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傳統文化

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1-01-24 19:52:49

Ⅰ 如何發展現代工業的同時做好對歷史文化的保護

國務院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意味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政府和社會關注的視野。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多年來,我國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由於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上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造成了對歷史古城的摧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掀起了新的建設高潮,許多大中城市舊城區內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而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制度規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在一些人看來,要更新,就要破「舊」立「新」,就要「快刀斬亂麻」、「放開手腳干」。而片面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讓更多高樓大廈和旅遊發展吞噬了很多歷史建築,毀壞了不少歷史名城的風貌。這不但使文化遺存和原來的地方風情、城市風貌一掃而光,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而且,長此以往更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Ⅱ 發展經濟就要把傳統文化拋棄嗎

發展經濟和傳統文化並不矛盾,只是信仰出了問題,很多國人把金錢視為自己的信仰,雖然嘴上不說,心裡沒想,但他們是那麼做的!

Ⅲ 既要重視傳統文化又要發展科技800字作文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盪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徵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紅包"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麼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於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
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的新的節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其中,以後,在這些節日里就會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節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
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於發展在於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只有發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展是合理的發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展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麼希望傳統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於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
真的希望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能再一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共賞一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我還希望著。

Ⅳ 為什麼既要普及現代文化又要保護傳統文化

在我們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現代文化宣傳和普及成為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要普及的現代文化,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但是科學的面向,未來的也是民族的大眾的,那麼我們一邊在普及它的時候一邊也在保護著傳統文化的原因,除了傳統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外,還有更多其他更深的原因。

三、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它的文明是從文字開始的,而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是從傳統文化開始的。所以說如果沒有傳統文化組成,我們國家的歷史,那麼我們國家的未來又會有什麼根基呢?很多人都說沒有歷史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這句話的道理就在於此。如果對過去不承認,對過去徹底放棄,那麼這個國家就會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你有沒有辦法在未來現代文明進程中有一隅之地了。

Ⅳ 如何協調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護的矛盾500字

民族地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生活方式,如果加以版妥善保護和管理權,將成為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在許多少數民族聚集地區,不發達的市場和偏遠的地理位置,這些文化資源無法被轉化成有效發展要素。因此民族地區科學合理和適度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保護,但如果不思發展,或者開發過度,甚至無序發展,都會帶來嚴重後果。

我們應該將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社區為基礎,擴大旅遊業、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市場渠道,促進文化資源的保護。此外,在民族地區選取示範點,致力於為當地少數民族提供可替代生計,促進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同時注重提高能力和培養本土帶頭人,確保當地社區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民族地區文化正面臨著來自外來文化的沖擊,以至造成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降低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在開發的基礎上強化保護,以推動民族地區文化旅遊和諧持續發展。

Ⅵ 傳統文化開發利用及保護

1.16日,參觀嶽麓書院。嶽麓書院為中國古代著名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東側,緊鄰湘江。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歷經宋、元、明、清時勢變遷,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至此標志舊式書院制度向近代新式教育轉變,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仍為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歷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見的"千年學府"。1988年1月13日,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觀光點。
1.25日,參觀火宮殿。火宮殿過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廟宇,又名"乾元宮",始建於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道光六年)重修,距今已有250餘年歷史。每年農歷6月23日都將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火宮殿里人群熙攘,熱鬧非凡。由於趕廟會人們的人很多,慢慢聚集了一些小吃的攤點。火宮殿是長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火廟文化、飲食文化於一體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場所,特別是火宮殿的風味小吃享譽三湘。
1.27日,參觀賈誼故居。賈誼故居位於長沙市太平街。賈誼故居始建於西漢文帝年間,為長沙王太傅賈誼的府邸。漢武帝時期,由皇帝敕命修繕賈誼故居,這是對賈誼故居的第一次重修,此後的兩千多年裡,賈誼故居歷經了約64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明朝成化年間,長沙太守錢澍尋賈誼古井,募款修建賈太傅府,這是賈誼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賈誼祠後建有大觀樓,祠前有一口井,相傳是賈誼所鑿,稱太傅井,井旁有一石床,為賈誼當年原物。宅前有兩塊碑石,左右各一,高約丈余,字跡剝蝕不可辨認。又有大柑一株,傳為賈誼手植。以上文物均毀於1938年"文夕"大火。後僅存亞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盜,旁另闢小巷,名為太傅里。
實踐結果:
</b>長沙傳統文化正處於開發階段,提出決定用10年時間完成建設國際文化名城的戰略目標。長沙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被稱作楚漢名城、屈賈之鄉,以歐陽詢、朱熹為代表的文化名人輩出,在海內外有著極高的地位;近代以來,革命文化濃厚,以毛澤東、劉少奇為代表的政治領袖涌現,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國際上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正所謂"楚漢風流,蔚為大觀"、"崢嶸歲月,星火燎原",有著深厚而廣博的文化資源。
總結: </b>
通過這次實踐調研,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豐富了自己的文化精神世界。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經濟的競爭性,使得資源的優化配置得以實現。因此,我們要保護並復興傳統文化,必須引導傳統文化適應市場經濟制度。只有在堅持傳統文化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前提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才可能實現。要想保護並復興傳統文化,我們必須開發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保護、開發、復興傳統文化必須堅持採用市場經濟模式。同時在開發時要不斷發展傳統文化,豐富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使之符合我國通行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標准。要在全社會形成開發與保護並重的觀念:在開發時必須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適時適度開發。要使傳統文化順應市場經濟的必然趨勢,推動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是一個長期而且艱苦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投入。 中國共產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共要領導並長期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黨要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特別是要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黨要堅持並完善科學執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動黨在推進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上的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黨要積極制定並頒行有利於推動傳統文化保護與復興的意見和決定。 政府要積極引導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加大財政投入,培養能夠傳承傳統文化的人和民間團體。要制定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復興戰略,扎實穩步推進戰略決策的落實。要加強立法,提到立法的質量,運用法律手段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徹底掃除制約傳統文化保護與復興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等瓶頸。要堅決打擊假借傳統文化之名宣傳封建、資本主義落後意識的人和組織,及時向人民群眾釋清保護與復興傳統文化的原因和意義。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向海外人民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全社會要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榮的觀念,堅持了解傳統文化,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要積極宣傳傳統文化,提升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和認可率。要自覺學習並推廣、傳播傳統文化,堅持用傳統文化約束自己的行為,切實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場經濟中,積極在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產品上消費,提升傳統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延長傳統文化的產業鏈條,對傳統文化要深加工、細加工,擴大其市場份額。要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當前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所面臨的普遍問題。一是認識滯後,是制約民間文化開發的先導性因素。對民間文化形成產業的經濟推動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一些幹部群眾認為民間傳統文化是民間的、百姓自己的事,不但不能賺錢,反而要耗費人力、財力,得不償失。由於受這些偏見思想的長期影響,致使民間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未能引起各級幹部和群眾的高度重視。二是培育不力,是制約民間文化開發的基礎性因素。目前長沙尚未制定出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傳統文化藝人尚屬單打獨斗,各自為戰,使其在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中流傳,加之受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有特色的民間藝術產品不能轉換為商品,營銷空間狹窄,獲得的經濟效益甚微,部分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生活拮據,導致棄藝打工,使一些傳統技藝即將面臨失傳的境地。由於保護經費不足,保護工作舉步維艱,大量民間傳統文化的代表性實物和資料難以妥善保護。三是後繼乏人,是制約民間文化開發的關鍵性因素。民間傳統文化的很大部分,諸如民間工藝、民間刺綉品和民間說唱等掌握在少數藝人手中。年輕人對傳統的文化藝術逐漸失去愛好,不願學習繼承,而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絕大多數年事已高,沒有培養出傳承人,使許多寶貴的文化藝術面臨消亡。如刺綉、剪紙、皮影製作、飲食小吃都遇到這樣的困境。四是機制不活,是制約民間文化開發的制度性因素。長沙在民間文化開發的機制創新上存在三個突出問題。缺少專業技術隊伍;經營方式仍處在自生自滅狀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營模式沒有建立,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培訓的格局沒有形成;政府支持開發的政策體制不夠完善,支持力度不到位。五是推介不力,是制約民間文化開發的環境因素。對有影響的民間傳統文化的名人效應未能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和宣傳,沒有建立起對外宣傳推介的窗口,媒體宣傳乏力,輿論造勢的功效沒有很好的發揮,由於缺少專業機構和展示平台,文化產品的營銷空間狹小。
所以我們要以提高思想認識為先導,引領民間文化產業升位。應當以新的理念對長沙民間藝術文化作出新的價值判斷,調整工作思路和發展方略,利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新機遇,下功夫對民間文化藝術工藝進行積極的整理、發掘、包裝、創新,贏得先機、贏得項目、贏得市場。以歷史演進為依據,確立民間文化產業的主題。以搶救開發為方略,實現民間文化產業復興。一是要認真做好藝人和藝術的保護傳承工作;二是要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三是精心創造品牌;四是創辦文化園區,為民間文化進入市場搭建平台;五是舉辦多種節慶活動,激勵民間文化產品的生成。以創新機制為支撐,完善民間文化產業體系。一是組建長沙民間文化保護開發管理委員會;二是構建內聯藝人,外通市場,開發、研究、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型機制;三是構建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體系;四是構建政策支持機制。以廣泛宣傳為媒介,提高民間文化產業的美譽度。要通過廣播、電視、電話、報刊雜志、書籍、影像、廣告、計算機網路等現代傳媒手段,加大對長沙民間文化的宣傳。組織民間藝人積極參與省內外各種洽談會、交流會,進行作品展示和技藝展演,擴大藝人的知名度和作品的美譽度。總而言之,長沙傳統文化開發及利用,正處於開發階段,仍有很多需要完善。

Ⅶ 在我國不斷擴大開放的同時,請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提兩條合理化的建議

誦經典、唱紅歌;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競賽

Ⅷ 發展繁榮中國先進文化的同時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什麼是中國的先進文化,恐怕這個問題現在誰也沒搞清楚。

傳統文化總專是和新時代有抵屬觸的,如何保護盒對待它們,「與時俱進」這四個字是最好的解釋。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傳統文化保持的較好的國家之一。它的做法,一是在教育階段強調傳統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則將文化市場放開,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商業價值,利用市場機制將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當然,市場化不是簡簡單單的建公園收門票,而是發掘其中的文化價值,如最近的國學熱就還算是比較成功的,不是通過簡簡單單的在學校開設國學課,而是通過電視節目等傳媒,塑造出了易中天,於丹等學術明星,繼而用各種出版物、娛樂節目引發了全社會對國學的關注,讓大眾明白了國學的真正價值。所以很多國學培訓班紛紛出現。姑且不論這些理論中正確的有多少,但最起碼它激發了人們對其的關注,關注的人多了,自然會有對錯之爭,真理也就越辯越明,整個產業也被盤活了,文化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傳播和新的發展。

與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