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全國稅收收入超13萬億,疫情對此的影響大嗎
疫情對此的影響較大。
1、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出現了“6.8%的縮減”。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蘇劍表示,盡管一季度GDP為負增長,但數據好於市場預期。 一季度GDP增速-6.8%,大體符合市場預期,各方並不感到意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報告中也認為,一季度中國經濟下降較多,但後續將很快復甦。 總的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盡管受疫情影響,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稅)完成136780億元,同比下降2.6%,圓滿完成財政預算安排的稅收收入目標。在國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下,我國經濟仍處在恢復、持續復甦向好,說明我們國家的經濟決策是正確的。
⑵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進展對於我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就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劉鋒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應科學客觀冷靜應對內外復雜局面,立足市場化思維激發經濟活力。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果斷降准降息。適度階段性給中小企業減免稅費。資本市場應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洩。
客觀評估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記者:您認為當前疫情對於經濟活動有多大影響?
劉鋒:疫情對於經濟活動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應該弄清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疫情影響經濟的作用機制;第二,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疫情及全國防疫工作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影響。
從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看,主要是從防疫角度,各地主動(政府作為)或被動(居民部門自發)地限制並大量縮減經濟社會活動,導致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的萎縮而帶來需求緊縮。旅遊、餐飲、娛樂、酒店、交通運輸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終端需求顯著減少;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經由供應鏈傳導,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投資與進出口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各類企業將面臨顯著增大的經營壓力;進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勢減少、失業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財政收支與信用擴張受阻;最終經濟運行將因此而進一步放緩。
從疫情影響持續時間看,依據現有的疫病傳播速度和廣度、治療效率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並參考2003年SARS病毒傳播及消亡的經驗,預計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並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換言之,有較大概率是整個事件會持續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經濟運行將受到疫情進展的顯著影響,全年角度預計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估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5.5%左右。考慮經濟政策對沖效果之後,估計實際經濟增長處於5.5%~6.0%的增速區間。
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
記者:那麼,經濟預期豈不是不容樂觀?
劉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預計2020年的就業與居民收入情況也會面臨顯著壓力,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估計高於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區間,對5.5%的控制線構成顯著壓力。但也應看到,上述經濟影響並未使得經濟增速和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周期復甦態勢,上遊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因此總體上不必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過度悲觀。
對於因防疫需要而推遲的春節後復工對經濟的影響不必過於擔憂。最遲2月10日前後,全國經濟部門生產經營秩序將得到基本恢復。目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與上海等東南各省市已經要求非必要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復工。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全國(除湖北之外)的生產經營秩序將基本恢復。根據國家專家組鍾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計,正月十五左右現有防疫措施會看到效果,那麼整體上看3月開始全國生產經營將進入相對較好的狀態。
⑶ 應對疫情下的經濟壓力,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發行債券。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爭取空間,主動擴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圍內,為將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融通協同打好基礎。
2、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3、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4、做好基建項目復工、開工和儲備。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3)疫情影響經濟壓力大擴展閱讀
疫情中對於中小企業扶持的措施:
1、採取刺激政策對沖經濟短期波動。多措並舉採取應對疫情沖擊經濟的宏觀貨幣政策。進行市場逆回購操作,增加市場信貸投放,增加市場流動性,對沖資本市場波動。
2、適時適度降准降息,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部分地區下降利率,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提供信貸支持。
3、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和居民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採取措施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⑷ 疫情影響,很多人都無法恢復工作,生活壓力很大怎麼辦
新冠疫情是一個災難,自年初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在國外甚至還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雖然現在部分企業已經復工,有一些學校也已經開學,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人暫時無法恢復工作,這也導致了生活壓力的驟增。那麼面對現階段的情況,普通人應該怎樣去做呢?
3、如果沒有做副業的頭腦,那麼就從養成一些好的習慣開始做起。
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做副業的能力,也不必大為沮喪。把這次疫情看成一次較長的假期。去學習一些自己從未掌握的技能,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收益最大也最簡單的無異於健身,在家中也可以做到管理好自己的身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日後才能夠更好的工作。
理解了上面的這三點建議,相信在疫情期間人們的心理壓力便會大大減少了,你們在疫情期間都掌握了什麼新的技能或者開創了哪些副業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一下。
⑸ 你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的文獻
我們中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經濟的發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經濟危機和這次疫情在世界面臨擴大的問題,中國的經濟依然堅挺
⑹ 外媒稱英國因疫情造成的財政壓力將送回大熊貓,對此你怎麼看
國外民眾對於大熊貓的喜愛不比國內群眾低,所幸我們生活在國內,對於所喜愛的事物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去追尋,這就包括我們所喜歡的大熊貓,我們可以在這個季節坐飛機火車高鐵動車去成都動物園觀看老少皆宜的大熊貓表演,但是在國外根本無法做到這件事,不光是大熊貓。
曾經日不落帝國如今已經脫離歐洲共同體,甚至連兩只大熊貓都養不起,這種對比甚至讓人感到惋惜而且多少有些黑色幽默,歷史車輪向前走從沒有停下來,自己的國家在發展當中或許有停頓,但是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切美好的事物終將來到,可能來遲,但是從不會缺席。
⑺ 疫情讓我們困惑,目前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疫情讓我們困惑,目前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眾所周知,隨著疫情的爆發,全國人民的心也跟著緊張不已。每天都有令人觸目的數字在上升,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無數人寶貴的生命,一場疫情拆散了多少人幸福的家庭。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疫情蔓延之際,人們的生活,工作各個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疫情得到控制,部分地區也恢復了生產生活,有了收入來源,也不再那麼憂心忡忡,困惑不已了!
⑻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活力與韌性
中國經濟運行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經濟的格局,牽動著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具有強大活力、極強的應風險韌性。
中國經濟強大活力和韌性表現在國家對於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展示在市場本身具有的活力以及中國優秀企業家所展現出的民族精神。
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使得經濟發展更加平穩。國家在經濟發展規劃中具有重要的重要。當前面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通過繼續擴大內需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發展動力,推進經濟平穩發展,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使得經濟面對下行壓力時韌性十足。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由第一季度的下滑回升,第二季度增長3.2%,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這主要是得益於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的整體規劃。
中國市場主體活力無限。市場主體總量巨大,2019年為例市場主體約1.23億戶。各行業能夠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共同應對困難。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落實了紓困措施,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為市場主體提供了各類幫扶政策,諸如減稅、融資等方便的政策幫扶。同時,創造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也正是這些使得中國市場主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無限的經濟活力。
優秀企業家展現出的民族精神。中國優秀的企業傢具有強大民族意識,展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與祖國同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企業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企業代表,他們為國家富強與繁榮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阿里巴巴、華為等等優秀的企業在企業家的帶領下不斷開拓創新,讓世界記住了中國製造。在此次疫情之中,中國企業家積極捐款捐物,響應國家號召,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有著中國企業家奉獻的一份力量。
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強大的經濟活力與韌性,中國的經濟發展必將會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紅利。
⑼ 疫情期間,公司面臨的主要支出壓力是什麼
疫情期間公司面臨主要支出壓力主要是每日的口罩,還有消毒用具等等,因為公司人流量大,每日都要進行消毒。
⑽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經濟經歷疫情之後,很快的復甦了,說明中國經濟是有活力的,而且不是被輕易打垮的,具有較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