規模經濟是生產組織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揭示了生產規模和經濟效果之間的關系,產品、數量增減和產品單位成本高低之間的關系。
外部經濟(Externaleconomy)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是指當整個產業的產量(因企業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外部的因素),該產業各個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ofScope)。
⑤ 誰有1997年的中國知網的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我不會免費下載 求助
孫勇; 姚小平.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外向經濟.1997年第六期
pdf格式
免財富值下載,見下方網路知道附件
⑥ 國際貿易對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有什麼影響
外部經濟(Externaleconomy)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是指當整個產業的產量(因企業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外部的因素),該產業各個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ofScope)。
外部經濟會導致貿易的模式有一般模式逐步向服務貿易邁進。
⑦ 運用規模經濟的國際經濟學思想,分析中美兩國的做法,對兩國的福利有何影響
貿易創造效應概念是指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了關稅和與關專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屬,造成了他們相互之間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貿易轉移(TradeDiversion)是指形成關稅同盟之後,由於取消了同盟成員國之間的關稅但保留了對非同盟成員的關稅,從而發生了同盟成員的低效率(高成本)生產取代非同盟成員的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即在差別待遇的影響下,某一同盟成員把原來向非成員國的低成本進口轉向向同盟成員國的高成本進口,以及由引而產生的進口成本增加的損失。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一個生產要素替代另一個生產要素的比例,它是兩個生產要素邊際產出之比的倒數。因為邊際產出遞減,一個生產要素替代另一個生產要素的量越來越少了,也就是邊際替代率遞減。
⑧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1、增加國民福利。
2、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4、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
5、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2、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4、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五、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8)規模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國際貿易的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二、國際貿易的發質感趨勢:
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⑨ 外部經濟對國際貿易模式有什麼影響
外部經濟(Externaleconomy)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專的收益。是指當整個產業的產量(屬因企業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外部的因素),該產業各個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ofScope)。
外部經濟會導致貿易的模式有一般模式逐步向服務貿易邁進。
⑩ 在規模經濟存在的情況下,國際貿易對生產者和消費者各產生什麼作用
規模經濟是指通過擴大生產規模而引起經濟效益增加的現象。外部經濟又叫外在經濟是指由於消費或者其他人和廠商的產出所引起一個人或廠商無法索取的收益。區別以及影響:規模經濟,是指在產出的某一范圍內,平均成本隨著產出的增加而遞減的現象。規模經濟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在的,即廠商的平均生產成本隨著其自身生產規模擴大而下降;另一種是對單個廠商來說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與單個廠商的生產規模無關,但與整個行業的規模有關外部經濟是指當整個產業的產量(因企業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外部的因素),該產業各個企業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of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